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_以上海为例

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_以上海为例

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_以上海为例
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_以上海为例

产业观察

现代都市农业的

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

——以上海为例

张锦华 吴方卫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所,上海 200433)

摘要:生态服务价值的发挥是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特征。本文以上海的都市农业为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产品提供功能、观光旅游功能、净化大气、涵养水分、保持土壤以及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功能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上海现代都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不断上升,在提供了大量农产品的同时,还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但同时间接经济价值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而逐年降低,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价值分析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and Valuation of Modern City Agriculture

ZHANG Jin-hua, WU Fang-wei

(Research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is important character of modern city agriculture,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value these functions consist of deliver farm product, tourism, air purification, preserving water, and so on in Shanghai. The study shows th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city agriculture in Shanghai is increasing. But we must care for the indirect valuation’ decreasing with the the reduction of farmland.

Key words: modern city agricultur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value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B802);上海财经大学“十一五”“211工程项目”“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新农村(新郊区)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张锦华(1977~ ),男,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博士,助理研究员;吴方卫(1954~ ),男,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博士,教授。

1 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与生态服务价值

现代都市农业是指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形成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1]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是农业多功能性的表现。日本率先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认为农业除了满足人类的食品功能以外,还肩负着更多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功能。韩国紧随其后也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概念,认为农业生产应当具有保证食物安全与农村的生存、保持水土、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维护生

物的多样性等多种功能。[2]同时,荷兰、挪威、瑞典等国家对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已全面展开,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有的学者甚至将都市农业称为第四产业。[3]

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及其发挥的作用可以概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直接服务的功能,如为人类提供生态产品(食物、工业原材料等)的功能以及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场所的功能;另一类是提供间接服务的功能,间接服务功能包括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和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等功能,它支撑与维持着市民赖以生存的环境。[4]

上海具有多功能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正在形成,在实现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着力形成城市的农业生态“走廊”。本文根据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结合上海大农业体系的实际状况,除产品提供功能外,将重点分析现代都市型农业以下生态功能的经济价值:随着旅游农业兴起的生态旅游价值;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固碳释氧功能的价值;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的价值;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废弃和减轻泥沙淤积灾害的功能的价值;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功能,促进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元素交换,维持生态

平衡过程的经济价值。

2 都市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项评估

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目前较为常用的主要评估方法可分为三类:直接市场法,包括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等;替代市场法,包括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等;模拟市场价值法,包括条件价值法等。[5] 2.1 产品提供与观光旅游功能

这里的农产品价值主要指种植业产品价值,我们用种植业增加值表示当年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产品价值(表1)。同时,郊区农业旅游是上海等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郊区生态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含氧量高、细菌含量低、灰尘少、无燥声,对人类身心健康极为有利,是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和极佳的保健疗养场所。随着农业旅游在上海等大城市的兴起,观光旅游功能成为农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观光旅游功能价值与产品提供功能价值一样是可以直接商品化的价值,用旅游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包括门票收入、采摘收入等来表示(计算结果见表1)。

2.2 固碳释氧功能

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制造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可以起到净化大气的作用,对于人类社会乃至全球气候平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郊区有大量的农田,它们围绕在城区周围,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对于维持整个区域的碳氧平衡起着关键作用。植被固碳价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温室效应损失法、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等,本研究中采用国际通用的碳税法来计算农田生态系统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6]:

V

CO2=Q

CO

式中,V

CO2

为固定二氧化碳的价

值,L为碳税率(采用瑞典碳税率150

美元/吨C)。

采用工业制氧法估算农田生态系

统释放氧气的价值:

V

O2

=Q

O2

×P

O2

(2)

式中,V

O2

为释放氧气的价值,

P

O2

为工业制氧成本(我国制氧成本为

0.4元/k g)。加总得农田生态系统的

固碳释氧价值(计算结果见表2):

V

3

=V

CO2

×V

O2

(3)

2.3 涵养水源功能

土壤的保水能力由其孔隙度大小

决定,通常将直径>0.1m m的土壤孔

隙称为非毛管孔隙,而非毛管孔隙是

农田土壤贮存降水的主要场所。因此,

可利用土壤非毛管静态蓄水量法计算

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涵养量,用影

子工程法估算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

功能价值(见表3):

V

4

=W×S×C

w

(4)

式中,S为农田生态系统面积,

C

w

为水库蓄水成本(1990年不变价,

0.67元/t)。

2.4 保持土壤功能

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持土壤功能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植被对降水

