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疗考试复习内容

放疗考试复习内容

放疗考试复习内容
放疗考试复习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分子分期癌症的分子分期(molecular staging)是指应用各种先进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检查癌症患者的淋巴结、循环血液及骨髓等组织,从中发现常规影像学或病理组织学无法检测到的隐性微小转移灶,进而从基因或蛋白质水平诊断癌症的转移,根据微转移发生的部位,结合癌症的国际分期标准,最终达到更准确的TNM分期.

2. 亚临床病灶一般临床检查方法不能发现,肉眼也看不到,而且显微镜下也是阴性的病灶,位于与主题T的周围,或远隔部位,常多发。

3. 组织最大比水模体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距放射源相同距离的同一位置,参考深度处吸收剂量的比值称为组织模体比。如果将校准深度处的吸收剂量,换为参考深度即最大剂量深度的吸收剂量替代,作为组织模体比的特例,定义该参数为最大剂量比。

4. 超分割放疗常规方法相比,分割次数增多(每天1次以上的照射),分次剂量减少(一般为1.1~1.25Gy/次),间隔时间在6h左右,每周5d放疗,总疗程时间相仿,总剂量略高于常规放疗。特点是同样的总疗程时间内可给予较大剂量。

5. 三维适形放疗利用适型治疗的技术,使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上与病灶的形状一致,称为三维适形治疗。

6. 近距离治疗指放射源与治疗靶区为5mm-5cm以内的放射治疗,包括腔内,馆内,组织间,术中,以及模治疗

7.线性能量转移沿次级粒子径迹上单位长度的能量转换。

建成效应高能射线进入人体后,在一定的初始深度范围内,其深度剂量逐渐增大的效应叫做剂量建成效应。

8. 半影射野边缘剂量随离开中心轴距离增加而急剧变化,用P90-10%或P80-20%表示。

9. 源轴距放射源前表面沿射线束中心轴到受照射物体表面的距离。

10. 楔形角模体内特定深度,楔形照射等剂量曲线与1/2照射野宽的交点连线和射线束中心轴垂直线的夹角。

11. 剂量体积直方图3D计划系统中,剂量计算在3D网络矩阵中进行,能计算和表示出在某一感兴趣的区域如靶区重要器官内有多少体积受到多高剂量的照射。

12.RBE 即相对生物效应,是产生某种生物效应所需标准射线剂量与产生同样生

物效应所需的使用射线剂量的比值。

13. 增殖性死亡细胞受照射后,还能分裂一次或几次再死亡,称为增殖性死亡,目前认为与DNA损伤,染色体畸变有关。

14. 最小耐受剂量(TD5/5)正常组织受照射后,可造成器官和组织的某种损伤,5年产生5%相应损伤概率的剂量。

15. 氧效应氧效应指X射线和γ射线照射时,由于氧分压的高低或存在与否所出现的生物学效应的增减现象。

16. 潜在致死性损伤细胞受照射后如果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这种损伤可以修复,如果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这种损伤将转换为不可逆损伤。

17. 加速再群体化损伤之后,组织的干细胞在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恢复组织原来形态的过程成为再群体化。

18. Panco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征是指肺尖或胸腔入口处的病变,压迫或侵犯臂丛N 或交感N干而产后的一系列特殊症状。

19. 肿瘤控制概率消灭所有肿瘤细胞随剂量的变化。

20.加速治疗定义:在1/2常规治疗的总时间内,通过一天照射2次或2次以上的方式,给予与常规相同的总剂量;事实上,在临床实践中常因正常组织急性反应的限制,必须在治疗期间有一个休息期或降低总剂量;

目的:抑制快增殖肿瘤细胞的再群体化;

三.简答题

1.简述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可治愈性的关系

放射治疗的可治愈性和肿瘤的放射反应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照射后肿瘤细胞消退的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增殖的速度。增殖慢的肿瘤如甲状腺髓样癌或软骨肉瘤,在治疗期间几乎没有什么消退,但这些肿瘤有很高的治愈率。而小细胞肺癌等等放射极为敏感的肿瘤,其预后却相当差。

对于同种病理类型的肿瘤,在治疗结束时,肿瘤已完全消退的患者局部控制可能性大,但相当一部分在治疗结束时已无肿瘤的患者出现复发;而在放疗结束时仍有肿瘤残存的患者,最后肿瘤得到控制。因此,常需要在治疗结束后2-3月才能对最终的肿瘤消退情况做出满意的评估。因肿瘤缩小很快降低原定的照射剂量是错误的。一个肿瘤虽然临床检查已经消失,但仍可能有数百万个有活性的克隆源性源性细胞。达到消灭所有肿瘤细胞所需的剂量要比达

到临床肿瘤消失所需的剂量大得多。

放射治疗和化疗合并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的机制。

2、组织间照射的特点

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是将具有针状外套的放射源直接插入肿瘤内进行放射治疗。其优点在于肿瘤组织本身得到高剂量照射,因放射剂量衰减梯度大,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少,减少了综合放疗的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3、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原则

(1).肿瘤的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区域即靶区,根治性放疗时将潜在的转移区域也包括在内

(2).治疗区域内的肿瘤,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变化梯度不能超过5%,即要达到>90%的剂量分布

(3).照射野设计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的范围。即尽可能的使绝大部分靶区落在90%等剂量曲线之内,同时使50%等剂量曲线包含的范围越小越好。

(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他们接受超过其允许耐受量的范围。

4.简述照射野的半影区和几种不同半影的不同分类以及定义

半影指射野边缘剂量随离开中心轴距离增加而急剧变化,用P90-10%或P80-20%表示。几何半影:指钴60,源具有一定的尺寸,被准直器限束后,射野边缘诸点受到面积不等的源照射,因此产生由高到低的剂量渐变分布。使用点状可以消除。

穿透半影:即或是点状源,由于限光器端面与边缘线束不平行,使线束穿透厚度不等,也造成剂量间变分布。使用球面限光筒可以消除穿射半影。

散射半影:即使用点状源和球形限光筒使几何半影和穿射半影消失,组织中的剂量分布仍有渐变,这主要是因为组织中的散射线造成。散射半影无法消除,随入射能量增大而减少。

5.简述钴-60r射线的物理特点

(1)平均能量为1.25MV的γ射线

(2)穿透力强,保护皮肤,骨与软组织同等吸收剂量,旁向散射小

(3)半衰期长,半影大

6.电子束的物理学物性

电子线具有有效的射程,可以有效的避免对靶区后深部组织的照射,这是电子束最重要的特点。

电子线易于散射,皮肤剂量高,且随电子束能量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电子束限光筒到患者皮肤剂量的增加,射线的剂量均匀性迅速变劣、半影增宽

百分深度剂量随射野大小特别是在射野较小时变化明显;

不均匀组织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显著;

拉长源皮距照射时,输出剂量不能准确按平方反比定律计算;

不规则照射野输出剂量的计算,仍存在问题。

7. 简述源皮距和源轴距有那些不同点

固定源皮距照射,即SSD技术,即将放射源到皮肤的距离固定,不论机头在何种位置。在标称源皮距上,即将治疗的等中心放在患者皮肤上(A点),而肿瘤和靶区中心T放在放射源S和皮肤入射点A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上。该技术摆位的要点是机架转角一定要准确,否则肿瘤中心T会逃出射野中心轴甚至射野之外。

等中心定角照射是将治疗机的等中心置于肿瘤或者靶区中心T上,其特点是,只要等中心在肿瘤或靶区中心T上,机器转角的准确性以及患者体位的误差,都能保证射野中心轴通过肿瘤或者靶区的中心,因此改技术的摆位要求是保证升床准确。其升床的具体位置由模拟定位机定位确定。

多数钴60和医用加速器都是等中心旋转型,摆位方便,准确,应用广泛;SSD技术只是对姑息和非标称源皮距照射时才使用。

8. 等源皮距照射的特点

固定源皮距照射,即SSD技术,即将放射源到皮肤的距离固定,不论机头在何种位置。在标称源皮距上,即将治疗的等中心放在患者皮肤上(A点),而肿瘤和靶区中心T放在放射源S和皮肤入射点A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上。改技术摆位的要点是机架转角一定要准确,否则肿瘤中心T会逃出射野中心轴甚至射野之外。

9. 列举IMRT实现的三种方式。并指出那种实现方式尤其需要注意小MU对于剂量分布的影响。

1.静态调强是由逆向调强计划系统根据临床数据将各个射野要求的强度分布进行分级,利用MLC将每个照射野分成若干个子野,每个子野内的强度是均匀的。

2. MLC动态调强

这种调强是利用MLC相对应的一对叶片的相对运动来实现对射野内强度的调节的。

3. 弧形调强治疗

弧形调强治疗是用加速器内置的标准MLC完成的,是将动态MLC与弧形治疗相结合,用旋转射束来实现优化的剂量分布。

4. 物理补偿法

用于调强的补偿器可以作为射野挡块的一部分放在治疗机挡块托盘架上。由逆向计划系统根据目标函数的要求计算出每个射野的强度分布形状或被补偿的组织厚度分布,并将数据输出到PC机控制的补偿器生成器,就可以制作补偿器了。制作出来的补偿器就可以进行调强补偿用了。

5. 步进式断层调强治疗

10. 分别简述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的特点13.根据ICRU第62号决议,GTV,CTV,ITV,PTV的定义是什么?

