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基本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点

一、填充题

1、质粒按功能分类有F质粒、R质粒和Col质粒。

2、基因病分为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3、分子杂交反应主要由预杂交、杂交和洗脱三个步骤组成。

4、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必须包括四个工作区域①试剂贮存和准备区;②标本制备区;

③扩增反应区;④产物分析区。

5、肿瘤发生分三个阶段:启动阶段、促癌阶段和转化阶段。

6、生物芯片技术是根据生物分子之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原理,如DNA-DNA、DNA-RNA、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之间可以发生的复性与特异性结合,设计其中的一方为探针。

7、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按杂交探针标记的不同可以分为同位素杂交和非同位素杂交。

8、PCR反应中,模板包括基因组DNA、RNA、质粒DNA和线粒体DNA。

9、DNA芯片技术可应用于基因诊断、DNA序列测序、临床药物筛选以及其它领域。

10、质粒提取方法主要有碱裂解法、煮沸裂解法、SDS裂解法和其它方法。

11、PCR反应中的dNTP指的是dATP、dCTP、dGTP和dTTP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12、在试管中进行的DNA复制过程称为PCR,其反应基本过程有变性、退火(杂交)和延

伸。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是在变性步骤中。

13、基因重组中用来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的酶是限制性内切酶,若

产生的缺口错开突出,称为粘末端。若产生的缺口不错开,称为平末端。

14、国家级的蛋白质数据库有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蛋白质结构数据库、蛋白质直系同源簇

数据库和DIP数据库。

15、转位的遗传效应是基因重排、引起突变和引人新的基因。

16、根据杂交核酸分子的种类,可以将核酸分子杂交分为DNA与DNA杂交,DNA与RNA杂

交和RNA与RNA杂交。

17、常用的DNA重组载体有: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穿梭载体和人工染色体。

18、基因工程中,平末端连接法主要有平接法、同聚体加尾法和人工接头法三种方法。

19、聚合酶链反应条件主要是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

20、在生物芯片技术中,依据芯片上固定的探针类型分为DNA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

片和组织芯片等。

21、核酸探针的种类有DNA探针、RNA探针和寡核苷酸探针。

22、核酸探针标记方法主要有同位素标记和非同位素标记。

23、在真核生物结构基因中,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呈间隔排列。前者称为外显子,后者称

为内含子。

24、PCR实验系统中的污染主要有扩增片段的污染(产物污染)、试剂污染和标本间的交叉

污染。

25、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26、DNA重组技术中常用的DNA聚合酶有DNA聚合酶Ⅰ、Taq DNA聚合酶、逆转录酶和T4末端转移酶。

27、以RNA为模板的PCR反应被称为逆转录PCR。

28、细胞调亡又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

29、转位因子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可转座的噬菌体。

二、选择题

1、没有功能的基因是()。

(A)假基因(B)重复序列(C)多基因家族(D)重叠基因

2、PCR反应中,变性温度一般定在()。

(A)95-97℃(B)40-70℃(C)72℃(D)36℃

3、凋亡小体出现在()。

(A)细胞坏死中(B)程序性死亡中(C)细胞变性中(D)超敏反应中

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应用在()。

(A)蛋白质分析(B)DNA分析(C)RNA基因分析(D)糖分析

5、异硫氰酸钾—酚氯仿一步法是提取()的方法。

(A)DNA (B)RNA(C)蛋白质(D)cDNA

6、DNA重组中使用的质粒大多为()。

(A)严紧型质粒(B)松驰型质粒(C)抗药性质粒(D)F质粒

7、细胞调亡是一种()现象。

(A)细胞坏死(B)细胞程序性死亡(C)炎性反应(D)超敏反应

8、人的体细胞具有46条染色体,属于()。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二价体

9、PCR反应的引物需要()。

(A)1条(B)2条(C)3条(D)4条

10、原位杂交在()进行。

(A)滤膜的DNA上(B)凝胶的DNA上(C)试管中的DNA上(D)细胞的核酸上11、研究蛋白质组学是属于()。

(A)生命计划(B)人类基因组计划(C)后基因组计划(D)基因工程计划12、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基因是断裂基因,它含有()。

(A)内含子(B)操纵子(C)复制子(D)重组子

13、第一个建立的人工染色体是()。

(A)细菌人工染色体(B)噬菌体人工染色体

(C)酵母人工染色体(D)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

14、核酸分子杂交依据杂交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液相杂交,固相杂交和()。(A)原位杂交(B)菌落杂交(C)点与狭缝杂交(D)同位素杂交

