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传播与新文学的萌芽(一)

文化传播与新文学的萌芽(一)

文化传播与新文学的萌芽(一)
文化传播与新文学的萌芽(一)

文化传播与新文学的萌芽(一)

【内容提要】

新文学的发生,在客观上经历了传教士——维新派士大夫——辛亥志士这一文化传播的三级跳过程,是域外文明的进入与绵延不断的传统文化碰撞的结果。文化传播媒介的平民化特质使文学创作者的身份普泛化、文学传播市场化、文学接受大众化,这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文化传播这一过程为新文学萌芽造就了一个新知识群体,他们将民主、科学的文化思潮带给了新文学;与此同时的域外文学翻译带来了中国文学观念的变革,使小说、戏曲由传统文学的婢女地位登上文坛的霸主宝座;自晚清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一直到新文学的萌芽,是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关键词】文化传播/平民化/知识群体/文学变革

论及新文学的渊源,要么远祧明末,被认为是“童心说”、“性灵说”的张扬(注:参见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30页,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年12月版。);要么被说成是新文化运动干将努力为之的结果(注:参见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学术文集》150页,中华书局1993年9月版。)。而对距此不到10年的维新派的作用言而慎之,认识不够,即使有人谈及,也多从文学改良与挽救清政府衰亡之命运方面入手。不仅如此,更少有学者对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革新主张与新文学的形成关系作出恰当的历史评价。这一切都影响了对新文学源流、成因及其特质的准确把握和认识。为此,本文立足晚清民初域外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和对话的历史背景,从文化传播和文化参与的视角来探讨新文学萌芽的要素。新文学的发生,不是20世纪初一帮留学生振臂一呼,于一朝一夕发动起来的,它在客观上经历了传教士——维新派士大夫——辛亥志士这一文化传播的三级跳过程,是域外文明的进入与绵延不断的传统文化碰撞的结果。晚清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剑与火在刺伤国民自尊的同时点燃了域外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的导火索,士大夫们从拒斥、犹豫中开始反思,文化“开启民智”、文学救国的烽烟四起。之后的辛亥革命中,一股激进的文化革新思想几乎与如火如荼的革命同时成长,势如破竹。这一切都使得域外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面对面的冲突和碰撞,从而激活、重构、刷新着传统文化,引入了令民族震惊和自省的世界文化的参照系和坐标。由文化传播而导致的“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一趋势,催生了新文学,并不断支配、影响着其变革的流向,这是20世纪初新文学发生、演变的基本形态。

一、传媒与文学传播通道的变革

曹聚仁先生曾说,“中国的文坛和报坛是表姊妹,血缘是很密切的”,“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注:曹聚仁《文坛五十年》8页、83页,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6月版。),此话一语中的。新文学从萌芽、发生以及之后的演变都是与报刊息息相关的,报刊是新文学得以广泛传播的载体,也可以说,近代报刊的崛起催生并哺育了新文学。所以,为论述文化传播与新文学的关系,首先得廓清这一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轨迹。

中国曾产生过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邸报,一种传达君臣间消息、官员迁谪信息的政府机关报。但是,近代以来的现代报业却是由外国传教士带动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这一过程伴随着入侵的枪炮带给了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可笔者还是认为传教士在这一点上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人为地缩小、回避其在报刊史上的地位,极不利于对新文学渊源的考察。

1815年8月5日,转道美国历尽周折到达中国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33年,传教士麦都士与郭力士先在广州,后迁至新加坡出版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曾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中文期刊。戈公振在《中国报纸进化之概观》中称:“据《时事新报》记载,由嘉庆廿年至咸丰十一年之四十六年中,计有报纸八种,均教会发行。”(注:戈公振《中国报纸进化之概观》,载《国闻周报》1927年4卷5期。)叶继元在《核心期刊概论》中把中国期刊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其中萌芽时

