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与能源练习题2

化学与能源练习题2

化学与能源练习题2
化学与能源练习题2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绿色能源是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风能

B、太阳能

C、煤

D、氢能源

2、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学校提出下列环保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主要原因是()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

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4、我们的世界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如果失去了能源(energy resources),世界将一片漆黑,万物将走向死亡。所以一方面要节

约现有的能源,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下列是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A B C D

5、煤和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

A、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氢气作能源

B、大量砍伐树木作燃料

C、用高粱、玉米酿制酒精作燃料

D、开发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6、关于用水制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7、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有关秸秆的处理方法不合理的是()

A、做饲料

B、制沼气

C、造纸

D、就地焚烧

8、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待水槽中导管均匀放出气泡时,再用排水法收集

B 、如果用到长颈漏斗,则长颈漏斗的导管要伸入液面以下

C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 、盛氢气的集气瓶应该盖好倒放在桌子上

9、下列简易装置不能用于制取氢气的是( )

A B C D

10、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入稀硫酸;③加入锌粒;④收集氢气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二、选择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1、最近科学家确认,存在一种具有空心类似于足球结构的N 60,这

一发现将开辟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

料。下列关于N 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 60是一种化合物

B 、N 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0

C 、N 60属于单质

D 、N 60这种物质是由氮原子构

成的

稀H 2SO 4

Zn 粒

12、检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的纯度,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这时可应采用的措施是()

A、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

B、直接用于实验

C、换一支试管再收集

D、用原试管继续收集

三、填空题

13、电池是一种将能直接转化成的装置,在电池放电时,电池中的物质发生变化,将能转化成。

14、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利用太阳能的主要途径,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植物体又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将葡萄糖转化成或。

四、实验题

15、某同学设计了右图用于制取氢气的装置,根据该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③④⑤⑥

(2)试管中选用的最佳药品是和。(3)指出图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拓展提高

16、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要求稍微加压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汽化、遇明火即燃烧,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

C

12

-42.1

17、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建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一个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可燃冰”平均分子组成可表示为()

A、3CH4·H2O

B、CH4·3H2O

C、C H4·H2O

D、CH4·8H2O

18、科学家的长期研究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应用现代技术预测,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028%上升到0.056%,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5℃到4℃,科学家作出此结论科学方法属于

(2)为减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我们应提倡使用的能源是A、风能、煤、电能B、太阳能、煤、潮汐能

C、石油、核能、草木燃料

D、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19、用砂纸擦除铜片和锌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计的正、负极,然后把锌片和铜片一起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如图)。

(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②;③;

④电流计指针偏向(填“铜”或“锌”)

(2)实验中发生能量变化的形式是由

变为能,发生这种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D

6、A

7、D

8、A

9、D10、C

11、BC12、AC13、化学能电能化学化学能电能14、氧气水二氧化碳

15、(1)①铁架台②酒精灯③试管④长颈漏斗⑤导气管⑥集气瓶(2)锌粒稀硫酸(3)①用酒精灯加热不需要加热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以上,应插入液面以下③试管中的导管插入液面以下,应略露出橡皮塞一点④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16、C17、D18、(1)假说(2)D19、(1)①锌片逐渐溶解②铜片上析出铜③溶液蓝色变浅④铜

(2)化学能电能Fe + CuSO4 === FeSO4 + Cu

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2燃烧热能源教案选修4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 ③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学习过程 1、燃烧热 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 1)定义:在25℃,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25℃ ,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 ,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 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 C→CO2(g)、H → H2O(l)、S → SO2(g) 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 A.C(s)+O2(g)===CO(g);ΔH=110.5 kJ/mol B.C(s)+O2(g)===CO2(g);ΔH=-393.5 kJ/mol 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D.H2(g)+1/2O2(g)===H2O(g);ΔH=-241.8 kJ/mol 你能根据题中信息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 由于计算燃烧热时,可燃物质是以 1 mol 作为标准来计算的,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总结

