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月光曲》教导设计之四.doc

10《月光曲》教导设计之四.doc

10《月光曲》教导设计之四.doc
10《月光曲》教导设计之四.doc

10《月光曲》教学设计之四-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2、巩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通过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自学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范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总结课文、练习。

教学课件:《月光曲》200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自学课文。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课文原文,当第一遍录音朗读完后点击课件右下角的按钮,关闭录音,让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三、读后提问。(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

(《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板书()曲子。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子。)

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了解乐圣并点击生平逸话,拖曳文本框右边的滑块浏览。)

四、学习生字词语。

1、同学们,为了学好课文,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点击课件《月光曲》文件下拉菜单中的生字词语。屏幕显示5个生字,抽学生认一认。)来,跟着录音读一读。(任意在字上点击会出现相应的示范朗读录音及音节。)大家分析一下字形结构吧。(分析字形结构)

2、谁能用这个字组词语呢?(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下方的空白,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写这些字和词句。

五、讲读第一自然段。

1.齐读。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2.释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板书:谱谱写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六、在理解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分段。

1、这一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分成几大段?

板书:段意①总的介绍。②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七、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并单击阅读提示。)同学们,能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按阅读提示

跟着做么?

八、读后提问,引导分层次。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写弹《月光曲》从哪儿到哪儿?

2.因此第二部分又分成几个部分。

在第二大段段意后补充板书成为:

(一)总的介绍

第一首

(二)传说

第二首《月光曲》

九、读讲课文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有哪位同学来朗读第二自然段?(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下的自学提示。)

2.通过教师描述,带入情境:(可以选择播放视频(课件《月光曲》中有视频),当然,教师的描述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写了一个非常美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老师的描述,在学生眼前呈现出一个画面,学生听着老师的描述开始进入情境,紧接着启发想象,使画面更清晰,感情上更接近课文。)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3.这儿离热闹的地方比较远,又给人美的感觉,这样的

环境就叫幽静。我们就可以说这儿多么幽静啊!这小路就可以说幽静的小路。

4.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点击课件《月光曲》句子辨析下拉菜单中的难句讲解,单击第一句。)

5.贝多芬正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来还走进了茅屋。

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他听到了一个姑娘和一个男的对话后,他走进了茅屋。)

(点击课件《月光曲》段落分析下拉菜单中的第三自然段。)

现在让我们跟着贝多芬来到茅屋的窗口,便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

男女生分角色读。

读后指导:

那有多好啊!多表示程度,念第二声,示范,要把这姑娘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弹琴的心情读出来。还要注意啊字的不同读法。(单击啊字,课件显示音节。)(结合人物说话内容,板书:太贵、太穷)

谁能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

板书:

男的()地说

一个姑娘()地说

同座对读。

指名两人。现在让我们大家跟随着贝多芬来到这小茅屋的窗外听着屋里的谈话。注意其中的随便说说,姑娘真的是这样想的吗?(点击课件《月光曲》句子辨析下拉菜单中的难句讲解,单击第二句。)

6.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爱我的曲子;但是他们又这么穷,票价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给他们听,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

7.从哪一个词里说明他一点儿也没有犹豫,(就)说明他对穷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

8.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哪些词语说明茅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确实太穷?自己说说看,把这些词语画下来,再练习读读。

(一支、微弱、正在、旧、瞎)

指点: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吧,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原来弹琴的是个盲姑娘。

9.下面是贝多芬和他们的对话。这次老师不指导,你们能不能读好呢?

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

10.读后指导。

(点击课件《月光曲》段落分析下拉菜单中的第六自然段。)注意姑娘已经听得入了神,她是那样激动地说。

应该怎么读呢?要读好,首先要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点击课件《月光曲》句子辨析下拉菜单中的难句讲解,单击第三句。可回到课件段落分析中的第六自然段。)

重点指导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技术这么熟练,感情表现得这么深,盲姑娘会想,这弹琴的人是谁?因此课文上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作出了判断,弹得这么好的,只有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您就是

示范;练习朗读。

通过填充练习,小结课文。

()贝多芬走近()茅屋,给一位()()姑娘弹琴,贝多芬的琴声使盲姑娘()。

板书:

月光曲是曲子。

/太贵谱写幽静纯熟

听\太穷谱谱成

十、课堂作业。

(点击课件文件菜单中的课堂练习,根据本节课时间,选择出示组成词、连成线、多音字和练一练等题目。)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运行课件《月光曲》,在音乐声中,教师从前课导入。)第一课我们学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讲贝多芬走进了低矮的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曲子,那么激动,那么兴奋。上一课我们提到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还说,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啊。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3.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4.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下的阅读提示。)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学生自学)

5.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

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6.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

(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

举例:(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7.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8.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

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点击课件《月光曲》段落分析下拉菜单中的第九自然段。)(学生自学)

9.学生读写实的部分:(单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屏幕显示桔红色字表写实。)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处写事实的课文,从内容上讲是连贯的。

10.从事实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单击一次课件中写虚部分,屏幕显示打了着重号的两个词语。)

(板书:好像仿佛)

11.下面,我们先看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么?有几个画面。(再次单击课件中写虚部分,屏幕显示划了红线的句子。)

学生自学课文分层次。

月亮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三个画面。

他们兄妹俩听着好像看到了这些美妙的画面。

12.(点击进入课件《月光曲》中音画赏析下拉菜单中分组部分,创设情境,理解课文词句,体会感情。)

(1)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小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想象也看到了文中的一幅幅画面。

(2)第一幅画面:(单击第一幅图,录音响起)月亮在哪儿?(单击水天相接、升,词语下显示绿色划线、红色着重号。)海面怎样?(单击微波粼粼、洒遍,词语下显示绿色划线、红色着重号。)边看画边指点:粼粼指水清。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从大海上慢慢升起,这是一个平静的大海上的月夜,你们想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

按起琴键,节奏也比较慢。)

(3)第二幅画面:贝多芬继续弹着,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她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返回课件分组主画面,单击第二幅图,录音响起。)(单击越升越高、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词语下显示红色着重号、绿色划线。)

微云是小云吗?从整个句子看,是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一想,这儿的微是什么意思?(薄)一缕一缕的微云又是什么样儿的。

这时贝多芬的琴声,一定比开始时怎么样?(返回课件分组主画面,进一步把学生带入情境。)

(4)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这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点击第三幅图,录音响起。)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指点:可见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乐的,令人激动的情景。(单击文中表示动作的字词,字词下显示红色着重号。)

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13.描述性小结:(返回课件分组主画面。)贝多芬的琴声把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有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

14.皮鞋匠所联想到的,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和看到呢?从哪儿可以看出?(点击课件《月光曲》句子辨析下拉菜单中的难句讲解,单击第四句。)

(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向往的那个光明美好的情景。这一点还表现在哪儿?(恬静的脸上。)

这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没有看到过?

《月光曲》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22.月光曲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著名的钢琴曲,现在就让我们坐得端正,双手放在桌面——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段优美的乐曲。 (播放《月光曲》,师朗诵第9自然段。) 看到大家陶醉的模样,就知道大家喜欢这首曲子,让大家喜欢让大家陶醉,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2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知道它是谁谱写的吗?对,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板书:月光曲贝多芬) 媒体出示,指名读,贝多芬 3、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贫苦的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将是多么幸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两个学习目标:一是体会月光曲的美妙,二是体会贝多芬先生关心同情穷苦人民的博大情怀。二、围绕目标,展开教学 目标一:您的乐曲如此美妙 1、刚才老师朗诵的那段话是课文第九自然段的部分内容,也是月光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能用几个四字词来概括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吗? 2、出示文字,按小节交流描绘:展示:他好像涌过来……,展示:月亮升起……3、多美的意境啊,那么你能不能听着音乐,借着画面通过你的朗读把大海的变化表现出来呢?自己准备。(媒体出示三幅画面) 4、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大家听听他们读的有没有变化,像不像微波粼粼、穿过

微云、波涛汹涌。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曲调:舒缓、柔和)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曲调:明快有力、逐渐增强,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曲调:高昂激荡,高亢急促) 5、同学们的朗读描绘和《月光曲》一样美妙动听,现在大家集体朗读一下《月光曲》所描绘的画面。配乐齐读。 目标二:您的心灵如此美好。 1、《月光曲》美妙动听,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这是一个怎样的美丽传说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8自然段,想一想贝多芬共弹了几首曲子?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⑴对话一: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a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兄妹情深) b:盲姑娘是随便说说的吗?(对音乐热爱又无奈,怕哥哥伤心,善解人意)C:哥哥会是怎样的心情?(愧疚,不安,难过) D: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太可怜了,太感人了,我要为他们弹一首曲子。) 师总结: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哥哥的矛盾心情,