的截留作用,地表植物可以截留一部

分雨水,减弱雨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

和侵蚀,降低降水的强度,减少和延

缓径流,减少对土壤的侵蚀。二是植

被土壤透水性能和蓄水性能,植被土

壤由于含有一定量的腐殖质,具有较

高的透水性能和蓄水性能,可以减少

地表径流量及其速度,从而减少土壤

侵蚀。三是植被根系对土壤的固节作

用,在有植被的土壤中,根系纵横交

错,像网一样固定一部分土壤,减少

土壤的侵蚀。本研究运用市场价值法、

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分别从保

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废弃和减轻泥

沙淤积灾害等三个方面来评价农田生

表4 农田生态系统保持土壤价值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保持土壤量(万吨)119.78116.0096.43100.9878.88

保持土壤价值(亿元)0.730.710.590.620.48

表3 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上海

农田面积(万公顷)28.0627.0425.7324.5723.73

涵养水源价值(亿元)0.990.960.910.870.84

表2 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 (单位:亿元)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上海

固定CO

2

价值11.5411.1210.5810.109.76

释放O

2

价值10.139.769.298.878.57

固碳释氧价值21.6720.8819.8718.9718.33

表1 农田生态系统直接服务功能价值 (单位:亿元)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上海

产品提供价值42.2844.8544.5450.3550.23

观光旅游价值12.5123.2325.8831.7145.86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郊区统计年鉴》(2006),《上海统计年鉴》(2006),《北京统计年鉴》(2006)和《中

国农业年鉴》(2006)数据整理计算,下同。

产业观察

态系统土壤保持经济效益。

土壤侵蚀使大量的土壤营养物质流失,主要是土壤中的N、P、K,因此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可用下式计算[7]:

V f =(c

N

+c

P

+c

K

)×A

c

×P (5)

式中,V

f

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土

壤肥力价值(元/a),A

c

为土壤保持

量(t/a),c

N 、c

P

、c

K

为土壤中N、P、

K的百分比含量,P为肥料价格。

根据土壤保持量和土壤表土平均厚度0.6m来推算因土壤侵蚀而造成的废弃土地面积,再用机会成本法计算得因土地废弃而失去的年经济价值:

V s =B×A

c

/(0.6×10 000×ρ) (6)

式中,V

s

为农田生态系统减少

土地废弃价值(元/a),A

c

为土壤保持量(t/a),B为农业年均收益(元/hm2),ρ为土壤容重(平均土壤容重为1.25t/m3)。

按照我国主要流域的泥沙运动规律,全国土壤侵蚀流失的泥沙有24%淤积于水库、江河、湖泊,根据蓄水成本来计算农田生态系统减轻泥沙淤积灾害的经济效益:

V n =24%A

c

×C/ρ(7)

式中,V

n

为农田生态系统减轻泥

沙淤积灾害价值(元/a),A

c

为土壤

保持量(t/a),ρ为土壤容重,C为水

库工程费用(我国水库工程费用为0.67

元/m3)。最后,农田生态系统保持土

壤价值为(计算结果见表4):

V

5

=V

f

+V

s

+V

n

(8)

2.5 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复杂

的食物网而循环再生,并成为全球生

物地化循环不可或缺的环节。农田生

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循环主要是在生物

库、凋落物库和土壤库之间进行,其

中生物与士壤之间的养分交换过程是

最主要的过程。本研究采用生物库养

分持留法来估算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物

质循环功能的物质量,即从生物库方

面考虑生态系统的养分持留,在根据

净初级生产量评价其维持营养循环的

物质量后,运用市场价值法将其货币

化,以定量评价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

质循环的价值(表5):

V

6

=(c

N

+c

P

+c

K

)×P

=P×(c N+c P+c K)×NPP×S

(9)

式中,V

6

为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

养物质循环价值,c

N

、c

P

、c

K

分别为

农作物中N、P、K的含量,NPP为农

田净初级生产力,S为农田面积,P为

肥料价格。

3 上海都市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

综合分析

都市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是农业

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之和,表

6显示2005年上海农田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为118.06亿元,是当年产品提供

价值的2倍多,这说明生态系统每生

产1元的产品,即提供超过2元的生

态服务价值,可见上海农田生态系统

在提供产品的同时,还具有巨大的服

务功能。尽管计算并不完全,还没有

涉及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防止噪音、

有毒有害物质降解等,但上海农田生

态系统的间接服务价值平均为23.91

亿元/年和23.68亿元/年,这说明

农田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的服务中很

大一部分并没有以市场价格形式表现

出来,或者说我们并没有给生态系统

支付相应的回报。

从发展态势看,上海农田生态系

统的服务价值在5年中保持稳定增长

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9.95%。但是

必须看到,这主要是由于其直接经济

价值,即产品提供价值和观光旅游价

值的大幅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

服务价值平均每年以15.08%的高速

率增长。同时,上海耕地面积却由于

城市的扩张、人口增加导致大量农田

被占用等原因逐年减少,其间接服务

价值也随之以4.1%的速率下降。因

此,我们在重视提高农产品生产力、

开发农业旅游的同时,还应注重和保

护农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

生态屏障作用。[8]从生态服务价值的

构成来看,农田生态系统的直接服务

价值仍然占主要地位,上海农业的产

品提供价值和观光旅游价值分别占总

价值的48%和28%;其次是固碳释氧

价值,是总价值的20%,由此可知固

碳释氧也是农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功表5 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上海