第2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能源的分类 1.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存在能量的损失)—比如火力发电 ①转化过程 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 化学能??→?燃烧 热能??→?蒸汽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②转化原理 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因此燃烧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必定有电子的转移,电子的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同时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 拓展点1:火力发电的优缺点 优点:①我国煤炭资源丰富②投资少,技术成熟,安全性能高 缺点:①排出大量的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CO 2以及导致酸雨的含硫氧化物,比如SO 2②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资源③能量转化率低④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 2.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不存在能量的损失)—原电池(将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并且 指针偏向于 会逐渐溶解,而由Zn失去的电子则由Zn片通过导线流向Cu片,因此Zn片上会带有大量的正电荷,Cu片上会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而电解质溶液中含有阳离子(H+、Zn2+)以及阴离子(OH-、SO42-),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会移向Cu片去中和Cu片上带负电荷的电子,阴离子则移向Zn片去中和Zn片上的正电荷,但是由于溶液中的H+得电子能力比Zn2+强,所以H+就移向Cu片去获得Cu片上由Zn片失去的电子而被还原为H原子,H原子再结合成H分子即H2从Cu片上逸出,因此Cu片上有无色气泡产生.通过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并且指针偏向于Cu片这一边,可以得出该装置产生了电流(而电流的形成是因为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且电流移动的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电流是从Cu片流出,Zn片流迚,即Cu片作为正极;Zn片作为负极. 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总结归纳: ①原电池中电流的流向:正极→负极 ②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负极→导线→正极(注意:在该过程中,电子是永进都不会迚入到电解质溶液中,因为电子只在金属内部运动并且电解质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也不能在导线中通过) ③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 ④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本质: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形式释放.(所谓自发就是指该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即本身就能够自己发生) ⑤原电池中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常是电极材料或还原性气体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从负极流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通常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或O2等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电子流入正极.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回路,反应要自发) ①两极:正极和负极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包括由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电极或者是由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如石墨)构成的电极,一般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为负极. ②一液(电解质溶液):包括酸、碱、盐溶液. ③一回路(构成闭合的电路):即两电极由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以及两电极必须插入到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或者分别插入到一般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的两种盐溶液中,两盐溶液之间用盐桥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比如以下装置: ④氧化还原反应要自发:指电解质溶液至少要与作为负极的金属电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反应. (3)电极反应式 ①定义:原电池中的正极和负极所发生的反应 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能源化工行业)化学与能源开发鲁教版

(能源化工行业)化学与能源开发鲁教版

课题第九单元第壹节《化学和能源开发》 马艳红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化学和社会发展》第壹节的。当今社会人类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能够转化为电能,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这些都是学生们熟悉的。但,化石燃料是有限的,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且希望所用的能源来源广泛,产生热量大,没有污染。如何解决这壹矛盾?这需要开发利用新能源。那么什么样的能源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呢?化学在新能源的开发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化学能能够转化为电能吗?这都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氢能的开发的意义,知道化学能能够转化为电能;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书,分析氢气作为新能源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提出改进的氢气的不足之处 投影且解释氢能循环系 统 引出电池 展示电池实物且解剖 设问:电池中的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呢? 引出化学电池的概念 指导学生完成趣味实验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壹且联系总结 强化学生环保意识问:材料壹说明了什么? 【幻灯片】材料二 问: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幻灯片】材料三 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地球上的、天然气,石油、 煤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 240年。结合课本66页<地球上化石燃料使用年 限>的图表。 请想象壹下,如果没有新的能源被开发出来,我 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化石燃料储量有限,它们仍曾在什么样的确定 呢? 【追问】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且污染 环境,我们的生活又离不开能源,面对这样的问 题,我们怎么办呢? 【再问】请结合生活,想想我们已经开发利用的 新能源有哪些呢? (小结)常见的新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 地热能、潮汐能等 【过渡】新能源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以风 能为例,见见有哪些缺点? 受气候影响较大;不能运输;不能随身携带…… 那么有没有这样壹种新能源能克服这些缺点呢? 【新闻】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 壹颗载人飞行航天器发射成功,将它送上太空的 运载火箭所使用的燃料就是液氢。 氢气作为能源和其他能源相比有什么优点呢?请 结合课本<活动天地>,从三个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制取氢气的原料 氢气燃烧的产物 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 【小结】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 原料来源广泛,能够由水制得; 放热多; 飞机不能使用,电 灯电话不能使 用…… 污染环境 学生回答:开发新 能源 学生纷纷回答。 播报新闻二 学生小组讨论,回 答 见书,思考 做笔记 观察现象且记录。 指针偏转 踊跃发言 学生很感兴趣的 参和实验且观察 实验 电能,光能,热能 启示:电池不能随 便丢弃,集中处理我国的能源结构

