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深刻领会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就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就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与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形态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就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就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就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其她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与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就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与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就是团结与改造的对象。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就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与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就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适合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大约还需要经过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即在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为15年到20年时间;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与农业集体化。在步骤与方式上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时,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与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从1949年到1952年,党领导人民重点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

?经过三年的时间,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党中央因此调整了原来的设想。

?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就是等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论述了“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这就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总任务。

1953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与宣传提纲》。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就是:“从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就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传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社会过渡的问题,还设想用暴力没收与与平赎买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的问题。

列宁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讨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实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毛泽东认为,过渡的必要性与长期性在于:

第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落后,需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与文化上的前提;

第二,我国有及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与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

第三,只有完成了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满足人民需要,增强国防,巩固人民政权。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与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运用与平的方法、合作化的途径改造小农经济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个体农业就是小农经济,不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必须要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但就是,农民就是劳动人民的一部份,因此,在改造的方式上,决不能采取暴力的方式,而必须采取与平的方式自愿的方式。

?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就是把她们的私人生产与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与

占有,但不就是采取暴力,而就是通过示范与为此提供帮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09页。

?中国的特点就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就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与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政策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与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与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使农业合作化进程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逐步过渡,使农民容易接受。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手工业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与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与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但剥夺的方式可以就是暴力的,也可以就是与平的。我国对资产阶级的两部分采取了不同政策:对于官僚资产阶级的官僚资本,采取了没收的政策。而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及她们所拥有的私营工商业,则采取了“与平赎买”的政策。

?所谓赎买,就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就是由国家支付一笔补偿资金,而就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与平改造,原因就是: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第二,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统一战线的关系。

?第三,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造成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就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与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就是我国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地不就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就是为了供应人民与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就是对工人与国家有利的。

?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与高级形式之分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与全行业公私合营。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对企业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同时,把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成为了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她们中的许多人,在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就是我国与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辉煌的胜利之一。这个胜利的取得,就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工人阶级执行了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同时,资本家阶级中的进步分子与大多数人在接受改造方面也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9页。

?课堂讨论

现在我国就是多种所有制并存,这就是否说明当初社会主义改造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必要?应该如何认识当初的“改造”与现今的“改革”?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就是结合在一起的。”——《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32页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与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得到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与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改造就就是要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就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都就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一五计划规定1953年至1957年工业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国家用于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以上,如此巨大的投资,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前所未有的。

?“一五”期间部分经济数据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从而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与经济破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就是与平的方法。”“在我国的条件下,用与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2页。

?第三,用与平方法进行改造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就是与平的方法。”“在我国的条件下,用与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2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