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5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05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05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05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乐山师范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教务处编

二00五年四月

目录

一、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教学大纲

1、旅游学概论

2、旅游心理学

3、旅游资源与开发

4、旅游英语

5、旅游经济学

6、饭店管理原理

7、旅行社经营管理

8、旅游法规

9、旅游规划

二、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任意选修课教学大纲

10、餐饮服务管理

11、客房服务管理

12、总台服务管理

13、酒吧经营管理

14、饭店英语

15、导游业务

16、旅行社管理实务

17、中国旅游地理

18、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19、世界旅游

20、导游英语

21、世界著名旅游企业管理分析

22、国际旅游业务

23、英语听力

24、英语口语

25、领队业务

26、会展旅游概论

27、场馆管理与服务

28、会展策划与组织

29、商务英语

30、旅游景区管理

31、旅游环境保护

32、旅游项目投资与评估

33、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

34、中国历史与文化

35、巴蜀文化与四川旅游

36、体验旅游

37、中国西部旅游

38、生态旅游

39、休闲旅游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L Y-ZB101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学时数:64学时学分数:4学分

编写执笔人:于华友审定人:汪明林编写日期:2005年4月

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旅游学概论》作为国家规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课)主要课程,旨在对旅游学研究的框架和原理进行概要介绍,并结合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发展,对有关旅游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基本问题作一全面的概述和分析,从而揭示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和活动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的内在关系;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旅游业的构成及其运营特点;旅游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便为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有关旅游专题奠定全面性基础。

二、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其研究范围较广,涉及多种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美学、人类学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根据所选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结合本科的课时安排和我系现有的教学设备,在教材处理上,既照顾到教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同时又将突出重点;对适宜学生自学的教材,将作好对学生的自学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本课程以讲授为主。上课使用普通话,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和准确精炼;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案例和行业调查实践,通过讲授——查阅文献——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3、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讨开放式考核。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实践实验课,并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或周休时间到当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学习。

4、作业方式以书面为主,全期作业量不低于4次,全批全改。半期安排一次测验,平时成绩记载不少于5次,对作业或测验中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或辅导时进行点评,期未进行考试。

5、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课程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含作业和半期考核及考勤),期末考试70%。

四、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一、旅游业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二、旅游业的光明前景

三、各国政府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关注和重视

四、旅游和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及功过之争的基本原因和解决办法

五、旅游从业人员接受旅游教育和训练的必要性

六、旅游学及其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旅游的产生与发展)(6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及其性质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发展

四、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中外比较、发展特点

五、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和意义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生产力—社会经济—旅游发展

第三节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现代旅游的概念

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8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的概念:定义的类型、分析与结论

二、旅游活动的界定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通常简称旅游的类型或种类)

一、划分标准

二、国际旅游

三、国内旅游

四、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比较

第三节(现代消遣)旅游活动的性质

一、消遣旅游活动现象分析

二、歧见原因

三、性质

第四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

二、增长趋势(规模发展)的持续性

三、空间上的地理(地域)集中性

四、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8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与解释,熟悉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及其意义,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目的和方法并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第一节旅游者的概念与界定

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

二、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国际旅游者的界定—国际联盟的规定,罗马会议的规范,世界旅

游组织的解释,我国对来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国内旅游者的界定—世界旅游组织,中外比较。

第二节实现(非事务型)旅游活动所需具备的客观条件

一、支付能力——足够的可随意支配的收入

二、闲暇时间——足够的闲暇时间

三、其他影响因素

第三节实现旅游活动所需具备的主观条件——旅游动机

一、旅游动机

二、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四、认识意义

第四节旅游者的类型

一、类型划分的标准和意义:WTO对国际旅行者的分类

二、按基本旅游目的的划分的旅游者类型

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6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认清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辨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第一节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四、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二、旅游资源的调查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

四、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六、开发工作的原则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二、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三、保护工作的途径

第五章旅游业(12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业和传统产业在划定标准上的差异,熟悉旅游业的构成;了解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熟悉旅游业的一般特点,熟悉旅游业主要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并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一节旅游业的概念

一、何谓旅游业:产生的概念

二、旅游业的构成

三、旅游业的性质

四、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旅行社

一、何谓旅行社

二、旅行社的分类:中外比较

三、旅行社在旅游中的作用

四、旅行社的业务开展

五、我国旅行社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住宿业与饭店

一、饭店在住宿业中的发展

二、饭店的类型划分

三、饭店的等级划分与我国的星级评定

四、饭店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五、饭店业中的集团化经营

六、我国饭店业的发展现状

第四节旅游交通

一、何谓旅游交通

二、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任务和作用

三、主要的旅行方式——旅行方式的发展与现状

四、影响旅行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五、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现状

第五节旅游景点

一、何谓旅游景点

二、旅游景点的类别

三、我国旅游景点的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

四、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五、景点在经营中的影响因素

六、我国旅游景点的发展现状

第六节旅游业的产品

一、何谓旅游产品

二、旅游产品的特点

三、旅游产品的质量标准

四、我国旅游产品的质量管理

五、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旅游组织(6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以及旅游发展行使干预的必要性;熟悉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主要手段;掌握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熟悉我国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并了解同我国有关系的主要诡计旅游组织。

