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省份间花生出口竞争力的比较

中国省份间花生出口竞争力的比较

中国省份间花生出口竞争力的比较
中国省份间花生出口竞争力的比较

中国花生产业现状分析

浅析中国花生产业现状 中国就是世界花生生产大国。2000年,中国花生种植面积达453万hm2,居世界第二位;花生总产1156、8万t,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花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20%左右,花生总产约占世界40%,单产高于世界水平近一倍。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花生产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如何?所具有的潜力又有多大?同时,为尽量降低国外转基因大豆及其食用油过量进口造成的冲击与损失,政府应如何应对?就是及时采取对策还就是对花生产业进行有力的政策扶持? 花生就是一种高产作物,价格也高于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经济效益好。加入WTO后,其它作物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花生的比较效益优势却更加明显。发展花生种植及加工,提高花生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就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中国花生生产的区域广泛,除西藏、青海、宁夏、香港等省区外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华北平原、渤海湾沿岸地区与南部华南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以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安徽等7省为主,花生面积占全国72%,总产占全国79%。 我国就是缺油大国,2000年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仅9.75公斤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14.4公斤低32%。近年来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油料生产增长难以满足消费增长的需要,食用油常年缺口达200万吨。我国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四个“世界之最”的优势。

四个“世界之最”的优势 首先,总产量最高。在我国的油料作物中,花生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2001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6946万亩,年总产1458.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2%;2002年,我国花生总产量达到1495万吨。预计到2005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将达到8000万亩,总产量1700万吨左右。 其次,平均亩产最高。我国花生平均亩产210公斤,就是世界平均亩产91公斤的2.3倍。而世界花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第二的印度的平均亩产量为50公斤,美国平均亩产量为183公斤。 再者,销售价格最低。多年来,花生的国际市场价格一直稳定在6200元-7000元/吨的范围内,而我国的市场价格一直在4000元/吨上下,比国际市场低30%以上。 最后,出口量最大。据海关统计,2000-2002年,我国花生出口量分别为40万吨、49万吨与67万吨,三年均占世界花生贸易总量的25%以上,居世界第一。与花生相比,我国其余油籽与食用油品种则没有出口或仅有极少量出口。 花生产业潜力无限 首先,我国花生产量已经达到1400万吨左右,接近大豆产量水平。近年来,花生价格一直攀升,从2001年每吨3800元到今年的5600元,而大豆价格维持在2600元左右;花生亩产为200公斤左右,而大豆在120公斤左右;花生的含油

中国、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及竞争力比较

中国、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及竞争力比较 [内容提要]从2003年开始,印度制造业发展迅速,印度已经与中国在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领域展开竞争。中国与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不同的制度环境、不同的产业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和提升其竞争力,需要借鉴印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现代服务业来带动和提升现代制造业。而印度制造业的发展除了要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外,还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决策效率,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这样两国的制造业才能在竞争与合作中求得发展。[关键词]中、印制造业,制度环境,竞争力 在人们传统的概念中,印度依靠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承接IT产业外包,带动了经济增长。然而,从2003年开始,印度制造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支生力军。根据印度中央统计组织的统计报告,2003年印度制造业增长了7.3%,2004年上升至9.2%,2005年更是达到11%,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印度将与中国在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领域展开竞争。那么印度制造业能否超越中国?中、印两国制造业的制度环境有何差异?二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竞争优势是哪些?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中、印两国制造业展开竞争与合作。 中、印两国制造业发展的路径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及人均GDP大体相

