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若是某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则也是该问题的最优解 ( )

若是某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则也是该问题的最优解 ( )

若是某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则也是该问题的最优解 ( )
若是某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则也是该问题的最优解 ( )

试题 16

一、填空题

1. 滞后效应速度分析的常用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使用阿尔蒙估计法须事先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考耶克模型可以描述的两个最著名的理论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立方程中的变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 联立方程模型有两种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 若21,X X 是某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则)

()101(21≤≤-+=λλλX X X 也是该问题的最优解。 ( )

2. 用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当所有检验数0≤-j j z c 时,即可判定表中解即为最优解。 ( )

3. 数学模型123

1231231212max 3572685820.3412

,0f x x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为线性规划模型。 ( )

4. 表达形式i i bx a y +=是正确的。 ( )

5. 表达形式i i i bx a y ε++=是正确的。 ( )

6. 表达形式i

i x b a y ??+=是正确的。 ( ) 7. 表达形式i

i x b a y ???+=是正确的。 ( ) 8. 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 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 ( )

9. 当存在序列相关时,OLS 估计量是有偏的并且也是无效的。 ( )

10. 消除序列相关的一阶差分变换假定自相关系数ρ必须等于1。 ( )

三、问答题

1. 简述古典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2. 试举出三个模糊集合的例子。

3. 叙述Leslie 人口模型的特点。并讨论稳定状况下种群的增长规律。

4. 静态贝叶斯博弈中参与人的策略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5. 有了海萨尼转换,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基本上是相同的,,这种论述是否正确?

四、计算题

1. 在超市购物时你注意到大包装商品比小包装商品便宜这种现象了吗。比如洁银牙膏50g

装的每支1.50元,120g 装的3.00元,二者单位重量的价格比是1.2:1。试用比例方法构造模型解释这个现象。

(1)分析商品价格C 与商品重量w 的关系。价格由生产成本、包装成本和其他成本等决定,这些成本中有的与重量w 成正比,有的与表面积成正比,还有与w 无关的因素。

(2)给出单位重量价格c 与w 的关系,画出它的简图,说明w 越大c 越小,但是随着w 的增加c 减少的程度变小。解释实际意义是什么。

2. 解微分方程222(1)0(0)2;'(0)0d x dx x x dt dt x x ?+-+=???==?

. 3. 求如下非线性规划问题的KT 点。

???????≥≥≤+≤++++=0,03243..2)()(min 212121221221x x x x x x t s x x x x x f

4. 企业甲和乙都是彩电制造商,他们可以选择生产低档商品或高档商品,得益矩阵如下,

(1)该博弈有没有上策均衡?求两个企业同时决策的纳什均衡。

若企业甲先于企业乙进行产品选择并投入生产,

(2)用扩展型表示这一博弈,并求出子博弈的完美纳什均衡。

高档 低档

甲 高档 低档

5. 设{}12345

,,,,X x x x x x =,对[]0,1α∈有: {}{}{}{}{}12345

1245124144,,,,00.4,,,0.40.6,,0.60.7,0.70.80.8 1.0A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αααααα?≤≤??<≤??=<≤??<≤??<≤??

试求A

。 6. 求下列图中的最优投递路线。

(a)(b)

7.什么是序列相关性?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序列相关性的存在。检验序列相关性的方法思

路是什么?熟悉D.W.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和查表判断。

参考答案

试题16

一、填空题

1.乘数效应比DS=s期中期乘数/长期乘数,平均滞后时间MLT

2.滞后期长度,多项式的次数

3.自适应预期模型,局部调整模型

4.内生变量,外生变量

5.结构式,简化式

二、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序列相关不影响无偏性。

10.错。不是必须等于1。

三、问答题

1.

1)解释变量x为非随机变量,即在重复抽样过程中,x取值是可控的、固定的。

ε)=0,即随机误差项的平均值为零。

2)零均值假定:E(

i

αβε)=σ2(常数),即各随机误差项的离散程度(或波动幅

3)同方差假定:D(AL K e

度)是相同的。

4)非自相关假定:Cov (i ε,j ε)=0(i ≠j ),即随机误差项之间是互不相关、互不影响的。

5)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假定,Cov (X i ,i ε)=0(或E (X i i ε)=0),即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互不相关,彼此独立的对y 产生影响。

6)无多重共线性假定,即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

2. 答案略。

3. 不同年龄组的繁殖率和死亡率不同, 以雌性个体数量为对象(假设性别比为1:1), 是一种差分方程模型.

4. 答案:静态贝叶斯博弈中博弈方的一个策略是他们针对自己各种可能的类型如何作相应的完整计划。或者换句话说,静态贝叶斯博弈中博弈方的策略就是类型空间到行为空间的一个函数,可以是线性函数,也可以是非线性函数,当博弈方的类型只有有限几种时是离散函数,当博弈方的类型空间是连续区间或空间时则是连续函数。只有一种类型的博弈方的策略仍然是一种行为选择,但我们同样可以认为是其类型的函数。

静态贝叶斯博弈中博弈方的策略之所以必须是针对自己所有可能类型的函数,原因是博弈方相互会认为其他博弈方可能属于每种类型,因此会考虑其他博弈方所有可能类型下的行为选择,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根据。因此各个博弈方必须设定自己在所有各种可能类型下的最优行为,而不仅仅只考虑针对真实类型的行为选择。

5.