第一节国家旅游组织

一、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政府支持旅游发展的动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主要的干预手

段。

二、国家旅游组织:概念及其设立形式、各国差异原因、国家旅游组织的职能

第二节我国的旅游组织

一、旅游行政组织

二、旅游行业组织

第三节国际旅游组织

一、概念与类型划分

二、同我国有关的国际旅游组织

第七章旅游市场(8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分的原因、意义和常用的划分标准,熟悉全球国际旅游客源和客流的地区分布格局,并能据以分析国际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动规律。在了解我国旅游业海外客源状况的基础上,熟悉选择海外客源市场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并能够分析和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

一、市场的概念与旅游市场

二、客源市场的重要性

三、旅游市场细分

第二节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

一、国际旅游客流量

二、国际旅游客流分布格局

三、国际旅游客源的分布格局

四、国际旅游客流规律

第三节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

一、入境旅游市场

二、国内旅游市场

三、出境旅游市场

第八章旅游的影响(8学时)

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将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除了应当熟悉这些影响的基本表现外,还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决定其程度大小的条件。从而为探讨和认识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打下基础。

第一节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第二节旅游促进接待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一、旅游乘数理论

二、旅游乘数的类型

三、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的因素

第三节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三、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四节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第五节可持续旅游发展

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含义

二、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内容

三、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补充说明

68学时的教学时数可能偏紧。另外,第五章中有关旅行方式的内容以及第六章中关于

我国旅游业主要海外客源市场的介绍性内容可让学生自行阅读。若时间和条件允许,可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到有关部门和企业作实地教学或邀请旅游界人士作专题讲座。

五、课时分配及教学方式与手段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旅游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2004年2月第5次印刷。

2、《旅游学概论》(修订版)李天元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4版,2002年2月第20次印刷。

3、《旅游学概论》马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4、《基础旅游学》谢彦君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5、《旅游学概论》田里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6、《旅游学概论》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王洪滨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年5月第2版。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LY-ZB102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3学分

编写执笔人:汪红烨审定人:汪明林编写日期:2005年4月

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旅游心理学》是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的任务是授予学生有关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企业管理(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景区管理)、开发旅游市场、提供旅游优质服务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旅游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经济学、市场营销学、饭店管理原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信息管理等专业理论课程基础之上的独立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旅游经营管理与实务相关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者的心理及行为规律,有效地理解和改进旅游业的管理、经营、服务的措施。

2、本课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心理的基本理论,初步具有对旅游企业科学管理和发展企业的能力。

3、本课要体现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的灵魂,正确地树立学生旅游服务的心理观。

4、本课应适量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新动向和新进展。

5、本课应结合中国特色的旅游企业的实际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立足于四川,面向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并借鉴其它行业及国外旅游企业的管理经验来丰富旅游心理学的课程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主要教学环节建议

1、由于学生没有普通心理学的基础,对心理学的概念不易理解,教学中应注意深入浅出,重点突出,联系实际,融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一体。

2、旅游者的心理、旅游管理心理的内容详讲、精讲,旅游服务心理的部分内容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对专科学生以旅游者的心理、旅游服务心理为重点。

3、本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制作和运用CAI。

4、本课程讲授一学期,共48学时。

5、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2)课程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含作业与期中考核),专业调查与阅读10%,期末考试60%。本课程完成作业3~4个。考核中注意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知识的比例结构,应有必要的案例分析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6、教学大纲是参考性文件。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使用时可以灵活掌握或作适当的调整。

五、本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48学时)

第一讲引论(4学时)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的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理解研究旅游心理学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对象

一、旅游及旅游的发展

1、休闲与旅游

2、旅游与旅游业

3、国际旅游与旅游科学

二、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心理依据。

3、对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依据。

4、有利于旅游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

三、旅游心理学是怎样一门科学

1、旅游心理学定义: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

2、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服务人员、管理者)

3、旅游行为与旅游产品

四、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1、研究的主要对象——旅游者

2、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决定着旅游业的前途和命运和影响经营和管理

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研究时遵循的基本要求)

1、客观性

2、系统性

3、发展性

二、常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定义、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观察法

2、调查法

3、测量法

4、个案研究法

5、实验法

6、评价法

三、研究方法中常用的基本术语

1、变量

2、信度和效度

第三节影响旅游者的行为因素

一、旅游者的旅游决策

1、旅游决策的定义:

2、旅游决策的种类:

(1)常规决策

(2)广泛性决策。

(3)瞬时决策

二、旅游行为模式

1、刺激因素

(1)诱发因素

(2)受限定因素

2、心理因素

(1)个体影响

(2)社会影响

3、行为反应

第二章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支柱,并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理解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第一节普通心理的基本原理

一、人的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知、情、意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二、人的心理是物质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3、主观能动性随实践活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第二节社会心理的基本原理

一、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个性和行为具有社会化的特点。

二、社会知觉是人们社会行为基础,是人们人际交往中对他人认识的主要过程,是对社会认识的重要途径。

三、在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人们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态度,也是可以转变的。

人际关系贯穿于每一种社会关系中,情感起作重要的作用。

四、社会群体心理影响着个体心理。

第二讲旅游者的心理(16学时)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业服务的主要对象,旅游者的行为趋向决定着旅游业的前途和命运。本单元教学是全课程的重点。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知觉的基本原理和旅游消费活动中的知觉,以及知觉对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

