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毒常规.

消毒常规.

消毒常规.
消毒常规.

消毒常规

拼音xiāodúchángguī

消毒技术常规

1、压力蒸汽灭菌适用范围: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2、压力蒸汽灭菌器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两大类。

3、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时压力需达到102.9千帕,温度达121℃,维持20-30分钟。且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内容量的80%。

4、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时压力需达到205.8千帕,温度达132℃,维持4分钟。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内容量的90%,不得低于柜室内容量的10%。

5、灭菌包的储存有效期: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温度25℃以下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缩短天数。

6、正常情况下,用于消毒的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0μW/㎝3。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不低于1000小时,室内直接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7、戊二醛常用灭菌浓度为2%。常用浸泡法进行灭菌或消毒。灭菌时间为10小时,消毒时间为20-45分钟。使用前需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8、液态碘伏含有效碘0.5-1.0%,即有效碘含量为5000㎎/L-10000㎎

/L。外科手消毒时用0.5%的碘伏原液擦拭3分钟,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用0.5%的碘伏原液局部擦拭2遍,粘膜用0.05%的碘伏溶液擦拭2遍。碘伏用于浸泡,浓度为0.025-0.05%,浸泡30分钟。可用于冲洗,对阴道粘膜和伤口粘膜创面的消毒,可用浓度为0.025-0.05%的碘伏溶液冲洗3-5分钟。

9、腹部手术消毒常规:

·清洁手术区域皮肤:肥皂擦洗皮肤,注意清洁脐孔,油污和胶布痕迹可用汽油擦净。

·手术区皮肤消毒:以碘酊、酒精消毒为例,2.5%碘酊涂擦,清洁手术由手术区向四周擦,待干后用75%酒精脱碘。有菌手术或肛门手术由外向内。

·下腹部手术消毒范围:上平胸骨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10、经阴道手术消毒常规:

·清洁阴部皮肤,一般不需要剃阴毛。

·阴道及阴部消毒

A、阴道冲洗要求:

第一把钳,以10%肥皂浆纱球擦洗阴道粘膜,换肥皂纱球擦外阴,冲洗后放置窥阴器,清水或0.025%碘伏溶液冲洗阴道。

第二把钳,纱球拭干阴道,取出窥阴器,冲洗外阴,擦干外阴。冲洗后阴道及宫颈应无残存粘液。

B、会阴及阴道消毒:

取浸透0.5%碘伏溶液棉(纱)球,消毒外阴2遍,范围及顺序为由内向外,由上向下,上自耻骨联合,下至臀部与手术床紧贴处,两侧为大腿内侧上1/3,顺序依次为阴唇-阴阜-大腿内1/3-会阴-肛门。再用另一把钳取0.05%碘伏溶液棉(纱)球消毒阴道2遍。

臀下方垫一块无菌布,下肢套脚套,铺有孔手术巾后,用窥器暴露阴道,再用0.05%碘伏纱球消毒阴道2遍,宫颈管用0.5%碘伏(或2.5%的碘酊、75%酒精)消毒。

日常消毒

1.尿、粪便传染病科(院)应建立下水道污水特殊卫生处理系统,可直接从厕所冲走。如无污水处理系统,应用漂白粉混合静放2h后倒入公用排放系统。

2.痰和脓液加倍量0.1%-0.2%过氧乙酸或10%-20%含氯石灰澄清液搅匀1h。

3.生活污水每10L加20%漂白粉澄清液15-25ml或每吨污水加液氯30-40g,搅匀2h。

4.便盆、尿壶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1h,用水冲净擦干备用。5.浴盆尽量用淋浴,浴盆用3%漂白粉澄清液擦拭,再用清水冲净。6.痰杯、食具及茶具洗净后煮沸30min,或高压蒸气灭菌。

7.剩食煮沸30min后可作动物饲料。

8.垃圾焚化,或用3%漂白粉澄清液浇湿搅匀后弃去。

9.被服类煮沸15-30min或高压蒸气消毒15-20min。或用甲醛熏6h 或环氧乙烷消毒8h。

10.毛毯、棉胎、床垫等福马林熏6h或烈日下晒>6h。

11.书报、钱币等福马林熏6h或环氧乙烷880-1500mg/L熏2h。12.墙壁、地面、家具等0.5%漂白粉澄清液或0.5%过氧乙酸擦拭。13.体温计1%过氧乙酸浸泡30min。

14.注射器应用1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套上针帽,装入防刺、防水容器内,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后销毁或焚烧。

