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地空间变化及防治措施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地空间变化及防治措施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地空间变化及防治措施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地空间变化及防治措施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地空间变化及防治措施

庞治国1,李纪人1,李取生2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4;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130012)

摘要:运用遥感、GIS等地学信息新技术手段获取了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中后期吉林西部地区盐碱化土地最新统计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总结了该区近20a来盐碱化土地总体面积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恶化及盐碱化发展具有阶段性时序变化的特点,最后给出了经济管理及生态工程等方面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盐碱化土地;空间分析;吉林西部

中图分类号:TP79:S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0X(2004)02-0056-05

0 引言

吉林西部盐碱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治理对于遏制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化,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盐碱地资源在吉林省西部土地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合理利用与否已经成为该区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而查清该类土地资源,并对其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更好地进行预防治理,显得十分重要。

本项研究将地学信息新技术[1]运用于该类资源的宏观调查与动态变化研究中,较好地体现了宏观、快速、准确的优势,而且可以分层管理空间数据资料,集多源数据进行不同时段的盐碱地动态信息的叠加和分析,并进行预测。进而,为建成区域资源环境基本数据库、典型地区动态分析模型、资源环境宏观规划辅助决策模型以及整体集成的动态监测和定期更新的运行性信息系统提供技术和数据的支持,并为区域行政决策部门和各主管部门在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涉及9个县(市):白城市、大安市、洮南、镇赉、乾安、通榆、长岭、前郭和扶余县(图1)。1996年总人口410.8万,密度89.7人/km2,且分布

收稿日期:2003-04-30;修订日期:2003-12-23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004-02-09资助。

 Ο1亩=0.0667hm2不均。其中农业人口298.8万,耕地120.5万hm2,人均耕地4.4亩/人Ο

图1 研究区范围示意图

研究区地处松嫩平原中西部低洼易涝盐碱地与风沙地交错分布区,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也属农牧交错带,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风多雨少、蒸发强烈及春旱严重等。年均气温4.3℃,年均降水为413mm,雨热同季,集中于6~9月。

该区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松嫩断陷盆地西部斜坡地带,其底为白垩系红色夹灰白、灰绿、灰黑色的砾岩、砂砾岩、砂岩和泥页岩。本区地带性植被为草原,地带性土壤为黑钙土。综上各项因素均决定了该区域生态环境极具脆弱性,即洪涝盐碱化、沙漠化等自然灾害都极易发生,交错进行。因此以其为重点研究区域具有现实意义。

第2期,总第60期国 土 资 源 遥 感No.2,2004 2004年6月15日R EMO T E S ENSIN G FO R L A N D&R ESO U R C ES J un.,2004 

2 动态变化特点

2.1 盐碱化土地分类

根据荒漠化分类原则[2],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及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可读性,将盐碱地景观划分为盐碱化耕地(盐碱化水田、盐碱化旱地)、盐碱化草地、盐碱化沼泽湿地及碱斑地(盐碱化林地面积很小故忽略)等4种类型。

盐碱化耕地。指在土体中对作物生长有害的水溶性盐类的积累超过一定限度,达到危害作物正常生长,产生危害的一种耕地类型[3]。

盐碱化草地。指生长在盐碱化土壤上,以适盐、耐盐或抗盐特性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碱斑覆盖率在15%~70%之间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4]。

盐碱化沼泽湿地。指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或长年积水和过湿的、土体表层盐碱聚集的、生长湿生耐盐碱植物的一种湿地类型[5]。

碱斑地。指碱斑覆盖率达70%以上的、盐碱化程度严重、难以利用的盐碱地。

对于各种类型盐碱地目视解译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盐碱化土地在影像中的颜色、纹理及形状等因素,结合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判读。目视解译结果见表1及表2。

表1 吉林西部1996年各类盐碱地面积统计表 单位:104hm2

县(市)盐碱地总面积 盐碱水田 盐碱旱田 盐碱草地盐碱沼泽湿地 碱斑地洮北区 1.84 1.200.250.140.130.12扶余县12.240.667.56 2.260.30 1.46洮南县8.160.740.82 1.540.16 4.90长岭县16.610.11 3.05 5.63 1.73 6.09前郭县19.57 4.38 1.129.42 1.64 3.01大安市30.370.467.4910.26 3.119.05镇赉县18.84 1.36 3.548.57 2.75 2.62通榆县36.55 1.099.329.28 1.7615.10乾安县15.150.03 2.59 6.91 3.03 2.59总 计159.3310.0335.7454.0114.6144.94

表2 吉林西部盐碱地年增长率

县(市)

1986年盐碱化土地

 面积/104hm2 占土地总面积/% 

1996年盐碱化土地

 面积/104hm2 占土地总面积/% 

增幅/%年增长率/%

洮北区 1.2016.9 1.8425.953.3 4.37扶余县7.6613.612.2421.759.8 4.80洮南县 5.128.28.1613.059.4 4.77长岭县15.8927.716.6129.0 4.50.44前郭县17.6127.519.5730.611.1 1.06大安市21.5544.230.3762.240.9 3.49镇赉县15.0227.918.8435.025.4 2.29通榆县33.4439.436.5543.19.30.89乾安县13.4738.115.1542.812.5 1.18总计130.9627.8159.3333.921.7 1.98

2.2 数量结构变化

通过对1996年TM图像目视解译,得出吉林西部9县(市)各类盐碱地面积统计数据(表1),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吉林省西部沙碱化土地类型面积调查统计数据,从数量结构角度对研究区盐碱化土地动态变化加以分析,结果见表2。

?

