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

任性

主讲人:卢微陈泓江

(此教案针对的是3至6岁的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任性行为,使父母了解出现此行为的原因和哪些行为才是真正的任性行为从而纠正父母的

错误意识,同时帮助父母正确的解决生活中孩子的任性行为)

一.定义

所谓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抗拒、不服从外来的管教;不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

孩子的任性行为,由于年龄及个性的不同,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但下面几种也许是我们最为常见的。

任性表现一:你说东,他偏往西。孩子的任性,有时是年龄特征的表现。研究发现,孩子的成长不是匀速平稳的,有较为乖顺的平稳阶段,也有较为棘手的不平稳阶段。最初,孩子不知道“自己”,玩弄自己的小脚就像玩玩具一样,表现很乖;伴随着语言的发展,开始出现自我意识

的萌芽,到2岁左右变得更加强烈。他们开始表现自我,凡事都喜欢说“不”,到处炫耀和滥用自己的“否决权”,进入了“第一反抗期”,表现出来就是让人头疼的任性。等他们适应这种心理变化后,会是一段较平稳的时期。但到4岁左右,孩子又进入一个不平衡阶段,情绪不稳、脾气暴躁、任性胡闹,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种种任性言行再次表现出来。

任性表现二:脾气说来就来,稍不如意就和父母对着干。正所谓一个孩子一个脾气。所谓脾气,在心理学上叫做气质,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现的个性特征。传统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孩子大多脾气急,性子倔。这样的孩子很有主意,稍不满意就会和父母“顶牛”,让人感到非常任性。但他们的任性时间短暂,事情过去了,很快就忘记了。

任性表现三:突发性不可抑制的狂躁。

案例:欢欢说:“我想玩奇奇的遥控汽车,可奇奇太小气了,不给我玩。我的火一下就蹿了上来:不给就抢,抢不到就打!这时,他妈妈看见了,居然去向我妈妈告状。好啊,想整我?以

为我会怕吗?气死我了,哼,让你们先看看我的厉害。我把奇奇的小汽车使劲扔到了地上,看着它散了架,然后我还要把它踩扁。看到了吧,我是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你们谁敢惹!”妈妈道白:这孩子从小脾气火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没法跟他讲道理。真怀疑这孩子有暴力倾向。

这孩子的行为的确有暴发型人格的某些特征。这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挫折耐受力比一般孩子差,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就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愤怒情绪甚至一定程度的暴力行为,其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异常任性。但孩子的行为是否已超出正常的范围,还需要仔细观察,并请专业心理医生诊断。

任性表现四:要什么就得有什么,这时典型的极端自我中心的表现。“极端自我中心”的生活环境是培植任性的沃土。前面分析过,在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阶段,这时如果家长迁就放任,让孩子指挥一切,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就会过度膨胀,从而表现为极端任性,这在独生子女的隔代教育中体现尤为明显。而老人当着孩子的面反复说他任性,更给

了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进一步引导他朝着“任性”的方向发展。这叫做“标签效应”。可以说,这种孩子的任性完全是成人“培养”的结果。

当然,除了这些稍具典型性的任性表现之外,孩子们还会玩出千奇百怪的任性花样。但不论何种任性,除了有先天性的心理基础外,更有后天培养环境的植造。事实上,任性,是家长与孩子之“战”中家长败北即妥协的结果。

二.原因

在前面我们了解了孩子任性行为的表现,那么到底什么是孩子出现任性行为的原因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一:盈盈一定要抢过妈妈手里的熨斗帮妈妈熨衣服。妈妈好说歹说,小家伙就是不肯让步,非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功。妈妈手里拿着熨斗左躲右闪,盈盈则追着妈妈,一边叫喊着“我要熨!我要熨!”一边扑过来抢妈妈手里的熨斗。妈妈拿着吱吱冒着热气的熨斗,终于忍无可忍在盈盈小屁股上拍了几下。盈盈委屈的泪水哗哗地落了下来。

(对这个案例你们的看法是什么?你们认为盈盈的妈妈做错了没有,她应不应该打孩子?如

果你是盈盈的妈妈你会怎么做?)

