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畜禽解剖生理(第九章 循环系统)

畜禽解剖生理(第九章 循环系统)

畜禽解剖生理(第九章 循环系统)
畜禽解剖生理(第九章 循环系统)

【实用】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疾病编码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1、意性风湿热 I00风湿热,未提及心脏受累 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或亚急性 I01风湿热伴有心脏受累 I01. 0 急性风湿性心包炎 I01. 1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I01.2 急性风湿性心肌炎 I05 风湿性二尖瓣疾病 I05. 0 二尖瓣狭窄 I05.2 二尖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或反流 I06.0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 I06. 1 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I06.2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伴有关闭不全 I07.0 风湿性三尖瓣疾病 I07. 0 三尖瓣狭窄 I07. 0 三尖瓣关闭不全 I09. 2 慢性风湿性心包炎 I09.9 风湿性:心力衰竭

2、高血压(I10-I15) I10原发性高血压 I11高血压心脏病 I11. 0 高血压心脏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力衰竭 I11.9 高血压心脏病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I12高血压肾脏病不包括:继发性高血压 I120 高血压肾脏病伴有肾衰竭 高血压肾衰竭 I12.9 高血压肾脏病不伴有肾衰竭 高血压肾脏病NOS I13.0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I13. 1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肾衰竭 I13. 2 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同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竭 I15 继发性高血压 I15. 0 肾性高血压 I15. 1 继发于其他肾疾患的高血压 I15. 2 继发于内分泌疾患的高血压 I15.8 其他继发性高血压

3、缺血性心脏病(I20-I25) I20心绞痛 I20. 0 不稳定性心绞痛 I20. 8 劳力性心绞痛 I20.9 缺血性胸痛 I21急性心肌梗死 I21.0 前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 1 下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2 其他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4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I25.1 陈旧性心肌梗死 I25. 5 缺血性心肌病 I25.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4、胂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I26-I28) I26肺栓塞 I27其他肺源性心脏病 I27. 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I27. 9 未特指的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心病

第十章循环系统

第十章循环系统 一、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包括( ) 、( ) 、( ) 和( ) ;而循环系统,除此之外,还包括( ) 。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 )和( )组成。 3.在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的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4.基膜完整的毛细血管是( )和( )。 5. ( )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吞饮小泡最多,后者的作用是( ) 。 6.与动脉管壁相比,静脉壁的( ) 膜和( ) 膜较薄,( )膜较厚,有些静脉管腔内还可见( ) ,其作用是( ) 。 7.中动脉管壁的中膜富含( ) ,呈( )分布,故又称( )动脉。 8.大动脉的内皮下层( ) ,中膜有40~70层( ) ,故又称( )动脉。 9.与伴行动脉相比,静脉管壁( ) ,管腔( ) ,形状( ) ,三层分界( ) 。 10.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有三种类型的细胞.( )、( )和( )。 (二)、单选题 1.内皮外无基膜的毛细血管是( ) A.肌组织的毛细血管 B.肝血窦 C.胃肠粘膜的毛细血管 D.脾血窦 E.肾血管球 2.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哪项错误( )

A.内皮细胞的吞饮能力 B.内皮细胞是否有小孔 C.内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多少 D.基膜有无及厚薄 E.细胞间隙的宽窄和有无特殊连接 3.毛细血管易于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哪项错误( ) A.管壁薄 B.分布广 C.分支连成网,表面积大 D.血流较动脉快 E.与周围组织细胞相距较近 4.关于有孔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A.胃肠粘膜 B.甲状腺 C.肌组织 D.肾血管球 E.甲状旁腺 5.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A.肾血管球 B.脑组织 C.结缔组织 D.心肌

核燃料循环系统

第20卷 第3期核科学与工程Vo1.20 No.3  2000年 9月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 2000 核燃料循环系统3 刘远松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燃料部) 1 前 言 在“核燃料立足于国内”的方针指引下,“九五”计划期间我国核燃料工业与我国核电同步建设、配套发展,“十五”计划期间核燃料系统也必将与我国核电配套发展。在“十五”计划期间的配套建设中,我们将继续走引进与国产化相结合的道路,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追求规模效益,把我国核燃料系统建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铀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和核设施退役这些领域中还有许多重大技术问题有待于解决,还有待于我国核工业的科技人员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努力。 2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燃料部所属民用领域简介 氟化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 后处理退役、三废处置 3 各领域简介 311 氟化转化 (1)原理 氟化转化是将氧化铀经过氢氟化反应生成四氟化铀,然后经氟化反应转变为六氟化铀的过程。 (2)六氟化铀的用处 1909年德国化学家发现了六氟化铀。由于六氟化铀易于升华以及天然氟只有19F的单一同位素,这使六氟化铀成为同位素分离工厂惟一的工作介质。 312 铀浓缩 提高铀同位素混合物中235U的丰度的过程称为铀浓缩。主要工业铀浓缩方法为扩散法 收稿日期:199928220 作者简介:刘远松,1982年毕业于山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1989年获铀同位素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燃料部副总工程师。 3本文对原报告做了删节。 252