期(1815-1890)的期刊大都为外国传教士所办。1860年以前,只有8种宗教性期刊(这与戈公振文章中提到的数字一致),至1890年,共有127种。书中还转载了美国传教士范约翰于1890年提出的一份中文报刊目录,其中提及76种报刊的名称,40种是宗教性质的,36种是世俗性的(注:叶继元《核心期刊概论》27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版。)。列举这一系列数字旨在说明一个问题,尽管外国传教士所办报刊数目无法准确统计,但其在华创办报刊的大致轨迹还是可以清楚看出的,绝非文化侵略一语可以盖过。传教士作为文化人士的互动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从宗教传布到自然科学知识、域外时事新闻、经济活动、文化习俗的报道,均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它不但是维新前中国士大夫借以了解域外文化的窗口,而且直接影响了维新变法的发生及又一个办报热潮的来临,尽管它在早期曾受到官方和士大夫的排斥与抵制。

中国人自己主办的报纸,滥觞于林则徐。林在广州组织人员根据外国人的报纸编译了《澳门新闻纸》,并摘录汇编《澳门月报》。作为在近代史上有所作为的清廷官员,他已悉知报纸在传递信息、了解世情方面的作用。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产生。1897—1898年两年内,创办的报刊达104家(注:史和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名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从1896年《时务报》创办至1911年,中国各地创办的报刊(包括海外华文报刊)多达1600多家(注: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神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势衰微,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急形势,力图救国于危难之中的封建士大夫从传教士及外商办的报纸中窥见了报刊在政治活动中的功用,从反对、敌视进而走向参与报刊的创办,以此传播思想,介绍域外文明,开启民智,实现政治图谋。甲午战败,洋务派的强国梦破灭。亡国灭种的沉痛反思使士大夫们再次对域外文明产生深层关注,而不再把对域外文化的学习限于技术移植,报刊的功用因此得到重新审视。之后,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把报刊当作实现政治图谋的工具加以重视、倡导。柳亚子的一段话颇有代表性:“波尔克谓报馆为第四种族。拿破仑曰:‘有一反对之报章,胜于十万毛瑟枪’”。(注: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辞》,载《二十世纪大舞台》第1期。)梁启超认为“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维一切文明之母”,他主张“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注:梁启超《本馆第100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载《清议报》第一百期,1901年12月21日。)。视报刊为治国之利器,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可以从报刊的数量看出。清廷也在“庚子事变”后,科举改试“策论”,糅合了“报章体”——一种新兴的报刊文体。这一切都是报刊业蓬勃兴盛的主要原因。其二,传教士与外商所办报刊为维新派、革命派倡导的报刊业勃兴提供了办报经验,甚至说培养了办报人才。“中国近代的报刊大多经历了这样的发展阶段:先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外文报刊给外国人看,然后是外国人创办中文报刊给中国人看,最后是中国人自己办中文报刊给中国人看。”(注: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从此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报刊师法传教士们所办报刊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维新派倡导变法,深受《万国公报》刊发的李提摩太撰《新政策》、林乐知的《中西关系略论》和《文学兴国策序》、李佳白的《改政急便条议》等文章的影响。1895年维新人士在北京创办的刊物定名为《万国公报》,不但名字与传教士所办报名相同,而且多数文章取材于前者,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的变法主张是以域外文明邦国的历史和现状为参照系,这很有见地。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商务印书馆,其主持人夏瑞芳幼年入教会学校学习,18岁入教会报馆习英文排字,先后在《字林西报》、《捷报》做排字工头,后与妻兄鲍咸恩合资创办商务印书馆。商务大股东沈伯芬为天主教徒,商务内部有相当数量的人是教徒,人称“教会派”,他们所受国外报刊的影响可见一斑。1868年,伍廷芳在香港创办《中外新报》,首次采用外国报纸形式编排,不再采用书本形式。因此,早期的报人多是传教士、外商所办报刊的职员、主笔,后来才独立办报。可以说,在中国文学向外国文学学习之前,报刊早就先行

一步,其文体的简洁、通俗、立体化就是向外报学习的结果,从而迫使中国传统文体首先在报刊中失去市场。第三,印刷技术的现代化是使报刊、出版业勃兴的又一主要原因。上海开埠的翌年,传教士麦都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印刷所“墨海书馆”,采用机器印刷。据载,书馆拥有一架铁制印刷机,用一头牛拉转机轴,日印四万余张(估计这是夸张说法)(注:参见王韬着《瀛海杂志》卷六。)。1861年11月,英国商人匹克乌得创办《上海新报》,铅字排印,机器印刷,在外观上摆脱了线装书的形式。1897年,《申报》用了华府台单滚筒机,用电气马达拖转,每小时可出一千张,报纸销数大增。1900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在国内采用纸型技术。印刷技术的近代变革和与世界的接轨,既可以降低书刊成本,又可以增快传播速度,促进文化普及。例如一部《通鉴辑览》木刻本,老书坊售价非一、二十元不可,商务的铅印本,用有光纸印刷,售价不过二元几角,因便宜而畅销一时,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接受。

