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_北师大版 _第五单元

八年级_北师大版 _第五单元

八年级_北师大版 _第五单元
八年级_北师大版 _第五单元

课题:第五单元

课型:复习课

课前预习:

对第五单元的主题思想和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复习!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2. 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理解文章内容。

3. 品析课内精彩段落,拓宽阅读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

4. 品味文章中描绘边塞的写法。

5. 同是关于草原的话题,却写得每篇趣味迥异,阅读时要加以体会。

评价任务:

1. 能够对草原不同写法发表见解。

2. 能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

3. 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

4. 运用细腻的描写方法刻画景物。

5.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意,感悟文情。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1.识记基础知识教学法。通过识记,把握字词句以及文学常识内容。通过识记,逐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用自己的语言传达作者的心声。

2.合作复习法。对于文中重要内容,通过提问方式,疑难问题互相提示掌握,组长负责归纳重点内容与要点。

3.点拨法。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教学准备

(复习字词句卡片,内容投影片、课件、讲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文学常识.

2、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3、复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

3 品析课内精彩段落,培养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

一、单元总提示

中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不同的地理特点,激发了作家们不同的随想。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表达方式多样,有叙事、描写、说明、抒情等;风格迥异,或清新明丽,或苍凉悲壮,或博大深邃,或温婉含蓄。阅读时要细心琢磨、体会。

二、课文分讲

《敕勒歌》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静默草原》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草原的特点,而是通过草原人人的感受来写。写出了草原之美,不在可见的美色,不在可听的美声,美不在城市的人文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放牧者于静默中对水草自由的想像和感受。

《草原散章》以散章的形式,分章描写了草原上特有的景物,然后由景及人,展现了草原人豪放不羁的性情,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文中修辞手法精彩纷呈,语言温婉而饱含感情。

《高原,我的中国色》在一片空旷辽远的背景中展开描写,纵横古今,驰骋中外,苍凉中蕴蓄情感,深沉中根植血性。大开大合的笔法夹以精雕细琢的描画,从高瞻远瞩的角度,把握了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总体性。

《悟沙》依照作者对沙的认识由浅入深的顺序,采用生动说明和叙事、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介绍

了沙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以及由沙形成的自然奇观。结尾由现象到本质,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鸣沙山的四种成因,从而达到了科学性与趣味性的高度统一。

三、自主学习(复习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

前zhān()jiǒng()然不同摩suō()咆哮()()面颊()衣襟()chìlè()qiónɡ()庐见()牛羊天似()笼()盖空kuàng___辽远sà___然而至近在zhǐ___尺威武piāohàn___ ___ 野心bóbó___ ___ 怨天yóu ___人一chóu ___莫展不可qǐ___及

2 、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⑴老者身后,逶迤着长长、长长一列只在身体的隐秘处裹着兽皮的男人和女人。

逶迤:

⑵他真想把那些整天价怨天尤人的小白脸们都带到这里来。

怨天尤人:

⑶行人全然没了立体感,影影绰绰,薄如纸片。

影影绰绰:

3 、文学常识填空

(1)《敕勒歌》选自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时代时北方的民歌。

(2)《静默草原》作者是__________,我国著名_________族作家。

(3)《高原,我的中国色》作者_______,当代作家;《悟沙》作者______ 。

四、合作复习

1、《敕勒歌》这首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写了平川、大山、天空、四野,还写了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特点是涵盖上下四方,意境阔大恢宏。

2、《敕勒歌》写刺勒川,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教师归纳:(1)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2)让人油然涌起生机感、喜悦感、忧感生机、活力、生命的信息的宝贵。(3)让人感到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3、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敕勒歌》写作上的巧妙之处。(提示:从修辞、动词运用、诗文结构等角度谈)

教师归纳:例1: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大山、天空、田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是宏观的静态的勾画;“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顿然改观,由苍茫一色变为多彩多姿,由静态转为动态,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

例2:构思巧妙。结构上是双重的反衬:一是广阔无限、大面积的空白,与微露的牛羊之间的衬托;二是从苍茫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悦的对比。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内涵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例3:情深语浅。文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寓情于景,只有透过诗人描绘的天野、牛羊,我们才能感知寓景中的情。另一方面作者对草原浓烈的情感是通过朴素、浅显的语言含蓄地表露出来。

4、《静默草原》中表达对草原的感受,最有特点的句子有哪些?

