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体备课的表格

集体备课的表格

集体备课的表格
集体备课的表格

主备教师备课表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学科建议,明确其意义和作用,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对教材的研读工作,通过学习和研读,使教师对新的教材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加强对兼职教师指导与培养,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在不断反思与总结中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师生的整体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学期初确定小学科学教研组人员,建立教研活动制度。 2、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学科建议》,系统钻研新教材,做到带着问题进行教研活动的思想。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推进《做中学》课题的深入进行。 (二)加强对本教研组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中心组主题研训活动为契机,多形式开展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活动和行为跟进式的磨课活动及“同课异构”的校本研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学习式”等多种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小课题研究沙龙,营造良好研究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探索《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内容及策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

小学科学精选备课教案

小学科学精选备课教案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 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科学 精选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教案一:《寻找时间的痕迹》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大树的年轮知道自然界中的一些事情能够记录时间的长短。 2、经历一次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时间留下的各种痕迹的活动过程。 3、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事物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教学重点:会寻找时间的痕迹,知道时间的可贵。 教学难点: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事物所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自己以前的照片、作品、旧衣物等,搜集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植 物与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以我们人的意愿而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够记录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呢? 揭示课题:寻找时间的痕迹 二、探究过程 1、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生物。 (1)请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 (2)师:刚才有同学讲到大树的年轮能够记录自己生活时间的长短。观察书本上 P40页的大树年轮,你能说出这棵大树生长几年了? 2、寻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周围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 (2)小组讨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学生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二:《它们是什么关系》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交流考察成果,认识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蔷薇花丛中的动植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在讨论中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会分析蔷薇花丛中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蔷薇花丛与动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花丛,并做好记录。请几个小组汇报一下。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考察记录。 ·请1—2个学生汇报展示考察记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他们的考察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总结评价学生的考察活动。 2、讨论蔷薇花丛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 ·蔷薇花的生长需要什么,它的食物和营养来自哪里? ·蔷薇花的邻里们生长需要什么,它们的食物和营养来自哪里? ·谁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和粪便,使它们成为植物需要的肥料? ·采用提问的方式,全班研讨交流。 ·谁能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 如:肥料蔷薇 蔷薇蚜虫 蚜虫瓢虫 能把这些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连在一起吗?

(完整版)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2015年9月10日

大滩小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科学组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学校工作计划、中小校教研计划为指导,着眼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将继续延用上学年做法,并加以改进。活动形式集体备课活动,并加以整合。加强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科学教师队伍,营造一个热烈开展业务研讨的良好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营造一个科学、民主的教学环境,全面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树立起现代教育的理念。使教师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通过教育实践,反思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和改进,把课堂教学做得更好。 2、加强教学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广泛吸收同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观摩教学课堂、多访“教学信息网”,了解教学最新动态,聚焦理论前沿,揣摩其中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的策略,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严格规范教学常规。本学期要继续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4、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细化集体备课的过程指导,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争取上一节研究课,安排好周次,定好内容,集体备好课后再延伸到上课、评课,使集体备课不是只停留在“备”字上,而是真正做到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着重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研究,以进一步增强教师为学生学服务的意识,探索出一条学生“能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情趣”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每节课成为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三、活动安排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全体科学教师,固定两周一次(结合业务学习时间)在实验室进行集体备课,教研组长做好有关记录。 2、在集体备课中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组织一次示范课主要针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上路方法。并安排好备课内容。每次活动教师都要心中有数,使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互相帮助,踊跃发言,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让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在集体讨论教学中出现问题或者听课回来的想法交流,也要尽量做到发言有主题,人人有观点的原则。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做到物有所获。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科学公开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cientific Open Class Teaching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科学公开课教案 班级分析:本次上课的班级是一个混龄班级(混龄不是按照年龄来分,而是按照学习情况,适应状态以及接受情况来分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了解,我对混龄教学中的20名幼儿中的13名跟班学生比较了解,也比较清楚和熟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其余7名幼儿是这个学期才转来的新生,在两个月的相处里我也逐步掌握了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特点,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为幼儿设计了这个个性化的教学,使每个孩子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认识水》的第一课时,它是结合生活中实际情况来说明: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但是因幼儿的年龄特征,常常感觉不准确,幼儿特别重视证据,证据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科学问题并对提出的解释予以评价。 材料从2方面进行: 首先从水的基本特征“水的颜色、水的味道、水是否透明、水是否流动”。用实验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幼儿经历猜想,