答案:正确。事实上,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本质上常常是相同的,是一种博弈问题的两种不同理解方法,而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海萨尼转换。

四、计算题

1. (1)生产成本主要与重量w 成正比,包装成本主要与表面积s 成正比,其它成本也包

含与w 和s 成正比的部分,上述三种成本中都含有与w ,s 均无关的成分。又因为形状一定时一般有3/2w

s ∝,故商品的价格可表为γβα++=3/2w w C (γβα,,为大于0的常数)。

(2)单位重量价格13/1--++==w w w

C c γβα,其简图如下:

显然c 是w 的减函数,说明大包装比小包装的商品便宜,;曲线是下凸的,说明单价的减少值随着包装的变大是逐渐降低的,不要追求太大包装的商品。

2. 令1y x =,21'y y =, 则微分方程变为一阶微分方程组:

12221211

2''(1)(0)2,(0)0y y y y y y y y =??=--??==?

建立m-文件vdp1.m 如下:

function dy=vdp (t,y)

dy=zeros(2,1);

dy(1)=y(2);

dy(2)=(1-y(1)^2)*y(2)-y(1);

输入命令:

[T,Y]=ode15s('vdp1',[0 20],[2 0]);

plot(T,Y(:,1),'-')

3. );0,2,0,0(,)0,0(**==λx

4. 答案:

(1) 没有上策均衡,同时决策的纳什均衡为(低档,高档),(高档,低档),或 (700,1000),(1000,700)。

(2) 本博弈的扩展形如下:

用逆推归纳法。如果第一阶段甲选高档,则到了第二阶段,乙会选择低档,因为此时得益700>500,结果为(1000,700);而如果第一阶段甲选低档,到了第二阶段,乙会选高档,因为此时得益1000>600,结果为(700,1000)。甲知道乙的选择方法,所以逆推回第一阶段,甲会选择生产高档彩电,因为1000>700,所以本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为: 甲的策略:选择生产高档产品;

乙的策略:若甲选择了生产高档,则选择低档;若甲选择了生产低档,则选择高档。

本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为:甲选择生产高档彩电,然后乙选择生产低档彩电。本博弈的双方得益为(1000,700)。

5. 答案:有[]{}11

()0.80,1|A A x x αα=∨∈=∈ 同理2335

()0.7,()0.4,() 1.0,()0.6A

A A A x x x x ==== 故有

12345

0.80.70.4 1.00.6A x x x x x =++++ 6. 答:(a )图中有四个奇度顶点,即{},,,V A B C D '=,完全带权图K4为图6所示,相

应的欧拉图*G 为图7所示。

图6 图7

FBCGBGAGDCDEAF 就是其中一条欧拉回路,其权为38。 (b) 图中有四个奇度顶点,即{},,,V B H G D '=,完全带权图K4为图8所示,相应的欧拉图*G 为图9所示。

图8 图9

ABCDEFGHGDCBHIA 就是其中一条欧拉回路,其权为40。

7. (1)Cov (i u ,j u )=E (i u ,j x )≠0,i ≠j ,i ,j=1,2,…,n 即u的取值与它的前一

期或前几期的取值相关,则称u存在序列相关或自相关。

(2)发生天灾等偶然事件,不仅对当期经济生活造成影响,而且影响以后几期,这样必然

导致随机项u 的自相关。

(3)检验序列相关性的方法思路:图解法,Dubin-Watson 检验法。

(完整版)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附答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 学习目标 ]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 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线性规划中的基本概念 知识点二线性规划问题 1.目标函数的最值 线性目标函数 z=ax+by (b≠0)对应的斜截式直线方程是 y=-a x+z,在 y 轴上的 截距是z, b b b 当 z 变化时,方程表示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 当 b>0,截距最大时, z 取得最大值,截距最小时, z 取得最小值; 当 b<0,截距最大时, z 取得最小值,截距最小时, z 取得最大值. 2.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在确定线性约束条件和线性目标函数的前提下,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可以概括为:“画、移、求、答”四步,即, (1)画:根据线性约束条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可行域表示的平面图形准确地画出来,可行域可以是封闭的多边形,也可以是一侧开放的无限大的平面区域.(2)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目标函数表示的直线平行移动,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顶点 (或边界 )便是最优解. (3)求:解方程组求最优解,进而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答:写出答案.

知识点三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实际应用 1.线性规划的实际问题的类型 (1)给定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问怎样运用这些资源,使完成的任务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大; (2)给定一项任务,问怎样统筹安排,使完成这项任务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量最小.常见问题有: ①物资调动问题例如,已知两煤矿每年的产量,煤需经两个车站运往外地,两个车站的运输能力是有限的,且已知两煤矿运往两个车站的运输价格,煤矿应怎样编制调动方案,才能使总运费最小? ②产品安排问题例如,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个单位的甲种或乙种产品需要的A、B、C 三种 材料的数量,此厂每月所能提供的三种材料的限额都是已知的,这个工厂在每个月中应如何安排这两种产品的生产,才能使每月获得的总利润最大? ③下料问题例如,要把一批长钢管截成两种规格的钢管,应怎样下料能使损耗最小?2.解答线性规划实际应用题的步骤 (1)模型建立:正确理解题意,将一般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这需要在学习有关例题解答时,仔细体会范例给出的模型建立方法. (2)模型求解:画出可行域,并结合所建立的目标函数的特点,选定可行域中的特殊点作为最优解. (3)模型应用:将求解出来的结论反馈到具体的实例中,设计出最佳的方案. 题型一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y≤2, 例 1 已知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 x+y≥1,则 z=3x+y 的最大值为 ( ) x-y≤1, A . 12 B .11 C .3 D .- 1 答案 B 解析首先画出可行域,建立在可行域的基础上,分析最值点,然后通过解方程组得最值点 的坐标,代入即可.如图中的阴影部分,即为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行域,当直线y=-3x+z 经 y=2,x= 3,

