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重点高中高一分班考试科学试卷及答案

2019年重点高中高一分班考试科学试卷及答案

2019年重点高中高一分班考试科学试卷及答案
2019年重点高中高一分班考试科学试卷及答案

2019年重点高中高一分班考试考试科学试卷

满分:18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叠罗汉是一种二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娱乐形式,也是一种高难度的 杂技。图示为六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塑,假设每个人的重量均为G ,下面五人 的背部均呈水平状态,则最底层正中间的人的一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

A .G 43

B .G 87

C .G 45

D .G 2

3

2.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五花八门,使用的能源也 !

各不相同。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铭牌如下:

车型:20吋(车轮直径:508 mm ) 电池规格:36 V 12 Ah (蓄电池) 整车质量:40 kg

额定转速:210 r/min (转/分) 外形尺寸:L 1800 mm×W 650 mm×H 1100 mm 充电时间:2~8 h 电机:后轮驱动、直流永磁式电机

额定工作电压/电流:36 V /5 A

根据此铭牌中的有关数据,可知该车的额定时速约为

A .15 km/h

B .18 km/h

C .20 km/h

D .25 km/h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A 为圆柱形,容器B 为圆锥形,两容器本身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装入深度相同的水后,再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木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入木块前,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B .放入木块前,由于A 容器中水多于B 容器,所以A 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大于B 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

C .放入木块后,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相等

D .放入木块后,B′容器底受水的压力大于A′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 —

4.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

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 、F 甲>F 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 、F 甲

C 、F 甲>F 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

D 、F 甲=F 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

F 甲 F 乙

5.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10km/h

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 ,如图6所示。则被超越大客车的车速范围为

A .10~20 m/s

B .20-30m/s

C .30-40m/s

D .40--50 m/s

6.已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L 与受到的拉力F 成正比,用公式F=k·△L 表示,其中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为一常数)。现有两个轻弹簧L 1和L 2,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且k 1=3k 2,现按如图所示方式用它们吊起滑轮和重物,如滑轮和重物的重力均为G ,则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L 1:△L 2为 A 、1:1 B 、3:2 C 、2:3 D 、3:4 7.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 后,在滑片P 向右滑动 过程中,各电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A .A 1、A 3示数不变,A 2、V 示数变小 B .A 1、V 示数不变,A 2、A 3示数变大 \

C .A 1、A 2、V 示数不变,A 3示数变小

D .A 2、V 示数不变,A 1示数变小,A 3示数变大

8.功率为10 W 的发光二极管(LED 灯)的亮度与功率为60 W 的白炽灯相当.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60 W 的白炽灯,均用10 W 的LED 灯替代,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A .8×108 kW·h B .8×1010 kW·h C .8×1011 kW·h D .8×1013 kW·h 9.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1、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2、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3、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镜。4、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其中正确的是

A .1和3

B .2和4

C .1和4

D .2和3 10.小明在广场上游玩时,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系于一辆玩具小汽车上,并将玩具

小汽车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无风时细绳处于竖直方向,当一阵风沿水平方向吹向气球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汽车可能被拉离地面

B .氢气球仍处于静止状态 "

C .小汽车一定沿地面滑动

D .小汽车仍处于静止状态

11.如图所示,在河中间固定一个细长圆管,管内有一轻质活塞,活塞下端紧贴

水面,面积为1厘米2,质量不计,大气压强为1.0×105帕。现用外力将活塞缓慢提高15米,则在该过程中外力对活塞做功为 A .50焦 B .100焦 C .150焦 D .200焦

12.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

相连,从滑轮到P 和到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 与P 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Q 与P 之间正压力的μ倍,P 与桌面之

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等于P 与桌面之间正压力的μ倍,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 ,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P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1

L 2

L G

A .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13.今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发起“绿V客(GreenWeek)”行动。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V

客(Green Week)”环保活动主题的是

A.周末呆在家里上网看电视B.缩短城市景观灯亮灯时间

C.尽量使用可降解方便袋D.步行或骑单车上下班

{

14.厨房是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在厨房发生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菜刀生锈

1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几种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式盐与碱式盐属于包含关系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16.2013年3月22日是第21届“世界水日”,主题是: “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化学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B.20℃时,在强电场中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水电解生成H2和O2,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17.

