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

重点、考点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

重点、考点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

重点、考点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

重点、考点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

重点、考点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

重点、考点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

结合《社心》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

重点、考点

博仁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权威师资内部资料参照《测量》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 欢迎来到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这里为您提供最新的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内蒙古特岗教师考试、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等相关资讯,并且提供内蒙教师考试真题、模拟题、面试指导等备考资料及内蒙教师考编培训等,内蒙古中公教师预祝众考生考试成功!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一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4、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冯特,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基本的心理元素,研究构成要素。 7、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8、格式塔式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9、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他提出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10、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特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二 1、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所谓系统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 2、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基本内涵 发展阶段 研究方法与原则(5原则7方法)教官理发系 概念 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 作用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初创时期(1920以前) 发展时期(1920~1960) 成熟时期(1960~1980) 完善时期(1980以后)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社会 化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初期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注意个体差异 学习准备状态 抓住关键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人格概述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概念 特征 结构 生物遗传、社会(家庭、学校教 育、同辈群体)、个人主观因素 认知 差异 认知能力的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 表现早晚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 群体差异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冲动型-沉思型 具体型-抽象型 辐合型-发散型

第三章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概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 内涵 学生学习 的分类 巴经典 桑试误 斯操作 班社会 苛勒-格式塔学派: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可恶)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发布)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哦)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假信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 学生观 教师观 概念 分类 加涅 奥苏贝尔 其他 学习水平分类(8) 学习结果分类(5) 学习要遵循的原则: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强化VS 惩罚 程序教学(小贩定错饭) 普雷马克效应(祖母效应)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结构! 有意义学习的条 件!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附件1: 编号 洞头县2015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申报书 课题名称: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类别:□教科规划课题□教学研究课题 √教师小课题 研究方向:□(1)学校管理□(2)课程建设 √(3)学科教学与课堂变革 □(4)德育与心理健康□(5)体卫艺 □(6)评价与质量监测□(7) 教师教育 □(8)教育技术□(9)其它 课题负责人:电话(手机全号): 职务或职称:√是□否县级骨干教师课题负责人单位: 洞头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课题组成员的姓名 课题内分 工 工作单 位 职务或职称

有关情况(含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 位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日 县 级 初 审 单 位 意 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附:研究方案

课题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名称 研究背景(针对什么现象、问题或需求,研究价值或意义)500字以内 现象及需求:小学科学课堂教师、学生都很重视做笔记,但发现部分孩子被记录所“绑架”。有的动作慢,记这没记那;有的不会自己设计笔记,照抄老师的板书;有的抄后即忘,有笔记等于无笔记……导致科学课堂的低效及浪费。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去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更将资料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因此利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展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思维脉络,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在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学中去运用思维导图,以及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的影响,以期能更有效地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并以此推广到其它学科,为三导式课堂模式的实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设计(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研究内容与方法)500字以内 研究的目的:1、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思维方法、应用制作方法;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写总结、汇报成果以改善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改的接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技术,通过对众多知识点的自由组合或建构多种方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全局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 2.个性心理 二、辨析题 第一章高等 教育心理学 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 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 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 法? 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三、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 题型 内容 1. 教师胜任力 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 5.教师期望效应 6.教学监控能力 7.教师角色 8.教学 风格 9.教学效 能感 1. 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 革的推进,对 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 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 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 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 更多的知识。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大学教师只 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1.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 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 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 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5.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 响。 6. 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 7. 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8. 简述专家教师的特点 9.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10. 试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1. 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胜任力。 12. 简述教师胜任力及其结构。 13 .简述教育机智及其影响因素 1.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成良好地教学反思习惯。 2.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 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 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 曾说过 “教育是事业,事业 的 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 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请结合高 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 对这段话的理解。 4.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一、名词解释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 师心理 四、论述题 并谈谈如何养 如何尽快完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重点试题解析 [日期:2008-12-22]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 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考前预测班热报,快速精准的把握行测考点、传授快速解题技巧,点透申论答题思路及方法、预测命题 一、选择题 1.教师实现其中心角色的主要途径是( )。 A:教学B.参与学校管理. C.科学研究D.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某教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他们好脸色看”。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类型是( )。 A.仁慈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C.民主型D.强硬专断型 3.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是纪律的监督、维持者,所以说教师可以担当起( )。 A.育人的角色B.研究的角色C.代理的角色D.管理的角色 4.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 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C.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 5.教师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 )。 A.教育管理B.教育创新C.教育威信D.教育机智 6.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B.教学监控的迁移性增强 C.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D.教学监控达到自动化 A.认知成分B.思维成分C.批判成分D.教师的陈述 10.(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A.教学效能感B.自我效能感C.自我控制感D.自我统一感 11.(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教学反思B.教学监控C.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 12.(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A.教学反思B.教学监控C.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 13.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 A.教师职业角色认知阶段B.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阶段 C.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D.教师职业角色内化阶段 14.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反思最集中体现在( )。 A.积极的验证阶段B.重新概括阶段C.观察与分析阶段D.具体经验阶段 15.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之后,( )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A.教学监控能力B.教学反思能力C.教师的威严D.师爱 二、填空题 1.教师的特殊功能是(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2.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 )和( )。 3.角色亦称( ),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4.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包括:( )、( )、( )。 5.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 )。