不难看出,报刊在晚清民初的勃兴是域外文化强行登陆与传统文化碰撞、对话的结果。它不仅仅体现了对政治变革的参与,而且还表现在与近代出版机构一起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生产、传播通道,使文学从创作——传播过程——受众,皆与以前发生了很大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文本创造者身份的普泛化,传播机制的市场化,接受者的大众化。

晚清以前,文本的创作者主要是士大夫,他们渴望以文学藏之名山、留于后世,带有浓厚的功利性。有的文本创造者就是用文学参政、议政的,如韩愈、白居易等。这种“文以载道”的遗绪可以说直到科举废除才在客观上稍稍得以遏制。真正导致文本创造者从士大夫范围奔突而出的是近代报刊的兴起及出版业印刷术的近代化。新兴的报纸为了吸引读者,广设副刊,于是出现主笔与连载作品;专门的文学性期刊问世,职业作家以笔墨为生,从而使文本创作者普泛化为落魄文人、士大夫、新式知识分子等各阶层人物。1892年,韩子云创办的第一份小说期刊《海上奇书》登载他自己创作的《海上花列传》、《太仙漫稿》。1897年,《字林沪报》设副刊《消闲报》。三年后,《中国日报》辟副刊《鼓吹录》。1902年至1916年有57种文艺期刊问世,中国第一代职业作家随之产生。辛亥革命前一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律》,使职业作家的存在有了保障。众多作者的掐稿费而加入小说创作队伍,使文本制作者成分日益复杂。不仅如此,报刊作为“维新”、“革命”的工具之一,引起社会各层面的关注,一种新兴的报章文体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这是报刊作者与报刊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晶。文本制作者的这一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鸦片战争前的传教士报刊,作为教会的宣传品是非卖品,由传教士向社会散发。但19世纪40年代之后,不论传教士还是外商所办的报刊都采用营业方式出售。报刊的商业化使之与读者的需要更加紧密起来,使报刊发展受市场支配而非某一集团的行政干预。1872年创办的《申报》直至1949年5月方才停办,长达77年,不仅是近代历史最久的报纸,而且是商业性报纸的典型。它作为商业活动的一部分而诞生,其目的是为了赢利,当然是受市场规律的支配,而市场的一个方面就是各阶层的受众。《申报》创始人安纳斯脱·美查原为茶叶、棉布商人,后转而经营报业。其创办的《申报》在创刊号上便提出:传统的记事文“维其事而荒诞无稽,其文皆典瞻有则,是仅能助儒者之清谈,未必为雅俗所共赏。”报刊文章则“求其记叙当今时事,文则质而不俚,事则简而能弹,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宗旨也必然不同,因此,每张铜钱8文的报纸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不久便将获得甚丰的有10年历史的《上海新报》挤垮。一批职业作家主持的报纸副刊和文艺期刊,更是要以其作品的传奇性、娱乐性、艺术性符合大众化的消费心理而求生存。因此,报刊鲜明的“读者意识”和市场意识决定了报刊迎合公众的平民意识。因此,市场规律像只看不见的手操作、制约、支配着近代报刊、出版事业这一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使之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日益紧密,也日益世俗化,而不再局限于某一阶层。从以上的讨论还可以看出,文化传播如此迅速地拓展,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还来