7

5

?

第2期庞治国,等: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地空间变化及防治措施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发展由来已久。但在解放前及解放初,土地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据吉林省土壤志(1958年)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吉林西部盐碱地面积仅为107.90万hm2,且以原生暗碱层为主,明碱斑面积很小。到20世纪80年代末,盐碱化土地面积达到130.96万hm2,比20世纪50年代增长了23.06万hm2。野外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盐碱化土壤含盐量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轻度盐碱地占总面积的比例减少了11.6%,中度盐碱地减少了3.9%,而重度盐碱地的比例增加了15.5%[6]。根据1996年遥感解译数据,本区盐碱地面积仍在扩大,面积增加到159.33万hm2,年均增长率近2.6万hm2。如大安市盐碱地面积扩大到30.4万hm2,比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了约8.8万hm2,所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也由44.2%增至62.2%,其碱斑地所占比例有所减少,以草地为主要利用类型的中度盐碱地的比例有所扩大,如果以此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盐碱地面积将达到39.9万hm2。

由表2可知,从1986~1996年10a间,吉林西部9县市盐碱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其中洮北区、洮南、大安和扶余县扩大幅度较大,长岭县扩大的幅度最小。以此作为研究时段,计算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地面积年递增率,公式为

x=exp[(ln S t-ln S0)/t]-1

式中,x为年增长率;S0为起始年土地面积; S t为目标年的土地面积;t为两个时段相隔年数,计算出吉林西部从1986~1996年盐碱地总面积年增长率为1.98%,9个县中,扶余县、洮南县、洮北区和大安市年增长率较高,分别为4.80%、4.77%、4. 37%和3.49%,长岭县年增长率最小,为0.44%(表2)。

2.3 空间变化

将研究区1996年TM图像和1978年MSS遥感图像作空间叠加分析,可知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

(1)原有居民点占地面积扩大。从遥感影像上可清楚地看到,随着区域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居民点用地面积明显增大。在居民点附近、道路两侧的土地盐碱化演变的趋势是退化为盐碱化草地和碱斑地。这主要是因为居民点附近,割草、放牧、打井等人为活动,破坏了原生植被,使土地退化,向盐碱荒漠化方向发展。

(2)盐碱化耕地面积增大。一度在“以粮为纲”的农业发展政策的影响下,各地将提高粮食产量作为农业发展的唯一目标,开垦了大批不宜作为种植业用地的荒地。另外,在灌排渠系不健全、不配套,不能满足灌区合理灌溉、及时排涝和降低地下水位要求的情况下,盲目开发水田,并且长期使用咸水灌溉,这些都使区内盐碱化耕地面积迅速扩大。

(3)盐碱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明碱斑地面积扩大。从两期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到,1996年盐碱沼泽湿地面积较1978年的面积明显减少,一些泡沼萎缩,边缘部分成为明碱斑地。

2.4 时序变化

盐碱地发生的各种自然条件因地而异,有的土地早已盐碱化,有的地区土地原来没有盐碱化,但由于生产措施不当,造成土壤积盐或盐碱加重。就建国后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看,总的趋势是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因而对其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分析,不仅要考虑数量结构和空间类型上的变化[7],而且要注意其时间序列上的阶段性,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1)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后期,由于不合理的开垦荒地和发展灌溉农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增加。在此期间,建设的一些大型灌溉工程,对提高灌区土地生产力和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各种原因,灌区仍发生不同程度的次生盐碱化现象。

(2)从70年代开始,国家和省政府开始大力治理盐碱地,停止一些不合理灌溉,完善排灌配套工程,以及采取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使灌区地下水位得到控制,到80年代,本区的盐碱地面积和盐碱化程度都得到了控制。但在总体上,土壤的盐碱化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80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再加上干旱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使人们对次生盐碱化发生的警惕性放松,导致排水设施破坏,盐碱化危险性增加,从表2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吉林西部各县市盐碱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

3 防治措施

近年来,Corwin、Dennis等人[8~10]利用GIS等新技术手段对非点源污染中盐碱化问题作了大量工作,建立了盐碱化预防治理的机理模型,在小区域尺度上取得不错的效果。吉林西部作为吉林省粮食增产潜力最大和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开展本区土地

?