《月光曲》课堂实录(蒋军晶)

《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设计 浙江杭州余杭区临平一小蒋军晶 课前准备与谈话:板书课题,课件打开:月光下的大海,贝多芬的照片。放音乐《致爱丽斯》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几句好吗?刚才有一首优美的曲子,你们听到过吗? 生:听到过。 师:那这首曲子的曲名知道吗? 生:月光曲。 师:月光曲,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但是我觉得他很聪明啊,他是想当然的认为是月光曲,因为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月光曲嘛,有人知道吗? 生:献给爱丽斯。 师:对,我觉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据我所知,是《致爱丽斯》也就是献给爱丽斯的意思那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生:贝多芬。 师:想当然啊,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你简单地讲一讲。 生:我知道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师:因为贝多芬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方说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诗圣,是谁啊? 生:李白。 师:那叫诗仙,诗圣是—— 生:杜甫。 师:还有哪些了解? 生:就是贝多芬学音乐并不自愿学的,而是他父亲逼着他学的。 师:是这样的,其实贝多芬从小本来就很喜欢音乐,只是他的父亲太—— 生:刻苦了。 师:太刻苦以至于有点残酷了。 生:我知道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中有几首曲子流传至今,例如《命运》,《田园》等,经久不衰。 师:这位同学说话很严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但是他用音乐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心啊! 生:我知道他终年57岁。 师:哦,你了解到这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上网查的,和看书看的。 师:两条途径,利用上网查资料,挺便捷的。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8岁登台演出。

师:说明他很有音乐天赋,8岁呀,不简单。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到了晚年失聪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上网查的。 师:恩,其实课后资料袋也写着呢,说明他生活坎坷。同学们,对于一个音乐艺术家来说,失去了听力几乎等于失去了一切,但是,有人知道我想说什么吗?但是——生:但是贝多芬用他自己的顽强的毅力,不断的努力,赢得了更多的观众,逾越自己音乐上的最高峰。 师:说得多好啊,贝多芬之所以能成为音乐家不仅仅因为他有天赋,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他意志十分地坚强,我们初步了解了贝多芬,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师:上课。生:老师好老师:请坐。) 正式上课: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曲,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家已经预习了,对吧。 生:对。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生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吗?好,那位女同学,在黑板上写字可以稍微把字写大一点。 1,听写词语师: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啊,讲的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一笔一画工整有力。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几个词语的笔画,先听后写一组词语:盲姑娘,蜡烛,琴键。 师:这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生写) 师:行,同学们抬起头来,和这位同学一起看,写的对吗? 生:对。 师:写的时候注意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最初的意思是动植物的油。这个键他写对了,但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正确,左中右结构。最后写“建字底”,明白吗? 生:明白。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学生写)。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生: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非常善于联想。 生: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皎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到是皎洁的月光。 生:我觉得是特别轻柔,特别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赏析-精选文档

《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赏析 说到“对话”,一些教师更多地只想到课堂上师生之间 的口头语言交往,这个理解不能说不对,但不够全面。新课程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作为体现交往哲学理念的 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的心灵,这种“对话”需要教师的价值引导,这种“对话”更是一种价值引导下的生成。 现以《月光曲》教学为例,来铨释这种价值引导下的生成。 眷注期待:对话在期待中酝酿】师:同学们,《月光曲》这篇课文你读了几遍?想知道老师读了几遍吗?我反反复复地读、如痴如醉地读,读了整整2 0遍。读着读着,心中涌动着别样的情绪,像潮水般喷薄而 出。我写下了一首诗,想听吗?师:(配画诗文《月光中的女孩》,背景音乐《月光曲》)好, 大诗人”朗诵给你们听(深情地)月光中的女孩,你是月亮女神遗失在人间的孩子。

