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BA_N小鼠肝癌移植瘤的建立及重建SCID免疫的B淋巴细胞抗癌作用

CBA_N小鼠肝癌移植瘤的建立及重建SCID免疫的B淋巴细胞抗癌作用

CBA_N小鼠肝癌移植瘤的建立及重建SCID免疫的B淋巴细胞抗癌作用
CBA_N小鼠肝癌移植瘤的建立及重建SCID免疫的B淋巴细胞抗癌作用

#研究原著#文章编号:1000-2790(2004)11-0998-04

CBA/N 小鼠肝癌移植瘤的建立及重建SCID 免疫的B 淋巴细胞抗癌作用

江 逊1,2,张志培2,曾耀英1,王文亮3,黄立军3,施新猷3 (1暨南大学组织移植与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2,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陕西西安710038,3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3)

收稿日期:2003-11-25; 修回日期:2004-02-28

作者简介:江 逊(1968-),女(汉族),四川省绵阳市人.博士后(导师曾耀英),讲师,主治医师.Tel.(020)83541559 Email.Jiangxun@so -hu.c om

Ant-i tumor effects of B lymphocytes on

immunoreconstituted SCID mice

JIANG Xun 1,2,Z HANG Zhi -Pei 2,ZE NG Yao -Ying 1,W ANG Wen -Liang 3,H UANG Li -Jun 3,S HI Xing -Yu 3

1

Key Laboratory of Tissue Transplantation and Immunology,Minis try of Education,Jinan University,Guan gzhou 510632,China,2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angdu Hospi tal,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 ty,Xi .an 710038,China,3Department of Path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 ty,Xi .an 710033,China =Abstracts >AIM: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stablish -ing hepatocarcinoma m odels in CBA/N,nude,SCID m ice and reconstituted SC ID m ice and to prelim inarily investigate the cor -relation of carcinoma growth with B lymphocytes in vivo .M ETHODS:The human hepatocarc i noma cells cultured in vitro were inoculated into B lym phocyte defic ient C BA/N m ice,T lym phocyte deficient nude m ice,T and B lym phocytes combined defic ient SCID m ice,im munoreconstituted SCID mice with BALB/c mice peripheral blood lym phocytes (B -PBL -SCID),and i m munoreconstituted SCID mice with CBA/N m ice peripheral blood lym phocytes (C -PBL -SCID)and their growths were ob -served in the m ice.The im munoglobulin Ig concentration of sera i n BALB/c and B -PBL -SCID m ice was measured and the serum coagulation of m ice with hepatocarcinnoma cell (target cells)was tes ted.RESULTS:There were no carcinoma growths in CBA/N and B -PBL -SCID mice and their Ig immunoglobli n at the level of m g/mL could be observed,but there were 100%carc -i noma growths i n SICD,nude and C -PBL -SCID m ice.R e -sponse to the carcinom a antigen in sera was observed in B -PBL -SCID m ice and BALB/c mice,and the response was stronger in the former than the latter.CONC LUSION:SCID m ice are the mos t ideal experi m ental animals to be used for es -tablishing the hepatocarcinoma anim al model and studying tum or i m munity in the various kinds of m ice.B lymphocytes and their antibodies play an important ant -i tumor role.

=Keywords >hepatocarcinoma cell;inoculation;immunodefic -i

cent m ice;SC ID imm unoreconstitution;antibody

=摘 要>目的:研究CBA/N,nude,SCID 小鼠建立人肝癌模

型和重建SCID 免疫的特点,初步探讨B 淋巴细胞及其抗体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排斥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接种到B 细胞缺陷的CB A/N,T 细胞缺陷的BALB/c -nu,T,B 细胞缺陷的SCID 小鼠及免疫重建的SCID 小鼠中,观察瘤细胞生长特点;取实验小鼠血清,测定荷瘤鼠抗体Ig 含量的变化,取小鼠血清与肝癌细胞作抗原抗体凝集试验.结果:CBA/N 和用BALB/c 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 (B -PB L -SCID)小鼠不成瘤,nude,SCID 和用CB A/N 外周血淋巴细胞重建的SCID (C -PBL -SCID)小鼠100%成瘤;有B 淋巴细胞的实验鼠(包括B -PB L -SCID)测到的Ig 达到mg/m L 水平,血清能与肝癌产生凝集反应.结论:SCID 小鼠是建立肿瘤模型和免疫重建及其肿瘤免疫研究的理想的实验动物;B 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在抗肿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肝癌细胞;接种;免疫缺陷小鼠;SCID 免疫重建;

抗体

=中图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免疫缺陷动物是先天性遗传突变或人工方法造成免疫系统一种或多种成分缺陷的动物,CB A/N 小鼠是B 淋巴细胞缺陷小鼠,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

甚少;SCI D 小鼠是一种T,B 细胞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排斥小,有利于肿瘤和肿瘤免疫研究,国外已普遍利用SCID 小鼠建立肿瘤模型[1],作免疫重建及同种CD4+

,CD8+

及NK 细胞对肿瘤排斥机制的研究[2,3].国内已开始用SCID 小鼠研究肿瘤[4],而建立人肝癌模型哪种缺陷小鼠成瘤率、成瘤速度及其相关免疫抗肿瘤性资料较缺乏,因此我们用CBA/N,nude 和SCID 鼠建立人肝癌模型,系统观察在T,B 及T,B 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中的肿瘤生长模型特点,并检测小鼠血清抗体的变化,作血清对肿瘤细胞的凝集试验,初步探讨异种特异性抗体对肿瘤的排斥作用,为制作肿瘤模型选择实验动物和相关肿瘤免疫研究建立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人原发肝癌细胞系(HHCC)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用含100mL/L的小牛血清、104u/L青霉素和104u/L链霉素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放在37e,50mL/L CO2孵箱中培养,传到一定数量的对数生长期时,用

2.5mg/L的胰酶(含2mg/L 的EDTA)消化、离心、调整细胞数后接种到小鼠上. BALB/c和CBA/N小鼠各24只,B ALB/c-nu8只,均为本中心繁殖的近交系实验小鼠,体质量18~22g,6 ~8wk龄,雌雄兼用.其中CB A/N,B ALB/c-nu小鼠3级实验动物,BALB/c鼠为2级动物. C.B-17SCID 小鼠24只为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的3级实验动物,体质量15~18g,5~8wk龄,用ELISA 法检测无渗漏现象.全部实验小鼠都饲养在无特定病原体(SPF)实验楼中.

1.2方法

1.2.1分组及SCID小鼠的免疫重建每组均8只, BALB/c和CB A/N鼠分为两组皮下组,用于不同癌细胞数量的接种;nude鼠只有一组皮下;SCID小鼠分为皮下组、B ALB/c淋巴细胞重建SCID小鼠免疫皮下组(B ALB/c和SCID小鼠各8只)和CBA/N淋巴细胞重建SCID小鼠(CB A/N和SCI D小鼠各8只)免疫皮下组.在无菌条件摘除BALB/c和CBA/小鼠眼球取血,常规Ficoll密度法分离淋巴细胞,用RPMI1640洗涤2次(1500r/min),重新用RPMI1640悬浮,取一滴悬液与一滴2g/L台盼蓝染液混合,于计数板上计数活细胞,调整细胞数2@107/mL,于接种瘤细胞3d前给SCID小鼠腹腔注射0.4m L.癌细胞3@107/mL接种各小鼠右后肢臀部皮下0.2mL(包括SICD免疫重建组).因B ALB/c和CBA/N小鼠没成瘤,又以1@108/

mL接种这两种小鼠右后肢臀部皮下0.2mL.