15.压舌板、药杯0.5%过氧乙酸液浸泡30min后洗净,再高压蒸气消毒。

16.听诊器、血压计、热水袋等福马林熏6h或用0.5%过氧乙酸擦拭消毒。

17.橡胶直肠管、胃管、导尿管、手套等0.5%过氧乙酸浸泡2h,清洗后高压蒸气灭菌。

预防性消毒

1.诊疗室、治疗室、内走廊、呼吸道病区(室)、污染更衣室、消毒间,空气消毒,1/d。

2.病室、病室卫生间、工作区物体表面、地面等,视传播途径、传染性及污染程度,酌情定期消毒。

3.备用的氧气管道等每月消毒1次,使用中的氧气管道、湿化瓶消毒,1/d。

病区卫生及隔离消毒

1.参见一般诊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一般病区卫生工作常规及传染病科隔离消毒常规。

2.眼用滴瓶与器械敷料的消毒

(1)滴瓶每周用水洗净,高压蒸气、干热或煮沸灭菌后,再装眼药少许。通常应使用一次性眼液。

(2)用过的玻璃棒应先用棉球或纸擦净,再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净,外包纱布或放在盆内,高压蒸气灭菌。

(3)弯盘、棉球罐、敷料镊每周高压灭菌1次,洗眼壶每周煮沸灭菌1次,受水器浸泡于2%甲酚皂溶液中,每周更换消毒液。

(4)拆线剪及镊子等手术器械用前泡在75%乙醇或器械溶液内30min。消毒液每1-2周更换1次。

(5)棉球、棉签、眼垫、纱布、治疗巾、洞巾等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1)凡检查、治疗或护理患者后,均应用消毒液洗手。

(2)取无菌玻璃棒、棉签、棉球、眼垫等须用消毒镊。

(3)滴眼药时应按常规方法,避免滴管接触患者的睫毛。将滴管放入滴瓶内时应注意勿触及瓶口,以免污染;一旦污染,即不可再放入滴瓶内,应待灭菌后再用。

(4)治疗室或治疗车上洗手用的消毒液应每日更换一次。检查室用的消毒液酌情更换每1-2日一次。

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转出或死亡后进行。

1.患者出院时应先淋浴,换上已消毒清洗的衣服,随身物件须经消毒处理后再携出。

2.室内一切用物均须彻底消毒,严密隔离病室及抢救室须密封后用福马林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呼吸道隔离病房可用紫外线消毒。3.尸体用0.5%过氧乙酸擦拭全身,按一般尸体料理常规处理后,以大单包裹后送停尸房。

4.患者的废弃物,应装袋、标记后送出焚毁。大头医生

https://www.doczj.com/doc/5815102275.html,/

手卫生规范试题

手卫生规范试题 1、何为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何为洗手? 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何为卫生手消毒? 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何为外科手消毒? 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常驻菌? 指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6、暂居菌? 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 7、手消毒剂? 指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 8、免冲洗手消毒剂? 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9、卫生设施? 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10、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5cfu/cm2。 11、哪些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手术室、产房、层流洁净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口腔科等部门。 12、医疗机构配备的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哪些要求? (1)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应使用一次性包装。 (3)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等。