8

5

?国 土 资 源 遥 感2004年

盐碱荒漠化防治对吉林省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文从经济管理及生态工程技术措施上提出盐碱化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3.1 经济管理政策

(1)制定有利于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11]。据资料统计,从1979~1997年,耕牛从36.9万头增加到110.6万头,牧羊从88.5万只增至413.3万只,且全都为放牧。由于草场严重超载,理论载畜量迅速下降。到1985年全区草地放牧约超载110%,即300万羊单位左右,到1997年则超载400%,即779万羊单位。目前截止,各级政府在制定本区牧业发展计划时,仍只是盲目的数量增加。

(2)管理政策[12]。①进一步明确土地退化防治的具体负责部门,逐步建立起资源产业化的管理体制。②加快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实行“资源保护责任制”,作为各级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制定出一批土地盐碱化防治的规范和标准,强化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和服务职能。

③加强水利工程维护的制度化建设,适度提高水资源价格,坚决制止破坏水利工程和滥用水资源的行为。④强化区域水盐运动的监测与预报技术的开发,建立本区土地资源质量及盐碱化监测预报体系。

⑤改革农业土地承包制度,明确规定保持与提高土地质量是土地承包人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相应的检查、奖惩管理办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个人投资改造可耕地盐碱化土地。

(3)经济激励手段。①采取国家投资倾斜与奖励地方主要领导的经济激励手段,鼓励各地加强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对综合治理与防治成绩突出的地区,国家农业投资可给予适当的倾斜。②鼓励保护与提高土地质量的行为;鼓励进行土地盐碱治理的行为;鼓励企业投资进行土地质量改良的行为。

③在统一规划下,鼓励集体和农民投资承包改良盐碱地土地。

3.2 技术措施[13]

(1)生态工程措施。①加强草原管理和建设。改革、完善草场经营机制,实施季节性禁牧和封原育草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的生态工程。对目前管理不好的非国有、集体草场,必须按照“有偿、长期、到户”的原则,稳定承包权,让承包人有明显收益。另外还要实行量草记牧的放牧制度,控制牧草采食率在50%以下。采用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改变自然放牧、采草的经营方式。对于轻中度盐碱化草地进行补播、松土、施肥、浅翻及轮牧制度,建立“草库仑”,使草原用养结合,提高草原生产力。对重度盐碱化草地而言,已失去牧业利用价值,继续放牧中能加重盐碱化,因而宜封原育草,一方面让其自身恢复,一方面人工种草。②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农田和草原防护林体系建设,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减缓草原、农田退化有重要作用。③加强秸杆利用。对于秸杆资源丰富的吉林西部,如采用碱化、氨化和微贮等技术大力开展秸杆资源利用,将较大程度地减轻草原超载压力。

(2)水利工程措施。区域内盐碱沼泽湿地和易涝盐碱化耕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附近地表水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开发水田,实施以水洗碱、以稻治涝,治理盐碱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另外,从区域生态系统整体持续、协调发展角度讲,水田开发达到一定规模后,应当加以限制。此外还可以进行泡沼养鱼,实现因地制宜治理盐碱地的目的。

(3)农业技术措施。①客土培肥。利用客土培肥或以沙压碱,对盐碱地改良有明显效果,当中度盐碱化土地压沙厚度达10cm时,粮食单产增长40%~50%。施用化学改良剂,如磷石膏、炉渣等工业废料,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增产和治理盐碱地目的。②种植耐盐碱植物。引种耐盐碱作物,如向日葵、甜菜、籽粒苋、棉花等,既适合本区气候特点,又能改善盐碱地地力,提高经济效益。

4 结语

吉林西部地区盐碱地,属于松嫩平原典型的苏打碱化盐渍土区。①从盐碱化演化过程看,自然因素是发生盐碱化的基础,人为因素是土壤发展盐碱化的条件,而人为因素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②该地区盐碱化土地动态变化不仅表现在数量结构与空间类型的变化上,还表现出了时间序列上的分段性。

③土地盐碱化程度有所加重,同时,数量也在增加。本区盐碱化土地正以1.02%的速度发展,如不采取因地治宜的有效措施加以防治,预计到2010年盐碱化土地面积将达到185万hm2。因此,在开发利用盐碱化土地过程中,如何将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化就成为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开忠,沈体雁.试论地理信息科学[J].地理研究,1999,18

(3):260-266.

[2] 孙武,李保生.荒漠化分类分级理论的初步探讨[J].地理研

?

9

5

?

第2期庞治国,等: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地空间变化及防治措施

究,1999,18(3):225-230.

[3] 杨瑞珍,毕于运.我国盐碱化耕地的防治[J ].干旱区资源与环

境,1996,10(3):22-30.

[4] 李建东,郑慧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治理及其生物生态机理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5] 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 李取生,裘善文,邓伟.松嫩平原土地次生盐碱化研究[J ].地

理科学,1998,18(3):268-272.

[7] 刘湘南,许红梅.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图形信息表达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2001,20(6):752-760.

[8] Corwin D L ,Loague K (ed.).Applications of GIS to the Model 2

ing of Non -point Source Pollutants in the Vadouse Z one [C ].Madison ,WI :Spec.Publ.48.SSSA ,1996.

[9] Corwin D L ,Rhoades J D.The Use of Computer -assisted Map 2

ping Techniques to Delineate Potential Areas of Salinity Develop 2ment in Soils :II.Field Verification of the Threshold Model Ap 2proach[C].Hilgardia ,1988.

[10]Dennis L ,Corwin ,Peter J ,et al..Modeling Non -point Source

Pollutants in the Vadose Z one with GI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1997,31(8):2157-2175.

[11]李取生,庞治国,宋玉祥.立法与治理并重,改善吉林西部地区

盐碱荒漠化[J ].农村生态环境,2000,16(2):53-55.

[12]朱震达,呈焕忠,崔书红.中国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的防治与

环境保护[J ].农村生态环境,1996,(3):1-6.