第一节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二、影响旅游知觉的客观、主观因素

1、影响旅游知觉的客观因素:知觉对象强度、知觉对象与背景

2、影响旅游知觉的主观因素:需要和动机、兴趣、经验、阶层意识

三、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防御机制

2、理解性知识经验

第二节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一、旅游者对距离的知觉(距离知觉对旅游者产生的作用)

1、阻止作用

2、激励作用

二、旅游者对时间的知觉

1、旅途要快

2、游览要慢

3、一切活动要准时

三、旅游者对交通条件的知觉

1、旅游者对旅游汽车及火车的知觉

2、旅游者对飞机的知觉

四、旅游者对目的地(旅游区)的知觉

1、信息

2、综合评价

五、影响旅游者知觉印象的条件

1、旅游景观独特性、观赏性、参与性。

2、旅游设施安全、方便、舒适。

3、旅游服务礼貌、周到、诚实、公平。

第四章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需要是旅游消费积极性的源泉,动机是推动旅游消费行为的直接动因,目标是旅游消费行为的重要诱因。

第一节旅游需要

一、需要

1、定义

2、种类

(1)天然性需要

(2)社会性需要

(3)精神性需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单一性—多样性需要的平衡

(1)单一性需要

(2)多样性需要

(3)旅游是平衡单一性—多样性需要的理想方式

二、旅游需要

1、旅游需要的定义;

2、旅游需要的多样性

3、旅游者的一般需要

(1)天然性需要:

(2)社会性需要:

(3)精神性需要:

4、旅游是丰富人生活的源泉

第二节旅游动机

一、动机(略,结合旧备课本的内容)

1、定义

2、种类

3、动机过程(结合教材的图示分析)

二、旅游动机

1、旅游动机的定义

2、旅游动机的种类

(1)历史原因的动机

(2)现代社会的动机

三、旅游动机与旅游行为

1、旅游行为B=F(P,E)

2、旅游行为的多种分类与旅游动机的多源性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1、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2、旅游设施的供应能力

3、旅游业的组织接待能力

第五章旅游者的态度(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态度及其特性,了解态度与旅游决策、态度与旅游偏爱的关系,并学会通过改变态度来改变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

第一节态度的概述

一、态度的概念

1、定义:

2、特征:

3、态度的形成途径与形成阶段

4、态度与行为;

第二节态度与旅游行为

一、态度与旅游决策

1、旅游决策的特征

2、态度与旅游决策的关系

二、旅游偏爱

定义

影响的因素

(1)对象的性质

(2)信息的种类和数量

(3)吸引力

三、旅游态度的改变

1、更新产品

2、说服宣传

3、引导人们积极参加旅游活动

第六章旅游者的人格(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消费者人格的含义与性质,掌握人格特征、人格类型、人格结构、自我、生活方式等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人格的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

1、人格的定义

2、人格的特征

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1、遗传素质

2、家庭

3、学校

4、社会文化

5、社会生活实践

三、人格理论

1、弗洛伊德

2、艾森克

3、吉尔福特

4、奥尔波特

第二节人格特征与旅游行为

一、人格类型与旅游行为

1、加拿大旅游局对人格特征的研究

2、人格内倾型与外倾型

3、追新猎奇型与安乐小康型

二、自我意识与旅游行为

1、自我意识的定义

2、自我形象

3、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三、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

1、平静生活者

2、交际型旅游者

3、考古型旅游者

第三节人格结构与旅游决策

一、柏恩人格结构理论

1、P父母型

2、A成人型

3、C儿童型

二、根据三种状态作好旅游促销工作

第七章旅游者的学习(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学习的含义,了解旅游消费者要解决实际的旅游消费问题和满足实际的旅游消费需要,应学习什么及怎样学习,以及觉察到风险、购买后疑虑学习对旅游经营者的启示。本章内容略讲,结合前面章节内容以自学为主。

第一节学习

一、学习的定义。学习过程是适应自身和环境变化的过程。学习的起因。

二、学习理论

第二节旅游行为的学习

一、旅游动机的学习

二、态度的学习

三、对减少觉察风险和购买后疑虑的学习

1、对减少觉察风险的学习

2、处理购买后的疑虑的学习

四、学习的过程

1、经验和信息

2、信息的寻觅(满意者和最佳者)

第八章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群体社会参照群体,以及家庭、社会阶层、文化、亚文化是怎样对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

第一节群体与旅游者的参照群体

一、群体

1、定义

2、旅游团对个体提供的基本利益

二、参照群体

1、规范的参照群体与比较的参照群体

2、影响个人消费行为的主要社会群体:家庭、朋友、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三、影响个体行为的群体效应