日常生活中的消毒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消毒方法 (1)一般性消毒:主要是指在家中消毒,如空气、地面和家具表面、手、食餐具、衣被和毛巾等的日常消毒。 空气消毒--可采用最简便易行的开窗通风换气方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让病菌排出室外。 饮食用具的消毒 家庭成员身上可能带有某些病菌甚至传染力较强的病原微生物,另外,家庭中如有亲朋好友等外来人员聚餐,所以,家庭内应该视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厨、餐具进行消毒。若家中有传染病人,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病人,更应随时消毒;若为肝炎病病人,除消毒外,餐具还应专人专用专管理,以确保家庭成员身体健康。 ①煮沸消毒法; 在家庭中,对碗、筷、碟、杯、勺等饮食用具采用煮沸来进行消毒是最简便而又十分可靠的消毒方法。注意水面一定要盖过饮食用具,饮食用具最好直立放置而不叠放,让水沸腾5分钟以上,如果怀疑有肝炎病毒等微生物污染,则让水沸腾15~20分钟。 洗涤用的抹布是污染最严重的,因其洗涤过程中接触的物品最多,另在擦试过程中还会沾附不少油腻,从而极易沾染大量的微生物,再加上其潮湿,是微生物极好的培养基,因而对抹布的消毒更应重视。最好建议每个家庭备用十块左右的抹布,保存在干燥容器中,用一块取一块,用完后集中清洗煮沸消毒。 ②洗烫消毒法; 对于某些难于采用煮沸消毒的饮食用具,如砧板、刀剪等,在没有其它消毒方法时可用80℃以上的热水洗烫。 ③化学消毒法; 由于饮食用具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碘伏、过氧乙酸、洗必泰、二氧化氯等。 ④微波消毒法; 手消毒--要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在饭前、便后、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用含250-1000mg/L的1210消毒剂或250-1000mg/L有效碘的碘伏或用经批准的市售手消毒剂消毒。衣被、毛巾等消毒宜将棉布类与尿布等煮沸消毒10到20分钟,或用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0.5到1小时,对于一些化纤织物、绸缎等只能采用化学浸泡消毒方法。 家庭日常消毒方法 A 家庭中常厨酌消毒方法:适合家庭用的消毒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法机械消毒法主要有冲洗、过滤、掸尘和抖动等。这些方法虽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在短期内排除或减少病原体。例如,戴口罩是过滤的一种形式,是目前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的重要又简单的方法之一。另外,家庭居室内开窗通风亦具有消毒的意义,它可在短时间内交换室内外空气,使室内的有害气体或病菌得到稀释,从而间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 (2)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一般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如衣服、被褥、书籍等置于太阳下曝晒。消毒的物品需铺开,经常翻动,让各面都晒到。通常每次曝晒4~6h,一般病原体就可被阳光杀灭,连晒几天效果更好。正如明代刘若金《本草述》中所说:“日中曝晒可辟痊毒秽浊之邪,防病灾。”也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平铺在距紫外线灯 1.5~2m的台面上照射30min,同样可以达到消毒的效果。 (3)焚烧消毒法凡价值不高而又可燃烧的物品用火焚烧是最彻底的消毒方法,可用于衣物、纸张、垃圾、受污染的杂草及动物尸体等的处理。病人呕吐物污染的局部地面,可铺上草、锯末等进行焚烧消毒。在进行焚烧消毒时可加一些引火材料如柴油、酒精、煤油等,同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最新版本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 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要 求规范(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 S/506-20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 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I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管理要求2 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 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 7.监测要求5 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 9.器械储存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 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 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 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 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 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YY0646小型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口腔器械dentaldevices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 3.2 牙科小器械smalldentaldevices 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3.3 牙科手机handpiece;dental 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3.4 根管器具root-canainstruments 用来对根管进行探查、穿透、预备或充填的器具,如根管锉、根管扩大器、根管光滑髓针等。 3.5 牙洁治器dentalscaler 专门设计和(或)用于清除牙齿表面牙垢的手动或电动牙科器械。 3.6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criticaldentalinstruments 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人或接触血液或其他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 3.7

手部消毒方法验证方案

手部消毒杀菌验证方案 1 验证目的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手工操作,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手部卫生达不到要求,含菌量较高,当手触到产品时,手上大量的细菌也会随着手传播到产品上,造成产品污染。因此,要对手的卫生进行有效控制并验证,对手部进行消毒杀菌的有效方法,以保证实现在正常条件下,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制订本方案目的在于分析评价操作人员手的卫生状况对产品带来初始污染的影响,以确认最佳消毒时间。 2 范围 本方案包括对操作人员手部消毒过程的安装鉴定(IQ)、运行鉴定(OQ)和性能鉴定(PQ)的所有验证活动。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操作人员手部卫生消毒方法的工艺验证。 3 验证依据 3.1 自动杀菌净手器操作规程 3.2 GB15979-2002 4 职责 4.1生产技术部负责验证方案的制定及编制和审核验证报告;制定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的管理制度;负责验证方案的组织实施。 4.2 质量部负责组织验证工作的具体采样、试验,验证方案的评价结果及结论,提供检测报告。 4.3 技术工程师负责验证方案和报告的批准。 5 验证内容 5.1安装鉴定(IQ) 5.1.1人员资格的确认 对生物检验人员的资格进行确认,检查生物检验人员培训记录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

