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构建

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构建

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构建
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构建

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构建

陈婷洪岩李轶鸥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国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已经成为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的必要保障,而大学生创业团队培训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经典培训需求评估模型中组织―任务―人员分析框架,运用胜任力的概念和理论对以往培训需求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并且对研究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关键词:培训需求分析,胜任力模型,大学生创业团队

Abstract:the country to develop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training provides the high quality human resource has become the necessary security,but business team training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increasingly prominent.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from the classical training needs assessment model organization,the

task-staff analysis framework,using the competence of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 previous training dem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and put forward the compet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business team training demand analysis model,and to study the problems of shortage and discussed,and also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which need to be studied further and direction.

Keywords:training needs analysis,competency model,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ioneering work team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定义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很多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政府开始重点关注大学生创业,出台的相关的政策和扶持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作,社会也通过舆论和导向引导大学生健康高效创业。

结合相关文献和笔者的理解,可以将“大学生创业团队”定义为:由共同目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个体组成,一起从事创业活动的团队,是由一群才能互补、责任共担,愿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而奋斗的人所组成的特殊群体。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理论研究回顾

1、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开展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机构或组织、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从而确定培训必要性及培训内容的过程。

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

(1)组织分析

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是指对组织的目的、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找出组织存在的问题,确定培训是否为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通过分析来确保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

(2)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目的在于了解与绩效问题有关的工作的详细内容、标准,和达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结果也是将来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工作分析需要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积极参与,以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与资料。

(3)人员分析

人员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另外,由于培训要讲求成本收益,在进行个人分析时,要看培训能否促进员工的个人行为发生所期望的转变。如果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培训。若存在的问题培训能够解决时,则进行员工培训,设计具体的培训方案。

2、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及主要理论

(1)胜任力模型的概念

胜任力概念的提出在国外最早可以追溯到泰勒对科学管理的研究——“管理胜任特征运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首次明确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他将胜任力定义为能够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包括:1)知识,指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务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指个体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3)社会角色,指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4)自我认知,即个体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5)特质,指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环境与各种信息所表现的一贯反应;6)动机,指推动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

(2)胜任力模型主要理论

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首次针对胜任力模型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即胜任力模型是指和参照效标(优秀的绩效或合格的绩效)有因果关系的个体深层次特征。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它是针对特定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特征。胜任力模型为某一特定组织、工作或角色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型,反映了某一既定工作岗位中影响个体成功的所有重要的行为、技能和知识,因此常常被当作工作场所使用的工具。当今世界500强企业中一半以上的企业应用了胜任力模型。较为常见的胜任力理论模型主要有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

(3)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研究回顾

与传统培训需求分析相比,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提供了职位分析和人员分析的组织背景,以组织分析统领其他层次的分析;调整培训与组织的长期匹配,而不是与岗位的短期匹配,并与组织经营目标与战略紧密联系;具有范式转移的意义,从较多关注“绩效差距”和“缺口分析”等消极因素,向关注胜任力等积极因素的方向转移;强调优秀员工的关键特征,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更容易被培训者所接受;注重培训方法分析,提倡“内隐”学习模式。胜任力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因此,胜任力的培训有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要着重寻求和发展将日常工作实践中获取“内隐知识”的形式加以结构化的培训方法。虽然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与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有较大程度的不同,但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仍是其重要基础。

三、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构建

1、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模型研究回顾

关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方面的研究,学术界没有一致的定论。笔者参考总结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以Timmons的创业过程理论模型为依据,以王重鸣教授提出的企业家创业胜任力模型为参考,结合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张建民教授的《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几点思考》,人力资源专家严正编著的《管理者胜任素质》,再通过观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并且结合自身的认识和切身体会,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具备的胜任力有7个维度,按权重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

1)经营管理能力;2)服务意识与品格素质;3)领导能力;4)成就导向;5)驾驭市场能力;6)客户导向和重视绩效细节;7)关系能力。

当代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的胜任力项目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1)人际交往能力;2)执行力;

3)判断能力;4)诚实守信;5)团队整合能力;6)责任感;7)合作意识;8)学习能力;9)应变能力;10)组织协调能力。

2、模型构建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定义和特点,结合胜任力思维,可以通过下述步骤构建基于胜任

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1)组织培训需求分析。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仍然保持经典模型中“组织—任务—人员”三层次分析架构,针对三层次之间缺乏内部联系的问题,运用胜任力的概念和理论来解决这一整合问题。运用组织胜任力理论来对组织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实现组织培训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匹配,实现组织与任务层次的匹配,从而保证将要建立的胜任力模型适合组织战略发展。此部分从宏观的角度对组织进行分析,包括对组织的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运作能力,分析结果将得到培训需求分析的宏观框架,采取的分析方法可以为调查法、档案法等。

(2)确定任务和群体培训需求。对构成组织胜任力的两个关键维度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运作能力进行分析。对核心技术能力的分析本文采用Barton(1995)的分析框架:核心技术能力至少包括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