[13]庞治国,吕宪国,李取生.3S 技术支持下的盐碱化土地发展现

状评价与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吉林西部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4):42-45.

SPATIAL VARIATION OF SAL INE -AL KAL IZED LAN D IN

WESTERN JIL IN PROVINCE AN D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PREVENTION AN D TREATMENT

PAN G Zhi -guo 1,L I Ji -ren 1,L I Qu -sheng 2

(1.China Institute of W 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44,China ;2.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 gricultural Ecology ,CA S ,Changchun 130012,China )

Abstract :Using such new techniques as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he authors obtained the newest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saline alkalized land conditions of 1980s and middle and late 1990s in western Jilin Province.Based on spatial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rea of the saline alkalized land has been uninterruptedly expanded in re 2cent 20a ,accompanied by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land quality ,a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alinization and al 2kal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phase and time sequential variations.Finally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aline alkalized land are put forward in the ligh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engi 2neering.

K ey w ords :Saline -alkalized land ;Spatial analysis ;Western Jilin Province

第一作者简介:庞治国(1975-),男,现为中国水科院遥感中心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遥感、GIS 在资源、生态及水利方面的应用。

(责任编辑:周树英)

下 期 预 告

方墨人 基于MODIS 的LAI 时间序列谱的地物分类方法研究朱叶飞 基于DEM 的ETM +影像辐射校正及汉江流域反照率的计算

刘 伟 地表土壤水分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及入射角之间关系研究覃志豪 陆地卫星TM6波段范围内地表比辐射率的估计

?

06?国 土 资 源 遥 感2004年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荒漠化

荒漠化 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读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地形关联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A.华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北地区2.该河流下游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荒漠化加剧B.水体污染严重C.水土流失加剧D.咸潮危害加重 (2019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可溶蚀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上和地下景观的原始动力,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中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植被条件下土壤中CO2浓度的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3—4题。 3.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开垦人量上地为耕地B.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4.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A.红漠化B.沙漠化C.盐渍化D.石漠化 (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三5月份质检)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5—7题。5.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6.风影沙丘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7.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2019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灌丛荒丛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左图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右图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8—10题。 8.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和光照B.地形和降水C.热量和水分D.土壤和水分 9.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10.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 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B.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 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D.无植被区 (2019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境内在荒漠环境中土质较好、水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形成自然绿洲,而人工绿洲是伴随人类的出现及其定居和农耕活动而形成的。额济纳旗绿洲是阿拉善境内面积第二大的绿洲,下图为额济纳旗地理位置示意图,下表示意1975—2019年额济纳旗绿洲面积变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林丹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0903 学号021) 摘要:盐碱地是集聚盐类的一种现象,它严重的危害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特殊的气候、地形和地下水、地表水补给等自然因素及一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盐碱地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产生盐碱地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盐碱地原因防治措施 土地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盐碱地的产生,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 1.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等。气候因素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地形因素对盐碱化则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因素为盐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育空间。 1.1.1气候因素 我国盐碱地大多分布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如我国吉林省西部平原,在强烈的季风影响下,全年降水量400~5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1206mm,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倍以上,而春季蒸发量为降水量的8~9倍[1]。新疆农二师地区因蒸发量大,决定了土壤盐分上升水流起绝对作用,在自然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过程和脱盐过程十分微弱,土壤中可溶性盐借助毛细血管上行积聚于表层,导致表土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土。 1.1.2地形因素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地形比较开阔,坡度比较小,微地形极为复杂的一些高平原、台地和阶段地貌。还有一些地势低,没有排水出入,而该地区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散开到地表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洼地,没有排水出入,则洼地水分蒸发后,留下盐份,形成盐碱地。 1.1.3 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 我国有较多的江河及各支流,如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胶流河等。加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测试题

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包头模拟)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经过近20年的土地开发,该地引黄灌溉率达60%以上,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读下面乌兰布和地区简图,完成1~2题。 1.目前,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B.干旱、水土流失 C.沙漠化、水土流失 D.沙漠化、盐碱化 答案:D 解析:乌兰布和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存在土地荒漠化问题,过度引黄灌溉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区域综合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固沙造林,发展林果产业 B.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C.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木 D.引进新兴工业,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答案:B 解析:乌兰布和地区气候干旱,在区域综合治理中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若发展林果业,水分不足。 (2018·韶关一中期末测试)读下面某区域图,回答3~5题。 3.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土地荒漠化 D.风力侵蚀作用强 答案:C 解析: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古绿洲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导致荒漠化加剧,古城遭受沙漠侵吞。 4.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的主要

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A.地下水夏季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D.地下水秋季 答案:C 解析:该地区属于内流区,且N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M绿洲潜水位夏季最高,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 5.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分布在山坡地区 B.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C.土壤贫瘠是制约因素 D.瓜果、蔬菜含糖量特别高 答案:D 解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蔬菜、瓜果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 (2018·威海模拟)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读下图,回答6~7题。