遍地的荆棘划破了你的双脚,重重的迷雾遮盖了你的双眼,只有音乐淌入了你的心河。 贝多芬是接你回去的天使,指间流淌的音乐化作月光下圣洁的云彩。 托着你薄薄的身躯慢慢飘升,你洁白的羽翼轻轻扇动,回到了温暖花开的天堂师:听着,想着……或许你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想诉,但难以用言语表达。我知道美丽需要等待,期待你精彩的言说。 生:这诗描绘的图画很美,真的好像在天堂一样。 生:图画里,月光中的女孩在音乐里翩翩起舞,显得楚楚动 人。 师:说得也很美。同学们,你们会写诗吗? 生:摇头)不会。 师:写诗并不难,老师写这首诗,灵感来自于课文,激情也来自于课文。大家多读课文,也能写诗,而且写起来会比我更精彩。因为,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今天,咱们群“小诗人”,再加上我这个“大诗人”(我不谦虚了)定能营造一个诗意流淌的课堂。 师:大家读了课文,知道这个月光女孩就是生:(齐)盲姑娘。

月光曲教学设计22

月光曲 教材简析 本课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偶然的机会,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触发了灵感,即兴创作此曲,因为这个传说体现了贝多芬同情贫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传甚广。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二是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三是引导学生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 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等词语。 2、背诵课文的8、9、10三个自然段。 3、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5、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感悟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将紧紧围绕“一支曲子、两条主线、三幅画面、四种美”,实施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根本的教学策略: 1、围绕创作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的主动建构。 2、学科间融合,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3、课内外联系,读与写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升华学生对《月光曲》的情感体验,同时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真情 1、课件出示,营造氛围

《月光曲》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执教人:江西省教研专家徐承芸 课前谈话: 徐老师向你们提三个问题,你们也向老师提三个问题,让我们互相了解了解,让我们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更开心,好吗? 徐老师向学生提问: 你来自哪所学校?哪个班?班上有多少个学生?今天来了几个? 于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徐老师是属老鼠的,特别喜欢吃美食。你能告诉我于都有哪些美食吗? 学生向老师提问: 生1:南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生2:南昌有什么美食? 生3:徐老师,你做调研时去过哪些地方? 一、音乐导入,了解贝多芬 师:徐老师这次到于都来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音乐。你们喜欢听音乐吗? 生高兴地喊:喜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这首曲子,想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吗?第二个问题:这首曲子的作曲者是谁?第三个问题:这首曲子你听后你感觉它告诉了你什么?闭上眼睛,一直闭着,一直到音乐结束。(播放曲子) 生闭眼听音乐。 师:睁开眼睛,谁能回答刚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生:这首曲子可能是《命运》 师:你很谦虚。它就是叫《命运》,又叫《命运交响曲》。祝贺你答对了,谢谢你!请坐。第二个问题 生: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贝多芬。 师:你真棒!知道他是哪个国家的作曲家吗? 生:德国 师:很好。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又叫《命运》。第三个问题,听音乐,你只要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就行了。 生1:我感觉这首音乐有时非常高昂,有时非常低,让我的心一会儿上,一会儿下。 师:他表述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述得很清楚。说明他用心地听了。 生2:这首交响乐曲高低起伏。我感觉到了人生的命运非常坎坷。 师:真棒!我发现你有做音乐家的潜质呢! 师:刚才我提了三个问题。几位同学也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你们发现了吗,徐老师没有重复的问题,而你们都回答得很好。说明我们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会了听人讲话。老师同时提出了三个问题,你们听完曲子还能记得,而且逐一回答。待会儿我们上课就这样做好不好?徐老师有的时候会连续提几个问题,需要你回答几个问题,好不好?

月光曲教学设计一等奖模板

月光曲教学设计一等奖模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简介,激趣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吗?是的,《月光曲》。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谁听过这支曲子?既然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我们想一想,《月光曲》,该是什么样的旋律呢?从音乐声中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请你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生自由回答。 【点评】相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月光曲》是陌生的。他们也许在课前预习时知道了这个传说,但未必有机会领略到曲子的妙处。这里设计了猜测、设想的教学环节,引出学生学习任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自读课文,感知传说 1.现在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2.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莱茵河盲姑娘蜡烛琴键谱成幽静

