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表专题】高考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专题

【图表专题】高考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专题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

要点精讲

1.方法概述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高考试题的特色。

2.增分策略

(1)利用图像信息

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以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利用表格资料

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典例剖析

1.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河西走廊

(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

(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解析解答本题时先读图名,图名能概要地说明图示的主要内容,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再细辨图例,找出图中表示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相关图例;最后挖掘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像分析的关键,找出图中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根据相关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可以确定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江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地区。选B。第(2)题,图中该地生物量减少,多样性指数下降,最可能是因为不合理的人类

活动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故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选D。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各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说明土壤中水分含量下降,土壤厚度、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减少,矿物质比重相应增加。选D。

答案(1)B (2)D (3)D

(2)利用表格资料

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2.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示意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2)题。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

(1)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

A.稀疏灌木丛

B.农田

C.建设用地

D.草地

(2)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

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D.增加土壤温度,减少地表径流

解析解答本题要读懂表格中数据,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第(1)题,分析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要看年最大雪深数据的大小。雪深越大,越有利于积雪的形成。读取表格中“年最大雪深”,稀疏灌木丛年最大雪深为11.0厘米,草地年最大雪深为29.6厘米,农田年最大雪深为33.5厘米,建设用地年最大雪深为23.4厘米,四个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得

出,农田雪深最大,故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选B。第(2)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积雪的反射率高,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降低大气温度;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选A。

答案(1)B (2)A

对点精练

下图是某年11月24日至26日我国局部地区降雪量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甲、乙两地降雪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下垫面

D.海陆位置

2.该时期( )

A.甲地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小

B.乙地春小麦干旱缺水

C.丙地作物受冻害最严重

D.丁河段当年首次发生凌汛

3.次年春季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原始海岸湿地之一。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情形,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自然景观演变的过程和方向。下图为江苏省不同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的距离,据此完成4~5题。

4.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 )

A.1979~2015年射阳段推进距离最大

B.1979~2015年东台段推进距离最大

C.1991~2003年整体推进最快

D.2003~2015年整体推进最快

5.与如东相比,射阳、大丰、东台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湿地资源丰富

B.水热条件最好

C.位于淮河入海口

D.人口密度大

2017年,黑龙江、河南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以6 018万吨、5 973万吨位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第一、第二位。通过引项目、深加工、重研发等方式,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增速在2018年第一、二季度高于预期。下表为2017年我国五省区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统计表。据此完成6~7题。

6.①②③④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

A.内蒙古、浙江、河南、海南

B.内蒙古、海南、河南、浙江

C.河南、浙江、内蒙古、海南

D.河南、海南、内蒙古、浙江

7.2018年前两季度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增速高于预期,这主要得益于( )

A.豆类作物播种面积大

B.麦类作物播种面积小

C.农产品加工技术革新

D.交通物流发展速度快

研究城市空间格局演化,准确获取城市扩张模式、扩张形态以及建成区重心转移态势等信息对于指导区域发展规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读图完成8~9题。

8.武汉市建成区( )

A.呈现斑块状扩张

B.主要向东部扩张

C.2003~2008年扩张最快

D.南北向扩张可能因交通改善

9.武汉市城市重心( )

A.持续向南移

B.有向东移动的趋势

C.2010年后移动速度最快

D.移动速度整体趋缓

读西班牙马德里到中国西安的各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城市中春雨率最高和降水最均匀的分别是( )

A.喀布尔马德里

B.酒泉乌鲁木齐

C.罗马马德里

D.德黑兰乌鲁木齐

11.图中信息显示( )

A.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小

B.亚洲东部降水量大于欧洲西部

C.自东向西降水季节变化越来越大

D.自东向西冬季降水率呈上升趋势

12.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出现明显变化。图甲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乙示意1977~2014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及面积变化。据此完成13~15题。

13.1977~2014年,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最小的时段是( )

A.1990~1995年

B.1995~2000年

C.2000~2005年

D.2005~2010年

14.1995~2000年,黄河临河段( )

A.水位季节变化大

B.输沙量大量增加

C.结冰期明显延长

D.径流量显著减小

15.推测2005~2007年期间( )