1、购物模式

2、风险转移

第二节家庭群体与旅游行为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单独的、最重要的闲暇活动。

一、家庭的生命周期即家庭的发展过程

1、现代家庭生活周期

2、三个阶段与旅游决策行为

(1)青年阶段

(2)中年阶段

(3)老年阶段

二、家庭旅游决策

1、家庭旅游决策的一般规律

2、家庭决策类型

第三节社会阶层与旅游行为

一、社会阶层

1、定义

2、美国关于社会阶层的研究

二、社会阶层的组成部分

1、职业声望

2、收入

三、社会阶层的价值观与态度

1、自我知觉

2、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3、夫妻关系

四、社会阶层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1、同一社会阶层旅游行为的相似性

2、不同社会阶层旅游行为的差异性

3、同一社会阶层旅游行为的差别性

第四节文化与旅游行为

一、文化

1、文化定义

2、文化特征

3、信仰与惯例

4、礼仪

5、时尚

二、亚文化

1、定义

2、民族和种族亚文化

3、宗教亚文化群体

4、年龄亚文化群体

三、旅游行为影响的表现

1、文化与旅游角色

2、文化与行为方式

3、亚文化与规范、价值观

4、不同亚文化与旅游不同利益获得

5、体育运动与馈赠礼品的文化价值

第三讲旅游企业管理心理(20学时)

旅游企业管理行为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它关系到企业职工人力资源的发挥,人际关系的和谐,良好工作环境的创造,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组织的发展导向等重要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应把本单元作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九章个体差异与管理(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在旅游企业活动中,旅游企业员工本身

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理解员工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习因势利导作好管理工作,发挥员工的优势和特长。本章简要讲授,指导学生自学。

第一节能力差异与管理

一、能力

1、能力的定义

2、才能最完备的结合

3、一般能力(智力)与特殊能力

4、心理能力与体质能力

二、影响能力的因素

1、素质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征

2、知识和技能

3、教育

4、社会实践

5、勤奋

三、能力结构理论

1、“二因素结构”理论斯皮尔曼 G因素与S因素

2、“多因素结构”理论塞斯登七种因素

3、“智力结构”理论吉尔福特操作、内容、产品

四、能力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

1、掌握能力阈限,搞好人与工作性质的配合

2、同一个人部可能适应所有部门的每一项工作

3、同样聪明的人,不一定适应同一工作

4、接受同等教育程度者,能力水平并不相等

5、旅游企业应该针对员工的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实施不同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6、完善组织机构,确立人才“金字塔”

7、在选择和安排工作时,尽量考虑和培养员工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第二节气质差异与管理

一、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1、气质的定义

2、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

二、气质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

1、气质差异

2、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应做到的几点

第三节性格差异与管理

一、性格与性格特征

1、定义现实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特征: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意志特征

(4)性格的情绪特征

二、性格的类型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 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学时:96 其中:理论学时:90 机动学时:0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全面而系统地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阐述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了解旅游和正确认识旅游,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最终通过让学生在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及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学会以专业的旅游学分析方法和理论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旅游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旅游学科体系的特点;知晓旅游活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相关重大事件;明白旅游的具体涵义、性质以及旅游的组成要素。 2 能力目标 熟悉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中重要的构成行业;能够辩证地分析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等等;掌握和了解旅游及旅

游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 3 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意识;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调。 三课程学生分配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学概述 (一)教学内容:1、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旅游的构成要素3、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 4、旅游学研究的概况 (二)教学目标:1、明确旅游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比较各种不同观点下有关旅游的定义的异同 2、认识旅游的构成要素和分类,掌握各种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3、了解旅游学研究的概况,明确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 2、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3、按照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旅游活动的特点 2、旅游活动的性质 第二章: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内容:1、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4、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5、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旅行活动的概况,明确古代旅行的起源与进程 2、从产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认识其对近代旅游产生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世界现代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1、托马斯库克的旅游活动 2、旅游业诞生的历程(四)教学难点:1、现代旅游的概念 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 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1人。 重视教师培训,重视继续教育,以在职攻读博士或博士后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同时通过横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将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深化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改革成果。 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培养师资,提高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天津市公派出国指标,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积极申报教师系列外的行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加强与行业联系,聘请行业内企业家和专家为兼职教授,逐步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和学者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本专业教师实践、实训能力的提升。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本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石,本专业将在学历、职称、双师队伍、专业带头人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 4.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入手,加强课程改革,并完成核心课程的能力或技能考核设计,积极打造高水平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新发展。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而不是以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为课程主干,由过去的“理论先导、实践为辅”变为“任务引导、实践为先”。 4.3 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教材要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构建项目式教材体系,也可以直接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为了保证核心课程的特色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将通过校企共建,组织专兼职优秀教师,