1.2.2小鼠成瘤及部分体质量观察测量SCID小鼠在接种瘤细胞前分别称质量,接种癌细胞1wk后开始,每周同一时间进SPF楼,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长出瘤体用游标卡尺测量,体积根据公式V=ab2/2(a -短径,b-长径)计算[2],同时,SCI D小鼠每周称质量.5wk后处死,瘤体称质量.

1.2.3Ig含量的测定及凝集试验用毛细管从尾静脉取血,分离血清待用.包被兔抗鼠抗体加入ELISA 板,100L L/孔,4e过夜.取出板子,洗板3次(3@5 min),100mL/L小牛血清白蛋白液100L L封闭,37e 1h.取板,洗涤液洗板3次(3@5min),加入标准品、阴性对照及待测样品,37e水浴箱1h.洗板3@5 min,加入稀释好的酶标羊抗鼠抗体,37e1h.洗板3 @

5min,加入显色液,室温10~15min,于EISA读数仪测A450nm值,绘制标准曲线,算出检测样品含量.分离荷瘤小鼠和对照鼠血清;把肝癌靶细胞滴定到载玻片上,加入荷瘤小鼠血清和对照组血清,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凝集反应结果,照像.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用统计方法为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

2结果

2.1小鼠癌体生长以3@1010/mL接种小鼠皮下0.2mL的,BALB/c小鼠没出现癌细胞结节,CBA/N 小鼠一过性细胞结节,而nude,SCI D小鼠成瘤率达100%,且随时间增大;两种免疫重建SCID小鼠有不同的瘤结节表现,B ALB/c外周血重建的癌结节到5 wk时全部消失,CBA/N重建组3wk后有逐渐缩小的趋势(Fig1).最后将nude,SCID,CB A/N-PBL-SCID 小鼠癌体称质量,3组瘤体质量分别为(0.63?0.22) g,(0.95?0.21)g和(0.28?0.18)g.nude与SCID瘤体质量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nude和SCID与C-PB A-SCI D瘤体质量相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均为P< 0.01.当用1@1011/mL癌细胞数接种到CB A/N小鼠右肢皮下后,出现癌体一时性增大,尔后逐渐缩小,5 wk时全部消失(Fig1).另外,SCID小鼠的体质量随瘤体积增大而减小,随瘤体减小体质量增加;SCID小鼠癌体和B-PBL-SCID的癌体大小与其各自体质量存在着负线性关系,前者r=-0.995,P<0.01,后者r =-0.953,P<0.05.C-PBL-SCID小鼠皮下瘤体大小与其体质量没明显的负线性差异,但也存在背离现象.

Fig1Growth situations of hepatocarcinoma in various s trains of mice after inoculation HHCC

图1各小鼠皮下肿瘤生长趋势

2.2鼠Ig含量变化及与癌细胞的凝集反应以1@ 108/mL接种的B ALB/c小鼠Ig1wk达(9.8?0.7)

mg,到3wk 达到高峰(16.4?0.6)mg,以后逐渐下降;荷瘤B -PBL -SCID 小鼠Ig 水平较高,开始逐渐升高,4~5wk 基本趋向平稳(Fig 2).凝集试验表明接种过癌细胞的B ALB/c 小鼠血清与培养的癌细胞产生较强的凝集反应,荷瘤B -PBL -SCID 小鼠血清与癌细胞产生凝集反应,荷瘤nude 鼠血清与癌细胞产生很小的凝集反应,荷瘤SIC D 小鼠及相应对照组鼠血清不与癌细胞产生凝集反应(Fig 3~

5).

Fig 2 Level change of sera Ig in mice after inoculation HHCC 图2

接种肿瘤后小鼠免疫球蛋白变化

Fig 3 Agglutination of sera i n BALB/c mice with HHCC after inocu -lation HHCC @200

图3 接种HHCC 的B ALB/c 小鼠血清与HHCC 凝集反应

3 讨论

自从培育出nude 小鼠,相继建立了B 细胞缺陷的CBA/N 小鼠,NK 缺陷的Beige 小鼠及T,B 细胞联合缺陷的SCID 小鼠等.但各种缺陷的动物对肝癌模型制作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发现.CB A/N 鼠为B 细胞缺陷小鼠,T 细胞功能仍很强,同种肿瘤移植研究成功较大,异种源性肿瘤模型的报道很少[5],本实验当以较大数量接种时曾出现瘤体,但最终仍不成瘤.nude 小鼠被广泛用于肿瘤研究,目前国内肿瘤研究动物仍以nude 小鼠为主.我们在实验中发现,nude 鼠虽然和SCID 鼠一样100%成瘤,但SCID 中的瘤体

比nude 鼠瘤体长得快,瘤体质量相差显著(P <

Fig 4 Agglu tination of sera in B -PB L -SCID mice with HHCC after inoculation HHCC @100

图4 接种HHCC B -PB L -SCID 小鼠血清与HHCC 的凝集反应

Fig 5 Agglutination of sera in nude mice with HHCC after inocula -tion HHCC @200

图5 接种HHCC nude 小鼠血清与HHCC 的凝集反应

0.05).国外研究发现有些不能在nude 鼠中生长的肿瘤能在SCID 鼠中生长,有些肿瘤虽能在nude 中生

长,但在SCID 中的转移率比nude 鼠中高[6,7]

.可见SCID 小鼠在本实验中是建立肿瘤模型的最佳小鼠. SCID 是T,B 细胞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但SCID 并非是所有移植物都可接受的受体,它仍有较高的NK 、巨嗜、中性细胞,具有一定排斥移植物的作用,所以免疫重建很难达到100%成功,因而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u -BPL)重建的SCID 鼠的免疫水平较低或不稳定;重建之前需要检测免疫细胞有无渗漏,要用a -ASGM -1抗体或环磷酰胺治疗,或用300cGy 射线照射去除NK 和巨噬细胞[8]等.有报道[9]人免疫重建SCI D 小鼠的Hu -B PL -SCID 发生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疾病(XGVHD),其程度与重建接种的量成正比.实验时未照射或其他治疗,重建后没出现XGVHD 的症状,小鼠也未死亡,可能与鼠源性淋巴细胞进行重建及适当的数量有关(因此,在制作免疫缺陷肿瘤动物模型时需要注意淋巴细胞及重建的数

量);所测的免疫球蛋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与一报道类似[10]),再现了BALB/c和CB A/N小鼠排斥肿瘤的趋势特点[11],所以本实验免疫重建是成功的,重建的免疫能抗肿瘤.与CB A/N和nude鼠相比,SCID小鼠不仅是建立肿瘤模型的理想实验动物,而且是免疫重建,进行各种免疫抗肿瘤研究的重要工具.