净初级生产量(万吨)211.01203.34193.49184.77178.45

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

(亿元)

2.58 2.49 2.37 2.26 2.18

表6 上海都市农业生态系服务价值 (单位:亿元)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直接价值

产品提供价值42.2844.8544.5450.3550.23观光旅游价值12.5123.2325.8831.7145.86总直接价值54.7968.0870.4282.0696.09

间接价值

固碳释氧价值21.6720.8819.8718.9718.32涵养水源价值0.990.960.910.870.84保持土壤价值0.730.710.670.640.62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 2.58 2.49 2.37 2.26 2.18总间接价值25.9825.0323.8222.7421.97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80.7793.1194.24104.80118.06

能之一;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平均每年为2.38亿元,占总价值的2%左右;相对较低的是涵养水源价值和保持土壤价值,各占1%左右,这表明上海在今后的生态保护措施中,应重视提高生态系统的养分持留,减少农药的使用以防止氮、磷、钾等养分流失,同时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加强其土壤保持等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韩士元.都市农业的内涵特征和评价标准[J].天津社会科学,2002(2):85~87.[2]江泽林.当代农业多功能性的探索[J].中国农村经济,2006(5):45~48.[3]李秉乾.都市农业理论问题调查研究[J].农业经济2000(10):6~8.[4]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等.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 ].自然资源学报,2001(1):47~53.

[5]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

的价值科学[J].科学通报,2000,45(1):l7~22.

[6] Adger W N, Brown K, Cervigni R, et al. Total economic value of forests in Mexico[J]. Ambio, 1995, 24(5): 286-296.[7] Costanza R, Arge R,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 1997, 386: 253-260.

[8]吴方卫,赖涪林.论上海都市农业四大关系的处理[J].上海农村经济,2004(1):10~12.

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呈比较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值远大于10,意味着内蒙古农牧业系统目前的发展可持续性比较差[4],应当尽快改变目前较粗放的生产方式,特别是对草原畜牧业系统来说。

(6)能值功率密度。内蒙古农牧业系统的能值功率密度呈增长趋势,但远低于全国1995年的平均水平[10],说明内蒙古农牧业系统的总体生产力水平较低。

6 内蒙古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

对策建议

6.1 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

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的协调,即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系统功能整合。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需要尽快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把生态环境治理从单纯的政府驱动机制转向政府推动与企业利益驱动相结合的新型运作机制上来,发挥耦合效应,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6.2 形成以草为中心的战略调整

压缩粮食面积,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饲(草)三元结构,立足于资

源优势,1/3~1/2的耕地实行草田轮作,使这一地区的饲草业—畜牧业产值达到总产值的70%以上,大力发展草业(绿色饲料业)和畜牧业。目前,内蒙古人工草地的面积不足天然草场面积的5%。

草地作为内蒙古生态系统的主要

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草业是生态—

生产协调发展的关键点。以恢复和保护受损草地生态系统,建立高效人工草地为基础,推行新型畜牧业经营管

理模式,重点发展高效草产业、高效

低耗饲料业、草食畜牧业,是协调生

态和生产矛盾的有效突破口。6.3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培育龙头产业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和加强

宏观调控、社会管理、投资环境、公

共服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依法执

政水平,开展整个制度体系的创新。让“绿色G D P”的思想根植于政府的经济政策体系中,将区域生态环境的

优劣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中。

21世纪农牧业的竞争,已不再是

某个生产单位、某个生产环节、某个产品的个体竞争,更多的表现为整个产业链条、整个生产体系的群体竞争。因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政府搭

台,金融保证”,培育发展一批竞争能

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加工型龙头企业,

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积极创办和引进一批商贸流通、仓储运输、科技服务型龙头企业,努力形成完善的具有强竞争力企业结构体系和高效农牧业产业化体系。

参考文献:

[1]严茂超.生态经济学新论——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1.

[2]O d u m H T.S e l f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transformity, and information [J].Science, 1988, 242: 1132-113.

[3] Odum H T.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M]. New York: Wiley, 1996.

[4]蓝盛芳,钦佩,陆宏芳.生态经济系

统能值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董孝斌,高旺盛.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县域的能值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89~92.

[6]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

鉴(200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7]张耀辉,蓝盛芳,陈飞鹏.海南省农

业能值分析[J ].农村生态环境,1999,15(1):5~9.

[8]苏国麟,李谋召,蓝盛芳,等.广东

三水市种植业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其可持

续发展[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6):359~362.

[9]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10]蓝盛芳,O d u m H T,刘新茂.中

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能值

分析[J ].生态科学,1998,17(1):

32~39.