内科学(第七版)循环系统疾病第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九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而动静脉瘘、动脉瘘(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处的感染虽属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征: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又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的心内膜炎。 第一节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病因】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ative valve endocarditis)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少数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等所致。亚急性者,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族链球菌(牛链球菌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细菌较少见。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少见致病微生物。 【发病机制】 (一)亚急性 至少占据2/3的病例,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1.血流动力学因素亚急性者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其次为先天性心血管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主动脉缩窄。赘生物常位于血流从高压腔经病变瓣口

或先天缺损至低压腔产生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房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瓣叶心室面和室间隔缺损的间隔右心室侧,可能与这些处于湍流下部位的压力下降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微生物沉积和生长有关。高速射流冲击心脏或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如二尖瓣反流面对的左心房壁、主动脉反流面对的二尖瓣前叶有关腱索和乳头肌,未闭动脉导管射流面对的肺动脉壁的内皮损伤,并易于感染。本病在压差小的部位,如房间隔缺损和大室间隔缺损或血流缓慢时,如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时少见,瓣膜狭窄时较关闭不全少见。 约3/4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基础心脏病。随着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的下降,风湿性瓣膜病的心内膜炎发生率也随之下降。由于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的普遍应用,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二尖瓣脱垂和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的诊断率提高,以及风湿性瓣膜病心内膜炎发病率的下降,近年来,非风湿性瓣膜病的心内膜炎发病率有所升高。 2.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实验研究证实,当内膜的内皮受损暴露其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时,血小板在该处聚集,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成为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称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是细菌定居瓣膜表面的重要因素。无菌性赘生物偶见于正常瓣膜,但最常见于湍流区、瘢痕处(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后)和心外因素所致内膜受损区。 3.短暂性菌血症各种感染或细菌寄居的皮肤黏膜的创伤(如手术、器械操作等)常导致暂时』生菌血症;口腔组织创伤常致草绿色链球菌菌血症;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创伤和感染常引起肠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葡萄球菌菌血症见于皮肤和远离心脏部位的感染。循环中的细菌如定居在无菌性赘生物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可发生。 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此取决于①发生菌血症之频度和循环中细菌的

核燃料循环

核燃料循环 核燃料以反应堆为中心循环使用。 (一)铀的开采、冶炼、精制及转化:铀是比较分散的元素。世界上重要的产铀国家有:加拿大、美国、独联体、澳大利亚、刚果、尼日利亚等。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及中南地区都蕴藏有铀。但是可提供一定铀产量的铀矿石的含铀量的品位较低(10-4~10-2),掘出的含铀矿石必须经过复杂的化学富集,才能得到可作粗加工的原料。过去开采铀矿石都采用传统的掘进方式(耗能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还有运输、尾矿等问题)。近来根据铀矿石性质的多样性,又开发了地表堆浸、井下堆浸以及原地浸取等方式。 我国的铀矿石属低品位等级,一般在千分之一含量就要开采,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充分利用低品位矿石,80年代以来就积极开发堆浸、地浸技术,现已投产。例如地表堆浸,处理品位为8×10-4的沙岩矿,成本降低 40%。原地浸取工程也已经开工。原地浸取采矿的优点是:成本低(投资只有掘进的1/2)、工艺简单、节约能源(省去了磨碎、运输等工序,可节约能源 60%)、节约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数十倍,工人进行流体物操作,劳动条件大为改善)、矿山建设周期短、可以充分利用低品位铀资源。因此受到重视而被称为铀矿冶技术上的一场革命。 浸取液经过离子交换、萃取以富集铀,再经过酸性条件下沉淀(与硷金属及碱土金属分离)和碱性条件下溶解(与过渡元素分离)以进一步净化铀,最后得到铀的精炼物。将此精炼物进一步纯化,并将铀转化成低沸点的UF6(升华温度:1大气压下56℃;0.13大气压下25℃),即可用作浓缩235U同位素的原料。 (二)235U同位素的浓缩:235U是唯一天然存在的易裂变核素。不同设计的反应堆需要不同浓缩度的铀(如:压水堆——当前核电站应用最多的堆型——需要2~3%;游泳池堆需要10%;快堆需要25%;高通量材料试验堆需要90%)。而核弹则需要更高的浓缩度。因此生产浓缩铀是核工业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只在质量上有所差别。利用这一差别可以实现同位素的浓缩/分离。核素越重,质量差别越小(如:氢、氘相差一倍;而235U、238U。则相差~1%)。可见实现235U同位素的浓缩,技术上的难度很大。 利用因质量不同而引起的速度效应或离心力效应可以分离同位素,并已达到工业化的程度。它们分别是气体扩散法和气体离心法,此外空气动力法也有了中间工厂。 ①气体扩散法:这是已实现工业应用多年(1946~)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其原理是:不同分子量的气体混合物在热运动平衡时,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因而速度不同。由 M1V12=M2V22可得:

习题及参考答案《畜禽解剖生理》

第1章综合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 2.新陈代谢: 3.感应性: 4.细胞的分化: 5.器官: 6.系统: 7.有机体: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矢状面: 11.额面(水平面): 12.横切面(冠状面): 二、填空题 1.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2.神经元胞体包括()、()和()三部分。 3.生物膜由两层()和嵌入其中的()组成。 4.()是位于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生活状态下呈半透明的胶状物质。 5.神经元由()和()两部分构成。 6.动物细胞中已发现的细胞器有“一网、五体、三微”,即()、()、()、()、()、()、()、()和()。 7.细胞核由()、()和()构成。 8.细胞繁殖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9.畜禽体的基本组织可分为()、()、()和()四大类。 10.根据上皮组织的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特点,将其分为()、()、()和()四类。

11.神经元的突起从胞体伸出,分为两种:一种是树枝状的短突,有多个,称();另一种是细而长的单突,称()。 12.根据结缔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 13.结缔组织的功能主要有()、()、()、()、()、()和()等作用。 14.肌细胞一般呈纤维状,故又叫()。 15.根据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特点,肌组织可分为()、()和()三种。 三、选择题 1.()是动物体内分布最广、形态结构最多样化的一类组织。 A.神经组织 B.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 D.上皮组织 2.与地面平行,将畜禽体分为背、腹两个不对称部分的切面称为()。 A.额面 B.失状面 C.横切面 D.以上都不是 3.持续时间较长,作用范围较广的功能调节方式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以上都不是 4.()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以上都不是 四、判断题 1.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肠、肛门及消化腺等器官构成。()2.畜禽体由一系列不同的系统所组成,它们分别是运动系统、被皮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等。() 3.实质性器官是指内部没有大腔的器官,如肝、肠、肺及肌肉等。()4.用于躯干的术语:内侧、外侧、背侧、腹侧、头侧、尾侧() 5.用于四肢的术语:近端、远端、背侧、掌侧、跖侧() 6.管状器官是指内部有较大空隙的器官,如食管、胃、肾、气管、膀胱及血管等。()

最新核燃料循环答案整理

核燃料循环复习资料 1-2 核燃料后处理的任务及其产品形式是什么? 后处理厂的产品形式,取决于乏燃料中易裂变核素的种类和数量、还取决于产品的用途。钚是后处理厂最主要的产品。 1-3 核燃料后处理厂的特点(书P12)

1-4核燃料后处理工艺的发展简史给你什么启发?(P14) 1-5 简述轻水堆铀燃料循环的主要工艺流程

2-3 理解并会应用描述磷酸三丁酯萃取铀钚效果的三个概念:分配系数、分离系数、净化系数。(会计算) ● 分配系数α:某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间达到萃取平衡时,它在有机相和水相中浓度的 比值。 a C C O =α O C ——某物质在有机相中的平衡浓度 a C ——某物质在水相中的平衡浓度 分配系数越大,平衡时,该物质进入有机相的量越多,而在水相中的量越少。 ● 分离系数β——铀钚彼此间的分离效果 铀中去钚的分离系数βPu/U : 钚中去铀的分离系数βU/Pu : ● 净化系数DF ——用于表示铀、钚中对裂片元素的去除程度。

2-4 理解、记忆影响磷酸三丁酯萃取铀钚的因素 答:影响TBP 萃取铀的因素:水相中UO2(NO3)2浓度;有机相铀饱和度;硝酸浓度;TBP 浓度;共存的络合剂;温度 影响TBP 萃取钚的因素:硝酸浓度;TBP 中的铀饱和度;TBP 浓度;温度;TBP 降解产物的影响 2-5 磷酸三丁酯对裂变元素的萃取性能。P52 2-6 有机溶剂的降解产物及其对萃取工艺的影响(PPT) 降解产物:磷酸二丁酯、磷酸一丁酯、磷酸、其它。磷酸二丁酯产额最高。 降解产物对萃取工艺的影响: 1)形成DBP·TBP萃取络合物,增大有机相粘度。 2)钚的萃取物很难反萃,降低了钚回收率。 3)增加界面乳化,增加分离难度。 3-1简述不同类型反应堆乏燃料元件对后处理工艺的影响(轻水堆+快中子堆,见P70)

畜禽解剖生理

《畜禽解剖生理》单元测试(1—6章) 一、填空 1、1。细胞得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2.神经元胞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三部分。 3、生物膜由两层______________与嵌入其中得_____________组成、 4.___________就是位于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生活状态下呈半透明得胶状物质。 5.神经元由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6、动物细胞中已发现得细胞器有“一网、五体、三微",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7。细胞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构成。 8。细胞繁殖通过细胞分裂得方式进行,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9.畜禽体得基本组织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四大类。 10、根据上皮组织得功能与形态结构得特点,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四类、11。神经元得突起从胞体伸出,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树枝状得短突,有多个,称___________;另一种就是细而长得单突,称_____________。 12.根据结缔组织得形态结构与功能得不同,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缔组织得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等作用。