我们的另一目的是探讨这些小鼠免疫对肿瘤的排斥作用.在肿瘤免疫中T细胞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NK细胞在抗肿瘤和转移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12].本研究将肝癌细胞接种到几种小鼠中,免疫细胞正常的BALB/c小鼠排斥癌细胞最强;B细胞缺乏的CB A/N小鼠排斥力仍很强,可是随接种瘤细胞量增加,出现癌体增大又逐渐缩小至消退的现象,可见B淋巴细胞缺乏时抗肿瘤仍强,但有所下降.尽管nude鼠有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由于缺乏T细胞已无法阻止肿瘤进行性生长增大.SCID小鼠T,B细胞缺陷小鼠,NK细胞有所增高,本实验并没象文献报道[2,12]的那样有较强的排斥肿瘤作用,而是SCID瘤体比nude鼠癌体长得更快.可见,T细胞对肿瘤的排斥起重要的作用,但并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不起作用.有B细胞的B ALB/c对肿瘤的排斥力大于没有B细胞的CBA/N小鼠,nude鼠中B淋巴细胞的存在却对肿瘤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而nude鼠瘤体没SCID的瘤体大,表明B细胞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另外,实验组有B淋巴细胞的小鼠血清能与癌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其中B ALB/c鼠较为强烈,B-PB L-SCID 鼠次之,nude鼠有很小的凝集反应,而正常鼠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B ALB/c小鼠产生的抗体较高,B-PBL-SCID鼠也有较高的抗体水平,所以产生的凝集反应较强,并且,B-PB L-SCID鼠的瘤体最后都消失,表明B 细胞产生的抗体是特异性的,能排斥肿瘤.综上所述,T细胞和B细胞都能单独发挥杀伤肿瘤的效应,可能是非B淋巴细胞依赖性T细胞杀伤或非T细胞依赖的B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并非T细胞抗肿瘤过程必须有共同刺激分子(如B7-1)的存在[13],也并非只有T细胞的存在B细胞才能产生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等因素在抗肿瘤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R ussell PJ,Voeks D J.Ani mal models of prostate cancer[J].Me thods

M ol Med,2003;81:89-112.

[2]Tanaka F,Hashimoto W,Oka mura H,e t al.R apid generation of potent

and tumor-speci 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by interleukin18usi ng den-dritic cell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J].Cance r Res,2000;60(17): 4838-4844.

[3]Mam-i Chouai b F,Echchakir H,Dorothee G.Antitumor cytotoxic T-lym-

phoc yte respons e i n human lung carcinoma:Identificati on of a tumor-as-sociated antigen[J].Immunol Re v,2002;188:114-121.

[4]蒋建利,李厚达.重建SCID小鼠免疫功能对肿瘤抗原的体液免

疫应答[J].细胞与分子免疫杂志,1997;13(4):41-44.

Jiang J L,Li HD.Humoral i mmune respons e to human li ver cancer cells in recons tituted SCID mice[J].J Cell Mol Immunol,1997;13(4):41-

44.

[5]Bocsi J,Zalatnai A.Estabalishment and l ong-term xenograf ting of human

pancreatic carcinomas in immunos uppress ed mice:Change and s tabili ty in morphology,D NA ploid on proli feratic acti vity[J].J Cancer Res Clin Oncol,1999;125(1):9-19.

[6]Nakatsuka K,Sugiyama H,Nakagawa Y,et al.Purification of anti genic

peptide from murine hepatoma cells recognized by Clas s-?major his to-compatibili ty c omlex molecule-restric ted cytotoxic T-lymphoc ytes induced with B7-1-gene-transfected hepatoma cells[J].J He patol,1999;30

(6):1119-1129.

[7]Bonnet D,Warren EH,Greeberg PD,et al.CD8+minor hi stoc ompat-i

bility antigen-spcific c ytotoxic T lymphocyte clones eli minate hum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stem cells[J].Proc Natl Ac ad Sc i U SA,1999;96

(15):8639-8644.

[8]Bankert RB,Hess SD,Egil mez NK.SCID mouse models to study human

cancer pathogenesis and approaches to therapy:Potential,li 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J].Front Biosc i,2002;7:c44-c62.

[9]Dess ureaul t S,Shpitz B,Alloo T,e t al.Phys iol ogic human T-cell re-

sponses to OK T3in the 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s evere com-bined i mmuno deficiency mouse model[J].Transplantation,1997;64

(6):811-816.

[10]Depraetere S,Verhoye L,Leclercq G,et al.Human B cell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spleen of immunodeficient mice[J].J Immunol, 2001;166(5):2929-2936.

[11]张志培,施新猷,李六金,等.小鼠免疫力对接种人类肝癌细胞系

9724生长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7):594-597.

Zhang ZP,Shi XY,Li LJ,e t al.Immune affects growth of inoculated human hepatocarcinoma cell s train9724in mice[J].J Fourth Mil Me d U ni v,2001;22(7):594-597.

[12]Kuriakose MA,Chen FA,Egilmez NK.Interleuki n-12delivered by

bi odegradable microspheres promotes the antitumor activi ty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i n a human head and neck tumor xenograft/ SCID mouse model[J].Head Ne ck,2000;22(1):57-63.

[13]Liu Y,Wang H,Zhao J.Enhancement of immunogenicity of tumor cells

by cotrans fection wi th genes encoding antis ense i nsulin-like gro wth fac-tor-1and B7.1molecules[J].Cance r Ge ne Ther,2000;7(3):456-

465.

编辑井晓梅

2020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现状(完整版)

2020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现状(完整版)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HCC可以通过手术或消融治疗,但对于晚期HCC,可用的治疗均为姑息性治疗。目前大量的研究支持免疫疗法应用于HCC。本综述将讨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在HCC中的应用现状。 ICB在晚期HCC的疗效 目前已有几种ICB在针对晚期HCC的1、2和3期临床试验中进行了验证。ICB单药治疗的缓解率(ORR)为15%-23%,联用靶向治疗或其他ICB的ORR可达到30%(表1和表2)。其中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以及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在HCC中具有持久的抗肿瘤反应。 Check Mate 040研究显示,在经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中,单用纳武利尤单抗的ORR为18.7%,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ORR为33%;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5个月(单用纳武利尤单抗)和23个月(联合用药)。KEYNOTE-224研究显示经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 中,帕博利珠单抗的ORR为17%,中位OS为13个月。 表1 ICB在晚期HCC疗效观察的部分1/2期试验

缩写:NR,未报告;ORR,总体缓解率;OS,总生存期;PFS,无进展生存期;TTP,出现进展的时间。a仅包括样本量35例以上的试验;b根据实体瘤反应评估标准(RECIST)版本1.1.16;c具有3种不同给药方案的三臂;d根据修改后的RECIST。 尽管1/2期研究获得了阳性结果,但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在随后开展的针对晚期HCC的2项3期随机试验中未达到预定的主要终点。第一项是CheckMate 459研究,其比较了纳武利尤单抗和索拉非尼在晚期HCC中的疗效,未达到预定的OS主要终点事件。但纳武利尤单抗的中位OS较索拉非尼有所延长(16.4 vs. 14.7个月);纳武利尤单抗的ORR是索拉非尼的2倍(15%vs. 7%),且4%的纳武利尤单抗患者完全缓解;纳武利尤单抗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索拉非尼。 另一项是KEYNOTE-240研究,其在经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患者中比较了帕博利珠单抗与安慰剂的疗效,也未达到预定的OS主要终点事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组的OS长于安慰剂组(13.9 vs. 10.6个月;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精编版】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的癌症,治疗首选手术。然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只能接受介入、消融、放疗、化疗等非手术治疗。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目前我国在肝癌诊治方面仍缺乏规范化的指导,由全国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应运而生。我们将分次介绍共识,同时邀请部分执笔者对共识进行解读。 一、前言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肝癌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因此,肝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 为了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肝癌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和研究水平,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内、外的符