请大家从上面的词语中找出一个形容环境的词语,那就是“幽静”。通过对“幽”字查字典和不同语境的意义选择理解词语的意思,想想此处使用这个“幽静”的妙处。 3.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了解了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进行了“幽静”一词的学习,为下文贝多芬听见琴声埋下了伏笔。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动 (一)走近茅屋后的感动 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笔画出贝多芬走近茅屋后被哪些话所感动,从中你听出了什么? 学生反馈: 1.“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流露出盲姑娘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听出了那份对音乐执着的追求与热爱。 指导朗读:想听贝多芬弹琴,对于盲姑娘来讲,不是愿望,不是希望,而是渴望!来,把这位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读出来。 2.画出的句子是"......太贵了,......又太穷",从这句话里看出了哥哥的伤心和内疚。 指导朗读:哥哥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办法实现妹妹的心愿而内疚、伤心,把哥哥这份伤心和内疚读出来。

月光曲课堂实录_月光曲王崧舟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堂实录_月光曲王崧舟课堂实录 月光曲主要讲述的是音乐大师贝多芬为一位盲人姑娘弹奏曲子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具体是怎样的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月光曲王崧舟课堂实录,希望对您有用。 月光曲王崧舟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一、课前聊音乐 T:同学们,今天一踏进电化教室来上课,有没有发现与以往不同的地方? S1: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听课。 T:其他同学想来说一说吗? S2:教室里播放着音乐。 T:(板书:音乐)其他同学发现了吗? S:发现了! T:听着音乐的旋律走进教室来上课,同学们的心情又如何呢? S3:我的心情很高兴。 S4:我觉得心里很舒畅。 S5:我觉得心里很平静。

T:音乐可以使人心灵愉悦。同学们平时都听些什么音乐呀? S:略。 T:那么同学们听了音乐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S:略。 【点评】从课前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教室上课,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聊自己喜欢的音乐及听音乐的感受。学生的情绪因为有了音乐而异常兴奋,学生的兴趣因为自己喜欢而充分投入。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会有丝毫的紧张和压抑,他们觉得他们只是在聊天,聊音乐,也欣赏音乐。事实上,听完了整堂课你会发现,孩子们真的只是在聊音乐和欣赏音乐。 二、引入新课 T:我发现,同学们都挺喜欢听音乐的,而且听音乐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齐读课题。 T: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 S1:略。 T:讲的真不错。就在那一天,在柔和的月光下。一首美妙的乐曲就诞生了,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同学们,你们觉得月光曲会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 S2: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平静的曲子。 S3: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柔和的曲子。 S4: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恬静的曲子。

《月光曲》优质公开课教案 (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品读课文,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3、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 《月光曲》音乐,ppt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月光曲》,请学生静静地欣赏,导入新课。

2、师诵读第一小节,学生提炼要点并以“月光曲”开头说一句话,理解“传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尝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讲述的内容。 小节: 三、深入文本,探究学习 1、学生根据文本,提出疑问。 2、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回答这些问题的语句,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1)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 (2)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从而创造了《月光曲》? (3)《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 3、重点赏析相关段落。 (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引导:贝多芬在这段对话中听到了什么?分角色朗读,尝试着用声音再现当时的情景。

月光曲教学设计doc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四)美育渗透点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二、学法引导(-)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与点拨。(二)学生学法朗读法、直观感受法、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二)疑点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和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什么联系?(三)解决办法 1、围绕重点段和重点词句,反复读、思、议,穿插教师的点拨。2、倾听《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绪变化,想象其意境。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读书与交流,给学生播放《月光曲》录音,布置作业。(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读书、感悟。2、小组内交流与研讨。 3、班上汇报。 4、听钢琴曲《月光曲》。第一课时(-)音乐导入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2、让

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3、简介《月光曲》。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10月光曲(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2、汇报初读收获。(1)字、词的掌握情况。①认读生字、生词。(出示生词卡片)②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3)交流初读感受。①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②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4)质疑问难。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首曲子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此曲有什么联系?(三)课堂练习熟读课文。第二课时(-)复习导入 1、读读课文,说说已懂了什么。2、明确本节课探究目标。(学生提出的疑点)(二)探究课文 1、自读,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3、班上汇报。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1)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

