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的睡姿有助于消除腰背痛

正确的睡姿有助于消除腰背痛

正确的睡姿有助于消除腰背痛

正确的睡姿有助于消除腰背痛

趴睡可减少腰部脊椎压力,感觉比较舒服,因此不少腰背痛患者会采取趴睡姿势。但脊椎滑脱患者脊椎不适合过度伸直,最好不要趴睡,可仰睡并在腰后侧绑一条卷起来的大毛巾,能大大减轻脊椎负担。

腰背痛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很少有人知道,睡觉姿势常常是引发腰背痛的主要原因,只要我们适当调整自己习惯的睡姿,对于减轻或消除腰背痛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仰睡是多数人习惯采取的睡觉姿势,仰睡确可使腰部获得充分休息。但如果患有坐骨神经痛或椎间盘突出,仰睡一段时间后反而会不舒服,这是因为腰椎不能自然弯曲所致。因此,这类患者仰睡时不妨在膝盖下方垫一个枕头,可大大减少疼痛不适。

侧睡是较理想的睡姿,因为脊椎在侧睡时呈弓形,肌肉放松,脊椎所受的压力也相对减轻。但侧睡时靠肩膀及骨盆支撑全身重量,血液循环容易受到压迫,造成手臂酸、麻、痛。侧睡时可在双腿间夹个枕头,以提高舒适度。

趴睡可减少腰部脊椎压力,感觉比较舒服,因此不少腰背痛患者会采取趴睡姿势。但脊椎滑脱患者脊椎不适合过度伸直,最好不要趴睡,可仰睡并在腰后侧绑一条卷起来的大毛巾,能大大减轻脊椎负担。

此外,因久站而下肢水肿、静脉曲张,或换过人工膝关节、下肢曾受伤的老人,建议仰睡时最好在小腿或脚下垫几个枕头,增加血液回流,改善不适症状。久久健康网祝您身体健康。

腰背痛的问诊

问诊:2、活动对疼痛的影响 我们最好详细询问患者以下几个问题:1、站起来的时候痛不痛。2、弯腰的时候痛不痛。3、起床、转身的时候痛不痛。4、休息的时候痛不痛。5、上下楼梯的时候痛不痛。6、站久了、坐久了痛不痛。7、疼痛加重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躺下、停下、坐下还是走动。 这些问题对我们的诊断意义重大。一般来说,机械源性疼痛会因为活动而加重,随休息而缓解,如盘源性疼痛。小关节的疼痛会因为晨起起床时、突然的转身时和弯腰而加重疼痛。而内脏牵涉性疼痛不会因活动而加重,也不会因休息而缓解,如十二指肠溃疡。而累积神经根的神经纤维瘤往往需要不停的走动来驱赶疼痛。肿瘤性的疼痛与活动关系不大,而且静息痛、夜间痛更多见。问诊3:疼痛的持续时间和进程。 我们可能要详细询问以下内容:疼痛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疼痛是怎样开始的?疼痛开始前有外伤吗?疼痛有其他的诱因吗?疼痛是逐渐加重还是突发的?疼痛是持续性的还是发作性的?疼痛有没有可见的规律?疼痛有没有越来越严重,包括发作频率,疼痛程度,持续时间? 如剧烈的活动后引起的剧烈阵发性疼痛多是机械因素引起的。而轻微的运动后的剧烈疼痛要考虑病例性骨折,如骨质疏松患者可搬重物引起腰椎压缩性骨折,60岁以上的老人不要忘记肿瘤的可能。 问诊4:功能受限程度 症状及功能受限的程度的程度能帮我们分辨患者的残疾是较微的、中等的还是严重的,一个明确的分级有助于我们制定出介理的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有大小便失禁,那么很可能有马尾受压的情况,这是临床上需要急诊手术解除压迫的紧急状况,不能保守治疗了。如果一个颈椎病患者有腿脚不听使唤或者踩棉花感表明脊髓受压严重,一般的微创可能就无能为力了,多需要减压手术。 问诊5,伴随症状 1.腰背痛伴脊柱畸形,外伤后畸形则多因脊柱骨折,错位所致;自幼则有畸形多为先天性脊柱疾病所致;缓慢起病者见于脊柱结核和强直性脊柱炎。2.腰背痛伴有活动受限,见于脊柱外伤,强直性脊柱炎,腰背部软组织急性扭挫伤。3.腰背痛伴长期低热,见于脊柱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高热者见于化脓性脊柱炎和椎旁脓肿。4.腰痛伴尿频,尿急排尿不尽,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腰背剧痛伴血尿,见于肾或输尿管结石。5.腰痛伴嗳气,反酸上腹胀痛,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胰腺病变;腰痛伴腹泻或便秘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6.腰痛伴月经异常、痛经、白带过多,见于宫颈炎、盆腔炎、卵巢及附件炎症或肿瘤。 问诊6,做过哪些检查和治疗

