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肠癌的病理与防治综述

直肠癌的病理与防治综述

直肠癌的病理与防治综述
直肠癌的病理与防治综述

直肠癌

直肠癌(carcinoma of rectum)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中国人直肠癌与西方人比较,有三个流行病学特点:①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生率高,约1.5:1;②低位直肠癌所占的比例高,约占直肠癌的65%~75%;绝大多数癌肿可在直肠指检时触及;③青年人(<30岁)直肠癌比例高,约10%~15%。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的5年生存率在60%左右,早期直肠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80%~90%。同时由于消化道缝合器的应用,使许多原来需作肠造口的直肠癌病人免去了人工肛门的苦恼,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病因与病理

1、病因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如本章上节所术,包括:饮食及致癌物质,直肠慢性炎症,遗传易感性,以及癌前期疾病如家庭性肠息肉、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

2、大体分型也可区分为肿块型、浸润型、溃疡型三型。(1)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形状为圆型或卵圆形,中心陷凹,边缘凸起,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早期可有溃疡,易出血,此型分化程度较低,转移较早。

(2)肿块型:变称髓样癌、菜花型癌。向肠腔内突出,肿

块增大时表面可产生溃疡,向周围当润少,预后较好。(3)浸润型癌:变称硬癌或狭窄型癌。癌肿沿肠壁浸润,使肠腔狭窄,分化程度低,转移早而预后差。

3、组织学分类

(1)腺癌:结、直肠腺癌细胞主要是柱状细胞、粘液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进一步分类主要为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占75%~85%,其次为粘液腺癌,占10%~20%。①管状腺癌:癌细胞呈腺管或腺泡状排列。根据其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②乳头状腺癌:癌细胞排列组成粗细不等的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心索为少量血管间质。③粘液腺癌:同分泌粘液的癌细胞构成,癌组织内有大量粘液为其特征,恶性程度较高。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胞核深染,偏于胞浆一侧,似戒指样,恶性程度高,预后差。⑤未分化癌:癌细胞弥漫呈片或呈团状,不形成腺管状结构,细胞排列无规律,癌细胞较小,形态较一致,预后差。

(2)腺鳞癌:亦称腺棘细胞癌,肿瘤由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构成。其分化多为中度至低度。腺鳞癌和鳞癌主要见于直肠下希和肛管,较少见。

结、直肠癌可以在一个肿瘤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类型,且分化程度并非完全一致,这是结、直肠癌的组织学特征。

4.临床病理分期见本军第六节。

5.扩散与转移

(1)直接浸润:癌肿首先直接向肠管周围及向肠壁深层浸润性生长,向肠壁纵轴浸润发生较晚。估计癌肿浸润肠壁一圈约需1—2年。直接浸润可穿透浆膜层侵入邻近脏器如子宫、膀胱等,下段直肠癌由于缺乏浆膜层的屏障作用,易向四周浸润,侵入附近脏器如前列腺、精囊腺、阴道、输尿管等。

(2)淋巴转移,是主要的转移途径。上段直肠癌向上沿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发生逆行性转移的现象非常少见。如淋巴液正常流向的淋巴结发生转移且流出受阻时,可逆行向下转移。下段直肠癌(以腹膜返折为界)向上方和侧方转移为主。大宗病例报道(1500例),发现肿瘤下缘平面以下的淋巴结阳性者98例(6.5%);平面以下2cm仍有淋巴结阳性者仅30例(2%)。齿状线周围的癌肿可向上、侧、下方转移。向下方转移可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巴转移途径是决定直肠癌手术方式的依据。

(3)血行转移:癌肿侵入静脉后沿门静脉转移至肝;也可由髂静脉转移至肺、骨和脑等。直肠癌手术时约有10%~15%的病例已发生肝转移;直肠癌致肠梗阻和手术时挤压,易造成血行转移。

(4)种植转移:直肠癌种植转移的机会较少,上段直肠癌

偶有种植转移发生。

临床表现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癌肿破溃形成溃疡或感染时才出现症状。

1.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晚期有下腹痛。

2.肠腔狭窄症状癌肿侵犯致肠管狭窄,初时大便变形、变细,当造成肠管部分梗阻后,有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3.癌肿破溃感染症状大便表面带血及粘液,甚至脓血便。

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便血80%~90%、便频60%~70%、便细40%、粘液便35%、肛门痛20%、里急后重20%、便秘10%。

癌肿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血尿。侵犯骶前神经可出现骶尾部剧烈持续疼痛。晚期出现肝转移时可有腹水、肝大、黄疸、贫血、消瘦、浮肿、恶病质等。

诊断直肠癌的诊断根据病史、体检、影像学和内镜检查不难作出临床诊断,准确率亦可达95%以上。但多数病例常有不同程度的延误诊断,其中有病人对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不够重视,亦有医生警惕性不高的原因。

直肠癌的检查应遵循由简到繁的步骤进行。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项:

1.大便潜血捡查·大规模普查时或对一定年龄组高危人群作为结、直肠癌的初筛手段。阳性者再作进一步检查。无症状阳性者的癌肿发现率在1%以上。

2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由于中国人直肠癌近75%为低位直肠癌,能在直肠指检时触及。因此凡遇病人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检。指检可查出癌肿的部位,距肛缘的距离,癌肿的大小、范围、固定程度、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

3.内镜检查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门诊常规检查时可用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操作方便、不需肠道准备,但在明确直肠癌诊断需手术治疗时应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因为结、直肠癌有5%~10%为多发癌。内镜检查不仅可在直视下肉眼作出诊断,而且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4、影像学检查

(1)钡剂灌肠检查:是结肠癌的重要检查方法,对直肠癌的诊断意义不大,用以排除结、直肠发癌和息肉病。

(2)腔内B超检查:用腔内探头可检测癌肿浸润肠壁的深度及有无侵犯邻近脏器,内镜超声也逐步在临床开展应用,可在术前对直肠癌的局部浸润程度进行评估。

(3)CT检查:可以了解直肠癌盆腔内扩散情况,有无侵犯膀胱、子宫及盆壁,是术前常用的查方法。腹部CT可扫

描有无肝转移癌。

(4)腹部超声检查:由于结、直肠癌手术时约有10%~15%同时存在肝转移,所以腹部B超CT检查应列为常规。

5、肿瘤标记物目前公认的在大肠癌诊断和术后监测有意义的肿瘤标记物是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但认为CEA作为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尚缺乏价值。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结、直肠癌病人的血清CEA水平与Dukes分期呈正相关的关系,Dukes A、B、C、D期病人的血清CEA阳性率依次分别为25%,45%,75%和85%左右。CEA主要用于预测直肠的预后和监测复发。

6.其他检查低位直肠癌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时,应行淋巴结活检。癌肿位于直肠前壁女性病人应作阴道检查及双合诊检查。男性病人有泌尿系症状时应行膀胱镜检查。

治疗手术切除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前的放疗和化疗可一定程度地提高手术的疗效。从外科治疗的角度,临床上将直肠癌分为低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cm以内);中位直肠癌(距齿状线5—10cm);高位直肠癌(距齿状线l0cm 以上)。这种分类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前参考价值。而解剖学分类是根据血供、淋巴回流、有无浆膜等因素区分,仍将直肠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这两种分类有所不同。

1、手术治疗:凡能切除的直肠癌如无手术禁忌症,都

应尽早施行直肠癌根治术,切除的范围包括癌肿、足够的两端肠段、已侵犯的邻近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四周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及全直肠系膜和淋巴结。如不能进行根治性切除时,亦应进行姑息性切除,使症状得到缓解。如伴发能切除的肝转移癌应同时切除肝转移癌。

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癌肿所在部位、大小、活动度、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术前的排便控制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最近大量的临床病理学研究提示,直肠癌向远端肠壁浸润的范围较结肠癌小,只有不到3%的直肠癌向远端浸润超过2cm。这是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

(1)局部切除术:适用于早期瘤体小、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分化程度高的直肠癌。手术方式主要有:①经肛局部切除术;②骶后径路局部切除术。

(2)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原则上适用于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远端、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区域淋巴结、全直肠系膜、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肛管及肛门周围约3~5cm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全部肛门括约肌(图41-21),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Miles手术也有人用股薄肌或臀大肌代替括约肌行原位肛门成形术,但疗效尚待肯定。

(3)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41-22),适用于距齿状线

5cm以上的直肠癌,亦有更近距离的直肠癌行Dixon手术的报道。

但原则上是以根治性切除为前提,要求远端切缘距癌肿下缘3cm以上。由于吻合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病人出现便次增多,排便控制功能较差。近年来有人采用J形结肠袋与直肠下段或肛管吻合,近期内可以发送控便功能,减少排便次数。

(4)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无端封闭手术(Hartmann手术):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病人。

直肠癌根治术有多种手术方式,但经典的术式仍然是Miles手术和Dixon手术。许多学者曾经将Dixon手术改良演变成其他多种术式(如各种拖出式吻合),但由于吻合器可以完成直肠、肛管任何位置的吻合,所以其他各种改良术式在临床上已较少采用。腹腔镜下施行Miles和Dixon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对淋巴结清扫,周围被侵犯脏器的处理尚有争议。直肠癌侵犯子宫时,可一并切除子宫,称之为后盆腔脏器清扫;直肠癌侵犯膀胱,行直肠和膀胱(男性)或直肠、子宫和膀胱切除时,称之为全盆腔清扫。

施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病人的生活质量,术中尽量保护排尿功能和性功能。两者有时需权衡利弊,选择手术方式。晚期直肠癌,当病人发生排便困难或肠梗阻

时,可行乙状结肠双腔造口。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作为手术切除的辅助疗法有提高疗效的作用。术前的放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病人的术后复发率。术后放疗仅适用于晚期病人、手术未达到根治或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人。

3.化疗化疗亦是作为根治性手术的辅助治疗可提高5年生存率,给药途径有动脉灌注、门静脉给药、静脉给药、术后腹腔置管灌注给药及温热灌注化疗等。化疗时机、如何联合用药和剂量等依病人的情况、个人的治疗经验有所不同。目前最常用的化疗方案是5-FU+左旋咪唑或亚叶酸钙,或再联合应用铂剂剂。Dukes A期根治性切除术后可不追加化疗。

