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训练试题精选(二)附答案

13.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训练试题精选(二)附答案

13.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训练试题精选(二)附答案
13.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训练试题精选(二)附答案

13.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训练试题精选(二)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3?铁岭)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2.(2013?台湾)附图为八个全等的正六边形紧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形.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判断△ACD 与下列哪一个三角形全等?()

3.(2013?邵阳)如图所示,点E是矩形ABCD的边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D=DE,连结BE交CD于点O,连结AO,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4.(2011?梧州)如图,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5.(2011?威海)在△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F在BC边上,连接DE,DF,EF,则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BFD与△EDF全等()

6.(2009?鸡西)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再

分别以点C,D为圆心,以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OP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

7.(2009?武汉)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AB=BC,E为AB边上一点,∠BCE=15°,且AE=AD.连接DE交对角线AC于H,连接BH.下列结论:

①△ACD≌△ACE;②△CDE为等边三角形;③=2;④.

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8.(2008?沈阳)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一点,连接AE,交对角线BD于点F,连接C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9.(2012?雅安)在△ADB和△ADC中,下列条件:①BD=DC,AB=AC;②∠B=∠C,∠BAD=∠CAD;③∠B=∠C,BD=DC;④∠ADB=∠ADC,BD=DC.能得出△ADB≌△ADC的序号是_________.

10.(2011?禅城区模拟)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它虽然只有七块,但是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如图就是一个七巧板,七块刚好拼成一个正方形,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_________对.

11.(2010?鞍山)如图,∠AEC=∠ACE,∠DAB=∠CAE,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使△ABC≌△ADE.

12.(2009?塘沽区一模)如图等边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到△COD的位置,设旋转角为α,AC、BD相交于点E,AC与OB相交于点M,BD与OC相交于点N,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_.(写出一对即可)

13.(2007?南宁)如图是用七巧板拼成的一艘帆船,其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对.

14.如图,已知AB=AC,D为∠BAC的角平分线上面一点,连接BD,CD;如图2,已知AB=AC,D、E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两点,连接BD,CD,BE,CE;如图3,已知AB=AC,D、E、F为∠BAC的角平分线上面三点,连接BD,CD,BE,CE,BF,CF;…,依次规律,第n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_________.

15.如图,如果△ABD和△ACE是等边三角形,那么可以得到结论:△ADC≌△ABE,其根据是_________.

16.如图,是5×5的正方形网络,方格纸中△ABC的3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如果以点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格点三角形,使所作的格点三角形与△ABC全等,那么,这样的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_________个.

17.如图,AB⊥EF,CD⊥EF且AB=C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_________对.

18.如图,AB=BD,BC=BE,∠ABD=∠EBC,则有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E=CF,若三个全等的三角形为一组,则图中共有_________组全等三角形.

三.解答题(共11小题)

20.(2012?义乌市)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并加以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不添加辅助线).

21.(2012?遂宁)已知:如图,△ABC中,AB=AC,AD⊥BC垂足为D.将△ADC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后,点A落在BD上点A1处,点C落在DA延长线上点C1处,A1C1与AB交于点E.

求证:△A1BE≌△AC1E.

22.(2011?北京一模)已知:如图,点D在AB的延长线上,AB=DE,∠A=∠CBE=∠E.判断△ABC和△BDE

是否全等?并证明你的结论.

23.如图,在△ABC与△ABD中,BC=BD,∠ABC=∠ABD.点E为BC中点,点F为BD中点,连接AE,AF 求证:△ABE≌△ABF.

24.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D是AC的中点,DF∥BC,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DE=AF.求证:(1)△ADF≌△DCE;

(2)△ADF≌△CDF.

25.(2007?丰台区一模)已知:如图所示,AB∥DE,AB=DE,AF=DC.

(1)写出图中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不再添加辅助线);

(2)选择你在(1)中写出的全等三角形中的任意一对进行证明.

26.(1)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按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7.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CA边上,且BD=CE,∠DEF=∠ABC.

(1)求证:△EDB≌△FEC.

(2)若点D、E、F分别在AB、BC、CA边或它们某一方的延长线上(至少一个点在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画出一种符合题意的图形,并要求且说明此时(1)中的结论仍成立.

28.如图,矩形ABCD中,F是BC边上一点,AF的延长线与DC的延长线交于G,DE⊥AG于E,且DE=DC.根据条件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进行证明.