点评:随着幼儿一天天长大,他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也因此越来越有主张,一个任性的幼儿就此成长起来。不管能不能动的物件,能不能做的事情,幼儿都想去尝试尝试。他可能学会了扔汤勺,扔吃饭的小碗,如果妈妈帮他捡起来,他全然不顾妈妈的警告,依旧不厌其烦地尝试扔东西的快乐。妈妈说了不能动的东西,他偏要去动一动,即便弄得家里一塌糊涂,或者因此给妈妈惹来太多的麻烦,但是这个任性的小家伙依然故我。妈妈的警告显得那么软弱无力。更有的时候,幼儿还会发脾气,无论怎么哄,他都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直到父母失去耐心,他的小屁股上被印上红红的巴掌印。对于父母来说,任性的幼儿几乎总是最令人头痛最难以驾驭的“小魔王”。接近两岁的宝宝往往是父母的“小捣蛋”。他们似乎能够明白一些道理,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仍表现出任性的特点。如果在这个时期引导不当,则可能让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父母注意到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是很正确的。

那么到底任性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下面我

们来看看造成任性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的消极创造性行为。

2、同伴交往机会缺乏。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同伴的缺乏,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由于亲子交往常常是一种不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如不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就会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

3.环境带来的挫败感。年幼的宝宝因为还不能有效地驾驭环境或者适应环境,于是他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凭自己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予他很多打击,很容易导致宝宝经历强烈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来自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来

自他自我探索的活动中。比如,宝宝想拿柜子上的某个玩具,尝试了几次都够不到,于是,那种来自他内心深处的愤怒和挫折的感情就变得无

法抵抗。

4.身体状况欠佳。当宝宝身体感觉疲倦、感到饥饿或有其他不适时,他就很容易变得不讲道理。一般下午三、四点钟,宝宝会感觉比较疲倦,如果这时遇上比较强烈的情绪冲突,他就会失去控制,变得超乎寻常的任性。另外,在宝宝旅行、度假或者家里突然来了很多客人时,由于作息时间被打乱,给予宝宝的刺激过多,都会让宝宝感觉比较疲惫,宝宝也会因此变得比较任性。

5.父母恶劣的态度。任性的宝宝在发脾气时,无论在情绪上还是身体上都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如果父母这个时候对宝宝大喊大叫,或用与宝宝的行为方式相对应的方式来对待他的反应,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进一步激化宝宝的恶劣情绪,让他变得更加任性。实际上,任性与发脾气不过是宝宝学习应付生活中失望和挫折的技

巧而已,父母应该理解这种行为。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出“固执”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孩子有

主见的表现,父母不可一味指责、惩戒。那么,哪些“固执”行为是可肯定的呢?

首先,是孩子的正当行为被忽视或粗暴干涉后出现的执拗行为。例如,孩子正玩得兴头上,父母不由分说,拽上就走,孩子就可能会哭闹着不愿离开。孩子也有自尊心,不尊重孩子自然会受到他的反抗。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可先告诉孩子需要做什么事了,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把将要做的事与孩子的游戏联系起来。如,该睡觉了,带上正在玩的娃娃一起睡。

第二,是孩子认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时候,会执拗地“坚持真理”。比如,平日家中来了客人,孩子拿糖果招待,会受到赞扬,但如果忽然来了一位患糖尿病的客人,就会拒绝吃糖,孩子不理解,硬是让客人吃。这时,只要给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去拿些瓜子招待客人,孩子就会兴冲冲地当好小主人的。

第三,是父母本来答应做而违约的时候,孩子也会表现得很固执。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在答应孩子前,应该考虑好可行性,不要糊弄孩子,也最好不要随便违约。实在做不到,要向他解释清楚,这也是对孩子守诺言、讲信用的一种教育。