2015年工程财务导图

10财务会计基础 (4分)现代会计 管理会计 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 工作侧重点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属于"经营型会计" 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 财务会计 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 供会计信息服务 属于"报告型会计” 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财务会计的职能 核算核算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 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 会计核算的原则 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购置时 重置成本现在购买相同(似) 可变现净值现在对外销售 现值折现 资产是流入 负债是流出 公允价值公平、自愿、金额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真实可靠等八条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 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空间上 持续经营假设 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的和愿望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就当以持续经 营为前提 会计分期假设日历年,会计年度 货币计量假设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核算 收付实现制是以相关货币收支时间为基础的会计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 2015年一建《建设工程经济》第二节建设工程财务思维导图 第 1 页,共 11 页

会计核算 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量和报告 是以会计分期假设和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会计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和已经发生,无论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的,即使已收付,也不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 会计要素的组成和会计等式的应用* 会计要素的组成 (静态:资、负、所,时点; 动态:收、费、利,时期) 资产 流动资产 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 非流动资产 (长期资产) 长期投资(股票、债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土地使用权、商誉)、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 产(银行冻结财产、诉讼中的财产) 负债 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 长期负债如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 所有者权益 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资产-负债 内容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包括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等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收入 费用 利润 会计等式 的应用 静态会 计等式 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 的重要依据 动态会 计等式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 收入-费用=利润,是编制利润表的重要依据 费用的特点 费用分类方法按经济内容和性质分类 构建劳动对象 购建劳动资料 支付职工薪酬 按经济 定义:是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 但在财务会计中,生产费用计入生产成 本要明确两个前提第 2 页,共 11 页

2021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必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

2021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必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 1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 复述策略 B. 组织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常用的策略性知识 2学习者面对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却请求别人替他完成。这种学业求助方式是()。 A. 工具性求助 B. 执行求助 C. 回避求助 D. 结果求助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常用的策略性知识 3学习者借助别人的力量解决问题,但目的是为了独立学习,而非仅仅获得正确答案。这种学业求助方式是()。 A. 工具性求助

B. 执行求助 C. 回避求助 D. 结果求助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 常用的策略性知识 4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的问题是()。 A. 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B.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几何题 C. 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D.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问题与问题解决 5只需要再现性思维,再现以前已经产生的反应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类型是()。 A. 常规问题 B. 结构良好问题 C. 一般领域问题 D. 专门领域问题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 问题与问题解决 6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问题解决的模型是()。 A. 顿悟说