29.如图,BE⊥AC于E,CF⊥AB于F,CF、BE相交于点D,且BD=CD.求证:AD平分∠BAC.

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0,0),点B的坐标是(0,5).直线m过点A且垂直于x轴.点p在线段OA上运动(含O、A),点Q是直线m上的动点,且线段PQ=AB.问点P、Q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使△ABO和△QPA全等情况?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Q的坐标;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训练试题精选(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3?铁岭)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2.(2013?台湾)附图为八个全等的正六边形紧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形.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判断△ACD 与下列哪一个三角形全等?()

3.(2013?邵阳)如图所示,点E是矩形ABCD的边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D=DE,连结BE交CD于点O,连结AO,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4.(2011?梧州)如图,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5.(2011?威海)在△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F在BC边上,连接DE,DF,EF,则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BFD与△EDF全等()

DE=

BC=BF

BC

DE=

6.(2009?鸡西)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以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OP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

CD

7.(2009?武汉)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AB=BC,E为AB边上一点,∠BCE=15°,且AE=AD.连接DE交对角线AC于H,连接BH.下列结论:

①△ACD≌△ACE;②△CDE为等边三角形;③=2;④.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x

1+

AB=

BE=

=,

(:

8.(2008?沈阳)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一点,连接AE,交对角线BD于点F,连接C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9.(2012?雅安)在△ADB和△ADC中,下列条件:①BD=DC,AB=AC;②∠B=∠C,∠BAD=∠CAD;③∠B=∠C,BD=DC;④∠ADB=∠ADC,BD=DC.能得出△ADB≌△ADC的序号是①②④.

10.(2011?禅城区模拟)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它虽然只有七块,但是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如图就是一个七巧板,七块刚好拼成一个正方形,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

11.(2010?鞍山)如图,∠AEC=∠ACE,∠DAB=∠CAE,请补充一个条件:∠B=∠D,使△ABC≌△ADE.

12.(2009?塘沽区一模)如图等边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到△COD的位置,设旋转角为α,AC、BD相交于点E,AC与OB相交于点M,BD与OC相交于点N,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是:△AOC≌△BOD.(写出一对即可)

13.(2007?南宁)如图是用七巧板拼成的一艘帆船,其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2对.

14.如图,已知AB=AC,D为∠BAC的角平分线上面一点,连接BD,CD;如图2,已知AB=AC,D、E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两点,连接BD,CD,BE,CE;如图3,已知AB=AC,D、E、F为∠BAC的角平分线上面三点,

连接BD,CD,BE,CE,BF,CF;…,依次规律,第n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个点时,图中有个全等三角形即可.

个点时,图中有个全等三角形.

故答案为:

15.如图,如果△ABD和△ACE是等边三角形,那么可以得到结论:△ADC≌△ABE,其根据是SAS.

16.如图,是5×5的正方形网络,方格纸中△ABC的3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如果以点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格点三角形,使所作的格点三角形与△ABC全等,那么,这样的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4个.

17.如图,AB⊥EF,CD⊥EF且AB=C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1对.

18.如图,AB=BD,BC=BE,∠ABD=∠EBC,则有△ABC≌△DBE.

19.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E=CF,若三个全等的三角形为一组,则图中共有5组全等三角形.

三.解答题(共11小题)

20.(2012?义乌市)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并加以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等).(不添加辅助线).

21.(2012?遂宁)已知:如图,△ABC中,AB=AC,AD⊥BC垂足为D.将△ADC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后,点A落在BD上点A1处,点C落在DA延长线上点C1处,A1C1与AB交于点E.

求证:△A1BE≌△AC1E.

22.(2011?北京一模)已知:如图,点D在AB的延长线上,AB=DE,∠A=∠CBE=∠E.判断△ABC和△BDE 是否全等?并证明你的结论.