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方案,收集整理事实,思考加工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然后引出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理念: 以探究为中心 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这堂课中主要安排4个活动“用各种实验方法”来证明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机会。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注重实验探究的开放性 材料的开放性:课前为幼儿准备好各种材料,在探究活动中根据需要领取材料。 实验方法的开放性:引导幼儿参与实验,然后幼儿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实验方法,最后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活动。 交流的开放性:幼儿充分的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充分尊重幼儿的选择。 对与幼儿,注意教、扶、放的适当安排,放——“用在水的颜色,味道的实验”时,充分发动幼儿的头脑,让幼儿进行

3.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3.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集体备课 主备人:刘灵军使用人:使用时间:2015年10月 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4.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6.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7.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8.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具准备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史料课件、光学显微镜、相关实验用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细胞学说、显微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能用肉眼看见细胞吗?你们见过最大的细胞是什么? 生:回答:能,鸡蛋。 师:那么你们能用肉眼看见人体细胞吗? 生:不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用工具去观察细胞。 推进新课 板书: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P28“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师: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40~140倍,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借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实际上这个小室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胡克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是在他的著作《显微图谱》一书中于1665年发表的。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和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此后,虽对细胞观察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对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人们并没有进行科学概括,没有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师 细胞是谁发现并首次命名的?他所观察到的细胞是真正的细胞吗? 生 发现并首次命名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但他所观察到的细胞不是真正的细胞,而仅仅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学生活动:阅读“回眸历史”中关于施莱登和施旺的资料。 师 (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了大量植物组织后,于1838年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他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他的研究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2)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的系统观察,并将施莱登与自己的发现概述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于1839年发表了《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著名的“细胞学说”由此诞生。 师 (1)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2)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生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它使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能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师 细胞学说提出后的几十年中,它被推广到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和指导作用。同时,这一学说本身也迅速得到充实、发展而且日益完善。19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的研究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单元首页)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时页)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出示复习题。 (1) 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61+62+63 = 103+103+103= 计算 10 3 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 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

的 ,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个 (2)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92+92+9 2 (3)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 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92? 。再启发学生说出392 ?表示求3个 9 2 相加的和。 (4)比较39 2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2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5)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代郢小学集体备课学习总结

代郢小学集体备课学习总结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8月21日到8月23日我校积极响颍西中心校的号召,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备课组,发挥集体优势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取长补短,我们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集体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制定计划 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各学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三、确定任务 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我们首先确定学习内容,并充分作好发言准备。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四、强化参与 我们备课活动的模式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形成个案”。个人备课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集体备课后,个人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并进行修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适合本班的教案。因此,集体备课不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

课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个人备课的深化和延伸。所以,我校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让每一个教师都能真正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五、共同探讨,各抒己见 活动时,首先由备课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然后由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学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当讨论完毕后,主备人负责整理和总结,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他人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对此教案再进行修改,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形成个案,让教案真正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六、备课中表现突出教师 在备课过程中,我校刘万成、连祥飞两位老教师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见解。对与年轻教师是个学习经验的好机会。年轻教师李献恒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把自己好的教学方法经验介绍

科学课教案

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教学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镙帽各一等。【教学过程】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小结。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2、阅读课本 P61 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白天和黑夜 3. 昼夜交替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昼夜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主要教学内容有:一、从同一地区白天和黑夜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思维。二、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昼夜的成因。三、推算昼夜区域和某地时间。四、列举历史上比较著名的集中昼夜成因观点,进行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教育。预期教学效果 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4、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出某地的时间。课题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和嘈杂的不同。 2、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3、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使学生了解噪声危害身体健康,懂得要保护环境。重难点能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并了解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教学准备 1、能反映出各种各样声音的挂图或录音、录像。 2、大鼓、哨子、竖笛、橡皮筋、二胡、盛有不同理水的烧杯。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个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够做实验、查资料等方法验证假设。知识与

科学组集体备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科学组集体备《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是原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内容。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1、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2、其它液体也热胀冷缩吗;3、空气是否热胀冷缩;4、观察固体(铜球)的热胀冷缩。4个活动内容安排了2时,第一时主要解决第一、二两个活动,第二时解决第三、四两个活动。 新教材把这块内容放到了五年级下册,把《热胀冷缩》文中的前面两个活动单独区分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液体的热胀冷缩》一,结构更加清晰。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设计思路