5.1.2 设备的确认 5.1.2.1 确认手消毒设备生产厂家信息。 5.1.2.2 检查设备文件及资料。 5.1.3安装鉴定结论 对安装鉴定的各项内容和指标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上均符合要求则视为IQ通过。 5.2操作鉴定(OQ) 5.2.1 按《自动杀菌净手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开机运行,生产工人对手进行消毒。 5.2.2 验证项目及其接受标准 手消毒微生物指标:生产工人细菌总数≤100 cfu/每只手为接收标准; 5.2.3 验证条件要求 a)操作人员洗手必须用洗手液; b)手消毒液:丹尼尔消毒液。 5.2.4 验证范围 a)洗手消毒完毕后手部细菌数; b)丹尼尔消毒 完毕后手部细菌数; c)连续工作2h后手部细菌数; d)连续工作4h后手部细菌数。 5.2.5验证方法 5.2.5.1 洗手 a)卷起袖管;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常规消毒方法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常规消毒方法 一消毒的基本概念 1、消毒和灭菌区别? 灭菌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特别是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消毒是指将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使其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并非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消毒剂和灭菌剂从杀菌效果上有何区别? 灭菌剂和消毒剂从杀菌效果上是有严格区别的。消毒剂是指能杀死微生物的消毒剂药 3、 二 4、 5、 6、 7、 8、 9、 目前为止,有代表性的消毒剂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为甲醛,第二代为环氧乙烷,第三代为戊二醛,第四代也是最新一代,及二氧化氯。 、按杀灭微生物效能,化学消毒剂可分为几类? 常用化学消毒剂按杀微生物效能可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三类。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包括芽胞和真菌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和环氧乙烷等;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乙醇和煤酚皂溶液等;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灭杀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细菌芽胞,如洗必太和新洁而灭等。 、消毒剂按化学特性来分类可分为几类,它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是什么?

、酸、碱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或溶解;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病毒和一些难杀死的微生物有效本类主要包括硝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较高消毒效果,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蚀性。价格较低。 、氧化剂类: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但受温度、光线的影响,蒸发失效,消毒力受污物影响最大。包括:双氧水、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 、卤素类:杀菌机理是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与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所有卤素均具有显著的杀菌性能,氟化钠对真菌及芽胞有强大的杀菌力,的碘酊常用作皮肤消毒,碘甘油常用于粘膜的消毒。细菌芽孢比繁殖体对碘还要敏感倍。卤素类易受温度、光照、 便,但个别产品不稳定、易分解、使用成本高、有味等。市场上主要的产品有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双氧水等。主要应用与设备、管道、器具、空气、食品、手等各个领域的消毒和灭菌。 、市场上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产品有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目前主要用于医疗行业的器械表面和空气的消毒,该类消毒剂不能用于食品领域的消毒。 、市场上主要的醇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

家庭常用消毒方法

健康教育资料 家庭常用消毒知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家庭的消毒卫生,消毒剂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由于一些人对消毒剂的性能和危害不甚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达不到真正的消毒效果,甚至出现个别人误服误用消毒剂而出现意外伤害事例的发生。因此,开展家用消毒剂的宣传教育十分必要。 一、家庭消毒原则 1、一般情况下,家庭只需要清洁卫生,无须进行消毒; 当家中出现病人时,尤其是传染病病人时,或者外人来访后,才有必要进行消毒。 2、对于一般家庭,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尽量选用物理消毒的方法,如蒸煮、暴晒。餐具消毒宜首选煮沸消毒,或者消毒柜。衣物、被褥主要采用在阳光下曝晒的方法。室内空气消毒主要采取定期开窗通风。洗手时,如果没有接触患者,使用普通肥皂和流动水即可。 3、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脚垫、水龙头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不要全房大面积喷洒消毒剂。 4、对于洗脸面盆和座便器,只需要对表面适量喷洒消毒,消毒后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否则会腐蚀管网;地漏及下水道,不

要专门加消毒剂消毒,因为对地漏或下水道消毒通常起不到消毒防病的目的,还会腐蚀管网,带来后患。 5、不要遗漏重点物品的消毒,如洗碗布,由于使用频繁,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而且接触饭菜等有机物比较多,十分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因此应经常暴晒、煮沸消毒。 6.宠物的窝巢应经常进行消毒。 二、家庭用消毒剂选用原则 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能力,我国把消毒剂分为灭菌剂、高水平消毒剂、中水平消毒剂和低水平消毒剂。消毒剂杀菌能力越强,相应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强;一般家庭中没有病人时,也就没有很明显的致病微生物,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剂就可以了,如75%酒精,0.5%碘伏等。84消毒液为高水平消毒剂,由于浓度相对较低,为家庭常用消毒剂。 2.选择安全的消毒剂。“安全”至少包括三个含义:对人体健康安全,对消毒对象安全,对环境安全。绝大多数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呼吸道均有程度不同的刺激性和腐蚀性,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甚至造成急性中毒;有些消毒剂的氧化能力很强,会使金属腐蚀、橡胶老化、织物褪色,购买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重点了解注意事项的内容,根据需要消毒对象的特性选择消毒剂。为安全起见,甲醛、戊二醛、漂白粉、漂白粉精、优氯净、过氧乙酸、高浓度的过氧化氢不适宜家用。 3.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很多消毒剂不稳定,存放一定时期后,