当,中国于80年代初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一大批乡镇集体企业迅速发展,这其中包括江苏的纺织服装业,浙江、广东的五金、电器及家用电子产品。所以,乡镇集体工业是80年代中期中国制造业的主体。80年代后期,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吸引外资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最早的一批日资、韩资及台资企业进入中国内地,这批外资企业主要以合资、合作的形式投资于纺织、服装、鞋帽、玩具、食品及化工行业。在贸易形式上属于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性质。从90年代开始,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内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台资企业的大规模投资,1990年前后,台湾建立了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的完整集成电路与电子计算机制造体系。然而,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受互联网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IT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制造商的产品价格和利润也随之下降。而中国内地却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所以,从90年代初,台商主要将广东、福建作为电子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从1994开始,外商纷纷将上海、苏州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加工基地,其中75.6%的企业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的形式从事加工出口贸易。同样,2000年以后,国际通讯设备市场一路下滑,而中国的移动通讯设备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个人移动通讯市场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日本、韩国、香港、欧盟的国际移动通讯设备制造业巨头纷纷将生产地转向中国,如三星、日立、爱立信、阿尔卡特将其产品CDMA、GSM及小灵通(PHS)以及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宽带接入、智能光网络、多媒体及网络应用的生

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最突出表现之一,是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生产能力。“中国制造”成为最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之一,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国内经济状况和国际经济地位,而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以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生活。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巨大发展和世界性影响,基于其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正在和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对中国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本章作者从1995年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一个研究组对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本章是最近完成的若干研究项目所获得的一些分析结论和讨论意见。 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额和出口增长率所反映的中国工业的国际地位持续提高,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表现突出,出口额从1990年的44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1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更是高达9690、8亿美元数值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的《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文。,其中制造业出口值估计为9067亿美元(见图14-1)。数据是作者根据历史数据推测而来的。

从产出结构的国际比较看,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偏高。1995~2005年,中国制造业占GDP比例为34%左右,而日本和韩国均低于25%。美国的这一比例自1995年以来也呈递减趋势,从1995年的18、92%降为2001年的15、16%。与其他下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第一产业比重,中国高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中国高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同时远高于巴西、哈萨克斯坦和埃及三国,在所有列举的国家中是最高的,这与中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关。第三产业比重,中国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明显偏低(见表14-1)。而且,近两年,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还呈下降趋势,2005年为40%,2006年为39、5%。 中国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加之新闻媒体的传播和一些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或集团利益的夸大性宣传,在全世界已形成了中国“工业大国”或“制造业大国”的形象。其实,客观地分析,从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以及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占有世界1/4~1/3的产出规模的角度看,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水平很低和收入水平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发达程度也不高。一方面,中国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仍然很低;另一方

中国网络游戏出口竞争力分析

中国网络游戏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科技电子产品与网络的广泛使用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的需求变得巨大,互联网用户对网络游戏业务的需求迅速攀升。各类厂商纷纷利用自身固有优势,大规模地介入网络游戏市场。与此同时,网络游戏出口越来越受到政府与业界的重视。网民的迅速增长同时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游戏市场,网游以其技术含量极高而能源消耗极低的特性成为利润巨大的新兴产业。 二、中国网游出口现状 1、中国网游出口现状 2007年之后的民族网游,除了重新占领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也开始走出国门,将触角伸向海外市场。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出口达到1.09亿美元,增长率达到53.9%。到2010年,中国国产游戏产品的出口规模较2009年继续加快,海外市场收入近2.3亿元,较2009年增长116%,出口游戏数量超过100款。中国的网络游戏巨头们也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包括《剑侠情缘》(金山)、《征途》(巨人)、《赤壁》(完美时空)等国产游戏,已经在海外运营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中国的民族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国际网络游戏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也成为世界新兴游戏大国之一。 2013年中国自主原创游戏海外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表现在:第一,出口总额继续高速增长;第二,出口产品数量增多;第三,出口范围进一步扩大,持续开拓新兴市场。 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移动游戏和网页成为海外出口的新锐力量;第二,客户端网络游戏持续增长;第三,更多企业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授权出口模式,开始尝试多种模式。提高了海外收益。 未来几年中国自主原创游戏海外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移动游戏的巨大全球市场前景是这种增长势头的主要支撑点。 2、中国网游出口主要运营商 完美世界,金山,网龙,盛大,蓝港,麒麟等。由于数据时效性原因,未查到最新市场份额