化学与能源(选修交的小论文)

化学与能源 一、内容摘要。 化学与能源从各自诞生之日起就起着相互体现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上学期专业选修发电厂导论和本学期从分子水平看世界的课程的学习,对化学与能源的历史发展时期以及每个时期内二者的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当然,具体而深入的研究还得等大二大三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进行。现在只能凭着浅薄的知识略谈一二,望老师谅解。 二、关键词:化学能源发展火力发电新能源 三、正文。 (一)化学的发展史和能源化学 古时候,为了他们的生存,在与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发现和利用了火。原始人类从用火之时开始,由野蛮进入文明,同时也就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天然物质。燃烧就是一种化学现象。掌握了火以后,人类开始食用熟食;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如发现在翠绿色的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这样,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的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具有的产品。人类逐步学会了制陶、冶炼;以后又懂得了酿造、染色等等。这些有天然物质加工改造而成的制品,成为古代文明的标志。在这些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萌发了古代化学知识。后来在中国出现了炼丹术,到了公元前2世纪的时代,炼丹术已颇为盛行,大致在公元7世纪传到国家,与相融合而形成阿拉伯炼丹术,阿拉伯炼丹术于传入欧洲,形成欧洲炼金术,后逐步演进为近代的化学。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使炼金术转

向生活和实际应用,继而更加注意物质化学变化本身的研究。1775年前后,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提出近代,突出地强调了各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其中量的概念的引入,是与古代原子论的一个主要区别。近代原子论使当时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成为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接着意大利科学家提出分子概念。自从用来研究化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 由此可见,化学一开始的产生就是跟能量、能源有着不可磨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了。通过我们专业的发电厂概论的学习我们知道,直到现在,人们主要使用的化石燃料其本质还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产生高温蒸汽,然后利用蒸汽带动汽轮机转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电能,传送给世界上的千万家庭。燃烧,就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当然,实际上的化学能与热能电能之间的转化并没这么简单,我们在转化过程中还得研究如何提高能源转化的效率、如何减少转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如何在循环工作中保证催化剂和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转与保养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都跟化学密不可分。 此外,除了火力发电,新能源也是与化学同在的一个新世纪的重要课题。之前的新闻中看到科学家们在致力于研究能将水迅速大量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的催化剂,还有的在研究利用生物质能发电,或者垃圾发电,这些都与化学息息相关。而且我国也在发展新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发电的方面有很大进展,全国很多地方电厂都已经引入这一项技术,诸如利用玉米等作物发电等等,已初见成效。相信随着化学这门基础学科的飞速发展,新能源一定能在未来