B. 尝试—错误说 C. 认知地图 D. 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 7提出问题解决的顿悟模型的心理学家是()。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西蒙 D. 苛勒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 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 8以人为对象开始研究问题解决模型的心理学家是()。 A. 西蒙 B. 杜威 C. 桑代克 D. 苛勒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 9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搜索策略是()。 A. 逆推法 B. 启发式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1-7章)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独立体系。在高等学校情境中研究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科学学问题,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3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 4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派别:在美国,主要有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认知派教育心理学、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近年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现代信息加工教育心理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自然实验法:日常生活情境,适当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调查法(访谈法——面对面交谈,问卷法——调查的问题编成问卷),个案法(特定个人),测量法(标准化的量表)。 6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7加涅对学习的层次的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8霍兹兰对学习的层次的分类:反应性学习、联结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象征性学习。 9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的准备律(学习的心向)、练习律、效果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有机体的应答性行为(由特定刺激引起)和操作性行为(自发作出),强化概念[反应的频率增加,强化物,正强化(出现而增加)和负强化(消除而增加,逃避和回避性条件作用),即时强化和延时强化,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 10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韦德海默、苛勒、考夫卡,顿悟说,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型结构的组织。布鲁纳——认知结构发现理论,学习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奥苏泊尔——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马斯洛,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尊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 12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 13广义知识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加涅的言语信息,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14下位学习:如果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性和概括性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旧知识所构成的关系是一种类属关系,又称下位关系,这种学习称为下位学习;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15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习得规则、通过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技能的自动化,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 1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官能心理学作为基础,学习一个科目是看它在心灵官能训练方面的价值,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无关紧要。 17迁移的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新旧学习必须有共同要素。 18迁移的经验类化说: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所获得经验的内化,经验泛化说或概括原理说。 19迁移的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特别是对手段——目的之间关系的觉察。20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哈洛,猴子实验,《学习定势的形成》,先前习得的态度倾向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21迁移的分析概括说:苏联鲁宾斯,通过对两种学习情境的综合分析,概括出两者之间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条件,迁移取决于对两种学习情境的分析程度,梯形实验。22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分析概括的能力、远认知策略),定势的作用。 23促进高校学生迁移能力: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 24问题解决的含义:由一定得000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5问题的分类:精确问题(界定清晰)和模糊问题,呈现性问题、发现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对抗性问题(考虑对手这一因素)与非对抗性问题,语义丰富性问题(解决者的相关知识较多)和语义贫乏问题。 26创造力的分类:前创造力(准备阶段或萌芽阶段)、潜创造力(广义)和真创造力(狭义),初级创造力、中级创造力、高级创造力。 27问题解决的特征: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28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观念,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激发问题意识开发创造力(好奇心、怀疑精神),运用创造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协调互补,自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协调互补,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的协调互补,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协调互补,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的协调互补),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教学活动具有新颖性——立意新、内容方法新、课要常讲常新每讲必新,富有变化,尽可能超越“给定”信息)。 29学习动机的分类:动机起源不同——生理性和社会性,对象性质——物质性和精神性,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近景性和远景性,动机内容的意识程度——无意识和有意识,动机的作用大小——主导性和辅助性,动机的原因——外在和内在,动机的正确性——正确和错误。30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倒U型曲线,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和学习者行为的质量。 31强化动机理论: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用强化说明行为的引起与增强。 32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兰德、阿特金森,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力求成功的动机(目标定位于获得成就,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与避免失败的动机。 33动机的归因理论:韦纳,三维度(稳定与不稳定、内在与外在、可控与不可控的归因)与六因素(能力高低——稳定、内在、不可控,努力程序——不稳定、内在、可控,任务难度——稳定、外在、不可控,运气好坏——不稳定、内在、不可控,身心状态——不稳定、内在、不可控,外界环境——不稳定、外在、不可控)的结合。归因理论有利于人们了解心理和行为的因果关系,可根据行为者自身的归因倾向预测以后的动机,归因训练有利于提高自我认识。 34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人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形成因素有个体成败经验(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和个体的归因方式,经过训练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 35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利用竞争与合作,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行归因训练。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 2016.1.3 by Smile· 名词解释 (19个) 1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P3,一) 2 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在高等学校情境下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3,一) 3 个体心理发展:人类个体从出生、成长、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P15,二) 4 操作性条件反射:机体自发的反应因强化的伴随而使反应概率增加。(P32,三) 5 程序教学: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理论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自学的过程。(P33,三,ppt) 6 学习动机: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着某一学习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P50,四) 7 成就动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动机。(P51,四) 8 归因: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产生原因的知觉和判断。(P54, 四) 9 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P56,四) 正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使机体获得愉快体验,从而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使机体先前的不愉快体验降低,从而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10 学习策略:对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控的能力。(P78,六) 11 元认知: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知和监控。(P80,六) 12 问题:必须是个体首次遇到的,且无现成的可回忆的经验加以解决的那种情景。(P96,七) 13 创造思维:思维活动的产品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P101,七) 14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P111,八) 15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P150,十一) 16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P155,十一) 17 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P158,十一) 18 教师威信: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P159,十一) 19 信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P197,十三) 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P198,十三) 难度是指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的项目或测验的鉴别力。