中国花生产业现状分析

浅析中国花生产业现状 中国是世界花生生产大国。2000年,中国花生种植面积达453万hm2,居世界第二位;花生总产1156.8万t,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花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20%左右,花生总产约占世界40%,单产高于世界水平近一倍。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花生产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如何?所具有的潜力又有多大?同时,为尽量降低国外转基因大豆及其食用油过量进口造成的冲击和损失,政府应如何应对?是及时采取对策还是对花生产业进行有力的政策扶持? 花生是一种高产作物,价格也高于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经济效益好。加入WTO后,其它作物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花生的比较效益优势却更加明显。发展花生种植及加工,提高花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中国花生生产的区域广泛,除西藏、青海、宁夏、香港等省区外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华北平原、渤海湾沿岸地区和南部华南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以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安徽等7省为主,花生面积占全国72%,总产占全国79%。 我国是缺油大国,2000年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仅9.75公斤左右,比

世界平均水平14.4公斤低32%。近年来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油料生产增长难以满足消费增长的需要,食用油常年缺口达200万吨。我国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四个“世界之最”的优势。 四个“世界之最”的优势 首先,总产量最高。在我国的油料作物中,花生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2001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6946万亩,年总产1458.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2%;2002年,我国花生总产量达到1495万吨。预计到2005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将达到8000万亩,总产量1700万吨左右。 其次,平均亩产最高。我国花生平均亩产210公斤,是世界平均亩产91公斤的2.3倍。而世界花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第二的印度的平均亩产量为50公斤,美国平均亩产量为183公斤。 再者,销售价格最低。多年来,花生的国际市场价格一直稳定在6200元-7000元/吨的范围内,而我国的市场价格一直在4000元/吨上下,比国际市场低30%以上。 最后,出口量最大。据海关统计,2000-2002年,我国花生出口量分别为40万吨、49万吨和67万吨,三年均占世界花生贸易总量的25%以上,居世界第一。与花生相比,我国其余油籽和食用油品种则没有出口或仅有极少量出口。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备课讲稿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制造业迅速成长,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文章主要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六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在此基础上找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以期对今后的制造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建议. 一、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现状 加人WTO以来。中国制造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制造业中将近两百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1.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我国国民经济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与第二产业.尤其是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正是工业化中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2000年一2007年,我国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除2001年和2002年不到50%.其余均远高于50%,并且远高于第一、第三产业,制造业在第二产业GDP贡献率占90%以上.因此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2.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降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的优势产业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是低劳动成本。低水平的劳动力成本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逐渐上升。低附加值的工厂必然从中国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 3.制造业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缺乏。虽然我国有200多种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空调占全球产量的30%。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的24%,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在2008年度《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则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上榜企业数量也只达到35家(内地25家、香港4家、台湾6家)。制造型企业上榜的更是稀少。缺乏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必然降低,最终导致处于竞争劣势。4.制造业大部分企业被国外企业主导。在经济全球化下,大规模收购、兼并愈演愈烈。外国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有些企业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据统计,外资股份在传真机、摄影机市场分别占98%、99%。移动通信占80%。电脑占75%,汽车占70%及数字式程序控制开关占50%.可以说外资在很多企业占有绝对控股地位。在中国微电子产业研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8家大型企业中。5家是中外合资企业。1家外商独资企业。而5家合资企业中,只有l家由中国企业控股;在工程机械业。126家合资企业中36%由国外控股,47%中国控股,17%对等控股。虽然FDI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但无疑也会带来潜在的威胁。 二、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条件方面。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而在高级生产要素中高技术人才、知识资源、资金投入等起关键作用。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除了包括劳动力成本外,还包括劳动力熟练程度、高级专业化人才等方面。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大中型企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人数为发达国家的l0%~16%.可见,中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弱。同时低劳动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很多企业把自动化的工艺化整为零.分解成工人可以简单操作的手工工