教师归纳:(1)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2)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3)草原没有(新景物可观)(4)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填一些苍茫。(4)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6)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7)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8)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

5、与大海相比,草原有何特点?作者把大海和草原放到一起来写有什么表达作用?课文还有哪几处运用了对比?请写出其中的两处?

教师归纳:与大海相比,草原具有中心不定和可接触性。通过比较,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对比举例;(1)都市、名山园林:景随步移。草原:辽远而苍茫。(2)城市人看草原:困惑,在寻找

草原。牧人看草原:眼里装填着苍茫,在“享受”草原。

6、同以草原为题材,与《敕勒歌》相比,本文有哪些异同?

教师归纳:相同点:都是写草原壮阔雄浑之美,展现了大草原特有的风光。不同点:本文景物描写少,以叙述、议论为主,通过人的感受来写草原:《敕勒歌》以描写为主,寓情于景。本文格调细腻柔美,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敕勒歌》气势雄浑奔放。

五、检测练习

达标练习:

一、填空。

(1)《静默草原》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高原,我的中国色》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__。《悟沙》一文的作者是,选自___________。

(3)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其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以春花写冬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你课外读背的两个写雪的完整的诗句。

二、综合性学习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为支援灾区,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募捐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6.募捐现场的一块展板上有下面两则材料,为了向前来参加募捐活动的同学做介绍,团委书记请你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

震后不到l小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震后不到2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赴灾区。随即,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计:5月24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261.01亿元;5月28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347.87亿元;6月2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417.42亿元。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别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这样说?(2分)

9.“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评剧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静默草原

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了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在都市里生活,或是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档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

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

然而草原没有。

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城里的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争中的淡蓝。

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10.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

11.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如何开篇谋局?

12.赏析下列的精妙语言(可从用词、修辞、含义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赏析)。

(1)“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2)“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3)“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这两句分别表现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13.鲍吉尔·原野是草原三剑客之一,草原三剑客的另外两个是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腾格尔,是歌唱草原的蒙古族歌唱家。他的歌声飘逸、宽广、豪爽、粗犷,请欣赏他的歌词,写出你的内心感受。(不少于50字)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天堂》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内容。

2、默写诗歌内容,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诗歌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品析诗内精彩字词句,拓宽阅读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

一、课文分讲

《凉州词》极写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艺术手法委婉蕴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悲而不失其壮,所以,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从军行(其四)》一、二两句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直抒胸臆。写景境界阔大,抒情感情悲壮,含蕴丰富,达到了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

《使至塞上》一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而重点又在于写景,壮丽的风光,开阔的画面,雄浑的意境。写景中又巧妙地融合了自己孤寂的情绪,形成了“千古壮观”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全诗充满奇情妙思,诗人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有细节勾勒,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二、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边塞诗派是_____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2)《凉州词》的作者是________,唐代著名的_____。

(3)《从军行》的作者是___________。擅长七言绝句,人称________。

(4)《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苏轼评论他的诗是___________。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________

2、默写诗句

(1)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王国维评价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复习

1、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归纳:在“一片孤城的万仞山”的凉州,响起苍凉哀怨的笛声,吹的是思乡的杨柳曲。玉门关外的凉州连春风都来不到,哪里有杨柳可以去折啊?渲染了戍卒不能还乡的怨情。

2、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师归纳:“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概括。“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表达了战士们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教师归纳:这句话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直”字则表现出了它的劲拔和坚毅之美。诗人不仅实写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进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

4、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归纳:“忽如”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新颖贴切。“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诗人将春景比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

7、《边塞诗歌四首》阅读这四首诗歌,请你写出每首诗中描绘边塞之景的词或短语,并根据这些词和短语想象其情境,概括一下这些景带给你的感受。

教师归纳:如黄河、白云、高山、孤城;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黄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北风卷地、白草折、八月飞雪、百丈冰、愁云、红旗冻不翻。感受:旷远、凄寒。

8、作者在诗中除了向我们展现边塞特有的风光外,每首诗还融入了怎样的情思?