1)创业团队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成员的技能和知识反映了该团队的基础竞争能力

2)物理技术系统:硬件设施中的技术竞争力

3)管理系统:组织的教育培训和激励系统

4)价值和规范:该项决定何类知识或技能将受到支持,何类会被鼓励。核心技术能力的分析可以采用调查法、档案法、团体焦点访谈法等获取相关的指标,并寻找相关构成因素。核心运作能力主要是指公司的运营管理,本文以管理胜任力来代替核心运作能力进行分析,对于管理胜任力的研究,主采用关键事件法等寻找管理胜任力的构成因素。

(3)个体培训需求分析。在组织胜任力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个人胜任力理论进一步分析,进行个体分析。根据第二步确的胜任力模型,通过对个体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和访谈,收集分析关键事件,通过对成员技能、知识和态度的了解来决定成员是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具体内容。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框架下图所示:

3-1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框架

四、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1、本文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主要是在以往专业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案例分析、文献综述等方法进行分析整合提出的,由于时间仓促,并未能进行实证研究,重新设计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问卷,针对目标人群发放、回收和整理分析,在今后的研究论证中加以补充完善。

2、胜任力模型能在个人工作胜任力与组织目标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不同于以往任务分析强调各工作之间的区别,新模型不再静态、狭隘地看待具体工作,而是看到各工作之间的关联,将其提升到更高的组织层次上去。但本文并未考虑创业团队的未来胜任力,即如何结合基于团队胜任力现状分析与未来的团队胜任力分析,是本文构建的胜任力模型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地方。

3、本文的胜任力模型现在只是初具框架,还不能够应用到各高校、组织对创业团队的实际教育培训中去,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调研,不断丰富完善,将其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封伟令,梁迎春.当代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构建[J].科技信息.2011(3).

[2]张建民,阳淑娟,范文兴.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2009.

[3]严正,管理者胜任素质[M].机械工业出版社.

[4]何斌,孙笑飞.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应用[J].企业经济.2006(1).

[5]陈丽芬.员工培训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6]赵耀.基于胜任力的G大学辅导员培训体系构建[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7]苏海泉,邵良杉,余岚.基于灰色聚类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胜任力综合评价[J].煤炭高等教育.2011(3).

[8]唐京.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1:

[9]张瑞高.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4).

[10]何素惠.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管理人员培训需求分析—以L公司为例[J].科教文汇.2007.

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构建作者:陈婷, 洪岩, 李轶鸥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2012(1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18909624.html,/Periodical_csjsllyj2012163818.aspx

工作分析-胜任能力

工作分析——胜任能力 课程背景: 对企业人员的执行力管理,培育与使用,都需要有较为实用的依据。“人员胜任能力”模型建设,以及人员能力评估,人员分类管理的工作,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更是企业人员成本,企业团队竞争力的关键。是中高层管理者与人力资源主管的必备工作技能。 课程收益: ●掌握人员管理根基。“工作分析——胜任能力”技术。对人员管理,有明确依据。 ●用好分析/评估结果。掌握GE人员对策九宫格,评估后各类人员提出对策。 课程定位: ●排序定位——MPT——管理者素养、团队建设、工作卓越模块中。团队建设模块。 ●深度定位——MTP系统训练中,较高管理经验,丰富经验——系统性强、难度很深 ●学员定位——中大型企业,管理体系较健全,一年以上职位经历,中高层 课程特点: ●关注对经营支持——介绍工作分析与胜任能力模型建设的方法。并要求各单位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项目,评定级别要求。本课程属于管理工具应用培训。强调务实操作,对业务、流程、执行起到有效支持的作用。并非学术性课程(敬请客户注意)。 ●全面技术的介绍——从工作/企业分析,到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从员工能力/素质评估,到评估后应对管理。本课程工具/表单较多,分析与判断项目较多,属于系统性较强实用且烧脑的经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准,若要起到支持运营的作用,只得如此——请理解 ●实用的操作工具——本课程是企业管理经验、管理咨询经验的总结。课程的流程性、系统性、操作性都很强。并提供大量工具。期待学员在培训后应用或对照改善。由此,本课程理论性与游戏很少敬请理解。 ●对学员要求较高——本课程信息量较大,属于专业课程(非普及课程)。为保障培训效果,建议选择条件较好的培训环境,以人力资源专业及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为主。并进行前期动员,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学习。 咨询师的话:“只要用心跟着学,成为管理专家并不难。” 课程大纲

(整理)‘五基’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山西汇佳咨询有限组织根据多年来为广泛的客户提供培训服务所积累的经验,提炼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帮助组织分析和确认培训需要的方法——“培训‘五基’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这一维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求培训经理与组织各部门主管一道就“组织的战略对本部门构成的主要压力有哪些”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通常,满足战略要求的人员能力不足,就会涉及到需要对特定的人员进行必要课目的培训,满足战略要求的人员数量的不足,就会需要招聘新人并对新人进行必要课目的培训。 这一维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求培训经理(同有关部门主管一道)对组织营销业绩的构成进行细分,并分析各细分业绩线的成长潜力与销售目标,而后再分析确定完成相应的业绩目标,现有的人员中哪些人需要进行哪些课目的培训,如果涉及到需要招聘新员工,又涉及到对新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了。 这一维度的培训需求分析就是要找到组织营销、生产、采购、研发、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这个总链条中,哪一个环节比较薄弱,因而影响了总链条的效率,继而针对薄弱环节分析哪些方面是可以通过培训来加以改善的。 这一维度的培训需要分析,理论上要求组织首先为有关工作岗位建立胜任能力模型。有了胜任能力模型,再对照模型所描述的任职者知识、技能和心态等各项指标,并采取对现有人员的任职能力状况进行评估,就可以知道哪些人员的哪些任职能力不足,因而需要通过培训来加以提高。