A.临河段暴雨频率减少

B.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

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

D.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

家住我国东部某县城的张女士准备在本地购买一套住宅,在反复比较之后选取了其中四组楼盘,据此完成16~17题。

16.四个楼盘中,“城市广场”均价最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离市中心最近

B.与高等院校相邻

C.离火车站最近

D.空气质量最好

17.城市中高楼林立,如果布局不当,容易导致“狭管效应”,大风在“狭管效应”作用下可形成威力巨大的瞬时强风。材料中的四个楼盘,楼房之间的街道最容易由“狭管效应”造成强风的是( )

A.金色家园

B.湖滨花园

C.城市广场

D.东林山庄

浙江省东南部的象山港北靠杭州湾,港湾优良,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海岸线也在不断变化。下图为1985~2015年象山港海岸人工化强度与岸线长度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图中四条岸线分别对应整体岸线、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海岸人工化强度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19.浙江省象山港海岸开发过程中( )

A.人工开发强度增大,改变海岸地质构造

B.海岸人工化强度增加,海岸抗侵蚀能力增强

C.自然岸线缩短,海洋生态恶化

D.人工岸线增长,生物多样性增加

20.全球气候变暖对浙江海岸资源的影响是( )

A.岛屿海岸线增长,岸线资源减少

B.海岸线增加,岸线资源增加

C.舟山渔场鱼类游往其他地区

D.浮游生物生长加快,吸引更多的鱼类

1.D

2.A

3.D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从数值角度判读图示地区降雪量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是解题的关键。由图中降雪量分布分析,图示东部距海洋近,降雪量大;西部距海洋远,降雪量小,所以影响甲、乙两地降雪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第2题,因该时期正值冬季,甲地降雪量大,甲地积雪覆盖较厚,积雪对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所以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小,A项正确。乙地春小麦到春季种植,11月还没有播种;丙地纬度较高,农作物收获较早,11月虽然寒冷但作物受冻害并不严重;因为丁河流域普遍降雪,温度低,河流全段封冻,难以发生凌汛。第3题,甲、丙地区地处山区,春季积雪融水排水迅速,不易形成洪涝;乙河段流向低纬,无凌汛现象,因此春季受洪涝影响较轻;丁地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并且附近河流流向高纬,易发生凌汛,所以洪涝灾害最严重。

4.C

5.A

解析第4题,从1979年和2015年围垦边界的间距判读推进距离大小;从围垦边界的疏密判断推进速度快慢。对比图中1979年和2015年各个地段向海洋推进的距离,可知1979~2015年推进距离最大的是大丰段,整个围垦边界推进速度最快的是在1991~2003年。第5题,围垦边界推进明显说明湿地资源丰富,A正确。从水热条件来看越向东南越好,B错误。由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淮河经长江入海,C错误。江苏省东南方向人口密度较大,D错误。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统计图表在广东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统计图表的类型 厂变化型统计图表一一直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 (一般以时间为横坐标) 结构型统计图表一一扇形图、累加百分比图、正三角坐标图、雷达图、金字塔图 (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 J 相关型统计图表一一点状图 属性型统计图表一一气泡图 厂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J组合型统计图表q 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I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 三、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 ?看图名 2 ?读题目,画关键词 3 .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 ?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图表类型考点描述用语判读方法 变化型统计图 表 读数 用直尺读,留意最高点、最低点、 转折点等特殊点 注意点:单位、正方向 描述变化趋势 并分析原因 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 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 稳定、不变、波动 观察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 描述变化速度 并分析原因 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 长倍数等 斜率、计算 描述变化规律 并分析原因 周期性、季节性等观察图形变化特点 结构型统计图 表 读数有些统计图用减法读数 计算比例与数量比例、比重、XX率、占% 注意点:找准基数、结构是否完 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同步分析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 相关型统计图 表 扌描述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画岀线性关系函数图像属性型统计图 表 判断所属类别根据类别标准判断 组合型统计图 表比较、综合 注意点:看清图例,注意图形与 坐标一一对应 五、专题训练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一生产成本一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 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1 —3题。 1 . 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B .乙、丙、甲C.丙、甲、乙 D .丙、乙、甲 2 .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 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 E、F B . F、G C. E、H D . F、H 3 .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D .总是收益最低 ,据此完成4—5题。(双

2019高考地理第二部分小题大做专题三统计图表分析型练习(无答案)