自接受对象。传统文化的接受者是士大夫、读书人,与老百姓无缘。而晚清以降,由于社会变革的需要,为数众多的落魄文人、新式学生、职员、商贩以及逐渐形成的市民阶层、准市民阶层不仅分布在都市,而且也延伸到城市周围的城镇,这样一个大众化的受众体对文化传播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据1903—1905年初南京、武汉、杭州等11座城镇的调查,当时这些地方共订购报刊62种,20227份,除《南洋官报》由江宁各级官府分摊外,其余11000余份为民间私人订阅,其中白话报刊14种,订数达12531份,普通市民也加入了订报行列(注:参见章开沅、罗福惠着《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版。)。这一数字本身就说明文化传播的受众已突破了特定阶层而走向了大众,大众的多层次需求又促使文化传播的立体化。此时,在“维新”、“革命”派倡导的文学之外,纯娱乐、趣味性的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也因公众需要兴起,并在相当长的时间经久不衰。因为读者的大众化,白话文作为传统文言文的对立面被大力倡导,这一阶段出现白话报刊一百多种就是例证。

到此为止,晚清民初的报刊、出版业的兴盛,在当时条件下所产生的作用已显而易见,如果没有现代报刊业的兴起,如果没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杂志作为阵地,很难想象之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会是怎样的情景?这一阶段文化传播的世俗化、大众化、市场化,直接触及的是传统文化及其体制,它反映、张扬的是各种绳索束缚下的人的要求,它参与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使士大夫之外的各阶层都享有接受文化传播的权利并被文化传播所影响,它将文学创作——传播——受众这个原本来自大众后被统治者据为己有的权利还给了大众。所以说,这是域外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次有效的碰撞和对话绝不过分。如果我们不将目光、思维仅局限在“维新变法”的成功、“辛亥革命”的理想是否全面实现;如果我们的民族自尊不是病态、神经质的,那么就会清楚地看到这近百年域外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的结果,是域外文化与传统文化得以沟通,并且使中国文化汇入世界文化长河,形成了一个民族文化急遽变革的过程,直至新文化运动才达到了一个新的提升。这一次文化大众化的普及性尽管有限,但是毕竟是成功而且卓有成效的,况且这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危机中全方位完成的。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doc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4、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根本目的是: A、打压蒋介石集团的生存空间 B、争取苏联的支持 C、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D、联合世界上的贫穷国家 5、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就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A、苏联一个 B、17个 C、25个 D、29个 6、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政策的基本方针包括: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法国 8、1950年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最深远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10、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根本目的是: A、和美国展开对抗 B、保障革命成果和恢复国内经济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1、2005是下列哪次会议召开50周年: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刚提出时的具体内容是指: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惠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3、下列事件发生在1955年的是: A、中国已同7个国家建交 B、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C、日内瓦会议召开 D、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14、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①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③加强亚非各国的联系④消除与各

中国茶文化英语演讲稿3篇

中国茶文化英语演讲稿3篇 英语演讲,是指以英语为载体,针对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此来影响、感染听众,达到一种宣传目的的交际活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茶文化英语演讲稿3篇,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茶文化英语演讲稿篇1 The practice of drinking and serving tea has been part of China's cultural identity for centuries. China used to be the world's sole provider of tea. Today, tea is the world's most widely consumed beverage after water, and famous Chinese teas are still highly prized. Tea experts estimate that top-quality Longjing will sell for 40,000 to 50,000 yuan per 500 grams this year, about 25 percent higher than last year. The price of common Longjing will be around 4,000 yuan per 500 grams this year. Though quality tea is highly pursued at home, it seems that it has not secured a strong position in the global market. Li Shiwei is the board chairman of Tianfu Group, a flagship tea enterprise based in Fujian Province, a major production region of oolong tea in China. He says a major problem for today's private tea enterprises is that they do not have enough money to operate on a large scale, let alone undertake promotions overseas.

现代艺术设计简史分析

现代艺术设计简史 第一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1、现代设计的产生根源: 一、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呼唤 二、发明创造与现代设计艺术 三、艺术风格流派转变的影响 2、现代设计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生产方式的变化手工业生产的个性化,功能、装饰的随意→工业生产标准化、批量化、机械化 ②、传统设计无法满足新型式新材料的出现使设计者不能从传统手工业品的设计制作中得到借鉴 ③、设计地位的独立,设计从制造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 ④、设计消费的大众化、全球化;产品设计的适应性要求提高,与传统设计相比,阶级性更加明确,阶级性的内涵与目标也更加具体 ⑤、先进的生产方式对设计提出新要求 3、建于1788——1791 德国的布兰登堡城门,是模仿雅典城门而建成,宏伟堂皇。