三.对策

了解了孩子任性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教育:

1、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家长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2、家长教育孩子的要求、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家长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

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从而使他们更任性。

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

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负强化"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4.疏导幼儿的情绪。当幼儿因任性而哭闹时,如果父母用平静轻柔的声调承认幼儿的感情,并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幼儿就可以重新获得控制。因此,一旦发现幼儿表现出任性行为,父母可以平静地对幼儿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是尖叫乱踢不管用,如果你尖叫,乱踢,我没法帮助你。现在我们不闹了,我们来想想办法,看怎样让你感觉舒服点。”

5.消除幼儿任性的苗头。父母要学会客观地评估幼儿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就要及时满足幼儿的需求,并且不附带任何条件,千万不要拖延到幼儿哭闹后才满足他。这样就会助长幼儿靠哭闹来控制父母的习惯。如果幼儿的要求不合理,父母一定要语气和缓、坚定且简明扼要地告诉幼儿这个要求不对,不能满足。对幼儿的要求只需拒绝1次,说理也只说1次,决不重复、

唠叨。这样可以让幼儿感觉到父母态度很坚决,没有回旋的余地。

6.撤销对幼儿的注意。如果幼儿按他惯常的策略哭闹,父母可以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故意忽略他,偶尔既不要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也无需给他讲道理、或训斥幼儿,更不要心疼地劝说幼儿。事实上,幼儿哭闹的时候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解,相反,父母对幼儿的任何形式的注意只会变相地鼓励幼儿的任性行为。

7.不要迁就幼儿。当幼儿逐渐趋于平静时,父母可为刚刚哭闹过的幼儿进行简单的清洗,然后温和地引导他做他该做的事情。这时宝宝尚未完全平静,因此父母不要急于给幼儿讲道理,更不要急于向幼儿表达心疼之意,更不要流露出歉疚的情绪或者因为心疼幼儿而迁就幼儿的行为,否则父母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8.掌握讲道理的时机。等幼儿完全平静后,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幼儿讨论所发生的事,明确地告诉幼儿为什么不能答应他的要求,并且让幼儿明白,无论如何,父母都不会答应他的不合理要求,也不喜欢幼儿的任性。如果幼儿有什么要求一定要好好地说,需要引起父母注意时要采

取合适的方式。

9.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当幼儿正在任性地吵闹时,大声责骂或者讲道理都无济于事。此时,父母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别的有趣的事情或者玩具来吸引幼儿,终止他的任性行为。

10.防止幼儿产生挫折感。为了防止幼儿的任性行为,父母可以为他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或组织一:些很有意思的游戏与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与活动中获得一些愉快的情绪体验,防止他产生不必要的挫折感。

案例二:“妈妈,给我巧克力!”玩得满头大汗的林林跑回家里,对妈妈说。“下楼的时候不是刚吃过吗?再吃牙会坏的。”妈妈不同意。“我就要,就要!”林林跺着脚嚷起来。“闹!再闹你爸爸回来又该揍你了。”妈妈虽这么说,还是从盒子里取了一块巧克力递给他。不料林林嫌少,把巧克力一摔,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妈妈无奈地将整个糖盒送到他面前,林林这才破涕为笑,抓了一大把跑出去了。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唉,这孩子,总是这么任性。

(对于这个案例你们赞同林林妈妈的做法吗?