这一维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求组织对有关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即描述特定人员未来职业发展的路线。有了发展路线,便知道该岗位的员工下一个工作岗位可能是什么,并分析其现有能力与实现下一岗位职务所需要的能力之间存在的差距,依此来确定要对其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关于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 背景: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别断扩招,毕业生数量别断攀升,加之经济危机的妨碍,给本来就差不多特别严重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很多凉意。为了我们大学生今后可以走上自己心仪的岗位,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做一次调查,以便指导我们以后的学习与技能提升的培训活动。 调查目的:经过这次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以指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自己,为今后毕业后的严重的就业形势做好预备。 调查地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调查对象:别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调查办法:实地拜访调查。随机咨询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在学院宿舍,自习室以及图书馆随机寻觅符合调查条件的男女大学生,经过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最为迫切希翼提升的技能,然后邀请他们仔细填写事先预备好的调查咨询卷(见附录),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终调研报告,并寻出相关的咨询题。 结果讨论: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最为迫切提升的一项技能。在我调查的100名别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有平均大约7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太差,而这一比例又以理工学院的最为明显,达到91%。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所占比例这样之高,一方面反映出当代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咨询题,那算是只重视知识的经历与理解而忽视了这种知识与实践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教育致命的一具弱点: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是一具一具抽象的理论家,那些具体的实践家少之又少。大学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②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亟待提升的又一项技能。经过调查,我发觉许多大学生别善言谈,交际技能有待提升,而这一现象又以大一新生最为明显。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之父陈安之曾经说过:在一具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你的信心恒心耐心能力占到80%,你所拥有的广大人脉占到13%,剩下的7%是我们所别能操纵的诸如机遇等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当今那个社交频繁的时代,甚至能够说谁拥有了人脉,谁就能够成功。另外,大一新生可能由于刚刚进入大学,一切关于他们而言基本上新奇而陌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着他们的日常人际交际,我想随着时刻的推移,大一新生的交际能力应该会得以提升。 ③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大学生需要提升的一项技能。调查发觉,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特别缺乏。我们知道,团结算是力量,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基本上80后90后,同时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算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我意识相当强,当走进大学校园开始群居日子,失去了父母的荫蔽,自但是然彼此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四年大学日子是一段群居的日子,是一段相互合作的旅行。其间,团队合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④办公自动化能力也是大学生希翼提升的一具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有过半数的学生希翼提高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有关现代办公自动化方面的能力,而且这一比例又以农村出来的大一学生居多。这表明现代科技以及办公手段对刚刚结束枯燥的高中日子的大学生来说是有些陌生而且新奇的,他们渴望这方面的能力获得提高。办公自动化能力也确真的实是我们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必备的一项技能。 ⑤调查结果表明,诸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展现能力也是一部分大学生希翼提升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你以后的人一辈子道路才会更加顺利。 解决方案:⑴学校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舞大学生走出校园;大学生平时注重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多参加假期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 ⑴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甚至班级团支部多组织一些采风活动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进而提

培训需求分析的六种模型

一、Goldstein三层次模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L·Goldstein、E·P·Braverman、H·Goldstein三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将培训需求评价方法系统化,构建了Goldstein三层次模型。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是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培训需求分析看成了一个系统,进行了层次上的分类,通过将组织、任务、人员的需求进行整合,使得培训需求更加全面化,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化。该模型将培训需求分析分成了三个部分: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图如图2-2所示: 图2-2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图 1、组织分析 组织层次的分析将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同时考察那些可能对组织目标发生影响的因素。组织的需求分析由人力资源分析、效率指标分析和组织气氛分析三部分组成。 人力资源分析将组织目标表现为人力资源的需求、技术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制定的计划。培训将在实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效率指标分析针对目前组织的效率状况。常用的效率指标包括工资成本、产出的数量和质量、、设备利用情况等。首先确定这些指标的标准,然后评估实际的组织效率状况,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培训需求。 组织气氛分析用于描述组织气氛是否适宜,员工各方面的工作感受如何。如果通过分析发现差距很大并且影响到大部分员工时,就有必要引进培训来解决。 2、工作分析 组织分析旨在从全局上把握整个组织与工作群体的培训需求,属于较为全局性的层面,而针对每项具体工作的具体培训需求,必须通过工作层次的分析才能加以识别。