怎么利用EXCEL求解线性规划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求解生产计划 方法一: 1、建立数学模型: ①设变量:设生产拉盖式书桌x台,普通式书桌y台,可得最大利润 ②确定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y = max+ 115 P90 x 约束条件:200 x .....................⑴ +y 10≤ 20 x .....................⑵ 4≤ +y 16 128 x .....................⑶ +y 10 15≤ 220 y x ..........................⑷ ,≥ 2、在Excel中求解线性规划 ①首先,如图1所示,在Excel工作表格输入目标函数的系数、约束方程的系数和右端常数项: 图1 ②将目标方程和约束条件的对应公式输入各单元格中 F2=MMULT(B6:C6,F6:F7); F3=MMULT(B3:C3,F6:F7); F2=MMULT(B4:C4,F6:F7); F2=MMULT(B5:C5,F6:F7);

出现图2样式: 图2 线性规划问题的电子表格模型建好后,即可利用“线性规划”功能进行求解。 选择“工具”→“规划求解”出现“规划求解参数”窗口,如图3所示: 图3 在该对话框中,目标单元格选择F2,问题类型选择“最大值”,可变单元格选择F6:F7,点击“添加”按钮,弹出“添加约束条件”窗口,如图4所示: 图4

根据所建模型,共有4个约束条件,针对约束(1):20 x, +y 20 10≤ 左端“单元格所引用位置”选择F3,右端“约束值”选择D3,符号类型选择“<=”,同理继续添加约束(2)(3)(4),完成后选择“确定”,回到“规划求解参数”对话框,如5图所示: 图5 ④点击“选项”按钮,弹出“规划求解选项”对话框,选择“采用线性模型”和“假定非负”两项,如图6所示: 图6 ⑤点击“确定”→“求解”,选择“运算结果报告”“敏感性报告”“极限值报告”三项,最后点击“确定”,输出结果: 运算结果报告:

线性规划经典例题及详细解析

一、 已知线性约束条件,探求线性目标关系最值问题 1. 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1122y x y x y x ,则y x z 32+=的最大值为 。 二、 已知线性约束条件,探求非线性目标关系最值问题 2. 已知1,10,220x x y x y ≥??-+≤??--≤? 则22x y +的最小值就是 。 3. 已知变量x,y 满足约束条件+201-70x y x x y -≤??≥??+≤? ,则 y x 的取值范围就是( )、 A 、 [95,6] B 、(-∞,95 ]∪[6,+∞) C 、(-∞,3]∪[6,+∞) D 、 [3,6] 三、 研究线性规划中的整点最优解问题 4. 某公司招收男职员x 名,女职员y 名,x 与y 须满足约束条件?? ???≤≥+-≥-.112,932,22115x y x y x 则1010z x y =+的最大值 就是 。 四、 已知最优解成立条件,探求目标函数参数范围问题 5. 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422x y x y ≤+≤??-≤-≤? 。若目标函数z ax y =+(其中0a >)仅在点(3,1)处取得最大值,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6. 已知x 、y 满足以下约束条件5503x y x y x +≥??-+≤??≤? ,使z=x+a y (a >0) 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则a 的值为( ) A. -3 B 、 3 C 、 -1 D 、 1 五、 求可行域的面积 7. 不等式组260302x y x y y +-≥??+-≤??≤?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 A. 4 B 、 1 C 、 5 D 、 无穷大

线性规划典型例题

例1:生产计划问题 某工厂明年根据合同,每个季度末向销售公司提供产品,有关信息如下表。若当季生产的产品过多,季末有积余,则一个季度每积压一吨产品需支付存贮费O.2万元。现该厂考虑明年的最佳生产方案,使该厂在完成合同的情况下,全年的生产费用最低。试建立模型。 解: 法1 设每个季度分别生产x1,x2,x3,x4 则要满足每个季度的需求x4≥26 x1+ x2≥40 x1+ x2+ x3≥70 x1+ x2+ x3+ x4=80 考虑到每个季度的生产能力 0≤x1≤30 0≤x2≤40 0≤x3≤20 0≤x4≤10 每个季度的费用为:此季度生产费用+上季度储存费用 第一季度15.0x1 第二季度14 x2 0.2(x1-20) 第三季度15.3x3+0.2(x1+ x2-40) 第四季度14.8x4+0.2(x1+ x2+ x3-70)

工厂一年的费用即为这四个季度费用之和, 得目标函数;minf=15.6 x1+14.4 x2+15.5 x3+14.8 x4-26 s.t.x1+ x2≥40 x1+ x2+ x3≥70 x1+ x2+ x3+ x4=80 20≤x1≤30 0≤x2≤40 0≤x3≤20 0≤x4≤10。 法2:设第i季度生产而用于第j季度末交货的产品数量为xij吨 根据合同要求有: xll=20 x12+x22=20 x13+x23+x33=30 x14+x24+x34+x44=10 又根据每季度的生产能力有: xll+x12+x13+x14≤30 x22+x23+x24≤40 x33+x34≤20 x44≤10 第i季度生产的用于第j季度交货的每吨产品的费用cij=dj+0.2(j-i),于是,有线性规划模型。 minf=15.Oxll+15.2x12+15.4xl3+15.6xl4+14x22+14.2x23+14.4x24+15.3 x33+15.5x34+14.8x44 s.t. xll=20, x12+x22=20, x13+x23+x13=30, x14+x24+x34+x44=10, x1l+x12+x13+x14≤30, x22+x23+x24≤40, x33+x34≤20,