(上接174页)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汇编)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一、国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生态农业起源于中国,其理论研究发展于欧洲,生态农业的发展最早主要以有机农业等替代农业为生产形式。20世纪30年代英国农业学家A.Howard曾到中国考察并认同中国农民利用有机残体和废物、垃圾等制成堆肥施入农田以维持地力常新的做法,还将这一经验上升成理论写成《农业圣经》流传于世[4],而“生态农业”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土壤学家阿尔伯韦奇(W.Albreche)1970年首次提出。1981年,英国农学家伍辛顿(M.Worthington)在阿尔伯韦奇的基础上,对生态农业理论和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生态农业及其有关技术》一书中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的,在环境、理论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系统。”[5] 1984年,美国农学家杰克逊(W.Jackson)进一步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农业是在尽可能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种群的多样化,控制土壤侵蚀,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1] 由于生态农业不仅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弥补传统农业的先天不足,加之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日渐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故生态农业一经提出,得到了许多国家重视和响应,纷纷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试验示范。美国农业部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和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而是依靠作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生物生产体系。[1]与此同时,以罗代尔研究所为首,相继成立许多从事生态农业研究的研究机构,如新英格兰小农场研究所、华盛顿州的耕作研究农场、威斯康星大学环境研究所等。德国的生态农业主要以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学农工业形式出现,其主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利用腐殖质和施用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杂草、害虫使用机械除草或有益天敌等方法,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发对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等会造成化学污染的化学制剂;发对使用抗生素和转基因技术等。为保护从事生态农业农户的利益,德国还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的“自然产品”销售系统,在各大城市均设有出售无化学污染食品的“自然食品”商店,其出售价格高于常规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售价的1/3-1倍。随着生态农业的推广普及,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等西方国家都纷纷发展起生态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

省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

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1.生态农业的基本介绍

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的特点 a.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b.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c.高效性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方案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方案 二○一八年

第一章规划纲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当地及全县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立足洛河沿岸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现有种、养产业基础,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促进人文、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带动周边及全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生态化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将以设施瓜、果、菜示范基地、瓜菜集约化育苗基地、红枣休闲观光园、芦笋种植示范基地、薄皮核桃示范基地、果蔬加工车间、畜牧养殖示范基地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为主要建设内容,园区命名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面积6160亩。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三年时间,建设种、养、加结合并具休闲观光功能的示范园区6160亩,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科技水平,全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走科学化、集约化、生态化、效益化农业发展新路子,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园区的瓜、果、菜生产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标准严格执行,畜牧养殖采用“合作社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指导和防疫,农民或会员分户饲养”的模式,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养殖,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确保质量安全,实现优质优价,提

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把园区建设成集生态观光、休闲采摘、旅游垂钓、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规划建设年限为三年,从2018年10月—2021年9月。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核心区和辐射带动区: 一、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3660亩。其中:建设标准化设施瓜菜生产示范基地600亩;建设蔬菜育苗基地50亩;建设红枣观光采摘园1500亩;建设芦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建设薄皮核桃生产示范基地500亩;建设年存栏600头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1个,建设年存栏3500只的肉羊养殖示范基地1个;建设100㎡果蔬加工生产车间及红枣晒场1000㎡;完成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二、辐射带动区:规划面积2500亩。其中:建设标准化日光温室生产基地500亩;建设红枣生产基地800亩;建设芦笋生产基地600亩;建设薄皮核桃生产基地600亩;建设年存栏1500只的肉羊生产基地1个。 项目建设共需投资4138万元。 园区建设完成后,每年可产生经营收入4084—4584万元。园区成立生产管理办公室,安排相关专业人员驻园开展工作,园区各项生产完全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执行,以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为宗旨,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滴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秸秆反应堆、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普及推广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