旅游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方案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一、培养目标 为顺应国内外旅游业的深化发展,以及旅游市场个性化发展趋势,我们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国际旅游管理”(非师范)、“国际酒店管理”(非师范)、“会展旅游管理”(非师范)、“城市休闲娱乐管理”(非师范)4个培养方向,以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又具备职场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旅游管理人才,能胜任旅游局、旅行社、酒店和宾馆、会展、城市休闲娱乐、旅游区和旅游景点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需要。 二、培养规格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旅游管理研究方法与技能,接受旅游管理实践训练,进而能够运用专业基本理论、数量分析方法及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旅游市场调查预测和旅游企业管理。 通过4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如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方面的理论功底和宽厚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2.运用专业理论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4.具备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并能对有关旅游管理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5.熟悉掌握一门外语,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6.具备图书馆情报资料检索能力。 三、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计划学制: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为四年,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可在3-8年完成学业。鼓励学生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 最低毕业学分:165学分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课程修读要求 1.综合教育必修课为全体学生必须修读之课程,计50学分,其中体育、军事理论和计算机基础实行通过性考试; 2.学生须从学校提供的综合教育选修课中按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和综合实践四大类分别各选修2个学分,共修读8学分。可在外学院开设的专业课、全校公选课、外校选修课中选修。修读文科类院系课程作人文社会类选修课程(包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修读理工类院系课程作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程,修读艺术类院系课程作艺术类选修课程。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在专家讲座(含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大讲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课题活动、竞赛等各类活动中自主选择参与,获得学分归入综合实践类公选课。综合实践类公选课学分认定有本院系和有关单位确定。另外,开设就业指导课以讲座形式(4—6次)进行,计1个公选课学分; 3.学科基础课中必修课程,共设5门计15分;专业必修课程共设12门共计24分,其中带☆号课程为综合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分析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应用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和标准研究》(批准号:XJK12YYB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了解我校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将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索引法来对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行课程体系的不足提出解决对策,以解决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标签: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中国旅游业的日渐兴盛刺激并带动着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对酒店管理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店管理人才不但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较高的英语应用技能。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我们了解到,在高职教学中必须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而《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也要求高职院校要“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技能的培养是为了满足酒店国际化的刚性需求,要求酒店管理公共英语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计上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突出应用能力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使学生的英语技能真正满足日后岗位的需要。为了了解我校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笔者将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索引法来对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行课程体系的不足提出解决对策,以解决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1该专业不同年级的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笔者从需求分析,教育目标的设计,课程设置的组织形式,课程的评价,反馈等方面入手,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本论文调查的对象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在校生,包括一年级,二年级及参加毕业实训的学生80人,英语教师4人,行政管理人员2位。针对学生和教师两个群体,笔者设计了三种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38份,收回问卷138份。 2调查结果分析 2.1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主体情况

《旅游专题策划》教学大纲

《旅游专题策划》教学大纲

编写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要求和课程教学计划而编写。课程性质为专业方向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和掌握会旅游专题活动策划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明确旅游专题活动策划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方案制定等,以指导旅游专题活动的有效开展和管理。 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系统的旅游专题活动策划与管理的思想,学习了解和掌握 旅游专题活动策划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2、将案例教学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旅游专题活动策划与管理原理的 学习和理解能力,以及处理和运作的实际能力。 3、有效检验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材每章都附有思考题和附读文献,集中提供有关案例分析,让学生结合理论及案例和实际旅游专题活动做出合理解释,并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本课程在旅游管理(策划运营方向)专业中的学时数为36学时(2学分)。

课时分配表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 第一章主题公园的专题策 划一、主题公园的定义 二、主题公园的分类 三、主题公园的目标市场与投入产出分析 四、主题公园的主题提炼与消费行为分析 五、主题公园的营销 7 第二章旅游目的地形象专 题策划一、目标市场及细分 二、旅游目的地区间内的竞争对手的分析 三、旅游目的地产品设计与推荐 四、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构架 五、传播与媒体选择 7 第三章旅游区开发专题策 划一、规划原则及其指标 二、规划中的产业组合 三、规划与开发 四、开发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五、开发的案例分析 8 第四章旅游地产专题策划一、旅游与地产的关系 二、酒店的房地产营运赢利模型 三、旅游地房地产开发的赢利模型 四、旅游地产的类型与策划方式 五、案例分析 6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介绍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介绍 人才培养目标 具备酒店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知识技能,能胜任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事业一线服务和酒店宾馆经营管理、旅游管理、餐饮服务管理等方面基层管理工作,并具有良好科学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确立了“校企融合、课证融合的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两个发展方向为重点展开专业教学,为宜宾市乃至全省培养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 课程体系 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构建2+2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符合行业要求,加强了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针对性,缩小了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 “双证书”制度 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行“双证书”制度,导游资格证、中级餐厅服务员证等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等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上与考证时间相衔接,实行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统一,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取得“双证书”,适应大中型知名企业的人才准入制度,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近年来95%的毕业生取得“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中级证”“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相关证书。 专业课程设置 公共关系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礼仪常识、旅游英语口语、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法规、导游基础、导游业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康乐经营、酒店形象策划、接待技巧等。

师资队伍 共有专业课教师10人,省级骨干教师2名,中学旅游高级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9名,占专职教师90%,餐饮服务技师1名,“其中2007、2009、2013年学校派出三名专业教师参加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提高培训。2007年学校派出一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有关交流培训。该专业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餐厅、餐厅和客房考评员、礼仪培训师、国家级导游员、心理咨询师、高级餐厅服务员、高级客房服务员等。 就业天地 我校历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均达98%~100%,毕业年级对口高考录取率年年达98%。学生实习期月岗位工资在1000元——3000元之间。毕业后可到各类星级酒店宾馆、旅行社、旅游公司、风景旅游区、旅游商品营销部门、商贸中心、会展中心、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及旅游公司、机场服务及营销工作、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及旅游景点、旅游酒店、宾馆、旅游规划部门单位工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建设,学校现已形成遍布10 多个省市约50余家单位的就业体系。 实践性教学内容: 由课堂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定岗实习三大环节构成。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训、义务劳动、社会调查、酒店服务技能综合实训以及旅游服务技能综合实训、定岗实习等。从一年级开始,利用节假日、假期、安排学生到旅行社、酒店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并配备1-2名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校内实训室 1、餐厅实训室:建立符合酒店餐饮岗位技能需求、按职能划分的中餐岗位实训室: 学生可以进行中餐宴会摆台、点菜服务操作、服务间工作等实践技能操作。可以开展的主要实训项目包括:托盘、餐巾折花、摆台、斟酒、上菜、结帐等。 2、客房实训室:学生了解客房的基本设施设备,熟悉客房环境,初步掌握中西式 铺床、楼层迎宾、仪容仪表仪态的基本要求及客房的基本程序,从而训练学生的客房服务基本技能。 3、形体礼仪实训室:对学生站姿、坐姿、走资等基础礼仪进行训练。同时还可以