必修五——线性规划无数个最优解问题、乘1问题-答案

必修五——线性规划无数个最优解问题、乘1问题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 2.A 3.C 4.C 5.A 6.B 7.D 8.B 9.C 10.B 11.B 【解析】 1. 解:作出不等式组{x +y ≥1 x ?y ≥?12x ?y ≤2 表示的平面区域, 得到如图的△ABC 及其内部,其中A (1,0),B (0,1),C (3,4) 设z =F (x ,y )=ax +by (a >0,b >0),将直线l :z =ax +by 进行平移, 当l 经过点C 时,目标函数z 达到最大值 ∴z 最大值=F (3,4)=3a +4b =7,可得17(3a +4b )=1因此,3a +4b =17 (3a +4b )(3a +4b )=17(25+12b a +12a b ) ∵12b a +12a b ≥2√12b a ?12a b =24∴17(25+24)≥17×49=7, 即当且仅当a =b =1时,3a +4b 的最小值为7故选:D 作出题中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得如图的△ABC 及其内部,再将目标函数z =ax +by 对应的直线进行平移,可得当x =3,y =4时,z 最大值为3a +4b =7.然后利用常数代换结合基本不等式,可得当且仅当a =b =1时,3a +4 b 的最小值为7. 本题给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在已知目标函数z =ax +by 最大值为7的情况下求3a +4b 的最小值.着重考查了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和简单的线性规划等知识,属于中档题. 2. 解:满足约束条件{x +y ?4<0y ≥x x ≥0的可行域如下图所示

∵y?5x?1表示可行域内一点(x ,y )与P (1,5)连线的斜率 又∵k PA =5?41?0=1,k PB =5?22?1=-3, ∴y?5x?1的范围是(-∞,-3)∪(1,+∞) 故选A 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域,分析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数形结合即可分析出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其中分析出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表示可行域内一点(x ,y )与P (1,5)连线的斜率是解答的关键. 3. 解:由约束条件{y ≥0 y ?x +1≤0y ?2x +4≥0作出可行域如图, 由z =y -ax (a ≠0),得y =ax +z , ∵a ≠0, ∴要使z =y -ax (a ≠0)取得的最优解(x ,y )有无数个, a 不能为负值,当a >0时,直线y =ax +z 与线段AC 所在直线重合时,使z =y -ax 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 直线y =ax +z 与线段BC 所在直线重合时,使z =y -ax 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

使用Excel规划求解解 线性规划问题

使用Excel规划求解解线性规划问题 引言 最近,开始学习运筹学,期望通过学习后能够解决许多困扰自已的难题。 刚开始时,选了很多教材,最后以Hamdy A.Taha著的《Operations Research:An Introduction》开始学习。(该书已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书名《运筹学导论-初级篇(第8版)》,不知为什么,下载链接中只有该书配套的部分习题解答,而书中所说的光盘文件找不到下载的地方,因为中译本没有配光盘,因此也就错过了许多示例文件。不知道哪位有配套光盘文件,可否共享???) 线性规划求解的基本知识 线性规划模型由3个基本部分组成: ?决策变量(variable) ?目标函数(objective) ?约束条件(constraint) 示例:营养配方问题 (问题)某农场每天至少使用800磅特殊饲料。这种特殊饲料由玉米和大豆粉配制而成,含有以下成份: 特殊饲料的营养要求是至少30%的蛋白质和至多5%的纤维。该农场希望确定每天最小成本的饲料配制。 (解答过程) 因为饲料由玉米和大豆粉配制而成,所以模型的决策变量定义为: x1=每天混合饲料中玉米的重量(磅) x2=每天混合饲料中大豆粉的重量(磅) 目标函数是使配制这种饲料的每天总成本最小,因此表示为: min z=0.3×x1+0.9×x2 模型的约束条件是饲料的日需求量和对营养成份的需求量,具体表示为: x1+x2≥800 0.09×1+0.6×2≥0.3(x1+x2) 0.02×1+0.06×2≤0.05(x1+x2) 将上述不等式化简后,完整的模型为:

min z=0.3×1+0.9×2 s.t.x1+x2≥800 0.21×1-0.3×2≤0 0.03×1-0.01×2≥0 x1,x2≥0 可以使用图解法确定最优解。下面,我们介绍使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加载项求解该模型。使用Excel规划求解解线性规划问题 步骤1安装Excel规划求解加载项 单击“Office按钮——Excel选项——加载项——(Excel加载项)转到”,出现“加载宏”对话框,如下图所示。选择“规划求解加载项”,单击“确定”。 此时,在“数据”选项卡中出现带有“规划求解”按钮的“分析”组,如下图所示。 步骤2设计电子表格 使用Excel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电子表格是输入和输出的载体,因此设计良好的电子表格,更加易于阅读。本例的电子表格设计如下图所示:

六种经典线性规划例题

线性规划常见题型及解法 求线性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 2 2 2 x y A D y 2 O x x=2 求可行域的面积 y y M 5 2 x y 2 y x y 2 x y 2 x y x (3,5] y =2 ( 13 例1 x+2y 时 6 的点 C 、 x , 个 y 6 y 3 2 x + y —3 = 0 C 、 5 A 、 4 B 、 1 D 、无穷大 () 0,将 有 最小值 故选A .B A --- 作出可行域如右图 点个数为13个,选D x + y =2 则z=x+2y 的取值范围是 () 旦y =2 0 0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三、求可行域中整点个数 解:|x| + |y| <2等价于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作直线I : I 向右上方平移,过点A ( 2,0 ) 2,过点B ( 2,2 )时,有最大值 [2,6] B 、[2 ,5] C 、[3,6]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 ABC 的面积即为所求,由梯形OMBC 的面积减去梯形OMAC 的 面积即可,选B 例 3、满足 |x| + |y| <2 A 、9 个 B 、10 个 由已知条件写出约束条件,并作出可行域,进而通过平移直线在可行域内求线性 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是最常见的题型,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六类常见题型。 (x 0,y 0) (x 0,y p 0) (xp 0,y 0) (xp 0,y p 0) 是正方形内部(包括边界),容易得到整 y)中整点(横纵坐标都是整数)有() D 、 14 个 2x 例2、不等式组x x 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 y O C V —? x 2x + y —6= 0

线性规划经典例题

线性规划常见题型及解法 由已知条件写出约束条件,并作出可行域,进而通过平移直线在可行域内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是最常见的题型,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六类常见题型。 一、求线性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 例1、 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222x y x y ≤?? ≤??+≥? ,则z=x+2y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6] B 、[2,5] C 、[3,6] D 、(3,5]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作直线l :x+2y =0,将 l 向右上方平移,过点A (2,0)时,有最小值 2,过点B (2,2)时,有最大值6,故选A 二、求可行域的面积 例2、不等式组260302x y x y y +-≥?? +-≤??≤?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 A 、4 B 、1 C 、5 D 、无穷大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ABC 的面积即为所求,由梯形OMBC 的面积减去梯形OMAC 的面积即可,选B 三、求可行域中整点个数 例3、满足|x|+|y|≤2的点(x ,y )中整点(横纵坐标都是整数)有( ) A 、9个 B 、10个 C 、13个 D 、14个 x y O 2 2 x=2 y =2 x + y =2 B A 2x + y – 6= 0 = 5 x +y – 3 = 0 O y x A B C M y =2

解:|x|+|y|≤2等价于2(0,0)2(0,0)2(0,0) 2 (0,0)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 -+≤≥??--≤? 作出可行域如右图,是正方形内部(包括边界),容易得到整 点个数为13个,选D 四、求线性目标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x 、y 满足以下约束条件5503x y x y x +≥?? -+≤??≤? ,使z=x+ay(a>0) 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则a 的值为 ( ) A 、-3 B 、3 C 、-1 D 、1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作直线l :x+ay =0,要使目标函数z=x+ay(a>0)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 有无数个,则将l 向右上方平移后与直线x+y =5重合,故a=1,选D 五、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例5、已知x 、y 满足以下约束条件220240330x y x y x y +-≥?? -+≥??--≤? ,则z=x 2+y 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A 、13,1 B 、13,2 C 、13,4 5 D 、 5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x 2+y 2是点(x ,y )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故最大值为点A (2,3)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即|AO|2=13,最小值为原点到直线2x +y -2=0的距离的平方,即为 4 5 ,选C 六、求约束条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6、已知|2x -y +m|<3表示的平面区域包含点 (0,0)和(- 1,1),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6) B 、(0,6) C 、(0,3) D 、(-3,3)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教案

332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简单的线性规划”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介绍直线方程的一个简 单应用,这是《新大纲》对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视?线性规划是利用数学为工具,来研究一定的人、财、物、时、空等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如何精打细算巧安排,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它是数学规划中理论较完整、方法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分支,并能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营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中学 所学的线性规划只是规划论中的极小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同时也渗透了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一一数学建模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比较抽象,按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难以透彻理解,再加上学生对代数问题等 价转化为几何问题以及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学习消化的过程,故本节知 识内容定为了解层次 本节内容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是向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作图等能力的好教材 本节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教学难点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为突 出重点,本节教学应指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代数问题几何化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 运用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I 二、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尽管侧重于用“数”研究“形”,但同时也用“形”去研究“数”,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猜测、 归纳等数学能力; 2.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勇于 创新.

最新单纯形法解线性规划问题

一、用单纯形第Ⅰ阶段和第Ⅱ阶段解下列问题 s.t. 解:1)、将该线性问题转为标准线性问题 一、第一阶段求解初始可行点 2)、引入人工变量修改约束集合 取人工变量为状态变量,问题变量和松弛变量为决策变量,得到如下单纯形表,并是所有决策变量的值为零,得到人工变量的非负值。 2 -2 -1 1 2 1 1 -1 -1 1 2 -1 -2 1 2 5 -2 -4 1 -1 1 5 0 0 0 0 0 3)、对上述单纯形表进行计算,是目标函数进一步减小,选为要改变的决策变量,计算改变的限值。 2 -2 -1 1 2 1 1 1 -1 -1 1 0 2 -1 -2 1 2 0 5 -2 -4 1 -1 1 5 1 0 0 0 0 0 0 1 0 0 0 4)、由于,为人工变量,当其到达零值时,将其从问题中拿掉保证其值不会再变。同时将以改变的决策变量转换为状态变量。增加的值使目标函数值更小。 1 -3 1 1 1 0 1 1 -1 1

1 -3 1 1 1 0 0 0 0 0 0 0 0 5)使所有人工变量为零的问题变量的值记为所求目标函数的初始可行点,本例为, 二、第二阶段用单纯形法求解最优解 -2 2 1 0 1 1 -1 0 -2 1 2 1 5 1 3 要使目标函数继续减小,需要减小或的值,由以上计算,已经有两个松弛变量为零,因此或不能再减小了,故该初始可行点即为最优解。