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 概念说明 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 简单地说,生态农业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农业。它不单纯着眼于单年的产量,单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 中国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由“产量型”农业转向“质量效益型”农业,现在又开始迈进向生态型农业探索的历史发展新时期。 生态农业- 基本内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它不仅高度地函盖了各种先进农业的理论和模式,而且又使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模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三个效益”的统一,是农业理论和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突破。 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八个方面: 一是在现代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 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 三是以科技和劳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的研究进展、问题及趋势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的研究进展、问题及趋势 作者:赵桂慎, 文育芬, 于法稳, ZHAO Gui-shen, WEN Yu-fen, YU Fa-wen 作者单位:赵桂慎,文育芬,ZHAO Gui-shen,WEN Yu-fen(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94), 于法稳,YU Fa-wen(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 刊名: 生态经济 英文刊名:ECOLOGICAL ECONOMY 年,卷(期):2008(2)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22条) 1.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3(02) 2.Turner R K;Paavola J;Cooper P Valuing nature:Lessons Learn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外文期刊] 2003(3) 3.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2003 4.刘红梅;蒋菊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与国民经济核算简述[期刊论文]-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3(09) 5.Konarska K M;Sutton P C;Castellon M Evaluating Scale Dependenc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A Comparison of NOAA-AVHRR and Landsat TM Datasets 2001 6.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1(06) 7.黄兴文;陈百明中国生态资产区划的理论与应用[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1999(05) 8.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1999(05) 9.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1999(05) 10.李文华;欧阳志云;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2002 11.赵士洞;张永民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内涵及挑战--介绍<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评估框架>[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4(04) 12.Toman M Why Not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外文期刊] 1998 13.Costanza R;Arge R D;Groot R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外文期刊] 1997 14.郭中伟;李典谟;于丹生态系统调节水量的价值评估--兴山实例[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1998(03) 15.李双成;郑度;张镱锂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本价值评估的区域范式[期刊论文]-地理科学 2002(3) 16.章家恩;饶为民农业系统的服务功能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4(04) 17.荣钦;黄爱民;秦明周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3(04) 18.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1(01) 19.宗跃光;周尚意;温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评价--以宁夏灵武市为例[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2(10) 20.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期刊论文]-科学通报 2000(01) 21.薛达元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评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案例研究 1997 22.Guo Z W;XSiao X M;Gan Y L Ecosystem Functions.Services and Their Values-A Case Study in Xingshan County of China[外文期刊] 2001(1)

现代生态农业招商活动方案

现代生态农业招商活动方案 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印发20**年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博览会筹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拟定现代生态农业招商项目推介会: 一、农业招商项目推介会暨10个项目签约仪式 农业招商项目要求: 突出生态农业主题,一、二、三产业并举,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招引、投资和贸易类项目并举,同时注重外向农业项目的引进。 农业招商项目准备:农工办产业化指导科要做好20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及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汇编,另外,全县要落实5000万元以上农业签约项目10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不少于2个,具体任务数如下:每个乡镇1个以上,农工办和农委各2个,供销总社、农机局、商务局、农开局、水利局、水产局各有1个签约项目。 根据《关于印发20**年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会筹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成立县农博会农业招商组。组长由县委农工办主任、县扶贫办主任于长贵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农工办副主任、县扶贫办副主任朱启洪同志和县委农工办副主任周维利同志担任,县委农工办、县农委、县台办、县供销总社等部门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二、招商组各单位分工 县委农工办:负责制定现代农业生态招商项目推介总体方案制定和实施。负责招商推介会成果统计上报;负责农业招商项目及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汇集上报;负责邀请2名农业投资商代表。