~

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B.安全常识

N2 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生石灰易吸水——用作食品干燥剂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使有害物挥发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C.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

D.环境保护与物质使用

金属铜—- 由Cu原子构成

氧气—- 由O2分子构成

氯化镁—- Mg2+和Cl-个数比是1:2

减少水污染—-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电动汽车

减少酸雨的发生—- 使用新型能源

.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B B

A

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

A.读取液体体积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19.硫酸二甲酯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O4S+2H2O=H2SO4+2X,则X的化学式为A.CH4B.CH4O C.C2H8O D.C2H8O2

20.已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为;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A.若取10g甲和20g乙反应,则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30g

B.若丙和丁分别为盐和水,则甲和乙一定属于酸和碱

C.若甲为一氧化碳,丙为金属,则丁一定为二氧化碳

D.若甲为常见金属,丙为气体单质,则乙一定为酸

21.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

A.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B.②将一定量的饱和KNO3溶液加热升高温度

C.③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

?

22.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

B.A不一定是含CO32﹣或HCO3﹣的盐

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

NaOH溶液的洗气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1分)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第(5)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计11分)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汽车已经走进了很多普通农村家庭,最近小王家也购买了一辆小汽车。小王十分高兴,将汽车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并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发现汽车上许多地方都用到了物理知识,下面就是他思考的问题,请你帮他补充

完整。

(1)汽车发动机是汽油机,从能源可否再生角度看,汽油是 能源(选填“可再生”

或“不可再生”)。

(2)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性质,如果水箱中

装有5kg 的水,当水温度升高20℃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J.

(3)通过查看说明书得知轿车车身质量为1725kg .当车上载有275kg 的人和物品时,车轮与

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0-2m 2,轿车对地面的压强为 .(g 取10N/kg ) (4)若汽车油箱的容积为60升(dm 3),内装的是密度为×103 kg/m 3、热值为×107J/kg 的汽油,

则该油箱中最多可装 kg 的汽油。若该车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100km 时所消耗的汽油为5kg ,汽车发动机的输出的功率为12kw ,则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 。

(5)汽车启动时,需将钥匙插入仪表板上的钥匙孔并旋转(相当于闭合开关),请根据如图13

甲所提供的器件(图中A 、B 、C 为三个接线柱),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轿车的启动原理图连接完整。

#

(6)若轿车以90kW 的恒定功率启动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运动速度v 与

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在0—50s 时间内,轿车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J ,轿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 N. (7)通过测量获得轿车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即从操纵制动刹车到车停下来的

实验次数

1 2 3 ?

4

5 速度/(km/h)

40 60 80 100 120 |

制动距离/m

8

18

50

72

行驶时所对应的制动距离为 m.24.(10分) $

Ⅰ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符号是 ; (2)纯碱中的阴离子化学式 ;

(3)铵根离子的化学式 ;

图13

\

(4)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Ⅱ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某品牌奶粉包装袋上标出的配料如右图所示:该产品配料中能提供能量的是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该奶粉中 物质可以补充铁元素。奶粉常用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袋包装。聚乙烯塑料属于 (填序号)。

①金属材料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合成材料

Ⅲ 浩瀚的大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 .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定条件C 6H 12O 6+ 。

(3)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性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近年来上海频现雾

霾天气,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填字母序号);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可吸入颗粒物

25.(10分)请在H 、C 、O 、N 、S 、Na 、Fe 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要求的物质,

完成下列空格:

(1)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可溶性碱的化学式: , ; ~

(3)写出铁在水蒸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描述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 (5)写出由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盐的一种用途 ; 26.(10分)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学习思路,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某些复分解反应

的实质。

【练习】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反应。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 (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3)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盐酸 (4)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写出(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质疑】从微观角度思考,上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微观图解】如右图:反应(1)的实质是H +和OH -结合生成水; 【讨论】反应(2)的实质是 。 【小结】阴、阳离子结合生成水、沉淀或 ,是某些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应用】请在Ca 2+、SO 42-、NH 4+这三种离子中选择合适的离子填入下面合适的“( )”中,使其形成一个复分解反应网络(图中直线

相连的阴、阳离子之间能够两两结合发生反应)。

【拓展】若反应(1)可用H+ + OH- = H2O表示,则反应(4)可表示为: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0分,第27题第(2)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第28题前面两空,

每空2分,后面每空1分)

27.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小灯泡额定电压为、电阻约为10Ω.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电流表的量程应选A.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选填“A”或“B”)端.