1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可应用在()。

(A)蛋白质分析(B)DNA分析(C)RNA分析(D)糖类分析

16、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哪种方法不是DNA序列测定方法()。

(A)双脱氧链终止法(B)化学降解法(C)杂交法(D)平端连接法

17、RNA分析应使用()杂交方法。

(A)Southern印迹(B)Northern印迹(C)Western印迹(D)Eastern印迹

18、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

(A)皮肤分为真皮与表皮(B)血细胞的死去与再生

(C)指(趾)甲的形成(D)细胞坏死

19、法医学中亲子鉴定应用()。

(A)HLA单倍体分析(B)STR单倍型分析

(C)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D)免疫印迹分析

20、以下哪种方法又称为免疫印迹()。

(A)Southern 印迹(B)Northern 印迹(C)Western印迹(D)Eastern印迹

21、以下哪种疾病和细胞凋亡无主要关系()。

(A)血友病(B)肿瘤(C)系统性红斑狼疮(D)老年性痴呆

22、理想的质粒载体应具有()抗菌素抗性标志。

(A)1种(B)2种(C)3种(D)4种

23、DNA测序中,酶法指的是()。

(A)双脱氧链终止法(B)化学降解法(C)酶切法(D)酶解法

24、基因工程中,将不同来源的DNA分子进行特异地切割使用的是()。

(A)DNA聚合酶(B)逆转录酶(C)连接酶(D)限制性内切酶

25、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法指的是()。

(A)酶法(B)酶切法(C)酶解法(D)化学降解法

26、构建cDNA时使用的酶是()。

(A)限制性内切酶(B)DNA聚合酶(C)逆转录酶(D)连接酶

27、真核生物基因组与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是前者基因中一般具有()。

(A)操纵子(B)复制子(C)内含子(D)重组子

28、原核生物基因组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是前者基因组中具有()。

(A)操纵子(B)复制子(C)内含子(D)重组子

30、PCR反应中,链的延伸温度一般定在()。

(A)95-97℃(B)40-70℃(C)72℃(D)36℃

31、隐性癌基因一般指的是()。

(A)细胞癌基因(B)病毒癌基因(C)原癌基因(D)抑癌基因

三、简答题

1、以PCR为基础的相关技术有哪些?

逆转录PCR、定量PCR、多重PCR、免疫PCR、差异显示PCR、PCR诱导定点突变、原位PCR。

2、核酸分子杂交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杂交核酸分子分为DNA与DNA、DNA与RNA、RNA与RNA杂交;根据探针标记分为同位素与非同位素杂交;根据杂交介质分为液相杂交、固相杂交、原位杂交。

3、简述PCR实验系统中的主要污染。

PCR实验系统中的污染主要有扩增片段的污染(产物污染)、试剂污染和标本间的交叉污染,其中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是扩增产物的污染。

4、DNA重组的工具酶主要有哪些?

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T4多核苷酸海激酶、碱性磷酸酶。

5、核酸探针主要有哪些种类?

DNA探针、RNA探针、寡核苷酸探针。

6、基因组DNA分离纯化的方法有几类?

酚抽提法、甲酰胺解聚法、玻棒缠绕法、其它方法,如异丙醇沉淀法。

7、什么是蛋白质芯片技术?

通过机械点涂的方法,将多肽或蛋白质高密度点阵并固定在载体表面,与标记的配体进行杂交,根据杂交信号的有无、多少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称为蛋白质芯片技术。

8、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

参与PCR反应的成份主要是模板、引物、dNTP、Taq DNA聚合酶和缓冲液等。

9、杂交反应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包括预杂交、杂交、洗脱三个步骤

10、限制性内切酶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1)改造和组建质粒;(2)组建基因组DNA物理图谱;(3)基因组DNA同源性研究;(4)DNA重组克隆及亚克隆;(5)DNA杂交与序列分析。

11、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蛋白质的种类、性质、所处体系以及蛋白质分离纯化的目的不同,因此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程序适用于各种蛋白质的分离工作。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程序一般包括前处理、粗分离、细分离三个步骤。

12、理想的质粒载体一般具备的特点?

①具有松弛型复制子;②在复制子外存在几个单一的酶切位点,以便目的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插入失活的筛选标记,理想的质粒载体应具有两种抗菌素抗性标志;④分子量相对较小但有较高的拷贝数。

13、简述DNA重组的主要内容

目的DNA片段与载体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并相互连接成DNA重组体,重组体转入宿主细胞复制及表达,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14、目前常用的DNA重组载体主要有几类?

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穿梭载体、人工染色体

15、简述防止RNase对RNA水解的原则。

一要避免细胞外RNase的污染并抑制其活性,二要尽快地抑制细胞内RNase的活性并极力地去除RNase。

16、PCR反应的引物设计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1)用于PCR反应的引物需要二条,分别设在被扩增目标片段的二端,并分别与模板正负链序列互补。(2)引物的长度一般以18-25个核苷酸为宜。(3)二条引物之间(尤其在3ˊ端)的序列不可有互补,以免形成引物二聚体。(4)引物的碱基组成应平衡,避免出

现嘌呤、嘧啶碱基堆积。(5)PCR扩增中的退火温度是要根据引物的Tm值而决定的,二条引物的Tm值不能差别太大。(6)根据需要,合成引物时在其5ˊ端可以加修饰成分。

17、PCR产物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哪些?