4、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 5、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导师是拉斯金,而实际领袖是 威廉·莫里斯,他的代表作是红房子。 6、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 传统的复兴风格,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为装饰动机。 C.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 好的功能 D.主张设计的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7、工艺美术运动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上的主要成就是格林兄 弟的洛杉矶的根堡住宅。 8、工艺美术运动在家具设计上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查尔斯·沃塞。 9、工艺美术运动在陶瓷设计上的代表作是鲁克伍德陶瓷厂 和科尔曼。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公安三中熊家国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二战”后国际关系 的突出特点;外交方 针的主要内容 结合近代历史 和国际环境,理 解我国外交政 策的制定以及 所取得的外交 成就 探究新中国独 立自主外交与 旧中国屈辱外 交的根本区别 情境再现 历史比较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 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 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美国的外交孤立和中 苏建交;周恩来于 1953年底提出了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在处理国 际关系方面的 意义 问题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 处理国与国之间,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 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年亚非会议 周恩来总理在 万隆会议上提 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起到了 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 问题探究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 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 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 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 民者参加的国际会议。 二、重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PPT材料,通过教材引言思考新中国建立后怎么开展外交活动,与传统的外交有什么区别?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展示PPT地图直接使用两大阵营对立的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1、背景: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面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 2、内容、含义及意义 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 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 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 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通过简单的说明让学生认识到它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的重大意义。在这里结合国际形势着重分析“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方针?”,PPT展示。 联苏:苏联对中国民主革命长期支持;中苏政权性质和意识形态相似;站在苏联一边对中国更为有利;

18 19 专题5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 (1)国际: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国内: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方针 (1)“另起炉灶” ①含义: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 ①含义: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在此 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意义: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3.成就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 克、波兰等国家建交。 (2)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页 1 第 1.背景 (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过程

(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发展: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3.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1)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时间、地点:1954年,日内瓦。 (3)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结果:中国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使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影响: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1955年)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时间、地点:1955年,万隆。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结果: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最 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页 2 第 (5)意义: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

现代艺术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现代艺术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倡导者是约翰·罗斯金和_威廉·莫里斯___。 2. 20世纪杰出建筑大师__米斯·凡德洛__,用现代材料设计了1929年的巴塞罗纳博览会 德国馆,全面体现了他的少则多的设计思想。 3. 包豪斯最大的成就是把_技术__和___艺术__结合起来。 4. “有机建筑”的提倡者是__弗兰克·莱特_,他于1937年设计的“流水别墅”,成为20世纪设计史上的一个典范。 5. 包豪斯分、_魏玛______、___迪索____、__柏林_____三个阶段。 6、包豪斯的三任校长分别是 _格罗佩斯__、__迈耶__ 、 __米斯___ 。 7、现代设计萌芽以前的设计风格有:中世纪:_哥特式_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_罗马式_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 。16世纪_文艺复兴_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17世纪_巴洛克_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18世纪_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 8、设计萌芽后至今的设计风格有:1850-1900 _工艺美术运动_。1890-1905新艺术运动。1900-1930_机械美学运动_。1925-1939装饰艺术派。1935-1955_商业主义风格_。1955-1975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_后现代主义_;_解构主义_;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1975-至今当代风格。 二、名词解释 1. 荷兰风格派 “风格派”设计更多的是代表一种造型语言,其思想和形式都起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把几何学作为造型基础,主张以最简单的几何语言创造新的视觉形象,这种语言通常以水平线、垂直线、正方形、长方形等规整形和红、黄、蓝三原色。格里特·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黄、蓝的椅子》是风格派的代表作。 2. 手工艺设计 手工艺设计是以手工对原料进行有目的的加工制作的设计。它主要依靠双手和简单工 具,简单的机械工具。主要依靠艺人的智慧和技巧,通过造型、纹饰、质材等,显示其价值, 具有质朴、华丽、活泼等特色。 3. 美国芝加哥学派 在采用钢铁等新材料以及高层框架等新技术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中,芝加哥的建筑师们 逐渐形成了简洁的风格,芝加哥学派由此而生,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 他1896年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第二代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弗兰克·莱特,他是 “有机建筑”思想的典型代表。 4. 罗可可风格 原意为“贝壳形”.源于法语的“精巧”。18世纪路易十五时期的贵族崇尚纤巧轻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我将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流程五个部分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外交成就,这些内容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本课内容有三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前两目分别是1953年之前的外交方针与1953年之后的外交原则,第三目是1950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智慧等有较浓的兴趣,但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得学习。 三、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概述其在指导建国初期的外交实践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叙述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国际视野来全面地观察、分析新中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困境,归纳三大外交方针的内容与意义;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论从史出地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通过材料阅读,分析、评价“求同存异”的历史智慧与创新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认识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从而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感悟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四、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大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是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五、学法教法本课是新授课,课时为1课时。相应的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六、教学过程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确定与学法教法的选择,本课的教学流程如下:(板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堂导入呈现三张有关旧中国外交的照片,分别反映《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二十一条》签订的情况,引导学生回顾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历史,通过设问“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我们还