吨花生精深加工出口项目

吨花生精深加工出口项 目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扶余县10000吨花生精深加工出口项目 建设地点:吉林省扶余县大林子镇 建设单位:扶余县华盛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2、承办单位概况 吉林省扶余县华盛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建于2004年,是以花生精深加工出口贸易为主的民营企业。2007年被评为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推动松原信用体系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被中国商务部注册为“诚信经营示范单位”。法人代表张守成被松原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创业先锋”,是吉林省中小企业协会理事会理事。 公司位于扶余县中北部——大林子镇,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标准化办公室、招待所、微机房、检测室、加工生产车间及大型库房,50KVA变压器1台,120吨电子汽车衡1台,输送机4台,6HX型花生筛选机2台,去石机2台、除杂机2台、精选带4条、真空包装机2台,企业总资产560万元,年加工花生等农产品5000吨,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现有员工120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

2006年8月注册商标“吉地花”牌,进出口经营权、海关注册、商检注册、外汇管理注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等一切国际贸易证照齐备。注册资金200万元,流动资金240万元。 该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制度严谨,始终围绕“三农”上项目,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靠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及编制单位 (1)编制依据 ①国家发改委2005年发布《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QBJS5-2005); ②国家计办投资[2002]15号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③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④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 ⑤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2)编制原则 ①在设计研究过程中坚持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为目的,选择先进的工艺路线、合理的设备,确保产品质量在国内市场的先进性。 ②充分利用本项目在吉林省的资源方面的优势,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高效益,尽快收回投资。

浅析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浅析出口产品的国际竞 争力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

浅析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姓名:黄小珊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曹娜

摘要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际经济格局日也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国际间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增强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则成为世界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一个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强的国家,政府机构和新实施的政策就能够促进长期增长的目标,不仅能够实现经济上的繁荣昌盛,而且还能达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我国目前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情况做一下浅显分析,并就如何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自己一些有益对策。 关键词: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状况对策

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attern also has diversified and complicated,international trade competition is increasingly fierced . How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exports, becomes the focus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a state which export products are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government agencies and new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can promote long-term growth targets, can not only realize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still can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motpeople's living quality to enhanceunceasingly. In this case,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export products to enhance our economic strength and China's international position become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will make a simple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s export products situation and make some useful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export products. Keywords:export produc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tacountermeasures

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赵彦云/张明倩 原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5期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03JZD0016) 「作者简介」赵彦云(1957-),男,天津武清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872 张明倩(1974-),女,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872 「内容提要」加入WTO 后,我国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正确评价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1999-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进行动态基本面分析,研究和评价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状况、技术结构及企业类型。在对我国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后,对处于竞争力不同层次的省份进行了要素结构分析。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竞争力要素/竞争力结构 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竞争力的强弱,是由其主要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的。我国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工业制成品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正面临着应对日益开放的国际大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区域制造业产业基本面分析 1.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基本指标分析 在提升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产业在从业企业数量上、制造业增加值及出口创汇能力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造业企业数量由1999年的134345家增加至2003年的172755家,增幅达28.59%,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额稳步上升,分别由1999年的168020万元、109264万元上升至2003年的335771万元、260786万元,分别实现增幅99.84%和138.68%. 2.中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 通过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份)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额的考察来反映我国制造业区域分布特点和变动趋势(见表1、表2)。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大数据——金地毯大数据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大数据——金地毯大数 据 对于一个产业和一个经济体而言,“竞争力”是极其重要且广被提及的概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竞争力”往往被人们笼统以“强”、“弱”或“大”、“小”来形容。金地毯大数据的目标就是将“竞争力”量化,提供可追踪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在其基础上展开分析,进而提供决策建议。 金地毯数据专家将“竞争力”定义为生产单位价值产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其成本越低,竞争力就越强。如果将成本区分为资本和劳动力,相对于全球资本更为透明、趋同,劳动力成本更难被度量且对竞争力的影响更加重要。这就是金地毯大数据的目标,即测算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主要制造业行业生产每个单位实际增加值所需要支付的名义劳动成本,也就是单位劳动力成本(ULC),从而去揭示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格局的变化。为了全面反映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我们还考虑了本币的实际购买力,即对实际增加值做“生产成本法购买力平价(PPP)”的调整。单位劳动力成本越低,代表一个经济体或一个产业越具竞争力。 金地毯大数据以中国为基准点,追踪和比较本世纪以来全球19个主要经济体19个制造业分类的竞争力变化,深入分析劳动力成本、技术和制度等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全面评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版图中的实力崛起和变迁趋势。报告覆盖了2000至2016年的时间序列,并以2008年为界,划分为危机前和危机后两个阶段。 金地毯数据专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制造业强势崛起 从2000年到2016年,全球制造业格局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快速下降,中国、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其中中国同美国、德国、日本的对比,最能说明全球制造业自本世纪以来地区间的转移趋势,反映了世界制造业版图的巨变。 第二个变化来自于制造业内部,与最终消费品密切相关的制造业行业的份额下降,中间材料和投资品(含耐用消费品)制造业部门的份额上升,其中上升最快的是电子和通信设备业,其次是化学工业,其后是汽车、电器以及机械制造业。正是这些制造业部门承载着本世纪以来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新经济”。 竞争力是主导这些变化的主因,既包括竞争力的绝对水平,也包括其变化趋势。金地毯数据专家给出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的数据结果(表1)。