专题三统计图表分析型 体验练 时间:25分钟分数:52分 选择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 ?陕西四模]下图为我国S 市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 1?3题。 1 ?推测该市可能是( ) A. 深圳B .石家庄 C.沈阳D .上海 2. 与2000 — 2010年相比,1980 — 1990年间S 市人口增长较慢的原因是 ( ) A.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B .经济低迷迟缓 C.严格执行户籍管理制度 D .生育成本过高 3. 2014年后,人口新变化可能给 S 市带来的人口问题是( ) A.交通压力减轻 B .人口老龄化加剧 C.闲置房屋增多 D .将出现逆城市化 [2018 ?广东阳春一中月考]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 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 随 着全球气候变暖,流域升温明显,年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读“克兰河上游某水文站不同年 代际(年代际 变化指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 每10年为一个年代。)年内径流过程变化”图, 完成4?5题。 4. 关于克兰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降水的水汽源自东南季风 B .地处内陆,属于内流河 C.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D .径流量春季大于秋季 5. 20世纪90年代较70年代( ) A.河流洪峰推后 B .河流洪灾减轻 M90807O6050403O20% 轻 香 nr 护 月 2 I II 10 9 00 2 800「人數(万) 2 600 2400 2 200 2 000 I 800 1600 1400 1200 1000 -20世纪90年代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 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二)各种类型统计图表的主要判读方法

完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 同步 分析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 相关型 统计图表 描述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画出线性关系函数图像 属性型 统计图表 判断所属类别根据类别标准判断 组合型统计图表比较、综合 注意点:看清图例,注意图形 与坐标一一对应 五、专题训练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 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F、G C.E、H D.F、H 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4—5题。(双选)4.下列有关于两中人口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乙国代表了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情况 5.甲、乙两国人口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问题有

等压线图的判读(一)——高考地理图表判读满分破解

高考地理图表判读满分破解 等压线的判读 1.等压线图的判读要领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1)判断气压场 ①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如A处。 ②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如B处。 ③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C处。 ④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D处。 (2)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

?????高气压中心高压脊晴朗天气 阴雨天气????? 低气压中心低压槽 (3)判断风向 ①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 压。 ②确定南北半球,画出偏转方向。 (2013·全国卷Ⅰ·节选)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 km/天的速度东移。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解析:选B 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 读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暴天气 B .黄河处于结冰期 C .华北平原小麦开始扬花吐穗

D.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2.广州地区此时() A.风速小于北京B.吹西北风 C.天高云淡D.受暖锋控制 解析:1.D 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陆地受低压控制,高压应该出现在海洋上,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北半球为夏季,北太平洋主要受夏威夷高压控制;而北方沙尘暴天气多发于冬春季节;黄河冬季进入结冰期;华北平原小麦的扬花吐穗时间应该在春季。故选D。第2题,由图可知,此时广州附近等压线较为密集,北京附近的等压线稀疏,广州风速大于北京;广州位于低压中心西侧,此时吹西北风,且风力较大,雨水较多。 (2015·天津高考)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3~4题。 3.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a B.b C.c D.d 4.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A.黄海沿岸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D.菲律宾附近海域 解析:3.A 4.D第3题,根据等压线来看,图中a、b、c和d附近有一个锋面气旋。一般来说,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多为冷锋,根据图中符号判断a与b之间有一冷锋,且a处在冷锋锋后,故a处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第4题,可能形成灾害性海浪的一般有海啸、台风或风暴潮。本题没有地震引起海啸的相关信息,但从图中等压线来看,东南部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个超强低压系统,风力强劲,有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

【图表专题】高考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专题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 要点精讲 1.方法概述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高考试题的特色。 2.增分策略 (1)利用图像信息 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以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利用表格资料 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典例剖析

1.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河西走廊 (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 (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解析解答本题时先读图名,图名能概要地说明图示的主要内容,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再细辨图例,找出图中表示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相关图例;最后挖掘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像分析的关键,找出图中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根据相关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可以确定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江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地区。选B。第(2)题,图中该地生物量减少,多样性指数下降,最可能是因为不合理的人类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见地理图表判读技能提升训练2含解析人教版.doc