4、其他治疗目前对直肠癌的治疗正进行着非常广泛的研究,如基因、导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但尚处在摸索阶段,疗效尚待评价。低位直肠癌形成肠腔狭窄且不能手术者,可用电灼、液氮冷冻和激光凝固、烧灼等局部治疗或放置金属支架,以改善症状。

肛管癌多发为鳞癌,是Miles手术的绝对适应症。施行根治手术时,若腹股沟淋巴结已证实有转移,须同时清扫已转移的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如无转移,术后亦应在双侧腹股沟区旅行预防性放疗。

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科大作业 学习中心:重庆学习中心专业:护理学(专科)学生姓名:黄红梅学号:09114510701121 评定成绩:评阅教师: 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直肠癌术后手术的价值。据我科2009年至2011年1月19例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措施,严密的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心里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同时完善各项基础护理,结果19例患者中生存18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肺栓塞。加强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直肠癌生存率手术护理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癌的60%,发病率仅次于胃癌,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约在45岁左右为多,亲年人发病有升高的趋势。 直肠癌的病因:1.直肠慢性炎症使肠黏膜反复破坏和修复而癌变。2.直肠腺瘤癌变,特别是家族性腺瘤和绒毛腺瘤癌变率最高。3.饮食和致癌物质,脂肪.肉食和低渣饮食可使肠道细菌组成改变,胆盐.胆酸的增多,被肠内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多环羟等致癌物质。 直肠癌好发于直肠腹部,腹膜反折一下,距肛门较近。 直肠癌临床表现;1.排便习惯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无规律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后期可由于肠腔狭窄而大便变细。2.血便是直肠癌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出血量从少到多,但癌肿侵犯到大血管时可出现大出血和休克。3.慢性肠梗阻4.直肠癌晚期,当癌细胞侵犯到其他脏器时,会出现其他受累脏器的相应症状。侵犯骶尾神经时,可由骶尾部持续性剧痛,膀胱受累时出现排尿不畅等,还会出现恶病质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肝脾肿大,黄疸以及腹水等。 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切除直肠及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前后配合放疗、化疗,可更好地提高疗效。手术治疗:1.根治术: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距肛门7cm左右的低位直肠癌。由于不能保留肛门括约肌必须在左下腹作一个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称Miles手术。2.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距离肛门10cm以上的高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时可留下足够的直肠,并可保留肛门。3.姑息性手术。对有此病例可作癌肿肠 ③浸润型:浸润生长为本型的特点,临床上可分成2种亚型,即浸润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前者肿瘤向肠壁深层浸润,与周围分界不清;后者主要在肠壁内浸润生长,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反应,易引起肠管环状狭窄。本型恶性程度较高,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护理措施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最新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最新版)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及第5位,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其中,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通过筛查可以预防和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根据广州、上海、天津、北京对全市5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升高,通过筛查提高了早期诊断率,降低了死亡率。主要方法包括根据年龄、家族史、粪便潜血检查等筛选出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内镜筛查。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内镜等诊疗手段。研究表明,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可改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1 诊断 1.1 临床表现早期结直肠癌病人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1)排便习惯改变。(2)大便性状改变(变

细、血便、黏液便等)。(3)腹痛或腹部不适。(4)腹部肿块。(5)肠梗阻相关症状。(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1.2 疾病史和家族史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 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的6%,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1.3 体格检查(1)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腹部叩诊及听诊检查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3)直肠指检:对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有无指套血染。(4)三合诊:对于女性直肠癌病人,怀疑肿瘤侵犯阴道壁者,推荐行三合诊,了解肿块与阴道后壁关系。 1.4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5)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6)结直肠癌病人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

80例结直肠癌病理研究分析

80例结直肠癌病理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化 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其临 床病理特征,包括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等。结果:60~69岁和70~ 79岁为结直肠癌高发年龄段(P<0.05);直肠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腺癌是主要 的病理类型,其中以中分化腺癌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高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 比呈明显上升趋势,低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中分 化腺癌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通过对80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研究,得出结 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为60~7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有所 下降。 【关键词】结肠癌;病理特征;发病部位;年龄 结直肠癌的好发年龄为60~65岁,结直肠癌如能早期治疗,治愈率非常高。第一期结直肠癌经手术完全切除者,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但结直肠癌的症状 很容易被误以为是痔疮而忽略,许多病例是因为肠阻塞才被发现。结直肠癌的治 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治疗的方针朝向对病人伤害最少、尽量保留原有器官功能为最高原则。在治疗前要仔细评估病人的年龄及当时身体 状况,还有疾病的期别、肿瘤大小及肿瘤长的位置,以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手 术切除会因为肿瘤长的位置而对身体有不同层面的影响[1]。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 特征,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结直肠 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男48例,女32例,80例结直肠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5.3±3.2)岁。 1.2方法 主要对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研究。结直肠癌的诊 断以术后病理检查为依据。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 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着差异具 有统计意义。 2结果 60~69岁和70~79岁为结直肠癌高发年龄段(P<0.05);直肠是最常见的 发病部位;腺癌是主要的病理类型,其中以中分化腺癌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 高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显上升趋势,低分化腺癌的构成百分比呈明显下降 趋势(P<0.05),中分化腺癌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3讨论 结直肠癌的可能致病因素,已经有许多的临床验证其相关性了:家族史:罹 患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等亲家属,会比没有这样家族史的人高出2~4 倍的罹病率;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P,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2]:这类的疾病属 于显性遗传,通常在青春期之后,腺瘤性瘜肉慢慢长大,细胞会分化不良,最后