县农委:负责提供县高效农业奖励政策,签约投资项目1个。 县台办:负责邀请台湾农业投资商2人以上,并做好接待工作。 县供销总社:负责提供市场贸易和建设招商优惠政策,邀请农业投资商代表2人,完成签约项目1个。 三、活动经费 按照“必须、节约、有特色”的办会原则,农业招商组活动经费由县财政统筹安排。 四、工作日程安排 (一)8月份 1、8月22日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 2、8月24日前召开各乡镇及县相关部门招商负责人工作会议,落实农博会相关工作。 3、8月27日前,各乡镇及县直相关单位的农业招商签约项目名单,县农委、县供销总社、县台办提供相关招商优惠政策资料全部提供给县委农工办。 4、8月30日前,招商组召开第二次农业招商工作会议,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修正和完善,安排下一步工作。 (二)9月份 9月15日前,召开农业招商组会议,商定5000万元以上农业招商签约项目的签约方案,9月25日前县委农工办确定邀请2名农业投资商代表,并向其发出邀请函,确定县委农工办签约项目。 (三)10月份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生态农业的定义 国外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自然食品、有机食品等。各国对生态农业提出了各自的定义。例如,美国农业部的定义是∶生态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补偿养分,利用生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德国对生态农业提出了以下条件:①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 ②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有机肥或长效肥;③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④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⑤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⑥控制牧场载畜量;⑦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⑧不使用抗生素;⑨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另外,德国生态农业协会(AGOEL)还规定其成员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95 %以上的附加料是生态的,才能被称作生态产品。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国外概况:生态农业最早在欧洲兴起于1924年鲁道夫·斯蒂纳(Rudolf Steiner)主讲的“生物动力农业”课程。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生态农业在瑞士、英国和日本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得到国家的补贴支持,在世界各国生态农业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公顷。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公顷,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公顷和90万公顷。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由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生态农业发展较快,1986~1996年欧盟国家生态农地面积年增长率达到30%。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地面积较小。在总计为4万多公顷的生态农地中,土耳其占1.8万公顷,日本占0.5公顷,以色列和中国各约0.4万公顷。据有关方面估计,现在全球每年生态农业产品总值达到250亿美元,其中,欧盟100亿美元,澳大利亚35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100亿美元。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食品消费市场之一。据国际贸易中心(ITC)报道, 1997年欧洲生态食品和饮料销售值为52.55亿美元,1999年约为63亿美元,2000年为95.5亿美元。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1997年德国生态食品销售值约为18亿美元,1999年为20亿美元,约占其食品销售总值的1.2%,有关专家预计,2008年德国生态食品占食品市场的比重将达到25%。除德国外,欧洲生态食品消费较多的国家还包括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产品种类包括作物产品、奶制品、肉类、水果等。美国在过去10年中生态食品销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1995年生态食品的销售值达28亿美元,1999年达到60亿美元,2000年达到75亿美元。生态食品的种类几乎包括所有传统食品种类,生态谷物、水果、蔬菜、坚果和香料市场已有一定规模,生态奶制品尚属新兴市场。1997年日本生态农产品销售额为1500亿日元,2000年达到3500亿日元,其产品为加工品、冷冻蔬菜、茶、咖啡类、调料、大米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发展最快的是欧盟。1995年欧盟从事生态农业的生产者不到农业生产者总数的1.0%,1997年达到1.3%。1998年欧盟生态农业生产者总数达到10万个,这一数字显示,欧盟生态农业生产者数量增长率连年保持在25%以上。 三、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因 (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食品生产出现了3种区别于以往在自然形态下生产的重要特征,这就是:1.在农业上采用工厂化生产。采用工业化生产意在通过工业的连续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农业生产过程是种生物学过程。采用工业连续生产工艺要符合不同的生产过程的生物学规律。举例来说,牛羊等草食动物是反刍动物,人类需通过在草地放牧,或在牧草缺乏时,或在某一生长阶段补充干草、精料等饲料来生产动物蛋白食品,而不可以采用违反反刍动物生长规律的方法,即用反刍动物蛋白(肉骨粉等)作为饲料再提供给反刍动物来生产动物蛋白。采用这方法虽然效益提高了,但是,食物生产的安全性受到了破坏。疯牛病是一种病毒,是牛吃了被绵羊痒病病原因子污染的牛羊等反刍动物蛋白做的肉骨粉所致。虽然第一批反刍动物肉骨粉怎样被感染疯牛病病原因子还不得而知,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趋于这样的看法,即这种蛋白毒是因为同类吃同类产生的变异而产生的,并逐步积累使其扩大。欧洲的农民在实行肉类工厂化生产时,用牛羊肉骨粉来代替植物蛋白作饲料,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使疯牛病病毒潜伏越来越多,遂酿成了今日的疯牛病灾难。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意见(试行)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意见(试 行)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嘉府发[2007]47号 【发布部门】80903D002 【发布日期】2007.11.12 【实施日期】2008.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意见(试行) (嘉府发〔2007〕47号)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我区农业的发展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结合本区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推进设施农业、种源农业、精细农

业、精致农业、观赏农业、高效和生态农业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科技含量以及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目标 以设施农业、种源农业、精细农业为重点,做精、做优、做强都市型现代农业。到“十一五”期末,建立40个左右有相当规模的粮食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全区90%以上的水稻面积由粮食合作社经营,并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建立5~10个有相当规模的蔬菜合作社,全区设施菜地由专业合作社、公司等统一经营管理,切实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进一步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力争形成若干个在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三、具体措施 (一)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生产能力 1、加大对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按照市财政局、市农委的有关文件规定,市财政承担30%,区财政承担70%。区财政配套部分,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凡规模化经营(100公顷以上)粮食合作社,经核实确需添置的农业机械,江桥、黄渡、安亭、马陆、南翔、菊园新区,区、镇两级财政各承担50%;外冈、徐行、嘉定工业区,区级财政承担70%,镇级财政承担30%;华亭镇,区级财政承担85%,镇级财政承担15%。 2、加大对粮食生产辅助设施的扶持力度。规模达到100公顷以上的粮食合作社,按市有关规定建造仓库和晒场,仓库面积500~600平方米,晒场面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班级:09生物教育姓名:李虎学号:09124097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术语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和普遍使用!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前言:Holdern和Ehrlich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生态学界就给予很大的重视尤其是Daliy主编的《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性》一书为标志,一个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热潮正在兴起,各国领导人、科学家和公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和支持积极性都明显提高。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讨论:生态系统服务这些年的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生活质量、能源、生态产品、休闲娱乐、气候调节、生物防治等等改变。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都是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 在初中我们就学习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知道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畜牧、木材。水产、粮食等等,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各种多样化,不同的生态系统给人类不同的服务,那么生态系统服务就是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对于人类生存而言,生态系统的许多功能是无法在市场上买卖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例如: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用做食品、燃料、原料及建筑材料等,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另一项对人类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如垃圾、废水。有些生态系统服务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人类。新的食品、纤维和药品都是由现存的、可用的品种和基因开发而来。人类能够从一个生物体向另一个生物体转移基因,却仍难以制造新的基因来满足新的要求。等等一些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项目。这些仅仅是生态系统服务项目的一部分,还有大多数的服务项目为人类的生活、生存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具体的服务项目是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的。 生态系统又有那些功能呢,下面简单的介绍其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些方面。一、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最基本功能,生态系统通过第一级生产与次级生产,合成与生产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有机质及其产品。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使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成为可能,而且也是人类开发新的食品、药品和品种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和保险,可使生态系统受灾后的损失减小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调节气候,植物每年大约向大气释放的氧气有27×1021t。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森林能够防风,植物蒸腾可保持空气的湿度,从而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森林对有林地区的气温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昼夜温度不致骤升骤降,夏季减轻干热,秋冬减轻霜冻。绿色植物尤其是高大林木所具有的防风、增湿,调温等改善气候的功能,对农业生产也是有利的。四、减缓灾害,生态系统复杂的组成与结构能涵养水分,减缓旱涝灾害。每年地球上总降水量约1.19×1012t,在降雨过程中覆盖于植被树冠与地表的枯枝落叶能减缓地表径流。植物生长有深广多层的根系,这些根系和死亡的植物组织维系和固着土壤,并且吸收和保持一部分水。雨季过后,植被与土壤中保持的