12.2.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并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并初步体会分类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画图、比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初二学生在这个阶段逐渐在各方面开始成熟,思维深刻性有了明显提高,有着自己独特内心世界,有着独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他们现在需要用强烈的荣誉感、成功感来激发学习热情,目前学生们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敢于置疑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较浓。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3 、若△ABC≌△DEF,点A与点D,点B与点E是对应点,试写出其中相等的线段和角. (二)新课讲解: 问题1: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C=EF,AC=DF, ∠A=∠D, ∠B=∠E, ∠C=∠F,则△ABC和△DEF全等吗? 问题2:△ABC和△DEF全等是不是一定要满足AB=DE,BC=EF,AC=DF, ∠A=∠D, ∠B=∠E, ∠C=∠F这六个条件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条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一个条件可分为:一组边相等和一组角相等 两个条件可分为:两个边相等、两个角相等、一组边一组角相等探究一: 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 ①只给一条边: ②只给一个角: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锐角△ABC 中,AB=5,∠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作BH ⊥AC ,垂足为H ,交AD 于M 点,过M 点作MN ⊥AB ,垂足为N ,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 是∠BAC 的平分线可知MH=MN ,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如图,作BH ⊥AC ,垂足为H ,交AD 于M 点,过M 点作MN ⊥AB ,垂足为N ,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 ∵AD 是∠BAC 的平分线,∴MH=MN ,∴BH 是点B 到直线AC 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 ∵AB=5,∠BAC=45°,∴BH== 5. ∵BM+MN 的最小值是BM+MN=BM+MH=BH=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 2.如图,ABC ?中,90BAC ∠=?,AD BC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F ,

AG 平分DAC ∠.给出下列结论:①BAD C ∠=∠;②EBC C ∠=∠;③AE AF =;④//FG AC ;⑤EF FG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①③④ 【解析】 【分析】 ①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结果,故①正确;②如果∠EBC=∠C ,则 ∠C=12 ∠ABC ,由于∠BAC=90°,那么∠C=30°,但∠C 不一定等于30°,故②错误;③由BE 、AG 分别是∠ABC 、∠DAC 的平分线,得到∠ABF=∠EBD .由于 ∠AFE=∠BAD+∠FBA ,∠AEB=∠C+∠EBD ,得到∠AFE=∠AEB ,可得③正确;④连接EG ,先证明△ABN ≌△GBN ,得到AN=GN ,证出△ANE ≌△GNF ,得∠NAE=∠NGF ,进而得到GF ∥AE ,故④正确;⑤由AE=AF ,AE=FG ,而△AEF 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得到EF 不一定等于AE ,于是EF 不一定等于FG ,故⑤错误. 【详解】 ∵∠BAC=90°,AD ⊥BC , ∴∠C+∠ABC=90°,∠C+∠DAC=90°,∠ABC+∠BAD=90°, ∴∠ABC=∠DAC ,∠BAD=∠C , 故①正确; 若∠EBC=∠C ,则∠C= 12 ∠ABC , ∵∠BAC=90°, 那么∠C=30°,但∠C 不一定等于30°, 故②错误; ∵BE 、AG 分别是∠ABC 、∠DAC 的平分线, ∴∠ABF=∠EBD , ∵∠AFE=∠BAD+∠ABF ,∠AEB=∠C+∠EBD , 又∵∠BAD=∠C , ∴∠AFE=∠AEF , ∴AF=AE , 故③正确; ∵AG 是∠DAC 的平分线,AF=AE , ∴AN ⊥BE ,FN=EN , 在△ABN 与△GBN 中,

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1、如图,已知MB=ND ,∠MBA=∠NDC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M ≌△CDN 的是( ) (A ) ∠M=∠N (B ) AB=CD (C ) AM=CN (D ) AM ∥CN 2、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B=∠C ,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 无法判断 △ABE ≌△ACD 的是( ) (A ) AD=AE (B ) ∠AEB=∠ADC (C ) BE=CD (D ) AB=AC 3、已知,如图,M 、N 在AB 上,AC=MP ,AM=BN ,BC=PN 。求证:AC ∥MP 4、已知,如图,AB=CD ,DF ⊥AC 于F ,BE ⊥AC 于E ,DF=BE 。求证:AF=CE 。 F E A C D B M P C B N C N M A B D E B D A C

5、已知,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ACO ≌△BDO ,CE ∥DF 。求证:CE=DF 。 6、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求证:BE =CD 。 7、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E=CF ,G 是CD 与EF 的交点,求证:△BCF ≌△DCE F E O D C B A A E D C B G F E D C A B

8、如图,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 ① AB=AC ② BD=CD ③ BE=CF 9、如图,EG ∥A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① AB=AC ② DE=DF ③ BE=CF D C F E D C A B G

(完整版)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全等三角形判定二(提高)