酒店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1)

目录0

8 8 9

0 1

第1章需求分析 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酒店、宾馆在服务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酒店行业的竞争表现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竞争,它影响到酒店的形象和声誉。这就要求通过先进的管理来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做到让客户满意。因此,非常需要一套酒店管理系统来对客房信息,经营情况以及客户信息进行管理。酒店管理系统为管理者制定决策判断提供了可行依据。判断提供迅速高效的、系统化的服务,避免手工处理的繁琐与误差,成为酒店、宾馆经营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商业性的酒店管理软件大多数是舍用于大、中型酒店,其操作复杂,收费昂贵,还需专业维护。这就造成了很多小型酒店以及小型宾没有客房的管理软件,对于其宾馆的经营造成管理的繁琐与混乱。所以开发一款社用于小型酒店或小型宾馆的客房管理软件时必须的。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该系统的功能需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客房管理。主要用于对客房信息进行维护。功能包括对客房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已有的客户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查询。 (2)住宿管理。主要用于对入住信息进行维护。功能包括对入住信息的添加、修改和查询。 (3)结算管理。主要用于对客房结账和对结算历史信息的查询。功能包括结账(计算费用、记录结账信息)和结算查询。

第2章管理系统平台的选用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原则 1、数据库系统采用易于集成的,开放的技术。 2、产品质量优异,可靠性高,适于长期运行,能支持关键应用。 3、数据安全,保安型高。 4、能提供分布式数据库功能。 5、支持多种开发环境,软件开发容易。 6、扩充性和升级能力强。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本次系统设计选用的是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因为Visual Basic 具有以下优越的功能: 简单,易学,易用 (1)快速完成应用任务 (2)使用方便的工具栏 (3)支持中英文输入法 (4)用项目管理器统一界面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旅游经济及现代管理理论和业务技能知识,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咨询、培训以及涉外旅游服务等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毕业生适应岗位: 1.旅行社、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岗位集群。主要从事旅游顾问、导 游部的全陪、地接导游、出境部的领队、计调线路设计及商旅实用信息查询检索等服务和管理工作岗位。 2.旅游高端酒店、休闲俱乐部、度假村等机构从事服务和运营管理岗位集群。主 要从事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对客服务岗位以及部门主管、经理等岗位。 3.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经营管理及旅游营销策划企业相关岗位。岗位包括旅游景 区服务运营管理、大型旅游演出、大型旅游活动、旅游线路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策划等岗位; 4.旅游规划机构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旅游活动策划的调研和宏观 规划等岗位。 5.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教育部门岗位集群。学生通过各省市地县旅游局及其 附属企事业单位招考从事各地旅游职业中学、旅游职业中专或职业中专、中小学的行政或旅游教育等相关岗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企业服务技能及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服务技能训练培养,具有旅游规划、活动等市场调研、活动策划设计、开发、运营实施管理的能力。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能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一). 知识结构 .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旅游产业从业所需人文地理知识,熟悉旅游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 . 系统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即熟悉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景区、旅游酒店等经营运作流程及各岗位技能。 . 掌握会计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活动策划、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商务英语、宴会设计等课程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 . 熟悉我国旅游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范,了解旅游产业的国际惯例与规则。熟悉我国酒店经营管理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范,了解国际酒店业的前沿发展动态; . 了解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熟悉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二). 能力结构 . 具有思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善于分析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 具有交际能力,能清晰表达自己内心思想,同时让对方理解,能举止得当、情感表达具有感染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熟练掌握会展项目各类文案的表达技巧; . 具有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旅游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服务工作的相关技能和方法。 .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领会国家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旅游学》课程教学大纲

《佛山旅游产业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7009301 课程名称:佛山旅游产业专题 英文名称:Foshan Tourism Industry 课程类别:17009301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时:16 学分:1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核 先修课程:管理学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它以佛山市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旅游产业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相关产业基本发展状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This course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tourism management. It takes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Fosh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mainly studies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It mainly includes six aspects of the basic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industries, namely "food, housing, travel, shopping and entertain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grasp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world tourism, and ha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16个课时向学生们介绍佛山市旅游产业的基本发展状况: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的产业基本发展状况。并期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山整个旅游产业基本脉络,且对其中的部分方向产生持续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佛山旅游产业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介绍讲解该课程的定位、课程的内容、考试题目、参考书目,让学生了解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代码:120901K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二、培养目标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规格 (一)专业特色 (二)培养规格 四、就业方向 高星级酒店及酒店集团、连锁酒店、民宿等,从事中基层服务和管理工作;通过选修导游方向和酒店职业经理人方向,也可面向旅游局、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或从事旅游接待、高层管理或职业经理人等工作。 五、修业年限和学位授予 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4-6年。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学分,准予毕业;符合文山学院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学时、学分 总学时:2498学时;总学分:160学分。