教师归纳:守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浓重的思乡情、满腔的报国豪情,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友人的别离之情。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除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有哪些描写奇寒的诗句特别精彩?诗人以奇寒为苦还是以奇寒为美?

教师归纳:描写奇寒的特别精彩的句子还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以奇寒为美。美在写出了冰天雪地的奇特景致。壮观豪迈的景象,细节描写体察入微。使人如临其境;美在用美好的喻体(春风、梨花)、华丽的词采和华贵的事务(珠帘、罗幕、狐裘)描写有关情景,引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美在写出了欢腾的场景、热闹的气氛,环境是严寒艰苦,但边塞自有边塞的欢乐,军旅自有军旅的豪情。总之,诗人是在惊叹、观赏、品尝这奇寒美景。

达标练习:

一、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歌作者, (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3.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1、本诗作者为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

色彩瑰丽

2、这首诗与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之情。

3、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4、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

是。

7、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这是一首送别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走了,诗人久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

附件:单元测试题(略)

教学反思:

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关于第五单元的字词句卡片、课件、讲义。在上课时学生对相关内容再识记,熟练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种简单的字词句复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较好。文章重要内容掌握时,学生也能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有所得。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本课的教学设计采取自主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有些同学不够重视,眼高手低,自认为简单。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希望在以后学生们能改正过来。

2、在诗歌相关内容分析的时候,学生还是不能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诗歌风格不同原因的环节之中,学生的能力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探究。

2、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在复习课文内容的时候,可以将归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或者是组长,让他们去归纳。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告诉学生,这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

3、在本课教学中,还应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拓展思维,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体验,为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理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0;若|a|=-a ,则a≤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23分)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5分) ①贫jí( ) áo( )游责无旁dàì( ) 坦荡如dǐ ( ) ②汉字之美,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 个汉字就像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hàī( )俗的 不朽名著,忽而成了清新juàn( )永的佳作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zh? u( )雨,忽而…… 2、用古诗词原句填充。(6分) ①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 , 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 ,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⑤陆游《十一月风雨大作》中,把现实和梦境自然联系起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 句子是: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 (2分) A、近两年,股民纷纷指责一些股市分析师故弄玄虚 ....,放出所谓的“内部消息”误导股民。 B、面对取得的成绩,他忍禁不俊 ....地笑了起来。 C、党和政府深入实际考察民情,决定免去农民的诸多苛捐杂税,从而合理的减轻农民负担。 D、李老师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时也要处理班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 ....。 4、下列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把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2分) ①在岁月的浸润下,人的心中会滋润出种种杂草,使心灵不堪重负。②要想使心 灵重现生机,我们就应该毫不留情地拔掉那些长在心中的杂草。③自私是长在心 中的杂草,这杂草会蒙蔽你的双眼,让你只看到自身的利益,而看不到别人和集体 的利益。④时间一长,你的同学和朋友都会离你而去。 ⑴第句有语病, 修改: ⑵第句有语病,修改: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望洞庭刘禹锡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千古涛声第一课长江郭风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长江的挂图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3.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