2、求解问题 s.t. 如果目标函数变成,确定使原解仍保持最优的c值范围,并把目标函数最 大值变达成c的函数。 解:先采用单纯形法求解最优解,再对保持最优解时C值的范围进行讨论。 1)将问题华为标准线性问题 s.t. 2)用单纯形表表示约束条件,同时在不引入人工变量的前提下,取松弛变量得初始值为零值,求解初始解和最优解 10 -1 -1 -1 10 -20 1 5 1 -20 -2 -1 -1 0 0 0 0 要使目标函数继续减小,可以增大,增大的限值是10。 10 -1 -1 -1 10 0 -20 1 5 1 -20 -10 -2 -1 -1 0 -20 0 0 0 10 0 0 3)转轴。将为零的松弛变量和决策变量交换进行转轴 10 -1 -1 -1 10 -10 4 0 -1 -10 0 -20 1 1 2 -20

八种 经典线性规划例题(超实用)

线性规划常见题型及解法 由已知条件写出约束条件,并作出可行域,进而通过平移直线在可行域内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是最常见的题型,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六类常见题型。 一、求线性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 例1、若x、y满足约束条件 2 2 2 x y x y ≤ ? ? ≤ ? ?+≥ ? ,则z=x+2y的取值范围是() A、[2,6] B、[2,5] C、[3,6] D、(3,5]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作直线l:x+2y=0,将l向右上方平移,过点A(2,0)时,有最小值2,过点B(2,2)时,有最大值6,故选 A 二、求可行域的面积 例2、不等式组 260 30 2 x y x y y +-≥ ? ? +-≤ ? ?≤ ?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A、4 B、1 C、5 D、无穷大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ABC的面积即为所求,由梯形OMBC 的面积减去梯形OMAC的面积即可,选 B 三、求可行域中整点个数 例3、满足|x|+|y|≤2的点(x,y)中整点(横纵坐标都是整数)有() A、9个 B、10个 C、13个 D、14个 解:|x|+|y|≤2等价于 2(0,0) 2(0,0) 2(0,0) 2(0,0)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 ?-≤≥ ? ? -+≤≥? ?--≤ ? 作出可行域如右图,是正方形内部(包括边界),容易得到整点个数为13个,选 D

四、求线性目标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x、y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5 50 3 x y x y x +≥ ? ? -+≤ ? ?≤ ? ,使z=x+ay(a>0) 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则a的值为() A、-3 B、3 C、-1 D、1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作直线l:x+ay=0,要使目标函数z=x+ay(a>0)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则将l向右上方平移后与直线x+y=5重合,故a=1,选 D 五、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例5、已知x、y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220 240 330 x y x y x y +-≥ ? ? -+≥ ? ?--≤ ? ,则z=x2+y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A、13,1 B、13,2 C、13,4 5 D 、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x2+y2是点(x,y)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故最大值为点A(2,3)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即|AO|2=13,最小值为原点到直线2x+y-2=0的距离的平方, 即为4 5 ,选 C 六、求约束条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6、已知|2x-y+m|<3表示的平面区域包含点(0,0)和(-1,1),则m的取值范围是() A、(-3,6) B、(0,6) C、(0,3) D、(-3,3) 解:|2x-y+m|<3等价于 230 230 x y m x y m -++>? ? -+- ? ? -< ? ,故0<m<3,选 C

如何认识线性规划实际问题中有关最优解的精确问题

如何认识线性规划实际问题中有关最优解的精确问题 课本线性规划第二节,提到两个实际问题,一个要求将最优解精确到0.1,一个要求将最优解是整数,如果说师生们对例4的答案还可接受的话,那么,例3到最后四舍五入式的解答实在让人难以把握,况且最优解应为(12.3,34.5),那么关于这种最优解需要得到精确的题目有没有统一的解答步骤,我的回答是有。 在实际问题中,可行域一般都是一整片区域不存在间断现象,所以题目所要求的最优解无论精确到0.1还是精确到0.01,符合要求的最优解都确实存在在可行域中,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把它找出来,而不是通过任何手段去精确。如何才能把它找出来呢?我的办法是,不考虑x、y需要精确的要求,先依其他条件列出不等式组,作出可行域,求出符合题中其他条件的最优解,然后看此最优解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若符合,则即为所求解.若不符合,则应继续滑动参照线,求出经过可行域内的符合要求的且与原点距离最远(或最近)的点的直线,在该线经过可行域的部分上寻找最优解即可。具体操作请看以下示范 课本例3、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甲种产品1t需消耗A种矿石10t、B种矿石5t、煤4t;生产乙种产品1t需消耗A种矿石4t、B种矿石4t、煤9t。每1 t甲种产品的利润是600元,每1 t甲种产品的利润是1000元。工厂在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计划中要求消耗A种矿石不超过300t、B种矿石不超过200t、煤不超过360t。甲、乙两种产品应各生产多少(精确到0.1t),能使利润总额达到最大? 解:设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为x t、y t,利润总额为z元,那么

104300542004936000 x y x y x y x y +≤??+≤?? +≤??≥?≥?? Z=600x+1000y 作直线l :600x+1000y=0 即直线l :3x+5y=0 把直线l 向右上方平移,使其划过可行域,此时3x+5y>0 当直线经过点M 3601000 (,)2929时3x+5y 达到最大,即z 也达到最大, 此时3x+5y=6080 29 ≈209.655, 若要将最优解精确到0.1,需将直线向回平移到3x+5y=209.6 由35209.649360 x y x y +=??+=? 得到3x+5y=209.6与可行域左边界的交点A (12.343,34.514) 由35209.654200x y x y +=??+=? 得到3x+5y=209.6与可行域右边界的交 点B (12.431,34.462) 可知有可能成为最优解的点的横坐标为12.4 代入3x+5y=209.6得到纵坐标约为34.48,不符合题目精确到0.1要求