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案的实践研究 宋诏桥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小学科学教案的不断推进,我们的科学教案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探究和科 学概念双螺旋发展”的趋势。老师在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关注孩子概念的获得,重视科学素养的提升。但是在我们的教案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等影响,面对众多杂乱的客观信息,只注重表象而忽视其内在的联系,热闹之后,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状: 1.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讲解的科学概念,学生多是表现为当时明白,事后其 认识就会模糊不清,或者很快遗忘。 2.面对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究欲望,动手操作积极, 课堂表现主动;但如果让学生在探究中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时,学生明显缺乏主动性,不愿主动思考,探究活动缺乏深度,孩子的思维缺乏深度。 3.面对一个单元的教案概念,学生能对其中的几个点掌握较好,但整体概 念关系混乱,缺乏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4.课堂教案中,学生能解决熟悉的、容易的问题,面对新问题却无法下手, 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 …… 当前小学科学教案非常重视探究的实质和深度。首先“探究目标”不仅要实现对科学知识、科学概念的认识,而且还要达到思维的发展;其次科教案中的探究内容主要是由一个个的探究活动组成,系列性的探究活动覆盖科学学习的全部内容,形成系统的活动课程。科学教案的内容是由一个个的探究活动构成的,那么活动的设计应如何体现探究的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科学概念,就了我们要深思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关注: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科学思维的发展。而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让学生从直观现象、感性直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质的飞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很难从直观形象感性认识上升到逻辑思维的理性分析。怎样解决做才能完成两者间自然的过度,提高教案的实质呢,在这里,我们课题组提出,在当前的课堂教案中,我们可以应用英国著名教育家.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托尼.巴赞提出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升对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逻辑思辨能力,提高教案的实效。 <二)研究的意义

山东省2018年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745题)

单选题 共356题 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个体心理过程()。 A. 认知过程 B. 情绪过程 C. 意志过程 D. 注意过程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 心理学的对象 2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詹姆士 C. 冯特 D. 马斯洛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理论流派 3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 A. 1789 B. 1879 C. 1897 D. 1978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理论流派 4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意识结构 B. 无意识 C. 行为 D. 自我实现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 理论流派 5强调应该把人的心理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 B. 认知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格式塔心理学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 理论流派 6以下哪位心理学家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A. 皮亚杰 B. 奈塞尔 C. 布鲁纳 D. 奥苏泊尔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理论流派 7主张研究人的价值、潜能、自我实现的心理学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 B. 认知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格式塔心理学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理论流派 8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 B. 认知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格式塔心理学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理论流派 9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的心理学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 B. 认知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格式塔心理学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 理论流派 10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的流派是()。 A. 认知心理学 B. 精神分析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格式塔心理学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理论流派 11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目的在于达成人机合一理想状态的学科是()。 A. 管理心理学 B. 工程心理学 C. 认知心理学 D. 实验心理学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分支学科 12回答心理与行为“是什么”的心理学研究任务是()。 A. 描述 B. 解释 C. 预测 D. 控制