2019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22 月光曲 公开课教学设计

22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读代讲,以读促讲。本文是一篇融知识、情感、情境于一体的文章,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月光曲》这篇文章语句优美,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课文所记叙的故事,时间久远,地点有别,加之语文课上谈音乐,教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不仅要抓住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这一条明线,还要紧紧抓住因事情发展引起人物感情变化的这条暗线。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始终紧扣行文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赞美贝多芬热爱人民,为人民而创作的品质,让学生掌握主题。同时,《月光曲》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除了对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细致之外,“实”“虚”结合,即由实在的事物引起联想。因此,教学内容的同时,采用具体事例、体会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写作方式。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3、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音乐,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月光曲》片段】同学们,这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课件出示课题】

月光曲教学设计方案

月光曲 一、概述 我所教授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十课《月光曲》。本课时第二课时,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大连湾小学的学生。这班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预习效果比较好,有比较强的分析课文的能力。 ·学生对音乐和贝多芬本人非常感兴趣; ·学生的观察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机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蒋军晶《月光曲》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堂实录 随感: 1、正如台湾教育家所说的:学生的起点已经是很高很高了。不是普通的学生所能答的。精彩来自学生。比如想像内心的话,学生写得不是一般得好了。 2、让学生读句子,设疑,体现了一个学习过程。 3、整节课前部分比重很大,最精彩的联想段没有攻破。 课前准备:板书课题,打开课件:深蓝色的背景,月光下的大海,左中贝多芬头像照片,播放钢琴曲《致爱丽丝》,师生静静地欣赏。 (一)听曲谈话走向人物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几句好吗?刚才有一首优美的曲子,你们听到过吗? 生:听到过。 师:那这首曲子的曲名知道吗? 生:月光曲。 师:月光曲,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但是我觉得他很聪明啊,他是想当然的认为是月光曲,因为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月光曲嘛。有人知道吗? 生:献给爱丽斯。 师:对,我觉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据我所知,是《致爱丽斯》,也就是献给爱丽斯的意思。那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生:贝多芬。 师:想当然啊,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讲一讲。 生:我知道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师:因为贝多芬在音乐上有很大的成就,比方说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诗圣,是谁啊? 生:李白。 师:那叫诗仙,诗圣是—— 生:杜甫。 师:还有哪些了解? 生:就是贝多芬学音乐并不自愿学的,而是他父亲逼着他学的。 师:其实贝多芬从小本来就很喜欢音乐,只是他的父亲要求他学得太—— 生:刻苦。 师:太刻苦以至于有点残酷了。 生:我知道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中有几首曲子流传至今,例如《命运》、《田园》等,经久不衰。 师:这位同学说话很严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但是他用音乐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心啊! 生:我知道他终年57岁, 师:哦,你了解到这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上网查的,和看书看的。 师:两条途径。利用上网查资料,挺便捷的。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8岁登台演出。 师:说明他很有音乐天赋,8岁呀,不简单。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到了晚年失聪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月光曲(公开课)

双山新区梨树镇2014年秋季学期 公 开 课 教 学 设 计 执教教师:王凤 二○一四年十月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6 月光曲(第一课时)] 执教教师: 王凤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主要讲述了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当他走近茅屋,听到屋内兄妹俩的谈话后,被他们虽贫穷但互相体谅的真挚情感所感动,便走进茅屋为他们弹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仅懂音乐,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乐激动万分。此时,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产生了创作激情,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穷兄妹俩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月光曲》的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谱写、传说、幽静"等词语,

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之前的经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月光曲》之前时的创作过程。教学难点: 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感情变化。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三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第四条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评析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小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传说中,关于这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二、预习探究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要多读几遍同时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2-8自然段,边读边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把有关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生1:贝多芬认为这对穷苦兄妹热爱音乐生2:可是,入场券的门票太贵了……师1:老师听出来了,是兄妹俩的对话打动了贝多芬的心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妹妹是怎么说的师2: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生1:我听出了姑娘特别喜欢音乐生2:我听出了姑娘特别想听贝多芬亲自弹曲子师3:那让我们一起带着盲姑娘的渴望,带着她对音乐的热爱,来读这句话,来打动贝多芬的心师4: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听出了盲姑娘是