七、专业核心课程 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管理学原理。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及要求 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礼仪训练及职业形象塑造,旅游服务仪态训练(旅游公关礼仪、形体训练与基础化妆)。 导游讲解、解说能力(现场导游) 餐饮服务基本技能及宴会组织设计(餐饮服务管理)。 ④前厅服务技能及软件使用,客房服务基本技能及客房部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 管理)。 ⑤艺术品品鉴、插花技艺(艺术鉴赏)。 2.独立实践课程设置 说明:

1.军事理论及训练:按学校军训实施方案执行。 2.第二课堂:相关活动及学分按《文山学院第二课堂实施办法》执行。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牵头制定的实施方案执行。 4.专业见习:第二学期组织行业认知,第三学期组织旅游企业运营认知,第四、第五学期组织旅游岗位认知见习活动。 5.专业实习:运用所学知识,组织到对口单位实习,通过实习过程的历练,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实践工作能力。 6.毕业论文:按《文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执行。 7.课程名称后面标注“*”号的为学位课程,下同。 九、专业课程设置及说明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一览表 1.专业必修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简介 A.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1、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052P01Y 学分数:4 总学时:68 学时分配:讲课学时51,自主学习17 先修课程: 课程容: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的探究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方向。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显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则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希望。 教材:《政治经济学》,吴树青,高等教育 参考书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资本论》,人民;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高教出版杜,2000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杜,2002年;五常:《经济解释》,商务,2002年;哈耶克,邓正来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三联书店,2003年;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3;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国社科,1994年;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科,1997年;洪银兴;《现代经济学》,人民,2000年;郭元唏:《资本经营》,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经济日报,1991年;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泽文,1989年;华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1999年;哈拉尔:《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1991年;阿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 2、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052P02Y 学分数: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 课程容:微观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主要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目的是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掌握供给与需求基本理论,熟悉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一般均衡等理论的基本容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微观经济学教程》,黄亚钧、纬著,复旦大学,1995年11月第一版 《微观经济学》,梁小民著,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1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上册),高鸿业著,中国经济,1996年2月第一版 3、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051P01A 学分数: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课程容:宏观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_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2012年济南职业学院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 体系与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借旅游重点专业建设契机,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山东省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质量,为“黄河水城、魅力沙都、休闲山东省”服务。 高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将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作为基本原则,培养的是技能型的酒店服务人员,具备酒店服务与管理领域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1、建立“以能力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指的是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及指导理想。能力本位,大致有三种能力观 (1)任务本位能力即操作技能,(2)一般素质,能适应生活及处理事情的能力,(3)整合的能力观即为综合素质,包括上两点。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据此所建立的课程,为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模式,即原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者之间,实际上在突出操作技能能力基础上也要注视培养一般素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虽然表面上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但实际教学中都是相互融合的,比如文化课中有专业知识,专业课中也讲究理论相辅。 2、以“模块结构”理论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育人特色,教师应把根据不同技能模块综合之后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和与岗位相关的法纪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即横向体系。以此形成的能力课程,学生学了就能应用,能用、会用、管用,能够真正形成岗位能力。根据模块教学的特点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改变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原有的以基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为主的学科课

《旅游法规》教学大纲

《旅游法规》教学大纲

编写说明 旅游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和介绍旅游业的宏观法律法规和区域性的法律法规以及一些旅游政策,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入手,进行系统的广泛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旅游业在全面的和方向性的发展方面的法律环境问题。通过对旅游法规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加强对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管理、旅游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法律”、“法规”、“旅游法律环境”、“旅游环境”、“规范性”、“旅游法律政策”等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了解其理论的演变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阶段以及各国的主要理论和经验;熟悉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其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学会用所学知识研究旅游中的新问题,分析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并初步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从旅游法规体系的建设、旅游法律关系、旅游组织、旅游合同、旅游的安全、游客及旅游纠纷与处理次展开,注重前后之间的逻辑性,章与章之间内容相扣以及章与章之间内容的相互独立性。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旅游法规作为一个具有统一性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又是相互独立的知识体系。 2.研究旅游法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 旅游法规是发展中的理论,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结合现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进行学习,对旅游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予理论上的深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旅游法规的现实性,并将旅游法规出现的新问题融入教学中,增进课程学习的思想性和前瞻性。 3.将案例教学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旅游法规是一门实践性、系统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综合课程,案例教学将能有效增进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效检验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材每章都附有思考题、案例分析等,以此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同时还可增加其他的案例和企业实践,让学生结合理论对案例和法律实践活动作出合理解释,并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8学时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总结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总 结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总结 旅游管理专业创立于,两年多来,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大专层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熟悉旅游市场,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涉外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旅行社、景区(点)、酒店、宾馆等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和创业型人才。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该专业制定了一套科学适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现将有关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说明如下: 一、以应用技能为中心设置课程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课程设置是任何一个专业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经过认真思考和探索,并借鉴国内外高职类兄弟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深圳旅游市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我们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主要遵循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以培训目标应用技能为中心设置课程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直接进行生产、服务、技术操作和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我们在课程设置时摒弃了传统高校以学科为中心的做法,而是以培养目标应用为中心。从旅游业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见图1)出发,分析各种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以此为核心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