畜禽解剖生理第五章教案

第5章消化系统 一、授课章节 5.1概述 5.2消化器官 5.3消化生理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吸收的概念。 2.各消化器官的形态、位置、构造及生理机能。 3.消化的方式及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机理和过程。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吸收。 2.消化吸收的机理。 难点: 五、教具 实习动物标本、模型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复习旧课:1.内脏的一般结构。 2.腹腔、骨盆腔与腹膜的位置。 3.腹腔的划分意义。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肝和胰、大肠、肛门及消化方式、消化道的消化特点和吸收特点。 II.新课 一、概述 提示: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另有消化腺。 动物把摄自外界的物质在消化管内转变为结构相对简单,能被机体吸收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而被分解消化了的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上皮进入血液、淋巴,参与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称为吸收。 机体内完成消化和吸收的器官。消化腺又分为壁内腺和壁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经特定的排泄管排入消化管内,参与消化过程。 二、消化器官 注意:不同动物口腔中的齿数不一样。 一、口腔 口腔为消化器官的起始部,具有采食、咀嚼、辨味、吞咽和分泌消化液等功能。其前壁为唇;两侧壁为颊;顶壁为硬腭;底壁为下颌骨和舌;后壁为软腭。通过咽峡与咽相连。 (一)唇 唇表面被覆皮肤,内面衬以黏膜,中层为环行肌。牛唇坚实、短厚、不灵活。上唇中部和两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称鼻唇镜,是鼻唇腺的开口处,健康牛此处湿润、低温,常作为牛体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羊唇薄而灵活,上唇中部有明显的纵沟,两鼻孔之间形成无毛区,称为鼻镜。猪的上唇短厚,与鼻连在一起构成吻突,下唇尖小,口裂很大。马唇长而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工具。 (二)颊 颊位于口腔两侧,主要由颊肌构成。牛羊的颊黏膜上有许多尖端向后的锥状乳头。 (三)硬腭 硬腭为口腔的顶壁,向后延续为软腭。 (四)软腭 软腭是一紧接硬腭后方的含有腺体和肌组织的黏膜褶,构成口腔的后壁。其与舌根之间的空

《组织学与胚胎学》同步练习题——循环系统(含答案,人卫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同步练习题——循环系统(含答 案,人卫版) 第八章循环系统、概念题起搏细胞移行细胞 3 .束细胞(Purkinje 纤维) 瓣膜特殊心房颗粒周细胞填空题10 .循环系统由 肌性动脉9外周阻力血管部分组成。 11 心血管系统由 组成。 12 .心壁的层次由内向外分 13 .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 14 动脉按管径大小可分为 中中动脉具有典型结构,管壁由 组成。 15 .中动脉又称,中膜主要由 组成。 16 .静脉管壁的特点之一是中膜内少,大静脉的特点之一是外膜内有较多的

17 . 连续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 ___________ 形成一层连续的内皮,内皮外有____________ 。 18 .血窦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电镜下可见___________ 间有较大的间隙,_____________ 有窗孔,___________ 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甚至没有。 19 .连续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 完成,有孔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主要通过 _____________ 完成;窦状毛细血 管的物质交换是通过 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 完成。 20 .微循环是指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之间的微细 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的 _____________ 。 21 . 微循环的总闸门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分闸门是 三、单项选择题22 .心壁的结构特点是A .心外膜表面是单层立方上皮 B .心房、心室肌相连为一体 C .心内膜、心外膜均为浆膜 D .三层内均有Purkinje 纤维 E .心肌纤维间的 毛细血管丰富23 .对心肌膜的错误论述是 A .主要由心肌纤维组成 B .心肌纤维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 C .心房、心室肌互不连通D .心房、心 室的心肌膜厚度相近 E .心肌纤维的血液循环丰富24 .参与心壁中膜构成的主要结构是 A.平滑肌 B .弹性纤维 C .心肌纤维 D . Purkinje 纤维 E .肌原纤维25 .含分泌颗粒最多的心 肌纤维位于A .心传导系统 B .右心室C .左

第10章 循环系统

第十章循环系统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血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心壁的组 织结构,掌握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 分布和功能;熟悉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 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熟悉微循环的定义和 基本组成成分;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心瓣膜的功能意义及静脉壁的结构特点。 二、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包括、、 和;而循环系统,除此之外, 还包括。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 )和( ) 组成。3.在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的 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 )、( )和( ) 三种类型。 4.基膜完整的毛细血管是( )和( )。 5.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吞饮 小泡最多,后者的作用是。 6.与动脉管壁相比,静脉壁的膜 和膜较薄,膜较厚,有些静 脉管腔内还可见,其作用 是。 7.中动脉管壁的中膜富含,呈 分布,故又称动脉。 8.大动脉的内皮下层,中膜有 40~70层,故又称动脉。 9.与伴行动脉相比,静脉管壁, 管腔,形状,三层分 界。 10.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有三 种类型的细胞.( )、( )和( ) 。 (二) 、单选题 1.内皮外无基膜的毛细血管是( ) A.肌组织的毛细血管 B. 肝血窦 C.胃肠粘膜的毛细血管 D.脾血窦 E. 肾血管球 2.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哪项错 误( ) A.内皮细胞的吞饮能力 B. 内皮细胞是否有小孔 C.内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多少 D. 基膜有无及厚薄 E. 细胞间隙的宽窄和有无特殊连接 3.毛细血管易于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哪 项错误( ) A.管壁薄 B.分布广 C. 分支连成网,表面积大 D.血流较动脉快 E. 与周围组织细胞相距较近 4.关于有孔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 A.胃肠粘膜 B.甲状腺 C. 肌组织 D.肾血管球 E. 甲状旁腺 5.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 A.肾血管球 B.脑组织 C. 结缔组织