(4)小叶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V,若

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5)小向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

-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等于Ω.

(6)小勇同学在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

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

28.(10分)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很感兴趣,

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酸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

NaCl NaOH Na2CO3NaHCO3

物质

设计实验并继续探究:

(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 试纸上,测得溶液呈碱性,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2)为了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拓展与应用:确定该溶液还可以选择与上述不同类别的试剂,你选择的试剂是 ,对

应的现象是 。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

31分) $

29.(8分)在探究“家用电器”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与同学合作,在爸爸的协助下,以家里

根据上表中的记录,请解答下面的问题。 (1)求通电2min 壶中的水吸收的热量;[c 水=×103J/(kg·℃)] (2)求电水壶中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 (3)求2min 内电水壶消耗的电能和实际功率。

30.(5分)如下图甲所示,在一根横跨河流两岸的硬塑料管内穿有三根完全相同的导线。为了

辨别哪两个线头为同一根导线的两端,工人师傅用图乙所示的“测通器”来进行测试。他首先将A 和B 连接起来,然后将“测通器”的m 连接在D 上,将n 连接在F 上,发现此时小灯泡发光……。工人师傅据此可以做出什么判断下一步他将如何操作才能最终搞清每根导线的两端

31.(8分)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

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

定后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

木块A,液面又下降了h3.(设取出金属块和木块时不会从容器中带出

液体)问A与B的密度之比为多少

32.(10分)为测定镁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先称取混合物10g,放入一干净的烧杯中,然后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100g,平均分成四次加入其中,充分震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

第1次第2次第3次

!

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2*******

生成氢气的总质量/g

·x

(1)上表中x的数值为

)上述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

(3)现用6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上述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需加入多少克水(列式计算)

(4)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

物理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

345678910、

11

12

C C

D D B A、

C

B D

C B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分)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第(5)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计11分)

(

【答案】(1)不可再生,(2)比热容,×105(3)

×104pa .

(4)42.6 kg 约26%。

(5)见右图

(6)×105J. 3×103

(7)32 m.。。

三、实验题(第(2)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14.

【答案】(1)断开 3

(2)见右图

(3)A (4) B

(5)

(6)灯丝断了或者灯脚接触不通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1分)

15(8分).

【答案】解:(1)Q=cm△t=×103J/(kg?℃)×1.5kg×(44℃-30℃)=88200J.

(2)R===Ω.

(3)表盘转动1圈消耗kW?h电能,

表盘转动30圈消耗电能是:W=30×kW?h=?h=90000J,

P实===750W.

答:(1)通电2min壶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88200J;

(2)电水壶中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是Ω;

(3)2min 内电水壶消耗的电能是90000J ;实际功率是750W .

16.(5分) :

17.(8分)

以Vo 表示容器的容积,V A 入表示最初A 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V B 表示B 的体积, V 水表示容器中水的体积,则对于最初状态有

木B A 入V V V V ++=0…………………①

以S 表示容器的截面积,则当A 、B 间连线断后,容器中水面下降h 1,并以V ′A 入表示此时A 浸

入水中部分的体积,乃有水B A 入V S h V V V +++='

10

取出B 后,水面又下降h 2,仍有S h h V V V 水A 入)(210+++='

再取走A 后,水面又下降h 3,上述的体积关系则变为S h h h V V 水)(3210+++=

^

又分别以ρA 、ρB 、ρ0表示A 、B 、水的密度,则根据物体漂浮于水面上时受力平衡的关系针对题述的先后两情况可列方程为:

)(0B A 入B B A A V V g gV gV +=+ρρρ

A 入A A gV gV '=0ρρ

依题述还有A 、B 体积相等,设其为V ,即:V A =V B =V 综合解上述各式得:

2

13h h h B A

+=ρρ

化学部分

1 2 3 4 5 6 7 8 '

9 10 A

B

C

D

B

A

B

C

C

B

11、(每空1分,共10分)

Ⅰ (1)Al (2)CO 32- (3)NH 4+ (4)+3 Ⅱ 脂肪和糖类 乳酸亚铁 ③

Ⅲ(1)20% (2)6CO 2+6H 2O ?????

