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认识论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认识论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认识论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认识论

认识论

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

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

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

②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

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作用的形而上学,反对夸大认识反

作用的唯心主义。

真理观

原理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区别:①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含义: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是谬误。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错误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伴而行。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2、真理是客观的

内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客观真理,反对主观真理。

原理3、真理是一元的

内容: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方法论: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绝对性),就应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原理4、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空间)

内容: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会变成谬误。方法论:要求我们发展真理。

原理5、真理是具体的(时间)

内容: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方法论:真理的具体性要求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与时俱进。原理6、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或认识是发展的)

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

式的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现真理,需要不断发挥主

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

原理7、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内容:①真理是绝对的: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的一元论。

②真理是相对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

性,需要在实践中经验并不断向前发展。

方法论: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

综合探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1)关系:

①区别(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

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

于创造性。

②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2)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②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大法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灿烂的真理光芒。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归纳.doc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 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高中政治常用哲学道理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反对孤立的观点和主观臆造的联系。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要有创新精神,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5)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6)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善于把握重点和关键,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均衡论;同时要作到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10)要分析、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性质、本质和主流。 高中政治记忆方法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练习题及答案 1.(07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持续渐进、分轻重缓急,最后通过逐步积累而完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成功之路。以上材料说明: ①人们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②人们办事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人们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000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B.整体制约着部分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5.(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6.(09全国卷Ⅰ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09全国卷Ⅰ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 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 具体科学的分类 具体科学举例 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 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 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 2. 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 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 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特点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本质上是正确地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主义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 史唯物主义律 3. 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本原举例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哲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世界的物质性哲理 6个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哲理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哲理 辩证唯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哲理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哲理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7.意识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哲理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3个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9.意识的能动作用哲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认识论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特征哲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观)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哲理 5个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真理的客观性哲理 (真理观) 4.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哲理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哲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哲理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哲理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哲理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哲理(两对矛盾,两条规律。)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5个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哲理 (历史观、社会发展观) 5.改革的哲理 7个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6.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哲理(社会历史的主体哲理) 群众观2个 7.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哲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13个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哲理 第一框价值和价值观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哲理 2个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哲理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哲理 6个 3个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的哲理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哲理 人生价值观哲理 6.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或途径哲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启示?) 2个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物质观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要用物质的观点看问题。 3、运动 (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4、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改造客观世界)。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高二政治认识论教案

高二政治认识论教案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科学理论的概念。 理解: (1)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真理的含义。(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原因。 运用: 剖析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而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 技能 目标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 目标(1)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自觉性。 (2)能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上去分析若干重大社会问题,端正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材分析本框题即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仅是本框题的教学重点,也是全的教学重点之一。因为:第一,从本的中心论题看,本的中心论题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二,从思想教育意义看。要求每个人对他所接触的事物都由对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本质的认识。

关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与联系”这个教学难点。本只是简单作了讲述,对这一知识点要通过详细的概括给学生讲解清楚。进一步能通过对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与联系的应用把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学重点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难点本质和规律的区别。 教学方法点拨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阅读,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本框题的叙述方式,针对重难点问题要进行讲授,力求创设情景,化难为易。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具(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或教学步骤)导入新 播放《雾里看花》歌曲。回答出歌词中所说的困惑,归纳导入:要将世界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单凭眼睛是远远不够的,“慧眼”即能透过事物看透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眼睛,就涉及到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问题,涉及到认识的根本任务问题。 主体内容教学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板书)因为教材并没有给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下正式的定义,更没有全面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从基本含义的角度说,可以表述为: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教材所提供的事例于学生的切身经验。无论是否更换具体事例,都应当围绕学生的切身经验去选择。(举例电影《巴黎圣母院》的有关情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

认识论 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 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 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 ②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 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作用的形而上学,反对夸大认识反 作用的唯心主义。 真理观 原理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区别:①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含义: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是谬误。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错误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伴而行。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2、真理是客观的 内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客观真理,反对主观真理。 原理3、真理是一元的 内容: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二政治

【主要哲理汇总】: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指导人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唯物)辩证法: 5、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6、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用整体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8、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光明,充满信心;又要做好走曲

☆(唯物)辩证法: 9、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10、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同时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1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⑴起源: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作用: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⑴从本义上:爱智慧、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⑵与世界观的关系上: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⑶与方法论的关系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⑷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上: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知识:①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②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 ③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逻辑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⑴思维与存在何为本源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派别一览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 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 对精神等) (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 (意识是本原, 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辩证唯物论 1.世界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方法论:a.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b.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 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可以阻碍 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4.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论 认识论(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认识:1.实践决定认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意识可以对实践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意识可以对实践 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认识论(真理与认识) 1.真理的三个基本属性: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2.认识的三个特点: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联系的普遍性 方法论: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的客观性 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3. 世界观:联系的多样性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世界观:联系的条件性 方法论:并非任何两事物都具有联系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归纳 -认识论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促进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 1 页共1 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美好生活得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得智慧产生于人类得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得追问与对世界得思考。 3)、哲学总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得地影响着我们得学习、工作与生活。 2、什么就是哲学?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得学问;就是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哲学又就是关于方法论得学问、一句话,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 3、世界观与方法论得关系: 区别: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得总得瞧法与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得就是自然、社会与思维某一领域得规律与奥秘;哲学就是对个别规律与特性进行概括与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得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就是哲学得基础,具体科学得进步推动哲学得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得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得思想 1、什么就是哲学得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得问题?2)思维与存在就是否有同一性得问题? 2、什么就是唯物主义?什么就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得派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就是世界得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就是辩证法?什么就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得观点瞧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得观点瞧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得精华 1、真正得哲学就是社会变革得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得批判,更新人得观念,解放人得思想。 2)它可以预见与指明社会得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得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得未来;动员与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得巨大得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得世界观与科学得方法论,就是人生得根本指南,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与价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4课练习题 (2)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2.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3.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从哲学上看 ①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②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③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④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无规律可循 5.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6.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识 B.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 C.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 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 7.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0.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政治认识论总结

认识论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②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出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二次: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时间的检验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①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相符 ②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的对象也不会“自言其名”,所以它们都无法成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实践过程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④如果不坚持实践这一标准,则会陷入主观主义的错误 ⑤经过实践证明正确的认识仍然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错误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3、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向前推移 (1)认识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二次: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时间的检验 (2)为什么人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向前推移? ①复杂事物包含若干层次,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由于实践等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所以人是要不断地深化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人是要不断地拓展 ③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净值是相对的,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所以认识要不断向前推移 4、主观能动性 (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