(完整版)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现分述如下: 一、湿热消毒和灭菌 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 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

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 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 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 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 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 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总时间包括: 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

手卫生培训试卷及答案

精心整理 手卫生知识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 1. 关于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正确的是() A.水池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B.尽量使用皂液洗手,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C.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D.科室内可以设公用擦手毛巾方便医务人员 2. 手卫生包括() A.洗手 B.卫生手消毒 C.外科手消毒 D.消毒剂泡手E手消毒剂使用 3. 手消毒指征()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E.无菌操作前 4. 关于戴手套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 B.戴手套前应当洗手 C.摘手套后应当洗手 D.戴手套前不用洗手 E.若不是无菌操作不同病人之间可以不换手套 5. 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 A.直接接触病人前 B.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C.从同一病人身体一个部位移动到另一部位时 D.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E. 摘手套后

精心整理 二、判断题 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2. 手皮肤消毒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 秒钟,流动水洗手()。 3.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手消毒可以选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或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4. 只要手套没有破就不用担心有害微生物会污染到手。() 5.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6.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7.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8.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30%的医院感染。() 9. 医生为病人查体前可以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然后为病人查体。() 10. 医务人员为病人换药前必须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答案 1.ABC 2.ABC 3.ABCE 4.ABC 5.ABDE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按照GB15980规定: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 (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 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 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n竹子□腔 ■RHVIEM3 DKFltHL 云南竹子口腔医院有限公司 编号:ZZKQ-YY-001 版号:2018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目录、范围 _ 、 三、 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 四、五、六、七、八、管理要求 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检测要求 消毒与火菌物品放行器械储存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一、范围 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 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存储要求。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三、术语和定义 (一)口腔器械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三)牙科小器械 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四)牙科手机 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五)根管具器 用来对根管进行探查、穿透、预备或充填的器具,如根管搓、根管扩大器、 根管光滑髓针等 (六)牙洁治器 专门设计和(或)用于清除牙齿表面牙垢的手动或电动牙科器械。 (七)高度危险口腔器械

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入或接触血液或其他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 (八)中度危险口腔器械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口腔器械。 (九)低度危险口腔器械 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收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十)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 由电加热产生蒸汽或外接蒸汽的自动控制,其灭菌室容积不超过60L的小 型自动控制蒸汽灭菌器,以下简称小型灭菌器。 (十一)A类空腔负载 单端开孔负载,其长度(L)与孔直径(D )的比率大于等于1,小于或等 于750 (1 WL/D <750 )并且长度不大于1500mm (L <1500mm ),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于2,小于或等于1500之间(2 <_/D < 1500 )并且长度不小于3000mm (L<3000mm ),而且不属于B类空腔负载。示例:牙科手机属于A类空腔负载器械 (十二)B类空腔负载 单端开孔负载,其长度(L)与孔直径(D )的比率大于等于1,小于或等 于5 (1 5mm );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于2,小于或等于10 (2 <_/D <10 )而且孔径不小于5mm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第二十二章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医疗器械是指医学领域内所使用的各种器械,包括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各种器械、医学试验和临床检验的各种器材。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可以说,没有优良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技术,就不会有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就不能保证各种侵润性诊疗技术得以实施,现代医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消毒灭菌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依赖性愈来愈强,在消毒灭菌方面引进和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科学合理使用消毒灭菌技术显得愈来愈重要。 第一节概述 根据现代预防医学观点,污染医疗器械的处理程序应该是消毒、清洗、干燥、灭菌,这样更有利于减少医护人员医院内职业感染,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更符合卫生学要求。为了便于科学合理处理污染医疗器械,应该对现代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及其应用与进展,医疗器械本身发展现状、形状结构、材料分类等对消毒灭菌处理的特别要求有比较好的了解。 一、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存在的问题 (一)灭菌前预处理问题 : 污染的医疗器械在灭菌前的处理质量直接影响灭菌质量,目前在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真执行规范精神: 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非感染性污染器械可直接使用加酶洗涤剂作清洗处理;感染性病人用后的污染器械必须先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器械上残留血迹应彻底刷洗;洗干净后的器械经干燥后,尽快包装。 2.清洗前消毒: 经过现代预防医学研究已经清楚认识到,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可携带许多极危险的致病因子,如血液传播性致病因子即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HCV)、爱滋病病毒(HIV)等,这些致病因子可通过污染的器械,经人体损伤的皮肤黏膜而获得感染,也可经清洗过程污染医院内环境。因此,要求在清洗之前,先进行去污染处理即清洗前消毒处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这种观点已经被多数学者所认同,亦被多数临床医务人员所接受,但也有尚未认识到这种处理的必要性,认为先消毒太麻烦。持这种观点的人对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情况尚不够了解,其实医务人员的锐器损伤性感染严重地存在(这在本书新传染病消毒和血液传播性疾病消毒章节中有详细介绍),已经成为医院的职业卫生问题。 3.清洗必须彻底: 使用后的器械污染严重,许多器械带有血迹、脓迹、干燥的排泄物和分泌物,若清洗不彻底会给灭菌带来困难甚至造成灭菌失败。国内有调查证明,一些已经灭菌处理的器械上仍存在一些潜血阳性,特别是带有齿、缝隙、细孔和关节的器械比较难清洗,容易造成清洗不彻底现象。医疗器械上污染的蛋白性有机物清洗不彻底,对微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容易造成灭菌失败。 造成器械清洗不彻底的原因主要是对清洗不够重视、刷洗不够仔细,难洗的部位被忽略和遗漏,所用洗涤剂或清洗方法不当等。 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对污染严重的医疗器械的灭菌前处理,提出用酶清洗剂进行清洗去污,此对于结构复杂、表面不光滑、带有孔隙的器械上污染有机物的清洗非常重要。目前,用于医疗器械的酶清洗剂多为复合生物酶制剂,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的水解酶,对物品