高考地理热点突破:黑土地

高考地理热点突破:黑土地 近年来,吉林省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措施,对保护黑土地、提升耕地质量效果明显。保护性耕作方式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激发起农民的积极性,黑土地保护得到农民的支持,得以有效推进。 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最适宜植物生长。中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三大著名黑土地之一,吉林省的黑土地位于其核心区域。 资料显示,吉林省黑土区耕地面积0.69亿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5.5%;全省粮食产量中,黑土区贡献了80%以上。黑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与广袤的长白山区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多年来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重用轻养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黑土地一度变得“瘦薄硬”,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那么黑土地到底是凭借什么拿到他在土壤界的“王者”段位的呢? 首先黑土地种子只能种植在黑土地上;其次普通作物和红土地作物和黑土地作物,种植在黑土地上增产20%并且缩短20%的成熟时间。由此便可见黑土地的肥沃,而在段位晋级中,只有升级为红土地的地块才可以继续升级为黑土地。 近年来,吉林省打了一场黑土保卫战,成效渐显。 相关习题 黑土地1厘米土壤腐殖质层的形成需要300年左右的时间,是很难再生的自然资源。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黑土层厚度(单位:cm)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黑土形成的最活跃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地形 D.成土母质 2.导致黑龙江省黑土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建设占用耕地 B.粮食单产不断下降 C.高产作物面积增加 D.大量施用有机肥料 【答案】(1)B(2)C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成土毋质、气候、生物、地形等,其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黑土厚度变化的原因。城市建设占用耕地,主要导致黑土面积的变化,对黑土厚度几乎没有影响。高产作物面积增加、化肥的功效増强、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等使黑土层日渐变薄的同时,粮食产量仍然能稳中有升。大量施用有机可以增加黑土厚度。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图13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4分)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5分) (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分) (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3分) 【答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测习题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 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 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题。 1.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 ①南疆②北疆 ③呼伦贝尔草原④辽河上游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2.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②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③南疆—过度利用水源④河西走廊—过度垦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4.防治荒漠化的重点应放在()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D.治理严重荒漠化的土地 5.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 与封育固沙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 节水农业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6—7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表二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6.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荒漠化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7.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止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土地盐碱化》教案设计

《土地盐碱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读我国土地盐碱化分布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防治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学习使学生关心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防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难点: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及成因 三、教具安排:实验视频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好,我是陕西省周至中学的罗曼老师。华北平原地处我国北方地区,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所以又称黄淮海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古沃野千里,农业发达。但现在,华北平原某些地区土壤表面覆盖着似雪的“白霜”,像是撒了一层盐,曾经的沃野变为“盐田”。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土地盐碱化”。什么是土地盐碱化?它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治理?本节地理课我们来谈一谈土地盐碱化。 [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二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三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一、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指土壤表层含盐量过高,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称为土壤次生盐碱化。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认识一下土地盐碱化现象。 二、土地盐碱化的形成 海绵表面白色残留物的形成与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理

吉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吉政发〔2005〕25号)

【发布单位】吉林省 【发布文号】吉政发〔2005〕25号 【发布日期】2005-08-17 【生效日期】2005-08-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吉林省 吉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 (吉政发〔2005〕25号) 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省发改委制定的《吉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已经2005年8月8日省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八月十七日 吉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 (省发改委二○○五年八月十二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有关精神,加快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有效缓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促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

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 境压力日益增大。“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 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 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各地、各部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 二、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的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 (一)大力推进能源节约。落实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研究提出《吉林省节能规划》。实施一批对产业升级和资源节约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突出抓好一汽集团、通化钢铁、吉林油田、吉林化工等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节能农业机械,推进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加快供热商品化步伐,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逐步实行分户供热和供热计量化,用多少热花多少钱。启动低能耗、超低能耗和绿色建筑 示范工程,加快推广太阳能和浅地层低温热源供热制冷技术。科学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 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在农村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示范秸秆固化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组织生物质能资源调查及生物质能技术示范和推广。 (二)深入开展节约用水。要认真研究提出《吉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等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全力抓好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和辽源市等四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试点工作。探索、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出台《吉林省节约用水奖评审管理办法》,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节约用水激励机制。研究提出省内主要江河水资源宏观分配指标和微观取水定额指标,充分发挥吉林省《行业用水定额》(地方标准)在节约用水工作中的作用。推进城市节水工作,加强城市计划用水管理,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办法。积极开展节 水产品的研发和认证,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验收和推广力度,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动公共建筑、居住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加快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继续推进农业节水 灌溉,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积极开展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搞好雨水积蓄利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节水作物品种种植面积,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发展旱作农业。开展农村、集镇生态卫生旱厕试点。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加强地下水资

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黑土区内土壤肥沃,是发展农业的天然宝地,被誉为中国的“北大仓”和中国粮食安全的“稳压器”。近年来由于耕作不合理、过度开垦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忽视对黑土地的保护,导致土壤持续恶化,人与黑土地的自然和谐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黑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密切相关,更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供给息息相关。“十二五”规划特别强调要加态保护,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有十分重要意义。 经济转型与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十二五”规划中的第一部分就是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

局面,这其中的内涵之一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此促经济转型、促科学发展。人与土地的和谐相处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正确的价值观。保护黑土地生态环境就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将自然界承载能力与人们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辩证统一,通过正确处理人与土地的关系,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目前的任务应该是在实践中探求符合“人与土地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和土地生态变化趋势,使得人与土地的相互作用沿着这种变化趋势发展,促进人与土地关系进一步协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果纯自然主义地对待生态环境,为了保护而保护,完全割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不关注地方经济发展,那么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就难以长久保持下去。相反,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不努力保护生态环境,那么经济发展就会因为生态环境问题而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必须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内在表现之一。

