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意境术语

诗歌意境术语

诗歌意境术语
诗歌意境术语

诗歌意境用语

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深远

2.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静深寂、恬静优美、宁谧、朦胧、空寂、寂静、

3.凄清暗淡、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凉、冷寂、肃穆、沉郁忧愁

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

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诗歌语言风格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简洁;清新;

新奇、优美、绚丽、华美、绮丽典雅;浅显、通俗易懂、

质朴、自然、朴实;平淡;含蓄、柔婉豪放、雄奇奔放、悲慨沉郁

诗歌情感:表示思想感情性质

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

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

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

诗歌情感: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和对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

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羁旅愁思、思乡怀人、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恋情闺怨、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寄情山水、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建功报国、

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吊亡、怀古伤今、

厌恶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愤世嫉俗、

归隐田园、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脱凡俗、怀才不遇、

诗歌意境用语

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深远

2.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静深寂、恬静优美、宁谧、朦胧、空寂、寂静、

3.凄清暗淡、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凉、冷寂、肃穆、沉郁忧愁

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

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诗歌语言风格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简洁;清新;

新奇、优美、绚丽、华美、绮丽典雅;浅显、通俗易懂、

质朴、自然、朴实;平淡;含蓄、柔婉豪放、雄奇奔放、悲慨沉郁

诗歌情感:表示思想感情性质

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

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

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

诗歌情感: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和对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

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羁旅愁思、思乡怀人、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恋情闺怨、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寄情山水、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建功报国、

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吊亡、怀古伤今、

厌恶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愤世嫉俗、

归隐田园、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脱凡俗、怀才不遇、

浅谈“独字题”作文的写作

“独字题”是目前命题作文中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所谓“独字题”就是作文题只有一个汉字,“独字题”因其简洁而内涵丰富很受命题者的亲睐,但对写作者来说,“独字题”因其过于简洁,信息量少,在审题、选材乃至文体选择上都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我们结合独字题“热”来谈谈“独字题”作文的写作。

第一步:释义

几乎所有用来做题的这个字都是多义的,我们在下笔写作之前应该努力弄清这个字的各个义项,然后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义项作文。每个字的义项一般由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三方面组成。如“热”主要有以下义项:(1)温度高,与“冷”相对,如热水、热带、趁热打铁、发热等;(2)情谊深,如热心、热情、热忱、热切、热血、热爱、热心肠等;(3)旺盛,如热潮、热火朝天等;(4)形容非常羡慕或想急切得到,如眼热、热衷等;(5)受很多人欢迎的,如热销、热门儿、热货等;(6)用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形成的某种热潮,如足球热、旅游热、奥运热、追星热等。

第二步:组词

做独字题的这个字,往往是组词能力很强的汉字。在构思独字题作文时,我们不能仅盯住那个字发呆,我们要学会发散性组词,然后在若干个词语中选择一个适合你写的词语。组词的方法不外乎前加和后加两种。“热”字前加可以有(发)热、(眼)热、(出国)热、(追星)热、(炒股)热、(汉语)热等等,“热”字后加可以有热(心)、热(情)、热(血)、热(门)、热(衷)、热(门)、热(心肠)、热(火朝天)等等。

第三步:明体

面对众多含有“热”字的词语你必须选择一个你有材料有感受的一个,选定之后你就要根据材料确定文章的体裁,是写记叙文呢,还是写议论文?如果是故事性较强的材料,那就选择记叙文体;如果是对某种热表达自己的看法,那就选择议论文体。其实,无论是独字题,还是其他什么类型的题目,都存在一个文体选择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文体就必须按照什么样的文体的范式作文,绝不可混淆文体界限,如果变成“四不像”,那你就要吃大亏了。

第四步:定向

所谓“定向”就是文章的立意走向,如果是写记叙文,那你就要考虑是写自己还是写他人,你是从正面宣传肯定某种“热”,还是从反面否定某种“热”;如果是写议论文,那你就要考虑是热情赞颂,还是深刻揭露,抑或是辩证剖析。