系(见表1)。 图1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解图 表1 能力分解及对应课程体系表 2、以培养实用型与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设置课程 作为高职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面向地方、面向社会及

面向基层的特性,因而决定了其培养目标的实用型、复合型。实用型指学生所学知识是旅游行业使用的技能与工作程序,学生毕业与从业之间不存在再培训阶段,可直接上岗。然而,由于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日新月异,需求复杂化和市场不稳定因素加剧,如果仅强调实用型,则会出现学生所学知识生命周期太短的问题。因而,要以实用为特点,同时加强复合型的特点,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学生较强的再学习能力,走宽专多能的道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正是遵循这一原则设置。以旅游行业现行的管理规范设置课程,同时还给予学生现代社会再学习的基本能力。如旅游管理开设了《高等数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原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这都为学生毕业时或今后专升本旅游类和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做了准备,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3、课程设置的相对动态原则 这是指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定时期内随着社会和企业需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主要是由其应用型为主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高职教育十分显著的特点。本专业开办两年来,在01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02、03级的教学计划,每一次新制定教学计划时,都根据专业人士的建议,以及社会调查反馈的信息对前面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如根据本专业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历史文化知识功底非常浅等特点,本专业在01级、02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在03级的教学计划中加开了

酒店管理专业专业课程标准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西餐管理与服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西餐管理与服务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西餐服务职业,了解行业的发展和现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熟悉服务流程,适应行业发展和职业变化,具备从事西餐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对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得出从事西餐管理与服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课程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为专门化方向模块;以工作任务为线索采用并列式与流程式相结合设计课程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兼顾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完整,保证技能证书考试的要求,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 以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为主体的课程模式,以工作流程和任务为线索设计项目,把工作过程设计成项目过程,以工作任务负载知识,通过技能操作、仿真模拟、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发现学习、范例教学、案例分析、实地参观、市场调查、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在工作情境中开展学习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突出强化学生的主体和自主作用,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用发现学习取代接受学习,理解学习取代机械学习,自调学习取代他调学习。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现代酒店餐饮管理与服务的基本理念和基础知识,熟悉酒店西餐厅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和熟练的西餐、酒水及宴会服务技能,热爱并能胜任酒店西餐服务与管理工作。

旅游景区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0214527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适合专业:旅游管理 总学时数: 54 学分:3 一、课程教学目得与任务 《旅游景区管理》就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得一门专业选修课,专业性较强就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得专业素养得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运营得基本规律与管理方法,初步具备旅游管理工作要求得理论素养与操作技能。初步掌握旅游景区管理得各方面知识框架,包括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设施设备管理、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管理、旅游景区组织管理、旅游景区财务管理、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管理、旅游景区形象管理、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旅游景区战略及项目策划管理。 二、理论教学得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区管理得含义、历史及发展趋势、基本内容与方法,了解旅游景区管理得知识框架,了解旅游景区战略及项目策划管理;理解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设施设备管理、旅游景区组织管理、旅游景区财务管理、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管理、、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掌握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管理、旅游景区形象管理。 该实践教学得设计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旅游景区资源、发展进行评价分析,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得能力。实训环节多在室外进行,实践考核计入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 教学目得与要求:了解旅游景区得基本概念、分类体系以及不同类型景区得发展现状与 经营管理特征,了解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得体制模式;理解景区经营管理得基本内容、途径与手 段;掌握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得基本理论,全面认识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得过程与方法。通过本 章学习使学生对景区管理有全面、大致得了解。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管理得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得体制与模式及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得概念、条件、类型及特征;旅游景区得构成要素概述;旅游景区系 统;旅游景区得发展变化。 第二章旅游景区得区位选择与布局分区 教学目得与要求:了解景区区位选择得方法与景区布局模式得内容;掌握影晌景区区位 选择得因素及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了解景区区位选择与功能分区得相关实践。掌握 影晌景区区位选择得因素及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重点:景区区位选择得因素;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难点:景区布局、功能分区得原则。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得区位选择;旅游景区得布局;旅游景区功能分区。 第三章旅游景区得组织管理 教学目得与要求:掌握旅游景区组织、景区组织结构与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得概念;熟悉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组织结构设计方法;学会旅游景区《员工手册》得制定。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原理;旅游景区组织结构。 教学难点:旅游景区组织; 旅游景区组织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原理;旅游景区组织结构;旅游景区《员工手册》得制定。 第四章旅游景区得形象策划 教学目得与要求:本章通过对旅游景区形象得概念理解、景区形象得构成要素,以及旅游 景区形象定位与形象策划得内容进行介绍,并配以实际案例,使学生对景区形象有比较全面 得认识与了解.从而树立景区形象建设得观念。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形象策划得构成要素;景区形象定位得方法;旅游景区设计得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