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玫瑰()曙天()吹拂()哺育()舢板()驳船()堆栈() 5.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自主、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本文界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语文七年级(下) (北宋) 赵普《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黄鹤楼》 (唐)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yú),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yī)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lóngz ōng),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tà)霞敞;坐窥井邑(yì),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于园》 (明末清初) 张岱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ha),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jiàn)外,一壑旋下如螺蛳(sī)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jiū)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yǎo)。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黔之驴》 (唐)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ìn yìn)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sh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xiá),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li áng)大?(hǎn)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孤雁》 (唐)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1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提高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检测卷 1.(4分)(2013?钦州)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 A.80°B.80°或20°C.80°或50°D.20° 2.(4分)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a>0,b>0,则a+b>0 B.直角都相等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若a=6,则|a|=|b| 3.△ABC中,∠A:∠B:∠C=1:2:3,最小边BC=4 cm,最长边AB的长是 A.5cm B.6cm C.7cm D.8cm 4.(4分)如图,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 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 A.∠A=∠C B.AD=CB C.B E=DF D.A D∥BC 5.(4分)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 分线交AB于E,垂足为D.若ED=5,则CE的长为 () A.10 B . 8 C.5D.2.5 6.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 BE⊥CD,垂足为D,交AC于点E, ∠A=∠ABE.若AC=5,BC=3,则BD的长为 () A.2.5 B.1.5 C.2D.1 7.(4分)如图,AB=AC,BE⊥AC于点E,CF⊥AB 于点F,BE、CF相交于点D,则①△ABE≌△ACF; ②△BDF≌△CDE;③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以 上结论正确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8.(4分)如图所示,AB⊥BC,DC⊥BC,E是BC上一点, ∠BAE=∠DEC=60°,AB=3,CE=4,则AD等于() A.10 B.12 C.24 D.48 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 ∠BAC.∠EBC=∠E=60°,若BE=6,DE=2,则BC的长度是()A. 6 B.8 C.9 D.10 10.(4分)(2013?遂宁)如图,在△ABC中,∠C=90°, ∠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 点M和N,再分别以M、N 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 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 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 A.1B.2C.3D.4 12.(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 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 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 A.2B.3C.4D.5 13.(4分)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 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DFE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DE长度的最小值为4;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北师大版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北师大 【第一课长江】 作者:郭风,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郭风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郭风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 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1、字词 浦口(pǔ kǒu) 缕缕(lǚ lǚ) 吹拂(chuī fú) 哺育(bǔ yù)玫瑰(méi guī) 舒畅(shū chàng) 舢板(shān bǎn) 驳船(bó chuán) 堆栈(duī zhàn) 粼粼(lín lín) 2、整体把握 (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这句话要 告诉我们什么? 答:这一段点明长江醒来得比较早,暗示全文将由晨景展开。用车站上的“路灯”还没熄灭来衬托“很早”。“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中“醒”是人的生命感知,说明作者一开始就把 长江当做有“生命”的存在。 (2)、作者描写长江为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 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答: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答: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书场”“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 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第2课筏子】 作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 文影响较大。出版散文集〈〈袁鹰散文选项〉〉 本文通过对艄公撑着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大胆和镇静,还需要机敏和智慧 一、字词 1、生字词 胆惊心悸(jì)吞噬(shì)湍(tuān)急惊涛骇(hài)浪 如履(lǚ)平地马不停蹄(tí)一泻(xiè)千里安详(xiáng) 2、解释词语 胆惊心悸------- 胆战心惊,悸:因害怕而心跳的历害。 汹涌------ 水猛烈的向上涌。 吞噬------- 吞食。 浏览------- 大略的看。 化险为夷-------- 使危险的情况或境地变为平安。 如履平地-------像在平坦的地上走一样。履,鞋。这里作动词用,走。 3、在文出现了十个四字成语,请找出,注意其贴切的运用。 一泻千里万马奔腾风平浪静乘风破浪提心吊胆 目不转睛马不停蹄化险为夷如履平地惊涛骇浪 二、整理把握

(完整word)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

三角形的证明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和性质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判定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 性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2.证题的思路: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 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典型例题】 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能说明∠AOC =∠BOC 的依据是( ) A .SSS B .ASA C .AAS 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如图,△ABC ≌ΔAD E ,若∠B =80°,∠C =30°,∠DAC =35°, 则∠EAC 的度数为( ) A .40° B .35° C .30° D .25° 4.已知: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求证:HN =PM .