面对林林任性的行为你又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分析:林林是奶奶带大的。从小被视若掌上明珠,有求必应。林林想买什么玩具,爸爸妈妈说不买,爷爷奶奶就掏钱。一来二去,林林有主意了,说他他就闹,有时一闹一两个小时,他爸为此没少揍他,可好像也不起什么作用。由此可看出,林林的任性、固执同成人的溺爱放纵以及教育不一致有关。任性的孩子,长大了就可能发展为刚愎自用、钻牛角尖的人,很难与人和睦相处。你自己要清楚,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人生活在社会中,是需要有所限制和约束的;只有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因此,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纠正他的任性与固执。

下面有一些生活中幼儿任性时的解决办法: 1. 买东西:请做选择题。生活中,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要买玩具或零食,爸爸妈妈不给买,于是孩子哭,大人骂。年幼的孩子往往抵制不了玩具和食品的诱惑,但是爸爸妈妈却不能低估孩子的克制能力。面对众多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是需要成人进行适当引导的。这时父母就应该给孩子出些单项选择题,巧

妙地缩小选择范围,成功化解危机。

2. 穿衣服:编个故事来听。在穿衣服这件事情上,很多孩子不但有主见而且很特别。比如,他夏天要穿冬天的衣服,冬天要穿夏天的衣服,父母真是不堪忍受孩子的怪习。这时我们应该要怎样做呢?有位母亲的方法是:每天晚上,她都为准备孩子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根据衣服上的标志、图案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听了故事,孩子对衣服产生了好感,期盼着第二天穿上它们。因为自编的故事,衣服都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孩子穿衣服再也不让我头疼了!(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游戏。爸爸妈妈要为孩子建立起理性的行为习惯,用常规严肃的方法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采用游戏的方式,却能让孩子在看似没有外界要求的气氛中渐渐形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

3.耍无赖:转换角色明事理。(学龄前儿童尚处于“自我中心期”,他们通常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去判断理解事物、情境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但是,随着儿童的生理、心理不断发展,正常儿童一般都会进入一种“去中心化”的过程。皮蛋妈妈和孩子转换角色,巧妙地让孩子体会到

无理取闹是不受人欢迎

总之,要从根本上去解决孩子任性问题必须纠正家长的溺爱与放纵,纠正成人对他教育的不一致。

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转移注意力。在孩子表现出执拗时,父母可先采用转移的方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玩水,你可以告诉他,天冷,玩水容易感冒,咱们出去打球好不好?小朋友都在外面玩呢。孩子可能就会高兴地放弃玩水的念头而跟随大人去打球。

暂时不理睬。转移的方法收效不好时,可以“暂时不去理他”,父母可视情况采用沉默和“禁闭”两种形式。沉默是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哪怕孩子滚到地上也当看不见;或当孩子闹得凶时,用神情制止。沉默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孩子看闹了半天,引不起父母关注,一般就会偃旗息鼓。

假如沉默不起作用,就可以将门带上,让孩子独处一会儿。当然,屋里不能有危险品,也不要有孩子能玩的东西,以防惩戒作用被削弱。孩

子在屋里哭闹,父母不要理他,孩子闹一会儿感到没趣,就不会再固执了。“禁闭”的时间不用长,但父母的态度必须坚决,这样才会有好效果。当然,在这之后,还是要跟孩子讲清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及父母不同意的理由。

赏罚并用。当孩子任性胡闹之时,给孩子两种选择:一种是不再闹下去,将得到某种奖赏;一种是闹下去,会受到处罚。孩子在听清两种结果后,通常会放弃吵闹以获得奖赏。这时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明道理,让他明白,正当的要求,父母会同意;不正当的要求,闹也没有用。

触摸动作游戏:盲人塑像师的作品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

2.训练幼儿的触觉

3.训练幼儿的空间感和建构能力

活动准备:

一条手帕或一根布条,只要确保游戏参与者不能看见事物即可。

活动步骤:

1.教师示范:教师请三位小朋友上讲台,一位小朋友作老师的引导,另外两个小朋友分别作模型和塑像并站在教师的左右两边;请引导者指引老师到摆好动作的模型面前并触摸她的动作;教师根据模型的动作把塑像摆成和模型相同的动作。