进行工作分析时,首先应掌握以下三方面的信息:每项工作所包含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个人特质等;衡量该工作的可接受的绩效标准。 这些信息可以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规范、标准中得到,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跟踪等手段从企业内部获得一手资料,从中识别和收集。 接着对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工作现状进行评价。评价手段包括资料调查、行为观察、表现记录分析、舆论调查、访谈、典型事件分析、技能考核等。 通过现状与标准的比较,识别差距、分析原因,就可以确认相应的培训需求。 3、人员分析 个人层次的分析针对每一位员工个体进行,最终落实到“谁需要培训”以及“需要哪些培训”上。个人分析的内容包括:员工实际工作绩效与该工作可接受绩效标准的差距及其原因(当前培训需求);员工对每项技术的熟练程度与该项技术所需熟练程度的差距及其原因(将来的培训需求)。 分析手段可采用观察、记录分析、资料调查、技能考核等。此外,员工的自我评价也是收集个人需求信息的重要来源。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在培训需求分析中的运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模型虽然考虑了企业战略、组织资源对培训需求的影响,但是忽略了行业政策、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2、模型对人员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员工绩效现状与理想水平的差距上,关注的是员工“必须学什么”以缩小差距,而没有重视“员工想学什么”。 3、模型很难找到具体可操作的分析方法,缺乏简单有效的识别工具。 二、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美国学者汤姆·W·戈特将“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称为缺口,并依此确定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培训内容,这就是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有三个环节: 1、发现问题所在。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问题存在的地方,就是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改善的地方。 2、进行预先分析。一般情况下,需要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初步判断。

大学生求职培训需求分析及评估分析

大学生就业培训需求分析 背景: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给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不少凉意。为了我们大学生将来能够走上自己心仪的岗位,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求职技能方面做一次调查,以便指导我们未来的学习与技能提升的培训活动。 第一部分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一、调查内容:是在校大学生对求职技能的了解及掌握程度,需要通过什么样地培训活动来指导我们未来的学习与技能提升。 二、调查目的:为了解南京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就业培训的需求情况,充分、有效地运用培训资源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三、调查时间:调查问卷发放及收回2013年12月19 四、调查对象:南京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在校生。 五、调查方式:实地访问调查、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其中发放纸质问卷填写后收回发放问卷52份回收52份回收率100%。 第二部分培训需求调查现状 一、培训需求的人员分析:大三在校大学生 二、根据问卷数据得出: 1. 调查人群中,90%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和自己未来就业的前景持消极态度,信心不足。因此,有86.7%的大学生认为参加一些课外培训是有必要的。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意向如下图所示,46%的同学倾向外企工作;国企和民企的就业意向均占25%;银行占4%。根据此结果,我们会安排相关培训科目。

三、大三的学生在校时间也没有多少大三结束进入大四,他们也会开始面临实习、就业的压力所以他们的就业培训需求很强烈。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面临的就业压力大需要通过努力提高技能和心理准备才能找到工作。而通过培训就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了条件。 第三部分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1.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 1.1组织层次分析 学校环境相对封闭与社会的生活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又加之学生仍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导致在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依据中国目前教育体制的现状,大学生出入职场遇到的各种困难最好最快的解决方式应该从求职培训入手,以学校为起点让学生从就业指导中学会解决这些即将遇到的困难,帮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解决困难。从而让大学生步入职场的道路更加顺畅。 1.2任务层析分析 由于学生的求职经历较欠缺,求职技能不足。对于求职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重点事项开设了相应的培训课程,有助于切实的提高大学生求职成功率。 1.3个人层次分析 大部分学生储备的知识即“是什么”并没有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即“怎么做”所以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许多不了解的求职技巧,通过求职培训的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如何顺利的去应对企业的面试。 2.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 大学生是刚走出校门的群体,与社会接触甚少。他们的求职能力是比较弱的。他们不知道怎么样的简历是企业所青睐的,他们不了解求职礼仪着装要求,对于面试技能和能力的储备还相对比较缺乏。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是年轻而且充满活力的,学习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敢于大胆创新。 在大学,学生们主要钻研专业技能,充实专业知识。而对于人际交往中或者实际面试中的基本需求的技能缺乏了解和锻炼,求职技能的培训除了帮助大学

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学习资料

解释一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 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 解释二 我们常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指的是能力素质模型(有不同说法)。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 解释三 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职务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胜任力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行业中,相同的或类似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胜任力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把担任某一个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总和称为“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素质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个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 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研究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研究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理论基础 (2) 1.2.1 胜任力理论 (2) 1.2.2 培训理论 (2)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5) 1.3.1 研究内容 (5) 1.3.2 研究方法 (5) 第2章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研究 (6) 2.1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概述 (6) 2.1.1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内涵 (6) 2.1.2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特征 (7) 2.1.3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流程 (8) 2.2胜任力培训迁移影响因素分析 (8) 2.3胜任力培训需求评估 (12) 2.3.1 胜任力培训需求评估基本流程 (12) 2.3.2 胜任力培训需求评估手段 (13) 2.3.3 胜任力培训需求评估步骤 (14) 2.4胜任力培训项目实施 (15) 2.4.1 胜任力培训项目计划制定 (15) 2.4.2 胜任力培训教学设计 (16) 2.4.3 胜任力培训实施 (19) 2.5胜任力培训效果评估 (20) 2.5.1 胜任力培训效果评估原则 (20) 2.5.2 胜任力培训效果评估内容分析 (20) 2.6培训后迁移控制 (21) 第3章石家庄卷烟厂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体系构建 (22) 3.1企业基本概况 (22) 3.2培训需求评估 (23) 3.3培训计划制定 (27) 3.3.1 培训层次分析 (27) 3.3.2 培训计划确定 (30) 3.4培训教学设计 (31) 3.4.1 培训内容分析 (31)