科学于生活,谈话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一方面为本节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 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 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 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这样的问题延伸是体现思维的严谨性的。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怎么样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呢?我特意安排了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学生心里就会思考:怎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会

小学科学精选备课教案

小学科学精选备课教案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小学科学教案一:《寻找时间的痕迹》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大树的年轮知道自然界中的一些事情能够记录时间的长短。 2、经历一次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时间留下的各种痕迹的活动过程。 3、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事物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教学重点:会寻找时间的痕迹,知道时间的可贵。 教学难点: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事物所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自己以前的照片、作品、旧衣物等,搜集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植物与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以我们人的意愿而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够记录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呢? 揭示课题:寻找时间的痕迹 二、探究过程 1、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生物。 (1)请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 (2)师:刚才有同学讲到大树的年轮能够记录自己生活时间的长

短。观察书本上P40页的大树年轮,你能说出这棵大树生长几年了? 2、寻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周围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 (2)小组讨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学生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二:《它们是什么关系》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交流考察成果,认识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蔷薇花丛中的动植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在讨论中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会分析蔷薇花丛中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蔷薇花丛与动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授 课教材五年级上册集备时间 年月 日 单元第一单元 微小的生物 主备人集备人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亲自查找、搜集和整理以及观察、游戏等探究性的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走进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体的一些基本上的特征,感受生命的神奇,从而使学生产生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科学、关注自我健康成长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的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课内容:分别是《病毒》、《细菌》、《食用菌》。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生命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病毒》一课,着重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让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人们的影响。《细菌》一课,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让学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彩的生命世界主要是由5大类组成的,分别是动物、植物、病毒、细菌、食用菌。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食用菌》一课引导学生认识真菌,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扩大学生的视野。 一、科学研究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问题,在观察、了解、调查、搜集中获得信息资料。 2、能用各种感官对细胞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生物体的共同特征。 3、能够科学、正确地进行观察、实验,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对研究结果和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他人交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关爱生命,保护大自然。 2、能参与到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用学到的知识去改善生活。关爱生活,热爱生活。 3、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细菌的重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了解病毒是生物中的一类。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感官直接观察的不同部分。 如:①课上,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既可观察图片,也可以交流图文资料,从而丰富对细菌病毒的认识。 ②展示多种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细菌、病毒的异同,通过对不同的观察,认识它们的共同特征与不同,为归纳作准备。 ③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主题,对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进行观察、交流,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及异同,等等。 2、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如用文字、画图、列表、实物标本等表述。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科学备课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显微镜下的生命》教学目的: 1、经历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体中的微生物的过程。 2、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微生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增强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 3、了解微生物对生态瓶内生态平衡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生态瓶里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知道微生物的食物能量关系。 教学准备:生态瓶、记录本。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微生物图片或影视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说说生态瓶里有哪些生物。除了这些生物,生态瓶中还有别的生物吗? 想看看水中有没有你们说的别的生物吗? 今天我们就用显微镜来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二、探究过程 1、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取一滴生态瓶里的水,在显微镜下观察。

①指导学生制作微生物标本:取一滴生态瓶里的水滴在载玻片中央,用盖玻片轻轻盖上,用棉签或纸巾吸去多余的水,制成临时观察用的微生物标本片。 ②把标本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夹好,选择合适的目镜和物镜,调整焦距直到图像清晰。(可以选择目镜10×,物镜20×) ③鼓励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生物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相互答疑。 ·画出看到的微小生物,了解微小生物的名称。 2、了解认识浮游生物。 ·微小生物浮在水中,随水流动,称为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很多水生动物的食物。 ·浮游生物有许多种类和自己的特点。 ·水生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可以用食物链来表示。 浮游生物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如当水体中有机物质增加,即受污染时,浮游生物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最后造成它们自身也无法生存。 3、讨论思考。 为什么说浮游生物是水生动物食物链的开始? 为什么给生态瓶中补充藻类很重要? 我们怎样才知道生态瓶中的水是否适合水生动物的生长呢? 4、小结。 三、板书设计《改变生态瓶》教学目的: 1、经历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能坚持进