中国茶文化英文介绍

中国茶文化英文介绍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ir drinking of tea, place much significance on the act of "savoring." "Savoring tea" is not only a way to discern good tea from mediocre tea, but also how people take delight in their reverie and in tea-drinking itself. Snatching a bit of leisure from a busy schedule, making a kettle of strong tea, securing a serene space, and serving and drinking tea by yourself can help banish fatigue and frustration, improve your thinking ability and inspire you with enthusiasm. You may also imbibe it slowly in small sips to appreciate the subtle allure of tea-drinking, until your spirits soar up and up into a sublime aesthetic realm. Buildings, gardens, ornaments and tea sets are the elements that form the ambience for savoring tea. A tranquil, refreshing, comfortable and neat locale is certainly desirable for drinking tea. Chinese gardens are well known in the world and beautiful Chinese landscapes are too numerous to count. Teahouses tucked away in gardens and nestled beside the natural beauty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enchanting places of repose for people to rest and recreate themselves.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civilization and a land of ceremony and decorum. Whenever guests visi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d serve tea to them. Before serving tea, you may ask them for their preferences as to what kind of tea they fancy and serve them the tea in the most appropriate teacups. In the course of serving tea, the host should take careful note of how much water is remaining in the cups and in the kettle. Usually, if the tea is made in a teacup, boiling water should be added after half of the cup has been consumed; and thus the cup is kept filled so that the tea retains the same bouquet and remains pleasantly warm throughout the entire course of tea-drinking. Snacks, sweets and other dishes may be served at tea time to complement the fragrance of the tea and to allay one’s hunger. 参考译文: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 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 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 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主人在陪伴客 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含答案)

专题五(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2010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一模)如图9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朝核六方会谈 D.不结盟运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2.(2010高考广东文综18题)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是() A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3.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4.1954年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台声明规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关系,并感到如果这些原则运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同年的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也同意以这些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如果这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

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中国与印度、缅甸的关系() ①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 ②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地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10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14题)2011年是不结盟运动成立40周年。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政策 B.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 C.国内左倾错误所致 D.《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约束6.(2009年天津会考5 题)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7.(2010年9月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10题)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构想 8.下列我国外交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②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

Chinese tea culture(中国茶文化-英文版)