这样想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此时,贝多芬已经来到这个小镇上举办音乐会,姑娘为什么不去听?学生1: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师:用心体会哥哥的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哥哥疼爱自己的妹妹师:那么妹妹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呢?生:说明妹妹很体谅哥哥,很懂事,体贴人,为哥哥着想师:是啊!穷哥哥爱妹妹,盲姑娘又是多么的体谅哥哥啊!贝多芬非常同情他们,同时被他们这种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因此为他们演奏了一首钢琴曲分角色朗读过渡:同学们,贝多芬非常同情盲姑娘为她弹奏了一曲,已经圆了盲姑娘的心愿,那他为什么又弹了一曲呢?生: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师:对比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不说“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而是说“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师: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竟然来到她贫寒的家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盲姑娘的激动师:盲姑娘在她贫寒的家里听到了如此至真至纯的音乐,她是这样激动,作为贝多芬,当他看到他的音乐给盲姑娘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他心情怎样?生:高兴幸福激动师:小结:通过刚才读书交流我们体会到,刚开始贝多芬是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来弹一首曲子给他们听的,可是接着他发现盲姑娘不仅非常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音乐,他感到非常高兴、激动,于是产生了激情,要再弹奏一首过渡:同学们,当贝多芬怀着激动的心情,借着清幽的月光,再一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市公开课)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回顾创作的经过 师: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大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它的谱成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师:谁来说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生: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贝多芬来来到莱茵河边散步,他走近一间茅屋,听出姑娘很爱音乐,可是,入场券太贵买不起,就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弹奏刚才那首曲子,贝多芬认为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是激动,于是又弹奏了一首曲子,然后回店把它记录下来,《月光曲》就这样谱成了。 师: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月光曲》 生:清幽的月光 生:盲姑娘对音乐的酷爱 二、体悟旋律的优美 师: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我们可以从兄妹俩美妙的联想中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请同学们好好地把这段读一读,小组讨论,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的问题。) 生:我觉得(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洒满了银光”是曲子刚开始时皮鞋匠所联想到的,这时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也比较慢。

师:那表明曲子很舒缓,对吗?(板书:舒缓)请你读读这个句子,把我们也带到那月光下的静静的海边吧。 生:我觉得月亮刚升起时,照得海面一片银光,这时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贝多芬弹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 师:好,看来这时的曲子是舒缓柔和的。(板书:柔和)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 生:后来(读)“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时的曲子应该逐渐增强,声音也高些,节奏也应该快些啦。 生:我觉得除了节奏加快,它的力度也应该加强了。 生:我觉得这时一定有反复的小节,因为是“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说明曲调有反复。 师:那就是节奏也快,弹得也有劲啦,是吗?(板书:快速有力)谁来读呢?(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忽然”说明时间很快,所以我读得也快,还有刚才说这时的曲子快速而有力,所以我读“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也读得快,而且有劲。 师:他不仅读得好,说得也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谁来把皮鞋匠看妹妹这一句读一读呢?看这时的曲子又是怎样的? 生:(读)“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觉得这时

月光曲教案公开课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幽静、纯熟、清幽、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入设计——解题——整体感知——具体研习——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教学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初步学习分辨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 教学方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教学用具: 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动听的乐曲,你有什么感受?……我们都被它陶醉了,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谱写《月光曲》。(板书:月光曲)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他是怎样谱写而成的呢?这里面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师配乐讲故事) 2、你对谱写月光曲的作者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贝多芬基本情况,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生:……(师出示贝多芬的相关情况) 师:看来这位同学课前预习十分详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自学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一遍默读课文,完成导学稿上的自主学习部分!2、检测自学情况 师: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呢?

《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 高新区第三小学刘志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 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 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 的作用。 教学课时:2 教学流程:一、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月、光”,提示“曲”是多音字。 “月”第一笔是竖撇。“光”第一笔是竖,第4笔的横与第一笔的竖相连,与第二笔的点、第三笔的短撇并不相干,,下面的“儿”字的两笔均匀的位于竖的两边。 “曲”是什么意思?(没有歌词的,用乐器来演奏的)“曲”的另外一个读音是什么?可以组成什么词?(qū,弯曲) 二、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16个词语)