表格法解线性规划问题

表格法解线性规划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用表格法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通过例子详细地介绍了表格法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并引入了线性规划标准型的概念,归纳总结了表格法 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 【教学重点】理解用表格法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理解用表格法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计】 1、表格法也称单纯形法,是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常用方法,使用该 方法时,首先要将一般的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型.在教材中给出了化标准型的方法.讲解时一定要注意b≥0以及变量的非负性. 2、表格法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教材中归纳为五个步骤,这实 际上是一个算法,可以利用前面介绍过的算法知识来学习. 3、初始表格中初始解组的确定是关键,一般可取松弛变量,但当 标准型中没有这样的变量满足初始解组的要求时,通常要通过添加人工变量来解决,本教材没有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一般的运筹学教材中都可找到该容). 4、表格在转换时(通常称为转轴),教材中提到用加减消元法来转 轴.教师可就这部分容作适当的讲解. 5、由于通常的表格转换要进行多次,而表头部分是不变的,因此 可以将多表格合并起来,具体样式可参见5.5节表5-16.

【教学过程】 5.3.1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 求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虽然直观简便,但对多于两个变量的情况就不能适用了,对于多于两个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下面介绍一种用表格的方法来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解. 表格法是根据单纯形法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计算表格. 单纯形法(Simple Method )是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主要方法,该法由丹赛(Dantzig )于1947年提出,后经过多次改进而成,是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实用算法.由上节的叙述可知,如果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存在,则必定可以在其可行解集合的顶点(极点)中找到.因此,寻求一个最优解就是在其可行域的各个极点中搜索最优点.单纯形法实质上是一个迭代过程,该迭代即是从可行域的一个极点移到另一个近邻的极点,直到判定某一极点为最优解为止. 为使用表格法,首先介绍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 一般的线性规划问题中目标函数可能是求最大(或最小)值,而线性约束条件中可能是线性方程,也可能是线性不等式,约束条件中约束方程(或不等式)的个数也未必就比决策变量的个数少,这些问题对于线性规划的求解,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引入下述标准形式: 求目标函数最大值 n n x c x c x c x c Z ++++=...m ax 332211 (用和式表示为j j n j x c Z ∑==1max )

高中数学线性规划经典题型

高考线性规划归类解析 一、平面区域和约束条件对应关系。 例1、已知双曲线224x y -=的两条渐近线与直线3x =围成一个三角形区域,表示该区域的不等式组是() (A)0003x y x y x -≥??+≥??≤≤? (B)0003x y x y x -≥?? +≤??≤≤? (C) 003x y x y x -≤?? +≤??≤≤? (D) 0003x y x y x -≤?? +≥??≤≤? 解析:双曲线224x y -=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y x =±,与直线3x =围 成一个三角形区域(如图4所示)时有0 003x y x y x -≥?? +≥??≤≤? 。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以及线性规划问题。验证法或排除法是最效的方法。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等式组20 200x y x y y +-≤??-+≥??≥?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A)42 (B)4 (C) 22 (D)2 解析:如图6,作出可行域,易知不等式组20 200x y x y y +-≤??-+≥??≥?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三角形。容 易求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为A(0,2),B(2,0),C(-2,0).于是三角形的面积为: 11 ||||42 4.22 S BC AO =?=??=从而选B。 点评:有关平面区域的面积问题,首先作出可行域,探求平面区域图形的性质;其次利用面积公式整体或部分求解是关键。 二、已知线性约束条件,探求线性截距——加减的形式(非线性距离——平方的形式,斜率——商的形式)目标关系最值问题(重点) 例3、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 ??≥+-≥-≤-1122y x y x y x ,则 ①y x 32+的最大值为 。(截距) 解析:如图1,画出可行域,得在直线 2x-y=2与直线x-y=-1 的交点A(3,4)处,目标函数z 最大值为1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问题,由线性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然后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送分题。数形结合是数学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则2 2 x y +的最小值是 . ③1y x =+的取值范围是 . 图1

线性规划单纯形法(例题)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人文素质课线性规划单纯形法例题》 ? ? ??≥=+ +=+++++=?? ? ??≥≤+≤++=0 ,,,24 261553).(002max ,,0,24 261553).(2max 14.1843214213 214 321432121212 1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z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z 标准型得到该线性规划问题的,分别加入松驰变量在上述线性规划问题中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分别用图解法和单纯形)】 (页【为初始基变量, 选择43,x x )1000(00)0010(01 )2050(12)6030(24321=?+?-==?+?-==?+?-==?+?-=σσσσ 为出基变量。为进基变量,所以选择41x x

3 /1)6/122/10(00 )0210(03 /1)3/1240(10)1200(24321-=?+-?-= =?+?-==?+?-==?+?-=σσσσ 为出基变量。 为进基变量,所以选择32x x 24 /724/528/11012/112/124/1100 021110 120124321-=?+-?-=-=-?+?-==?+?-==?+?-=)()()()(σσσσ 4 33 4341522max , )4 3,415(),(2112= +?=+===x x z x x X T T 故有:所以,最优解为