3.4.2 受训者分析 (32) 3.4.3 培训方法选择 (33) 3.5培训实施中及培训后迁移环境因素控制 (34) 3.5.1 培训迁移环境因素调查 (34) 3.5.2 培训迁移环境因素控制建议 (35) 3.6培训效果评估 (36) 第4章结束语 (36) 参考文献 (37) 附录 (40)

最新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

最新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的调查报 告 以曹宜杲副校长为负责人。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整个语言文字工作开展做到了有组织,有规划,有措施,责任落实。学校还组建了以语文教师为主导的,语文课代表为主体的推普员和文字监督员队伍,定期活动,发挥作用。 2.健全规章。为全面推进我校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依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我校出台了《临海中学语言文字工作若干规定》,《临海中学集体备课条例》,《临海中学教师工作规范》,《学生作业规范》等。结合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实际,强调普通话是我校的教学语言,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均要使用普通话,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考核指标。普通话是我校的工作语言,学校集体活动、会议、公务、接待等均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我校的生活语言,在校内,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来均使用普通话。并且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与教职工的业务考核相结合;将普通话

合格作为教师录用、评优、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把学生校内使用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程度作为学生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同时也作为评比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班级的重要条件。 3.形成制度。学校每学期都召开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作重点,提出目标和要求;每学期对学校公文、教师教案、课件、板书、试卷、批语、评语、学生作业等校园用语用字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每学年对相关科室年度计划和总结进行语言文字教育专项督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落实载体,丰富活动 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我们具体的措施有: 1、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集体备课和“青蓝工程”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重要平台。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过程中,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美国,在80年代在管理界逐渐成为一个时尚的概念。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和,国内企业如华为和中集集团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引言 探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先引入高绩效产出等式的概念。高绩效产出等式为我们揭示了素质、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适合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做了什么? 人的素质不同层次有: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冰山上)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能力。(冰山上) 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5、自我形象: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6、品质:或者称特质,某人具有的特征或典型的行为方式。 7、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亲和力、影响力),从而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模型认为,深层次的素质比表层的知识与技术更能影响最终的绩效结果,胜任力模型研究高

绩效人员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绩效特质的合理运用提高组织绩效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一、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胜任力一词来自管理学领域中名词“”,对此词的翻译在国内有多种:胜任力、能力、胜任力模型等,其最早由提出来的,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本文将胜任力操作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也就是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技能、能力、特质。 二、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建模步骤 胜任力模型是指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驱动个体缺的卓越工作技校的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它反映了员工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 第一步:成立胜任力模型开发项目小组。 要确保顺利开发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首先成立项目组,其组员要有中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者、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以及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部门负责人参与。中高层领导参与的目的主要协调项目组与各部门的工作,调动需要配合人员积极参与到胜任力模型的开发过程中,是项目不可缺少的高层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者是胜任力模型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维护者,没有他们的全程的参与,可能因为缺乏对开发过程中的专业训练和胜任力模型的全面理解,即使开发出来的胜任力模型不能很好得到应用;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的参与,主要在方法、技术和工具给予指导,因而使开发的胜任力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另外需要开发胜任力的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一是利用成员身份加大他们对胜任力模型的宣传,二是减少以后推行胜任力模型的阻力。一般来说,中高层领导1人为项目组长,组员由人力资源管理者2-3人,并在其中选出1人作为副组长负责项目管理,外部专家1人,部门负责人若干。 第二步:岗位分类划分。 如果组织对现有的职位簇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则需明确组织的职位簇和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职位,因此需要通过项目组讨论,对组织现在岗位进行职类职种划分。大体上,组织一般有管理类、持术类、市场类、专业类、作业类等职类职种的划分。另外,由于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成本较高,因此先要确定哪些是组织关键岗位,而且必须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岗位。

曾庆学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HRM030304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知道年度培训规划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了解培训需求分析的双轨模型; ●认识有效培训需求的三个层面; ●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一、正确认知培训需求分析 1.年度培训规划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 企业年度培训规划要以绩效目标的实现和员工的成长发展为中心,这是做培训规划和需求分析的核心出发点。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它包括岗位评价的基础、招聘的基础、培训的基础、绩效的基础和薪酬的基础,同时工作分析还是组织变革的基础。 在企业中,所有工作都是以绩效为核心的:开展工作分析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和改进业绩和绩效;招聘人才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和改进绩效或实现企业制定的绩效目标;对员工进行培训,也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绩效目标。 所以企业需求分析年度规划的一个中心,就是以绩效的实现和员工的成长发展为中心,把绩效目标转化为对员工成长发展的要求或需求。 两个基本点 企业年度培训规划的两个基本点是: 第一,有效分析企业的培训需求,确定企业的培训目标; 第二,有效评估企业的培训效果,并加以有效运用。 培训需求的转化。企业的培训需求一定要转化为发自员工内心的培训需求,这样的培训需求才是有效的培训需求。 组织发展要求的转化。企业通过培训提高企业组织的学习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组织的发展。企业要做好培训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把对组织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对员工发展的要求,把组织培训需求转化为员工的培训需求。

