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 b p m f 》教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 b p m f 》教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 b p m f 》教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 b p m f 》教学

《汉语拼音 b p m f》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能生动活泼起来”。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知识、言语、情感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点,把文本嫁接于丰富多彩、兴味盎然的生活之树上,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就能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拼音。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bpm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准确拼读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

1.教读、教写bpmf

2.学习拼读音节。

3.教学带调拼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oeiuü)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用拟人化的口气叙述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充满生活情趣。

二、创设情景、学习“bp”音形

(一)导入新课

指导儿童看“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有关声母。

师问: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看大佛)对,这就是“大佛”的“f”,相机出示卡片“f”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问,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山坡)这就是“山坡”的“p”,出示卡片“p”,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摸),这就是“用手去摸”的“m”,出示卡片“m”。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播:“大佛是文物,我们要爱护文物,不要用手去摸!”这就是“广播”的“b”,出示卡片“b”。

[设计意图]练习生活亲情导入,使语文课堂充满的生活味儿。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小学生学得亲切自然。

(二)教学发音:教学声母“b”:

1.看图说话引出b。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b这个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得又轻又短。

2.教学b的发音,认清字形。

(1)先让学生知道读音是“广播”的“播”,然后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变化,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发音。一定要读的又轻又短,也可以运用教材中“波浪”的的“波”。编口诀“帆船冲浪bbb”。

指导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师范读、领读,正音。

(3)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b像什么?b的一竖像收音机拉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读顺口溜:“我听广播b、b、b。”

3.学习b和ɑ的拼音。

(1)看图引出bá。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小白兔,拔个大萝卜。)

(2)卡片演示两音相碰:

bá让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á。bá

(3)指导小学生念儿歌,边读边表演,作为课中操:“一只小白兔,用力拔萝卜。”

(4)指导学习b与o、u的拼音。

[设计意图]把儿歌、游戏引入课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三)教学声母“p”:

1.看图说话引出p。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可以这样说:“冬冬用脸盆泼水。”“泼”的声母是p。

2.教学p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突然张开嘴唇,把气送出,发出p音,要轻而短。

(2)师范读、领读,正音。

(3)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4)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想象,p的一竖像水往下流,p的半圆像脸盆。顺口溜:“脸盆泼水p、p、p。”

3.学习p和a的拼音。

(1)看图引出pá。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猴子在爬竿。)

(2)卡片演示两音相碰:p→á→pá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正音、领读。

还可变声调,让学生拼读:pà、pā、pǎ。要求带调拼读。

(3)指导学习p与o、u的拼音。

4.口诀记忆。编口诀为:猴子推车ppp。

[设计意图]采用儿歌方式教学,易学、易懂、易记,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充满智慧的设计,语文课堂上充满了人文气息。使小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

三、巩固练习

1.认读卡片。

2.用纸条演示,教师读音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在发什么音?

四、指导书写

1.亲情导入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b和p的读音,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比一比谁写的漂亮,好吗?

2.指导书写b

(1)讲:我们先认识一个字母基本笔画:“丨”上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b”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b”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

(4)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在拼音本上抄字头。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2.指导书写“p”

(1)认识基础笔画:下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p”的书写,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观察后同桌同学说一说?

(3)学生独立书写一个。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在投影上进行展示。

你认为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太好!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条线起笔写竖,到第四条线上面一点停笔,然后再写右半圆。

(5)学生结合书中的范字进行对照比较,修改!

(6)学生再独立写一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培养一种好习惯,收获一生幸福。本环节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为下面的教学搭桥铺路,作好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m、f以及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b、p。(集体练,个别读)

2.拼读bá、pá及四声。

二、教学声母m

1.看图说话引出m。“摸”的声母是m。(出示“m”的图)

(1)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做过摸人游戏吗?

(2)这个字母怎么读?

(3)发“m”音时,双唇闭拢,把气赌住,气流从鼻子里出来,声带有些颤动。教师示范读。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方法。

(5)开火车读。

2.学“m”的形,记忆字形。

(1)看图说说怎样记住“m”的形?