荒漠化防治-练习题

第二章荒漠化防治练习题 一、选择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A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沙漠化B.石漠化 C.盐渍化D.三种类型都有 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A.荒漠化B.水土流失 C.次生盐渍化D.石质荒漠化 4.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据此回答5~6题。 5.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A.过牧B.滥垦C.滥伐D.滥采 6. 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松嫩平原B.青藏高原 C. 呼伦贝尔草原D.塔里木盆地 7. 下列有关绿洲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丝绸之路是由一片片绿洲串联而成的②绿洲的出现都是大自然自身演化的结果 ③绿洲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④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尤以东部平原地区居多 ⑤工矿绿洲和城镇绿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农村绿洲高⑥绿洲农业属灌溉农业⑦绿洲的形成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⑧绿洲的大小和规模主要取决于地形⑨绿洲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状况 A.①②⑤⑧B.①③⑥⑦ C.①④⑤⑨D.①③④⑥ 8.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黑土地上谱华章—— 吉林省开展“表土剥离造地”工作纪实

黑土地上谱华章——吉林省开展“表土剥离造地”工作纪实 2009-12-29 | 作者: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 【大中小】【打印】 【关闭】 “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难以再生的宝贵资源,是耕地生产力的核心。自然界形成1厘米厚的表层腐殖层土壤,需要300~400 年的时间,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更漫长的时间。但人类破坏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仅仅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当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日见匮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推行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造地工作,是提高现有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保威 吉林省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2%,而耕地面积却占全国4.4%,全省大面积的耕地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松嫩平原上,得天独厚的耕地资源优势,铸就了吉林省全国“粮仓”地位。20多年来,为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广袤的黑土地,吉林省人民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的耕地保护壮美篇章。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吉林省大面积推行建设占用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造地,总投资约1.5亿元,完成工程总量5000万立方米,在有效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使得3万多亩优质耕地得以保留。 吉林省建设占用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全省建设占用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设占用耕地表层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模式:城市建设用地表土搬家造地的图们模式、道路交通建设的长余模式、工矿废弃地表土搬家造地乾安模式和招商引资用地表土搬家的公主岭模式。 图们模式:表土搬家保证城市建设和耕地保护两不误 地处中朝界河图们江畔的图们市,山多地少,“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市耕地总面积12472公顷,人均耕地不足1.3亩,仅为全省耕地平均水平的40%,而且耕地中一半以上为中低产田,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为全面实现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双赢目标,图们市始终坚持走以保护促发展的路子。1982年以来,图们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不懈,依托现有的河滩地资源和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剥离的表土,与农村土地整理相结合,与水利治理相结合,与城市菜篮子建设相结合,累计投资2600多万元,表土搬家造地380多公顷,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左右。其中表土

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原成因及其危害 一、盐碱化土地的行成原因 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其中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 (1)气候: 垦区气候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等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干旱少雨造成地面植被稀疏,生物积累较弱,使得土壤的淋溶作用十分微弱,土壤石灰反应通体都很强烈。因而本区多数自然土壤及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都不高。蒸发量大则造成本区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的重要原因。 (2)水的作用 地表水:全区大小水系约16条,对垦区影响最大的水系主要有阿克苏河水系、塔里木河水系和台兰河水系,高山冰川积雪融水是其最主要的水源,全区有冰川1293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估计储水量约2154亿立方米,估算年径流量为亿立方米。大区地下水运行方向和排泄方向一致都是由北向南,这些水沿途接纳山区裂隙水和局部天然回归水,由于天山南麓有较多的含盐土层,当河流流经含盐土层时,土层中易融盐融于水中,使水中矿化度增高。当地下水流经扇缘的尾部,由于接受了更多的回归水和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地下水浓缩,也是地下水矿化度的转移过程,由于盐分的迁移和累积,加上场地排水不畅通,致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聚集,这些水既是盐分搬运的动力,又是场地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水源,这就是造成了场地高矿化水的原因。经过取样分析场地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5~15g/l 之间,PH值为7 ─8之间,为弱碱性咸水和盐水,不能作为灌溉水,场地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克/升属高矿化度盐水、且不能饮用和灌溉的占到了场地总面积的%。 地下水:经过本次土壤调查资料来看,各灌区浅层地下水具有埋藏浅,矿化度高两大特点,其地下水运行方向和排泄方向也都是由北向南。地下水埋深在~之间,它们之和占到了总面积的%。全农一师仅在四团、五团和六团北部以及河流两岸存在有淡水带,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埋藏浅而矿化度高的地下水是垦区土壤盐分的主要来