2.培训需求分析的双轨模型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双轨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培训需求分析双轨模型 双轨模型的体现 双轨模型体现了企业培训的需求。通过培训需求,确定企业的年度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包括两方面:第一,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第二,员工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一定要使这两个方向同步进行。 企业必须把这两方面的培训需求结合起来,最终确定企业的年度培训目标。企业年度培训目标也分为两个方面:企业的需求;员工的需求。 需求的双轨模型就是从企业和员工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统一的结论。 对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需求分析时,企业一般采取集中的方法;对员工培训进行需求分析时,一般采取民主的方法。 要点提示 企业年度培训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①企业的需求; ②员工的需求。 双轨模型的重要性 培训需求分析的双轨模型强调了两个观点: 第一,一定要把员工的培训需求与企业的培训需求结合起来,寻找目标与现状的差异,找出需求点。 第二,需求分析不仅是对课程的需求分析,还包括资源建设的需求分析及如何做好培训工作系统建设方面的需求分析。 3.有效培训需求的三个层面 培训需求分析就是了解与掌握企业培训需要的一系列活动。培训需求分析实际上就是寻找“压力点”。 一般来讲,培训需求分析分为三个层面: 组织分析 组织分析,即寻找企业发展的“压力点”,也就是企业对战略和环境进行分析后,总结出的新挑战,这是企业创新和变革的根本。 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即工作分析或者人才成长、发展分析,主要分析过去的绩效业绩点和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人员分析

大学生就业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培训需求报告

————————————————————————————————作者:————————————————————————————————日期: 2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大学生就业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第六组:彭佳(103937234) 陈青(103937206) 甘露(103937212) 吕慧荣(103937233) 何林涛(103937216) 蒲文静(103937235)

大学生就业培训需求报告 一、调查简介 1、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加之经 济危机的影响,给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不少麻烦。为了我们大学生将来能够走上自己理想的岗位,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做一次调查,以便指导我们未来的学习与技能提升的培训活动。2、调查目的: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开设满足大学毕业 生需要的培训课程,使我院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职业类别等知识,以帮助我院学生在未来的激烈就业竞争中能够找到较理想的工作。 3、调查地点: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4、调查对象: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人资122班 5、调查方法:问卷法,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6、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计发放问卷27份,回 收27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二、培训需求调查数据分析 1. 请问你是否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或简单的职业计划? 答案是否 比例33.3% 66.7% 2 .您认为在校大学生是否需要就业指导的培训?