八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对比

八种消毒方法的对比 之前,有网友一起讨论,空气消毒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其实没有 所谓的最好,只是看看哪种最适合您。为此,我整理了8 种空气消毒方法,主要从消毒原理已经消毒效率进行评价,供各位朋友参考选择:常见应用方法: 1、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可以氧化并穿透细菌细胞壁而杀死细菌。但不能除尘,室 内必须没有人,并容易损坏一些易氧化的物品,对表面微生物作用较小。臭氧对人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尽管应用广泛,但越来越多的报导不 主张使用臭氧消毒方法。消毒效率在91~92%之间。 2、紫外照射法:如果应用在空调系统中效果非常差,因为空气流速高,细菌受照的剂量非常小,不能除尘。WHO 和欧盟GMP 都已经宣布其 为通常不被接受的方法,更不能作为最终灭菌。消毒效率在 82~84%。 3、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种化学试剂,已经宣布致癌,消毒效率大 概在77~78%。 4、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这是一种物理阻隔的方法,常规风口上的 阻力是粗效的三分之一,但效率很高,对于大于0.5 微米的效率可达

80%,重量轻,安装方便。消毒效率在92~98%(一次通过的除菌效率) 5、高效过滤器:也是物理阻隔,没有副作用,卫生部消毒规范指出洁净室空气灭菌只用空气净化过滤方式。这种消毒效率可达99.9% 甚至更高(一次的效率) 由于细菌不会单独存在,都需要附着在粒子上,因此,高效其实是最好的消毒,控制好人员的规范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消毒只是一种辅助。 除此之外,再汇总几个消毒方法,供参考吧: 6、等离子法:这种方法是在气体在加热或者强电磁场作用下产生高度电离的电子云,其中的活性自由基和射线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效率很低70%以下。 7、电子灭菌灯:一种物理方法,没什么破坏,消毒效率平均85%。 8、负离子法:在电场、紫外、射线和水的撞击下使空气电离而产生,可吸附尘埃粒子变成重离子而沉降,缺点是有二次扬尘,在空调系统中不会使用。消毒效率73%左右