腰背痛患者康复功能评估方法学的研究和进展

◇综述与讲座◇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计划内年度重点项目(No07021002);安徽省 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教育厅皖北产学研)(No KJ2008A097) 作者简介:毛 晶,男,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吴建贤,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腰背痛康复临 床与基础研究,E-mail:wangyaya@mail.hf.ah.cn腰背痛患者康复功能评估方法学的研究和进展 毛 晶,吴建贤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腰背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基本特点为腰背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而对于腰背痛患者的康复治疗应始于评估,终于评估。功能评估对于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以及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疗效有重要的作用。腰背痛功能评估的方法众多,根据使用评定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本文对近年来最为常用的RMDQ问卷、ODI问卷,表面肌电图及智能能量消耗和日常活动记录仪步态分析仪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腰背痛;评估量表;肌电图;IDEEA 腰背痛(lowbackpain,LBP)是指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部一组疼痛的主观感觉,伴有腿部疼痛、麻木和无力称为坐 骨神经痛[1] 。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多种病因和系统。其患者所关心的是疼痛和身体功能对 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所带来的影响[2] 。因此,及时消除患者的疼痛症状、逐步恢复其健全的腰部功能已成为该病临床治疗共同而首要的任务。离开了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必然带有盲目性,也无法判断各种康复方法的作用。目前,国内外评定腰背痛患者功能状况的方法较多,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LBP患者功能评估综述如下。1 主观评定方法 各种腰背痛量表是使评定方法标准化,也使某些检测方法简化、省时,并使内容规范、目标明确、易被掌握,而其项目的量化使得针对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成为可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有大量关于腰背痛的问卷被用来调查和评定腰背痛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等,最为常用的有RMDQ问卷,ODI问卷,我国专家学者也对其进行了汉化及信度、效度的评估。1.1 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问卷1.1.1 简介 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问卷(Roland-Mor-risdisabilityquestionnaire,RMDQ)是1983年由英国学者Ro-land和Morris等设计的对腰背痛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的一种问卷调查问卷。其内容来源于SIP(sicknessimpactprofile)调查问卷。SIP是一项用来反映患者全面健康状况的调查问卷,由136个项目组成的问卷,包括了体格和精神健康状态各个方面的内容。Roland等从中选取了与腰背痛密切相关的24个问题组成了RMDQ调查问卷,每个问题后面都用短语“由于腰背痛”加以限制,以区别于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功能障 碍。这些问题主要涉及腰背痛对行走、弯腰、坐位、卧位、穿衣、睡眠、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1.1.2 问卷的信度及效度评估 RMDQ和另外一些体格功能评估方法如QBPDS、ODI、SF-36、SIP等的一致性很好,RM- DQ和VAS也有很高的相关性[3] 。因为RMDQ不是主要用来评估精神状况的,所以它和精神障碍评估方法如SIP中的社会精神评分部分的一致性较差。重复性是检验评估方法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大多数实验证实RMDQ重复测试的相关性 也很高[4] ,在同一天是0.91,一周后是0.88,三周后是0.83,在慢性腰背痛患者39d后的相关性是0.72。RMDQ与其它一些常用的功能评估方法如SIP或SIP的体格功能评估部分 的敏感性相似,甚至更好。Patrick等[5,6] 报道其有临床意义 的最小改变是2~3分,Stratford等[7] 认为在轻度功能障碍的患者为1~2分,而在重度功能障碍的患者中为7~8分。1.1.3 问卷的汉化及评价 RMDQ问卷主要集中在与腰背痛患者相关的体格功能方面,但有些问题如拎重物、扭腰和旋转不在其内。它也没有涉及精神和社会健康功能方面的问题,只涉及到情绪方面的因素。这种特性的优点是使RMDQ的内容简明易懂和结果容易解释,缺点是不能对精神和社会 健康方面进行测定。高明暄等[8] 认为汉化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问卷回译一致率为96%。重测简单相关系数r为0.90,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5。Cronbach′sα系数为0.84。中文版RMQ与中文版OD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结果均呈明显的相关性。治疗前后,中文版RMQ评分存在明显 差异。何高等[9] 认为汉化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问卷(CRMDQ)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在CRMDQ有效性测试中,与CODI、VAS比较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1.2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2.1 简介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是用于腰背痛患者自我量化功能障碍的问卷调查表。由O’Brien和Fairbank等在1976年开始设计,他们试用多种问卷后于1980年形成了ODI的1.0版本,并在1981年巴黎举行的国际腰椎研究协会会议上得到广泛的推广。(ODI)的效度和信度较高,在脊柱外科和观察保守治疗效果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并将其作为金标准。ODI问卷简单易懂,通常患者能在5min内就完成测试,1min就能计算出分数。它由10个问题组成,包括了疼痛的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行等10个方面的情况,该问卷包括疼痛、单项功能和个人综合功能三方面的评定,较单一疼痛评定更全面。1.2.2 问卷的信度及效度评估 ODI和视觉模拟评分及 McGILL疼痛问卷等评分方法的有较好的相关性[10,11] 。Rob- ertFerrari等[12] 发现ODI与SF36体格部分对于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且ODI优于SF-36Strong等[13] 发现ODI1.0版本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1,对于