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肝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共同发起,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2007年11月10日、2008年4月5日和8月30日,先后在上海召开了三次专家共识研讨会。会议由叶胜龙教授和秦叔逵教授共同主持,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孙燕院士和管忠震教授亲临指导,国内肝癌诊治领域的60多位著名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专家们系统地复习了当前肝癌的国际指南与共识,讨论了肝癌的诊断、手术治疗(肝切除与肝移植)、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统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一系列问题。各位专家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基于尊重循证医学证据的原则,与国际上的诊治理念接轨,特别是针对我国肝癌诊治的现状和发展,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 会后,由部分专家执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多次修改,

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进展

外科病人的免疫治疗 文章编号:1005-2208(2011)08-0742-04 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进展 蔡秀军1,沈柏用2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免疫治疗 Key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mmunotherapy 手术切除、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射频消融、肝移植等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也称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常用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然而,当前的治疗方法虽然可有效地治疗局部病灶,但不能完全解决复发、转移等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基于免疫识别和效应机制而产生的肝癌免疫治疗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反应,激发肿瘤特异性免疫,打破免疫耐受,以达到延缓肿瘤进展,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甚至治愈肿瘤的目的,有望成为肝癌综合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免疫治疗途径与方法已取得发展,并进入了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其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已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初步显现。当然,由于肿瘤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除少部分免疫原性较强的肿瘤外,绝大部分肿瘤免疫原性较弱,且与正常组织有交叉,给免疫治疗的开展带来一些困难。根据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分为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两大类。同时,有些免疫治疗方法既可激发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又可作为外源性免疫效应物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此外,人们应用一些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细胞因子、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酵母多糖、香菇多糖等,通过非特异性地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激活宿主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也取得了一定的抗肿瘤效果。 本文对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1主动免疫治疗 肿瘤细胞可能存在着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抗原成分,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主要是利用这种抗原成分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进而主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敏感性往往较低,只能检出肿瘤表面免疫原性强的肿瘤抗原,无 法发现能诱导特异性肿瘤免疫应答,但不足以排斥肿瘤的比较弱的肿瘤抗原。同时,该方法还需依靠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以保证瘤苗免疫后能激发宿主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目前用于临床的肝癌主动免疫主要包括肝癌肿瘤疫苗、重组甲胎蛋白疫苗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 1.1肝癌肿瘤疫苗肝癌肿瘤疫苗是将自体或同种异体的肝癌细胞经过高温、酶解、基因转染等方法处理后,消除其致瘤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回输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Yang等[1]对HCC小鼠模型注射H22自体肿瘤全细胞疫苗以诱导产生特异免疫反应,结果显示其生存时间显著延长。Kuang等[2]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将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联合甲醛固定的自体瘤组织用于肝癌病人,治疗组2年存活率(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13/21),总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Peng等[3]对67例肝细胞癌术后病人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平均随访33.6个月的结果显示,肝癌肿瘤疫苗治疗组病人术后1、2、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 2.6%、35.9%、54.0%,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2、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1.6%、61.3%、72.1%)。 1.2重组甲胎蛋白疫苗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主要来自胚胎时期的肝细胞,在胚胎后期减少,出生后逐渐消失,在成年时仅存微量,但是当肝细胞癌变时,该抗原可重新合成而大量表达,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HCC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但是,由于AFP曾在胚胎期出现过,宿主对其已形成免疫耐受,抗原性很弱,难以引起宿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2003年,Butterfield等[4]报道了采用4种AFP多肽表位免疫治疗Ⅳ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些AFP多肽表位在高浓度血清AFP的肝癌病人中可引发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但并未观察到临床反应,也未出现血清AFP的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应用转导AFP多肽的自体DC细胞治疗10例Ⅲ/Ⅳ期肝癌,6例病人出现AFP表位特异性T细胞增加且IFN-γ分泌增加,提示AFP疫苗具有免疫活性[5]。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外科,浙江杭州310016;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上海200025通讯作者:蔡秀军,E-mail:cxjzu@https://www.doczj.com/doc/549647820.html,

2020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治疗方案

2020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治疗方案 导读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其中HCC 占85%~90%。肝癌的治疗方式如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术仅适用于早期患者,现有的全身治疗方案疗效也有限。 本文是美国学者发表在Hepatology(影响因子:14.679)上的一篇综述,总结了目前的一些免疫治疗方案,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外的免疫治疗以及疾病早期的免疫治疗。 1.CTLA-4靶向单抗 一项单组II期研究纳入21例晚期HCC、Child-Pugh A级或B级合并丙型肝炎患者,对抗CTLA-4抗体Tremelimumab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分别有45%和25%的患者出现3级AST和ALT升高。其中可评估疗效的17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7%。全部21例患者的意向治疗分析显示,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48个月(95%CI 3.95-9.14),中位总生存期(OS)为8.2个月(95%CI 4.64-21.34)。

2.2.PD-1靶向单抗 目前,虽然PD-1单抗在I/II期研究中均出现ORR(14%~20%)和持久缓解,但将纳武利尤单克隆抗体(Nivolumab)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和将帕博利珠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作为二线治疗药物的III期研究均显示,患者的OS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改善。开发生物标志物以改善患者的治疗选择,以及对联合治疗的研究,或许能激发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HCC的全部潜力。 3.PD-1单抗的生物标志物探索 在接受抗PD-1单抗治疗的晚期HCC患者中,几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与ORR和OS改善相关。在CheckMate 040试验中,晚期HCC患者接受Nivolumab单抗治疗,结果显示,肿瘤细胞PD-L1表达增加的患者,ORR显著更高[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vs病情稳定(SD),p = 0.00009]。此外,CD3表达也与ORR显著相关(CR + PR vs. SD,p = 0.05)。在可评估的37例肿瘤患者子集中,部分炎症标志物如IFN-γmRNA和T细胞耗竭与抗PD-1治疗后ORR和OS改善显著相关。相反,Wnt/β-catenin的突变与接受抗PD-1治疗的H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总之,这仍是一个需要积极研究的领域,多种生物标志物相组合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选择。 1.抗PD-1/PD-L1和抗VEGF轴靶向药物联合使用 临床前研究已证实联合阻断PD-1和VEGF轴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美