5.用三角板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如图5-7),再分别过点M、N 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则OP平分∠AOB,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图5-7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斜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长相等的两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 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 △EDB≌△EDC,则∠C的度数为() A.15°B.20°C.25°D.30° 3.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4.如图4-9,已知ΔABC≌ΔA'B'C',AD、A'D'分别是ΔABC和ΔA'B'C'的角平分线. (1)请证明AD=A'D'; (2)把上述结论用文字叙述出来; (3)你还能得出其他类似的结论吗? 图4-9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10个小题,每小题各2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颟顸 ..(mān hàn)羸.马(léi)刹.那(shà)棱.角(léng) 粗犷.(kuàng)吞噬.(shì)皱缬.(xié)惊诧.(chà) 崩.裂(bèng)干瘪.(biě)弥.漫(ní)充溢.(yì) 甲胄.(zhòu)攫.取(jué)不啻.(chì)载.体(zài)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粒粒可数恍然大悟无语伦比欺世盗名 莽莽苍苍变换莫定回光返照全神贯注 刻骨铭心倒行逆施义无反顾竭尽全力 振耳欲聋未雨绸谬毛骨悚然明眸善睐 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1)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 2)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 3)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 4)燕山雪花大如席! 比喻引用设问拟人 B.反问反语拟人比喻 设问比喻拟人夸张 D.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并制订了交通安.我们岂非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我之所以喜欢日历的原因是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的缘故。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多愁多虑多烦多恼,都是庸人自扰。 、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清代 B《黄果树瀑布》----于坚---当代诗人 《辛劳的蚂蚁》----马克·吐温---美国 D《日历》---冯骥才---当代作家 下列对文意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日出》一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题目“日出”象征了新中国强大的生命B、《泰山日出》一文作者徐志摩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之情。 C、《云海》一文的作者之所以对“云海”情有独钟,主要是源于他对青春年少岁月的眷恋。 D、《天上的街市》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郭沫若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之情。 8.有关专家把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概括为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需要我帮助吗?”对这三句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A、乐观的心态自信的表现爱心的体现 B、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的进取精神友善的生活态度 C、珍惜生活敢于超越自己和他人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D、肯定他人有协作精神有怜悯心 9.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充相应的内容。(2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10.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2分) 有时,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这样抱怨自家的孩子:“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说得节省又含蓄,不过,个中滋味也只有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如果你是“自家的孩子”,定会知道父母想要说的是:。 假如你不是“自家的孩子”,听到别人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的言外之意是:。 二、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大漠孤烟直,。 2.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光明的神驹,。 3.当飞机起飞时,下面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游动着一线微明, 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 4.她松松地皱缬着,。 5.我若能挹你以为眼,,。 6、飞流直下三千尺,。 7.稍近,则隐隐露白,擘翼惊飞。 8.文学史上,“公安三袁”指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中道。 三、阅读理解(40分)(一)天上的街市(11分)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七年级下册语文北师大版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北师大版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长江】 作者:郭风,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郭风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郭风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 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1、字词 浦口(pǔ kǒu) 缕缕(lǚ lǚ) 吹拂(chuī fú) 哺育(bǔ yù)玫瑰(méi guī) 舒畅(shū chàng) 舢板(shān bǎn) 驳船(bó chuán) 堆栈(duī zhàn) 粼粼(lín lín) 2、整体把握 (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这句话要 告诉我们什么? 答:这一段点明长江醒来得比较早,暗示全文将由晨景展开。用车站上的“路灯”还没熄灭来衬托“很早”。“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中“醒”是人的生命感知,说明作者一开始就把 长江当做有“生命”的存在。 (2)、作者描写长江为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 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答: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答: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书场”“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 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第2课筏子】 作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 文影响较大。出版散文集〈〈袁鹰散文选项〉〉 本文通过对艄公撑着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大胆和镇静,还需要机敏和智慧 一、字词 1、生字词 胆惊心悸(jì)吞噬(shì)湍(tuān)急惊涛骇(hài)浪 如履(lǚ)平地马不停蹄(tí)一泻(xiè)千里安详(xiáng) 2、解释词语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测试题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启用前绝密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 出题人:分数: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在△ABC 和△DEF 中,已知AC=DF ,BC=EF ,要使△ABC ≌△ DEF ,还需要的条件是( ) A.∠A=∠D B.∠ACB=∠F C.∠B=∠DEF D.∠ACB=∠D 2、如图,△ABC 中,AB=AC ,点D 在AC 边上,且BD=BC=AD ,则∠A 的度数为( ) A.30° B.36° C.45° D.70° 3、如图,△ABC ≌△AEF ,AB =AE ,∠B =∠E ,则对于结论 ①AC =AF ;②∠FAB =∠EAB ;③EF =BC ;④∠EAB =∠FA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2㎝,则该等腰三角形 的周长是( ) A .7㎝ B .9㎝ C .12㎝或者9㎝ D .12㎝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A .40° B .50° C .60° D .70° 6、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的交点. A.三个内角平分线 B.三边垂直平分线 C.三条中线 D.三条高