各种物品常用消毒方法一览表

消毒对象 消毒剂消毒方法 时间备注 名称性质剂型与浓度备注 衣服被单等棉织品煮沸 加(或不加)~碱或 肥皂 分钟芽胞小时或以上高压蒸气压力~分钟 湿热空气平压,相对湿度,湿 度℃ 分钟可用蒸笼代替来苏~~小时 丝织品及皮毛类等 福尔马林 加热蒸发福尔马林 消毒室 ~,繁殖型,芽胞~小时,~小时要求温度℃以上环氧乙烷蒸发~~小时排气时注意通风 食具瓷器及搪瓷类煮沸加(或不加)~碱完全淹没消毒物品分钟 金属食具不用漂白 粉,玻璃及塑料食具 不宜蒸煮 漂白粉~澄清液同上分钟 食具瓷器及搪瓷类湿热空气℃同上分钟新洁尔灭完全淹没消毒物品分钟 居室及日常用品家俱 漂折粉~澄清液喷洒或湿抹小时金属或油漆家俱不 用漂白粉,肝炎病房 或病家消毒可用戊 二醛,芽胞类用碱性 戊二醛,体温表、水 果、鸡蛋亦可用过氧 乙酸消毒 来苏~同上同上 氯胺等同上同上 戊二醛同上同上 塑料制品过氧乙酸 浸胞,完全淹没消毒 物品 分钟 书籍 福尔马林加热蒸发~~小时 环氧乙烷蒸发~~小时 居室及日常用品地面墙壁漂白粉及氯胺等与家俱同与家俱同与家俱同空气人工紫外线,左右分钟 空气乳酸熏蒸~分钟 粪便稀漂白粉干粉小时充分搅匀,成形粪便 1 / 2

氯胺等完全淹没粪便小时可用漂白粉乳剂 石灰乳剂同上小时 尿漂白粉干粉小时 痰或脓漂白粉干粉,分钟,小时 便盆尿壶等搪瓷、木器漂白粉~登清液浸泡分钟氯胺等~同上分钟 残余食物固体漂白粉~乳剂浸泡,完全淹没消毒 物品 分钟 亦可煮沸消毒 皮肤手或其他污染部位洗必泰~‰浸泡洗手~分钟新洁尔灭等同上同上来苏~浸泡同上过氧乙酸~‰同上同上 皮毛可疑污染地生皮毛盐酸加食盐 盐酸加热至~℃食 盐 ~喷洒,浸泡小时环氧乙烷蒸发~~小时 炭疽疫源地(厩舍)地面氢氧化钠溶液涂抹二次间隔分钟墙壁漂白粉溶液同上同上 病房交通工具福尔马林熏蒸~~小时 2 / 2

手消毒方法

手消毒方法 快速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消毒双手。(由于操作方便,现提倡为可替代洗手的首选手卫生方式,但必须在手部无血、体液等其它明显污染物的情况下使用。) (一)外科手卫生设施: 1、外科洗手设施: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 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2、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 龙头数量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触式。 3、外科手卫生设施: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刷,刷手应 柔软),非手触式手出液器的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干手物品(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一、外科手消毒方法 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洗手方法与要求 (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外科手消毒方法 (1)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

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 流动水应达到GB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不同消毒方法对采血护士手消毒效果对比