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对出口花生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出口花生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原料要求 (一)企业在收购原料前,必须对拟收购花生产区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进行调查评估,确保所收购的原料来自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低的产地。输欧盟花生加工企业还必须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供原料产地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评估报告。 (二)企业在收购原料时,应当采取措施重点控制花生的水分,避免收购高水分、发芽霉变较多、花生生长后期遇干旱胁迫、延迟收获、收获后未及时晾干、荚果或种皮破损、脱色及受昆虫侵袭的花生。 (三)原料运输过程中,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对原料进行标识,避免不同产区的原料混淆,以保证花生的可追溯性。 (四)原料入加工厂时,企业质检人员要对原料逐批抽样进行水分、霉变粒、发芽粒、虫蚀粒、黄曲霉毒素等指标检验,并认真填写《出口花生加工厂原料验收记录》(附件1)。 二、生产加工 (一)企业生产加工出口花生的场地必须保持整洁,远

离家禽、家畜及生活区域,地面全部硬化,具有防虫、防鼠设施,加工场地光线充足。对来自不同产地的花生不得混合加工。 (二)出口花生的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加工、分级筛网、磅秤等工具,挑拣应在加工案上进行。 三、企业自检 (一)企业应有满足质量安全控制需要的检测能力,应建立实验室,并随时接受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督考核。 (二)企业需具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检验人员、检验检测设备。检验人员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经过有关部门的培训,能够独立承担检验检测任务。检验设备应包括:台秤、天平、分样器、白瓷盘、水分测定仪器等。加工输欧盟花生企业检验设备还应包括:黄曲霉毒素总量定量检测设备(检测限为≤1ppb )和一次性粉碎5公斤以上花生的设备。 (三)在加工过程中,企业检验人员应定时对加工过的成品进行全项目检验。输欧盟花生在包装时,从每一包成品中抽取300克样品,集合30千克后全部粉碎进行成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每次粉碎样品量不低于5公斤。发现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批次,对于直接食用的,不得向欧盟出口;合同(信用证)明确有“该批花生非直接食用”条款的,黄曲霉毒素检测结果B1≥2ppb,总量≥4ppb的,也不得向欧盟出口,均应单独存放,并详细记录其流向和处理措施。

浅析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浅析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作者姓名:黄小珊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曹娜

摘要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际经济格局日也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国际间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增强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则成为世界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一个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强的国家,政府机构和新实施的政策就能够促进长期增长的目标,不仅能够实现经济上的繁荣昌盛,而且还能达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我国目前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情况做一下浅显分析,并就如何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自己一些有益对策。 关键词: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状况对策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attern also has diversified and complicated,international trade competition is increasingly fierced . How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exports, becomes the focus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a state which export products are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government agencies and new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can promote long-term growth targets, can not only realize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still can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motpeople's living quality to enhanceunceasingly. In this case,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export products to enhance our economic strength and China's international position become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will make a simple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s export products situation and make some useful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export products. Keywords:export produc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tacountermeasures