GTV:肿瘤区,指肿瘤的临床灶,为一般的诊断手段(包括CT和MRI)能够诊断出的具有

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范围,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转移的病变。确定肿瘤区的方法应与TNM分期一样,当肿瘤已作根治术后,则认为没有肿瘤区。

CTV:临床靶区,指按一定的时间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的临床灶(肿瘤区)亚临床病灶以及肿瘤可能侵犯的范围。同一个肿瘤区,可能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临床靶区的情况。GTV和CTV是根据肿瘤分布情况,肿瘤行为在静态影像上确定的,没有考虑到器官的运动,并与所采用的内外照射的方法无关。

ITV:在患者的坐标系中,GTV,CTV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在患者的坐标系中,犹豫呼吸或器官运动或照射中GTV体积的变化所引起CTV外边界运动的范围,称为内边界,(IM)。内边界的范围,定义为内靶区。ITV定义的范围,应使CTV在其出现的概率最高以保证CTV 在照射过程中,得到最大可能的处方剂量的照射。ITV一旦确定,它与患者坐标系的参照物内外标记应保持不变。

PTV:将患者坐标系通过治疗摆位转化到治疗机坐标系中,以及治疗机照射野位置的变化等因素引起的ITV变化范围称为摆位边界SM。SM的范围成为计划靶区(PTV)。

11. 影响肿瘤生长率的因素有哪些?

肿瘤生长速度可以用倍增时间来描述,倍增时间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细胞周期时间,生长分数,细胞丢失的速度。

(1)细胞周期时间: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间隔。

(2)生长分数:指肿瘤属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数与总细胞的比例。早期,肿瘤较小,GF较大,对放射较敏感;晚期,肿瘤体积增大,GF变小,肿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3)细胞丢失速度:肿瘤生长是细胞分裂增殖与细胞丢失之间平衡的结果。可通过营养不良,分裂死亡,细胞分化不能分裂、转移、脱落排泄等丢失。

(4)克隆源性细胞:并非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可以不断增殖,长期存活。肿瘤细胞群内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成为肿瘤干细胞。其量的多少影响生长率。

12. 影响放射敏感性的四个主要因素?

(1)肿瘤的临床期别:早期肿瘤体积小,血运好,乏氧细胞少或者没有,肿瘤极易被消灭而且转移率低,放射治疗疗效好;晚期肿瘤体积大,血运差,乏氧细胞多,甚至出现中心坏死,放射治疗疗效差。

(2)肿瘤的临床分型:外生型的肿瘤比内生型肿瘤有较好的疗效,菜花型,表浅型对放射治疗敏感,结节型以及浸润型对放射治疗有效,溃疡型对放射治疗抗拒。

(3)肿瘤的生长部位:瘤床血运好坏可以影响在它上面生长肿瘤组织内乏氧细胞的多少,

生长于肌肉以及血运好的部位的肿瘤,放射敏感性高于血运差而瘤床是骨骼或脂肪的肿瘤。(4)局部感染:感染可以使局部组织出现水肿和坏死,进一步加重了局部组织的乏氧情况,影响肿瘤的放疗敏感性。

(5)以往的治疗情况:既往曾经有不彻底的放疗,或足量放疗后复发,接受过不正确的手术,或者进行过多次穿刺,使肿瘤组织结构改变,纤维组织增多,肿瘤细胞营养以及氧供差。这些情况均可影响放射敏感性。

(6)患者的全身情况,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有无贫血影响放疗疗效。

(7)合并症:同时合并肺,肝的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甲亢,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都能影响放疗。

13. 鼻咽癌为什么不适宜手术治疗,那些情况下可以手术治疗

鼻咽癌的治疗,由于位置深在,隐蔽,常合并颅脑破坏,脑细胞受累,且癌细胞分化差,手术不彻底,功能损害严重,有可能促使癌细胞扩散转移。

鼻咽癌对放疗敏感,放疗疗效确切

鼻咽肿瘤切除术见于放疗后的救援治疗。

(1)全身状况好,无严重并发症以及远处转移;

(2)放射治疗后鼻咽部或者颈部未控或者复发(原发灶需病理证实)

(3)咽旁间隙虽受侵犯,但是没有包绕或侵及主动脉鞘,无后组颅神经损伤

(4)无颅底骨质剖坏或颅内受侵

(5)颈部淋巴结不固定,或虽固定但是颈动脉鞘没有受累

14. 茎突后间隙内的解剖结构有哪些?

颈内动脉,ⅨⅩⅪⅫ颅神经,交感神经结,颈内静脉,颈内静脉淋巴链

15.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照射野的范围?

对导管内原位癌一般只需照射乳腺、胸壁(完整的乳房、腋尾乳腺组织、胸肌和乳房下的胸壁淋巴结引流区)。对VNPI小于5者可以不做术后放疗。

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后当腋窝淋巴结阴性时,只照射乳腺、胸壁;当腋窝淋巴结阳性时,应照射乳腺、胸壁、腋顶、锁骨上区;保乳术后切缘阳性或者切除范围距肿瘤不足2mm 者,需再次扩大切除后再行根治性放疗。

16.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定义以及主要治疗失败的原因?

局部晚期乳腺癌是指乳腺区和区域淋巴结有严重病变,但无远处脏器转移的一组病变,包括皮肤溃疡水肿,卫星结节,肿瘤与胸壁固定,腋窝淋巴结>2.5cm,固定,或锁骨上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转移等,属于UICC分期的Ⅲ期,其中ⅢA期可以手术,ⅢB期则不能手术。局部晚期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发生率70%。区域复发为9-45%。

17. 简述下咽癌的放射治疗适应症。

(1)T1,T2N0病变,尤其是肿物呈外生型生长可首选根治性放射治疗。

(2)可以手术的T3,T4N0-1的病人做计划性的术前放射治疗或术前同步放化疗,对放疗反应好,DT50Gy后肿瘤完全消退,可以采取根治性放射治疗或同步放化疗,手术作为挽救治疗手段

(3)对于首先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有以下高危因素:手术切缘安全距不够,(通常小于5mm为标准),切缘不净,肿瘤明显残存,淋巴结直径>3cm,或者多个淋巴结转移,或颈清扫术后提示广泛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均应行术后放化疗

(4)N2N3患者,如采用术前同步放化疗或者术前单纯放疗,不论颈部淋巴结的放疗反应如何,均应该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5)对不能手术者可作姑息性放射治疗,少数患者放射治疗后肿瘤缩小明显,有可能手术切除。

(6)手术后复发的病人性姑息性放射治疗。

(7)病理类型为低分化癌或者未分化癌者,无论病期早晚,均应行放射治疗,如放射治疗后有残余,可以考虑手术。

18. uicc1987年食堂各段的划分

UICC把食管分为颈段,上胸段、中胸段、下胸段:颈段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廓入口处;相当于第七颈椎平面,距门齿距18cm;上胸段自胸廓入口处至气管分叉水平,距上门齿18-24cm;胸段自气管分叉水平至食管胃结合部,将其等分为二,上为中胸段,距门齿距24-32,其下为下胸段,距上门齿32-40cm。跨段的肿瘤按肿瘤中心位置归段。

19. 干细胞移植前行TBI的目的。

作为免疫抑制手段避免排斥反应;

清除体内残存的恶性细胞或骨髓中的异常细胞群;

为干细胞移植排空所需要的空间

四.论述题

1.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发现的与放疗敏感性密切相关的蛋白或分子,如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受体以及与信号传导、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蛋白或基因,加上一些与放疗反应相关的胞外或组织因素如缺氧和血管生成情况等,为更好地发挥放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1). ATM基因的命名取意于“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中发生突变的基因”。

ATM蛋白参与细胞周期中各个调控点的调节。当细胞受到放射线或其他细胞毒性物质的作用发生DNA双链的破坏和损伤时,ATM蛋白被激活,通过下游的多个信号途径,最终发挥其促进DNA修复和细胞存活的作用。ATM蛋白表达受抑制后,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增加。

(2). NF-kB

NF-kB是一种核内转录调节因子,在放射线照射等发生DNA双链损伤后,NF-kB遂被激活,在保护细胞免遭致炎因子或DNA双链断裂等因素的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3). p53基因

人类许多肿瘤尤其恶性肿瘤中存在p53基因的变异和/或缺失。在超过50%的人体肿瘤中,均存在抑癌基因p53的突变,而p53基因的突变在放疗敏感性中的意义及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相关研究发现,照射后,具有野生型p53的细胞中,p53的表达水平升高了2~3倍,而在突变的p53细胞中,p53的水平没有变化;p53突变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较野生型p53细胞普遍要高。

(4). p21

p21是一种负性细胞周期调节基因, p21在放射照射后细胞的DNA修复和凋亡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p21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上述4种与放射敏感相关的基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激活关系,

(5). 表皮生长因子

人体癌细胞在接受放射照射后,胞膜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被激活,激活后的EGFR调节细胞的保护反应,反过来降低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6). 其他

体外转染p16基因并有稳定表达的胶质瘤细胞系对放射照射的敏感性增强。体外经产生NO的试剂如SNAP或SNP处理后,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对放射的敏感性增强。