→一定条件

C 6H 12O 6+6O 2 (3)

D 12、(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NaOH NH 3·H 2O

(3)3Fe+4H 2O Fe 3O 4+4H 2

(4) 淡蓝色火焰,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用作化肥(或炸药等) 13、(方程式和本质2分,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CuSO 4+2NaOH=Cu(OH)2↓+Na 2SO 4 Cu 2+和OH -反应生成Cu(OH)2

气体 NH 4+ Ca 2+ SO 42- Ba 2++CO 32-=BaCO 3

↓ 14、(前面两空,每空2分,后面每空1分,共10分)

A NaHCO 3 NaCl 盐酸(或硫酸) Na 2CO 3 Na 2CO 3+H 2SO 4=Na 2SO 4+CO 2↑+H 2O (合理即给分)

BaCl 2或Ba (NO 3)2 或Ba(OH)2 (合理即给分) 白色沉淀 15、((1)(2)两小题各2分,(3)(4)两小题各3分,共10分)

(1) (2)%

(3)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克,则有

60×98%÷(60+x )=% 解得 x=140 答:(略)

(4)设Mg 的质量为y 克

由题意知,第4次加入硫酸后,酸已过量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24 2

y 解得 y=(g) 故硫酸镁为

ω(Mg )=+×24÷120) ÷10= 答:(略)

高温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 A.A B.B C.C D.D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 ...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 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 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分别制成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2014年杭高新生分班考科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4年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一新生适应性考试 科 学 注意: 1、本试卷满分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Ca-40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72分,其中1-6题每小题4分,7-22题每小题3分) 1. 一个400N 重的木箱放在大磅秤上,木箱内有一个质量为60kg 的人站在小磅秤上,如图所示。如果人用力推木箱顶板,则小磅秤和大磅秤上的示数1T F 、2T F 的变化情况是( ) A. 1T F 增大,2T F 减小 B. 1T F 增大,2T F 增大 C. 1T F 减小,2T F 不变 D. 1T F 增大,2T F 不变 2.日前,加拿大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将一定数量的银纳米粒子加入取自北极极地的土壤中后,会造成土壤中的许多种类的细菌数量减少,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纳米粒子对某些有害细菌伤害极大 B.银纳米粒子与土壤中的细菌是食物关系 C.银纳米粒子与土壤中的细菌不存在相互关系 D.银纳米粒子的影响可能破坏极地区域的生态系统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情况,光滑斜面的倾角都是θ,球的质量都是m,球都是用轻绳系住处于平衡状态,则 ( ) A.球对斜面压力最大的是甲图所示情况 B.球对斜面压力最大的是乙图所示情况 C.球对斜面压力最小的是丙图所示情况 D.球对斜面压力最小的是丁图所示情况 4.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 .响度较大 B .音调较高 C .音调较低 D .响度较小 5.蝴蝶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5—6次的声波,蜜蜂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300—400次的声

开学分班考试(一)-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新教材)