土地荒漠化测试题复习进程

读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读漫画“如此汲水”,回答3~4题。 3.图示漫画主要说明( ) A.井越深,水质越好 B.水有多深,植被根系就能扎多深 C.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植被枯死,生态恶化 D.应以植被根系的深度作为掘井深度的依据 4.植被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化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乔木是( ) A.白杨 B.胡杨 C.红树林 D.栎6811 读某区域1970年和2000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5~7题。 5.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6.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7.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 A.保护耕地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8~9题。 表 1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表2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9.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所造成的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A 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图中B 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新华网呼和浩特2011年9月4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从今年起至2020年,拟在科尔沁沙地种植数百万亩樟子松。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数据,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沙漠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良性逆转。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12~13题。 荒漠化土地总量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水蚀 风蚀 冻融 盐碱化 12.53 83.93 5.24 9.398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目前,世界各地还有相当面积的盐碱地尚未得到改良和利用,而且,随着全球灌溉面积的增大,土壤此生盐渍化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根据已有的经验,至少有50%的灌溉土壤发生过次生盐碱化。 1.盐渍土的概念 盐渍土(盐碱土)是指土壤中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另外青藏高原有硼酸盐,吐鲁番盆地有硝酸盐类;或者是土壤含盐量虽少,但土壤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达到了一定比例。 2. 盐碱地形成条件及原因 2.1条件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在潮湿的天气里,雨水能将盐分冲走而不致造成伤害;但在干热天气,因为灌溉水没有排出,地表形成积水,水遇热而蒸发,留下有害的盐分,盐分积聚的危害足以严重到使作物枯萎而死,寸草不长,形成盐碱地。 2.2原因 2.2.1盲目施肥 部分菜农对各类肥料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不够全面,盲目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温室的蔬菜施肥水平较高,尤其是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进行过量施肥,一般在周年蔬菜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均达250kg/666.7m2以上,加剧了温室土壤的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蔬菜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了蔬菜生长。二是忽视有机肥使用和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蔬菜生长期间,有的农户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由于温室温度高,人粪尿迅速自然分解成各种成分;如硫化物、硝酸盐等一些含盐离子的成份残存于土壤耕层内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2.2.2 区域内耕作采用长期旱作的连作种植方式,使原来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被长期的单一旱作连作所替代,在新兴的大棚设施农业中无雨水淋溶,棚内高温,地表水分蒸发量大,盐随毛细管向上被带至地表,使之聚集于土表,土壤溶液中盐分浓度累积偏高而致。 2.1.3 地下水位过高,农田排灌不畅主要为排灌设施老化不匹配,沟渠过浅,排不出、灌不畅,不合理的灌水,以及重复使用耕地周围的水而加快土壤盐渍 2.1.4 耕地的熟制负重增加,利用率过频,高度密集利用,有机肥施用锐减等,致使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明显衰减,导致了土壤盐渍的侵袭。 3.我国土地盐渍化现状及其危害 3.1现状 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l.0x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松嫩平原的盐渍土大多属苏打型,土体总含量不算太高,但碳酸根含量高,对植物

吉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体准入要求)

附件2 吉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体准入要求) 一、全省总体准入要求 管控领域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 全省总体准入要求 空间布局约束禁止新建、扩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现行)明确的淘汰类项目和引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现行)禁止准入类事项,引入项目应符合园区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要求。 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现状企业,应制定调整计划。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不符合现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资源能源消耗高、涉及大量排放区域超标污染物或持续发生生态环境投诉的现有企业,应制定整治计划。在调整、整治过渡期内,应严格控制相关企业生产规模,禁止新增产生环境污染的产能和产品。 强化产业政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严格控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目。严格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和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以及涉及危险化学品、重金属和其他具有重大环境风险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备案。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在防止污染转移的基础上,应积极承接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吸纳就业的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严格控制钢铁、焦化、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列入去产能的钢 铁企业退出时须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球团、焦炉、高炉等设备。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 重大项目原则上应布局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并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化工石化、有色冶炼、制浆造纸等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项目,以及涉及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高VOCs排放的建设项目,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水平要求、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前提下,应当在依法设立、基础设施齐全并具备有效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产业园区内布设。 进一步优化全省化工产业布局,提高化工行业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水平,引领化工园区从规范化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污染物排放管控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严格涉VOCs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逐步推进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 空气质量未达标地区新建项目涉及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 (VOCs)排放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推行秸秆全量化处置,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逐步 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和提标改造。超负荷、满负荷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要及 时实施扩容,出水排入超标水域的污水处理厂要因地制宜提高出水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和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

浅谈几种盐碱化土地的改良方法

盐碱化土地的改良方法 (一)、盐碱地传统的改良方法盐碱土中可溶盐类对植物的危害以碳酸钠为最厉害,氯化钾次之,硫酸镁,氯化镁,氯化镁,氯化钾又次之,碳酸氢钠,硫酸钠毒害较轻。在园林绿化工程之前就必须把它 们从土壤中除掉。 1.物理改良 (1)、平整地面。留一定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 (2)、深耕晒垡。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原台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 (3)、及时松土,松土能保持良好墒性,控制土壤盐分上升。 (4)、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 (5)、微区改土,大穴整地。植树时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树皮、马粪或麦糠等然后填以客土。 2.水利改良 (1)、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 (2)、灌水洗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田内灌水洗盐,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3)、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用水泥渗漏管或塑料渗漏管,埋地下适宜深度排走溶盐。二是挖暗沟排盐,沟内先铺鹅卵石,然后盖粗砂与石砾或铺未烧透的稻糠壳灰,然后填土。 3.化学改良 (1)、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 (2)、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