RAD51是和DNA双链损伤修复有关的一个基因,体外及在体实验均发现,通过反义核苷酸技术抑制RAD51基因的表达,细胞或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增强。

2.IMRT的原理,实现方式,以及对于常规放疗的优势

IMRT的原理:IMRT应用不同强度的线束交叉照射靶区体积进行治疗。其原理是利用CT 逆原理,即通过产生一种空间非均匀的射线照射到病人身上而在病人的靶位置上产生一个均匀的剂量分布。

实现方式:

优势:

〔1〕采用了精确的体位固定和立体定位技术;提高了放疗的定位精度、摆位精度和照射精度。

〔2〕采用了精确的治疗计划:逆向计算〔Inverse Planning〕,即医生首先确定最大优化的计划结果,包括靶区的照射剂量和靶区周围敏感组织的耐受剂量,然后由计算机给出实现该结果的方法和参数,从而实现了治疗计划的自动最佳优化。

〔3〕采用了精确照射:能够优化配置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使高剂量区的分布在三维方向上可在一个计划时实现大野照射及小野的追加剂量照射〔Simultaneously Integrated

Boosted,SIB〕。IMRT可以满足放疗科医生的“四个最”的愿望:即靶区的照射剂量最大、靶区外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最小、靶区的定位和照射最准、靶区的剂量分布最均匀。其临床结果是:明显提高肿瘤的局控率,并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

(4) 可在一个计划里同时实现大野照射及小野的追加剂量照射。

3.放疗在各期肺癌中的地位

(一)非小细胞癌

(1)早期非小细胞癌患者(T1-2N0-2):放射治疗是有手术禁忌或者拒绝手术者最佳的替代手术的方法,即使是高龄患者,只要一般情况应许,仍可给予根治性的放疗。

(2)局部晚期肺癌局部病变已属晚期,但还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指ⅢAⅢB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a、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指一小部分ⅢA和更小部分ⅢB患者可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和术后放疗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术前放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但是没有改善生存率。肺尖癌术前放疗有明显的效果,是术前放疗的最佳适应症。

术后放疗:术后肿瘤残留、切缘阳性应给予积极的术后治疗。

b、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联合化疗是这类患者的标准治疗。

对有利型患者(Ⅲ期患者,KPS>70,在确诊为肺癌前半年中体重下降少于原体重的5%,没有恶性胸水、心包积液、上腔静脉综合征和纵隔器官明显受侵)应给予积极的根治性放疗。(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癌

适当的姑息治疗能使大多数晚期患者症状改善,痛苦减轻,生存质量提高,并能延长少数患者的生存期。

A、脑转移:全脑照射是主要的照射方法。先全脑放射消灭脑转移的亚临床病灶,在对临床病灶适当局部加量

B、骨转移:放疗是骨转移的主要的治疗手段,目的是缓解疼痛,阻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C、上腔静脉压迫症:非小细胞肺癌首先放疗,小细胞癌首选化疗。

D、恶性胸水:恶性胸水基本被控制后,加用全胸膜腔的放疗。

(二)、小细胞肺癌

局限期小细胞癌,可化疗后手术或者放射治疗,随后化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辅以姑息性放疗。

预防性脑照射能明显降低脑转移发生率,还可提高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但不宜在治疗的早期

进行。

与化疗配合可起协同作用。

4.HD大照射野的副反应

(1).肺毒性

放射性肺炎常发生在斗篷野照射后1-6月,症状包括干咳、低热、呼吸困难。有症状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5%,合并化疗时,这一发生率升高。

(2)心脏毒性

心脏大血管照射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热、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放射治疗能轻微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要注意避免。

(3)第二原发肿瘤

虽然研究指出放疗联合化疗相比单纯化疗而言并未增加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率,但当化疗结合扩大野照射时,其危险性可能升高。在发生治疗后的10年发生,最常见的是肺癌和乳腺癌,其他包括肉瘤、黑色素瘤等。

(4)生殖功能损害

盆腔照射时,对女性生殖系统会产生毒副作用,引起绝育和闭经。

(5)其他

斗篷野照射时30%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10-15%病人发生一过性脊髓炎和拉塞综合征。

常规放疗仍可能引起截断性脊髓炎和缩窄性心包炎。

5、试述千伏x线,60co线,高能x线的物理学特点

千伏X线:既往广泛应用于表浅肿瘤和皮肤病的治疗,能量较低,属低LET射线,故疗效差、对皮肤、骨骼的损伤大。千伏级X线的相对生物效应(RBE)也较高。

Co线:平均能量为1.25MV的γ射线,穿透力强,保护皮肤,骨与软组织同等吸收剂量,旁向散射小,半衰期短,半影大,防护复杂。RBE低,低LET。

高能X线:

(1)根据肿瘤深度,在不同机型的直线加速器上可调节出4MV,6MV,8MV,10MV,15MV,18MV甚至更高档次的高能X线。若从一个照射野入射,可得到更高的深度剂量。如用60Co 治疗时,若SSD=100cm,面积10cm×10cm,深度10cm处的百分深度量为58.1%,而同样条

件下,用8MV X线,深度量为71.0%,且随照射面积变化,深度量变化亦较60Co为小,更适合于小照射野照射(图1-7-5-1)。

(2)建成效应区更大,10MV X线最高剂量点在皮下2.5cm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反应轻。

(3)直线加速器的焦点极小,约3mm以内,较60Co明显为小,几乎不存在几何半影,且随着能量的提高,其旁向散射更少,等剂量曲线更为平坦,故高能X线的照射野内剂量均匀性较60Coγ射线明显为好。

(4)输出量(剂量率)高,每分钟可达200-500cGy,可缩短照射时间。

(5)照射面积大,使原本需用2个照射野相接照射的,可改用一个照射野照射,避免了计算和摆位的误差。剂量率高,照射面积大,在远距离照射时,更适宜于大面积不规则照射野和全身放疗的工作开展。

但在上述高能X线优点的基础上,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存在,如其深度量虽高,但其剂量衰减缓慢,出射量也高,需注意肿瘤后正常组织的超剂量照射;由于空腔效应,使气腔界面上肿瘤表面剂量更低,如鼻咽癌用两侧野对穿照射时,对偏侧性的较小肿瘤,由于来自对侧射野的高能射线通过鼻咽气腔后的建成区很大,将使肿瘤处于低剂量区内,应予引起重视;它也属低LET射线,对乏氧细胞和G0期细胞同样不能有效杀灭。

图示并说明楔形滤板的三种主要用法(15分)

楔形板的全名叫楔形滤过板,是用高密度的材料如铜或铅做成的,因为它的外形很像木匠常用的楔子,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楔形板,它的作用是吸收和滤过部分射线。

大家都知道人的体表不是一块平板,而是有高有低,人体本身也是有厚有薄,并且肿瘤也不是都长在人体的中线上,而是有深有浅,且常常偏于一侧。这些都给放射治疗增加了困难。因为从放射治疗的理论上来讲在放射的区域内最好是平整均匀的,而且肿瘤位于中间,这样使肿瘤得到均匀的照射,才会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加用楔形板来调整射线的分布,使肿瘤得到均匀的照射,比如在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中,有时需要对整个乳腺进行照射,而乳腺呈半球形,表面是个曲面,上部薄下部厚。如果不用楔形板,那么照射后就会产生乳腺的上部受照射量高而下部受量低,不但肿瘤受照射木均匀,而且很容易造成上部的组织损伤,如皮肤破溃等;加用楔形板后就可以把上部的射线吸收滤过掉一部分,从而达到既治疗肿瘤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正常组织的效果。

偏于一侧的脑瘤,如果我们用前后或者左右两个放射野对穿照射,虽然肿瘤的受照射量均匀,但正常脑组织受照射范围大,不合理,不能使用。用一右、一后两个照射野,不加楔形板,则肿瘤的剂量分布不均匀(靠内靠前部位受照射量低),也不可以。如果我们用一右、一后

两照射野再加用适当角度的楔形板,就可以把肿瘤右后部位较高的射线吸收一部分从而使肿瘤内照射剂量分布均匀,而正常脑组织受照射的范围也比两个对穿照射野的要小。

对于那些部位较深,体积较大的肿瘤,如胰腺癌、肾癌等,用一、两个照射野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主要由于照射野少,照射野面积大正常的组织或器官受照射范围也相应较大,照射量高,所以放射反应也大,病人难以耐受,致使放射治疗难以完成,或者拖的时间过长影响疗效。这种情况下医生就会考虑用更多的照射野并加用楔形板,从而改善肿瘤区域的剂量分布,使肿瘤得到均匀的照射。虽然多野照射使正常组织受照射的范围增大,但由于每个照射野分担的照射量减少,所以正常组织受照射量也相应减少,放疗反应并不会增大。大部分患者都能够耐受,放疗计划也能够顺利实现。

6、试述加速分割放疗的放射生物学基础;试述分割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4R原理);以放射生物学原理解释目前常用的常规放疗以及非常规放疗方法。

决定正常组织和肿瘤受到分次照射后反应的主要因素有4个,即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细胞再增殖,细胞周期时相再分布,和乏氧细胞再氧合。