组织胚胎学 第八章 循环系统

第八章循环系统 一、心壁的微细结构 心壁从内向外依次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组成(图8-1)。 图8-1 心壁结构仿真图 1.心内膜(endocardium)是一层光滑的薄膜,与血管内膜相续。心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内皮下层(subendothelial layer)可分2层:内层薄,为细密结缔组织,含有少量平滑肌纤维;外层靠近心肌膜,也称心内膜下层(subendocardial layer),为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小血管和神经。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含有心传导系统的分支。 2.心肌膜(myocardium)为心壁最厚的一层,由心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组成,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心室肌层较心房肌层厚,左心室肌层最厚。心房肌和心室肌不相连续,均附着于纤维环。心肌纤维集合成束,呈螺旋状环绕,大致可分为内纵行、中环行和外斜行。 心房肌纤维比心室肌纤维短而细,电镜下可见部分心房肌纤维内有分泌颗粒,称心房特殊颗粒,含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又称心钠素,有较强的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等作用。 3.心外膜(epicardium)为心壁外的浆膜,属心包膜脏层。表面为间皮,间皮深面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细胞等。 4.心瓣膜(cardiac valve)位于房室口和动脉口处,为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的结构。心瓣膜表面为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与纤维环相连。其功能是阻止心房和心室舒缩时血液倒流(图8-2)。 5.心传导系统的细胞心传导系统的细胞有3种。 (1)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简称P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心。体积小,胞质内细胞器和肌原纤维均较少,糖原较多,染色浅淡。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2)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周边及房室束,细胞结构介于起搏细胞与心肌纤维之间,比普通心肌纤维细而短,肌原纤维增多,肌质网较发达。主要功能是传导冲动。

循环系统试题

第九章循环系统 一、自测试题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内皮细胞得特征结构就是() A、发达得高尔基体 B、细胞间10-20nm得间隙 C、丰富得紧密连接 D、W—P小体 E、丰富得质膜小泡 2.关于内皮细胞得结构,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A、细胞衣 B、紧密连接 C、吞饮小泡 D、微管成束 E、W—P小体 3、内皮细胞内W—P小体得功能就是( ) A、分泌作用 B、物质转运 C、吞噬功能 D、止血凝血 E、传递信息 4.关于W—P小体得结构与功能,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 A、多条平行细管 B、内皮细胞特殊得细胞器 C、合成与储存凝血因子 D、合成与储存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E、与止血凝血功能有关 5。内、外弹性膜最明显得血管就是( ) A、大动脉

C、小动脉 D、中静脉 E、大静脉 6.关于中动脉得结构,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 A、内弹性膜明显 B、三层结构明显 C、环行平滑肌较多 D、内皮下层明显 E、外弹性膜明显 7.导致老年人血管硬化增加得因素不包括() A、平滑肌减少 B、内膜钙化 C、血管壁增厚 D、弹性膜减少 E、脂类物质沉积 8.以下称为肌性动脉得就是( ) A大动脉 B.中等动脉 C、主动脉 D微动脉 E.肺动脉 9.以下称为弹性动脉得就是( ) A 微动脉 B中等动脉 C、小动脉 A、大动脉 B、肾动脉 10.称为外周阻力血管得就是( ) A.大动脉

C.股动脉 D。肺动脉 E.小动脉 11.中等动脉中膜得主要成分就是( ) A。胶原纤维 B。平滑肌纤维 C。弹性纤维 D。网状纤维 E.弹性膜 12。以下哪种血管管壁不具有营养血管( ) A。大动脉 B.大静脉 C.中等动脉 D.中等静脉 E。微动脉 13.以下哪种管壁得中膜与外膜厚度大致相等( ) A.大动脉 B.大静脉 C。中等动脉 D.中等静脉 E.心脏 14。毛细血管得构成就是( ) A、内膜、中膜与外膜 B、内皮、基膜与1~2层平滑肌 C、内皮与基膜 D、内皮、基膜与少量周细胞 E、内膜与外膜 15.毛细血管管壁中具有分化能力得细胞就是( ) A、周细胞