技能提升训练(二) (2020·广东惠州)横断山区是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必经之地,其中三江并流区发育有三级夷平面,是横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下图为三江并流区夷平面横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 D ) A.地壳运动形成B.火山喷发形成 C.风化作用形成D.侵蚀、堆积作用形成 2.最早形成的是( A ) A.高原面夷平面B.高原盆地夷平面 C.高原谷地夷平面D.高原深切河谷区 3.通过该区的川藏铁路最适宜布局在( B ) ①高原面夷平面②高原盆地夷平面③高原谷地夷平面④高原深切河谷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1题,地壳运动是横断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却不是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A不选。该地位于欧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有些山体地形地貌的确是由火山喷发形成,但却不是每一级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B项不选。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化主要是指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并不是这种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项不选。该系列小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夷平面”三个字的具体内涵。所谓的“夷平面”,即指在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夷”,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有“平坦,使平坦”之意,所以“夷平面”,即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所以该地的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侵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的。故选D。第2题,地面经过长期剥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在这之后,地壳抬升,准平原受切割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的准平原,称为夷平面。所以最早形成的应该是位置最高的,最早形成的高原夷平面,故选A项。其他的高原盆地、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原则上都晚于高原夷平面,它们依次形成的顺序是:高原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第3题,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多处于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地形崎岖,居民点(城市)分布主要在山间谷地和盆地,为了照顾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多经过其间的居民点。其次,穿过谷地、盆地,海拔适中,线路只需要适当起伏(坡度),就可以尽量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B卷)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 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B卷)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①1985—2004年增多②1985—2004年减少 ③2004—2013年增多④2004—2013年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第1题,通过读图,得知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减少。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大量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答案:1.D 2.B (2019·济宁市模考)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每万元GDP耗水量及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图。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B.技术水平低 C.人口众多D.水污染严重 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远高于澳大利亚 B.澳大利亚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法国 C.我国水资源总量约是美国水资源总量4倍 D.澳大利亚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 解析:第3题,我国相对于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而言,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水资源利用率低,因此每万元GDP耗水量高。故选B。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 200立方米,而澳大利亚为18 245立方米,我国远低于澳大利亚,A错误;澳大利亚每万元GDP耗水量为387立方米,法国为288立方米,高于法国,B正确;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美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C错误;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水资源缺乏,D错误。故选B。 答案:3.B 4.B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刷题首秧第三篇地理图表五关联图与示意图练习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刷题首秧第三篇地理图表五关联图与 示意图练习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沈阳市郊联体一模)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生态袋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如图示意新型生态河堤。据图回答1~3题。 1.新型生态河堤侧面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 B.减缓水流冲刷,保护河岸 C.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 D.缩窄河流水道,提高水位 答案 B 解析从“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可以看出,传统河堤硬质牢固。轮胎中空,并不能明显减少河水渗漏,A项错误;轮胎的铺设对提高水位十分有限,且新型生态河堤建设主要体现生态功能,D项错误;生态袋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C项错误;利用废旧轮胎可以减缓水流对生态带(河岸)的冲刷,保护河岸,B项正确。 2.与传统硬质河岸相比,石笼网与生态袋结合可以( ) A.减少河流水量B.减少河道淤积 C.减轻旱涝灾害D.缩短使用期限 答案 C 解析传统硬质河道河水和两岸地下水不能互补,而石笼网与生态带可以透水,河水和地下水可以互补。枯水期,地下水可补给河水,洪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最终减轻旱涝灾

害。 3.香根草主要用于改善水质,推断其具有的特性是( ) A.光合作用强,喜光B.茎干中空而脆 C.根系横向生长D.适应性强,耐旱涝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香根草从河堤底部到河堤顶部均有种植,可以推测部分香根草时而被浸没,时而露出水面。因此推测香根草耐旱涝,D项正确。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下沉式温室大棚是温室内地面下沉一定深度的一种大棚。下图为某地一处下沉式温室大棚的景观设施。据此完成4~6题。 4.棚顶主要采用玻璃材质能够( ) A.增强太阳辐射B.减轻棚顶重量 C.提高光利用率D.加速积雪融化 答案 C 解析玻璃材质有利于光线射入,但无法增强太阳辐射;由于光线射入之后,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难以透射出去,从而提高了光利用率。 5.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两边为砾石沟,反映了大棚内( ) A.热量条件差B.土壤含水量大 C.昼夜温差小D.土壤透气性差 答案 B 解析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主要目的是增大孔隙,加强水分下渗,所以反映出大棚内土壤含水量大。 6.该大棚设施在我国使用过程中,主要缺点是( ) A.光照不足B.热量易散失 C.水源不足D.土壤肥力低 答案 A

高考地理如何考察学生图表判读能力

高考地理如何考察学生图表判读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高考命题的重要载体,“图文并茂,无图考图”已成为地理命题的特点。因此,把握正确的图表解读方法,充分挖掘图表信息,是保证顺利解答地理试题的前提条件,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的现实要求。 类型一等值线图的判读 [典例感知]