新的结直肠癌TNM分期

新的结直肠癌TNM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第七版) 原发肿瘤(T) 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 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M1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M1b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注:1 临床TNM分期(cTNM)是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所有资料都是原发瘤首诊时经体检、影像学检查和为明确诊断所施行的病理活检获得的。病理TNM分期(pTNM)用来评估预后和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它综合了临床分期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被认为是最准确的预后评估标准。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ycTNM或ypTNM)是指接受新辅助或术前放、化疗后做出的临床或病理分期,其目的是决定后续治疗策略并判断治疗效果。复发瘤TNM 分期(rTNM)是当患者无瘤生存一段时间后,复发时所收集到的信息,是为进一步治疗作依据。尸检TNM分期(aTNM)用于生前未发现肿瘤,尸检时才发现的肿瘤病例分期。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期也同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M0)。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2 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3 T4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 4 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cT4b。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存在则分期为pT3。V和L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PN则用以表示神经浸润(可以是部位特异性的)。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142系统精讲-肿瘤-第五节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1.结肠癌的普查方法是 A.超声检查 B.直肠指检 C.乙状结肠镜 D.大便潜血试验 E.X线钡剂灌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辅助检查。粪便隐血检查可作为大规模普查时或对高危人群作为大肠癌的初筛手段,阳性者再做进一步检查。 2.患者男性,58岁,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右半结肠癌。下列哪一临床表现其最不可能出现 A.贫血 B.乏力 C.消瘦 D.腹部肿块 E.肠梗阻 【答案】:E 【解析】:考察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一般右侧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则以慢性肠梗阻、便秘、腹泻、血便等症状为显著。 3.患者男性,58岁,确诊为直肠癌。行Miles手术,术后人工肛门开放初期,病人宜采取的体位是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平卧位 D.俯卧位 E.仰卧中凹位 【答案】:A