2020年秋季高一开学分班考试(衔接教材部分)(一) 一、单选题(共8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5分) 1、下列式子计算正确的是( ) A .m 3?m 2=m 6 B .(﹣m )﹣ 2 = C .m 2+m 2=2m 2 D .(m +n )2=m 2+n 2 【答案】C 【解析】A 、m 3?m 2=m 5,故A 错误; B 、(﹣m )﹣ 2 = B 错误; C 、按照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法则,该运算正确. D 、(m +n )2=m 2+2mn +n 2,故D 错误. 2、若代数式 1x?5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 x =0 B . x =5 C . x ≠0 D . x ≠5 【答案】D 【解析】分数要求分母不为零。5,05≠≠-x x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x ﹣a=0的一个根为2,则另一个根是( ) A .﹣3 B .﹣2 C .3 D .6 【答案】A . 【解析】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t , 根据题意得2+t=﹣1,解得t=﹣3, 即方程的另一个根是﹣3.故选A . 4、关于二次函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为 B .图像的对称轴在轴的右侧 C .当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 D .的最小值为-3 【答案】D 【解析】∵y=2x 2+4x -1=2(x+1)2-3, ∴当x=0时,y=-1,故选项A 错误, 该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x=-1,故选项B 错误, 2241y x x =+-y ()0,1y 0x

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C错误, 当x=-1时,y取得最小值,此时y=-3,故选项D正确,故选D.5、 若,则()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将不等式因式分解得, 即或, 无解或,所以√(2x?1)2+2|x?2|=2x?1+4?2x=3. 故选C. 6、已知ABC ?的三边a、b、c满足bc b ac a- = -2 2,判断ABC ?的形状(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答案】C 【解析】等腰三角形提示:因式分解得:(a-b)(a+b-c)=0,因为a、b、c为三角形得三边,所以a+b-c为非零数,所以a=b,故选C. 7、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x-1=0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1, +∞) B.(-∞,-1) C.[-1,+∞) D.(-1,0)∪(0,+∞). 【答案】B 【解析】当{ Δ=4+4a<0 a≠0 时,一元二次方程无解,解得a<-1,且a≠0,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1.8、不等式的解集是( ) A.{x|1的解集是() A.{} 23 x x x -或B.{} 23 x x -<< 3 2 1 x x + ≥ -

高一分班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高一分班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描述正确的是() A.白炽灯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B.轮船用钢铁制成,是因为钢铁的密度小 C.玻璃刀刃用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弹性好 D.热水壶的手柄用胶木制作,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2.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古人冬天在路面上泼水成冰运送巨石,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 擦 B.日晷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C.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 D.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受地磁场的作用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 B.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 C.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被子上的灰尘会脱落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坚硬的地面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4.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人触电,立即用手拉人 B.安装电路时,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C.保险丝熔断,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D.使用测电笔时,手指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电极 5.如图所示,演员与观众高声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速度B.响度C.音调D.音色 6.下列实验中,说明“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有影响”的是() A.吸气时乒乓球紧贴漏斗 B.用吸管从瓶中吸饮料 C.热气球升空 D.吹气时纸条向上飘 7.深圳的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8.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弹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A.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 B.用液体氢作为发射火箭的燃料 C.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 D.用胶木作为制作热水壶手柄的材料 9.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新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新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C NaOH溶液Ca(OH)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D KCl溶液CuCl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3.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6.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 B.60% C.76% D.84% 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D 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8.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B.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 C.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9.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分别制成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10.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11.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12.将a g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3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 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C.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 D.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13.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2018年杭二科学分班考理综试卷