(1).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

根据放射损伤发生的规律,正常组织可分为早期反应组织和后期反应组织。早期反应组织修复亚致死性损伤的能力低,受到辐射杀灭后,主要通过增殖来弥补放射损伤,后期反应组织通过修复亚致死性损伤来抵御放射损伤。肿瘤的放射反应规律类似于早期反应组织。

正常组织常规放疗后损伤较小,修复率高,修复所需时间短;肿瘤组织损伤严重,修复所需时间长,甚至不能修复,临床上利用这种差异进行治疗。

在肿瘤放疗中,后期反应组织损伤是限制肿瘤剂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分割剂量可以提高后期反应组织的耐受量,而对早期反应组织和肿瘤的杀灭效应没有明显的影响。

(2).细胞再增殖

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些时间里会出现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象称为加速再增殖。正常组织的加速再增殖有利于放射损伤的恢复,然而在肿瘤放疗中发生的加速再增殖却不利于肿瘤控制。为了克服放疗过程中的加速再增殖,必需尽可能的缩短放疗疗程,以减少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的机会,然而疗程的缩短应以不明显增加争创组织的放射性损伤为前提。

(3).分裂周期中不同时相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再分布

细胞分裂周期的不同时相对放射性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G2、M期较敏感,S期不敏感。分割放疗中,照射后细胞群会产生G2/M期细胞阻滞现象、放射损伤的修复、受阻的细胞暂时的同步后,细胞群会很快依自己固有的时相比例再重新分布,这就是细胞周期的再分布。由于细胞周期再分布会导致增殖快的细胞群有更多的机会在受到照射时处于放射敏感时相,而增殖很慢或不增殖的后期反应组织基本不进入增殖周期,因而不受影响。

(4).乏氧细胞再氧合

临床肿瘤中有一定比例的乏氧细胞,成放射抵抗性,在分割放射治疗中,放射杀灭氧合好的敏感细胞后,肿瘤的体积缩小,肿瘤血供得到改善,乏氧细胞会得到再氧合的机会,再氧合成为富氧细胞可以增强放射的杀灭作用。

7.举例说明放射治疗与手术综合应用的指征和基本形式(15分)

放疗与手术的综合治疗,需有目的,有根据,有计划且合理。

(1)手术前的放射治疗:

术前放疗适用于对射线中等以上敏感、肿瘤位置较深,体积较大,粘连明显,估计手术切除较为困难或者容易转移的中晚期肿瘤患者。通过给予一定剂最(30一40GY左右)的术前放疗,往往可以使原发肿瘤缩小,癌性粘连变为纤维粘连,杀灭肿瘤周围的亚临床病灶,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增加手术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和血行转移从而提高治愈率。放疗结束一般宜在2一4周左右进行手术治疗。间歇期太短放射水肿消退不完全,术中易出血:若间隔时间太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加重,影响手术切除。

(2)手术后的放射治疗

对于一些恶性程度高的肿瘤,或手术切缘阳性、切缘不够,部分局部晚期的肿瘤,在手术切除后加用放射治疗。如乳腺癌、软组织肉瘤。

(3)手术中的放射治疗

如胃癌。在直视下进行,靶区清楚,可很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4)手术前以及后的放射治疗

头颈部肿瘤,软组织肉瘤

8.如何寻找原发部位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原发灶(15分)

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和病理类型对原发灶进行寻找。

(1)颈部淋巴结转移癌70%来源于头颈部,尤其分布于上中颈的淋巴结转移,这些淋巴结通常为前哨淋巴结,不同的原发灶有其转移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中线结构,如软腭、舌根、鼻咽等可以出现双侧或对策颈部的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来源于锁骨下病变,还有2-10%的肿瘤为跳跃性转移,如舌癌等。

(2)此外,不同的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也可以提示不同的原发灶。

(3)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扁桃体和舌根,其次为鼻咽、下咽和喉。

9、鼻咽癌的诊断和放射治疗原则(20分)

(1)鼻咽癌的诊断

a、病史:鼻塞、涕血、耳鸣、听力下降、颈部肿块病史的患者,均应作进一步的检查。并了解患者居住地、人种以及家族史。

b、体格检查鼻咽间接镜、纤维镜发现鼻咽肿物,颈部淋巴结触诊、颅神经检查。

c、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鼻咽癌的主要依据,一般不主张行颈部肿物活检。

d、影像学检查:鼻咽、颈部MRI,腹部B超,胸部正侧位片,骨ECT等。

e、实验室检查:EB病毒的检测。

(2)放射治疗原则:

a、外照射应该选择能量较高,皮肤剂量较低,骨吸收较小的射线。

b、外照射应完整包括肿瘤以及侵及范围,对未受侵犯的高危部位(如颅底,颈部淋巴结引流区等)应给予预防照射。

c、对早期患者,应辅以腔内治疗,尽可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d、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应采用缩野、改变入射角等方法尽可能提高局部肿瘤剂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e、放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放疗计划。

f、采用CT模拟定位的方法可更准确的包括照射靶体积,亦有利于正常组织器官的保护。

g、立体定向治疗为作为外照射后补充剂量以及放疗后早期复发的一种治疗手段,已经获得临床肯定。

h、3D-CTR,IMRT的应用已被初步证实有利于提高肿瘤局控率和改善生存质量。

10.鼻咽癌常规外照射的设野原则(20分)

利用低熔点铅挡块面颈联合野的等中心技术,第一段采用面颈联合野加或不加下颈前野,予

以34-36Gy;第二段采取面颈联合缩野(避开脊髓)+颈后电子线野加或者不加下颈前野(或采用双耳前野+全颈或半颈前野),予以14-16Gy,使鼻咽中心和颈部剂量达到50-52Gy;第三段设双耳前野(18-20Gy)加或不加颈局部电子线野(10-20Gy),使鼻咽中心剂量达到68-70G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局部达60-70Gy。疗程结束时鼻咽肿瘤残留可加第四段肿瘤残存区局部野,予以8-10Gy。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遵从全靶区照射的原则;按靶区形状设计照射野,较好的保护了相邻的正常组织;使咽旁间隙以及上颈部得到充分的照射剂量。避免了面颈分野造成的剂量的热点落在后组颅神经的出颅点,照射采取同一体位,摆位重复性好。

11.试述鼻咽癌的诊断以及鼻咽癌的侵犯途径。

(1)鼻咽癌的诊断

a、病史:鼻塞、涕血、耳鸣、听力下降、颈部肿块病史的患者,均应作进一步的检查。并了解患者居住地、人种以及家族史。

b、体格检查鼻咽间接镜、纤维镜发现鼻咽肿物,颈部淋巴结触诊、颅神经检查。

c、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鼻咽癌的主要依据,一般不主张行颈部肿物活检。

d、影像学检查:鼻咽、颈部MRI,腹部B超,胸部正侧位片,骨ECT等。

e、实验室检查:EB病毒的检测。

(2)鼻咽癌的侵犯途径

A、直接侵犯

B、淋巴结转移

C、血行转移

12.试述鼻咽癌出现眶上裂综合症时受累的颅神经及临床表现。

眶上裂综合征:眶上裂是Ⅲ、Ⅳ、Ⅴ1、Ⅵ脑神经出颅处,有肿瘤侵犯时上述脑神经可有部分麻痹发展到全部且完全性麻痹,出现复视、眼球活动障碍或固定伴轻微眼球外凸(全部眼外肌麻痹松弛所致)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光放射消失(动眼神经交感支麻痹)、V1支配区麻木触痛减退,多伴有明显疼痛。

13.论述喉癌放射治疗原则。

(1).早期喉癌(ⅠⅡ期)可首选根治性放疗。

(2).晚期病例可按计划作术前放射治疗。

(3).低分化癌或者未分化癌可首选放射治疗。

(4).晚期病例的姑息减症治疗。

(5).术后放射治疗的指针

a、手术切缘不净,残存或安全界不够。

b、晚期病例如T3,T4病变

c、广泛性的淋巴结转移,或者淋巴包膜受侵,或者转移的淋巴结直径超过3cm。

d、软骨受侵。

e、周围神经受侵。

f、颈部软组织受侵。

术后放射治疗的病例如有以下指针,造瘘口必需包含在照射野内。

a、病变侵及声门下区。

b、术前行紧急气管切开者。

c、颈部软组织受侵(包括淋巴结包膜受侵)

d、气管切缘阳性或安全性不够。

e、手术切痕通过造瘘口。

14.试述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症和照射范围,以及对目前照射范围的争议。

(1)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症

公认的有:

原发肿瘤直径大于等于5cm;

皮肤或者胸壁侵犯;

原发肿瘤为多中心病灶;

切缘距离正常组织不足2mm;

腋窝淋巴结大于等于4个

另外,绝经前患者肿瘤位于内侧象限或中线且伴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在大部分治疗中心被认为有术后区域淋巴结放疗的指针。

争议集中的是T1-2腋淋巴结转移数目1-3枚

以及肿瘤位于内侧象限或中线而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术后放疗指针。

(2)照射范围的争议

a、关于术后腋窝照射的争议

以往的原则是,对腋窝淋巴结阴性或1-3个阳性淋巴结者不予以腋窝照射,腋窝淋巴结大于等于4个予以腋窝照射。近年来一些研究认为改良根治术后或根治术后照射腋窝没有好处,对降低复发收益不大,不增加生存率而且会导致同侧上肢水肿,皮肤感觉异常,以及上肢乏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b、内乳淋巴结