【解析】:结肠造口护理,应保护腹壁切口:手术后2~3日肠功能恢复后,结肠造口排出粪样物增多。一般宜取造口侧的侧卧位,并用塑料薄膜将腹壁切口与造口隔开,以防流出的稀薄粪便污染腹壁切口而引起感染。此病人左侧人工肛门故应左侧卧位。 4.患者男性,68岁。经直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其手术能否保留肛门取决于 A.肿瘤的大小 B.左半结肠的长短 C.肿瘤有无远处转移 D.肿瘤距肛门的距离 E.肿瘤是否已侵犯肠管周围 【答案】:D 【解析】:考察直肠癌的治疗原则。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距肛缘的距离。 5.结肠癌的好发部位,多见于 A.降结肠 B.盲肠 C.升结肠 D.乙状结肠 E.横结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好发于40~60岁。在我国以直肠癌最为多见,乙状结肠癌次之。 6.大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 A.直接蔓延 B.腹腔内种植转移 C.腹腔内播散 D.淋巴转移 E.血行转移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01T08:45:12.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林卉[导读] 直肠癌与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有关。 林卉(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桃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4600)【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6-0342-02 【摘要】直肠癌与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有关。其常见症状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带血或粘液。随着癌肿的增大,逐渐出现大便扁细、排便费力,甚至出现腹痛、腹胀等梗阻表现。行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如直肠癌位置较低,距肛门7cm以内,在切除癌肿后需作人工肛门(将结肠在腹壁上造口)。并配合化疗、放疗,提高疗效。【关键词】直肠癌手术护理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调查发病与饮食习惯、直肠慢性炎症、直肠腺瘤癌变、遗传等因素有关。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1~69岁,手术时间2~4.5h。手术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2症状、体征 1. 2.1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习惯的改变,下坠感、里急后重感。 1.2.2直肠腔狭窄表现粪便变细、变形,梗阻症状的出现。 1.2.3肿瘤表面破溃、感染表现便血、脓血便,黏液血便。 1.2.4根据病程的进程有以下症状出现: (1)排便习惯的改变:出现腹泻或便秘,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随着肿瘤的增大,肠腔狭窄,粪便逐渐变细。 (2)便血:为直肠癌常见的症状。在癌肿浸润至黏膜下血管时开始有出血,开始量少,见于粪便表面,有时出血呈间歇性,癌及大血管时,偶见大出血,出现休克症状。癌肿溃烂感染后有黏液排出。 (3)腹部不适:病变在直肠上段,随着肠腔的逐渐狭小出现梗阻症状,如腹部膨胀、肠鸣音亢进和阵发性腹痛。 (4)全身恶病质:癌肿晚期,癌细胞已侵及其他脏器,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黄疸、腹水及排尿不畅,骶部、腰部有剧烈疼痛。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对低位的直肠癌患者需要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护士应耐心解释人工肛门的必要性,并说明术后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定时排便,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使之积极配合手术前后的治疗。 2.2维持足够的营养:术前应尽量多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饮食,必要时静脉输液,纠正水、电酸及碱失衡,以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 2.3肠道准备:饮食要求:无肠梗阻者,术前3日进少渣半流质,术前2日进流食,术前1日禁食,以减少肠道内有形成分的形成。术前1日给予口服泻药(中药泻剂或20%甘露醇)清洁肠道。遵医嘱术前3日给予肠道不吸收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预防术后感染。患者有肠梗阻症状时,术前肠道准备应延长。肠腔有狭窄时,灌肠应选择粗细合适的肛管轻轻通过狭窄部位,禁用高压洗肠,防止癌细胞扩散。女患者如肿瘤已侵犯阴道后壁,术前3日每晚冲洗阴道。手术当日晨禁饮食,留置胃管、尿管。由于直肠癌切除直肠后,膀胱后倾或骶前神经损伤易导致尿潴留,术后导尿管需保留较长时间,按留置尿管护理。 2.2术后护理 2.2.1饮食护理:患者术后禁食,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待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保留肛门的患者术后1周进半流食,2周进普通饮食。术后7-10日内不可灌肠,以免影响吻合口的愈合。施行人工肛门的患者,人工肛门排气后即可进半流质及普食。 2.2.2会阴部伤口的护理 1)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2)换药:创口内填塞纱条于术后5日开始慢慢拔除,观察无出血后再全部拔除,每日1次至伤口全部愈合。 3)负压吸引护理:若会阴部切口做一期缝合时,给予留置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吸引,保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引流管一般术后5-7日待引流液量减少后方可拔除。 4)会阴部的开放伤口:因伤口闭合需较长时间,应向患者说明其目的和意义以取得合作。 2.2.3导尿管护理:按留置导尿护理。 2.2.4人工肛门的护理 1)人工肛门用钳夹或暂时封闭者,术后2-3日待肠蠕动恢复后开放。 2)卧位:因最初排便时粪便稀薄、次数多,患者取侧卧位。 3)皮肤护理:初期粪便稀薄,不断流出对腹壁周围皮肤刺激大,极易引起皮肤糜烂并污染切口,需用塑料薄膜将切口与人工肛门隔开,用凡士林纱布在瘘口周围绕成圆圈,周围皮肤涂以氧化锌软膏保护。 4)勤换粪袋保持腹部清洁。 5)训练定时排便:患者术后1周应下床活动并教会患者使用粪袋的方法,训练定时排便,定期经造瘘口灌肠以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6)防止腹泻或便秘:患者术后容易腹泻或便秘,应注意饮食调节,进少渣半流质或软食。当进食后3-4天未排便或因粪块堵塞发生便秘可插入导尿管(一般不超过10cm),常用液状石蜡或肥皂水灌肠,但注意压力不能过大,以防肠穿孔。为防止便秘,鼓励患者平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多运动。 7)防止瘘口狭窄:观察患者造瘘口有无水肿、缺血、坏死情况,术后1周用手指扩张瘘口,每周2次,每次5-10分钟,持续3个月,以免瘘口狭窄。

结直肠癌最新分期

) 第八版TNM分期(结直肠癌 分(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新版本分期的改变不大,主要的是肿瘤种植的定义及M 期有所改变,具体描述如下。同时提供简单记忆方法供同行参考。 )原发肿瘤(T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x 无原发肿瘤证据T0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a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T4b )区域淋巴结(N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x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0 枚区域淋巴结转移有1-3N1 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 有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 有2-3TD,tumor 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肠系膜、N1c 浆膜下、无腹膜覆盖结肠/),无区域淋巴结转移deposit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有N2 4word 编辑版. 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卵巢,非区域淋巴结),但没有腹膜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如肝,肺,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M1c 腹膜转移有或没有其他器官转移预后组别/解剖分期