核能与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发展动向 孔二峰

核能与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发展动向孔二峰 摘要:从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各种核燃料循环方式的特点,指出了核燃料“一次通过”方式不符合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充分利用铀资源并实现核废物的最少化,快堆燃料闭式循环是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核裂变能;热堆燃料循环;快堆燃料循环;可持续发展 1核燃料循环是先进核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核燃料“一次通过”方式不符合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 核燃料循环(本文指铀燃料循环)指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系列工业生产过程。核燃料在反应堆中使用之前的工业过程,称为核燃料循环前段;核燃料从反应堆卸出后的各种处理过程,称为核燃料循环后段。如果将后处理回收的核燃料在热中子堆(热堆)或在快中子堆(快堆)中循环,称为“闭式燃料”循环。如果乏燃料不进行后处理而直接处置,则称为“一次通过”循环。 应该说,“一次通过”循环是最简单的核燃料循环方案。但该方案存在如下问题:①铀资源问题。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地球上已知常规铀资源(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的铀储量为4.59×106t。按目前全世界核电站的燃料使用规模((6~7)×104t/a),这些铀资源仅能使用60~70a。当然,随着勘探技术的改进,今后有可能发现更多的经济可开采的铀资源,但其总量毕竟有限。“一次通过”循环方式的铀资源利用率低于1%,而作为废物处置的乏燃料中仅有3%~4%为高放废物(裂变产物(FP)及次锕系核素(MA)),96%~97%为可利用的U和Pu,将乏燃料中大量的资源与少量的废物一起直接处置,将不仅大大增加废物处置体积,还将浪费宝贵资源。②环境安全问题。由于乏燃料中包含了所有的放射性核素,要在处置过程中衰变到低于天然铀矿的放射性水平,需要10万年以上。所以,“一次通过”方式对环境安全的长期威胁极大,不符合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先进核燃料循环是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核能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两大主要问题,即铀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核废物的最少化。目前国际上已达到商用水平的热堆燃料循环可部分地实现分离Pu和U的再循环,从而适度地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核废物体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的“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是对现有核能生产及其燃料循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是现有的热堆燃料循环与将来的快堆或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ccelerator-DrivenSystem,ADS)燃料循环的结合。随着快堆和ADS燃料循环的逐步引入,今后的先进后处理技术将能够处理热堆和快堆-ADS乏燃料,实现U,Pu和MA 的闭式循环,从而在充分利用铀资源的同时,实现核废物体积和毒性的最少化。 2闭式燃料循环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1核燃料循环概念 核能系统的核燃料循环(本文指铀/钚燃料循环)指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系列工业生产过程,它以反应堆为界分为前、后两段。核燃料在反应堆中使用之前的工业过程,称为核燃料循环前段,它包括铀矿勘查开采、矿石加工冶炼、铀浓缩和燃料组件加工制造;核燃料从反应堆卸出后的各种处理过程,称为核燃料循环后段,它包括乏燃料中间储存、乏燃料后处理、回收燃料(Pu和U)再循环、放射性废物处理与最终处置。回收燃料可以在热中子堆(热堆)中循环,也可以在快中子堆(快堆)中循环,统称核燃料闭式循环。如果乏燃料不进行后处理而直接处置,则称为一次通过循环。众所周知,热堆核燃料一次通过循环的铀资源利用率低于1%;热堆核燃料闭合循环可使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02~03倍;快堆核燃料闭合循环可使

第八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高血压: 2.低血压: 3.先天性心脏病: 4.差异性青紫: 5.肺门舞蹈症: 6.艾森曼格综合征: 二、填空题 1.7小儿收缩压为年龄×0.26+10.6kpa,如以毫米汞柱表示则相当于,舒张压为收缩压的。 2.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心病除室间隔缺损外还有 、、。3.小儿生后,卵圆孔在解剖上大多闭合,动脉导管多在生后天闭合。 4.根据心脏左右两侧及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分流情况,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类,即型、 型和型。 5.在先心病中,当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 时即出现青紫。 6.目前认为,对新生儿唯一可使用药物防治的先心病是。 7.先心病者左右房室的大小多发生改变,房间隔缺损可有增大,而动脉导管未闭则可有 增大。 8.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心脏杂音特点是于 闻及粗糙的连续性样杂音,占据整个收矩期与舒张期。 9.法洛联症的畸形括、 、和,其最主要的畸形是和。10.如法洛四联症同时还伴有,则称为法洛五联症。 11.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中除风湿性心脏炎外,还有 、、和。12.风湿性全心炎包括、 和。 13.风湿性心内膜炎时二尖瓣受累多见,其杂音在急性期后可以恢复,若仍有收缩期杂音,可诊断为,一年后仍有舒张期杂音,可诊断为。 14.风湿性心肌炎常需与、 和相鉴别。15.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临床上分为 型,型和 型。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 16.风湿热活动静止以上时间,又发生风湿活动表现称为复发。 17.法洛四联症因红经胞增多,血液粘度高,血流变慢,可引起。 三、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号,错的打“×”号) 1.胎儿时期的血液循环只有大循环,几乎无小循环。() 2.小儿心脏听诊常可听到窦性心律不齐,P2>A2,较易听到第三心音,这些都属生理性。() 3.先心病的心脏杂音响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可根据杂音的响度来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4.房间隔缺损患儿的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而法洛四联症的肺动脉第二音减低。() 5.室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患儿的胸部X线检查,都可出现肺门舞蹈。() 6.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部呈充血状态,因此都易患呼吸道感染。() 7.法洛四联症中,如肺动脉狭窄不严重,临床上也可无青紫出现。() 8.主动脉缩窄患儿的桡动脉搏动弱,而股动脉搏动强。() 9.妊娠6个月时母亲感染风疹病毒者,其胎儿容易发生心血管畸形。() 10.法洛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一样,都易继发呼吸道感染。() 11.风湿热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因此可从患儿的病变组织中找到链球菌。() 12.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风湿热,要持续用药到4~8周。() 四、最佳选择题 (一)A1型题 1.正常胎儿的血循环中下列哪一部位的血氧含量最高