(1)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2)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3)单链构象多态性(4)变性梯度凝胶电泳(5)融点曲线分析(6)PCR产物的序列分析

18、肿瘤发生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肿瘤的发生是由多种致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正常细胞受到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化学因素(如黄曲霉毒素)以及生物因素(DNA或RNA致癌病毒)等致癌因子作用后,经多次打击多阶段变化便形成了肿瘤。

19、蛋白质分析中盐析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原理是蛋白质在低盐浓度下的溶解度随着盐浓度升高而增加,此时称为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溶解度又以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称为蛋白质的盐析。

四、概念题

1、癌基因

包括病毒癌基因(v-onc)和细胞癌基因(c-onc)两种,具有潜在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征。

2、DNA重组

不同来源的DNA分子,通过磷酸二酯键链接而重新组合的过程,称为DNA重组。

3、逆转录PCR

逆转录PCR是以细胞内总RNA或mRNA 为材料进行体外扩增的技术。

4、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来源不同的单链核酸分子在合适的温度和离子强度下,通过碱基互补形成双链杂交体,这类技术称作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5、基因

是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除了编码蛋白质或某些RNA外,还包括为获得一个特异性产物所必须的相关序列。

6、内含子

是结构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往往与编码序列呈间隔排列。当基因转录后,在mRNA的成熟过程中被剪切。

7、变性

在一定条件下,双螺旋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形成无规则线团,DNA分子成为单链,这一过程称作变性或融解。

8、克隆

克隆是指由一个细胞经过无性繁殖以后形成的子代群体。

9、限制性内切酶

它是一类核酸水解酶,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10、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又称抗癌基因(anti-onc),是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一类可抑制细胞生长的基因,

并有潜在抑癌作用。当这类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11、基因组

是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

12、质粒

是独立于细菌细胞染色体以外,能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

13、端粒酶

一种可催化寡聚核苷酸单链的末端延长的酶,由于这种酶可催化端粒的延长,因此将它命名为端粒酶。

14、操纵子

是指原核生物基因组中数个功能上相关联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15、融解温度

在温度升高引起的DNA变性过程中,DNA的变性会在一个很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这一温度范围的中点被称作融解温度。

16、DNA重组载体

载体是携带靶DNA(目的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运载工具。常用的载体是通过改造天然的细菌质粒、噬菌体和病毒等构建而成。

17、外显子

是结构基因中的编码序列,往往被内含子所间隔,当基因转录后,mRNA在成熟过程中切去内含子,外显子才被拼接成完整的序列,成为成熟的mRNA,作为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18、重叠基因

指同一段DNA序列能编码2~3种蛋白质多肽链。即编码顺序位于同一段DNA序列中,并相互重叠。

19、核酸杂交

将一种核酸单链标记成为探针,再与另一种核酸单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可以形成异源核酸分子的双链结构,这一过程称作核酸杂交。

20、多重PCR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一份DNA样品中多个不同序列的靶片段。21、核酶

是一类具有酶的催化活性的小RNA分子,在RNA合成后的剪接修饰中具有重要作用。22、复性

变性DNA只要消除变性条件,具有碱基互补区域的单链又可以重新结合形成双链,这一过程称作复性。

23、松弛型质粒

其复制不受宿主细胞严格控制的质粒。

24、原位杂交

是应用核酸探针与组织细胞中的核酸按碱基配对原则进行特异性杂交,然后应用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内定位或基因表达的检测技术。

25、Northern印迹

靶核酸是RNA的印迹杂交。

26、间隔区DNA

真核生物的基因之间存在着编码空白区或转录的空白区,称之为间隔区DNA。这些序列往往在单拷贝的结构基因侧翼,并使结构基因彼此分开,间隔区DNA也可以存在于rDNA区。

27、单顺反子

真核生物的一个结构基因经过转录生成一条mRNA分子,翻译成一条多肽链。这种只携带一条多肽链编码信息的mRNA称为单顺反子。

28、断裂基因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编码序列大多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序列所隔开,称为断裂基因。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29、多基因家族

是指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如组蛋白基因家族、珠蛋白基因家族。

30、假基因

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基因,称为假基因。

31、自私DNA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编码序列,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绝大部分都没有什么特殊功用,这类DNA称为自私DNA。

32、类核

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其染色体经高度折叠、盘绕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致密的区域,称为类核。

33、多顺反子

原核生物数个功能上相关联的结构基因先转录在一条mRNA链上,然后再分别翻译成各自的蛋白质。这种带有几条多肽链编码信息的mRNA称为多顺反子。

34、转位因子

是指可移动的基因成分,即能在一个DNA分子内部或两个DNA分子之间移动的DNA片段。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可转座的噬菌体。