注:用于接受新辅助(术前)治疗后的肿瘤分pTNM是临床分期,是病理分期;前缀y1. cTNM 期。前1,可能类似于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0期或期(如期包括预后较好rTNMr缀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Dukes B word 编辑版. 和任何期也同样(任何Dukes CTN1M0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Astler-Coller 分期。TN2M0)。MAC是改良,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内)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2. Tis包括肿 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黏膜下层。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3. T4,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 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肠)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 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cT4b4. 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则用以表示PN和L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存在则分期为pT3。V神经浸润(可以是部位特异性的)。结直肠周围淋巴引是宏观或微观不连续的散落在远离原发肿瘤部位、卫星播撒)肿瘤种植5. (流区域脂肪组织内的癌症结节,且组织学证据不支持残余淋巴结或可辨认的血管或神经结或淋巴管(V1/2)弹力或其他染色可辨认出血 管壁,应归类为静脉侵犯构。如果苏木精-伊红、。肿瘤种植的存在不病变应列为神经周围侵犯(Pn1)。同样,如果可辨认出神经结构,(L1)侵犯的分层,如果有肿瘤种植,所有区域淋巴结病但改变了淋 巴结(N)T分层,会改变的原发肿瘤。N1c理检查是阴性的则认为记忆较困难,本人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记忆方法,供大家IIIC、IIIB、鉴于很多同行对IIIAT+NN2b=2+1=3; 分期等于N1=1, N2a=2,;为参考。首先规定T1-T4a1-4 ,T4b=4+1=5IIIC期。为IIIC=6-7。例如T3N2b3+3=6,为,,数值之和。IIIA=2-3IIIB=4-5 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word 编辑版.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外一科全体 护士长:大家好,由于这段时间直肠癌的病人较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措施。直肠癌是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3:1。直肠癌以中下段多见。占70-80%,多能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早起治疗愈后较佳。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一下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性脓血便2个月于3月11号9:02分入院,入院时测T:36.7 P:70次/分BP:140/80mmhg R:18次/分,测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对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治疗,血糖正常后于3月21号17:00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现术后第4天病人现禁食水、保留导尿、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病因。 田华: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腺瘤可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类。其中绒毛状 腺瘤癌变率高。家族性多发性腺瘤也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若不治疗其恶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3、直肠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 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引起血吸虫性肠炎,其发生癌变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如遗传因素、既往大肠癌、乳癌病史等。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分型: (一大体分型可分为三类: 1、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差。 2、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转移较早。 3浸润型少见,转移早愈后差 (二组织学分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10-20%愈后较腺癌差。其它 还有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三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1、淋巴转移这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周围脏器。 3、血行转移癌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次还可以转移至肺、骨、肾等处。 4、种植转移癌细胞可脱落直接在腹膜种植,较少见。 根据Dukes分期原则将其分为四期: A期:癌肿限于直肠壁内。 B期:癌穿透肠壁浆膜或侵犯临近组织,尚能整块切除。 C期:C1期癌肿邻近肠旁淋巴结转移;

结直肠癌直肠MR扫描技术及TNM分期

结直肠癌直肠MR扫描技术及TNM分期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西方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位居第5位,特别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城镇居民的重要疾病。 问 直肠磁共振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答 直肠癌治疗的重要进展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它将肿瘤及其周围包含淋巴组织的直肠系膜完整切除。 传统的直肠癌手术范围包括将直肠周围脂肪组织的切除。然而其局部复发率可高达40%。1982年,外科医生Richard John Heald开展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多年以来TME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局部复发率从 40%下降到11%。磁共振成像的目的:是要确定TME手术是否可行以及判断肿瘤是否是晚期,应该对其先进行放、化疗治疗而后再施行TME,即磁共振主要判断肿瘤分期。 直肠解剖 直肠长约15cm,上端为乙状结肠,下端为肛管的上缘,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线,称为齿线。

直肠MR扫描技术 01 检查前肠道准备 直肠内粪便和液体均会影响直肠肿瘤的细节观察。MRI扫描前能灌肠的尽量做灌肠准备,检查前给药抑制肠道蠕动,检查前排便,还可使用开塞露。 【灌肠前】 【灌肠后】 02

线圈选择及扫描范围 相控表面线圈,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10 cm,上缘达骶骨岬水平,左、右侧缘要覆盖两侧盆壁。 03 扫描序列选择及定位 直肠癌MRI评估主要包括薄层(层厚3 mm)非抑脂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2 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需要强调的是,因为直肠为弯曲的管状结构,轴位T2WI是垂直于肿瘤的轴位,而不是盆腔的横轴位。尤其对于直肠上段的肿瘤,由于上段直肠接近水平走行,若以盆腔横轴位扫描,则采集的图像近乎肿瘤的矢状位,这将明显高估肿瘤的浸润深度即T分期。 临床实践中,直肠癌MRI扫描可能会意外发现除直肠癌以外的病变,需要进一步诊断和评估,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扫描时扫全盆腔。 扫描序列: 1、Sag T2 FSE 2、Axi T2 FSE 小FOV高分辨扫描,包括直肠全段 3、Axi DWI=800以上 4、 Cor T2 FSE 5、Axi全盆腔T1 FSE 与fs T2 FSE 6、Axi LAVA C 7、Cor LAVA C 8、Sag LAVA C