纯中药治疗肝癌晚期的案例

在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不仅仅只追求是所谓的物质生活,健康也是人们越来越追求的了,因为如果没有了健康,所有的物质也都是白搭,肝癌就是危害健康的一大杀手,随着中医治癌理念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不少饱受过西医肿瘤治疗副作用的患者转而求诊于副作用小、较为安全的中医施治。可是已经经过了病痛折磨,都不免想要仅服用中医药施治,那么,是否有纯中医药治疗肝癌晚期的案例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明下。 纯中医药治疗肝癌晚期的案例有不少 患者会问是否有纯中医药治癌的案例,应该是疑惑纯中医药施治的功效。其实,大量临床研究表现,癌肿虽然发生在身体的局部部位,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肿块仅是全身性病变的局部显现。局部的癌肿,会通过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等在全身各个部分广泛扩散、转移。对大多数肿瘤患者而言,仅是局部切除肿块,或灭杀肿瘤不可能长期稳定,治疗后容易复发、转移。 纯中医药可以施治晚期肝癌,正是因为,中医治癌具有整体观,可以从肝癌整体出发,既考虑局部癌肿与病灶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固本的方法,提高及巩固免疫机能、体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对抗平衡。 有时候,患者服用几个疗程的中医药后,经检查发现肿块没有明显缩小,便自觉中医无用。其实,瘤体已经被控制,虽然不见肿块缩小,但肿块也不会扩张、增大。肝癌非一日之病,是机体长期受内忧外患干扰的结果,那整体施治的中医药治疗,对机体的调养也应是循序渐进的,有较长的调养周期。 在临床上,坚守在中医治癌临床前线近四十年的肿瘤老中医袁希福就以亲身实践表明,纯中医药施治晚期肝癌的可行性。自2004年到2017年,整整十三年间,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连续召开五届希福中医百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会,见症了数万人的康复奇迹!一个人的康复,也许只是幸运;十个人的康复,可能是偶然;一百个人的康复,传递的就是希望!而且参加大会的百余名患者中,其中不少都是已经发展到晚期,甚至是已经被医院判“死刑”的患者。因此,肝癌晚期患者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应积极配合治疗,尽可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甚至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那么多中医药治疗肝癌晚期的康复案例,自是症明了纯中医治疗晚期肝癌的有效性。 袁希福提出的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念还指出:确保中医治癌疗效的关键在于辩症论治。肝癌病因不明,但其发生、发展、转移有一定规律性,肝癌患者普遍具有相同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表现。在治疗上,辩症论治要根据晚期肝癌患者的分期情况、症状不同、表现不同、转移部位不同,抓住肝癌患者的实质内涵,主要病机“虚”“淤”“毒”三大本质进行灵活辩症,才可以实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全面调整患者全身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提高及巩固机体免疫力,增强患者体质,调动患者自身免疫力,让瘤体趋于稳定,有效预防病情反复,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进而达到长期带瘤生存。 【真实案例】依据三联平衡理念为指导,在辩症施治基础上治疗的肝癌患者前后现状

原发性肝癌试题

原发性肝癌 一名词解释1、小肝癌2、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 二填空题: 1 、肝癌高危人群概念是_____ 史5年以上,_____ 和______病毒标记阳性,_____ 岁以上。 2 、AFP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是:_____,______ ,______ 。3、原发性肝癌按大体形态分型可分为: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三、是非改错题:1、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伴癌综合征、继发感染。2、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是:>400μg/ml 持续4周,>250μg/ml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四、简答题: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是什么?亚临床肝癌如何与慢性活动性肝炎鉴别? 五选择题 A 型题:1 、原发性肝癌下列临床表现哪项最重要: A. 食欲减退、消瘦 B. 黄疸进行性加重 C. 肝区持续性疼痛 D. 肝硬化表现 E. 肝脏进行性增大 2 、下列各项中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A.放射性核素扫描 B. AFP 动态观察 C. A 型超声波检查 D. 肝血管造影 E. 酶学检查 3 、在排除其他疾病后,AFP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是: A.>400μg/L持续2周 B. >400μg/L 持续4周 C. >200μg/L持续4周 D. >200μg/L持续6周 E. >100μg/L持续4周 4 、治疗原发性肝癌目前首选的方法是: A.化学治疗 B. 放射治疗 C. 免疫治疗 D. 中医治疗 E. 手术治疗 B 型题 A. 腹水为漏出液 B. 腹水为渗出液 C. 血性腹水 D. 腹水介于渗、漏之间 E. 腹水为脓性 5 、首先考虑为门脉性肝硬化的是:6、首先考虑为肝癌的是: X 型题: 7 、原发性肝癌按大体形态分型有:A.块状型 B. 混合型 C. 结节型 D. 小癌型 E. 弥漫型 8 、AFP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是: A. >400μg/L持续2周 B. >400μg/Ll持续4周 C. >200μg/L持续8周 D. > 200μg/L持续6周 E. >100μg/L持续12周 六、病例分析题: 男性,45 岁,纳差、乏力、不规则发热伴体重减轻 3 月。查:右肋下胀痛,颈部可见蜘蛛痣,肝肋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展望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展望 摘要】肝癌患者需要一种全新有效的治疗方式,而近年来免疫治疗由于其自身 优势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已经开展了一些免疫治疗的相关实验,这些建立在免疫基础上的临床实验显示免疫治疗方式能提升肝癌患者特异性免疫 应答,具有延长肝癌患者生命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详细讨论肝癌免疫治疗的研 究进展与展望,为充分肝癌免疫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肝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临床展望 0.引言 就当前而言,肝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恶性肿瘤,我国则是肝癌大国。所以,临床需要加强对肝癌治疗的研究,促进肝癌治疗效果提高。近年来, 肝癌免疫治疗方式赢得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在实验研究中也发现其对于肝癌疾病 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也同时也推动了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基于此, 加强对肝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和临床展望进行探讨尤为必要。 1.肝癌免疫在肝癌疾病中的作用 就当前而言,社会对生物免疫治疗肿瘤寄予厚望,认为生物免疫治疗是彻底 治愈恶性肿瘤的关键,其在治疗实体恶性肿瘤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治疗效果[1]。但从肝癌免疫治疗方面来看,免疫治疗仍然没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目前用于肝 癌免疫治疗的相关药物仍比较稀少,其种类不够丰富。同时,社会对肝癌免疫治 疗肝癌疾病的研究比较上,可供研究的临床试验数量有待提升。对其原因进行深 入分析,其主要是因为肝脏具有特殊的免疫抑制状态,难以找到比较有效的抗原 靶点[2]。在深入地对肝癌免疫治疗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免疫系统会影响患者 肝癌的发生以及发展,其重要作用不容小觑。所以,相关人员将加大对免疫治疗 的研究,分析人体对肝癌免疫调控机制的作用效果,并开展更多地与肝癌免疫机 制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在研究中寻找新型的肝癌特异性抗原靶点,促使肝癌疫苗 以及肝癌免疫治疗方式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充分地应用。 2.肝癌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2.1肝癌免疫在主动免疫中的研究 充分借助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诱发机体产生一些特异性免疫,主动地对肿 瘤细胞进行杀伤,这一过程被称为主动免疫[3]。树突状主动细胞免疫、异种重组 甲胎蛋白疫苗和肿瘤细胞疫苗均属于主动免疫的类型。下面详细分析这几种疫苗 类型。 2.1.1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相关研究 树突状细胞在人体中的功能最强,该细胞的最大作用是对静息T细胞进行有 效激活。因为肿瘤患者缺少树突状细胞疫苗,其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不能有效地激发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所以在患者体外进行树突状细胞功能性 诱导显得非常有必要,其有助于主动免疫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当前而言,实 验室通常会采用细胞因子、肿瘤细胞负荷树突状细胞疫苗以及热体克蛋白等方式 制作DC疫苗,再将这些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重输入到输体中。通过这样的方 式增强机体对肿瘤免疫的排斥力[4]。在肝癌表达率众,黑色素瘤基因的表达了甚 至到了80%的范围,这能被视为免疫治疗的攻击靶点。吴鸣宇采用多肤负载树突 状细胞在患者体内诱导出具有高特异性的抗癌免疫应答。早在20世纪90年代, 国内外研究学者就加强了对肿瘤睾丸抗原的研究,并发现了肿瘤特异性抗原[5]。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附322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附 322 例报道作者:庄礼钊詹勇强倪勇张敏杰王成友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整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322 例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治疗、非手术治疗及未行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率、术后复发率比较。结果:①手术切除组 1、3、5 年术后复发率为 32.3%、71.5%、81.5%,围手术期手术死亡率为 0.93%。②切除组患者存活 1 年和 3 年者为 78.5% 和 56.1%,非切除组 42.0% 和 6.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 < 0.01)。③未接受任何治疗者均于诊断后 1 年内死亡,其1 年和 3 年存活率均为 0%,均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和非手术切除组。结论: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切除率,降低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肝癌的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术;综合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PLC.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22 patients with PLC who accepted hepatectomy、non-hepatectomy or non-treatment, and compare the survival rates and recurrent rates. Results ①Of the resectable group,