尽管内乳淋巴结受侵率高,但是内乳淋巴结复发较为少见,以往的照射技术增加了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目前对内乳淋巴结有两个可行的方案:

不做内乳照射;改善照射技术,不增加心肺并发症。可采用电子线或电子线/X线混合照射,缩小照射范围

c、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

对胸壁、锁骨上的照射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15、试述近年来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作用和地位的变化(15分)

(1)乳房切除术后胸壁、区域淋巴结的放疗应用了半个世纪,地位因“全身疾病”理论提出一度下降,但是今年回顾了长期结果时认为术后放疗在控制局部疾病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2)虽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但是荟萃分析认为术后放疗仍可获得一定收益。

(3)随着保乳术的开展,大型前瞻性研究表明,乳房保留术加上全乳放疗术可以获得与根治术相当的长期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改善了生活质量。

(4)随着术前放疗的开展,对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术前放疗提高手术切除率,(5)姑息性放疗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延长生存期,都发挥一定作用。

16.试述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原则。

脑胶质瘤是脑原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最难治疗的一类肿瘤,首先是在保护脑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彻底切除肿瘤,术后常规予以放疗,有条件者综合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和耐药基因给予个体化的化疗。另外还可考虑其他辅助治疗。根据患者阶段性临床特点,实施上述治疗原则已体现个体化治疗。

(1)手术,可以提供病理诊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切除肿瘤,以缓解颅内高压,

如果肿瘤过大,过中线,部位深且手术困难,部分切除同时行外减压术,有利于术后放疗的实施。

(2)立体定向活检术,可用于因手术风险或其他原因不宜手术者。

(3)放射治疗: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无论手术有无残留,术后均以辅助放疗;

对不能手术者或者患者拒绝手术,也可仅做单纯放疗;

放射治疗也可以作为复发的挽救治疗

(4)化疗:BCNU,CCNU,PCNU,替莫唑胺都可以提高疗效。

(5)其他治疗:基因、免疫治疗

(6)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主要是化疗,也可以再手术和放射治疗。

17.试述对小细胞肺癌预防性脑放射的看法

脑是小细胞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脑转移的发生率高达50%,多药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的应用,长期生存率提高,脑转移的发生率设增加。

选择性PCI能够降低SCLC脑转移率。最近的研究表明,PCI可以降低脑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

脑转移率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PCI给予早,脑转移率有降低的趋势。

18.试述小细胞肺癌局限期的定义以及治疗原则。

小细胞肺癌的局限期指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有或者无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合并善良的胸腔积液,轻度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放化疗综合治疗是局限性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基本模式。

(1)手术治疗:仅对临床分期T1-2N0患者,纵隔镜(PET/CT)检查阴性,选择肺叶切除,或纵隔淋巴结清扫取样手术。根据术后病理分期选择术后化疗或者放化疗。

(2)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推荐同时放化疗,若采用序贯放化疗,建议诱导化疗以两个周期为宜。

3. 局部病变不大但肺门和纵隔转移灶大不能手术的病人以放化疗为主。

19.试述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以及主要诊断依据。

(1)放射性肺实质的损伤可以在照射后数周或数月内出现肺充血和肺泡内的水肿,

放射治疗技术规范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规范 1.放射治疗技术操作基本规范 (2) 2.放射治疗医嘱规范 (5) 3.乳腺癌放疗摆位规范 (7) 4.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 (10) 5. 头颈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 (11) 6.腹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 (12) 7.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疗摆位规范 (13) 8.放射治疗计划制定规范 (14) 9.加速器操作规程 (18) 10. 模拟机操作规程 (19) 11. CT模拟定位机操作规程 (20) 12.洗片机工作规程 (21) 13. 治疗计划室操作规程 (22) 14. 模具室操作规程 (24) 15.放射治疗技术规范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 (26)

放射治疗技术操作基本规范 1、放疗患者治疗单的接受 当拿到治疗单时要做“三查五对”的工作: 1)查机器类型、射线性质。 2)查治疗单内容是否清楚、是否有主管医生的签名。 3)查患者体表照射野是否清楚,特殊患者请主管医生来共同摆位。 4)对姓名、对性别、对诊断及医嘱、对累积剂量、对病人联系电话及地址。 确认上述各项正确情况下实施技术员双签名制度(摆位签名、抄单签名)。2.进入治疗室前与患者的谈话 治疗前与患者的谈话主要是交待注意事项: 1)放疗期间保证照射野的清晰。保持皮肤干燥。 2)不能随意擦洗红色线条和红色十字中心。 3)照射时不要紧张、不能移动。 4)在治疗中如有不适请随时示意。 5)治疗结束不能自己下治疗床。 3、数据的输入:按医嘱正确的输入该次治疗所需的全部数据及指令,核对所有 技术文件是否准确。 4、进入治疗室: 1)同中心摆位,需要两位技术员共同摆位,进机房时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确保患者安全进入治疗室。 2)检查治疗机机架归零,光栏归零,床体归零。 3)放臵同定装臵,按照医嘱使患者处于治疗体位。 4)充分暴露照射野,清除照射野区异物,确定照射野及同中心标记清晰。 5)两位技术员共同确认辅助装臵使用是否正确。 6)若非共面照射时,应做到先转机架再转床。 7)成角照射:ssD照射必须先打机架角度,再升降床面对源皮距。SAD照射则先调整源皮距后再打机架角度。检查机头托盘上是否有铅块或其他附件,防止掉下砸伤病人或砸坏机器。应在机头正方向看视机架度刻盘,防止因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角度误差。机架角大于90°时,必须检查射线是否被床的钢性支架所挡。若有此情况及时调整病人位臵,或翻动钢性支架。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 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 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 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 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 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 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 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 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 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 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5、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6、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damage,SLD) 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7、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8、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LD)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9、氧效应:放射线和物质作用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存在差异的现象 无氧状态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 10、氧增强比=————————————————————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 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 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 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 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 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 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 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 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 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 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 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 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 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 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 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 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 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 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LA医师大型设备上岗证考试重点考点总结

LA医师大型设备上岗证考试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篇总论 1.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手术治愈22%,放射治疗治愈18%, 化学药物治疗治愈5%。一些国家的恶性肿瘤诊断后,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50%。50%的放射治疗为根治性放射治疗。 2.放射肿瘤科及放射肿瘤医师:放射肿瘤科是一个临床学科,和肿瘤内科、肿瘤外科并列。 3.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愈性:放射敏感性的四个主要因素是肿瘤细胞的固有敏感性,是否乏氧细胞,乏氧 克隆细胞所占的比例,肿瘤放射损伤的修复。放射治愈性是指治愈了原发及区域内转移的肿瘤。中等敏感的肿瘤放疗效果好。 4.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肾脏20,肝脏25,肺脏30,脊髓45,小肠、角膜、脑干50,皮肤55,骨、大脑6 0Gy。 5.分割照射的基础是正常组织的修复,肿瘤细胞的再氧和,肿瘤细胞的再增殖。超分割的目的是保护正常 组织,加速超分割和后程加速超分割的目的是克服肿瘤细胞的再增殖。 6.亚临床病灶的定义:一般的临床检查方法不能发现,肉眼也不能看到,显微镜下也是阴性的病灶,常常位 于肿瘤主体的周围或远隔部位,有时是多发病灶。鳞癌的亚临床病灶的照射剂量为50GY。 7.局部控制对远处转移影像的认识:放射治疗是一个局部或区域治疗手段,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只能是提 高局部或区域控制率。局部控制率越高,远处转移率越低。 8.现代近距离治疗的特点:a、后装;b、单一高活度的放射源,源运动由微机控制的步进马达驱动;c、放 射源微型化;d、剂量分布由计算机进行计算 9.现代近距离放射治疗常用的放射源:永久性插植的源包括碘-125和钯-103,腔内和管内照射主要用 钴-60,而铱-192由于能量低,便于防护,所以更常用,铯-137已少用,因为它活度低,体积大。 10.近距离治疗剂量率的划分:低剂量率(2~4GY/H),中剂量率(4~12GY/H),高剂量率(>12GY/H), 使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肿瘤时,总剂量低于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 11.近距离治疗的适应症:主要用于外照射后复发或残存的病变,或者是小病变,且没有淋巴结转移,或淋 巴结转移已经控制,无远地转移。内容包括:腔内或管内照射,组织间照射,术中照射,模照射。禁忌症:靶体积过大(易发生坏死),肿瘤侵犯骨(治愈机会小,且容易造成骨坏死),肿瘤界限不清,肿瘤体积无法确定。 12.综合治疗:术前放疗----使肿瘤缩小,减少播散,但缺乏病理指导,延迟手术,用于头颈部癌,肺尖癌等; 术中放疗----靶区清楚,很好的保护正常组织,但只能照射一次,不符合分次照射原则,用于胃癌;术前后放射治疗用于头颈部癌,软组织肉瘤。 13.部分术后放疗间隔:肾母细胞瘤术后不要超过10天放疗,最好48小时内,一些良性病如疤痕疙瘩要 求手术后拆线当天起放疗,预防骨关节创伤或手术后的异位骨化应在术后1~2天开始,最迟不超过4天。 14.电离辐射诱发的肿瘤,最常见的是发生于结缔组织的肉瘤,上皮型癌肿中则以乳腺癌和肺癌常见。15.电离辐射诱发的恶性肿瘤(radiation-inducedcarcinogenesis RIC)之一------电离辐射诱发的肉瘤(radiation-inducedsarcoma RIS)的诊断标准:1.RIS所发生曾接受照射的区域,在照射前组织病理学和/或临床影像学均无已存在肉瘤的证据,以尽可能排除与放射治疗无关诱因所导致的自发性肉瘤;2.RIS有组织病理学的证实,明确为与原治疗肿瘤不同的病理诊断,组织形态学的描述不能RIS的鉴别;3.曾接受照射,RIS发生于5%等剂量线范围内;4.一般有相对为长的潜伏期(10~20年),但亦接受<2年的短暂潜伏期。 第二篇放射物理学 第一章照射剂量学 1.照射野:由准直器确定的射线束的边界,并垂直于射线束中心轴的射线束平面。有两种定义方法:一 是几何学照射野,即放射源的前表面经准直器在模体表面的投影;二是物理学照射野,即以射线束中心轴剂量为100%,照射野两边50%等剂量线之间的距离。 2.源皮距(SSD):从放射源前表面沿射线束中心轴到受照物体表面的距离。 3.源轴距(SAD):从放射源前表面沿射线束中心轴到等中心的距离。 4.参考点:模体中沿射线束中心轴深度剂量为100%的位置。对于低于400KV的X线来说,该点定义为模 体表面。射线质:用于表示射线束在水模中穿射本领的术语,该质是带电和非带电粒子能量的函数。 5.百分深度剂量(percentagedepthdose PDD):水模体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 参考深度的吸收剂量的比值。影响因素包括:射线能量,照射野,源皮距和深度。各个放疗中心应根据机型的不同具体测量和建立不同射线束的百分深度剂量数据。 6.组织空气比(tissue air ratio TAR):水模体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空气中距离放射源相 同距离处,在一刚好建立电子平衡的模体材料中吸收剂量的比值。若深度正好位于参考深度d0处,其组织空气比通常取名为反向散射因子或峰值散射因子。影响因素包括:射线能量,照射野,深度。 7.组织模体比(tissuephantom ratioTPR):水模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距放射源 相同距离的同一位置,校准深度处吸收剂量的比值。校准深度的选择低于10MV的X线为5cm,10~25MV的X线为7cm。影响因素同TAR。