35、分子克隆

又称基因克隆,重组的DNA分子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相应的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进行无性增殖,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或DNA片段,此过程称分子克隆。

36、穿梭载体

是一类既能在原核细胞中复制,又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和复制的载体。

传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

传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 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 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3临界热通量:又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是大容器饱和沸腾中的热流密度的峰值 5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 6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 影响换热系数因素: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形状与布置,流速 7何谓膜状凝结过程,不凝结气体是如何影响凝结换热过程的?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8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

部温度变化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首先是平壁中紧挨高温表面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则仍保持原来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上升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平壁的其他部分的温度也缓慢上升。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9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灰体的主要特征是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灰体的吸收率恒等于同温度下的发射率,影响因素有:物体种类、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 10气体与一般固体比较其辐射特性有什么主要差别? 气体辐射的主要特点是:(1)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2)气体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 11说明平均传热温压得意义,在纯逆流或顺流时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差别? 平均传热温压就是在利用传热传热方程式来计算整个传热面上的热流量时,需要用到的整个传热面积上的平均温差。 纯顺流和纯逆流时都可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计算,只是取值有所不同。 12边界层,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1)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只有在边界层区考虑粘性对流动的影响,在主流区可视作理想流体流动。(2)边界层厚度远小于壁面尺寸(3)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湍流,湍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层流底层。

药物治疗基础知识试题

药物治疗基础知识试题 一、最佳选择题 1、选择药物的首要标准是药物治疗的 A、安全性 B、有效性 C、经济性 D、适宜性 E、规范性 2、药物治疗的前提是 A、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 B、保证药物的有效性 C、考虑医师的治疗水平 D、医疗设备的配制程度 E、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3、半衰期小于30分钟的药物应如何制定给药方案 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一般要口服给药 B、治疗指数高的药物一般要静脉滴注给药 C、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应分次给药 D、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应分次给药,但维持量要随给药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E、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应分次给药,但维持量要随给药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4、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用药安全是药物治疗的首要标准 B、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前提 C、经济性方面主要考虑药费,排除其他治疗成本 D、给药方便性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E、治疗药物选择的原则是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 5、根据TDM结果调整给药方案的方法不包括 A、稳态一点法 B、免疫学方法 C、一点法和重复一点法 D、Bayesian反馈法 E、PK/PD参数法 6、根据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主要考虑治疗指数和用药的方便性 B、半衰期在8~24小时,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如果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 C、半衰期大于24小时,每天给药1次较为方便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维持药物有效治疗浓度有较大困难 E、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每1~3个半衰期给药1次

7、半衰期小于30分钟的药物应如何制定给药方案 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一般要口服给药 B、治疗指数高的药物一般要静脉滴注给药 C、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应分次给药 D、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应分次给药,但维持量要随给药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E、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应分次给药,但维持量要随给药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8、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药安全是药物治疗的前提 B、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首要标准 C、经济性方面主要考虑药费,排除其他治疗成本 D、给药方便性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E、治疗药物选择的原则是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便性 二、多项选择题 1、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是 A、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B、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C、药物治疗的经济性 D、药物治疗的方便性 E、药物治疗的规范性 2、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角度出发,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 A、权衡利弊,只有利大于弊治疗才有意义 B、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影响 C、考虑患者机体方面的因素 D、考虑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E、考虑药物治疗方案的总成本 3、为提高药物治疗的经济性,需从以下哪些方面采取行动 A、控制药物需求的不合理增长 B、不盲目追求新药、高价药 C、控制有限药物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D、避免资源浪费与资源紧缺 E、控制被经济利益驱动的过度药物治疗 4、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应考虑以下哪些方面 A、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强调早治疗 B、确定治疗目的 C、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方案 D、选择合理配伍用药 E、确定合适的疗程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包括非生环境和生物环境。 (3)相互关系一相互作用:①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有机 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内竞争: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种间竞争、捕 食、寄生、共生。 2.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 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环境的分类:①按性质分: 自然环境、非自然环境、社会 环境 ②按范围分: 宇宙环境(空间环境)、地球环境(地理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③按 主体分: 人类环境、 (生物) 环境 ④按影响分: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4.环境因子 :生物有机体以外的 一切环境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分类:①按环境因子特点:气候类、土壤类、生物类 ②按对环 境的反应: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性因子。 5.生态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 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6.区别: 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 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7生态因子的分类:①按生命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 因子;②按性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③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 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④按利用方式: 条件、资源;⑤ 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 子、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 8.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是对生物的生存、生长、 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用的因子;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 因子。 9.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 素称最小因。 10.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 ,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 生物的耐受限度时 ,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两定律异同: 都是对生态因子数量的法则,但是前 者是决定植物的生长,最小因子增加有利于其生长,而后者生态因子的增加会使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1.限制因子定律 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 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 12.生态幅: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 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 (或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 )之间的范围称生态幅或生态价。 13.适应方式 :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营养适应。 性和1.生态学 :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1)有机体:包括生命的各组织层次 2)环境: 14. 适应: 生物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特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1)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如下是小编整理的传 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1-1 “三个W” §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本 章重点: 1.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热量 的传递速率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 式 (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傅立叶导热公式: (2).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牛顿冷却公式: (3).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黑体热辐射公式:实际物体热辐射:

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 传热学研究的基础 傅立叶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冷却公式 + 质量动量守恒定律四次方定律本章难点 1.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但却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 2.热阻概念的理解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 思考题: 1.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为什么? 2.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 3.冬天住在新建的居民楼比住旧楼房感觉更冷。试用传热学观点解释原因。 4.从教材表1-1给出的几种h数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夏天,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液氮贮存容器放在一起,一个表面已结霜,另一个则没有。请问哪个容器的隔热性能更好,为什么? §2-1 导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2 导热微分方程§2-3 一维稳态导热 §2-4伸展体的一维稳态导热

传热学重点汇总

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 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7何谓膜状凝结过程,不凝结气体是如何影响凝结换热过程的?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16试说明管槽内强制对流换热的入口效应。流体在管内流动过程中,随着流体在管内流动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如何变化的?外掠单管的流动与管内的流动有什么不同 管槽内强制对流换热的入口效应:入口段由于热边界层较薄而具有比较充分的发展段高的表面传热系数。 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较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较高,且沿着主流方向逐渐降低。充分发展段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较低。 外掠单管流动的特点:边界层分离、发生绕流脱体而产生

回流、漩涡和涡束。 19为什么二氧化碳被称作“温室效应”气体? 气体的辐射与吸收对波长具有选择性,二氧化碳等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外侧就好像给地球罩上了一层玻璃窗:以可见光为主的太阳能可以达到地球的表面,而地球上一般温度下的物体所辐射的红外范围内的热辐射则大量被这些气体吸收,无法散发到宇宙空间,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渐升高20试分析大空间饱和沸腾和凝结两种情况下,如果存在少量不凝性气体会对传热效果分别产生什么影响?原因? 对于凝结,蒸气中的不可凝结气体会降低表面传热系数,因为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大空间饱和沸腾过程中,溶解于液体中的不凝结气体会使沸腾传热得到某种强化,这是因为,随着工作液体温度的升高,不凝结气体会从液体中逸出,使壁面附近的微小凹坑得以活化,成为汽泡的胚芽,从而使q~Δt沸腾曲线向着Δt 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在相同的Δt下产生更高的热流密度,强化了传热。 21太阳能集热器的吸收板表面有时覆以一层选择性涂层,使表面吸收阳光的能力比本身辐射能力高出很多倍。请问这

临床药物治疗学——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归纳

临床药物治疗学——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归纳 1 消化性溃疡 2 胃食管反流病 要点 一、消化性溃疡 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一)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道黏膜在消化道内胃酸和胃蛋白酶等的腐蚀作用下发生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穿透黏膜肌层。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 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表现为中上腹反复发作性节律性疼痛; ◆DU常表现为饥饿痛(两餐之间出现上腹痛,持续至下餐进餐后缓解)、夜间痛或清晨痛; ◆GU表现为餐后痛(餐后约1h出现,持续1~2h后缓解)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上腹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 极少数则以呕血、黑便、急性穿孔等为首发症状。 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确诊)和上消化道造影。 (二)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包括:

①生活: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②饮食:规律进食,不过饱,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③镇静:对少数伴有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的患者,可短期适量镇静药物。 2.药物治疗原则包括: ①降低胃酸;②修复黏膜; ③抗Hp感染;④促进胃肠动力。 1.降低胃酸的药物 (1)制酸药:制酸药与胃内盐酸作用形成盐和水,使胃酸降低。如:碳酸氢钠、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 (2)抗胃酸分泌药物: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两类。 1)组胺H2受体拮抗剂:--替丁 2)质子泵抑制剂:--拉唑 2.HP感染的治疗 HP对青霉素最为敏感; 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氧氟沙星、环西沙星、红霉素、利福平等高度敏感; 对大环内酯类、呋喃类、氯霉素等中度敏感; 对万古霉素有高度抗药性,但HP对铋盐中度敏感。 3.加强胃黏膜保护作用的药物 (1)胶态次枸橼酸铋(GBS):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忌用该药。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便秘、恶心、一时性血清转氨酶升高等。 (2)前列腺素E:前列腺素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能加强胃肠黏膜的防卫能力,但其抗溃疡作用主要基于其对胃酸分泌的抑制。 (3)硫糖铝:可附着于胃、十二指肠黏膜表面,与溃疡面附着作用尤为显著。 (4)表皮生长因子(EGF):EGF是一种多肽,在黏膜防御和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 (5)生长抑素:抑制胃酸分泌,协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 4.促进胃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和西沙必利。 5.药物治疗的抉择 (1)药物的选用原则: ◆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可作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药物。 ◆抗酸剂和硫糖铝也可用作第一线药物治疗,但疗效不及H2受体拮抗剂。 ◆前列腺素主要预防NSAIDs相关性溃疡的发生。 ◆奥美拉唑可用作第一线药物,用于其他药物治疗失败的顽固性溃疡。 ◆HP阳性的病例,应采用双联或三联疗法根除HP感染。 首选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是 A.双氯酚酸钠 B.雷尼替丁 C.阿托品 D.阿司匹林 E.氢化可的松 『正确答案』B (2)难治性和顽固性溃疡的治疗: ◆可尝试增加H2受体拮抗剂的剂量,或应用奥美拉唑,后者可使90%的顽固性溃疡愈合。 ◆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清除HP感染,对某些顽固性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如果药物治疗失败宜考虑手术。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 结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综合,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物环境:A大环境: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a大气候:离地面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B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领接环境/b小气候:生物所处的局域地区的气候 大环境直接影响小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反作用环境。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CO2 、H2O 、食、天敌……)分类:A性质: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 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B有无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 2非生物因子C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动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地) 2非密度制约因子(气候,降水)D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引力,光强)2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四季,潮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阶段性作用 4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作用 5直接或间接作用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地域某种生物余姚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之歌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的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光质的生态作用:尽管生物生活在日光全光谱下,但不同的光质对生物的作用是不同的,生物对光质也产生了选择性适应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710nm 波长的辐能,这个带对应于辐射能流的最大节 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 植物物种间对光照强度表现出的适应性差异,是已进化的两类值物间的差异:1阳地植物 2阴地植物 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1昼行动物 2夜行动物自然条件下,动物每天开始活动的时间常常是由光照强度决定的,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一水平时,动物才开始活动,因此不同季节随着日出日落的时间差异,动物活动时间也有变化 生物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1 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2 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3 中日照植物: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才能开花的植物 4 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 动物的光周期现象:A繁殖的光周期1 长日照动物 2 短日照动物 B昆虫滞育的光周期现象 C换卖鱼换羽毛的光周期现象 D动物迁徙的光周期现象

传热学知识点资料讲解

常用的相似准则数:①努谢尔特:Nu=aL/λ分子是实际壁面处的温度变化率,分母是原为l的流体层导热机理引起的温度变化率反应实际传热量与导热分子扩散热量传递的比较。Nu大小表明对流换热强度。②雷诺准则Re=WL/V Re大小反映了流体惯性力和粘性力相对大小。Re是判断流态的。③格拉小夫准则Gr=gβ△tL3/V2 Gr的大小表明浮升力和粘性力的的相对大小,Gr表明自然流动状态兑换热的影响。 ④普朗特准则: Pr=V/a Pr表明动量扩散率与热量扩散率的相对大小。 辐射换热时的角系数:①相对性②完整性③可加性 热交换器通常分为三类:间壁式、混合式和回热式,按传热表面的结构形式分为管式和板式间壁式热交换器按两种流体相互间的流动方向热交换器分为分为顺流,逆流,交叉流。 导温系数α也称为热扩散系数或热扩散率,它象征着物体在被加热或冷却是其内部各点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Α大的物体被加热时,各处温度能较快的趋于一致。传热学考研总结 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 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3临界热通量:又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是大容器饱和沸腾中的热流密度的峰值 4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 5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 对流换热: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与流体内部分子导热引起的热量传递联合作用的结果。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不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作用,由于流体内部密度差引起的流动)与强制对流(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作用引起的流体宏观流动)。 影响换热系数因素: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形状与布置,流速,流动起因(自然、强制),流动状态(层流、湍流),有无相变。 6何谓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影响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的因素?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将汽化潜热传递给壁面的过程称为凝结过程。 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如果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液珠,这种凝结方式称为珠状凝结。 液体在固液界面上形成气泡引起热量由固体传递给液体的过程称为沸腾换热。 按沸腾液体是否做整体流动可分为大容器沸腾(池沸腾)和管内沸腾;按液体主体温度是否达到饱和温度可分为饱和沸腾和过冷沸腾。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影响凝结换热的因素:不凝结气体、蒸汽流速、管内冷凝、蒸汽过热度、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非线性。 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不凝结气体(使沸腾换热强化)、过冷度、重力加速度、液位高度、管内沸腾。 7强化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的原则? 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减薄或消除液膜,及时排除冷凝液体。 强化沸腾换热的原则:增加汽化核心,提高壁面过热度。 8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部温度变化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首先是平壁中紧挨高温表面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则仍保持原来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上升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平壁的其他部分的温度也缓慢上升。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9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恢复生态学复习重点归纳