答案需要 不需要 比例 100% 0% 3.您认为当前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答案缺乏工 作经验 与职业 技巧就业人 数太多, 竞争激 烈 企业的 要求太 高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大学生 自身专 业素质 不强 就业渠 道不通 畅信息 不充分 其他 比例77.8% 37% 55.6% 7.4% 3.7% 11.1% 0% 4.您认为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应包含哪些方面?[多选题] 答案就业政策 讲解及就 业形势分 析职业类别 及其发展 前景 求职技巧创业技能心理素质其他 比例 88.9% 74.1% 81.5% 48.1% 51.9% 0% 5.作为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你最想学习的内容是?[多选题] 答案人力资 源规划招聘与 配置 培训与 开发 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 比例 51.9% 59.3% 40.7% 29.6% 33.3% 40.7% 6.下列培训方式中,您更喜欢哪一种?[多选题]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有三种: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工作分析法。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一:行为事件访谈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又叫BEI(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以获取有关被访者行为事件为主要目的,是揭示胜任特征的主要工具。这种方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它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然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 但在实施的工程中,被访者可能会美化自己,有虚假信息,这时需要使用STAR 法来判断。S-situation指事件发生的背景;T-task指事件发生时被访者需要完成的目标;A-action指被访者采取的行为及步骤;R-result指如果被访者能说出全部细节则认为是亲身经历过的。STRA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必要补充。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二:问卷调查法 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被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其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问卷一般由指导语、问题与回答方式、其他资料和编码四个部分组成。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在于它是从大量受众中收集数据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易于开展,经济;对日常活动干扰较小;产生的定量数据有利于分析;为受众保密,有利于得到诚实的回答。 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不能为受众提供灵活回答的空间;不能详细追问额外的信息。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三:工作分析法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又称职位分析、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对某特定的工作职位作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有什么样的行为的过程。在胜任力素质提取中,采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就是从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入手,挖掘出工作所需要的胜任素质。 工作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观察法、资料分析、工作日志、访谈法、参与法等等,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岗位需要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组合。 工作日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工作日志法是由任职者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经过归纳、分析,达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种工作分析方法。 日志的形式可以是不固定的,也可以是组织提供的统一格式,如事先由职务分析人员设计好详细的工作日志清单,让员工按照要求及时地填写职务内容,按时间顺序记录工作过程,然后进行归纳、提炼、总结,从而取得所需工作信息。需注意的是,工作日志应该随时填写,而不应该在下班前一次性填写,这样是为了保证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记录日志的目的是为了能从日志中查看每天计划的完成情况,记录的是最基础的数据,以保证通过日志控制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培训与开发 简答题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一、简述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各类需求分析的技术模型的内容和特点 1、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就是在计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研究,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和培训内容的过程。 2、培训需求的调查与确认(1)提出需求意向(2)需求确认(进行两方面的分析:排他分析、因素确认)(3)需求确认 3、培训需求分析的技术模型有哪些?(1)Goldstein组织培训需求分析模型(2)培训需求循环评估模型(3)前瞻性培训需求模型(4)三维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1)Goldstein组织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指出培训需求应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三方面着手,综合分析培训环境及相关因素,考虑培训需求分析原因或“压力点” 其中组织分析是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前提,任务分析更侧重于职业活动的理想状况,而人员分析更侧重于员工个人的主观特征方面的分析。 (2)培训需求循环评估模型:是对于员工培训需求提供一个连续的反馈信息流,以用来周而复始地估计培训需求,在每个循环中都需要依次从组织整体层面、作业层面和员工个人层面进行分析。 优势:A、从组织整体到员工个人全面分析培训需求,避免发生遗漏;B、它提供了循环方案,使培训需求分析成为定期进行的工作,可及时发现管理者和员工在三个层面的培训需求,使培训工作成为企业一项长期性制度,不再是一时的“整风运动” 不足:工作量大,需要专门人员定期进行,同时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支持和参与。(3)前瞻性培训需求评估模型 特点:在员工当前工作绩效满意的情况下,进行前瞻性分析,以便为未来发展做准备,其中包括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 优势:A、它建立在未来需求的基点上,使培训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更具战略意义;B、可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有效结合,为组织与个人发展准备一个结合点,这是开发,激励员工以培养员工对组织有归属感的有效手段。 该模型的局限性:A、这种评估模型是建立在未来的基点上,预测的准确度难免出现偏差B、对培训的深度、广度也较难把握C、在使用该模型时,如果不把员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好,员工接受培训后,在组织中无从发挥其才学技能,有可能“跳槽”,因此,这种评估模型适用于那些企业未来需要的高层管理和技术人才。 (4)三维培训需求模型:是一种基于岗位胜任力和人才测评等手段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优点:能够更客观准确地分析出被测者的培训需求,将员工与员的培训需求层次分开,解决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培训内容单一的问题,能够为后期制订培训计划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缺点:操作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 适合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包括一些核心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中应用。 二、培训项目设计的原则和培训项目规划的内容、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培训项目设计程序和培训项目的管理和开发 1、培训项目设计的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2)激励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反馈及强化性原则(5)目标性原则(6)延续性原则(7)职业发展性原则 2、培训项目规划的内容:(1)培训项目的确定(2)培训内容的开发(3)实施过程的设计(4)评估手段的选择(5)培训资源的筹备(6)培训成本的预算 3、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培训项目设计程序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员工培训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员工培训 篇一:实施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员工培训 实施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员工培训 目前,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公司的财富依赖于其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内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发展不仅成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实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创造巨大效益的主要手段,而员工的胜任力,作为与工作绩效紧密联系的指标,逐渐成为企业培训的重要内容。 一、胜任力的概念及其类型 目前,国际上对胜任力的定义比较多,但从内容上看墓本上是大同小异,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胜任力是指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第二种观点认为胜任力是指任何直接与工

作绩效有关的个体特质、特点或技能,第三种观点认为胜任力是与工作情景中的效标直接关联的任何个体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意识、知识和技能,作为人们行为或思考的一种方式,胜任力可概化到不同的 二、基于胜任力培训的组织支持因素及实现途径 基于胜任力培训的组织支持因素 员工胜任力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员工所在群体和组织特征的影响,从培训的角度来讲,员工胜任力的培训效果与组织领导、组织文化和培养体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1、领导者要善于利用远景规划培养个人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员工只做一些他们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情景条件中,并且在跨时间的条件下仍然有效:最后一种观点认为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是指

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景的管理技能。综合以上定义,我们认为胜任力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行为特征,指工作情景中的关键行为,情景条件,指胜任力在一定的工作情景中体现出来,程序导向,指胜任力在环境支持较弱的情况下,一般只能通过经验获得:绩效关联,指胜任力必须与工作效标有着精密的联系。为了研究和应用的需要,许多咨询公司和研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对胜任力的层次结构进行了分类,从效用的角度来看,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哪一种定义或分类准确,而在于这种能力模式能否给企业产生价值、带来成效,能否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但人的能力远远超出目前他们所做的范围,当员工对自我的看法改变,看到自身的更大潜能时,他们的表现就会更好。远景规划是向员工展示他们的最终目标,激发他们产生实现这个目标的愿望。好的远景规划能激励员工,增加他们的自我期望,并鼓