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盲姑娘、霎时间、微波粼粼 1.猜词:盲姑娘、霎时间、蜡烛 2.猜有多少个词语。 3.你能在1分钟内记住几个词语。 三、检查读文情况。 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一句话),边读边纠正读音。 四、谈话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 2. 贝多芬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学生交流贝多芬生平的时候,教师随机补充贝多芬生活道路坎坷及不向命运低头的相关资料,随后播放贝多芬的《命运》钢琴曲。) 3.这篇课文说的是他的什么曲子? 4.“传说是这样谱写的”中的“传说”是什么意思? (传说: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或某种说法。传说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是,民间传说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或好恶。)5.猜测“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下面的内容。 小结:课文层次很清楚,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用“《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引出故事,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2—10自然段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贝多芬写《月光曲》的经过,这两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实,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也是贝多芬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让我们顺着这条感情线来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 言语智慧从哪里来——听《成吉思汗和鹰》有感 就语文课来说,教师的实践智慧,我认为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教育学智慧,言语水平智慧。 贺斯:对学科本质的认识是一切教学法的基础。 现在的教师大都脱胎于传统教育,是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考试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的模式中熏陶出来的,他们的现代教学能力先天不足。教师往往喜欢以一种自己熟悉、已经掌握的方式进行教学,尽管这种喜好隐藏得很深,甚至连教师本人都未曾意识到。 因此,大多数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总是按一种思维惯性进行,这种固定的模式一旦内化为教师本人的观念和行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在教师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行为的惰性。即使教师已接受了新课程的观念,在具体的操作中,仍然会回到传统教学的主导地位,限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作为一个中年教师,我对自己,以及青年语文教师提出以下两个建议:1读书。一名语文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可以反映在他的文本解读、课堂应变等诸多方面。但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不可以仅仅停留在教材、教参的一亩三分地上,而应通过广泛的文学、历史、哲学、教育

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丰富阅读,打开自己的阅读视野,同时,也打开学生的言语智慧的视野。 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2反思。我建议青年教师写教学日志。教学日志是一种对教师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记录。写日志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写日志是教师用来记录和澄清自己的思路的方法,也是洞察和澄清实践意义的方法。 要写就要写自己课堂上的故事。可以选择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中真实、典型、有深刻感受的事例,甚或细节,比如今天的教学中哪一个环节设计得巧妙,哪一处师生对话还可以更精彩······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就被一个个地改掉了,留下的将是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叶澜老师:一个教师上十年课不一定能成熟起来,但写一年的教学日志却肯定能够成长起来。 9一堂好课好在哪儿——有感于一节科学课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 这些,都是教师课前备的料,不一定在这堂课上都讲,可学生提到了,教师就把储备在电脑中的图片调出来,让学生观察。 有缺憾是真实性的重要指标,而唯有真实的课堂才称得上真正的“好课”。好课不必求得大的圆满。一堂课留有些许“遗憾”、“瑕疵”,不是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月光曲》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月光曲》 教学目标: 1.感受第9自然段的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情感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8.9两个自然段,背诵第九自然段。 3.分辨9自然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重点难点: 分辨9自然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月光曲》 二、教学过程预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月光曲》,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指生说,教师评价)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继续徜徉在这优美的文字中,用心去感受音乐的意境美,用心去体会人物的情感美。 三、围绕重点,深入领悟 1.品味语言,感受意境美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课文的8、9两个自然段写得最美。那默读8、9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美?画出重点语句,做一做批注,遇到不懂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一下。 师:谁先来说说你感受到的美?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引领学生感悟:“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是说当蜡烛被吹灭后,月光照进了窗子,这给黑暗中的茅草屋增添了神秘感。让屋子里的一切都变得很朦胧,很美。同时,这个比喻句也是作者的一次联想,是联想让这句话变得很美。 2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引导学生感悟:“清幽”本意是秀丽、幽静。在本段中出现两次,便创造了本段美的主旋律,那就是“清幽的美”,而这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之前的一种环境的描写。】 师:“清幽”的两次出现把茅屋里的美推向了极致,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于是,那美妙的月光曲便从他的指尖轻轻地流淌了出来。那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看能不能把这种清幽的美读出来。(指生读、齐读) 3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出示课件“图片+文字”)【引领学生感悟:“水天相接”的意思是水和天连接在一起,月亮就从这样的地方升起,这是多美的景象!“霎时间”表示极短的时间,月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洒满了整个海面,大海上显出一片柔和的美景。接着进行语言训练,围绕学生对关于“明月”诗句的诵读,指导生想象画面,读好这两句话。】 4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出示课件“图片+文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