10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10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杨杰许凤王玉平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黑龙江七台河154603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男性仅次于肝癌,女性仅次于子宫癌和乳腺癌[1]。目前,手术是治疗直肠癌最重要的手段。直肠癌不同于其它恶性肿瘤有其特殊性,除癌症本身带给病人巨大的压力和痛苦外,病人还要面对身体形象及生理功能排便方式的改变,术后的造口护理也是临床护理的重点难点之一。因此,做好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我们对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我院100例直肠癌病人加强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护理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直肠癌病人100例,其中男65例子,女35例,年龄40-76(平均52.5)岁,临床症状以便血、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其中行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68例,因直肠癌无法切除而行桥式造口32例。 2.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 2.1.1生命体征的观察 予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每15—30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一次,直至平稳,监测静脉血电解质。 2.1.2加强呼吸道护理 防止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是定时翻身扣背,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护理过程中我们对痰液粘稠者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排痰。本组100例患者中有4例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1.3观察腹部切口情况 监听肠鸣音,注意有无腹痛,腹肌紧张等现象,及时发现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指导患者尽量左侧卧位,注意避免粪便污染腹部切口。 2.1.4加强会阴部伤口处理 术后会阴部垫以一次性尿垫,吸水性好,卫生方便,及时更换,6小时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予半卧位,有利于盆腔引流。病人术后拆除会阴部填塞纱布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本组4例病人出现会阴部伤口渗血较多,立即报告医生后,采用纱垫压迫止血,加快输液速度,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会阴部伤口渗血明显减少,得以控制。 2.2造口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2.1造口处出血 本组出现5例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引起造口处出血。处理方法:可用干棉球或纱布按压止血,也可用1:1000肾上腺素药棉或云南白药敷在造口肠管上,效果较好出血得到控制。如因结扎线脱落,则配合医生找出出血动脉分支结扎止血。 2.2.2造口部位缺血坏死: 如坏死区浅表局限,一般不需要处理,坏死常自行脱落,造口不会受影响。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通过我们严密观察坏死情况,补充肠外营养,应用抗生素,如不向深扩展,待分界明确后,清除坏死组织,靠肉芽组织填充代替。坏死在筋膜以下需立即进行手术。本组1例病人出现造口部位缺血坏死。 2.2.3造口脱垂: 是众多造口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由于患者本身的因素如肥胖,结肠冗长,筋膜薄弱,也可能由于造口过大,位置不当造成,正常情况下适当的切口直径恰容2指,直径2—2.5cm。处理方法:给病人心理支持密切观察脱垂肠管颜色的变化,有无坏死的发生,用高渗盐水进行脱水,水肿清除后可复位。复位失败进行手术治疗。本组病人出现5例造口脱垂,未发生坏死,用高渗盐水脱水后复位成功。 2.2.4造口旁疝:

结直肠癌最新分期

结直肠癌TNM分期(第八版) 结直肠癌新版本分期的改变不大,主要的是肿瘤种植的定义及M(远处转移)分期有所改变,具体描述如下。同时提供简单记忆方法供同行参考。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但没有腹膜转移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 M1c 腹膜转移有或没有其他器官转移 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注: 1. cTNM是临床分期,pTNM是病理分期;前缀y用于接受新辅助(术前)治疗后的肿瘤分期(如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可能类似于0期或1期。前缀r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rTNM)。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

(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期也同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M0)。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2. 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3. T4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 4. 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cT4b。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存在则分期为pT3。V和L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PN则用以表示神经浸润(可以是部位特异性的)。 5. 肿瘤种植(卫星播撒)是宏观或微观不连续的散落在远离原发肿瘤部位、结直肠周围淋巴引流区域脂肪组织内的癌症结节,且组织学证据不支持残余淋巴结或可辨认的血管或神经结构。如果苏木精-伊红、弹力或其他染色可辨认出血管壁,应归类为静脉侵犯(V1/2)或淋巴管侵犯(L1)。同样,如果可辨认出神经结构,病变应列为神经周围侵犯(Pn1)。肿瘤种植的存在不会改变的原发肿瘤T分层,但改变了淋巴结(N)的分层,如果有肿瘤种植,所有区域淋巴结病理检查是阴性的则认为N1c。 鉴于很多同行对IIIA、IIIB、IIIC记忆较困难,本人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记忆方法,供大家参考。首先规定T1-T4a为1-4 ,T4b=4+1=5; N1=1,N2a=2,N2b=2+1=3; 分期等于T+N 数值之和。IIIA=2-3,IIIB=4-5,IIIC=6-7。例如T3N2b为3+3=6,为IIIC期。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令狐采学 参加人员:外一科全体 护士长:大家好,由于这段时间直肠癌的病人较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措施。直肠癌是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3:1。直肠癌以中下段多见。占70-80%,多能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早起治疗愈后较佳。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一下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性脓血便2个月于3月11号9:02分入院,入院时测T:36.7 P:70次/分BP:140/80mmhg R:18次/分,测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对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治疗,血糖正常后于3月21号17:00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现术后第4天病人现禁食水、保留导尿、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病因。 田华: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腺瘤可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类。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家族性多发性腺瘤

也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若不治疗其恶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3、直肠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引起血吸虫性肠炎,其发生癌变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如遗传因素、既往大肠癌、乳癌病史等。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分型: (一)大体分型可分为三类: 1、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差。 2、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转移较早。 3浸润型少见,转移早愈后差 (二)组织学分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 10-20%愈后较腺癌差。其它还有未分化癌、 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三)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1、淋巴转移这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周围脏器。 3、血行转移癌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次还可以转移至肺、骨、肾等处。 4、种植转移癌细胞可脱落直接在腹膜种植,较少见。 根据Dukes分期原则将其分为四期: A期:癌肿限于直肠壁内。