智慧树知到《循环系统功能与疾病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循环系统功能与疾病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循环系统是分布于全身各部的连续封闭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A:对 B:错 答案: 对 2、循环系统、脉管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是不同学科对一个系统的不同侧重的描述。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有关下肢浅静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浅静脉 B:大隐静脉行经内踝的前方 C:大隐静脉与隐神经伴行 D:小隐静脉行经外踝的前方 答案: 小隐静脉行经外踝的前方 2、不属于肝门静脉属支的是 A:肝静脉 B:胃左静脉 C:脾静脉 D:肠系膜上静脉

答案: 肝静脉 3、行经三角胸大肌间沟的上肢浅静脉是 A:头静脉 B:贵要静脉 C:肘正中静脉 D:肱静脉 答案: 头静脉 4、关于中动脉哪项是错误的? A:内弹性膜不明显 B:中膜无弹性膜 C:管径约为1~10mm D:可调节到各器官的血流量 E:又称肌性动脉 答案: 内弹性膜不明显 5、电镜下毛细血管可分为 A: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B: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真毛细血管 C: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直接通路 D:连续毛细血管,血窦和真毛细血管 E:窦状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和直接通路 答案: 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6、下列各项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HDL B:LDL C:VLDL D:TG 答案: LDL 7、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的? A:肺动脉 B:主动脉 C:冠状动脉 D:脑动脉 答案: 肺动脉 8、颅脑动脉粥样硬化不会直接导致 A:脑供血不足 B:脑栓塞 C:脑萎缩 D:血管性痴呆 E:脑水肿 答案: 脑水肿 9、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变多位于主动脉各分支开口处 B:可引起夹层动脉瘤 C:胸主动脉病变最严重

畜禽解剖生理

目录 第一学期畜禽解剖生理 第一节点兽禽体的基本构造 (1) 一、动物细胞显微构造 (1) 二、基本组织、器官、系统 (4) 三、常用方位术语 (9) 第二节点骨骼、内脏概述 (10) 一、骨的主要成分和分类 (10) 二、牛猪全身骨骼构成 (12) 三、内脏概述 (15) 第三节点消化系统 (17) 一、概述 (17) 二、消化器官 (18) 三、消化生理 (25) 第四节点呼吸系统 (34)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34) 二、呼吸生理 (36) 第五节点泌尿系统 (39)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39) 二、泌尿生理 (42) 第六节点生殖系统 (45) 一、雄性生殖器官 (45) 二、雌性生殖器官 (49) 三、生殖生理 (51) 第七节点循环系统 一、心脏的形态位置 (56)

二、血管的分类构造 (57) 三、心脏生理功能 (59) 四、血液60 第八节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64) 一、神经系统概述 (64) 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68) 第九节点体温及其调节 (71) 一、动物的正常体温 (71) 二、体温调节 (72) 三、机体热平衡破坏 (76) 第十节点禽类解剖生理 (77) 一、禽类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77) 二、禽类的消化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79) 三、禽类的泌尿、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82)

第一节点兽禽体的基本构造 考试要点: 1.能绘出动物细胞显微构造图 2.熟记基本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第一节动物细胞显微构造 一、概念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和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形态组成上最大的差别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动物细胞质中含中心体,植物细胞质中含质体。本节着重讲述动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及基本功能。 动物细胞的大小相差较悬殊,大的如鸵鸟的卵细胞,直径可达到10cm,小的如能独立生活的支原体,直径0.1~0.3μm,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二、动物细胞的构造 动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又含有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一)细胞膜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表面、具有一定选择通透性的生物膜。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和嵌入其中的蛋白质组成。每个磷脂分子的一端为亲水极,另一端为疏水级。膜中的蛋白质有镶嵌在双层磷脂之间,有的附在磷脂的双层分子的内外表面。嵌入的蛋白可以在液态的磷脂双层分子中运动,有选择性地在膜的一端吸收物质,运动至另一端再释放,起到运输作用。细胞能够有选择性的吸收和排除一些物质,接受某些刺激,进行催化反应等,与这些蛋白质的运动有较大关系。细胞质中细胞器的膜结构与细胞膜类似,故这种膜通称为单位膜。细胞膜具有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完整、保护细胞内含物、进行物质交换等功能。 (二)细胞质 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与细胞核,生活状态下呈半透明的胶状物质。细胞质