放射科三基考试题含答案

放射科“三基”考试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各组织对X线衰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 A、空气--脂肪--肌肉--骨 B、骨--肌肉--脂肪--空气 C、骨--脂肪--肌肉--空气 D、骨--肌肉--空气--脂肪 E、空气--肌肉--脂肪--骨 2、关于X线防护原则,错误的是D A、合理降低个人受照剂量 B、缩短受照时间 C、建立屏蔽防护 D、缩短照射距离 E、合理降低全民X线检查频率 3、与X线本质不同的是C A、无线电波 B、微波 C、超声波 D、红外线 E、r射线 4、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 A、听眶线与听眦线约成20° B、听眦线与听眶线约成12° C、听鼻线与听眦线约成25° D、听口线与听眦线约成35° E、听眉线与听眦线约成10° 听眦线与听眶线约成12°-15°角。 5、气胸的X线表现表述错误的是C A、患侧胸部高度透明气腔 B、肺组织向肺门处萎缩 C、患侧肋间隙变窄 D、横膈下移 E、纵膈向健侧移位 填空题 1、食道钡餐检查有三个生理性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2、X线防护原则中防护措施有(缩短受照时间)、(增加照射距离)、(采用屏蔽防护)、(优选摄影条件) 3、X线与医学成像有关的基本特性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生物效应)。 4、肝癌CT增强扫描的特点是(快进快出)。 名词解释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和有机成分和钱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2、龛影:消化道型的溃烂使钡剂进入壁内,钡剂涂布的有限局性外突的影像,称为龛影。 3、充盈缺损:消化管腔内因隆起性病变而致使钡剂不能在该处充盈,该区域形成钡剂缺损表现。常见于消化道占位性病变或异物。 4、胸部X线片上的反“S”征象: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 简答题 1、胸部X线片上的“三均匀”征象: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时(1分),胸片表现为“三均匀”,即病灶大小、密度、分布均匀(1分)。 2、5、胃癌的钡餐X线表现 答:1、充盈缺损、胃腔狭窄;2、粘膜中断、破坏;3、胃壁僵硬、蠕动消失;4、胃腔内龛影、半月综合征。 3、胃肠道钡餐检查的X线基本病变有哪些? 答:1、轮廓的改变:①龛影;②充盈缺损;③憩室。 2、粘膜及粘膜皱襞的改变:①粘膜破坏;②粘膜皱襞平坦;③粘膜纠集;④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⑤微粘膜皱襞改变。 3、管腔改变:①扩张;②狭窄。 4、位置和可支性的改变 5、功能性改变:①张力改变;②蠕动改变;③排空功能改;④分泌功能改变。 选择题 1、腕骨由外侧向内侧近侧列依次为:(A) A.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放射治疗学》考试题

《放射治疗学》试卷 姓名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用于治疗肿瘤的放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是: A.αB.δC.θ 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射线是: A.γB.αC.X 3.各类加速器也能产生的射线是: A.电子束B.高级质子束C.低能粒子束 4.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一样,是: A.局部治疗手段B.全身治疗手段C.化学治疗手段 5.放射治疗是用什么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A.放射线B.化学药物C.激光 6.放射线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临床上约有多大比例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A.50% B.70% C.90% 钴的半衰期是: A.年B.年C.年 8.几个半价层厚度的铅,可使原射线的透射率小于5% A.~ B.~7.0 C.~ 9.照射患者一定深度组织的吸收剂量为: A.组织量B.空气量C.机器输出量 10.放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是: A.源皮距B.源瘤距C.源床距 11在放射治疗中,直接与肿瘤患者治疗有关的常用设备有: A.DSA B.适形调强C.加速器和钴-60治疗机 钴治疗机的半影有: A.物理半影B.化学半影C.散射半影 13.高能x射线的基本特点是: A.等中心照射较60钴治疗机更准B.在组织中有更高的穿透能力C.照射更准确14.高能电子束的基本特点是: A.高能电子束易于散射B.主要用于深部肿瘤的照射 C.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在介质中有确定的有限射程 15.模拟治疗定位机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 A.肿瘤和敏感器官的定位B.评价治疗计划的好坏C.固定病人的体位 16.放射治疗中用的楔形板的楔形角度有: A.100.200C 17.放射敏感的肿瘤是指: A.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临床治愈B.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永久治愈C.该类肿瘤不易远处转移 18.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 A.精确放射治疗B.根治性放射治疗C.普通放射治疗 19.一般来讲,人体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组织繁殖能力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即: A.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B.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不敏感 C.分化程度愈高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20.各种不同组织接受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 A.该组织的耐受剂量B.该组织的损伤剂量C.该组织的治疗剂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照射的线束内,把线束内测量的同等剂量点连线的曲线称_______________。 2.远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_放射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3.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 4.放射治疗的种类有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放射治疗。 5.肿瘤区__________是指通过临床或影像检查可发现的肿瘤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应当选择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且肿瘤细胞致死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肿瘤逐渐消退,周围正常组织不产生严重损伤。对射线不同敏感的肿瘤放射剂量大致分:_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放射治疗剂量。 7.根据楔形板造成的等剂量曲线倾斜变形结果看,楔形板使用具有__________,放疗摆位中必须注意其__________,严格遵守___________的要求,如果使用中楔形板方向出现错误,结果将适得其反。 8.肿瘤放疗中,由于病灶总是不规则形状,常需要用铅挡块或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屏蔽遮挡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使其免受或少受照射,形成___________。 9.斗蓬野照射技术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隔上病变的治疗,照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身照射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及某些全身广泛性且对_______________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11.全身照射技术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予处理,可以达到三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体位固定技术大致分两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20分) 阐述60钴治疗机的临床应用特点。

放射治疗试题(带答案)讲诉

2008 LA物理师模拟试卷(三) 一单选题(共1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下列哪种射线不是放射性核素发出的: A α射线 B β射线 C X射线 D 正电子 E 中子 2 镭-226是典型的α衰变核素,它或通过发射4.78 MeV α粒子直接到氡-222基态,或是 发 射4.60 MeV α粒子到氡-222的激发态,再通过发射γ射线跃迁到基态。问发射的γ射线能量是多少? A 4.78 MeV B 4.60 MeV C 4.78 MeV 和4.60 MeV D 0.18 MeV E 9.38 MeV 3 放射性核素钴-60的射线平均能量(Mev)和半衰期分别是: A 0.83 1590a B 1.25 5.27a C 0.662 33.0a D 0.36 74.2d E 0.028 59d 4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哪一种相互作用X射线仅损失部分能量: A.光电效应 B.电子对效应 C.相干效应 D.康普顿散射 E.光核反应 5 如下哪种粒子或射线可引起原子间接电离: A 电子 B 质子 C α粒子 D 重离子 E X(γ)光子 6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电离损失用下述哪个物理量表示: A 线性碰撞阻止本领 B质量碰撞阻止本领 C 线性辐射阻止本领 D 质量辐射阻止本领 E 传能线密度 7 如下哪一种射线(或粒子)的射线质是用射程表示: A 200KV X射线 B 400KV X射线 C 6MV X射线 D 10MV X射线 E 电子线 8 质能吸收系数是用来描述 A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的能量损失份额 B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的能量损失 C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厚度被物质吸收的能量份额 D X(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长度被物质吸收的能量份额 E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单位质量被物质吸收的能量份额 9 医用直线加速器与电子感应加速器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A 输出剂量率高 B剂量输出稳定性好,射野范围大 C输出剂量率高,剂量输出稳定性好 D射野范围大,体积小 E输出剂量率高,剂量输出稳定性好,射野范围大,体积小