140系统精讲-肿瘤-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60岁。原发性肝癌早期。行部分肝切除术,术后24小时内护士应该给病人安排 A.自由体位 B.高半卧位 C.侧卧位 D.绝对卧床休息 E.低半卧位 【答案】:D 【解析】:考察原发性肝癌的术后护理。手术后病人若血压平稳,可给予半卧位,为防止术后肝断面出血,一般不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以免引起术后出血。 2.患者男性,50岁。慢性乙肝8年,近期发现AFP>400μg/L,B超检查未发现肝占位性病变,怀疑为小肝癌或微小肝癌。应继续行下列哪项检查 A.彩超 B.CT C.肝穿刺活检 D.X线肝血管造影 E.放射性核素肝显像 【答案】:B 【解析】:考察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CT和MRI检查可检出直径1.0cm左右的小肝癌,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是目前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3.患者男性,45岁。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根治方法是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手术治疗 D.中医治疗 E.免疫治疗 【答案】:C

【解析】:考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早期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 4.患者男性,50岁。慢性乙肝8年。教育其预防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A.低盐、低脂饮食 B.防止粮食和食品霉变 C.戒烟、酒 D.积极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 E.不吃腌制食品 【答案】:A 【解析】:考察原发性肝癌的健康教育。预防原发性肝癌,应注重诱发的因素,常见诱发因素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其他因素(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等)均是可疑的致癌物,硒缺乏、遗传因素、嗜酒也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起胆管细胞癌。 5.原发性肝癌病人最突出的体征是 A.腹水呈血性 B.腹膜刺激征 C.肝进行性肿大 D.黄疸与发热 E.腹壁静脉曲张 【答案】:C 【解析】:考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肝常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状,边缘不规则,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最突出的体征。 6.患者男性,55岁。原发性肝癌晚期,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上腹剧痛,面色苍白,大汗。查有腹膜刺激征,应考虑 A.肝癌腹膜移位 B.肝癌结节破裂 C.急性胃穿孔 D.急性胆囊炎 E.急性胰腺炎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开始应用于临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主动免疫治疗和过继免疫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肝 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肝癌免疫治疗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栓塞、射频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等。放化疗最大的缺点是无特异性杀伤作用,副作用大,易对机体造成继发性损伤,即使是根治性手术也只能解决局部问题, 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免疫逃逸是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打破免疫耐受,激活肿瘤的杀伤功能是肿瘤免疫 治疗的主要方向。目前,肝癌的免疫治疗有多种策略。 1 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指利用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主 动杀伤肿瘤细胞。目前,肝癌的主动免疫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肿瘤细胞疫苗和 异种重组甲胎蛋白疫苗。 1.1树突状细胞疫苗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DC最重要的功能是激活静息T细胞。由于许多肿瘤患者缺乏功能性DC,不能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因此在体外诱导功能性DC对于主动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实验 都是利用细胞因子或转录因子激活,或热休克蛋白和肿瘤细胞负载DC制备DC疫苗,然后将这些致敏DC疫苗回流体内,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肿瘤免疫排斥反应。MAGE-1在肝癌中的表达率高达80%,提示MAGE-1可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点。吴鸣宇等MAGE-1肽负载DC体外诱导高特异性抗癌免疫应答。肿瘤睾丸抗原(Tumor testis antigen,CT)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除 睾丸外,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但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肿瘤睾丸抗原NY-ESO-1是CT抗原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抗原。结果表明,NY-ESO-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30%-40%)。张文敏等。用原核表达纯化的NY-ESO-1蛋白肽攻击DC,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肽刺激DC可 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CTL的产生。 1.2 甲胎蛋白(AFP)多肽疫苗 AFP不仅是肝癌诊断的标志物之一,而且是肝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甲胎 蛋白多肽疫苗是一种刺激肝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疫苗。巴特菲尔德等人。报道10 例Ⅲ-Ⅳ期肝癌患者用甲胎蛋白肽休克DC疫苗治疗。6例AFP特异性T细胞增多,6例AFP特异性T细胞合成IFN-γ的比例增加。提示AFP靶向疫苗具有免疫活性。 1.3 肝癌肿瘤疫苗 肝癌疫苗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处理,改变或消除自身或同种肝癌 细胞的致瘤性,保持免疫原性,输入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Yang 等人。结果表明,H22全细胞疫苗可诱导肝癌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明显延 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2 过继免疫治疗 ATT是一种将具有抗瘤活性的免疫细胞诸如:LAK、TIL、CTL细胞、细 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转移给肿瘤患者的被动免疫治疗方法.

免疫细胞治疗卵巢癌案例

免疫细胞治疗卵巢癌案例 患者:王女士,56岁,海南省海口市人。 疾病:卵巢癌 病史:患者缘于2010年6月就医体检,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右卵巢肿瘤,CA125。CA153结果偏高。2010年7月初行手术切除子官+卵巢+附件,术后病理确诊:“卵巢癌,Ⅲ期。 2011年1月、2011年5月先后接受免疫细胞治疗2个疗程。此后未作其他特殊治疗。 2012年11月复查发现腹腔及盆腔转移病灶,CA125 600U/ml,CA153 110 U/mL。给予化疗4疗程。 2013年3月初复查腹部及盆腔CT提示病灶消失(患者口述)。为再次行免疫细胞治疗。入院前1周完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采集,4月10日为行细胞回输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睡眠正常,食欲正常,大便正常,排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免疫细胞治疗说明: 免疫细胞治疗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外周血采集—细胞培养—回输。 即从患者体内提取外周血中不成熟的免疫细胞,在实验室内进行体外细胞抗原负载培养,使其对肿瘤的杀伤活性呈数倍至数十倍的增长,再将其回输到患者体内。在不损伤和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和功能的前提下,免疫细胞能够直接识别、杀死、消灭存在于人体内血液、淋巴中的癌细胞,恢复和增强机体自然抗癌免疫系统和功能。 目前免疫细胞治疗主要用于各类癌症的临床综合治疗过程中,作为手术、放疗、化疗等各类常规治疗的辅助手段,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早期癌症治愈几率和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周期。 生物免疫治疗以其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期生存预

期等优势为无数癌症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带来健康的福音。 .