【学习目标】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SAS )(提高) 1. 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 4——“边角边”; 2. 能把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 4——“边角边” 1. 全等三角形判定 4——“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 AB = A ' B ' ,∠A=∠ A ' ,AC = A 'C ' ,则△ABC≌△ A ' B ' C ' . 注意:这里的角,指的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 2.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图,△ABC 与△ABD 中,AB =AB ,AC =AD ,∠B=∠B,但△ABC 与△ABD 不完全重合, 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要点二、判定方法的选择 1. 选择哪种判定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已知条件而定,见下表: 要点三、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 1. 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 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 已知条件 可选择的判定方法 一边一角对应相等 SAS AAS ASA 两角对应相等 ASA AAS 两边对应相等 SAS SSS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训练

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专题训练 一、全等三角形实际应用问题 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间的距离,先在过B点的AB的垂线L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在过D点的垂线上取点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ED=AB这时,测ED的长就得AB得长,判定△ACB≌△ECD的理由是() A. SAS B. ASA C. SSS D .AAS 2.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A.PO B.PQ C.MO D.MQ

3、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 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SA D、HL 4、如图: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是:如图在∠AOB的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得到∠AOB的平分线OP,做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A、SSS B、SAS C、ASA D、HL

5、如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 DF 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的夹角∠ABC+∠DFE= 度 6、如图,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①②③都带去

二、证两次全等相关问题 1:如图: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求证: CF=DF

【精选】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1)如图1,在Rt△ABC 中,AB AC =,D 、E是斜边BC上两动点,且 ∠DAE=45°,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连接DF. (1)试说明:△AED≌△AFD; (2)当BE=3,CE=9时,求∠BCF的度数和DE的长; (3)如图2,△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D是斜边BC所在直线上一点,BD=3,BC=8,求DE2的长. 【答案】(1)略(2)∠BCF=90° DE=5 (3)34或13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BE AFC ≌,得到AE AF =,BAE CAF ∠=∠, 45, EAD ∠=45, BAE CAD ∴∠+∠=45, CAF CAD ∴∠+∠=即 45. DAF ∠=EAD DAF ∠=∠,从而得到. AED AFD ≌ ()2由△AED AFD ≌得到ED FD =,再证明90 DCF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过点A作AH BC ⊥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 1 4. 2 AH BH BC === 1 DH BH BD =-=或7, DH BH BD =+=求出AD的长,即可求得2 DE. 试题解析:()1ABE AFC ≌, AE AF =,BAE CAF ∠=∠, 45, EAD ∠=90, BAC ∠= 45, BAE CAD ∴∠+∠= 45, CAF CAD ∴∠+∠= 即45. DAF ∠= 在AED和AFD中,{ AF AE EAF DAE AD AD, = ∠=∠ = . AED AFD ∴≌ ()2AED AFD ≌, ED FD ∴=,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等边ABC ?中取点P 使得PA ,PB ,PC 的长分别为3, 4, 5,则APC APB S S ??+=_________. 【答案】936 【解析】 【分析】 把线段AP 以点A 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D ,由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证得△ADB ≌△APC ,连接PD ,根据旋转的性质知△APD 是等边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PBD 为直角三角形,∠BPD =90?,由△ADB ≌△APC 得S △ADB =S △APC ,则有S △APC +S △APB =S △ADB +S △APB =S △ADP +S △BPD ,根据等边3S △ADP +S △BPD =332+12×3×4=936+. 【详解】 将线段AP 以点A 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D ,连接PD ∴AD =AP ,∠DAP =60?, 又∵△ABC 为等边三角形, ∴∠BAC =60?,AB =AC , ∴∠DAB +∠BAP =∠PAC +∠BAP , ∴∠DAB =∠PAC , 又AB=AC,AD=AP ∴△ADB ≌△APC ∵DA =PA ,∠DAP =60?, ∴△ADP 为等边三角形, 在△PBD 中,PB =4,PD =3,BD =PC =5, ∵32+42=52,即PD 2+PB 2=BD 2, ∴△PBD 为直角三角形,∠BPD =90?, ∵△ADB ≌△APC ,