第五步:构思

主词找到了,体裁明确了,立意定向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构思文章了。如果你是写一段与“热”有关的经历,不妨先从听说某种“热”写起,既而写跟从某种“热”,然后再写陷入某种“热”,最后写倒在某种“热”上,简言之就是:闻热——跟热——陷热——倒热。如果你想写一篇《“XX热”中的冷思考》之类的议论文,你不妨先列举某种“热”的现象,然后剖析这种“热”产生的背景和危害,接着引导读者认识如何正确对待,最后得出结论,简言之就是:现象——剖析——引导——结论。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浮萍:漂泊不定 三、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喻指小人、俗客庸夫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猿,以猿啼表悲哀、忧伤的感情。 大雁,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以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青鸟,传书的信使。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也表达思乡之情。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归纳最全古代诗歌意象完整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 美女的容颜牡丹: 高贵、富贵 扬花: 飘零、离散 柳树: 分别以折柳表惜别

议古代诗歌的意境之美

议古代诗歌的意境之美 摘要: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不灭的魂灵。对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关注,是肯定生命个体价值,丰富拓展个人生活,提高个人审美情趣,建设繁荣发达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 关键词:古代诗歌;意境美;形态;生成因素;影响 我认为写诗最重要的是营造意象,尤其是学写古典诗词体的诗,首先要在营造意象上下功夫。意象在诗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一、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诗歌是要言情表意的,而言表的形式则是景象。情意是含,景象是外在表现。诗词创作,必须正确处理“情与景”“意与象”的关系。尽量避免有意无象、有情无景,也尽量避免有象无意、有景无情,努力做到意象相兼、情景交融。只有意象相兼、情景交融的作品,才有魅力,才能使人赏心悦目。意象这个东西,正是意与象相兼,情与景交融的东西。营造出好的意象,就能使作品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如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首怀古诗,

其情意是对历史沧桑的感叹。我们写咏史诗,往往容易流入议论过于直露的弊病。而《乌衣巷》这首诗,把“朱雀桥”与“野草丛生”、“乌衣巷”与“夕阳残照”、“王庭前燕”与“寻常百姓家”这些意象构成对比关系,在极短的篇幅,融入了宏大深沉的历史涵。确实称得上是一篇意象相兼、情景交融的佳作。这比起“安王导今何在,富贵荣华难久长”之类的直白,给人的感染力要大多了。 二、意趣独特、避免雷同 一首好诗,必须格调清新。格调清新不仅表现在立意上,更要有独特的意象和意境。由于能表现同一主题的形象是无限的,每个形象又可以多角度去使用,这就可以使用不同的意象去表达类似的主题。同是写爱情坚贞,有的用“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来表白。有的用“会飞鸟儿不怕高,郎妹相爱不怕刀;为了结对比翼鸟,生在一起死一道”来表白。有的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表达,也有的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来表达。这就保持了格调独特,避免了彼此雷同。 九龄的《望月怀远》则又有不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此诗乃望月思怀的名篇,写景与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教师稿)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教师稿) 一、什么叫意象?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应考锦囊。 1、常见提问方式: (1)诗中通过什么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结合全诗分析XX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3)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 (4)请分析诗中XX形象。 2、答题步骤:意象+画面+感情(+作用) 3、答题规范: 答:这首诗选用了、、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这一意象的作用是:①……;②……;③……。 四、景物描写的作用: 点明时令、地点;②交代……背景;③渲染……氛围;④奠定……感情基调;⑤烘托……情感; ⑥推动情节发展。 五、考题演示。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什么意象,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选用了夜晚、秋风、汉关、塞云、边月、西山这些意象,描绘了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几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点题,诗人见秋风,引起秋思;②为后面诗句的展开提供基础;③点明时令;④以“秋风” 渲染悲凉的氛围;⑤触景生情,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之意境 一、什么叫意境?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 例:①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意象:暮秋、黄昏、寒鸦、江水;意境:渲染出 一幅孤独、寂静、空虚的意境画面)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意境:组成了塞外奇特壮 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三、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宁静、宁谧、安宁、安祥、祥和 3、美丽、繁丽、绚丽、绮丽、优美、繁华、明媚、繁盛、明丽 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慨、激昂、热烈 5、朦胧、素雅、素淡、淡雅、迷离、凄迷、凄凉、荒凉 6、萧条、寂寥、冷落、清冷、暗淡、冷寂、萧索、肃杀、荒芜 7、自然、纯朴、淳朴、清新 8、空灵、渺远 常见的组合: 1、幽美宁静:山水田园诗。 2、清新淳朴、自然恬淡:山水田园诗。 3、宁谧祥和:农家生活。 4、开阔雄浑、苍凉悲慨:边塞诗。