(2)编记忆小儿歌:两个门洞“mmm”,“两扇小门m、m、m。”

3.指导书写。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学生书空。

(3)请同学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m 的笔顺是:m,一笔写成。m写在四线格的中格。】

(4)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展示书写好的,有进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m和单韵母的拼音。

看课本上的图,拼读mù、mǎ。

三、教学声母f

1.看图说话引出f。

2.教学f的发音。

(1)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佛”的音读“f”。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摩擦一下发出音。

(3)学生体会读。

3.学习“f”的形

(1)怎么记忆“f”的形呀!你们见过拐杖吗?

教师出示拐杖,帮助记忆“f”的形。

(2)编记忆“f”的小儿歌:

爷爷拐杖“fff”。

一根拐棍“fff”。

像根拐杖“f、f、f。”

像把雨伞“f、f、f。”

4.指导书写。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观察书中“f”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f两笔写成,写在四线格的上格和中格。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中格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4.教学f和单韵母的拼音。

看课本上的图,拼读pí、pá。

[设计意图]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游戏、儿歌、小组合作等,把游戏、儿歌等形式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由读到写的学习过程中,轻松自如,使教学过程快乐而富有情趣。

四、巩固练习

1.读语境歌:指导儿童练读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2.猜字母。

(1)两扇小门是什么声母?

(2)一竖像天线,右下半圆像收音机,是什么声母?

(3)一竖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圆像个盆,是什么声母?

(4)像根拐杖是什么声母?

3.听音取卡片。教师读一个声母,学生取出卡片。

4.用卡片认读声母和音节。

5.创新思维:指导学生编儿歌

①你们能编一个记忆“b”的小儿歌吗?

预设:拉开天线听广播“bbb”。

右下半圆“bbb”。

6字“b”。……

②你们能编一个记忆“p”的小儿歌吗?

预设:右上半圆“ppp”。

端起脸盆把水泼“ppp”。

路灯“p”。

③你们能编一个记忆“m”的小儿歌吗?

预设:两扇小门m、m、m。

钻进门洞m、m、m。

兔采蘑菇m、m、m。

④你们能编一个记忆“f”的小儿歌吗?

预设:爷爷拐杖“f、f、f”。

一根拐棍“f、f、f”。

手扶拐棍“f、f、f。”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记忆能力,引导学生快乐地复习所学的内容,同时有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学习小结,课后激励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它们分别是“bpmf”。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了!回家以后读给亲人听好吗?

2.放学回家以后,把你学会的拼音儿歌说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一定会夸奖你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

【特别建议】

1.要注意的是,教学挂图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语言环境,只要孩子们能理解图意,引出bpmf 四个声母即可,不要在研究图意上花太多时间,以免喧宾夺主,把一节拼音课上成半节看图说话课。关于情境图与语境歌,它只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识记的辅助手段,仅仅是为学生学习字母提供了一个语言背景和环境。教师注意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和背诵儿歌。

2.要始终把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字母、韵母作为重点。重点是培养学生准确的拼读音节的能力。对音节,只要求能够准确拼读、进行适量描红、抄写,不要默写。以减轻负担,保证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拼读要与识字、与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单纯技能上的训练。

3.书写的重点在于写字习惯的养成。写字过程中,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时观察范字的习惯、按笔顺写的习惯、写完后检查的习惯、簿本的整洁等,这个过程的重要意义远远甚于字写得好与坏。写字的过程要比写的结果来得更重要。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过于看重孩子字写得是否又快又好,而应十分重视学生写字过程中的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一入学、初握笔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4.在写字过程中要注意孩子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儿童化,尽量设计多种多样的适合儿童的练习。避免简单、重复的抄写。比如课堂上安排书空训练、口头书写、同桌互相写在对方手心上并检验等等。大量的书写作业会使学生感到疲倦、无味,导致不写作业、厌恶学习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b p m f》教学游戏

游戏一:儿歌诵读。

目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读b、p、m、f。

准备:儿歌、投影片。

儿歌1:听广播b、b、b,用劲爬坡p、p、p,两个门洞m、m、m,一尊佛像f、f、f。

儿歌2: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方法:诵读儿歌。

游戏二:帮你记忆。

目的: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形。

准备: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杖f、f、f”。

方法:诵读儿歌。

游戏三: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目的:巩固已学的6个声母和6个韵母的认记。

准备:学生各自准备好所学的6个声母和6个韵母的卡片。

方法: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玩‘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好吗?”学生(齐拍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老师做b的口形或做b形手势,请学生猜是什么声母,点名请学生举相应卡片,带领大家认读。