∴S△ADB=S△APC, ∴S△APC+S△APB=S△ADB+S△APB=S△ADP+S△BPD=3 ×32+ 1 2 ×3×4= 93 6+. 故答案为: 93 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旋转的性质作出辅助线进行求解. 2.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当△AO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α的角度为______ 【答案】110°、125°、140° 【解析】 【分析】 先求出∠DAO=5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O=AD,则∠AOD=∠ADO,②OA=OD,则 ∠OAD=∠ADO,③OD=AD,则∠OAD=∠AOD,分别求出α的角度即可. 【详解】 解:∵设∠CBO=∠CAD=a,∠ABO=b,∠BAO=c,∠CAO=d, 则a+b=60°,b+c=180°﹣110°=70°,c+d=60°, ∴b﹣d=10°, ∴(60°﹣a)﹣d=10°, ∴a+d=50°, 即∠DAO=50°, 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AO=AD,则∠AOD=∠ADO, ∴190°﹣α=α﹣60°,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ASA和AAS教案

课时教案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ASA和AAS 教材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2.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地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教科书给了两个探究。探究一让学生从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入手,探究在这样的情形下能否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从探究二开始让学生探究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三个能否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本次课主要探究ASA的情形. 学情% 分析 学生刚刚认识了全等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暂时还不太熟悉,所以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得出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重点ASA,AAS 难点ASA,AAS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 2.学生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现.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习内容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具备什么条件 边边边(SSS) 边角边(SAS) * 思考:如果两个三角形中只有一组对应 边相等,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能够判断 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问题1: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 一边,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 !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探究1:一张教学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撕坏了(如下图),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同样大小的新教具吗能恢复原来三 角形的原貌吗 … 、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 | 分析问题 》 探究新知探究1反映的规律是: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用数学符号表示: ) )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优秀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平行班)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掌握“边角边”定理内容并初步应用该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 数学思考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实验,确信结论的正确性。 3 解决问题能熟练应用边角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情感态度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验探讨并形成结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全面、严谨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边角边的条件和应用 【教学难点】: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突破点】:通过探究3、4的实验比较,使学生真实感受不同条件下的结果,确信边角边的正确性。 【教法、学法设计】:师生合作,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本题是一个实际问题,但事实上很少用这样的

∠DEF,AB=DE,要说

课后练习: A 组 1 .已知,如图,AD=AC ,BD=BC ,O 为AB 上一点,那么,图中共有 3 对 全等三角形. B A C B A E D 图1 图2 图3 2.如图,△ABC ≌△ADE ,则,AB= AD ,∠E=∠ C .若∠BAE=120°,∠BAD=40°,则∠BAC= 80°. 3.把两根钢条AA ′、BB ′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 如图, 若测得AB=5厘米,则槽宽为 0.05 米. 4.如图4,在ΔAOC 与ΔBOC 中,若AO=OB ,∠1=∠2,加上条件 CO=CO ,则有ΔAOC ≌ΔBOC 。 5.已知,如图,△ABC 中,AB=AC ,AD 是角平分线,BE=C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 .D ) (1)AD 平分∠EDF ; (2)△EBD ≌△FCD ; (3)BD=CD ; (4)AD ⊥BC . 2 1 C O A B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锐角相等。 2、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A B.∠B C.∠C D.∠B或∠C 3、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边和夹角 B.已知两角和夹边 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 角 D.已知三边 4、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再加一个条件,却不能判断 △ABC与△DEF全等的 是(). A. BC=EF B.AC=DF C.∠B=∠E D.∠C=∠F 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6、在△ABC和△A'B'C'中有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 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7、如图,已知∠1=∠2,欲得到△ABD≌△ACD,还须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A、∠ADB=∠ADC B、∠B=∠C C、DB=DC D、AB=AC 8、如图,△ABC≌△ADE,若∠BAE=120°,∠BAD=40°,则∠BAC的度数为 A. 40° B. 80° C.120° D. 不能确定

9、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0,∠B=250,则∠EOB的度数为() A.600 B.700C.750D.850 10、如图,已知AB=DC,AD=BC,E.F在DB上两点且BF=DE,若∠AEB=120°,∠ADB=30°,则∠BCF= ( ) A. 150° B.40° C.80° D. 90° 11、①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③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④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以上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C.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13、如图,已知,,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 (A)(B) (C)(D)∥ 14、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 则∠D的度数为().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doc