直肠癌MRI分期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

直肠癌MRI分期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 发表时间:2018-12-13T16:37:48.9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4期作者:韩美叶 [导读] 直肠癌的定位及分期工作可方便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探讨直肠癌MRI分期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现将报告如下。 (山西省运城市第一医院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MRI分期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入院的60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治疗前进行了直肠核磁共振(MRI)诊断,并将手术患者影像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MRI诊断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核磁共振术前T1期、T2期、T3期、T4期的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MRI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直肠癌中应用核磁共振,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诊断有效性,这对于临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大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放化疗;核磁共振;CT;T分期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259-02 直肠癌作为肿瘤科一种常见性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具有复杂的解剖关系,若在术前未经准确有效的诊断与筛查,难以彻底清除肿瘤组织,术后复发可能性较高[1]。当前尚未确定该肿瘤疾病的发病机理,其发生多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各方面因素存在紧密联系。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产生诸多变化,直肠癌的患病率呈不断上涨趋势,备受医学界关注。在目前主要以手术+放化疗综合方式进行治疗。有资料指出,术前T1期、T2期在行外科手术后,可有效控制复发率,延缓寿命[2]。但对于T3期、T4期患者则需辅以术前或术后放化疗,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根治率。因此,直肠癌的定位及分期工作可方便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探讨直肠癌MRI 分期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于2017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入院的60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9:21;年龄区间31~70岁,平均年龄(50.87±19.60)岁;肿瘤直径2~8cm,平均肿瘤直径(5.23±2.19)cm;肿瘤部位:11例直肠上段、21例直肠中段、28例直肠下段。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2)均在术前未进行化疗与放疗,且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肿瘤距肛缘在7厘米及以上;(4)均已知情同意。剔除标准:(1)术前进行化疗与放疗者;(2)无法耐受者;(3)存在核磁共振禁忌症者;(4)术后复发者;(5)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6)淋巴结总数目超过12个。 1.2 诊断方法 在诊断前2天以流食为主,以防因产生粪便较多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在诊断前1天,给予番泻叶颗粒,清理肠道粪便。在诊断前6个小时,给予生理盐水进行灌肠清洁。在诊断前1个小时,给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肌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应用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诊断,尽量减少活动量,保持呼吸均匀、稳定;取仰卧位,对其盆腔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设定扫描参数为T1WI:400msTR、8msTE;T2WI:3500msTR、137msTE;DWI:4000ms、97msTE;矩阵320×288;层间距为1mm、层厚为4mm;FOV200×200。待平扫结束后给予钆喷酸葡胺注射液0.1mol/kg,静脉推注,随后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将平均扫描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1.3 直肠癌T分期 由两名诊断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观察并分析出核磁共振的图像特征与表现,根据核磁共振直肠癌T分期标准:T1期:直肠癌病灶信号在黏膜及下层部位,保持完整性的固有肌层,同邻近肌层对比,存在低信号。T2期:直肠癌病灶信号不仅可见于黏膜及下层部位,还延伸到了直肠肌层,随后在肌层界面、黏膜下层逐渐消失。T3期:直肠癌病灶信号出现在黏膜及下层部位、直肠肌层、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并呈现出结节形或者是圆形。T4期:直肠癌病灶信号出现在黏膜及下层部位、直肠肌层、直肠周围脂肪组织、脏层腹膜、直肠周围脏器。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并将手术患者影像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MRI诊断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x-±s)记录计量资料,t检验,(%)记录数据率,χ2检验, 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核磁共振与病理诊断对比 核磁共振术前T1期、T2期、T3期、T4期的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1)表1 核磁共振与病理诊断对比[n(%)]

TNM分期--结直肠癌新分期

UICC/AJCC第七版TNM新分期--结直肠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 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c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 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结直肠癌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期别T N M Dukes*MAC* 0 Tis N0 M0 -- ⅠT1 N0 M0 A A T2 N0 M0 A B1 ⅡA T3 N0 M0 B B2 ⅡB T4a N0 M0 B B2 ⅡC T4b N0 M0 B B3 ⅢA T1-2 N1/N1c M0 C C1 T1 N2a M0 C C1 ⅢB T3-4a N1 M0 C C2 T2-3 N2a M0 C C1/C2 T1-2 N2b M0 C C1 ⅢC T4a N2a M0 C C2 T3-4a N2b M0 C C2 T4b N1-2 M0 C C3 ⅣA 任何T 任何N M1a -- ⅣB 任何T 任何N M1b - - ●Dukes B期包括预后较好(T3N0M0)和预后较差(T4N0M0)两类患者,Dukes C也同 样(任何TN1M0和任何TN2M0)。 ●MAC是改良Astler-Coller分期。 该分期系统的使用得到了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授权许可,其原始信息和主要内容来源于由Springer Science and Business Media LLC (SBM)出版社出版的《AJCC癌症分期手册》(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2010年第七版)。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陆其网站,本指南中采用的该分期系统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或继续传播。 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T4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