第6题图 7、△ABC 中,AB = AC ,BD 平分∠ABC 交AC 边于点D ,∠BDC = 75°,则∠A 的度数为( ) A 35° B 40° C 70° D 110° 8、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D 为BC 上的一点BE=CD ,CF=BD ,那么∠EDF 等于( ) A. 90°-∠A B.90°-2 1 ∠A C.45°-2 1∠A D.180°-∠A 9、如图,等边△ABC 中,BD=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则∠APE 的度数是( ) A 45° B 55° C 60° D 75° 10、如图,AB=CD ,AE ⊥BD 于E ,CF ⊥BD 于F ,AE=CF ,则下列结论错 误的是() A. BC=AD 且BC ∥AD B. AB ∥CD C.AB=DE D. △ABD≌△CDB 11、如图,AB ∥CD ,AD ⊥CD 于D ,AE ⊥BC 于E ,∠DAC=35°,AD=AE , 则∠B=() A. 50° B. 60° C. 70° D. 80° 12、如图,等边△ABC 中,BD=CE ,AD 与BE 度数是( ) A 45° B 55° C 60° D 75°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在△ABC 中,AB =AC ,∠BAC =120°,延长BC 到D ,使CD =AC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整理(供参考)

1、一支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n (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2、已知正比例函数kx y =(0≠k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k x y +=的图象大致是( ) A C D 3、甲、乙两人同时沿着一条笔直的公路朝同一方向前行,开始时,乙在甲前2千米处, 甲、乙两人行走的路程S (千米)与时间t (时)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乙的速度为4千米/时 B 、经过1小时,甲追上乙 C 、经过0.5小时,乙行走的路程约为2千米 D 、经过1.5小时,乙在甲的前面 4、当14+a 的值为最小值时,a 的取值为( ) A 、-1 B 、0 C 、4 1 - D 、1 5、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69的算术平方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21的负的平方根,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的平方根为( ) A. 2 B. 4 C.±2 D. ±4 6、满足-3<x <5的整数x 是( ) A 、-2,-1,0,1,2,3 B 、-1,0,1,2,3 C 、-2,-1,0,1,2 D 、-1,0,1,2 7、如图,有一圆柱,它的高等于8cm ,底面直径等于4cm (π=3).在圆柱下底面的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 相对的B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大约等于 ( ) A .10cm B .12 cm C .19cm D .20cm 8、直线y kx b =+经过点(1,)A m -,(,1)B m (1)m >,则必有( ) A. 0,0k b >> .0,0B k b >< .0,0C k b <> .0,0D k b << 9、如果0ab >, 0a c <,则直线a c y x b b =-+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0、如图,两直线1y kx b =+和2y bx k =+在同一坐标系内图象的位置可能是( ) x y x y x y x y O O O O S(千米) 1 2 3 4 0.5 1 乙 甲 O t (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②对悲剧式美丽的感性体验;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 2、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 ②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3、内化与迁移: 萃取、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2、体验几次日落内容的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1、品味和评价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 2、分析文中对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现

出来的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音乐歌曲、录音机。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我心永恒》 2、学生回顾刘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里关于村庄外景的描写内容;教师点出几个带“大”字的词语,引出西部旷远广博的特点。 3、教师抒情性导入:用课件播放大西北的旷远、辽阔、苍凉、岑寂、广漠、蛮荒……无不体现一个“大”字。大西北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有秦汉明月、千年关阙,有搅云长幡,有羌笛之怨。久远的丝绸之路、伟大的敦煌壁窟……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她特有的神秘,对人充满了诱惑。大多数人去到大西北,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朝圣的庄严。我们今天来学习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来体验大西北的日落,体验世间的“大美”。 4、用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 二、学生浏览课文,教师用课件展示课题。 三、学生谈课文主要写作内容,找出写日落的主体部分,完成段落划分(本文结构很清楚,学生不用教师指导,应该能轻松完成。如果有学生将第二部分分成三段,教师予以肯定)。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特殊的三角形 专题(附答案)