放射科三基考试试卷及答案

医疗机构名称 放射科“三基”理论考试试卷 姓名:科室:分数: 一、A1型题:每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本大题共55题,每题1分,共55分) 1、临床拟诊为胆管结石,下述哪种成像技术为首选 A、CT B、MRI C、CTA D、DSA E、MRA A 2、以下那项是成人颅高压最常见的X线征象 A、头颅增大 B、囟门增宽 C、颅缝分离 D、脑回压迹增多 E、碟鞍萎缩脱钙 E 3、下列哪块骨骼不是眼眶的构成骨 A、额骨 B、颞骨 C、筛骨 D、蝶骨 E、上颌骨 B 4、X线能使胶片产生 A、穿透作用 B、光作用 C、感光作用 D、电离作用 E、脱水作用 C 5、相对CT而言,MRI优点不包括 A、直接多轴面成像 B、化学成像,量大 C、密度分辨率高 D、空间分辨率高 E、无碘过敏危险 D 6、下列碘过敏反应中,哪一种最危险 A、面部潮红 B、喉部痉挛 C、皮肤瘙痒 D、打喷嚏 E、皮肤丘疹 B 7、X线照片上所指的关节间隙,代表解剖学上的 A、关节腔 B、关节囊 C、关节软骨 D、关节囊和关节腔 E、关节腔和关节软骨E 8、椎弓峡部断裂,正确的影体位是 A、腰椎正位 B、腰椎侧位 C、腰椎双斜位 D、腰骶部斜位 E、腰骶部侧位 C 9、原发性纵隔肿瘤种类很多,它们的共同点为纵隔内占位病变,习惯上不包括 A、食管、心脏内肿瘤 B、食管、气管及心脏内肿瘤 C、气管、心脏内肿瘤,但包括囊肿 D、气管、主支气管内肿瘤 E、食管、气管、主支气管及心脏内的肿瘤,但包括囊肿 E 10、骨质疏松的病理基础 A、骨有机成分减少,钙盐增加 B、骨有机成分增加,钙盐减少 C、骨有机成分正常,钙盐增加 D、骨有机成分正常,钙盐减少 E、骨有机成分和钙盐均减少 E 11、胃双重造影对早期胃癌最有诊断意义的征象是: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1、恶性肿瘤:是在人类正常细胞基础上,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不断增殖的、个体形态变异或缺失的、具有迁徙和浸润行为的细胞群。临床上常表现为一定体积的肿物。 2、我国目前肿瘤放疗事故(恶性肿瘤最新发病率)为:10万人口每年280例。 3、肿瘤放疗:放射治疗就是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技术。 4、放疗时常用的射线:射线分两大类:一类是光子射线,如X、γ线,是电磁 波;一类是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 5、放疗的四大支柱: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技术和临床肿瘤学。 6、肿瘤细胞放射损伤关键靶点:DNA。 7、射线的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破坏单键或双键)。任何射线在被生物物质 所吸收时,是直接和细胞的靶点起作用,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生物改变。如:电离、光电、康普顿。 8、射线的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电解水-OH,自由基破坏)。射线在细胞内可 能和另一个分子或原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它们扩散一定距离,达到一个关键的靶并产生损伤。 9、B-T定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它们的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它们的分化程度 成反比。 10、影响肿瘤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因素。 肿瘤自身敏感性:肿瘤负荷、肿瘤分型、分期;肿瘤来源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血供;照射剂量;2、化学修饰与肿瘤放射效应:放射增敏剂:氧气、多种药物;放射保护剂:低氧、谷胱甘肽加温与放疗;430C加温自身即可杀灭肿瘤细胞;能使S期细胞、乏氧细胞变的敏感;热休克蛋白,42-4450C, 2/周;3、放疗与同步化疗:空间协作:放射控制原发,化疗控制转移;毒性依赖:必须注意两者叠加问题;互相增敏:联合应用,疗效1+1>2,机制不详;保护正常组织:缩小病灶,减少剂量; 11、放射野设计四原则:1、靶区剂量均匀: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部超5%,90%剂量线包整个靶区。(野对称性);2、准确的靶区和剂量:即CTV准确,考虑到肿瘤类型和生物学行为(不同胶质瘤外扩大不一样),

放疗科三基考试

放疗科三基考试 1、在什么时期,60钴远距离治疗机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一些深部肿瘤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E、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B 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制造第一台60钴远距离治疗机,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一些深部肿瘤。 2、关于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A、治疗靶区包括肿瘤原发灶 B、治疗靶区包括肿瘤相关的淋巴引流区 C、要求照射剂量高 D、需要保护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 E、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正确答案:E 根治性放射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根治肿瘤,通常包括原发灶和相关的淋巴引流区,照射剂量比较高。姑息性放射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3、从剂量学的角度来看,均匀模体与实际患者间的区别是 A、均匀模体无生命而实际患者是有生命的 B、均匀模体无运动而实际患者时刻处于运动当中 C、均匀模体的密度与实际患者不同 D、均匀模体的形状与实际患者不同 E、均匀模体的形状、大小及内部密度分布与实际患者不同 正确答案:E 人体主要由肌肉、脂肪、骨(海绵状骨和实质性骨)、气腔(如气管、喉、上颌窦腔等)以及肺组织等组成,而均匀模体只模拟人体的肌肉软组织。 4、克隆源性细胞在特定的生长环境内有能力形成细胞集落数是 A、30个 B、40个 C、50个 D、60个 E、70个 正确答案:C 在特定的生长环境内有能力形成含有超过50个细胞集落的细胞,称为克隆源性细胞。50个细胞表示已繁殖5~6代。 5、肿瘤经照射后一段时间,细胞的乏氧水平可低于照射前,是由于发生了 A、放射损伤修复 B、细胞周期再分布 C、乏氧细胞再氧合 D、再群体化 E、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C 6、放射敏感性与可治愈性的关系 A、等于可治愈性 B、不等于治愈性,但两者有关系

《放射治疗学》考试题

. '. 《放射治疗学》试卷姓名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用于治疗肿瘤的放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是: A.αB.δC.θ 2.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射线是: A.γB.αC.X 3.各类加速器也能产生的射线是: A.电子束B.高级质子束C.低能粒子束 4.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一样,是: A.局部治疗手段B.全身治疗手段C.化学治疗手段 5.放射治疗是用什么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A.放射线B.化学药物C.激光 6.放射线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临床上约有多大比例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A.50% B.70% C.90% 7.60钴的半衰期是: A.5.27年B.6.27年C.7.27年 8.几个半价层厚度的铅,可使原射线的透射率小于5%? A.4.5~5.0 B.6.5~7.0 C.7.5~8.0 9.照射患者一定深度组织的吸收剂量为: A.组织量B.空气量C.机器输出量 10.放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是: A.源皮距B.源瘤距C.源床距 11在放射治疗中,直接与肿瘤患者治疗有关的常用设备有: A.DSA B.适形调强C.加速器和钴-60治疗机 12.60钴治疗机的半影有: A.物理半影B.化学半影C.散射半影 13.高能x射线的基本特点是: A.等中心照射较60钴治疗机更准B.在组织中有更高的穿透能力C.照射更准确 14.高能电子束的基本特点是: A.高能电子束易于散射B.主要用于深部肿瘤的照射 C.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在介质中有确定的有限射程 15.模拟治疗定位机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 A.肿瘤和敏感器官的定位B.评价治疗计划的好坏C.固定病人的体位 16.放射治疗中用的楔形板的楔形角度有: A.100 B.200 C.300 D.400 17.放射敏感的肿瘤是指: A.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临床治愈B.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永久治愈C.该类肿瘤不易远处转移 18.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 A.精确放射治疗B.根治性放射治疗C.普通放射治疗 19.一般来讲,人体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组织繁殖能力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即: A.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B.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不敏感 C.分化程度愈高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20.各种不同组织接受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 A.该组织的耐受剂量B.该组织的损伤剂量C.该组织的治疗剂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照射的线束内,把线束内测量的同等剂量点连线的曲线称_______________。 2.远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_放射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3.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 4.放射治疗的种类有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放射治疗。 5.肿瘤区__________是指通过临床或影像检查可发现的肿瘤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应当选择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且肿瘤细胞致死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肿瘤逐渐消退,周围正常组织不产生严重损伤。对射线不同敏感的肿瘤放射剂量大致分:_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放射治疗剂量。 7.根据楔形板造成的等剂量曲线倾斜变形结果看,楔形板使用具有__________,放疗摆位中必须注意其__________,严格遵守___________的要求,如果使用中楔形板方向出现错误,结果将适得其反。 8.肿瘤放疗中,由于病灶总是不规则形状,常需要用铅挡块或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屏蔽遮挡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使其免受或少受照射,形成___________。 9.斗蓬野照射技术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隔上病变的治疗,照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身照射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及某些全身广泛性且对_______________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11.全身照射技术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予处理,可以达到三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体位固定技术大致分两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20分) 阐述60钴治疗机的临床应用特点。