八年级提高班数学资料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题) 1、 如图,已知MB=ND ,∠MBA=∠NDC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M ≌△CDN 的是( ) (A ) ∠M=∠N (B ) AB=CD (C ) AM=CN (D ) AM ∥CN 2、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B=∠C ,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断 △ABE ≌△ACD 的是( ) (A ) AD=AE (B ) ∠AEB=∠ADC (C ) BE=CD (D ) AB=AC 3、已知,如图,M 、N 在AB 上,AC=MP ,AM=BN ,BC=PN 。求证:AC ∥MP 4、 已知,如图,AB=CD ,DF ⊥AC 于F ,BE ⊥AC 于E ,DF=BE 。求证:AF=CE 。 5、 已知,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ACO ≌△BDO ,CE ∥DF 。求证:CE=DF 。 F E A C D B M P C B N F E O D C B A C N M A B D E B D A C

6、 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求证:BE =CD 。 7、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E=CF ,G 是CD 与EF 的交点,求证:△BCF ≌△DCE 8、 如图,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出两个作为 已知条件,另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① AB=AC ② BD=CD ③ BE=CF 9、 如图,EG ∥A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 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① AB=AC ② DE=DF ③ BE=CF A E D C B G F E D C A B D C F E D C A B G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SAS )(基础) 责编:康红梅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4——“边角边”; 2.能把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379109 全等三角形判定一,基本概念梳理回顾】 要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4——“边角边” 1. 全等三角形判定4——“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B = ''A B ,∠A =∠'A ,AC = ''A C ,则△ABC ≌△'''A B C . 注意:这里的角,指的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 2.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图,△ABC 与△ABD 中,AB =AB ,AC =AD ,∠B =∠B ,但△ABC 与△ABD 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要点二、判定方法的选择 已知条件 可选择的判定方法 一边一角对应相等 SAS AAS ASA 两角对应相等 ASA AAS 两边对应相等 SAS SSS 要点三、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 1.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 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 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 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3) 等式性质. 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 (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 (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5) 对顶角相等. 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 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 (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 (2)倍长中线法; (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 (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 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 (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 (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 (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边角边” 1、已知:如图,AB=AD,AC=AE,∠1=∠2. 求证:BC=DE. 【思路点拨】由条件AB=AD,AC=AE,需要找夹角∠BAC与∠DAE,夹角可由等量代换证得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全等测试 ?选择题(共3小题) 1. 如图,EB交AC于M,交FC于D, AB交FC于N,/ E=Z F=90° / B=Z C, 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 1 = /2;②BE=CF③厶ACN^A ABM:④CD=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 如图,△ ABC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AD=CE AE与BD相交于点P,BF丄AE于点F.若BP=4则PF的长() A. 2 B. 3 C. 1 D. 2 二 3. 如图,OA=OC OB=OD且0A丄OB, OCX OD,下列结论:①△ AOD^A COB ②CD=AB③/ CDA=Z ABC;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D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D.②③ 二.解答题(共11小题) 4. 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 BD交于点O, AB=AC点E是BD上点,且AE=AD / EAD=Z BAC

(1)求证:/ ABD=/ ACD

(2)若/ ACB=65,求/ BDC的度数. B C 5. (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E是BC的中点,若AE是/ BAD 的平分线,试探究AB, AD,DC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E是BC 的中点,若AE是/BAF的平分线,试探究AB,AF, CF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6 .已知:在△ ABC中,AB=AC D为AC的中点,DE丄AB, DF丄BC,垂足分别为点E, F,且DE=DF求证:△ ABC是等边三角形. 7. 已知,在△ ABC中,/ A=90°, AB=AC点D为BC的中点. (1)如图①,若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丄DF,求证:BE=AF (2)若点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且DE丄DF,那么BE=AF吗?请利用图②说明理由. 圍①图 图圏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专题训练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专题训练 1.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 BF =,AC BD =。求证: ACF BDE ???。 2.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AD BE ⊥,垂足为D 。求证:21C ∠=∠+∠。 3.如图,在ABC ?中,AB BC =,90ABC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E EF 和CF 。求证:AE CF =。 4.如图,AB //CD ,AD //BC ,求证:AB CD =。 5. 如图,,AP CP 分别是ABC ?外角MAC ∠和NCA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求证:BP 为MBN ∠的平分线。

6.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且CD A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2AC AE =。 7.如图,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AB AC PB PC ->-。 8.直线CD 经过BCA ∠的顶点C ,CA=CB .E 、F 分别是直线CD 上两点,且BEC CFA α ∠=∠=∠. (1)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内部,且E 、F 在射线CD 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①如图1,若90,90BCA α∠=∠=,则 AF -(填“>”,“<”或“=”号); ②如图2,若0 180BCA <∠<,若使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则 α∠与BCA ∠ 应满足的关系 是 ; (2)如图3,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外部,BCA α∠=∠,请探究EF 、与BE 、AF 三条线段的数 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9.已知:如图,△ABC 中,∠ABC =45°,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E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DH 与BE 相交于点G 。 (!)求证:BF =AC ; A B C E F D D A B C E F A D F C E B 图1 图2 图3