现代生态农业

现代生态农业 —枣林养鸡 1 项目介绍 枣林养鸡,顾名思义就是枣树林里散养生态的,有机的鸡。夏天,结合枣树的生长和鸡的养殖进行的,做到散养,不给鸡喂饲料,鸡的食物来源是枣树周围的野草,虫子等,再夹杂点粮食。而散养可以使鸡充分的锻炼,活动,可以使鸡肉的质感嫩,好吃。这样在夏天。我们的收益来源两个方面,枣和鸡。冬天,主要精力投入在散养鸡。此项目是个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具备成本低、污染小、产品健康生态等优点。 1.1鸡的品种 虫草鸡是土鸡的一个品种,虫草鸡是广西兴安县富元养鸡场与有关单位采 虫草鸡

用目前仅存于中国西双版纳地区的红原鸡与国外引进的珍禽品种及本地优良草鸡杂交、改良而成的,是生态特禽新品种,集观赏、美食、滋补、美容、益智于一体的保健品。经研究与调查,及其适合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域生活。 虫草鸡打破了传统的养殖模式,不依赖于全价配合饲料,采用全天然食物饲养,无药物残留。饲养方式简单,笼养、圈养、散养均可。只需普通能量饲料,如小昆虫、牧草、草子、青菜等即可。因杂食性强,其消化道特别发达。采用生态链养殖模式饲养,利用畜禽粪便养殖小昆虫,种植牧草,形成食物链,既满足了养殖需要,又能变废为宝,提高了肉质,改善了周围环境,是地道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深受市场青睐。 1.2地域条件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的红枣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之一,植 枣历史3000年以上,有6个品种群17个品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1995年就被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清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0oC,年降雨450mm,无霜期200天,土壤和气候形成了红枣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所产红枣个大、皮薄、肉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文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文 1引言 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重要历史阶段。随着科技的 不断发展和土地利用制度的改革,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 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基础上实现的,这种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日益显著,并引发了一系列具有全球特点的生态环境问题[1~4]。化肥、农药的使用对提高农业 生产率以及产量,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危机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化肥和农药的广泛应用 也带来了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生态环境问题,这种 依赖于消耗大量森林、湿地、动植物资源为代价的高产出农业模式以逐步受到人们质疑,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在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上取得的 成就,生态农业结构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仍存在理论基础不完备、产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建设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5]。 2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2.1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最早兴起于欧洲,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瑞士、日本等得到 发展;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的生产模式已经逐步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 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初步探索生态农业;至20世纪90年代,生态农业在世界 各国得到了较大发展,形成了较大的规模[6~8]。最早开展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的国家 是英国,生产者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有针对性的生产某种产品。此理论是由英国农学家 A.霍华德提出的。但这时的生态农业发展过于保守,大多的形式为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 环生产模式,而且尚未得到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发展较为缓慢[9]。在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工业化发展的持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环境污染加剧,农 业发展受到极为严重的威胁,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欧美快速兴起了保护农业生 产的生态农业新浪潮,在此形势下,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成立。197 5年在国际生物农业会议上许多发达国家肯定了有机农业的优点,有机农业在欧美得到了 广泛的接受和发展[9]。日本生态农业的建立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侧重点在于减 少农田的盐碱化、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等突出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9]。东南亚地区菲律宾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9]。菲律宾的 玛雅农场是国际生态农业的典范,大规模结合农工生产企业,最大限度降低从外部购买生 产资料却能保持高额效益,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废料和污染[10]。进入20世纪90年 代以后,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全球所接受。可持续农业的地位得 到了确立,该阶段生态农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无论是在发展规模、推进速度还是在发展 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和人均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使得其生态农业发展着重追求生态效益,不再将农业的产量作为终极目标,发达国家生态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普遍定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避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不经济行为,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最终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著名的权威定义: 1 Robert Costanza,"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387, 253-260 Article)一文中的定义: 其中其所指的17项内容如下:

展,2000,22 (5)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以分为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与存在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因其功能类型不同而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 1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它包括食品、医药及其它工农业生产原料,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 2 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保护土壤肥力,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等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间接利用价值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类型来确定,通常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替代市场法等。 3 选择价值:选择价值是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惫愿。例如,人们为将来能利用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净化大气以及游憩娱乐等功能的支付意愿。人们常把选择价值喻为保险公司,即人们为自己确保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效益而愿意支付的一笔保险金。选择价值又可分为3 类:即自己将来利用:子孙后代将来利用,又称之为遗产价值;及别人将来利用,也称之为替代消费。 4 存在价值:存在价值亦称内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惫愿。存在价值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价值,是一种与人类利用无关的经济价值。换句话说,即使人类不存在,存在价值仍然有,如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与涵养水源能力等。存在价值是介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价值,它可为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替代市场技术,它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二是模拟市场技术(又称假设市场技术),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评价方法只有一种,即条件价值法。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与市场价值法。 1 条件价值法:也称调查法和假设评价法,它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主估方法之一。条件价值法适用于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评估,是“公共商品”价值评估的一种特有的重要方法,它能评价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 支付意愿可以表示一切商品价值,也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合理表达方法。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观念、信仰和偏好,是人的主观思想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支付意愿是“人们一切行为价值表达的自动指示器”, 因此商品的价值可表示为:商品的价值二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惫愿支付意愿又由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两个部分组成,, 对于商品,由于商品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其支付意愿的两个部分都可以求出。实际支出的本质是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根据商品的价格资料用公式求出。因此,商品的价值可以根据其市场价格资料来计算。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于有类似替代品的商品,其消费者剩余很小,可以直接以其价格表示商品的价值。 对于公共商品而言,由于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因此,支付意原的两个部分(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都不能求出,公共商品的价值也因此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估计。目前,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假设市场方法,即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公共商品的支付惫愿,以获得公共商品的价值,这就是条件价值法。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分析报告文案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分析报告

引言:“高尚生活,从现代开始”是现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使命,也是实现“韶钢梦”重要内容,“绿色生态”是追逐梦想的发展之路,公司紧紧抓住“加快绿色转型,实现振兴发展”的战略,进军绿色生态农业经济,规划打造一支生态农业的旗舰公司,开展绿色现代生态农业,使现代产业公司成为绿色健康农产品的生产商,生态休闲环境的提供者。本文将聚焦现今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对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判,同时针对公司在曲江大塘丈古岭村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基地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 (一)投资环境及投资机会分析 1 宏观环境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了趋势性和周期性两大规律,从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降至15%以下、农业部门劳动人数占社会劳动人口比重降至30%以下和城市化率上升至50%三大指标来看,我国农业已经开始进入加速转型期,即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加速期。 图1:中国城镇化率已于2011年突破50% 图2:中国农业人口比重于农业增加值逐年下降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国的农业也将由传统意义的耕种养殖变为以科技和规模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这不仅是发达国家的固有特征,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农业劳动的机会成本,同时,由于多因素推动下的土地价格上涨,已成为了农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图3:全社会劳动力和农民工平均工资

图4:城市征用土地面积增速逐年提升 从需求角度看,收入差距日渐增大使得部分中国人正在经历从“吃饱”转向“吃好”的变化,而另一部分人却已然在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升级,因此,在刚性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交织下,预计未来我国农产品总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图5: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单位:kg/人年) 如果将行业分析视角拉长至5-10年,我们发现,把握中国农业产业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农业的加速转型,据专家估计,这一长期趋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而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所以农业的发展是整个华夏儿女成长和开拓未来的奠基石。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代农业在给我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土壤腐蚀、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环境污染。所以,发展生态农业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前景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农业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结构合理性、良性循环功能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期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使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建立良性的物质循环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1]。 1.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优势

目前,我国已累计制定出台了30余项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包括2 000余项国家标准、3 000余项行业标准、近6 000项地方标准,涵盖农、林、牧、渔、副等行业领域[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系统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加快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相辅相成,是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内容。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挥农业生态调节功能发展生态农业,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石油农业的发展历程证明,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农业,虽然可以获得高产出,满足农产品数量而非质量上的需求,但是也必然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业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逐步退化。面对日趋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构筑循环农业,无疑是关系到强国富民的重大战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4]。同时,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1.1 悠久的农业文明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