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汽车产业已经越来越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类似于房地产业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拉动作用。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制造工艺水平,但入世以来随着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中国汽车产业及国际贸易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本论文在前人的探索研究基础上,主要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建立论述分析框架,并对现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及与国外先进国家进行比较总结。文章目的在于阐述我国目前该产业现状,参考国际上对汽车产业的评价体系研究,对提高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自己的分析举措与建议。文章主要是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方面产品、企业以及行业三个角度进行实际的分析,进而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水平做出判断,并就提高中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及贸易水平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Automobile industr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 at this stage the economy and major economic growth point, similar to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has led to launch a systemic stimulus. On the one hand we have a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and leve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but since the WTO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uto industr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lso faces enormous pressure of market competi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reviou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he main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to build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framework and target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This paper aims to set for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dustry in China, the reference to international studies o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evalua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make their own analysis of initiatives and proposals. Mainly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products, companies and industries such as the angle of the actual analysis, and thus the level of Chinese auto industry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status quo to make judgments, and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ese auto industry and raised the level of trade own suggestions. Key words:Automobile 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ternational trade

中国竞争优势出口商品分析

中国竞争优势出口商品分析 【摘要】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通过加工贸易方式来实现劳动力价格优势与外来资本、技术结合是继续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一条有效途径。技术的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高技术产品跨国加工贸易的兴起,跨国公司对其产品加工推行全球化战略,希望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来减少自身的生产成本,这为我国利用劳动力的优势通过参加国际分工,在全球高技术产业中争得一席之地提供了机遇。 【关键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势商品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大国。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0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稳定、迅速的时期,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3番多。2007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 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四类商品的出口中,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位居第一位,并且2000年以来,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份额还呈较快发展的态势。如2000年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32.67% ,到2007年达到46.77% 的高位。其次是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近年来中国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呈逐步降低的发展趋势,如2000年中国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是32.44%,到2007年下降到21.97%。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位居第三位,2000年以来虽然中国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总体来看在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比较小,如2000年的份额是18.14% ,2007年下降到16.03% 的水平。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所占的份额最低,位居末位,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虽然也有波动,但基本保持在8%的水平,波动幅度较小,如表2 所示。 表2 中国四类商品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比重 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自然资18.14 17.40 15.99 15.04 15.62 15.38 15.86 16.03

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_黄先海 (1)