化学与能源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十章化学与能源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煤的气化是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焦炭和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答:错,煤的气化是指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2)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和SO2,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因此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 答:不确切,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SO2、NO x和CO,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和HC,相对而言,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3)汽油的辛烷值分布在0~100之间,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汽油中含有80%辛烷和20%的其他烃类。 答:错,汽油的辛烷值可衡量汽油的抗震性,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该汽油的抗震性相当于80%异辛烷和20%的正庚烷混合物的抗震性。 (4)为了避免含铅汽油对大气的污染,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TAME)取代四乙基铅作汽油添加剂。 答:不确切,甲基叔丁基醚(MTBE)添加剂在某些国家(如美国)已被禁止使用。(5)发展核能是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北欧和我国政府均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加快核电站的建设。 答:不确切,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基本上停建核电站或提前关闭核电站,北欧国家甚至通过立法,要求在2010年前关闭已有核电站。 (6)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电池主要有铅蓄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等,由于锌、锰元素对环境的危害很小,因此锌锰电池是无污染电池。 答:错,在生产的锌锰电池时,为了防止电池中锌溶解释放氢气,常在电池糊状液中放入氯化汞。 (7)在燃料电池中并没有发生直接的燃烧反应,它通过原电池原理不断的将燃料直接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理论上可达100%。 答:正确 2. 填空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我国是以煤消费为主的国家。(2)煤是由古代植物转化而来的,煤的煤化过程包括了植物残骸→腐殖质→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阶段,若根据煤化的程度不同可将煤分为四类,若根据煤炭中硫的含量不同又可将煤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① 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CaCO 3的分解等。 ②C +CO 22CO ③铵盐和碱的反应,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 点拔: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NH 4Cl 与Ba(OH)2·8H 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 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 力、煤、石油、天然气等、 △ △ 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Zn-2e-=Zn2+ 】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2H++2e-=H2↑】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总反应方程式: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Zn + 2 H+ = Zn2+ + H ↑】 2(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电子:负极→导线→正极。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③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 △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提纲)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提纲)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 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 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 O(g)△CO(g)+H 2 (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 2·8H 2 O+NH 4 Cl=BaCl 2 +2NH 3 ↑+10H 2 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 、CaCO 3 的分解等。 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 2=CO 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 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 2·8H 2 O与NH 4 Cl的反应是吸热 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Ba(OH) 2.8H 2 O与NH 4 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 2 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 2与O 2 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化学与能源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形成原电池概念,初步了解原电池的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能力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原电池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资料: 1、奇妙的青蛙腿——伽伐尼电流 伽伐尼是意大利的解剖学和医学教授。 有一天,他的妻子用蛙腿做菜肴。她把剥去皮的青蛙随手放在起电机旁的金属板上。并取了一把解剖刀,解剖刀很偶然地触及到了青蛙的腿神经,这时起电机刚好飞过一个火花,青蛙腿猛地抽搐了一下。妻子惊讶地叫了起来,引起了伽伐尼的注意,于是他立即重复了这个实验。 起先,他用铜丝与铁窗连着,在雨天和晴天做实验,他发现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青蛙腿都发生了痉挛。他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选择不同的条件,在不同的日子做了这类实验。在1791年发表的《论在肌肉运动中的电力》一文中他说

到:“我选择不同的日子,不同的时间,用各种不同的金属多次重复,总是得到相同的结果,只是在使用某些金属时,收缩更加强烈而已。” 2、金属的“怪味” 瑞士学者苏尔泽早在1750年就谈到过类似的发现。 他将银片和铅片的一端互相接触,另一端用舌头夹住,舌头则感到有点麻木和酸味。他想到,这可能是两种金属接触时,金属中的微小粒子发生震动而引起舌头神经的兴奋,产生的感觉。为此苏尔泽做了另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现象。他将一个盛水的锡杯子放在银台上,舌头接触杯子内的水,并没有酸味的感觉;但当用手接触银台时,舌头就明显地感觉到酸味,这时已构成电流回路。[教师]可惜的是,苏尔泽并未继续研究这种现象,而伽伐尼却做到了。因此,伽 伐尼的成功告诉我们,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投影]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打,根据伽伐尼电流产生的原理,设计出第一块电池——伏打电池 [提问]我们目前使用的电能从何而来? [投影]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 [投影]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提问]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 化石燃料燃烧——加热水蒸气——推动蒸汽机——带动发电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氧化还原反应) [总结]燃煤发电是从煤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燃烧是使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关键 [教师]目前大规模使用的火力发电有何优点,有何缺点? [学生思考] 火力发电的优点:投资较少,建厂快,技术成熟,安全性能较高,原料较充分。 火力发电的弊病:对环境污染较重,所需原料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能源利用率低。 [设问]能不能找到一种装置,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 [过渡]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放热反应。除燃烧外,还有哪些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呢? [学生]金属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某些化合反应

高中化学 必修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习题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 一、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镁条与盐酸的反应能量的变化——温度升高,放热反应 注意:要选择强酸且浓度不要太低。尽量使用纯度好的镁条,反应前要用砂纸打磨光亮2、B a(O H)2 ·8H2O 与NH4Cl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烧杯变凉、结冰,吸热反应 【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温度升高,放热反应 结论: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放热反应: (1)燃料的燃烧C + O2=CO2 (2)中和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3)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4)大部分化合反应 (5)食物的缓慢氧化 2、吸热反应 (1)大多数分解反应:CaCO3 = CaO + CO2↑ (2)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3)碳与CO2气体的反应: C + CO2=2CO (4)碳与水蒸气的反应:C + H2O=CO + H2 (5)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 H2O+Cu 三、化学能的利用 (1)柴草时期——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化石能源时期——18世纪中期至现代——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3)多能源结构时期——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主力军。