(1)图2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 A.甲B.乙C.丙 D.丁 (2)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等高线密集区或密集区边缘,地势起伏较大。丁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第(2)题,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代表了一定时期的建筑文化,可以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应该对具有历史意义且有一定规模的地坑院加以保护,并非对各处地坑院都要完整保护,也没必要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不宜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答案] (1)D (2)A [技法归纳] 1.等值线图的五大基本规律

2.等值线图的六大判读要素

[应用体验] (2020届高三·贵阳月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M、N、P、Q四地,海拔相同的可能是( ) A.M、N B.N、P C.M、Q D.M、P 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先向西北,再向北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东D.先向西,再向西南 解析:1.D 2.B 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以读出四地的海拔,M地海拔可能为600~700 m或800~900 m,可能为低地,也可能为高地;N地海拔为700~800 m;P地海拔为600~700 m;Q地海拔为900~1 000 m。故选D。第2题,根据等高线图上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的规律可判断,图中河流先由北向南流,经大拐弯后转向东南。(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图示意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据此完 成3~4题。

2020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第三篇地理图表六景观图与剖面图

地理图表六景观图与剖面图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安徽合肥二模)某科考队考察中央谷地及其附近区域,考察发现:中央谷地年降水量不足1 mm;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较大;周围岩石性质差异明显。下图示意中央谷地所在区域及沿ab两地地形剖面。据此完成1~3题。 1.科考队员发现图中海岸山脉西部沿海地区大气能见度常年较低,推测其形成原因是该地区() A.常年高温多雨,水汽较充足 B.荒漠广布,沙尘暴多发 C.沿岸寒流流经,水汽易凝结 D.工业发达,雾和霾严重 答案 C 解析西海岸附近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导致水蒸气凝结形成海雾,C项正确;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天,降水少,A项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风力小,沙尘暴较少,B项错误;南美洲沙漠地区工业落后,D项错误。 2.中央谷地沙丘数量较少,可能因为该区域() A.南北高差大,长期处于侵蚀环境 B.谷地较狭窄,沉积物分选性好 C.西风强劲,搬运走沙质沉积物 D.河流落差小,搬运来的泥沙少 答案 A 解析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较大,河流落差大,以侵蚀搬运为主,A项正确,D项错误;谷地较狭窄,水流速度快,分选性差,B项错误;图示区域不处于西风范围内,不受西风影响,C项错误。

3.P地与M地农业发展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分别是() A.雨水湖泊水B.积雪融水地下水 C.雾水地下水D.冰川融水河流水 答案 C 解析P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天,降水较少,附近有寒流流经,多海雾,P地水分主要来源是雾水,A项错误,C项正确;P地地处热带,海拔低,没有积雪,B项错误;海岸山脉海拔低,没有冰川融水,中央谷地干旱,M地水分主要来源是地下水,D项错误。 (2019·豫南九校联考)1828年,居住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雅库茨克(62°N)的舍尔金在自家后院尝试钻井取水,当年挖掘12米,之后挖掘工作多在冬季进行,夏季因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而无法挖掘。1831年挖至32米深处时,舍尔金准备停止工作计划,但因俄美公司的资助而得以继续。1837年,井深达到了116.5米,但仍未取到井水。右图为舍尔金井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在雅库茨克难以获得井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干旱B.岩石致密 C.冻土层深厚D.技术水平低 答案 C 解析雅库茨克位于62°N,被称为“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难以获得井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冻土层深厚。 5.夏季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的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过高 B.大陆升温快近地面气压低 C.大量冰雪融化导致井内潮湿 D.井内CO2无法通过对流排出 答案 D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一、统计图表在广东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统计图表的类变化型统计图—直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一般以时间为横坐标)结构型统计图表——扇形图、累加百分比图、正三角坐标图、雷达图、金字塔图(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相关型统计图表——点状图属性型统计图表——气泡图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组合型统计图表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 三、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二)各种类型统计图表的主要判读方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图表分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图表分析 1.结合等值线图,考查等值线的判断、规律和应用。 2.依据一种或几种地理统计图表,考查地理图表判读及数据分析能力。 3.以多种形式地理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地理现象的分布、成因及发展过程。 一、统计图 根据地理数字资料绘制而成的图形叫统计图,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图象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坐标图与结构图两类。 1.坐标图:分二维、三维与多维坐标图,如: 2.结构图:包括扇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及矩形结构图,如:

扇形结构图 饼形结构图 柱状结构图 二、关联图 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通过带箭头的线段将有联系的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联网而形成的图形就叫关联图,它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要素联系图、生产联系图及自然与经济发展联系图三

类。如: 华北自然条件与治理措施关联图 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 三、示意图 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成因、演变和地理原理等的一种图形。它包括剖面图、分布图、原理图及地理过程示意图等。如: 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

我国某汽车企业生产发展过程及远景规划示意图 四、等值线图 把数值相同的点用线条连起来就形成了等值线图,它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深线、等降雨量线、等太阳辐射线、等盐度线、等震线、等pH值线、等地租线、等污染物线等多种等值线图,是目前高考中最主要的一种考试图形。如: 我国局部等降水量线 五、景观图及漫画 景观图包括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图,其中既有素描图,也有照片加工而成的图。漫画多以资源、人口、粮食、环境等重大问题为主题,其寓意深远。 漫画

高考地理选择题练习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

类型二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 (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图为美国西部内华达山脉37°N西坡1~12月降水垂直递增率分布图。降水垂直递增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增加量(毫米/100米)。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各月中,海拔300米处降水垂直递增率最小的是( ) A.2月B.4月C.10月D.12月 [解析] 在纵坐标轴中找到300米刻度,做出横轴的平行线,与图中降水垂直递增率曲线相交。读图可知,2月对应数值约为15,4月对应数值约为10,10月对应数值约为5,12月对应数值约为15。故C正确。 [答案] C 2.7月降水垂直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 ) A.位于背风坡,各海拔降水均少 B.受高压控制,各海拔降水均少 C.受低压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D.受海风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解析] 内华达山脉37°N西坡属地中海气候,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故B正确。 [答案] B 3.3月,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 ) A.900米处B.1400米处 C.1800米处D.2300米处

[解析] 在横轴中找到3月,做出横轴的垂线,与图中降水垂直递增率曲线相交,在1800米处约为0,1800米以下大于0,1800米以上小于0,说明地面至1800米处降水一直增加,1800米以上降水开始减少,因此1800米处降水量最大,故C正确。 [答案] C 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读表,完成4~6题。 4.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速度最快的侵蚀强度等级是( ) A.轻度侵蚀B.中度侵蚀 C.强度侵蚀D.极强度侵蚀 [解析] 读表可知,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轻度侵蚀呈负增长;中度侵蚀变化比例为2.92%;强度侵蚀为1.3%;极强度侵蚀为1.52%。故选B。 [答案] B 5.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其成因最可能是( ) A.修筑公路B.居民点建设 C.矿产开采D.过度放牧 [解析] 修筑公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线状,A错误;一般情况下,居民点建设不会造成剧烈的水土流失,B错误;矿产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点状,C正确;山区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片状,D错误。故选C。 [答案] C 6.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 ①调整农业结构②修建梯田③发展“处方”农业④采用滴灌技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020届高考倒计时冲刺阶段专题小练(地理)专题1 地理图表的判读

2020届高考倒计时冲刺阶段专题小练(地理) 专题1 地理图表的判读 一、选择题 等流时线指流域上径流能同时到达流域出口的所有地点的连线。按一定的流速,在流域地图上可作出许多条汇流时间的等值线,使得在同条等值线上的水质点能在该汇流时间同时集中到流域出口,这就是等流时线图(如图所示,图中数值为相对值)。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等流时线弯曲方向与地形无关 B.等流时线数值越大,表示离流域出口越远 C.等流时线数值越小,表示流量越小 D.等流时线越稀疏,表示流域面积越大 2.据图分析,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 A.甲河段落差最大 B.乙区域植被覆盖率最高 C.丙河段流量最大 D.丁区域地形最平坦 2018年11月3日,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阻断了金沙江。读金沙江某段河流及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3.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变化为()。 A B C D 4.发生滑坡后的部位,山体坡面形态变化()。 A.上部变缓、下部变缓 B.上部变缓、下部变陡 C.上部变陡、下部变陡 D.上部变陡、下部变缓 冻裂(林木)指林木向阳面受冬季昼夜温度剧变影响树干纵向裂开。在高寒地区的疏林地林木冻裂灾害更重。冻裂一般不会直接引起树木的死亡,但可降低产量和品质。图甲为我国东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树木冻裂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甲中M、N、T、S四地林木冻裂灾害最严重处与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的高差可能为()。 A.400 m B.600 m C.800 m D.1000 m 6.推测疏林地受害更重的原因是()。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图表类型考点描述用语判读方法 变化型统计图表 读数 用直尺读,留意最高点、最低点、 转折点等特殊点 注意点:单位、正方向 描述变化趋势 并分析原因 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 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 稳定、不变、波动 观察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 描述变化速度 并分析原因 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 长倍数等 斜率、计算 描述变化规律 并分析原因 周期性、季节性等观察图形变化特点 结构型统计图表 读数有些统计图用减法读数 计算比例与数量比例、比重、XX率、占% 注意点:找准基数、结构是否完 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同步分析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 相关型 统计图表 描述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画出线性关系函数图像属性型 统计图表 判断所属类别根据类别标准判断 组合型统计图表比较、综合 注意点:看清图例,注意图形与 坐标一一对应 五、专题训练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 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F、G C.E、H D.F、H 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4—5题。(双选)