杭州市第二中学2018年高一新生素质测试 综合理科(物理.化学.生物) 考生须知: 1、整卷共18页,分三个部分,第I 部分物理有3个大题,满分80分;第II 部分化学有3个大题,满分为50分;第III 部分生物部分考试内容为暑假自学部分,折算20分;合计总分150。整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直接在试卷规定区域答题。 3、请将姓名、就读初中、中考报名序号填写在规定位置中。 第Ⅰ部分物理一、选择题(4分×8=32分) 1.如图所示,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块A 、B 用跨过滑轮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接,物块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用f 和FN 分别表示水平地面对物块B 的摩擦力和支持力,那么若将物块B 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物块B 仍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f 和FN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f 、FN 都增大 B .f 、FN 都减小 C .f 增大,FN 减小 D .f 减小,FN 增大 2.直线P 1P 2过均匀玻璃球球心O ,细光束a 、b 平行且关于P 1P 2对称,由空气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图。a 、b 光相比() A.玻璃对a 光的折射程度较大 B.第一次折射时,a 光的折射角较b 光的折射角小 C.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D.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短 3.野山鼠擅长打洞,假设山鼠打洞时受到的阻力f 与洞的深度L 成正比,即f=kL (k 为比例常数),则野山鼠从洞深d 1打到洞深d 2时,需要克服阻力做的功为() A.12k (d 22- d 12) B.12k (d 2-d 1) 2C.12k (d 2+d 1) 2 D.12kd 1d 2 4.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有一个滑块,质量为M ,其内部带有一光滑的半圆形凹槽;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凹槽内部往复运动,滑块始终静止不动;在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凹槽右端最高点滑向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滑块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小球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地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等于(M +m )g D.小球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 完全相同的直角三棱劈放 置在水平桌面上。三棱劈的 密度均匀且底面为矩形,若分别沿两物体图中虚线将右上侧切掉△m 甲和△m 乙,且△m 甲<△m 乙,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 甲和p 乙的大小关系为() A.p 甲> p 乙 B.p 甲< p 乙 C.p 甲= p 乙 D.都有可能 6.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A.4.5℃ B.4℃ C.3.5℃ D.3℃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0为定值电阻,L 1、L 2为两个灯泡,闭合电键,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左向右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灯泡L 2变暗,V 1表的示数变小,V 2表的示数变大

2020年秋季新生分班考试语文高一入学考试卷(一)(原卷word版)

高一入学考试卷(一)(原卷版) 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一分班考试题化学卷_图文

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一分班考试题化学卷_图文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项目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 A CaO固体CaCO3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通O2点燃 C NaNO3Na2SO4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D KClO3MnO2水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2.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 B.60% C.76% D.84% 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B.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 C.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6.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7.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镁、铜 B.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 8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2018年重点高中高一新生分班考试科学试卷附答案

重点高中高一新生分班考试 科学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本卷中g 均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1.一个直径为5米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 正上方离水面3米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 地面的高度为1.8米,如图所示。若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 人到岸的距离不能.. 超过 A .3米 B .2.5米 C .1.5米 D .1 米 2.A 、B 、C 、D 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它们均 为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 是一种红棕色氧化物, B 物质的溶液呈黄色。则X 可能为 A .H 2SO 4 B .HCl C .NaOH D .Fe(OH)3 3.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溶液中, 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 A .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 .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 D .单侧光使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数量不一样 4.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 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O 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有关氢氧 化钠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解度变大 B .溶液的质量变大 C .溶剂的质量不变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5.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羽毛球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他们选取了三个质量都为m的相同羽毛球甲、乙、丙,再在乙羽毛球内固定了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羽毛球内固定了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数码相机自动连续拍摄的方法记录羽毛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的一段。那么针对图中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羽毛球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丙三羽毛球运动速度之比为1∶2∶3 C.甲、乙、丙三羽毛球所受空气阻力之比为1∶2∶3 D.羽毛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运动的速度成正比 二、简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43分) 6.(6分)根据有关实验操作或装置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在漱洗干净的口腔中提取上皮细胞的示意图,正确的操作是▲; (2)乙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时酒精隔水加热的装置示意图,酒精的作用是▲; (3)丙是观察鲫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装置,图中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都用湿棉絮包裹,其目的是▲。 7.(6分)如图把一盆番茄植株放在钟罩内,再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通过导管输入罩内,1小时后把进气阀关闭。2天后把番茄植株移出,洗去土壤,用仪器测得根系的放射性 碳的剂量。再把切成小块并烘干的根放到养着金鱼的金鱼缸 内(鱼和缸都不带放射性碳),4天后,把金鱼从缸中取出, 经检测发现鱼组织内放射性碳超过正常水平。请回答: (1)该实验主要是研究▲循环; A.氧B.碳C.氮D.水 (2)简要说明含放射性的碳元素从植物体进入金鱼组织的全过程▲; (3)如果将此实验放在完全黑暗的场所进行,请预测实验结果▲。