肿瘤放射治疗学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精心整理恶性肿瘤的临床治愈率为45℅,其中外科占22℅,放射治疗占18℅,化学治疗占5℅ 根据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分类: 1、放射高度敏感的肿瘤:恶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尤文肉瘤、小细胞肺癌 2、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鳞状细胞癌、宫颈癌、宫体癌、乳腺癌、皮肤癌、肾移行细胞癌 3、放射低度敏感的肿瘤:胃肠道的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 4、放射敏感性较差的肿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放射治疗的禁忌症 1 (1 (2 (3 (4 2 (1(2)肿 3 (14) 3、 (源轴 1、进一步减少肿瘤周围组织和器官进入射野的范围,使正常组织得到保护,提高了靶区剂量; 2、对位于解剖结构复杂、距离重要器官较近、形状不规则肿瘤的治疗,可减少放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大剂量低分割照射,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必将成为21世纪放射治疗技术的主流。 近距离放射治疗: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如食管、阴道、直肠)或经插针置入、经模板敷贴等方式,将密封的放射源置于瘤体内或管腔内进行照射,称为近距离放射治疗(又称内照射)。 敷贴技术:是将施源器按一定规律固定在适当的模板上,然后敷贴在肿瘤表面进行照射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非常表浅的肿瘤,一般肿瘤浸润深度<5mm为宜。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将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等方式引入人体内,利用核素的电离辐射效应,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人体某种器官或病变对某种放射性核素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因而病变局部可受到大剂量照射,其他组织和器官可以得到保护。比如用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磷32治疗癌性胸水,钐153和锶89治疗骨转移癌等 治疗计划的定量评估,主要是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DVH表示的是肿瘤的体积或正常组织接受的照射剂量,是评估治疗计划的有力工具,可以直接评估高剂量区与靶区的适合度。它不仅可评估单一治疗计划,也可比较多个治疗计划。缺点是不能显示靶区内的剂量分布情况,因此要与等剂量分布图结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放射性皮炎:一般分为三度:1度为毛囊性丘疹和脱毛,DT20-30GY;2度为红斑反应,DT40GY;3 但更

放射科三基训练精彩试题(卷)与问题详解

放射科三基训练试题及答案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点击:1276 自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影响X线对胶片感光的因素是____、____、____和焦-片距。 2.物-片距越____,产生影像的半影就越____,影响也就越清晰。 3.显影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定影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 4.X线用的感光物质是____;荧光物质是____。 5.脐上2cm相当于____椎体水平。 6.心脏后前位投照,要求焦-片距为____,中心线对准____平面垂直射入胶片。 7.心脏右前斜位投照的旋转角度是____;左前斜位为____。 8.腰椎斜位投照,主要是观察腰椎的____和____。 9.乳突轴位(Mayer位)投照,是使头部矢状面与暗盒成____角度,中心线向足端倾斜____角度,经乳突尖射入暗盒中点。 10.口服胆囊造影法,造影剂需经过____、____和____等三个主要环节,才能使胆囊显影。 11.与临床应用有关的X线特性是____、____、____和电离作用。 12.现代医学影像学除了传统放射学外,尚包含DSA、CT、____、____和____等新一代影像技术在。 13.血管介入性放射学的主要容是____、____、____和____。 14.儿童长骨骨折的特殊类型是____和____。 15.儿童后囟正常应于出生后____闭合,前囟在____闭合。 16.正常成人颅板以____部最厚,____最薄。 17.舟状颅是由于____早闭所引起的颅骨畸形;短颅畸形责是由于____和____早闭引起的。 18.乳突侧位片上,乙状窦前壁至外耳孔后缘间的垂直距离,如果小于____提示乙状窦前移;鼓室盖至外耳孔上缘之间的距离,如果小于____提示鼓室盖低位。 19.关节结核X线上分为两型,即____和____,后者继发于骨干或干骺端结核。 20.肺叶由叶间裂分隔。____和____将右肺分为上、中和下三个肺叶;左肺只有____,分为上、下两叶。 21.正位上、右肺门上、下部以钝角相交,称为____,左肺门由左肺动脉弯曲成弓形,称为____。 22.正常膈肌圆顶在正位上靠近____,侧位上偏____。 23.肺部基本X线病变有渗出、增殖____、____、____和____。 24.肺结核分为五型,即____、____、____、____和胸膜结核。 25.正常成人的心胸比值不应大于____,右下肺动脉干宽径不应大于____。 26.气钡双重造影上,胃表面涂有薄层钡剂,显示出粗细均匀,宽度约1mm的纤细沟纹,称之为____,并勾画出许多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稍隆凸区,其大小不超过3mm,此即为____。 27.正常肾脏的轮廓光滑,其长径大约是____,宽径为____。 28.椎管碘油造影上,髓外硬膜肿瘤的阻塞面形态为偏侧性____,硬膜外肿瘤为____。 29.脑动-静脉畸形是由____、____和____所构成。 30.表示密度的CT值单位为H,水的CT值是0,软组织的CT值围是____,脂肪为____。

放射治疗考试复习重点

放射治疗考试复习重点-----呕心沥血 1 放射治疗原则P21 尽可能多地杀灭肿瘤细胞以提高肿瘤治疗的局部控制率(TCP),而又尽可能少地损伤正常细胞以降低因正常组织损伤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NTCP)。 2 细胞增殖中哪一时相对放射线最敏感:M和G2期 3 分次放射治疗的理论依据p29(“4R”理论) 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组织的再群体化、乏氧细胞的再氧合、细胞分裂周期内德再分布 4 分次照射方法p34-35 常规分割:1.8—2.0Gy∕次,1次∕日,5次∕周。 超分割:1.1—1.2Gy∕次,2次∕日,10次∕周,总疗程不变,总剂量增加。 加速分割:连续加速超分割:1.4—1.5Gy 后程加速超分割:前三周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后两周采用加速超分割 5 何谓治疗比?p36,何谓肿瘤致死剂量?p36 治疗比(TR)=正常组织耐受量∕肿瘤组织致死量 TR>1才有治疗应用的可能越大越好。 肿瘤致死剂量(TCD95):指使绝大部分肿瘤细胞破坏死亡而达到局部治愈的放射线的剂量。 6 何谓耐受剂量?p38 耐受剂量:指产生临床可接受的综合征的剂量。可分为最小的损伤剂量(TD5∕5)和最大损伤剂量(TD50∕5) TD5∕5(TD50∕5):在所有用标准治疗条件的肿瘤患者中治疗后5年内因放射治疗造成严重放射损伤的患者不超过5%(50%)时的照射剂量。 7 何谓放疗损伤?p41 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所接受的照射剂量远远地超过了它的耐受范围,这种反应就会变成不可逆的,甚至会产生威胁生命的一些临床表现。

8 何谓NTCP?NTCP=并发症发生率 9 照射量定义及单位p59 照射量:X射线或r射线在单位质量空气中释放出的所有次级电子,当它们完全被阻止在空气中时,在空气中产生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量的绝对值。 单位:库仑∕千克(C∕kg) 10 吸收量定义及单位p60 吸收剂量是度量射线能量在介质中被吸收的物理量。单位:J∕kg,专用名:Gy 11 射野中心轴、源皮距、源轴距、百分深度剂量p64 射野中心轴: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即放射源与照射野中心的连线。 源皮距(SSD):射线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源轴距(SAD):射线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百分深度剂量(PDD):照射野垂直照射水模体时,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率)Dd与参考点深度d0处剂量Dd0(率)的百分比。 12 何谓剂量建成效应p65 剂量建成效应:指高能放射线进入人体后,在一定的初始深度范围内,其深度剂量逐渐增大的效应,由此效应形成的最大剂量处的深度常被作为剂量参考点;从照射野表面到最大剂量处的深度区域称为剂量建成区域。建成区的深度随射线能量的增大而增加。 13 治疗机输出剂量的校准p76-77 在外照射治疗机中,60Co治疗机是用计时器控制射线照射时间,加速器是用监测电离室的跳数(MU)控制射线照射量的多少。治疗机输出量校准就是指在参考条件下,用经过校准的电离室测量60Co治疗机每单位照射时间的最大剂量点剂量Dm,或者加速器每单位跳数的最大剂量点剂量Dm。校准的参考条件是标称SSD 或SAD技术,参考射野10cm*10cm,参考深度5cm(射线束的射线质≤0.70)或10cm(射线束的射线质≥0.70)。 14 电子束剂量分布特点P78。电子束能量的选择p79 剂量建成区:从皮肤至最大剂量点。 高剂量坪区:随着深度的增加,百分深度剂量很快达到最大点,然后形成高剂量“坪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