综合滚动练习:特殊的三角形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A.20°B.70°C.80°D.100°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一个内角为60°,则它的周长是() A.12 B.15 C.18 D.20 3.如图,要用“HL”判定Rt△ABC和Rt△A′B′C′全等的条件是() A.AC=A′C′,BC=B′C′ B.∠A=∠A′,AB=A′B′ C.AC=A′C′,AB=A′B′ D.∠B=∠B′,BC=B′C′ 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为BC上一点,在AC上取一点D,使AD=AP,且∠APD=70°,则∠P AB的度数是() A.10°B.15°C.20°D.25° 5.如图,AD⊥BC,D是BC的中点,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D≌△ACD B.∠B=∠C C.△ABC是等腰三角形 D.△ABC是等边三角形 第5题图第6题图 6.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 A.15°B.17.5°C.20°D.22.5° 7.(2017·滨州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DA=DC,BD =BA,则∠B的大小为【方法1②】() A.40°B.36°C.30°D.25°

第7题图第8题图 8.★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 A.1个 B.2个 C.3个 D.3个以上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如图,已知∠B=∠C,从①BE=CE,②AB=DC,③∠BAE=∠CDE这三个等式中选出一个作为条件,可以推出△AED是等腰三角形的有________(填序号). 第9题图第11题图 10.若△ABC的三边a,b,c满足条件:a-3+b-4+c-5=0,则△ABC是________三角形. 1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平分∠BAC,则∠DAC+∠C=________°. 12.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B=30°.折叠该纸片,使点C落在点E 处,折痕为AD.若CD=3cm,则BD的长为________cm. 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如图,已知∠AOB=60°,点P在OA上,OP=8,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________. 14.(2017·淄博中考)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则DE+DF=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4分)

(完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和答案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1.4的平方根是( A ) A .2± B .2 C . D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2)在( D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下列实数2 1 - , 0, π , 4 , 31 , 5中是无理数的有( 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在下列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B ) A .7,24,25 B .3,5,7 C .8,15, 17 D .9,40,41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A .632= ? B .532=+ C .5315= D .235=- 6.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 数轴的原点为旋转中心,将过原点的对角线顺时 针旋转,使对角线的另一端点落在数轴正半轴的 点A 处,则点A 表示的数是( B ) A .3 2 B C D .4.1 7.点(2,6)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A ) A .(2,-6) B . (-2,-6) C . (-2,6) D . (6,2) 8.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长为12cm ,周长为30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B )A .2 20cm B .2 30cm C .2 60cm D .2 75cm 9 -( D ) A B .2 C . D . 10.已知平面内的一点P ,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且与原点的距离是2,则点 P 的坐标是( C ) A .(-1,1)或(1,-1) B .(1,-1) C .( , ) D )