四、宏观上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间的能量差 1、∑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 2、∑ 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 五、微观上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的化学反应 吸放热与能量关系 1、键能:拆开1 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kJ/mol。破坏化学键时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 3、反应中要遵循能量守恒。 4、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如果二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5、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微观原因:化学键的断裂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习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释放能量的反应 B. 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C. 释放能量的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D. 吸收能量的反应都需要加热 2.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 B a(O H)2 ·8H2O 和NH4Cl 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

一、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 金属性是指气态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气态阳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离能数值越大,它的金属性越弱。 二、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越易形成阳离子) 1、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除外)。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与水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3、常温下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与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4、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极少数除外)。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 , 6、(氢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如铝热反应。 8、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大,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大,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增强。 三、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子亲核能来表示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子亲核能越大,它的非金属性越强。 四、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 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越稳定,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2、与H2化合的条件。反应条件越容易,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4、(最高价的含氧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F、O除外)。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5、非金属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

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热化学与能源 重点内容概要 1、热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 (1)定义:人为地(根据研究的需要(如弹式量热器要把反应系统和水合起来作为系统)) 将一部分物质与其余物质分开(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假想的),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系统以外,与系统密切相关、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2)按系统与环境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分成:封闭系统、孤立系统、敞开系统;若按相的 组成来分为:单相系统和多相系统(第3章分别讲单相和多相离子平衡)。(在使用某些概念定律时要注意其适用的系统类型及原因,比如反应热的测定,根据测定原理要求系统必须使系统与环境之间无能量交换(孤立系统)才能准确。) 状态与状态函数 (1)定义:系统的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体积(V)、温度(T)、质量(m)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2)状态函数性质:状态一定,其值一定;状态发生变化,其值也要发生变化(不一定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变,只要有一个状态函数改变,状态就发生了变化);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决定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如何实现这一变化的途径无关。 (3)状态函数按其性质分为两类: 广度性质(又称容量性质)——具有加和性,即其量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成正比。如:V、m 、U 、S 、G 、H 、热容(C b) 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即其量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多寡无关。如:压力p、密度ρ、粘度、浓度、摩尔体积、摩尔质量、摩尔分数、摩尔焓、比热容(c)(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质量或任两个广度性质量相除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 过程与途径 (1)系统发生的任何变化称为过程。实现这个过程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 (2)热力学可逆过程——(定义) 可逆过程特点:系统与环境双复原(定义);是在无限接近平衡的状态下发生的无限缓慢的过程;是最经济、效率最高的过程;是一种理想的过程,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研究意义:一些重要的热力学函数增量只有通过可逆过程求得(物理化学这方面的计算要求高,普化阶段重点理解可逆过程的特点及应用,以及那些公式要求必须满足是可逆过程) 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 对于一般反应∑ = B B B ν B ν——物质B的计量数,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 反应进度ξ定义: B B dn d1- =ν ξ或)] 0( ) ( [1 B B B n n- =-ξ ν ξ 注意理解:ξ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或说 B ν)有关;对于具体的反应与取反应式中哪种物质计算无关。 2、定容热效应、摩尔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 弹式量热计是精确测定反应热的装置,测定的是等容热效应q v。 T C m c q b O H V ? + - =} { ) (2 摩尔反应热ξ/q q m =摩尔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或说Bν)有关。 注意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有关的量,在标出时一定要有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定律) w q U+ = ?(封闭系统成立) w——包括体积功和非体积功 体积功的计算:恒外压膨胀或压缩w= -p△V 外压不定的膨胀或压缩w=?-21V V pdV (物理化学要求功的计算,普化不是重点) 焓:H = U+PV

