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编)】

  • 格式:docx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理解日本古代社会。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六世纪以前的日本、大化改新及武士与武士集团的形成。日本历史上两次改革,本课学习的是第一次,大化改新向唐朝学习。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大化改新百余年后,一些地主领主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发展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教学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2.通过讨论中日交往的时间与原因,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

武士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

教师:同学们,这些图片都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学生回答:鉴真东渡、戚继光抗倭、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

教师:这些图片的主题是中日关系。围绕中日关系,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那么,日本是怎样发展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设计意图)通过鉴真东渡、戚继光抗倭、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使学生回顾中国史所学习的中日交往的相关史事,引导学生思考从古代到近代,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进而顺利导入本课。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古代日本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1—2世纪的日本

展示地图:

教师:这是日本地形图,从中我们看出日本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日本是一个岛国,岛屿众多,山地众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正是由于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日本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便于畜牧业发展;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教师:公元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展示材料: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材料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材料三《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教师:公元1—2世纪的日本与中国有“通使”关系,并定期向中国进贡。

展示材料:

汉倭奴国王金印,印面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2.2厘米,上面刻有"汉倭奴国王"字样。

东汉初年,日本列岛上的部落社会向国家过渡之中,许多部落结成联盟,形成大大小小

数百国,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国王为借助强盛的汉帝国的权威,取得凌驾于其他部落王国之上的地位,于是遣使朝觐汉朝皇帝。汉朝光武皇帝了解到这些日本列岛上部族的风俗,同时嘉许其远来恭敬之情,授以金印,赐名以倭。

2.大和统一日本

展示地图:《古代日本》

教师: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日本。统一之后,大和是如何对全国进行管理的?

展示图片:

教师: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设计意图)通过对早期日本社会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早期日本社会的状况,为下文大化改新的讲解做铺垫。

过渡:产生危机的日本社会会走向何方呢?

二、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

教师:7世纪时,日本依然处于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部民,权势很大。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

展示材料: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三: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谴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对于人口不足300万的日本,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当大。使节团成员中有外交官员、僧侣、留学生和工艺、艺术等各方面的人才。

教师: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化改新的背景。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日本改革的原因:(1)政局动荡,皇权旁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内因)。(2)唐朝高度繁荣,制度先进;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回国后,要求改革。(外因)

2.大化改新的内容

展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