2020-2021肝癌免疫治疗药物汇总及展望(完整版)

2020-2021肝癌免疫治疗药物汇总及展望(完整版) 晚期肝细胞癌生存期短,治疗手段有限,靶向药物的应用实现了晚期肝癌系统性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的曙光初现则再次打开了希望之门,但针对目前免疫药物在肝癌中使用现状及其临床数据,以及免疫药物未来的发展方向许多临床医师心存疑惑。近日,国际顶级临床肿瘤期刊JAMA Oncology在线发表了综述,系统介绍了近年来用于晚期肝细胞癌治疗的免疫药物和疗效数据,以及生物标志物在肝癌中的应用,并讨论了针对部分介导肿瘤免疫抑制信号通路的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的策略。 既往治疗捉襟见肘,免疫治疗迎来曙光 肝细胞癌(HCC)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恶性肿瘤,晚期HCC 生存时间非常短,治疗手段极为有限。以索拉非尼(sorafenib)为代表的多激酶抑制剂(mTKI)打破了全身治疗的僵局,目前获批应用于临床的靶向药物还有乐伐替尼(lenvatinib)、瑞戈非尼(regorafenib)、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和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VEGFR2单抗)。靶向治疗对于晚期HCC治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其疗效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以索拉非尼为例,推动其获批的Ⅲ期随机对照“SHARP”研究表明,索拉非尼对比安慰剂仅仅OS延长了2.8个月(10.7 个月VS 7.9 个月)[1]。晚期HCC

亟需更加有效更多样化的治疗选择。近几年来,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受体(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获得快速发展,目前已有ICB获批HCC的二线以上治疗,更多的ICB药物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研发或试验中。本文将汇总近年来用于HCC治疗的ICB和临床数据,以及能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并讨论针对已知的介导肿瘤免疫抑制的信号通路在HCC免疫治疗中的策略。 晚期HCC治疗ICB药物及临床数据汇总 目前已经被美国FDA批准可用于晚期HCC治疗的ICB的药物主要为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PD-1单抗),那武尤利单抗(nivolumab,PD-1单抗),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CTLA-4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PDL-1单抗)。获批的方案和适应证主要为以下四个:1)那武尤利单抗单药用于晚期肝癌二线治疗(2017)[2];2)那武尤利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疗法用于晚期HCC二线治疗(2020)[3];3)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用于晚期肝癌二线治疗(2018)[4];4)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HCC一线治疗(2020)[5]。这些ICB单药或者联合治疗在晚期HCC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中均表现出了一定疗效。 CheckMate 040研究数据表明对于索拉非尼经治晚期HCC患者,那武尤利单抗单药ORR为18.7%,中位OS为15个月,那武尤利单抗+伊匹木单抗双药联合方案ORR可达33%,中位OS为23个月。对

200910-08肝胆胰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诊治-复旦大学附属

原发性肝癌诊治指南 2009.8.30 复旦大学肝/胆/胰肿瘤综合治疗组

原发性肝癌(PLC)为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五位,PLC在我国高发,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PLC中大多数为肝细胞癌(HCC),本指南主要针对HCC。近二十年来肝癌的治疗效果无明显进步,疗效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诊断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部分病例能够在早期发现,得以根治。但对于大多数中晚期肝癌来说,如何提高疗效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难题。因此除了手术、放疗、介入等常规治疗外,肝癌的治疗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多,包括射频消融、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聚焦超声热疗等局部治疗手段,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使部分病人获益。另外,近5年来肿瘤界最大的进展当属分子靶向治疗,索拉非尼的上市给肝癌的药物治疗带来一线曙光。

一、检测、诊断与分期 1.检测与筛查:HCC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两 项。对于≥35岁的男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对AFP>400μg/L而超声检查未发现肝脏占位者,应注意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如能排除,应作CT和(或)MRI等检查。如AFP升高但未达到诊断水平,除了应该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况外,还应密切追踪AFP的动态变化,将超声检查间隔缩短至1~2个月,需要时进行CT和(或)MRI检查。若高度怀疑肝癌,建议做DSA 肝动脉碘油造影检查。 2.诊断:HCC的诊断包括病理学诊断标准和临床诊断标准。对于无法手术病人的病理 诊断建议超声引导下的肝穿刺活检,可大大提高阳性诊断率。 3.分期:分期标准包括NCCN的TNM分期;巴塞罗那(BCLC)分期;我国的广 州分期;日本的Okuda分期等。由于BCLC分期考虑了肿瘤、肝功能和全身情况,且有较多循证医学依据。故本指南采用BCLC分期标准。 诊断流程

袁希福治疗过的部分肝癌案例

肝癌,作为我国一种高发病率、高危险性的重大疾病,威胁着很多人的寿命和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加大、不良饮食习惯以及抽烟酗酒等等因素,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攀升。医疗界针对肝癌的治疗从不敢懈怠,力争能尽快攻克肝癌,那么关于肝癌的治疗都有哪些较成功的案例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有很大的发言权。 在袁希福的治疗下,出现了肝癌病灶完全消失的案例! 该患者最早是在2008年发现“肝占位”,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随着身体不适的愈加明显,再次进行复查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先后2009年3月、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和上海东方肝病医院分别进行了肝脏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术后病理显示:肝细胞癌。 然而在2017年8月21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诊时反映,8月19日复查彩超显示:肝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异常。对比3月25日肝内占位28mm*19mm,4月19日肝内占位18mm*15mm,6月16日肝内占位19mm*13mm,他的中医治疗效果,每月都有不同程度地好转,直到最终肝内占位消失。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呢? 原来患者在手术之后,遵医嘱按时进行复查,2011年12月就发现了肝脏新生病灶,在进行PMCT手术治疗后,病情也得到了控制。然而却又在2016年进行腹部CT复查时,发现肝左叶复发病灶,距离肠管太近,手术治疗风险太大,因此拒绝了射频治疗。又在解放军411医院进行了伽马刀治疗,但是腹部一直有疼痛感。最终在别人的