高一分班考试物理试卷

高一分班考试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用压强计可以准确测量液体内部各处压强的大小 B.图乙杯口的纸片和杯中水不掉下来,是因为纸片受到的吸力非常大 C.图丙实验中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所产生的压强的大小 D.图丁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纸片靠拢,说明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大 2.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矿泉水,一会儿瓶的外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饮料中的冰块变小 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了“白气” C.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D.冬天,树枝上出现了“雾凇” 3.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4.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5.用下列器材,在月球和地球上分别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值不发生变化的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物体,当物体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 ,当物体二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3N ,现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和该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 水=1×310kg/3m ,g =10N/kg )( ) A .9N ,0.75×103kg/m 3 B .9N ,0.8×103kg/m 3 C .8N ,0.75×103kg/m 3 D .8N ,0.8×103kg/m 3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 1、R 2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a 、b 是电流表或电压表。当只闭合开关 S 、S 1时,a 、b 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a 的示数不变,b 的示数有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是电流表 B .只闭合S 、S 2,将滑片P 向右移动,a 的示数一定变小 C .只闭合S 、S 2,将滑片P 向右移动,R 1消耗的功率一定变大 D .只闭合 S 、S 1,将滑片P 向右移动,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一定变大 8.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① 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 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③ 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④ 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④ 9.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气 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 .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D .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 10.小阳在科技月制作了一个双档位电热器模型,为了分析接入电路的电阻对电热器的电功率的影响,他将各电表接入电路中,电路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R 1=30Ω。当开关S 闭合,S 1、S 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U 1,当S 、S 1、S 2都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U 2,已知U 1:U 2=3:8;两种状态时,R 2消耗的功率最大值P 大和最小值P 小之比为4:1;R 3的最小功率为0.9W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分班考试题化学卷_图文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分班考试题化学卷_图文 一、选择题 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Fe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⑴ 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⑵ 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据此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SO4、BaCl2 B.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FeSO4 C.该粉末的组成中可能含有KNO3 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 A镁粉铁粉稀硫酸 B N2O2灼热的铜网 C稀盐酸MgCl2KOH溶液 D NaCl Na2SO4Ba(NO3)2溶液 A.A B.B C.C D.D 3.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 B.60% C.76% D.84% 4.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 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6.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A.N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 7.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N比金属M活泼 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 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大地一片昏暗。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万分;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举火照明,鸣锣击鼓。然而,没过多久,天色渐明,太阳重现。 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后的情景。在人类对日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的发生作出预测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象,但每次能观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一百平方公里,只占地球面积很少的一部分,并且那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观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 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天上,早上天亮了两次。)科学家证实,“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28分,今陕西华县(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错觉。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部族、家族以至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作出解释或判断。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通过观测太阳和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约公元前2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观测,居然没有及时作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恐。

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浙江专用)03(wd无答案)

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浙江专用)03一、单选题 (★) 1. 一元二次方程 x 2﹣3 x+6=0的根的情况为()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 2. 如图, AB是⊙ O的直径, BP是⊙ O的切线, AP与⊙ O交于点 C, D为 BC上一点,若∠ P=36°,则∠ ADC等于() A.18°B.27°C.36°D.54° (★★) 3. 如果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从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13=3+10B.25=9+16C.49=18+31D.36=15+21 (★) 4. 甲、乙、丙进入了“中国主持人大赛”的东南区预选赛的决赛,他们三人擅长主持的节目分别是 A、 B、 C.现将标有 A、 B、 C的三个标签的球放入不透明的盒子中,让三位选手随机摸取一球,以确定比赛时的节目.则三人抽到的恰好都是自己擅长主持的节目的概率是() A.B.C.D. (★★)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 A(1, m)到原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则 m的取值范围是() A.0≤m≤2B.0≤m≤

C.﹣≤m≤D.﹣2≤m≤2 (★★★) 6. 如图,在△ 中,平分,交于点,,垂足为,若,则的长为() A.6B.C.D. (★★★) 7. 已知函数,若 M= f(1)+ f(2)+ f(3)+…+ f(2013)+ f(2014), ,则 M+ N=() A.2014B.C.2013D. (★★) 8. 如图,一艘快艇从 O港出发,向东北方向行驶到 A处,然后向西行驶到 B处,再向 东南方向行驶,共经过1小时到O港,已知快艇的速度是60km/h,则A,B之间的距离是() A.B.C.D. (★★) 9. 设 x=+1,则=() A.3B.4C.5D.8 (★★) 10. 已知抛物线 y= ax 2+ bx+ c( a<0)的对称轴为直线 x=﹣2,记 m= a+ b, n= a ﹣ b,则下列选项中一定成立的是() A.m=n B.m<n C.m>n D.n﹣m<3