三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 1.1探索自然 第一课时盲人火车 教学要点: 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带上蒙眼布,且沿着一条自然的路线在教师身后形成一列“盲人”火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每小组不超过8人,每人一个蒙眼布或手帕。 2、课前勘查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让学生穿过一片草地(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学生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触摸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3、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它可能使学生摔倒的东西。 4、活动之前每组选一名学生将其训练为引导员,负责该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的其他感官探索自然!我们的其他感官包括什么呢? 2、把学生分成8人小组。依次把每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帮他们带上蒙眼布并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告诉他们偷看就无法获得很多的乐趣)。让学生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膀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活动开始 老师带领火车慢慢地向前走,并且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听听周围的声音。 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 师:这些声音是自然音还是由人或机器等发出的声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4、活动结束 师:孩子们终点站到了,请大家去掉蒙眼布,看是否有人可以猜出行走的路线 互相交流。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 5、五官兄弟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的活动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学们请大家今后用我们的五官兄弟感受我们身边美好的自然。 二课时一片草地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坐在一片草地上,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的东西。 教学目标: 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动物。 2、研究技能:使学生描述他们的所见,使观察变得敏锐。 3、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敏锐度。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备课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A、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C、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由“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五个单元以及“研究与实践”组成。

六年级下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

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三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三年级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欠缺,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ppt课件等,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共22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最新-小学科学备课教案10篇 精品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10篇 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2、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3、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知道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教学难点能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 教学准备活动手册、有关草原和沙尘暴的图片、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生态瓶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其中动植物的生长? 生态瓶中的某些条件改变了,就会使整个生态瓶内生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在自然界里也一样,一些条件因素发生了改变,也可能使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维护生态平衡这个话题。 二、探究过程 1、研究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 ·草原上的鹰、兔、草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设想事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连锁反应。 推测如果上述现象发生了草原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子、草的减少? 让学生讨论后作出分析。 对老鹰、兔子的猎杀;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草的生长困难。 2、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资料介绍。

让学生阅读57,介绍宁夏腾格里沙漠的有关情况。 师介绍发菜是一种藻类,因风干的发菜形状,色泽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 它大多生长在干旱的草原、荒漠、平滩荒地和低山小丘,我国的甘肃、陕西、青海、疆均有生产,而宁夏最为。 猎隼又叫鹘,是一种凶猛的鸟,上嘴钩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驯熟后可帮人打猎。 猎隼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近年来,由于猎隼在中东一些国家是王宫贵族的宠物,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境外1只经过驯化、体型高大的猎隼价格很高,因此在我国西北地区猎杀、猎捕和走私猎隼的情况非常严重。 猎隼的数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引发鼠害泛滥,给当地牧民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 猎隼现在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自主学习资料后,鼓励学生提出想了解或不清楚的问题。 三、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 思考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的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最终结果是什么? 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课后拓展 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该做什么?我们怎样做? 4、小结。 三、板书设计篇二《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乘法口诀表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教案

乘法口诀的教学设计 马鞍镇中心小学:尉小平 一、设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材,强调数学学习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实行多层次的练习,培养扎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会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并积极倾听和采纳别人的正确见解,从而养成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在教科书的第88-99页分为两块内容:一是乘法口诀表的归纳整理;一是练习二十的教学。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他为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教科书出现乘法口诀表是小九九(四十五句),使用大九九的地区可以出大九九表。练习二十的三道题目是针对学生在掌握了乘法口诀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消化乘法口诀。 三、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系统学习了表内乘法,并且已进行了关于乘法口诀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也已整理了1~6的乘法口诀表。因此本课时对学生而言并没有多大的难度,关键在于对其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数量,便于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前段时间学习的基础上,系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了解其中的规律,并且能运用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2、数学思考:能独立自主地分析整理乘法口诀表,学会主动探究,积极交流,在同学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解决问题:能灵活运用自己已学到的知识积极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4、情感与态度: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实践的习惯。 五、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提高计算速度,能见算式立即说出得数。 教学关键:是强化乘法口诀的记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对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因此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交流,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同桌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次基础上得出结论,教师再适当加以指引即可。 七、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自制乘法小转盘空白的乘法口诀表格 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乘法口诀表。 八、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口诀表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乘法的知识,学会了许多乘法口诀,今天这堂课我们把这些知识作进一步地归纳和整理。谁能把所有的乘法口诀一句不漏地背出来呢? 1、回忆口诀。 (1)全般一起回忆背诵乘法口诀,允许学生自由自在、杂乱无章的背。 (2)分小组进行背诵。 (3)同桌两两背诵。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回忆背诵,学生总觉得有漏句现象,滋生一种如何记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