复习p、m、f,方法同b,可以让学生做口形或动作请其他同学猜谜语。在学习其他内容时,也可以利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这样的游戏方法进行教学。

游戏四:画画我的家。

目的: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爸、妈、我”的认记,培养“我爱我家,爱爸爸妈妈”的感情。

准备:一张白纸,生字卡片(上有“爸爸、妈妈、我”3个词语)。

方法:先请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家人,然后把“爸爸、妈妈、我”等词语贴在图中相应的人物上,并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爱好,也可以介绍介绍自己。

游戏五:举卡片游戏。

目的:区分b和p的音、形。

准备:请学生课前制作b和p拼音卡片。

方法1:听音举卡片。(师:“b,b,在哪里?”生:“b,b,在这里。”)

方法2:叫号举卡片(先统一给卡片编号),读卡片。(师:“1号1号是什么?”生:“1号1号b、b、b。”)

方法3:请同学看手势举卡片(老师用手指分别做出b和p的形状),然后大家一起认读。

游戏六:找朋友。

目的:学会拼读音节b—ɑ—bɑ。

准备:声母卡片b,韵母卡片ɑ。

方法:

生1拿卡片b说:“我是b,谁是我的好朋友?”

生2拿卡片ɑ说:“我是ɑ,我是你的好朋友。”

生1生2(齐):“b—ɑ—bɑ。”

全班同学齐读:“b—ɑ—bɑ。”

游戏七:找伙伴,拼一拼。

目的:巩固b、p、m、f与单韵母相拼音节的认读。

准备:字母卡片b、p、m、f及带调单韵母的卡片。

方法:

学生两人合作(可以是同桌合作,也可以自找小伙伴合作)开展游戏。一个同学手拿声母,一个同学手拿单韵母,相互找朋友,合在一起拼一拼。比如:

生1:“我是p。”生2:“我是á。”

生1生2(齐):“合在一起,p—á—pá。”

游戏八:儿歌表演。

目的:巩固生字“爸、妈、我”的认记,积累语言。

准备:结合本课的识字情境图,编排儿歌,“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的心里乐开了花”。

方法:师生一起诵读儿歌,然后进行儿歌表演。可由老师带头示范表演,也可由学生自行表演。这样,既巩固了识字成果,又积累了语言,还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受到了热爱父母的情感熏陶、感染。

《b p m f》快乐教学片断

本课配有字母、音节相对应的10幅图。这些插图色彩鲜明,形象直观,准确地揭示了教学内容。图1—图4揭示了声母b、p、m、f的发音和字形。教学图1时,我提问:①图上画着什么?(一个小姑娘在听广播。)学生说图意时,着重听“播”的发音是否正确,然后指导学生用“听广播”练习说话,在说中感知“b”的发音。②字母“b”和图中的什么相像,相像在什么地方?(“b”的右半圆好像收音机的机身,一竖好像收音机的天线。)借助实物感知字形。③用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右下半圆b b b”。用同样的方法教学p m f三个声母(图2—图4),其中“f”的发音是教学的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读“佛像”这个词语,感悟“fo”的正确发音。

图5提示了拼音方法,这是学习拼音方法的开始。我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渗透拼音和音节的概念。提问:①图上画着谁?(图上画着一个小姑娘和一只哈巴狗。)②他们在做什么?(小姑娘使劲地把b和a推到一起构成ba,跟在她后面的哈巴(bā)狗高兴得汪汪叫。)③教师示范拼读b—a→ba。④图中字母的b和a碰撞后拼出什么?怎么读?先同桌两人相互练习,然后指定学生当堂拼读练习,使学生感受音节ba的发音过程,初步体会拼读音节的方法。

图6—图9揭示了b和a的四声发音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①复习a、o、e的四声发音,然后要求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背儿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②引导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拼音方法,看准单韵母上的调号,看图尝试拼读。如:b—ā→bā,猪八戒;b—á→bá,拔萝卜;b—ǎ→bǎ,打靶;b—à→bà,大坝。

图10是在学生掌握b和a、m和a相拼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练习,同时认读“爸、妈、我”三个字。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然后,重点指导读好爸(bà)、妈(mā)这两个音节,并让学生初步感知汉语拼音与识字的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