基于绩效咨询模型的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基于绩效咨询模型的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基于绩效咨询模型的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作者:张发均转贴自:本站原创 一、员工培训需求循环评估模型 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评价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Mcgehee 和 Thayer等人提出的一种通过系统评价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力资源培训和发展成为国外组织心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培训需求分析在这种背景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其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L. Goldstein, E.P. Braverman, H.Goldstein三人经长期研究将培训需求评价方法系统化,指出培训需求评价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构建了最为广泛流行的循环评估模型,如下图1所示。 (资料来源:转引自Raymond A. Noe, John R. Hollenbeck, Barry Gerhart, Patrick M. Wrigh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3rd 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第一版,P212) 组织分析(organizational analysis)是要在给定公司经营战略的条件下,决定相应的培训——判断组织中哪些部属和哪些部门需要训练,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为培训提供可利用的资源及管理者和同事对培训活动的支持。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能够确定职位的各项培训任务,精细定义各项任务的重要性、频次和掌握的困难程度,并揭示了成功地完成该项任务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培训内容。人员分析(person analysis)是从员工的实际状况的角度出发,分析现有情况与的任务要求之间的差距,即“目标差”,以形成培训目标和内容的依据。人员分析有助于了解谁需要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弄清工作绩效不令人满意的原因是缘于知识、技术、能力的欠缺(与培训有关的事项)还是属于个人动机或工作设计方面的问题;明确谁需要培训;预期雇员作好接受培训的准备。 将企业战略、外部环境等作为影响培训需求的重要因素,突出了员工培训的战略导向,展现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因此,组织分析对达成企业战略目标提供支持,确保培训活动产生附加价值。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战略意识还相对淡薄,企业缺乏中长期战略规划。因此,在进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时,透彻理解企业战略,准确把握业务发展方向成为重点、难点。根据我国特有国情,在进行国有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时,还应重视对外部环境对培训需求的影响,即在进行企业内部培训氛围评估的同时进行外部环境分析。组织分析的主要方法有阅读经营管理报告以及相关国家政策文件等文献、深入访谈企业高层管理者等。

大学生求职培训需求分析及评价分析

大学生就业培训需求分析背景: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 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给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不少凉意。为了我们大学生将来能够走上自己心仪的岗位,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求职技能方面做一次调查,以便指导我们未来的学习与技能提升的培训活动。 第一部分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一、调查内容:是在校大学生对求职技能的了解及掌握程度,需要通过什么样地培训活动来指导我们未来的学习与技能提升。 二、调查目的:为了解南京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就业培训的需求情况,充分、有效地运用培训资源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三、调查时间:调查问卷发放及收回2013年12月19 四、调查对象:南京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在校生。 五、调查方式:实地访问调查、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其中发放纸质问卷填写后收回发放问卷52份回收52份回收率100%。 第二部分培训需求调查现状 一、培训需求的人员分析:大三在校大学生 二、根据问卷数据得出: 1. 调查人群中,90%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和自己未来就业的前景持消极态度,信心不足。因此,有86.7%的大学生认为参加一些课外培训是有必要的。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意向如下图所示,46%的同学倾向外企工作;国企和民企的就业意向均占25%;银行占4%。根据此结果,我们会安排相关培训科目。

三、大三的学生在校时间也没有多少大三结束进入大四,他们也会开始面临实习、就业的压力所以他们的就业培训需求很强烈。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面临的就业压力大需要通过努力提高技能和心理准备才能找到工作。而通过培训就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了条件。 第三部分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1.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 1.1组织层次分析 学校环境相对封闭与社会的生活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又加之学生仍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导致在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依据中国目前教育体制的现状,大学生出入职场遇到的各种困难最好最快的解决方式应该从求职培训入手,以学校为起点让学生从就业指导中学会解决这些即将遇到的困难,帮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解决困难。从而让大学生步入职场的道路更加顺畅。 1.2任务层析分析 由于学生的求职经历较欠缺,求职技能不足。对于求职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重点事项开设了相应的培训课程,有助于切实的提高大学生求职成功率。 1.3个人层次分析 大部分学生储备的知识即“是什么”并没有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即“怎么做”所以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许多不了解的求职技巧,通过求职培训的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如何顺利的去应对企业的面试。 2.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 大学生是刚走出校门的群体,与社会接触甚少。他们的求职能力是比较弱的。他们不知道怎么样的简历是企业所青睐的,他们不了解求职礼仪着装要求,对于面试技能和能力的储备还相对比较缺乏。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是年轻而且充满活力的,学习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敢于大胆创新。 在大学,学生们主要钻研专业技能,充实专业知识。而对于人际交往中或求职技能的培训除了帮助大学者实际面试中的基本需求的技能缺乏了解和锻炼, 生提高交际能力,更有助于他们顺利的跨进职场的大门。 3.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运用脱节的现象备受关注,认为高校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实际找工作过程中的需求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目前来看,最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为大学生提供求职培训,经过对一些大学生群体的调查,我们小组了解到大学生对求职培训的态度是很欢迎的。 4.培训需求信息收集方法 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实际操作方法 以受训者为中心的分析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