大学生思维导图心理学

大学生思维导图心理学 导语: 在日常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学习能力,包括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所以,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思维导图的相关绘制方法。 免费获取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https://www.doczj.com/doc/572770343.html,/mindmaster/ 适合大学生用的思维导图app有哪些? 思维导图app有很多,其实软件功能和操作都差不多,但是要适合大学生的话,从各方面来比,性价比最好的还是MindMaster。 MindMaster是可以免费使用的思维导图软件,软件内置海量剪贴画素材,还有大量的模板,精美的配色与样式,想要不漂亮都难。它可以一键分享到微信、微博、Facebook等社交平台供好友直接网页打开阅读,还可以将文件保存到云空间,在其它平台如电脑、iPad无缝切换查看编辑。

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功能:

MindMaster思维导图APP有什么特色? 一、基本功能完备 MindMaster思维导图APP,作为一款通用性很强的移动端思维导图工具,不仅自带大量免费思维导图模板,还可以通过功能键快速切换主题、布局样式、颜色搭配,甚至是给思维导图添加附件、外框、标签、概要等元素。 二、容易上手 用过MindMaster思维导图PC版的应该都清楚,这款软件拥有非常简洁的界面、通俗易懂的功能、丰富多彩的模板,以及多种风格的布局样式,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能完成各种风格的思维导图。 三、免费而且国产 MindMaster是一款国产思维导图软件,无论你是职场人士,还是在校的学生,都可以用MindMaster免费版本制作出专业又好看的思维导图。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全)2016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动态、个性心理。 2、●●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1)“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否认意识,主张行为。(4)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其主张无意识。 马斯洛、罗杰斯是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主张心理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6)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3、个体发展规律表现: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4、●●心理发展的心理学理论两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论,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第一阶段是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人类心理机能由低向高发展过程由三方面推动。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第二,个体发展来看,语言、符号等中介使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新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5、●●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期限等观念。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6、高等心理学发展史代表人物。(1)赫尔马特“科学教育之父”(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后又出版了《双生子的测量》、《教育原理》、《智力测量》。 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综合化、本土化、情景化。 8、●●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伦理性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10、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具体方法:观察法;心理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1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从认知特征看,认知和思维敏锐,追求效率化;(2)从情绪特征看,当代大学生情感强烈,积极乐观;(3)从人格特征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渴望关注;(4)从信仰追求看,当代大学生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5)从人际交往看,当代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6)从恋爱与性观念看,当代大学生渴望和正视爱情,性呈现出开放性特征。 12、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善和谐;(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则:(1)全体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差异性原则(4)预防、调治和发展性原则。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1)在教育理念上,以“发展”为重,避免以“矫治”为主;(2)在教育目标上,以开发潜能为目的,避免以“治疗、解压、预防”为目标;(3)在教育途径上,需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并加强性互动活动的开展,打破以课堂教学和谈话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 第四章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 15、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反思者与研究者;终身学习者。 16、高校教师职业角色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17、高校教师职业角色形成条件: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老师职业;树立学习榜样;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18、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1)专业知识。应具备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2)专业技能。有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3)专业情意。涉及专业信念、专业情感、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19、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有意识、持续的、复杂的过程。 20、专家型老师的基本特征(斯腾伯格):(1)拥有丰富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并能够有效运用;(2)能够高次序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有很强的洞察力,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1、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英国的斯腾豪斯):系统的理论学习;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 2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和途径:观摩和分析;微格教学;教学决策训练;教学反思训练(反思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教师行动研究。 23、●●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简答):(1)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2)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够平衡自我与环境、理解与实现的关系;(4)具有教育独创性;(5)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内心情绪体验,并恰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 24、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老师角色冲突;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人际适应不良。 25、●●老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社会层面: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为老师营造一个维护老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2)学校层面: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环境;为老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3)个人层面: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了解并接纳自己;悦纳、善待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的调控力,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休闲和放松。 第五章现代学习理论 26、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指的是个体的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人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狭义上的学习就是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7、●●心理学意义上“学习”的含义:(1)学习的对象是知识和经验;(2)学习的过程是经历、体验和感悟;(3)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改变;(4)学习结果实现的条件是反复练习和经验;(5)学习的质量是追求行为的持久改变。 28、人的主体性:指人的自主、主动、能动、有目的地行动(活动)在解决问题(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价值、作用、地位。