Chinese tea culture(中国茶文化-英文版) China is the hometown of tea, tea, tea has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pruducts blend of the main varieties are green tea, black tea, Oolong tea, Huacha, white tea, yellow tea. Tea with fitness, the rule of the disease of drug efficacy, the rich enjoy the fun, can cultivate sentiments. Tea, is China's personal guests of the elegant entertainment and social activities, sitting teahouses, tea party are Chinese social groups tea activities. Chinese tea in the world renowned, came to Japan in the Tang Dynasty, a Japanese tea ceremony. Chinese tea drinking began. Salt to boil the tea water, in accord with nature, Ya-drink taste for tea taste of the inherent lies mood, this is the tea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ea. The same quality of tea, such as different water, tea brewing technology different or mixed, bubble tea to have different results.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 was very particular about the tea brewing,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Bubble villag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tea, the brew master of science technology, so that the inherent quality of tea can be fully demonstrated. Chinese tea, pay attention to a "goods". "Tea" is not only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tea, Shen Si with an unparalleled sense of taste and the taste of tea Italy. In his busy schedule of the counter; Nongcha a pot, of the Optional Yajing, Zizhenziyin, can eliminate fatigue, Si Yi Di trouble, be inspired, can also slow Chuo fine drink, to the enjoy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so that the spiritual world of sublimation To the lofty realm of art. Tea by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of buildings, gardens, domestic furniture, tea wares, and other factors component. Tea requirements quiet, clean, comfortable, clean. China's world-renowned gardens, scenic landscapes is Bukeshengshu. Use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or garden, Erection teahouse, let people rest, Interest scene. China is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Liyizhibang, heavy courtesy. Where to the guests, tea, Jingcha the etiquette is essential. When Youke visit, seeking an opinion, the choice of most visitors to taste the best tea and hospitality. King off to tea, tea with the appropriate fight is necessary. In accompany guests tea masters,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guests cups, pots of tea residue, the general use tea cup if he has to drink half, we should add boiling water, with the drink with Tim, the concentration of tea remained consistent , The water temperature appropriate. In tea may also be accompanied by appropriate Chasi, candy, food, taste and adjust to the dim sum effect. Chinese tea culture an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a is the hometown of tea, is the world's first discovery of tea, tea and the use of tea cultivation countries. The origin of tea at least the main Qi Wannian history. Tea was found and the use of human, about Siwuqiannian history. The use of tea was first conceived in the wild collection activities. Legend has it that ancient history "Shennong is Delicate Yuti, to lung liver five internal organs are reflected in its" on the grounds that "if not for Delicate Yuti, taste the medicine on the 1st event of 12 drugs, and why the

设计的萌芽

设计的萌芽:其代表作《考工记》、《博物志》 设色之功分为:画、缋、锺、筐、慌 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的三项艺术之父(建筑、绘画、雕塑) 西方最早的美学专注:拉斯金的《建筑的七盏明灯》、赫加斯的《美的分析》 现代理论专注:1。“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德雷晒、欧文斯2.对工业革命作出反响的人物:普金、莫里斯、帕斯金 关于设计理论的理解: 1..20世纪初勒*柯布西埃 2.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人体工程学 3.60年代的书籍:《设计新编的系统方法》、《设计程序的结构》,将系统的引进设计 4. 多元发展的设计研究,其目标是将设计尽可能的放在最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研究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的定义: 又称设计评论,是设计学科、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设计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基础,对多种设计现象与设计产品进行分析与研究批评的认识活动,他是一种高层次的设计接收活动 2.在理论上讲设计批评与设计史是不可分割的设计史的工作是建立在设计批评之上的,而设计批评家的工作是建立于设计史教育和经验中的 3.设计批评的任务: 以独特的客观的立场或角度,通过各种媒介来描述或是阐述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 设计批评是追求的是价值判断 设计批评是来自设计实践,设计实践是设计师的基础 4..设计批评包括:产品、设计师、设计思想、某一时间段的设计发展做出的评价与批评 5.设计批评的方式:国际博览会、群体批评、职业家的批评 6.设计批评的原则:公开公正公平 7.设计批评的特性: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 设计批评与设计理论: 设计批评 是一种理论性的批判活动 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给设计理论的总结提供了具体的事例 设计理论: 是对设计本身的规律性总结与概括】 建立在设计师批评的基础上的 是对设计批评的进一步的抽象与概括 设计的一般行原则 1.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设计原则、 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 设计的特征 实用性审美性艺术性大众性时代性经济性科学性象征性创造性 工业产品设计 基本特征:简洁明确耐用 适用功能:功能性安全性愉快性 11.设计的分类 设计的分类:

2020年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附解析】

考点2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十年真题】 1.(2019·江苏高考·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答案】D 【解析】新中国刚刚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对态度,没有承认新中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前就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018·北京高考·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是因为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打败了美国,故A 项正确;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未放弃冷战对峙,故B项错误;联合国成立