全等三角形判定2

A B C D E 课题: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教学目标 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②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知识重点 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情境,引入课题 多媒体出示探究3:已知任意△ABC ,画△A'B'C',使A'B'=AB ,A'C'=AC ,∠A'=∠A . 教帅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补充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出示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 =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 (若学生不能顺利得到证明思路,教师也可作如下分析: 要想证AB =DE , 只需证△ABC ≌△DEC △ABC 与△DEC 全等的条件现有……还需要……) 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补充例题: 1、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 求证: △ABD ≌△ACE 证明:∵∠BAC=∠DAE (已知) ∠ BAC+ ∠ CAD= ∠DAE+ ∠ CAD

经典全等三角形各种判定(提高版)

H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SSS ) 1.如图,AB =AD ,CB =CD .△ABC 和△ADC 全等吗?为什么? 2.如图,C 是AB 的中点,AD =CE ,CD =BE . 求证△ACD ≌△CBE . 3.如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C =DF , BE =CF . 求证∠A =∠D . 4.已知,如图,AB=AD ,DC=CB .求证:∠B=∠D 。 5.如图, AD =BC, AB =DC, DE =BF. 求证:BE =DF.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SAS ) 1.如图,AC 和BD 相交于点O ,OA =OC ,OB =OD .求证DC ∥AB . 2.如图,△ABC ≌△A B C ''',AD ,A D ''分别是△ABC ,△A B C '''的对应边上的中线,和A D ''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已知AC ⊥AB ,DB ⊥AB ,AC =BE ,AE =BD ,试猜想线段CE 和DE 的大小和 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已知:如图,AD ∥BC ,AD=CB ,求证:△ADC ≌△CBA . 5.已知:如图AD ∥BC ,AD=CB ,AE=CF 。求证:△AFD ≌△CEB . 6.已知,如图,AB=AC ,AD=AE ,∠1=∠2。求证:△ABD ≌△ACE . 7.已知:如图,点B,E,C,F 在同一直线上,AB ∥DE,且AB=DE,BE=CF. 求证:AC ∥DF . 8.已知:如图,AD 是BC 上的中线 ,且DF=DE .求证:BE ∥CF . 9.如图, 在△ABC 中, 分别延长中线BE 、CD 至F 、H, 使EF = BE, DH =CD, 连结AF 、AH . 求证:(1) AF =AH ; (2)点A 、F 、H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3)HF ∥BC. 10.如图, 在△ABC 中, AC ⊥BC, AC =BC, 直线EF 交AC 于F, 交 AB 于E, 交BC 的延长线于D, 连结AD 、BF, CF =CD. 求证:BF =AD, BF ⊥AD. 11.证明: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提示:首先分清已知和求证,然后画出图形,再结合图形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12.证明: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13.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BE =CF ,求证:(1)AE =BF ; (2)AE ⊥BF . 14.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长AD 上一点,BF 平分∠EBC , 交CD 于F ,求证BE=AE+CF.(提示:旋转构造等腰) 15.如图,△ABD 和△ACE 是△ABC 外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BAD=∠CAE=900.(1)判断CD 和B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探索DC 和BE 的夹角的大小.(3)取BC 的中点M ,连MA ,探讨MA 和DE 的位置关系。 C D A B D A C B E A C E D B A E B C F D A B C D 2 A C B E D 1 A B C D E F A D E F G F E D C A B A D C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在等腰△ABC中,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AD=1 2 BC,则△ABC的顶角的度数为 _____. 【答案】30°或150°或90° 【解析】 试题分析:分两种情况;①BC为腰,②BC为底,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断出∠ACD=30°,然后分AD在△ABC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解:①BC为腰, ∵AD⊥BC于点D,AD=1 2 BC, ∴∠ACD=30°, 如图1,AD在△ABC内部时,顶角∠C=30°, 如图2,AD在△ABC外部时,顶角∠ACB=180°﹣30°=150°, ②BC为底,如图3, ∵AD⊥BC于点D,AD=1 2 BC,