不同消毒方法对采血护士手消毒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5-05-04T09:31:43.7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刘峻 [导读] 总之,采血护士采用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进行消毒,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 刘峻 (新疆图木舒克市血站 8439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比使用不同消毒方法对采血护士手消毒效果。方法:采血车上工作的采血护士15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A组、B 组与C组各50例,A组选择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组选择含乙醇、氯己定消毒湿巾消毒擦手,C组选择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揉搓手。结果:A组、B组与C组的手部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0%、90.0%和100%,C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采血护士采用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进行消毒的效果好,有助于提高采血护士手消毒规范的依从性。【关键词】消毒方法;采血护士;手消毒;消毒效果;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01-02 血站是为社会提供采供血服务的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因洗手方式不正确或忽略,在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中,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是导致血站感染的重要途径。血液细菌污染是影响血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采血护士采血前手部消毒是控制血液细菌污染的重要环节;对采血人员采血前、中、后进行手部清洁消毒,对预防血液污染,确保血液质量及患者输血安全非常重要。由于我们血站以街头流动采血车采血为主,条件有限,洗手泡手不方便,因而选择一种消毒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快速手部消毒方法成为关键。为此,我们对常用的3种消毒方法对采血护士手部的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为如何找到一种采血车上便捷快速的好的消毒方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选择在采血车上工作的采血护士150例纳入研究,纳入标准:手部皮肤完整;实验前手部皮肤均无可见的血液体液污染;年龄最小22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31.92±4.11岁;工作年限最短1年,最长16年,平均为5.33±1.23年;男30例,女12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A组、B组与C组各5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与工作年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消毒方法 A组:选择应用肥皂(皂液)和流水洗手;B组:选择含乙醇、氯己定消毒湿巾消毒;C组选择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揉搓手。具体操作中,用肥皂(皂液)按七步洗手方法揉搓双手3-5分钟后(洗手掌、背侧指缝、掌侧指、拇指、指背、指尖、手腕、手臂),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干净后自然干燥。含乙醇、氯己定消毒湿巾消毒按“六步洗手法”揉搓30s后,待自然干燥后采样。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取适量双手揉搓至干爽。 1.3 观察指标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n规定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细菌,细菌按照《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鉴定,手消毒后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数据的多组间对采用卡方分析与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经过判定,A组、B组与C组的手部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0%、90.0%和100.0%,C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见表1。 表1:三组手部细菌清除率对比(n) 组别例数(n) 细菌清除细菌清除率 A组 50 44 88.0% B组 50 45 90.0% C组 50 50 100.0% P <0.05 3.讨论 当前,献血和输血安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血站感染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血液的质量。而导致血液及血液制品污染的细菌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皮肤菌落和献血者自身[1,2]。在防治采血护士院内感染中,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格外重要。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研究显示,采血护士洗手前手部带菌数高,最高带菌可达到864cfu/cm2,如不进行合理的方法对手部细菌进行控制,可能成为潜在的污染因素[3,4]。洗手在预防感染的各项措施中最简单、有效。在洗手消毒中,传统方法是当手部有明显的污染,即刻用流动水+皂液进行清洗,如果手部没有明显的污染,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作为常规的消毒洗手[5-6]。本文采用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其主要成分是三氯羟基二笨醚,乙醇、维生素E等,应用于手部消毒取得良好效果。本文A组、B组与C组的手部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0%、90.0%和100%,C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不过随着优良消毒剂的研发与使用,很多护士逐渐忽视了清洁洗手在采血消毒程序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大大提高采血护士对采血消毒程序(洗手规范)的依从性。 总之,采血护士采用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进行消毒,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即便于连续采血工作,有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有助于提高采血护士手消毒规范的依从性。适于流动采血车采血护士手的消毒。 参考文献: [1] Htibner N,Kampf B,Kramer A.Effect of a l minute hand wash on the bactericidal efficacy of consecutive surgical hand disinfection with standard alcohols and on skin hydration[J].Int J Hyg Environ Health,2006,209(3):285-291. [2] 鲍琼蓉.两种消毒方法对健康体检采血皮肤消毒效果的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107-108. [3] 窦贺荣,贾桂林,陈燕.手术前手臂消毒方法的比较研究[J].武警医学,2008,19(4):325-328.

日常消毒方法

复工期间公司日常消毒方法 1.公司应按国家和政府防疫指导部门要求,根据所在地疫情变化决定采用预防性 消毒或疫源地消毒,并应及时了解最新专用消毒方法。 2.消毒方式与消毒剂应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1 用于空气消毒宜采用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 2.2 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宜采用含氯类或溴类的消毒剂; 2.3 与皮肤接触的,宜采用酒精、异丙醇、洗必泰醇、碘伏等; 3.消毒剂的浓度配比、不同消毒剂的有效接触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4.对于人员不经常停留、通风换气不良的场所(例如空调机房、清洁储物间、水处理间、空压机房等),可采取设置紫外灯方式消毒。 5.保洁人员工作时,应戴好手套、口罩。卫生间、走廊、开水间、公共区域、食、 堂等不同区域使用的清洁用具如拖把、抹布、保洁手套等不应混用。 6.下列空间应加强保洁和消毒。可采用 25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如 84 消毒液),清洁与检查频次不宜少于 1 次/2h,不应少于(2~4)次/d。 6.1公共空间中可能频繁与人手接触的部位: (1)旋转门、直拉门、自动开启门、门框、门把手、窗、窗框、窗台表面、楼梯或平台扶手; (2)卫生间坐便器表面,小便器表面,洗脸盆化妆台化妆镜; (3)电梯按钮; (4)灯开关、空调开关、洗手盆、坐便器水箱按钮、非自动开启的水龙头 等。 6.2 公共建筑内日常保洁保养的部位,如大理石、釉面地砖、水磨石、水泥地 面,地毯,玻璃、镜子、金属面、木墙裙、木墙面、金属饰板墙面,墙纸 内墙、通风口、灯饰等应在保洁操作规程中适当增加消毒环节; 6.3 清洁用品的消毒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抹布在清洗干净后,采用25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 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拖布在清洗干净后,采用50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 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7.清洁人员分配: 7.1办公区域的清洁工人员名单:曹红芬、孙志焕 7.2 食堂和一楼走道公共区域:曹雪玲、蒋芳勤 7.3 车间外走道和公共区域:薛建美、高红俊 7.4 车间内区域:李远林、陈艾玉 此文只供参考,写作请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本文并不针对某个人(单位),祝您工作愉快!一是主要精力要放在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上,二是业余时间坚持写作总结,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剩下的,不用过于浮躁,交给时间就好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