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 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 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 于广西买马五百匹, 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 数沮挠之, 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 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 开陈本末, 绘图缴进, 上遂释然。 时秋霖几月, 所司言造瓦不易, 问: “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 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 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 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 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 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 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 秉烛作文, 旦且祭之, 文成而声始息。 德佑初, 枋得请于朝, 加赠少师, 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 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 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 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 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蛮,即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东南西北四
1/8

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戎、狄。 B.江右,古时以面朝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 为“江左”,长江之东称为“江右”。 C.长短句,和曲子、曲词、诗余等,都是词的别称。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成“词牌”,依调填词为“依声”。 D.三鼓,即三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 作五更、五鼓。三鼓,是指 23 点至次日 1 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整治时有作乱的湖南草寇,辛弃疾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这表 现他深谋远虑,有雄才大略。 B.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 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 C.虽然部属都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吧买来的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 百姓,这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博大胸襟。 D.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文章用浪漫主义 的手法,表现辛弃疾生前的愤激不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参考答案】 (1)D (2)B (3)B (4)①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 疾胸怀大志,有远大谋略。 ②当时枢府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挠辛弃疾, (但)辛弃疾反而干 得更加努力,(阻挠者)最终也没能改变他的想法。 (1) 【技巧点拨】 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 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 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 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 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 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 进行断句。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 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 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2/8

断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 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 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 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对话标志断 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 答者,明辨句读。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 句读, 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 地方。 文言文, 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 夫、 盖、至若、 若夫、 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 般要断开。 句尾词: 也、 矣、 焉、 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 耶、 与 (欤) 、 邪 (耶) 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 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 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 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 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 一般要断开。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 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 面要断开)。4.找出动词 ,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 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 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 明确了语句的意思, 从而正确断句。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 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 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 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 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表示“他”)。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 定结构, 如: “……者, ……也”、 “不亦……乎”、 “何……之有”, “孰与…… 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7.利 用总分关系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 掌握了这个写法对 断句很有帮助。8.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 句、排比句 ,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此题主要 根据名词和动词判断。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化和文学 常识。“江右,古时以面朝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
3/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