2019年重点高中高一招生分班考试 物理卷 及答案

物理试题 第1页(共10页) 物理试题 第2页(共10页) 2019年重点高中提前招生试卷 物 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艺术节上,小明表演击鼓,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2.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 .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止 3.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湖光倒“影” B .毕业合“影” C .立竿见“影” D .形“影”不离 4.骑自行车是一种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B .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 .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 .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某水电站,用总电阻为2.5 Ω的输电线输电给500 km 外的用户,其输出功率是3×106 kW 。现用500 k V 电压输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输电线上输送的电流大小为2.0×105 A B .输电线上由电阻造成的损失电压为15 kV C .若改用5 kV 电压输电,则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9×108 W D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ΔP =U 2/r ,U 为输电电压,r 为输电线的电阻 6.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 .(a)图运动员把弯弓拉开将箭射出 B .(b)图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C .(c)图跳水运动员从空中下落 D .(d)图运动员骑自行车冲向坡顶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小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B .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C .小球取出后,甲烧杯液面高度低于乙烧杯液面高度 D .小球取出后,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甲烧杯大于乙烧杯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里装入半管水,再倒入半管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将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把糖放在热水里比放在冷水里化得快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快递公司尝试用无人机运送包裹,在带着包裹匀速飞行过程中,无人机受到的升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包裹的动能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是_____(填

天津市东丽区耀华中学高一分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天津市东丽区耀华中学高一分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中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向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X是SO2,则Z可能是O2 B.若X是H2O,则Z可能是O2 C.若X是O2,则Z可能是CO2 D.若X是CO2,则Z可能是H2CO3 2.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3.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镁、铜 B.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D.浓盐酸敞口放置 5.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和浓硫酸 B KCl加入,加热 C NaCl过量盐酸,蒸发 D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6.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将几枚洁净的小铁钉投入烧杯中,当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小球的位置与开始时比较,将() A.下沉一些 B.不变 C.上浮一些 D.无法判断 7.利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 B.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应更充分 C.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D.洗涤所得晶体,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 8.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试验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 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项 A鉴别CO和CO2闻气味 B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加氯化钡溶液 C除去生石灰中杂质石灰石加水 D除去氧化铜中碳粉加稀硫酸 A.A B.B C.C D.D 9.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1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项目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

2019年重点高中高一招生分班考试-物理卷-及答案

2019年重点高中提前招生试卷 物理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 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艺术节上,小明表演击鼓,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2.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止 3.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湖光倒“影”B.毕业合“影”C.立竿见“影” D.形“影”不离 4.骑自行车是一种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某水电站,用总电阻为Ω的输电线输电给500 km外的用户,其输出功率是

3×106 kW。现用500 kV电压输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输电线上输送的电流大小为×105 A B.输电线上由电阻造成的损失电压为15 kV C.若改用 5 kV电压输电,则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9×108 W D.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ΔP=U2/r,U为输电电压,r为输电线的电阻6.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a)图运动员把弯弓拉开将箭射出 B.(b)图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C.(c)图跳水运动员从空中下落 D.(d)图运动员骑自行车冲向坡顶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小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B.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C.小球取出后,甲烧杯液面高度低于乙烧杯液面高度 D.小球取出后,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甲烧杯大于乙烧杯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里装入半管水,再倒入半管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将_ 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把糖放在热水里比放在冷水里化得快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快递公司尝试用无人机运送包裹,在带着包裹匀速飞行过程中,无人机受到的升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包裹的动能__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是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0.英国物理学家_____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并总结出了计算电热的定律;为了纪念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了_____(填写物理量名称)的单位,1个标准大气压约_____P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