下背痛

下背痛 下背痛每人一生都几乎会经历一些下背痛,这些疼痛会逐渐加重,有些是一过性疼痛,有些是持续性疼痛,而一旦发生下背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常会受影响。●解剖(Anatomy) 了解你的脊柱以及他是如何工作的,有助于帮助你理解下背痛的成因。1)脊柱有许多小骨组成,称为椎骨,它们彼此上下堆积排列,肌肉、韧带、神经和椎间盘是脊柱的附属部分。这些骨骼彼此相连形成了椎管保护着脊髓,脊柱由颈椎、胸椎和腰椎这三个节段形成三个生理曲线,下部的脊柱由骶椎和尾椎组成并彼此融为一体。5个腰椎连接着骨盆和胸椎。脊椎2)脊髓和神经:这些“电线”穿过椎管在大脑和肌肉之间传输信息,神经由脊髓发出经椎间孔穿出。3)肌肉和韧带:脊柱周围肌肉非常强壮,从功能上分为整体运动肌和局部稳定肌。整体运动肌包括竖脊肌、背阔肌腹直肌等,局部稳定肌包括多列肌、回旋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等,这些可为脊柱及上身提供支撑及稳定。强大的韧带能连接椎体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4)关节面:椎体间有些小关节可辅助脊柱活动。5)椎间盘:椎间盘位于各个椎间之间,椎间盘担当减缓震动并且防止相邻椎体的碰击。椎间盘与脊柱小关节相互作用可使脊柱活动、旋转、弯曲。椎间盘形状是圆形平滑的,大概有半英寸

厚,由下面两部分组成:·纤维环:是椎间盘坚硬柔韧的外环,有连接椎骨的作用。·髓核:纤维环中间柔软的胶状物,主要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病因(Cause)下背痛的原因很多,有时在一些特殊的运动后出现,例如弯腰抬重物时。年龄增长是许多腰背部疾患的重要原因。脊柱会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变,这些变化可以在我们30岁甚至更年轻时就已经出现,从而引发腰痛,特别是我们活动的过于频繁。然而,这些腰椎退化并不会让很多人有相关症状,通常在无痛状态下生活。·1)过度活动(Over-activity)或缺乏运动(Less-activity):下背痛的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过度活动引起的肌肉、韧带疼痛。肌肉和韧带被过度的伸展或损伤。这通常发生在赛季初期的垒球或高尔夫运动人群,或一天里太多的庭院劳动或铲雪后,总会表现出下背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僵硬”,通常至少几天后才能缓解。另外,室内工作人员,由于长时间久坐或姿势不正确,缺乏腰部活动,腰部内在肌过度疲劳,外在肌过度紧张也会引起腰痛。2)椎间盘损伤一些人群下背痛几天后仍不能消失,这可能就出现了椎间盘损伤。椎间盘破裂。小的破裂引起外部椎间盘的纤维环老化,有些人的椎间盘破裂并不引起疼痛,但有些会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小部分人群会演变为数年的持续性疼痛造成残疾。为什么有些出现疼痛而有些人不痛仍然不十分清楚。3)椎间盘突出(Disk herniation)。另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文字稿 .doc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目录 背景 (3) 中国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4) 1.概述 (4) 1.1概念 (4) 1.2流行病学 (4) 2.临床表现 (4) 3.病因及发病机制 (5) 4.诊断与预后评估 (6) 4.1概述 (6) 4.2病史采集 (7) 4.3体格检查 (7) 4.4脊柱触诊和活动试验 (8) 4.5影像学评估 (8) 4.6预后因素 (8) 5.治疗 (9) 5.1药物治疗 (9) 5.2物理/康复治疗 (11) 5.3有创治疗 (13) 5.4认知行为疗法 (14) 中国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管理指南 (20) 1.概述 (20) 1.1概念 (20) 1.2流行病学 (20) 2.临床表现 (20) 3.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4.诊断 (22) 4.1概述 (22) 4.2病史采集 (24) 4.3体格检查 (24) 4.4影像学诊断 (24) 4.5心理因素 (24) 4.6症状不能缓解患者的再评估 (24) 5.治疗 (25) 5.1保守治疗 (25) 5.2药物治疗 (26)

背景 长久以来,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一直是困扰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常见疾患之一,严重的腰背痛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美国,约1/4的成年人每三个月便会出现一次持续至少1天的腰背部疼痛[1],且7.6%的成年人在过去的1年中至少出现过一次剧烈的急性腰背痛[2]。腰背痛目前已成为患者就医的第五大常见原因[2,3]。 每年由腰背痛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仅1998年,美国直接用于腰背痛治疗的医疗花费总额就同比增加了263亿[4],相关的间接花费更是无法估量,仅每年用于支付腰背部损伤性疼痛的劳动赔偿费用就高达总赔偿额的2%[5]。虽然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精确统计数据,但由于腰背痛所产生的诊治、康复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劳动力丧失而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必然十分巨大。 目前,部分欧美国家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6-8]都已制定了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然而,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腰痛的人群年患病率高达26.1%[9],却至今缺乏针对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疗规范。鉴于此,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参考欧美等国家近年相关指南,结合中国国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及腰背痛诊治特点,进而制定中国急慢性非特异腰背痛诊疗指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