《恢复生态学》复习纲要 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和内涵 定义: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 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恢复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但它又是环境学、地理学、林学、农学、草地学、湿地学、海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2、生态恢复的机理 通过排除干扰、加速生物组分变化和启动演替过程使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到某种理想的状态。 3、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 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如暖干化)、自然灾害(火灾、水灾等)、外来种入侵(包括人为引种后泛滥成灾的入侵)。 人为因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采挖、长期不合理的灌溉、矿山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污染等。据Daily(1995)对人为因素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排序:过度开发占34%,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7%,生物工业占1%。 人为干扰:过度开发、毁林、农业活动、过度收获薪材、生物工业、化学污染、深林砍伐、露天采矿、旅游、探险等。 自然因素:物理因素,水灾、火灾、冰雹风暴、洪水、地震、泥石流干旱胁迫、海岸和河岸冲击等;生物因素,生物入侵、病虫害侵袭、伤害和放牧。 4、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定义: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特点:综合性、主导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阶段性、限制性、间接性和直接性。 5、种群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种群和年龄结构和性比 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6、景观生态恢复目标、原则和步骤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得综合,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得各种因素。 生物环境:A大环境: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a大气候:离地面1、5m以上得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B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得领接环境/b小气候:生物所处得局域地区得气候 大环境直接影响小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反作用环境。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得因子(CO2 、H2O 、食、天敌……)分类:A性质: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B有无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C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得变动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地) 2非密度制约因子(气候,降水)D生态因子得稳定性及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引力,光强)2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四季,潮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 生态因子得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可代替性与补偿性作用5直接或间接作用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得栖息地得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地域某种生物余姚得最小量得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生物生存与分布得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生物得耐受性极限而阻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之歌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得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得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上得最高点与最低点,在最高点与最低得之间得范围称为生态幅 光质得生态作用:尽管生物生活在日光全光谱下,但不同得光质对生物得作用就是不同得,生物对光质也产生了选择性适应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得一个有限带,即380710nm波长得辐能,这个带对应于辐射能流得最大节 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 植物物种间对光照强度表现出得适应性差异,就是已进化得两类值物间得差异:1阳地植物2阴地植物 动物对光照强度得适应:1昼行动物2夜行动物自然条件下,动物每天开始活动得时间常常就是由光照强度决定得,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一水平时,动物才开始活动,因此不同季节随着日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1 “三个W” §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和环节)。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 本章重点: 1.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热量的传递速率 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 傅立叶导热公式: (2).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牛顿冷却公式: (3).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 黑体热辐射公式: 实际物体热辐射: 3.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 4.传热学研究的基础 傅立叶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冷却公式+ 质量动量守恒定律 四次方定律 本章难点 1.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 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但却可以(串联或并联)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2.热阻概念的理解 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 思考题: 1.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为什么? 2.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 3.冬天住在新建的居民楼比住旧楼房感觉更冷。试用传热学观点解释原因。 4.从教材表1-1给出的几种h数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整理)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主要知识点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 b 物体直接接触; 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5.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 W )(∞-=t t hA Φw [] 2m W )( f w t t h A Φq -==

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7.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考试试题(五)

药品专业知识试题(五)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48分。 1、药品是一类用于、、诊断人体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机能并规定有、、_、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它与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基本完成对批准文号的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的统一格式为 ++。 3、OTC药品是指,其中绿牌的是,红牌的是。 4、药品的规格是指一定药物制剂单元内所含_的量。药品规格的表示通常用含量、_、质量(重量)、数量等其中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结合来表示。 5、质量标准是国家对及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检验和监管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6、有效期:是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保持药品质量的期限,它应该根据稳定性试验和留样观察的结果来合理制定。一般药品有效期待可表达为。 7、药品经营企业购销药品,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购销记录必须注明药品的、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购(销)货单位、、购销价格、购(销)货日期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 1、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必须首先取得() A、法人资格 B、营业执照 C、药品经营许可证 D、卫生合格证 2、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有()。①癌症药品②麻醉药品③血清疫苗④精神药品⑤放射药品 ⑥毒性药品 A.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⑥ 3、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局令第24号)规定,药品商品名称不得与通用名称同行书写, 其字体和颜色不得比通用名称更突出和显著,其字体以单字面积计不得大于通用名称所用字体的() A、1/4 B、1/2 C、1/3 D、1/5 4、药品的内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 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包装尺寸过小无法全部标明上述内容的,至少应当标注药品通用名称、规格和()等内容。 A、产品批号 B、生产企业 C、用量用法 D、有效期 5、下列哪些情形的药品为假药() A、超过有效期的 B、变质的 C、没有批准文号的 D、没有生产批号的 6、下列哪些情形的药品为劣药()