介绍下,2017年2月来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找到了袁希福,来的时候,面色萎黄、精神萎靡、浑身乏力、肝区疼痛、舌苔白,睡眠也差等各种症状,袁希福院的诊断后,开出20天的中药。20天后,患者直言:精神也好了,食欲也好转了做彩超未发现任何异常,在之后的几个月里,都是用过远程诊断后,再邮寄药物,五个月后,精神面色已经完全看不出来是癌症患者。又坚持服用袁希福按照“三联平衡疗法”开出的中药,到2017年8月来反映,彩超显示:肝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异常! 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和患者持之以恒的求医问药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尝试了多种的治疗手段之后,仍然不放弃,积极的尝试这种精神值得所有癌症的患者学习,袁希福院长曾指出:很多癌症患者并不是被癌细胞给害死的,而是自己先被自己吓坏了!所以不管到何种境地,心中都不能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情况。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类型包括:右三叶切除术、左三叶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肝动脉造影,未发现肝癌复发者给予预防性化疗,发现复发者给予化疗栓塞后分别给予再次手术、射频或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1%(15/112)。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腹腔积液、肝功能衰竭、胆汁漏、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5%(5/112)、3.6%(4/112)、2.7%(3/112)、1.8%(2/112)、0.9%(1/112)。全组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89.6%、56.8%、41.0%、32.7%。结论肝癌行手术切除后的密切检查、随访,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综合治疗 我组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112例。肝癌切除后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血管介入治疗、射频治疗或无水酒精射频治疗,提高了生存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例原发性肝癌中,男96例,女16例,年龄15~78岁,平均50.3岁。有乙肝病史者96例(85.7%),丙型肝炎史者7例(6.3%)(4例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A级90例,B级22例。按国际TNM分期标准,Ⅱ期16例(14.3%),Ⅲ期44例(39.3%),Ⅳa期52例(46.4%),全组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 1.2 方法(1)术前经B超、CT或MRI明确肿物的位置、大小、数量。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经肋缘下斜切口入腹,常规采用一次性肝门阻断法,阻断入肝血流后切肝,部分患者未行阻断肝门入肝血流。术中用超声刀解剖肝实质,肝内处理血管,肝创面采用氩气刀止血及蛋白胶喷洒肝断面,部分患者采用大网膜覆盖。蒸馏水浸泡腹腔后冲洗,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肝切除方式有:右三叶切除术、左三叶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等。(2)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行肝动脉造影,无肿物复发者行5-FU、MMC、E-ADM预防性化疗。发现肿物复发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第3~4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再次手术切除治疗、射频治疗或无水酒精注射治疗。(3)全组行第2次手术切除4例,第3次手术切除1例,当肿物位置较深,患者余肝难以承受再次手术切除时,给予射频治疗8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6例,当肿物复发为肝内多发播散灶或肿物较大、肝功能较差,给予单纯行化疗栓塞术。(4)部分患者条件允许可配合生物免疫治疗,如免疫核糖核酸、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治疗。乙肝病毒检测大三阳或HBV-DNA阳性伴ALT增高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如贺普丁、胸腺肽等。 2 结果

肝癌的细胞免疫治疗效果显著

肝癌的细胞免疫治疗效果显著 据今年初《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六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其中,肝癌的发病率居癌症首位。肝癌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8.7/10万,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半数以上。 肝癌的细胞免疫治疗效果显著 细胞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生长的治疗方法,通过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包括特异性的和非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细胞免疫治疗肝癌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获得了一群异质细胞,该细胞共同表达了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是目前所知杀伤活性最强的一种肿瘤生物治疗效应细胞,该细胞兼具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等优点,又称为NK样T淋巴细胞(NKT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细胞免疫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案。其中,CD3+CD56+T细胞是CIK群体中主要效应细胞。 CIK细胞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治疗肝癌 CIK细胞是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培养的细胞,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是相互协同,单一因子对效应细胞的增殖及细胞毒活性无作用或者小于多种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联合作用的机制是最终共同激活静止T 细胞,提高细胞表达IL_2受体和产生IL_2的能力,启动自分泌途径IL_2依赖的T细胞激活反应。 CIK 细胞的体外增殖需要外源性细胞因子如IL_2、IL_7、IL_12等的辅助,外源性IL_2、IL_7、IL_12可以显著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而对CI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无影响。 细胞免疫治疗肝癌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第四大治疗技术,也是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技术。

树突状细胞与肝癌的免疫治疗

收稿日期:2004210208;修回日期:2005203216 作者单位: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树突状细胞与肝癌的免疫治疗 张希国综述,师建国,闫庆国审校 关键词:癌,肝细胞;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 735.7;R 73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578(2005)0920596203 0 引言 近二十年来通过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的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DC 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 resentingcell ,A PC ),DC 是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肝癌的免疫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以DC 为基础的肝癌的免疫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本文就DC 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于HC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免疫治疗的可能性、研究现状和成果作一综述。1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肿瘤发生、发展、预后中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是指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表达M HCI 和M HCII 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 细胞增殖活化,并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一类细胞。作为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A PC ,DC 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激活未致敏T 细胞的A PC 。作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DC 在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肿瘤过程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此外DC 还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 影响B 细胞的增殖,活化体液免疫应答,与记忆T 细胞相互作用诱发再次免疫应答,与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促进机体建立非特异性的、天然免疫应答。DC 以未成熟的状态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的组织和器官,构成了机体的第一道防线,未成熟的DC 具有极强的摄取、处理、加工抗原的能力,但其提呈抗原的能力很弱。当DC 摄取抗原后,会通过输出的淋巴管向次级的淋巴器官(脾、淋巴结)迁移,在此过程中DC 逐渐的成熟。同时它摄取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减 弱,而抗原的提呈能力增强,并且高水平表达一系列的膜分子(CD 80/B 721,CD 86/B 722,CD 40和M H 2 CII 等),产生IL —1等细胞因子的能力也增强[1] 。因此DC 在患者体内建立起肿瘤特异性的、持久免疫应答,是目前将DC 肿瘤疫苗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荷瘤机体DC 功能下降,尤其是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 )功能缺陷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TIDC 表面不表达或低表达M HC 分子及某些共刺激分子,是不能激活C TL 的 主要原因;机体分泌可溶性因子V EGF 、IL 210、 T GF 2 β抑制了DC 成熟;成熟DC 的数量还可能和能分泌TN F 的TIL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比例有关。瘤灶内DC 的数量还可能与肿瘤的病期、类型及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细胞因子种类有关,肿瘤细胞还可以引起DC 的凋亡。 2 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与树突状细胞的关联 HCC 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瘤之一,目前临床 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栓塞、低温消融、瘤体内注射药物和肝移植等,但是这些方法仅对于局灶性的小肝癌有良好的效果[2],研究表明肝癌患者癌细胞分泌大量免疫抑制因子,基础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全T 细胞(CD 3+T )、辅助及诱导性T 细胞(CD 4+T )降低,而抑制性T 细胞(CD 8+T ) 升高,CD 4+/CD 8+较正常明显降低。肝癌细胞表面的M HC 类分子、共刺激分子等表达缺陷,缺乏第二信号系统,使T 细胞无能;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低,具有抗原调变能力,使T 细胞对抗原不能识别。这说明肝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存在严重的障碍。Basu 等[3]研究发现,虽然原发性肝癌患者周围血中 的CD 83+DC 与肝硬化(L C )患者周围血中的CD 83 +DC 数量相近,但是HCC 患者癌周肝组织中 CD 83+DC 的数量比L C 患者明显要低,最明显的 是癌结节中无CD 83+DC 浸润,说明肝组织中活化DC 的浸润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Ni 2nomiya 等[4]研究结果也显示,和来自肝硬化患者及 健康人的DC 相比,来源于肝癌患者外周血的DC 在同源混合白细胞反应(ML R )时对同源T 细胞的刺激能力、HL A 2DR ,CD 83和CD 86的表达水平和IL 212的诱导分泌能力都明显的低于肝硬化患者和 健康人。且DC 大多处于非成熟的状态。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核心是产生以CD 8+T 细胞为主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启动M HC 2I 类限制性C TL 反应和M HC 2II 类限制性的CD 4+Th 1反应。同时,DC 还可通过其高表达的共刺激分子提供T 细胞活 化所必须的第二信号,细胞因子在T 细胞活化中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