条件有三个:一是自为的自律性;二是自觉的能动性;三是自由的超越性。 29、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三个主体性特征:第一,外部行为的自律;第二,内部意识的自觉;第三,在自律和自觉基础上的自我超越。 30、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1)接受本性(2)构建本性(3)间接特性(4)连续特性。 31、按大学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划分,高等学校可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种。 32、大学培养目标:一是研究型人才;二是应用型人才。 33、●●大学的学习特点:自主性;专业性;多样性;探索性。 34、现代大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35、●●现代学习理论四大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班杜拉):学习是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情境与反应形成联结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影响学习的因素:强化、学习者和情景。从实质上看,行为主义者学习理论认为最为核心的学习影响因素是如何安排特定环境中的刺激及行为的后果。 行为主义者提倡的学习方式是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 (2)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苛勒、托尔曼、布鲁纳等):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反应,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起源于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 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是学习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影响学习的因素:○1强调环境条件在促进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示范、矫正、反馈、惩罚在学习的作用,更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材料的特点。○2在学习者的主动性方面,学习者要具有主动学习的心态,能主动地将自己有观念与新学习的观念进行联系。○3在学习材料方面,新学习的内容要能与学生原有的观念存在实质的必然的联系。○4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三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提倡学习方式:有意义的学习、发现学习。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茨基):学习不是由老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习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学习过程包含两个方面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建构学习的特征:主动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性;诊断性和反思性。 影响学习的因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结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典型教学模式: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教育的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者”。 学习过程: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影响学习因素: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重视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36、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7、学习迁移的实质:形式训练说(认为官能训练的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方式);共同要素说(一种学习所以有助于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的要素);概括化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份,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关系转换说(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认知结构说(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38、●●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 39、●●★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习的迁移;教授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迁移;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迁移;注意形成和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 第六章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0、动机涵义: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41、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需要、学习期待与诱因。 4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43、●●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桑代克、斯金纳);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归因理论(韦纳);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价值理论(科温顿);成就目标理论(德韦克)。 44、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 45、●●★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利用老师期望效应);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构建理论模式;发挥教师的感染激励作用);进行归因训练(了解学生归因倾向;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 第七章知识的学习和教学 46、知识含义:(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2)高教心理学课本:知识对于个体来说,是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信息总和。其实质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47、知识的时代特征: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文化性。 48、●●知识的分类:(1)按知识描述的内容:陈述性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做”)(2)按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显性知识(能明确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 49、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符号、概念、命题);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在人的头脑中以“产生式”这种动态的形式进行表征,即“如果-那么”)。 50、知识掌握的实质:指在学习者对所学习的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实质上,知识的掌握是通过新知识的获得及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并形成心智通过的过程。 51、理解:也称为了解或领会,是因个体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理解,是认识借助概念,通过分析、比较、概括以及联想、直觉等逻辑或非逻辑的思维方式,领会和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过程。 52、知识的理解:是知识掌握的前提,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直观与概括这样两个认识环节实现的。 53、知识的直观: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学习内容信息的意义或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知识的研发认识的认知活动。 54、知识的概括:指主体在知识直观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信息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认识的过程。 55、●●★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怎样理解):(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3)恰当运用正例和反例(4)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变式(5)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比较。 56、知识的巩固:实质是知识的记忆。 57、●●影响知识的识记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和性质(2)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3)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度(4)对学习材料的合理组织(5)尽可能地运用多重编码。 58、●●掌握“合理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时机要得当;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复习次数要适宜。 