高中语文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之导学案(教师版)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及其特有的内涵。 2、学会从把握意象入手来把握诗词的内容,领会诗词的主旨。 3、养成注意积累的好习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一、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二、掌握“意象”这把钥匙,打开诗歌世界的大门,能够自主阅读、感悟、探索。 【高考试题】 09年浙江省1B高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从5个意象中选取了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 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7分)(100字左右) 【意象概念】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带有主观情感的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积累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送别诗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茂盛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雪大貌)”。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芳草、春草。在古诗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怀念。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孤鸿、断鸿)。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长久寄居他乡)伤感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 1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 意象和意境 ?学习目标: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 要点阐释: 1、意象 诗歌的意象,即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诗中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是主观之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叙之事、所描之人,就是客观之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2、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它是诗人主

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 例如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诗前运用了“阴雨”、”江草”、”鸟鸣”,柳”、堤”等意象构成了这样一种凄凉凄清意境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1)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构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2)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 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总之,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飞鸟:自由的灵魂——中国古代诗歌里的飞鸟意象

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曹植有“愿接翼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九愁赋》)的感叹,闺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高亢之声。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因日夜思念的故乡。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为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的境界。“诗佛”王维“开轩临颖阳,卧视飞鸟没”(《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的诗句,与此意境相似。宋代文豪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自请放外任期间,则有“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的词句。他们在诗词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但是从“卧视”“欹枕”之语中,我们可以体会他们内心的平静怡然。“没”是一个延续性的动作,表明诗人的目光追随飞鸟,看了很久,诗人精神的翅膀也许正随之自在地飞翔;飞鸟隐没天际,平淡无奇的现象中,体现着诗人与自由的那份和谐、认同之感。 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鸿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历代表现人鸟和谐相处的诗句很多: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与。 ——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杜甫《江村》 无机终日狎沙鸥,得意高吟景且幽。 ——李中《思九江旧居》 诗人不仅与鸥鸟为友,还要与它们定下永远相守、忘怀世事的盟约。北宋黄庭坚的《登快阁》可以说是“盟鸥”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在处理完公事之后,诗人于傍晚时分登上快阁,落木千山、澄江映月的壮阔景色,让他生发出乘扁舟、弄长笛、归隐江湖的愿望。继他之后,南宋诗人屡有“盟鸥”之作: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姜夔《庆宫春》 但这种能够跳出自身局限、与大化同一的境界,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芸芸众生有的是烦恼:他们为衣食生存而奔波,因战乱灾荒而漂泊……夕旧西下,薄