第9章循环系统

第10章循环系统[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蒲肯野纤维位于 A.心室的内皮下层 B.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C.心房的心肌层浅部 D.心肌层深部 E.心房的心内膜下层 2、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实际上是 A.感觉上皮细胞 B.特殊的心肌细胞 C.特殊的神经细胞 D.特殊的运动神经元 E.神经胶质细胞 3、随动脉管腔逐渐减少,管壁各层中变化最大的是 A.内膜 B.中膜 C.内皮下层 D.内弹性膜 E.外膜 4、弹性动脉是指 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E.以上均不是 5、大动脉管壁的主要结构特点是A.弹性膜和弹性软骨多 B.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多 C.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多 D.弹性膜和平滑肌纤维多 E.弹性纤维多 6、毛细血管的构成是 A.内膜、中膜和外膜 B.内皮、基膜和1~2层平滑肌C.内皮和基膜 D.内皮、基膜和少量周细胞 E.内皮和少量结绨组织 7、有孔毛细血管存在于 A.肌组织 B.中枢神经系统 C.肺 D.胃肠粘膜 E.肝 8、周细胞主要分布在 A.微动脉内皮外 B.小动脉内皮与基膜间 C.微静脉内皮外 D.小静脉内皮与基膜间 E.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间 9、大动脉中膜基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B.弹性蛋白 C.硫酸软骨素 D.硫酸角质素 E.肝素 10、心脏窦房结位于 A.左心房心外膜 B.右心房心外膜深部 C.右心房心内膜下层 D.左心房心内膜下层 E.左心房心外膜深部 11、心血管系统各段管壁共有的成分 A.内皮 B.内弹性膜 C.外弹性膜 D.平滑肌 E.间皮 12、中动脉调节血流量的主要结构基础 A.内弹性膜发达 B.内弹性膜明显 C.中膜弹性纤维发达 D.中膜平滑肌发达 E.外膜胶原纤维丰富 13、以下哪一种器官或组织的毛细血管网较稀疏 A.肾 B.肺 C.肝

MIT报告核燃料循环的未来执行总结部分译文

M I T报告核燃料循环的未来执行总结部分译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核燃料循环的未来(概要报告) —MIT跨学科研究报告 麻省理工学院 2010-09-16 引言与致谢 2003年,MIT发表了多学科研究报告《核电的未来》。其论点是,核能是一个低碳世界上的重要市场选项。至少今后的几十年内,降低电力生产之二氧化碳排放排放排放的现实选项只有四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使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化石燃料电厂由煤炭转向天然气或过渡到捕俘与永久扣押二氧化碳,排放排放排放以及核电。该报告的观点是,所有的四个选项都是比要的,从碳排放排放全面管理战略中排除四者中的任何选项都是错误的。该报告检查了发展核电的各种障碍,提出了促进核电成为市场选项的一系列建议。 报告发表以来美国和全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2009年发表了《对2003年<未来的核电>的更新》报告。对气候变化的担心急剧上升,许多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排放采取了各种限制,而且美国也期望在未来某时对二氧化碳大气排放采取限制。今天核能提供着美国~70%的“零”碳排放电力,是电力部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候选者。虽然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有所影响,美国和全世界核电增长的预测值依然大幅度上升。在美国,发布了各种各样的建造新反应堆的意向公告,27台机组提出许可证申请,8台提出联邦贷款保证申请,还有几个厂址在做前期准备。然而直到2010年年中,美国尚未颁发新建工程建造许可证。世界其它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新机组建造已在加速。此外,韩国通过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签署建造四座反应堆协议,成为了全球传统核电供应商的一员。 核燃料循环也有重大进展。在美国,燃料循环政策仍处于混乱状态。布什政府发起了各种规划,目标是商业回收再循环乏核燃料(SNF)中的易裂变材料制造新燃料组件,但没有得到国会的支持。美国能源部(DOE)花费多年评价并提出许可证申请,要在尤卡山(YM)建造乏燃料和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但是现在奥巴马政府请求撤回许可证申请。在海外,日本开始运行商业核燃料后处理厂。芬兰和瑞典获得公众赞同,选定了处置乏燃料的地质处置场厂址。 因为境况的重大变化,我们承担的《核燃料循环的未来》研究更明确集中于对扩大美国核电规划可采用的关键技术选择和这些选择的近期政策涵义。 我们感谢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以及爱达荷国家实验室、阿海法、通用电气-日立、西屋、能源方案和核保险公司慷慨的资金支持。 执行总结 研究背景 2003年MIT发表了多学科研究报告《核电的未来》。其根本动机在于核电是目前提供美国约7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