之初,被美国控制且材料中五大国不是联合国,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五大国缔结朝鲜的和平公约,朝鲜半岛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 3.(2017江苏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B 【解析】参加万隆会议是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与材料的内容“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不符,故A项错误;“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是指中印两国承认意识形态的差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会缓解国际紧张局势,故B项正确;新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与材料的内容“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1950年,两国的社会制度相同,与题干材料“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故D项错误。 4.(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A 【解析】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之那三国之一,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 “工艺美术”运动 1.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_________倡导的。(威廉·莫里斯 一、填空题 1.“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理论指导家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是威廉.莫里斯。 2.1860年威廉·莫里斯“红房子”建成,引起设计界的兴趣和称颂,具有哥德风格特色,这座建筑和内部的用品风格,为“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3. 约瑟夫.帕克斯顿用钢铁和玻璃建造的水晶宫在1851年伦敦第一个国际博览会开幕,开创了两种新材料的应用,引起了褒贬不一的看法。 4. 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是拉斐尔前派的一个重要成员。 5.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成功也在该国家展示。 6.以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拉斯金和画家、工艺美术家莫里斯为代表的传统派,一面在理论上展开了批评和宣传,一面积极致力于设计实践。他们不满当时机械化产品的粗糙、简陋,认为真正的工艺品应该既实用又美观,企图恢复中世纪传统作坊生产生产的手工艺品的标准的手工艺和完美而精致的设计。 7莫里斯和艺术家福特·布朗、爱德华·柏斯·詹斯、画家但丁·罗瑟蒂、建筑师飞利浦·韦伯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拉斐尔前派。 8. 1888 年在伦敦成立的“艺术和手工展览协会”,开始不断地举行一系列展览,向英国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好及高雅设计品位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不仅开始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也影响到美国。 9.工业革命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对旧传统的摒弃,另一个是对机械生产的肯定。 10.德国建筑家歌德佛雷特.谢姆别尔参观水晶宫后,写了两本书,提出这个展览的反对意见。他因此成为德国第一个提出设计革命的人。P53下 二选择题 1.“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B )的风格,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来源。 A罗马B哥特C拜占庭D巴洛克 2.“工艺美术”运动由诗人兼文学家,被人誉称为“工业设计之父”的( A )提倡宣传好身体力行。 A威廉·莫里斯B菲利普·韦伯C查尔斯·沃赛D阿瑟·马克穆多 3.在1861年成立了莫里斯、( C )福克纳三人姓氏命名的商行,简称MMF商行。 A约翰·拉斯金B菲利普·韦伯C马克·马歇尔D查尔斯·沃赛 4( A )是“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大的领域。 A家具设计B室内设计C金属设计D平面设计 5马克穆(A )是比较早的具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是一本季刊,其设计以流畅的黑白线条装饰图而见长。

中国茶文化英文介绍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ir drinking of tea, place much significance on the act of "savoring." "Savoring tea" is not only a way to discern good tea from mediocre tea, but also how people take delight in their reverie and in tea-drinking itself. Snatching a bit of leisure from a busy schedule, making a kettle of strong tea, securing a serene space, and serving and drinking tea by yourself can help banish fatigue and frustration, improve your thinking ability and inspire you with enthusiasm. You may also imbibe it slowly in small sips to appreciate the subtle allure of tea-drinking, until your spirits soar up and up into a sublime aesthetic realm. Buildings, gardens, ornaments and tea sets are the elements that form the ambience for savoring tea. A tranquil, refreshing, comfortable and neat locale is certainly desirable for drinking tea. Chinese gardens are well known in the world and beautiful Chinese landscapes are too numerous to count. Teahouses tucked away in gardens and nestled beside the natural beauty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enchanting places of repose for people to rest and recreate themselves.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civilization and a land of ceremony and decorum. Whenever guests visi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d serve tea to them. Before serving tea, you may ask them for their preferences as to what kind of tea they fancy and serve them the tea in the most appropriate teacups. In the course of serving tea, the host should take careful note of how much water is remaining in the cups and in the kettle. Usually, if the tea is made in a teacup, boiling water should be added after half of the cup has been consumed; and thus the cup is kept filled so that the tea retains the same bouquet and remains pleasantly warm throughout the entire course of tea-drinking. Snacks, sweets and other dishes may be served at tea time to complement the fragrance of the tea and to allay one's hunger. 参考译文: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注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