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一语文第5讲 把握诗歌意象与意境——《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把握诗歌意象与意境——《古代诗歌四首》
概述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区域
部编版
适用年级 课时
知识点 诗歌的意境与意象
诗歌的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意象意境在诗歌中的作用 2.掌握意象意境的辨析方法 3 . 熟悉诗歌意境意象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 1.掌握意境、意象的特征 2.体会诗歌意境、意象对于表达诗歌情感的作用 1.对意境、意象的辨析和理解 2.将诗歌意境、意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建立联系
初一
2 课时
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注意下面四首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静夜思 李白(唐)
第1页/共11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同学们,阅读完这四个片段,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呢?诗歌的初衷就是抒情,那么这 四首古诗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呢?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从标红的字词中感受到 的吗?这些标红的字词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并掌握的。
二1.意、象知、识意讲境解的概念:
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 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 是借物抒情。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 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 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简单讲,意境=意象+意象+意象。
1.常见意象:
考点 1 意象
例如在我们刚才导入部分中的几个词: 孤帆、好雨、明月等,都属于意象。它们都是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常见的意象包括:植物(菊花、蓬草、莲花、藤蔓等)和动物(马、雁、鸦、子规等), 还有特殊的如月亮等。 2.主要特点:融入诗人情感的“物象”。或与传统节日等有关。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第2页/共11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及其特有的内涵。 2、学会从把握意象入手来把握诗词的内容,领会诗词的主旨。 3、养成注意积累的好习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一、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二、掌握“意象”这把钥匙,打开诗歌世界的大门,能够自主阅读、感悟、探索。 【高考试题】 09年浙江省1B高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从5个意象中选取了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 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7分)(100字左右) 【意象概念】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带有主观情感的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积累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送别诗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茂盛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雪大貌)”。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芳草、春草。在古诗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怀念。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孤鸿、断鸿)。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长久寄居他乡)伤感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 1

如何解答意境意象类诗歌鉴赏题

如何解答意境意象类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资料链接: 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常见抒情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作者的感情类别: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念友人、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等。 常见意象意境----树木类 (1)松柏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正直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坚贞、高洁 常见意象意境----树木类 2)竹子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张九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气节与虚心 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名士风度 常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优雅脱俗 3)柳树 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惜别怀远之情 (4)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古代诗歌意象意境整理经典收藏

诗歌意象意境整理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分为三类: (1)人物形象。诗歌中人物形象有三种①诗歌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②指诗歌中诗人摄取的历史人物等,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年少英雄周瑜。③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如《归园田居》中“我”这一厌倦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杂诗。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意境题的常见命题方式: (1)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3)这首诗(词)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意象意境题的常见答题规范: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 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 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题: 一、景物形象: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 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 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 现。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 形象、情感,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意象内涵的固定性(常见意象表达的常见情感) (1)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象,一般与 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 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 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 路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 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芭蕉 等,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寒蝉、西风、归雁、夕阳、残照、斜阳、猿啸、子规(杜鹃、 杜宇、蜀鸟)、鹧鸪、笛、管等多抒发羁旅行役的凄苦、孤独。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声梧叶 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 调水仙子·夜雨》) 注意:①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 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②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 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而古人又以为蝉餐风饮露,故而蝉又是高洁的象征。如:露重 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 《狱中咏蝉》 ③鹧鸪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 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 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鹧鸪的叫声还可用 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座中亦有江南客, 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 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3)冰雪、松、菊、梅、竹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 高尚。(梅兰竹菊寓高洁) 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 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 孝祥《念奴娇》) 注意:“梅”常象征斗霜傲雪、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杨柳(折柳)、兰舟、长亭(短亭)、关山(月)鹧鸪 鸟、草(芳草、青草)、残月、南浦、灞桥等,多用于挥写离 别之苦。 例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 坡闻鹧鸪》) 注意: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 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 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成语“堤 柳堆烟”指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无情 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 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 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 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 “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 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 比,让诗人感慨物是人非、盛衰无常。

诗歌鉴赏方法,意象

诗歌鉴赏方法,意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的比兴手法,

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2)情感语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情感。(3)象征语言:有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详解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一、诗歌的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学生版

班级:姓名: 复习课预学案 使用时间:2018年11月21日编辑:黄林琳 【复习目标】 1.理解并准确掌握诗歌的意象。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3.由境寻情,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复习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章整体把握诗歌——读懂意象,描绘意境,把握情感。 【重点难点】 读懂并掌握诗歌意象,用精准且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 【考情分析】 1.考纲要求:理解性默写常见名句名篇;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表达技巧;能够鉴赏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试题型:名句默写及诗歌鉴赏 3.分值:1-11分 【课前预习案】 * 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1.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送李端》 2.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叹。 【例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氛围: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意象:秋风、玉关氛围: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亲人的思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纲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