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训练: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训练: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训练: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训练: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知识点训练: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1.【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义乌卷)政治】漫画《不归路》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人一旦违法,必将受刑罚处罚

②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维护身体健康

④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考点: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2.【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丽水卷)政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③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④借助网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说明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了网络安全法,使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所以①③是正确的,②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④也不是题干主旨的反映,排除,故选B。

考点:法律的特征

3.【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丽水卷)政治】李某因倒卖个人信息30余万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李某这一行为()

①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考点:法不可违

4.【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金华卷)政治】2016年国家司法机关查处了大量案件。其中立案侦查职务犯罪47650人。包括原县处级干部2882人、愿要局级干部446人,对令计划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依法提起公诉。材料说明了()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职务犯罪是我国法律打击的唯一重点

③法不可违、违法必究

④我国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题干表述了司法机关查处了大量案件,处罚了一批犯罪的高官,这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没有特权,也说明了法不可违,如果违反法律必然要受到制裁,也体现了我国法

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①③④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我国法律制裁一切违法犯罪,排除,故选C。

考点:法不可违

5.【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嘉兴卷)政治】据报道,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从2014年的10142人下降到2016年的6849人,降幅达32.4%.这表明未成年人()

①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学会了依法自律

②知识学习受到重视,提高了考试成绩

③道德修养获得提升,抵制了不良行为

④义务意识得以提高,遵守了劳动纪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题干表述了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有所下降,这说明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学会了依法自律,抵制了不良行为,所以①③是正确的,②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不是题干主旨的反映,排除,故选B。

考点:法不可违

6.【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政治】下列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闭锁心理属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不正常的行为表现21世纪教育网

B.普通百姓与明星尽管才能有差异,但人格和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21世纪教育网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其中包括省、市两级人大制定的“行政法规”

D.“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现阶段”,就是指“初级阶段”

答案:B

解析:闭锁心理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一种阶段性的心理现象。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上大都会出现闭锁性,即出现隐秘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把自己封闭起来,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内心的矛盾从不外露,当困难和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往往因焦虑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这都是正常的,A是错误的,B是正确的,人生来就是平等的,C是错误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就是指全国人大一致通过的法律,不包括省、市两级人大制定的“行政法规”,D是错误的,“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现阶段”,就是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故

选B。

考点:人生而平等、法律的特征

7.【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政治】下列四个案件的违法性质及维权途径,小郑弄错了两个,你认为是哪两个呢?()

①邻居收养了几条流浪狗,每晚叫个不停,影响大家休息。物业去交涉也不管用。属于民事违法,给法院打电话。

②赵老板带人将欠债者控制在小区的地下室百般羞辱,并将对方打成重伤。属刑事违法,向公安局报警。

③大街上来了一个耍猴的围观群众把人行道占满了导致交通受到影响。属行政违法,向城管部门举报。

④某培训机构将当地高考状元的照片用作宣传,高考状元找来后还拒不撤除。属民事违法高考状元音像公安局起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考点:法不可违

8.【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政治】“醉驾入刑”施行6年间,青岛交警部门共查获酒司机54675人,其中4919人因醉酒驾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严格刚性执法使酒后驾驶得到有效遏制。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由国家制定

C.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减少酒驾主要靠自觉

答案:A.

解析:题干表述了国家通过严格执法,有效地遏制了酒后驾车的行为,这是通过法律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A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是错误的,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是错误的,排除,故选A。

考点:法律的特征

9.【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政治】在学校法治教育讲座上,校警讲述了中学生李海(化名)的故事,引起热议。请你阅读故事内容,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校园欺凌引起公愤】

李海是一名 13 岁的八年级学生,因生活琐事对七年级学生刘辉(化名)心生怨恨。一天,李海纠集同学施某、何某,尾随放学回家的刘辉,将其胁迫到偏僻处,对其恶语相向,拳打脚踢,并用手机拍下现场视频,将视频传至微信朋友圈。随后,该视频被转发扩散,引起社会公愤。后经医院诊断,刘辉身体多处软组织损伤。警方很快介入,责令三名施暴者向刘辉赔礼道歉并赔付医疗费。学校也安排专人对刘辉进行心理疏导。

【多方帮教回归正途】

因李海等人均系未满 14 周岁的在校学生,警方依法做出了免于治安处罚的决定。了解到李海常违反校规校纪,无心学习,警方担心其不思悔改,再入歧途,遂联合学校、家长对李海采取了以下措施:警方定期随访,安排其参观看守所,听“失足”青年现身说法;学校安排李海听法治讲座,参加校园公益活动;家长对其严加管教……在多方帮教下,李海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努力改正,学习、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 l )李海等人的行为为何会引起社会的“公愤” ?

( 2 )结合李海“回归正途”这一过程,对故事进行点评。

答案:(1)①李海等入对刘辉施暴、并将施暴视频发到网络上,是违法行为。②李海等人胁迫刘辉,侵犯了刘辉的人身自由权。③李海等人对刘辉恶语相向,浸犯了刘辉的人格尊严权。

④李海等人对刘辉拳打脚踢,侵犯了刘辉的生命健康权。

(2)①因未满14周岁,对李海等人免于治安处罚是对其实施司法保护。②学校安排李海听法治讲座、参加校园公益活动是对其实施学校保护。③家长对李海严加管教,体现了家庭保护。④“多方帮教,回归正途”保护了李海的受教育权。(任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未结合材料扣I分)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考点:法不可违、特殊的爱特殊的保护

10.【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A卷)政治】阅读下列图表,运用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比例

原因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家庭暴力影响67.62%

暴力影视或游戏的影响66.53%

青少年情绪不稳定、缺乏自制力66.33%

学校管理松懈,不重视法制教育56.58%

青少年过早产生情感纠纷45.64%

…………

(1)谈谈图一中的而行为对青少年造成的伤害。

(2)根据图二的调查结果,请你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整顿校园欺凌、暴力行为刻不容缓;国家重视对青少年的保护.①图一中的行为不仅给被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威胁其身心健康,影响其健康成长;②对施暴者而言,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制裁,付出沉重的代价,也很可能划入犯罪的深渊;

③同时还会影响学校纪律和风气,妨害学生正常学习;④可能引发家庭悲剧,加重家庭负担;

⑤败坏社会风气等.21世纪教育网

(2)①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尽量不与同学发生冲突;②遇到校园暴力侵害,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③面对不法侵害,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欺凌、暴力行为作斗争;④不能忍气吞声、纵容欺凌、暴力行为,要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⑤受到侵害后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碰到他人受侵害时,要能见义智为.(答出2点4分

考点:法不可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