∴AD =BD =CD , ∴∠B =∠BAD ,∠C =∠CAD , ∴∠BAD +∠CAD = 12 ×180°=90°, ∴顶角∠BAC =90°,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角度数为30°或150°或90°. 故答案为30°或150°或90°.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交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在Rt △ABC 中,∠ABC=90°,AB=3,BC=4,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点A 落在点P 处,且点P 在直线BC 上.则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 【答案】15CP ≤≤ 【解析】 【分析】 根据点E 、F 在边AB 、AC 上,可知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有最小值,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有最大值,根据分析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得. 【详解】 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的值最小, 此时BP=AB=3,所以PC=BC-BP=4-3=1, 如图,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的值最大,

八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 (1)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 1.如图,E、B、F、C在同一条直线上,若∠D=∠A=90°,EB=FC, AB=DF.则ΔABC≌_____,全等的根据是_____. 2.已知:如图,AB⊥BD,CD⊥BD,AD=BC.求证:(1)AB=DC:(2) AD∥BC. 3.已知:AM是ΔABC的一条中线,BE⊥AM的延长线于E,CF⊥AM于 F,BC=10,BE=4.求BM、CF的长. 4.已知:如图,AE=DF,∠A=∠D,欲证ΔACE≌ΔDBF,需要添加 条件______,证明全等的理由是______;或添加条件______,证明全等的理由是______;也可以添加条件______,证明全等的理由是______. 5.如图,若OP平分∠AOB,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则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PC=PD B.OC=OD C.∠CPO=∠DPO D.OC=PC

6.已知:如图,△ABC中,∠C=90°,试在AC上找一点P,使P到 斜边的距离等于PC.(画出图形,并写出画法) 7.如图,△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翻折180°形成的 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______. 8.已知:如图,∠AOB.求作:∠AOB的平分线OC. 9.已知:如图,在RtΔABC中,∠C=90°,沿着过点B的一条直线 BE折叠ΔABC,使C点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D处,则∠A的度数等于_____. 10.已知:如图,ΔABD≌CDB,若AB∥CD,则AB的对应边是() A.DB B.BC C.CD D.AD

1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题设是 _________,结论是_____. 12.已知:如图,在ΔABC中,BD、CE分别平分∠ABC、∠ACB,且BD、 CE交于点O,过O作OP⊥BC于P,OM⊥AB于M,ON⊥AC于N,则OP、OM、ON的大小关系为_____. 13.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 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 14.完成下列各命题,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如果一个点在角的平分线上,那么_____; (2)如果一个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_____; (3)综上所述,角的平分线是_____的集合. 15.已知:如图,AB=AC,∠BAD=∠CAD.求证:∠B=∠C.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全等三角形角边角判定的基本练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一.判定复习 角边角公理:两个三角形两组角及两组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公理。(ASA) 角角边推论: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1、如图,∠ABC=∠DCB,∠ACB=∠DCB,试说明△ABC≌△DCB. A D B C 2、已知:如图,∠DAB=∠CAB,∠DBE=∠CBE。求证:AC=AD. D A B E C 3、已知:如图 , AB=AC , ∠B=∠C,BE、DC交于O点。求证:BD=CE. A D O E B C

4、如图:在△ABC和△DBC中,∠ABD=∠DCA,∠DBC=∠ACB,求证:AC=DB. A D B C 5、如图,D、E分别在AB、AC上,且AD=AE,DB=DC,∠B=∠C,求证:BE=CD. B D A E C 6、如图,已知:AE=CE,∠A=∠C,∠BED=∠AEC,求证:AB=CD. A E C B D 7、已知:如图,A B∥DE,A C∥DF,BE=CF,求证:∠A=∠D.

A D B E C F 8、已知:如图,AD∥BC,AB∥DC,求证:AB=DC. A D B C 9、如图, AB∥CD, AD、BC交于O点, EF过点O分别交AB、CD于E、F,且AE=DF, 求证:O是EF的中点. A E B O C F D 10.如图,在△ABE中,AB=AE,AD=AC,∠BAD=∠EAC, BC、DE交于点O.

求证:(1) △ABC ≌△AED ; (2) OB =OE . 11.如图,D 是等边△ABC 的边AB 上的一动点,以CD 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 , 连接AE ,找出图中的一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2、已知:如图,∠1=∠2,∠C=∠D ,求证:AC=AD E E D C B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