鱼类生态学知识点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 1,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将鱼类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2,鱼类生态学: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3,鱼类的栖息环境:41% 淡水,58% 海水,1% 洄游。4,鱼类的经济利用:食用、药用、工业、观赏。 第一章:年龄1,鱼类的生活史: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长周期。2,鱼类的发育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3,寿命:指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鱼类的遗传特性和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其分为两类:生理寿命和生态寿命。 4,生长年带:一年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和狭窄环片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5,年轮: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 6,年轮标志的类别为: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年轮的特点:清晰性、完整性、连续性、普通性。 7,副轮:或称假轮、附加轮。在正常的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痕迹。 8,副轮和年轮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a,年轮一般见于鱼体的每一鳞片上,而副轮往往只出 现在少数的鳞片上;b,副轮不像年轮那样清晰、完整和连续,多半局限于某一区域。c,年轮仅仅表现为疏密结构的,则年轮内缘是密环,外缘是疏环;若为副轮则与此相反。d,副轮所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和“密带”的比例不协调。 9,鱼的年龄表示方法:鳞片上没有年轮,用0 表示;有1个年轮,用1表示;依次类推。 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纹外又有新增的环片,则在年轮数的右上角加上“+”号,如0+、1 +… 0+ -- 1,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 刚形成。 1+ -- 2,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 年轮刚形成。 10,经常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耳石、鳞条、鳞棘和支鳍骨、鳃盖骨、匙骨和脊椎骨等。最常用的是鳞片,因为取材方便,观察简便,不需特殊加工。 11,年龄结构或组成是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12,渔获物年龄结构的分析,最直接的意义是用来判断渔捞程度、渔具合理性和水域渔捞量的合理性。 13,一般来说,凡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的鱼类,其幼体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百分比大,年龄金字塔低平,意味着种群的生产量大;而种群年龄结构复杂的鱼类,其幼体龄组,特别是1龄幼体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百分比相对要小,年龄金字塔高耸,意味着种群生产量小。 第二章:生长1,鱼类的生长通常是指鱼体长度和重量的增加。2,生长式型:是指生长的方式、过程和特点。包括不确定性、可变性、阶段性、季节性、 雌雄相异性、等速和不等速性。 3,影响鱼类的生长因子有:外源因子食物、温度、溶氧、光照、盐度和其它、群落对生 长的影响。内源因子基因、遗传来控制生长。 4,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数量、质量和颗粒大小三个方面。 5,食量:指在一定温度等环境条件下,鱼类每天摄食的食物总数量。其有三种关键性的 水平:维持食量、最适食量、最大食量。 6,食物的质量:主要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含量。 7,生长效率:是衡量鱼类所社区的食物重量转化为机体组织重量的百分数的一个指标。8,补偿生

传热学

绪论 §1-1 “三个W” §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和环节)。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 本章重点: 1.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热量的传递速率 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 傅立叶导热公式: (2).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牛顿冷却公式: (3).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 黑体热辐射公式: 实际物体热辐射: 3.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 4.传热学研究的基础 傅立叶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冷却公式 + 质量动量守恒定律 四次方定律 本章难点 1.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 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但却可以(串联或并联)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 2.热阻概念的理解 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思考题: 1.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为什么? 2.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 3.冬天住在新建的居民楼比住旧楼房感觉更冷。试用传热学观点解释原因。 4.从教材表1-1给出的几种h数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最新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主要知识点 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 b 物体直接接触; 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5.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h 是对流换热系数单位 w/(m 2 k) q ''是热流密度(导热速率),单位(W/m 2) φ是导热量W 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 ,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7.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影响h 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w) )(∞-=''t t h q w 2 /) (m w t t Ah A q w ∞-=''=φ

临床药物治疗学——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归纳

临床药物治疗学——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归纳 要点 1缺血性脑血管病 2出血性脑血管病 3癫痫 4帕金森病 5老年痴呆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TIA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致成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特点:一过性黑矇、无力、麻木、失语、眩晕、跌倒等。 (起病突然、时间短暂、恢复完全、反复发作) 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不超过24小时。 诊断要点: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二)治疗原则 TIA是卒中的高危因素,需对其积极进行治疗,整个治疗应尽可能个体化。 1.控制危险因素。 2.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和降纤治疗。 3.TIA的外科治疗。 (三)治疗分期和药物选择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大多数TIA患者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推荐剂量为50~300mg/d。 可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双嘧达莫缓释剂(200mg)的复合制剂(片剂或胶囊),每日2次。 有条件者、高危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选用氯吡格雷,噻氯匹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测血常规。 频繁发作TIA时,可选用静脉滴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奥扎格雷等,也可考虑选用,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2)抗凝药物:不作常规治疗。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推荐使用。 (3)降纤药物:可考虑,巴曲酶、降纤酶。 下列不属于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是 A.噻氯匹定 B.华法林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 本文成人高考2020年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跟着成人高考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1、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动态生命表是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这类生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

2、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dN/dt:rN(1-N/K)=rN(K-N/K) 式中: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N/d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l+ea-rt 式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3、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 (1)季节消长(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 (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7)生态入侵 4、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并积极

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的行为。决定领域面积的几条规律: (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2)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例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5、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 (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