59、●●知识转化的模式:(1)潜移默化-社会化,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2)外部明示-外在化,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3)汇总组合-组合化,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组合(4)内部升华-内隐化,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 60、●●策略性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步骤: (1)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化:指学生在学习策略性知识时,能借助于书面文字的表达在头脑中真正理解策略性知识,建立起准确的策略性知识概念。 (2)策略知识的条件化:指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策略性知识,而且知道所学的策略性知识可以用到什么情景之下,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用该策略性知识。 (3)策略性知识的结构化:指将点点滴滴地逐渐积累起来的策略性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纲领化,形成相互关联的产生式系统。 (4)策略性知识的自动化:指策略性知识的掌握要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程度。 61、●●★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即:怎样促进转化):(1)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准确感知和深入理解(2)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3)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结构化、层次清晰的命题网络和产生式系统。 第八章技能的获得与培养 62、技能在心理学中的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63、技能的三个特征:第一,技能与知识是相互联系的。第二,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第三,技能是一种接近自动化、完善化的、复杂的动作系统。 64、●●技能学习的类型:动作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 65、动作技能。(1)形成的三个阶段: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2)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指导;示范;练习;反馈 (3)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①提高学习者对动作技能形成的期望和动机;②将动作示范和有效的指导结合起来;将练习与反馈结合起来。 66、●●(1)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五阶段理论:①活动的定向阶段;②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④不出场的外部言语阶段;⑤内部言语阶段。 ●●(2)冯忠良的智慧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①原型定向;②原型操作;③原型内化。 66、认知策略。(1)含义:是个体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2)实质:认知方法;认知监控;元认知。 ●●(3)陈述性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4)程序性认知策略: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使学生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 ●●(5)影响认知策略形成的因素:学习者的反省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能力差异;学习者运用认知策略的心向和动机;学习者是否具有适宜的方法和认知监控技术。 ●●★(6)促进认知策略形成的教学策略: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策略;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有效的认知策略教学必须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实现。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研究性学习 67、一般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发现问题;表征问题;选择恰当的策略(两种: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应用策略、实施操作;评价反思。 68、启发式策略的方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类比迁移;生成--检验策略;简化策略; 69、●●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力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抛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70、●●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的练习(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构练习;提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71、●●研究性学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第十章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72、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上的表现。 73、●●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74、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所持有的稳固的心理意向。 75、●●皮亚杰的儿童品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成熟的标准:尊重准则,有社会公正感。 76、●●柯尔伯格的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1、前习俗水平(0-9岁):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第二阶段,利己主义定向。2、习俗水平(9-15岁):第三阶段,人际和谐与一致。第四阶段,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3、后习俗水平(16-):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 77、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中,只在站在社会学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发展。 78、观察学习的含义:也称为社会学习或替代学习,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学习。 79、●●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80、品德形成的过程:社会规范的遵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 81、●●大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具有独立性、全面性和现实性特点;~具有理智性、深刻性和复杂性特点;~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稳定性。 82、●●★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现实策略:德育生活化是大学德育的发展趋势;在评价和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首先认识能力;注重知情结合激发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街道意志的锻炼;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十一章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 83、●●有效教学基本特征:明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楚明了;促进学生学习;高效利用时间。 84、教学设计的特征:系统性;创造性;最优化 85、教学设计理论依据:(1)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86、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老师的教学经验。 87、●●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 88、●●接受学习(奥苏贝尔)的教学过程主要三个环节:(1)呈现先行组织者。告知学生新教学内容的目标、方向以及基本信息;解释并举例说明先行组织者中的观念;引导学生加快已学习的内容、个人生活经验,告知学生其先前经验与新教学内容的联系。(2)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通过讲解、讨论、阅读或实验等方式介绍学习材料;明确说明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组织结构与先行组织者的关系。(3)优化认知结构。要求学生积极理解新内容,整合新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例如要求学生陈述新内容与先行组织者的联系,举例说明新内容中的概念原理,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新内容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来检验新内容。 89、●●发现学习(布鲁纳):指给学生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 90、●●发现学习的教学四个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存在的矛盾,提出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针对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据实验获得的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做出结论。 第十二章教学成效的评价 91、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92、●●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的涵义:是一种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包括:评价面向发展;尊重个体差异;评价综合化;评价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