11.实数b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a b a ++2 的化简结果为( B ) A .2a b + B .b - C .b D .2a b - 12.如图是放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盒子,其中' ' ' 9,5,6AB BB B C ===,在线段AB 的 三等分点E (靠近点A )处有一只蚂蚁,'' B C 中点F 处有一米粒,则蚂蚁沿长方体表面爬到米粒处的最短距离为( A ) A .10 B .106 C .5+35 D .6+3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中,请将答案填 在题后的横线上.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P a a -在x 轴上,则a = 2 14.比较大小:23 < 52 (填“>”或“<”或“=” ) 15.x 为无理数21的小数部分,则x = 214- (结果保留根号) 1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剪一剪, 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5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ABC ?的顶点(6,0)A -,(2,0)B ,则顶点C 的坐标 为 (2,43),(2,43)--- 第12题图 第16题图 第11题图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读课文浪淘沙北戴河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读课文 浪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词注释】 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地名,在河北秦皇岛市西,濒临渤海,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②幽燕(yān):古地名,即今华北平原一带。这里战国时属燕国,唐以前为幽州。 ③谁边:何处,哪里。 ④魏武挥鞭: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为统一北方,亲率大军北征乌桓族,凯旋时路过北戴河附近。魏武,指曹操。挥鞭,即跃马扬鞭,指代出征。 ⑤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曹操路过碣石山时写下组诗《观沧海》(《步出夏门行》之一)。下文的“萧瑟(xiāo sè )秋风今又是”也由曹诗中“秋风萧瑟”引出。碣石,山名。秋风萧瑟,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内容,背诵全词。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 3.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册我们曾经学习过毛泽东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还记得吗?齐背一遍。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歌颂战地秋色,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战斗豪情!)毛泽东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书法家。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板书),请打开课本240页。“浪淘沙”是词牌名,“北戴河”是题目,请看课文注释,了解北戴河在哪里。 了解写作背景:1954年夏,61岁的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浪淘沙北戴河》。 展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1.请听课文朗读录音,把握节奏。 2.齐读课文,赋以情感。 3.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停顿。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4.点读、范读课文,予以评价。 5.再齐读课文,融入情感。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2019)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北师大 【第一课长江】 作者:郭风,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郭风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郭风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 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1、字词 浦口(pǔ kǒu) 缕缕(lǚ lǚ) 吹拂(chuī fú) 哺育(bǔ yù)玫瑰(méi guī) 舒畅(shū chàng) 舢板(shān bǎn) 驳船(bó chuán) 堆栈(duī zhàn) 粼粼(lín lín) 2、整体把握 (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这句话要 告诉我们什么? 答:这一段点明长江醒来得比较早,暗示全文将由晨景展开。用车站上的“路灯”还没熄灭来衬托“很早”。“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中“醒”是人的生命感知,说明作者一开始就把 长江当做有“生命”的存在。 (2)、作者描写长江为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 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答: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答: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书场”“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 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第2课筏子】 作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 文影响较大。出版散文集〈〈袁鹰散文选项〉〉 本文通过对艄公撑着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大胆和镇静,还需要机敏和智慧 一、字词 1、生字词 胆惊心悸(jì)吞噬(shì)湍(tuān)急惊涛骇(hài)浪 如履(lǚ)平地马不停蹄(tí)一泻(xiè)千里安详(xiáng) 2、解释词语 胆惊心悸------- 胆战心惊,悸:因害怕而心跳的历害。 汹涌------ 水猛烈的向上涌。 吞噬------- 吞食。 浏览------- 大略的看。 化险为夷-------- 使危险的情况或境地变为平安。 如履平地-------像在平坦的地上走一样。履,鞋。这里作动词用,走。 3、在文出现了十个四字成语,请找出,注意其贴切的运用。 一泻千里万马奔腾风平浪静乘风破浪提心吊胆 目不转睛马不停蹄化险为夷如履平地惊涛骇浪 二、整理把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及详细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4?遂宁)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 长是() 2.(2014?台湾)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L为BC的中垂线,直线M为∠ABC的角平分线,L与M相交于P点.若∠A=60°,∠ACP=24°,则∠ABP的度数为何?() 3.(2014?安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別为a、b,且a、b满足+(2a+3b﹣13)2=0,则此等腰三 4.(2014?宁波)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 C D 5.(2014?甘井子区一模)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cm,△ABD的周长为14cm,则△ABC 的周长为()

6.(2014?本溪一模)如图,在△ABC,∠C=90°,∠B=15°,AB的中垂线DE交BC于D,E为垂足,若BD=10cm,则AC等于() 7.(2013?西宁)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60°,CP=2,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如果点M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是() C D 8.(2013?滨城区二模)如图,△ABC中,∠B=40°,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BC于E,且∠EAB:∠CAE=3:1,则∠C等于() 10.(2012?泰安)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O,连接CE,则CE的长为() 11.(2011?成华区二模)如图,在Rt△ABC中,∠ACB=30°,CD=4,BD平分∠ABC,交AC于点D,则点D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