??? ??? ?≥=+ +=+=+ ++++=?????? ?≥≤+≤≤+=0,,,,18232424).(0002max ,,,0 ,182312212 ).(52max 24.185432152142315 43215432121212 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x z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z 标准型得到该线性规划问题的,分别加入松驰变量在上述线性规划问题中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分别用图解法和单纯形)】 (页【 )000010(00001000000000100520200052300010254321=?+?+?-==?+?+?-==?+?+?-==?+?+?-==?+?+?-=σσσσσ)()()()( 为出基变量。为进基变量,所以选择42x x

线性规划经典例题及详细解析

1 / 6 一、 已知线性约束条件,探求线性目标关系最值问题 1. 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 ??≥+-≥-≤-1122y x y x y x ,则y x z 32+=的最大值为 。 二、 已知线性约束条件,探求非线性目标关系最值问题 2. 已知1,10,220x x y x y ≥??-+≤??--≤? 则22 x y +的最小值是 。 3. 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01-70x y x x y -≤?? ≥??+≤? ,则 错误! 的取值范围是( )。 A 。 [错误!,6] B.(-∞,错误!]∪[6,+∞) C.(-∞,3]∪[6,+∞) D 。 [3,6] 三、 研究线性规划中的整点最优解问题 4. 某公司招收男职员x 名,女职员y 名,x 和y 须满足约束条件?? ? ??≤≥+-≥-.112,932,22115x y x y x 则1010z x y =+的最大 值是 。 四、 已知最优解成立条件,探求目标函数参数范围问题 5. 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4 22x y x y ≤+≤?? -≤-≤? 。若目标函数z ax y =+(其中0a >)仅在点(3,1)处 取得最大值,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6. 已知x 、y 满足以下约束条件5503x y x y x +≥?? -+≤??≤? ,使z=x+a y (a >0) 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则a 的 值为( ) A. -3 B. 3 C 。 -1 D. 1 五、 求可行域的面积 7. 不等式组260302x y x y y +-≥?? +-≤??≤?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 A. 4 B. 1 C. 5 D 。 无穷大

高考线性规划必考题型(非常全)

线性规划专题 一、命题规律讲解 1、 求线性(非线性)目标函数最值题 2、 求可行域的面积题 3、 求目标函数中参数取值范围题 4、 求约束条件中参数取值范围题 5、 利用线性规划解答应用题 一、线性约束条件下线性函数的最值问题 线性约束条件下线性函数的最值问题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它的线性约束条件是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目标函数是一个二元一次函数,可行域就是线性约束条件中不等式所对应的方程所表示的直线所围成的区域,区域内的各点的点坐标(),x y 即简单线性规划的可行解,在可行解中的使得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点的坐标(),x y 即简单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例1 已知43 35251x y x y x -≤-?? +≤??≥? ,2z x y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2已知,x y 满足124126x y x y x y +=?? +≥??-≥-? ,求z=5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线性函数的最值问题 高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很多可以转化为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线性函数的最值问题。它们的约束条件是一个二元不等式组,目标函数是一个二元一次函数,可行域是直线或曲线所围成的图形(或一条曲线段),区域内的各点的点坐标(),x y 即可行解,在可行解中的使得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点的坐标 (),x y 即最优解。 例3 已知,x y 满足,2 2 4x y +=,求32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4 求函数4 y x x =+[]()1,5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线性约束条件下非线性函数的最值问题 这类问题也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问题,它也可以用线性规划的思想来进行解决。它的约束条件是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目标函数是一个二元函数,可行域是直线所围成的图形(或一条线段),区域内的各点的点坐标(),x y 即可行解,在可行解中的使得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点的坐标(),x y 即最优解。 例5 已知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10101x y x y y +-≤??-+≥??≥-? ,求22 448x y x y +--+的最小值。 例6 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0 0220 y x y x y ≥?? -≥??--≥? ,求11y x -+的最小值 四、非线性约束条件下非线性函数的最值问题 在高中数学中还有一些常见的问题也可以用线性规划的思想来解决,它的约束条件是一个二元不等式组,目标函数也是一个二元函数,可行域是由曲线或直线所围成的图形(或一条曲线段),区域内的各点的点坐标(),x y 即可行解,在可行解中的使得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点的坐标(),x y 即最优解。 例7 已知,x y 满足y 2 y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用“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在边界上”简解高考题

用“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在边界上”简解高考题 线性规划问题是指在线性约束条件(即关于变量y x ,的二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下,求线性目标函数by ax z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在线性规划问题中,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y x 叫做可行解,可行解的集合叫做可行域(可行域的边界是直线、射线或线段),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值的可行解叫做这个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求解线性规划问题,通常是通过平移初始直线0=+by ax 来解决的,所以有下面的结论: (1)若线性规划问题存在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在边界上. (2)若目标函数by ax z +=在两个不同的点B A ,处均取到最大值或均取到最小值,则初始直线0=+by ax 与直线AB 平行(此时线段AB 一定是可行域的边界,且线段AB 上的所有点都是最优解). (3)若可行域有凸顶点,则目标函数在可行域的所有凸顶点处的函数值中的最大(小)值就是目标函数的最大(小)值. 下面用这些结论简解几道线性规划题. 题1 (2015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第6题)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x -y ≥0,x +y ≤2,y ≥0. 若z =ax +y 的最大值为4,则a =( ) A .3 B .2 C .-2 D .-3 解 B.题中的可行域为图1中的OAB ?(其顶点坐标分别是)0,2(),1,1(),0,0(B A O )及其内部的区域. 图1 再由结论(3),可得3=a 或2.再检验,得2=a . 题2 (2015年高考福建卷文科第10题)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x +y ≥0,x -2y +2≥0,mx -y ≤0. 若z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