化学与能源论文

化学与能源论文 核能的利用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目前依旧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挑战,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堪忧。化石能源开采殆尽,环境愈加恶劣。我们不应该坐以待毙,应当寻找新能源打破当前困境。 新能源有别于传统化石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安全高效率等优点。而化学新能源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电容器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本文阐述了核能的历史及原理,讨论了核能的优点与广阔应用前景,并且理性的认识和探讨其缺点,希望能为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提供一些建议。

一、核能的历史 简史---------------------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 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1902年居里夫人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14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1935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 1946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957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二战后,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

列等国相继展开对核能应用前景的研究。 发展进程--------------- 第一代核电站。核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前苏联建成发电功率为5兆瓦的实验性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发电功率为9万千瓦的Ship Ping Port 原型核电站。这些成就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 第二代核电站。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基础上,陆续建成发电功率30万千瓦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水冷堆等核电机组,他们在进一步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性的同时,使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 第三代核电站。20世纪90年代,为了消除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负面影响,世纪核电业界集中力量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进行了研究和攻关,美国和欧洲先后出台了《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即URD文件和《欧洲用户对轻水堆核电站的要求》,即EUR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预防与缓解严重事故,提高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第四代核电站。2000年1月,在美国能源部的倡议下,美国、英国、瑞士、南非、日本、法国、加拿大、巴西、韩国和阿根廷共10个有意发展核能的国家,联合组成了“第四代国际核能论坛”,与2001年7月签署了合约,约定共同合作研究开发第四代核能技术。 二、核能发电的原理

化学必修2第二章

1、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水或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4、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 利用 历史 性质 一次能源 常规 能源 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 源 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核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1、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 吸收的能量436kJ,391kJ,946kJ,求: ① 1molN2气生成NH3需热量,② 1molH2气生成 NH3 需热量______ 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在一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H2S04与l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说明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总能量比生成物 1

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 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节 、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1能吸收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量, 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决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E,为放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E<E,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2CO特殊:C+CO是吸热反应)。2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CaCO的分解等。33△常见的吸热反应:2CO C+CO②2 ③铵盐和碱的反应,Ba(OH)·8HO+NHCl=BaCl+2NH↑+10HO 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234222[ 吗? 点拔:不对。如C+O=C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22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NHCl与Ba(OH)·8H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224加热。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精品 文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力、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第一章 热化学

第一章热化学、能源 引言 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叫做反应的热效应,简称热效应或反应热。热化学:研究化学反应中热与其他能量变化的定量关系的学科叫做热化学。 能源:指能向人们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例如: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和化学反应中所发生的能量转换和利用都是能源的问题。 本章首先重点讨论如何用实验方法测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如何从理论上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这两个问题,最后适当介绍能源中的燃料。 1.1 反应热效应的测量 一、基本概念 1.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叫做反应的热效应,简称热效应或反应热。 2.系统和环境: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叫做系统,系统以外的与系统有密切关系的周围物质叫做环境。系统可大可小,而且,系统与环境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反应热效应的测量 1. 硫酸和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的测量: 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q=-c s m s(T2-T1)=-c s m sΔT=-Cs ΔT 式中: q —一定反应物在给定条件下的反应热,单位为kJ·mol-1; c s—溶液的比热容,即单位质量的热容,c=C/m,单位为J·㎏-1 ·K-1或J·g-1·K-1; Cs —溶液的热容,Cs=m s c s,单位为J·K-1; ΔT —溶液终态温度T2(反应后)与始态温度T1(反应前)之差。 对于反应热q,负号表示放热,正号表示吸热。 2.反应中有气体参加,而且反应热很大时反应热的测量: 例如N2H4(l) +O2(g) = N2(g) +2H2O(l) q v(293.15) = -620 kJ·mol-1 常用弹式量热计进行测量,其结构如图1-1 q=-{q(H2O) + q b} =-{C(H2O)ΔT+C bΔT}=-∑CΔT 3.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正确的写出化学方程式;通常应标明反应的温度、压力以及反应物、生成物的量和聚集状态。一般用g,l,s表示气、固、液三种状态,注在该物质化学式的后面。此外,还用aq表示水溶液。 例如:N2H4(l) +O2(g) = N2(g) +2H2O(l) q v(293.15) = - 620 kJ·mol-1 1.2 反应热效应的理论计算 1.2.1 盖斯定律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CO(g) +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