2020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三篇地理图表二新颖等值线图练习

地理图表二新颖等值线图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 ?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三)强壮箭虫是我国温带海域的浮游动物优势种,最 适宜在水温10 C?20 C、低盐海域生存。自主游动能力弱,主要靠随波漂流进行运动。下图示意4月份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强壮箭虫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 .图示水域强壮箭虫的空间分布规律为( ) A. 主要分布于黄河口以北 B. 集中分布于深水区域 C. 自西北向东南密度递减 D. 随水深增加逐渐增多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强壮箭虫主要分布于黄河口以北地区, A 项正确;根据等深线分布可知,强壮箭虫主要分布在浅水区域,随水深增加逐渐减少,B、 D 两项错误;密度最大的区域 出现在黄河口附近,由黄河口附近向其他海域递减,C项错误。 2. 影响强壮箭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 A. 太阳辐射 B.洋流 C.海底坡度 D.海水盐度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强壮箭虫主要分布在黄河口海域附近。结合材料信息“低盐海域生存” 可知,黄河口附近海域受入海径流的影响,海水盐度低,适宜强壮箭虫的生长,故D项正确。 3. 推测8 月份图示水域强壮箭虫的密度会( ) A. 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图示月份为4月份,而强壮箭虫最适宜在水温10 C?20 C的环境中生存。与4月份相比,8月份水温偏高,不适宜强壮箭虫的生存,其数量会减少,故B项正确。 (2019 ?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检测三)下图为中国沿海年平均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 图。岬角是指向海突出呈夹角状的陆地。读图,完成4?6 题。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地理图表一 常见等值线图练习

地理图表一常见等值线图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河北邢台上学期四模)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甲镇规模最大。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村镇大多分布在( ) A.较平坦的地形区B.矿产储藏地 C.海拔在500 m以上地区D.丘陵地区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村镇大多分布在海拔小于100 m的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利于村镇的形成和分布,故A项正确。 2.图中公路线布局的原则是( ) ①主要沿地势和缓的河谷地带分布②不穿过河流,与河流平行延伸③尽量连接较多的村镇④海拔在200 m以上的区域一般不修路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公路主要沿地势和缓的河谷地带分布,连接了较多的村镇,①③正确;部分路段公路穿过了河流,海拔超过了200 m,②④错误。故选B项。 3.与图中乙镇相比,甲镇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涝灾害较少B.耕地面积少 C.自然资源丰富D.水陆交通更便利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甲镇所处位置地形平坦开阔,位于较大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故甲镇规模较大。 (2019·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第一次诊断)2018年11月3日,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阻断了金沙江。下图示意金沙江某段河流及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4~6题。 4.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 ) A.①处流向②处,西南流向东北 B.①处流向②处,西北流向东南 C.②处流向①处,西南流向东北 D.②处流向①处,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 B 解析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由图可知,①处流向②处,结合指向标,可确定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5.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堰塞体在自然崩溃之前,则①处水位变化为( ) 答案 A 解析由图可知,①处位于堰塞体上游,堰塞体在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持续上涨,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热考图表练习(二十九)中国农业分布图的判读含解析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二十九)中国农业 分布图的判读 中国农业分布示意图主要展示我国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地区,以此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分布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014·安徽卷)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图形解码] 答案:(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

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判读技巧 第一步: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对象、生长特点、经纬度及相关地理事物确定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 第二步:分析区域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入手,探究其农业生产方面的优缺点。 第三步: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确定具体措施。 下图为中国玉米优势种植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