4.生物改良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如田菁、草木樨、紫花苜蓿等,对盐土改良有积极作用。降低绿化成本,加快绿化速度,提高美化效果,是评价盐碱地区绿化工程效果的主要指标。在这其中生物改碱投资最小,但见效慢,美化效果差;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措施,虽然见效快、绿化美化效果好,但投资太高;大穴整地、淡水洗盐工程措施,成本低,见效较快、绿化美化效果好,是街道绿化和住宅区绿化的好办法;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见效快,客土持续时间长,绿化美化效果好,成本相对较底,值得推广。 (二)、耐盐碱植物耐盐碱植物有一系列的抗盐性,根据它们对过量盐分的适应特点,可分为三类: 1.聚盐植物:这类植物的渗透压一般在40个大气压以上,能在盐分高的土壤中繁茂的生长,如盐角,滨藜等。 2.泌盐植物:通过茎、叶表面的分泌腺,把盐分排出体外,如柽柳、海边红叶等。而提高了从盐水里吸收水分的能力,如田菁、胡颓子等。 一切改良土壤的措施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改良盐土时不能只用单一方法,应着综合开发;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改土措施都等量齐观,而要因地制宜,有主有辅。而在众多的改土措施中,关键的是遵循水盐运动的规律,培肥地力,保持客土的长效,做好水的文章,合理灌溉,有效排水,减少迳流,增加重力水,切断毛管水。 (三)、园林工程具体施工方法 1.渗管排盐在一些大型在绿地中渗管排盐是绿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生盐渍化的目的。渗管的铺设一般为水平封闭式。一

关于黑土地区材料

全区黑土地情况材料 一、黑土地资源基本情况 内蒙古黑土地位于我国东北黑土地的西端,介于东经114°05′~120°58′,北纬41°17′~53°20′之间,行政区划包括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4盟市全境和锡林郭勒盟东部,辖43个旗(县、市、区)和4个农牧场管理局,487个乡镇,649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208.8万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25人,其中农业人口867.1万人,占总人口的71.7%。总土地面积49.1万km2,占内蒙古总土地面积的41.5%。其中:林业用地26515.9万亩,占黑土地总土地面积36.2%,草地36428.3万亩,占49.7%,工矿、居民点、交通道路等用地767.0万亩,占1.1%。现有耕地面积8492.1万亩,占黑土地总土地面积的11.53%,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61.6%;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6182.1万亩,2014年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823.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29.5%,占全区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的64.1%,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数40.8万户;2014年经营耕地200亩以上的农户有16202户,经营的耕地面积585.7万亩。黑土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50~650mm,无霜期90~150天,水

资源总量430.4亿立方米,其中地上水339.5亿立方米,地下水164.8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重复量78.9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55.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2.78%。内蒙古黑土地典型地带性土壤主要包括黑土、黑钙土、棕壤、暗棕壤、灰色森林土、褐土、栗褐土、栗钙土等;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草甸土、潮土、风沙土等,是非常适宜农业耕作和最具有生产潜力的土地,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布局、种植水平等因素可分为大兴安岭西北高原丘陵区、大兴安岭东南浅山丘陵区、西辽河灌区、燕山北麓丘陵区四个生态类型区。 二、黑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黑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内蒙古重要粮食产区和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典型黑土土层深厚,相对平坦,结构良好,养分丰富,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垦殖率和土壤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加,加之保护措施滞后,黑土地土壤退化加剧,整体生态环境堪忧,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耕地质量下降,综合生产能力降低 耕地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层变薄,耕层变浅,物理性状变劣。黑土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垦以来,典型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cm,黑土层厚度从开垦初的60~100 cm,40年减至50~60 cm,70年减至20~30cm;由于多为分散小农户经营,大型农业机械严重不足,长期用小马力机械耕作,耕地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耕层厚度由开垦初期的25~35cm,变为10~20cm,土壤容重平均增加0.28g/cm3,孔隙度减小,

黑土地保护条例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 (2018年3月30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 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黑土地资源,防止黑土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黑土地保护及有关的治理、修复、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黑土地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拥有黑色或暗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优质土地,具体包括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暗棕壤、棕壤、白浆土、水稻土等土壤类型。 第三条黑土地保护应当遵循合理规划、保护优先、用养结合、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承包者与经营者实施、公众参与的保护机制。 黑土地保护应当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性状,保护、修复黑土地微生态系统,促进生产与生态相协调。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对黑土地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依法确定相关部门的黑土地保护职责,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黑土地数量和质量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农业、林业、环保、草原、水利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黑土地利用与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作。

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做好黑土地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黑土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安排黑土地保护项目,将黑土地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建立包括财政资金、各类社会资金在内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黑土地保护资金筹措,加大黑土地保护先进技术研发与推广、土壤改良、培肥地力、水土保持、表土剥离、盐碱地治理、防风固沙、河湖连通、污染监测及防治等方面的投入。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黑土地保护科研创新,培育科研体系,培养专门人才,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供给能力。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黑土地保护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立黑土地档案和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管理。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黑土地的义务。 黑土地所有者、承包者和经营者应当自觉对黑土地进行养护,履行黑土地保护义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黑土地保护宣传教育,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黑土地保护意识。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落实扶持政策,提高黑土地所有者、承包者和经营者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黑土地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每年6月25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黑土地保护日组织开展黑土地保护主题活动。 第二章规划与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