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黄先海 摘要:本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36个产业部门在1992-2003年间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为服装业等13种产业长期稳定地处于比较优势,化学纤维制造业等9种产业长期处于比较劣势,非金属矿采选业等7种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递减的态势,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7种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递增的态势。同时对四大要素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也进行了相应地测度。文章对实证结果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竞争力;比较优势;产业升级 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贸易量日益突出,但产业国际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又称TC指数)对我国36个产业部门和四大要素密集型产业在1992-2003年间的贸易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分析了贸易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一、36个产业部门的贸易竞争力测度 贸易竞争力指数(又称TC指数)常用来测度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强弱,其计算公式为: TCi=(Xi-Mi)/(Xi+Mi) 虽然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的政策,使得竞争力指数并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竞争力的实际优劣状况,但是,作为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可以考察特定时间、特定保护程度下的竞争力或比较优势。 为了深入分析我国各细分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变动情况,本文将竞争力指数大于或等于0.8的产品列为具有高比较优势或强竞争力的产品;将竞争力指数介于0.5与0.8之间的产品列为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产品;介于0与0.5之间的产品列为低比较优势产品。同样地,竞争力指数分别位于-1与-0.8之间、-0.8与-0.5之间、-0.5与0之间的产品可认为是高比较劣势、较高比较劣势与低比较劣势产品。 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的统计数据库,依据SITCRev.2分类。其中个别产业在SITCRev.2中无法找到,用SITCRev.3中的数据替代。根据分类找出36个工业产业1992-2003年的进出口值(共5640个数据),计算出相应的TC值,再根据TC值的分布态势,将36个产业贸易竞争力状况分为如下四类: 1.稳定的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煤炭采选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食品加工和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其他制造业等13种产业长期稳定地处于比较优势。其中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从1992年到2003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处于0.9和1之间,是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家具制造业的竞争力指数也保持在0.8以上,一直稳定的处于高比较优势状态;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的竞争力指数从1992年的0.58一直上升到2003年的0.7,在较高竞争力的情况下仍然呈递增的态势;饮料制造业从1992年的0.9下降到2003年的0.68,虽然其竞争力已呈现一定的下降 *本文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论功能性贸易政策》(批准号:03JB790006)的阶段性成果。黄先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310027电子信箱:hxhi@hzcnc.com。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科技报/2010年/2月/26日/第011版 专题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段洪洋万忠郑玉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梁炫强广东省农业科 学院作物研究所 花生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贸易量最大的荚果农产品。2008年世界花生收获面积2459万公顷,产量3820.13万吨。印度、中国、美国等十个主产国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75.29%和84.32%。2008年花生国际贸易相对疲软,除美国、印度出口略升外,其他国家出口量降幅超过20%。中国2008年花生产量居世界第一,山东、河南、河北仍保持国内花生种植面积前三的位置。花生油方面,2008年全球花生油产量为579.71万吨,同比增长8.14%,供需平衡。中国花生油产量2008年增长了7.5%,达230万吨,年消费量约250万吨,供应趋紧。 一、2008年广东花生产出情况分析 (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小幅增加,种植区域进一步向粤北、粤西集中 2008年广东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较2007年有小幅增加,全省种植面积31.41万公顷,同比增加3.86%;总产量80.53万吨,同比增加5.05%。从种植面积上看,增加的面积主要集中于粤北、粤西,韶关、清远两市增加种植面积5.1万亩,湛江、茂名两市增加种植面积5万亩。汕头、揭阳市花生种植面积则减少近4万亩。花生种植向粤北、粤西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 (二)花生品种优化率超70%,单产、种植成本均有所提高 目前广东主推的花生品种有汕油系列、粤油系列等,2008年良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2008年单产达2565千克/公顷,略高于2007年的2458千克/公顷。由于油、电涨价等导致农资、运输等成本增加,2008年广东花生种植成本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平均每公顷成本为11857元,略高于比2007年的每公顷11786元。 二、2008年广东花生产品进出口分析 广东花生产品内销为主,小部分出口,出口国以日本和欧盟为主。进口产品以花生油为主,以东南亚地区为主。据省外经贸厅统计数据,2008年广东进口花生油大幅减少;出口金额则有升有降。 三、2008年广东花生供需情况及2009花生产品价格分析 2008年,广东花生总产量为80.53万吨,其中用于榨油约39.46万吨,食用33.82万吨,种用7.23万吨,花生供需基本平衡。然而,2008年广东花生油总产量约11.84万吨。花生油消费量超过13万吨,部分花生油需要省外补给或从国外进口。 受花生油供应不足影响,2009、年广东花生米平均收购价为7800元/吨,同比增加25%。尽管2009年花生种植成本增至11937元/公顷,但每公顷净利润稍有上升。2009年省内花生油价格总体上扬,这将刺激2010年花生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 四、广东花生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2009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委的领导和专家,专程赴花生主产区、相关龙头企业进行多方调研,在高层形成了振兴花生产业的共识,鉴于此,建议广东花生产业顺时应势,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广东花生产业振兴战略 建议从战略的高度,全省统筹的角度,由政府部门牵头制定《广东花生产业振兴规划》、《广东花生种植布局规划》和《广东花生科技支撑规划》等,推动花生产业向优势地区集聚,推动花生业内资源的整合,推动产业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