2.幼儿实践:教师进行示范之后,邀请小朋友依次上来做动作。

08学前教育本科班32号卢微

家长教育大班孩子的几种基本方法

家长教育大班孩子的几种基本方法 1、在家里养成良好的习惯,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睡前刷牙,整理自己的玩具,定时看电视(如一次看15分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2、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不在乎学的知识多少(比如认字,写字,算算术);还要培养他沟通能力,善于交际。 3、每周和孩子一起计划一次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孩子期盼这个时刻的到来,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和他在一起,如去少年宫玩、去爬山、去旅游等等。多跟孩子在一起:即使工作再忙,你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户外中去玩“最美妙的书”; 欢迎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或去外面玩,很开心的事。 4、每天夸孩子一句,经常鼓励孩子,很重要。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前者成才率比后者高5倍。 如果今天夸孩子手干净,第二天他的手会更干净;如果今天夸他的字比昨天写得好了,明天的字准写得更工整;如果今天夸他讲礼貌了,明天他也会更注重礼貌……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受到大人的夸奖时,他不仅心情愉悦,而且懂得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大人提倡的,什么是大人反对的。这样,比家长直接对他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效果要好得多。 5、引导孩子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编故事,开发儿童语言潜力。 学习语言最佳的途径是通过故事,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聪明的爸爸妈妈,每天在孩子睡觉之前,给孩子讲生动的故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用大量的信息激活了儿童的大脑。研究表明,儿童生长的环境,收到的信息越丰富,大脑发育的越快。而书籍,恰恰是最好的资源。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故事开发了。孩子们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同时,引导孩子表演故事,动作协调能力,表演能力,理解能力也进行了训练,渐渐引导孩子创编故事,孩子的想象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只要家长持之以恒,对待孩子就像农民对待庄稼那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智力的发展是惊人的。同时孩子们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6、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 7、孩子有话对你说时,不管你多忙也要耐心倾听;对孩子许诺的事,说到做到; 8、、父母把任性误解为个性,孩子不守纪律,不讲道理,还觉得高兴,认为孩子有个性,加以肯定,乃至给予赞美。这样会使得孩子在个性与任性中陷入迷茫,分不清是与非,在学校和家中,全由着性子来,有了缺点,父母讲不得,老师说不得,稍受一点委屈,就接受不了。把任性当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溺爱的结果,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过分顽皮、无理要求加以怂恿,生怕孩子受到委屈; 10、家庭教育要做到爱中有教,教中有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可听之任之,一定要认真处理。必须向孩子严厉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去做的,并要根据孩子错误的严重性给予必要的惩罚,让孩子体验到做错事后所引起的不愉快,从而牢记教训。

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幼儿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儿童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分析儿童任性行为的实质和影响的基础上,从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定阶段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儿童任性的原因,从影响儿童的两个因素家长和幼儿园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来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此来为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儿的任性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如何对待儿童的任性行为提供借鉴。 关键词:任性行为;尊重;自我中心阶段 儿童的任性行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反映出来,并且在学前期得到迅速发展,每个儿童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任性行为。对于儿童的任性,传统的观点是童言无忌,认为儿童还小,不懂事,可以众容;有些学者认为任性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会给儿童的一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应该严肃对待;还有些学者认为儿童在一段特定的时期会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任性”行为是必然的。深刻的认识儿童的任性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儿童,为我们科学对待儿童的任性行为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儿童任性行为的实质和影响 幼儿的任性行为表现为在家里、学校、商场以哭闹、打骂或威胁的举止,一般认为儿童任性行为是指儿童对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的做法。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把儿童的任性行为定义为内心紊乱、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生产的一种紧张情绪的表现,代表着内心灵魂试图索取或自我保护或解释为没有明显原因、无逻辑或无法说服的行为。通常认为任性行为是内心感受受到外界环境阻碍

引起的,如果得不到措施解决,某些任性行为随着时间发展不断严重,因而成为持续表现的永久性原因的发端,不易补救,而有些任性行为是儿童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儿童必须经历,这种“任性”行为不仅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除,而且会对儿童特定阶段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导致儿童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儿童最初的任性就是最早的心理失调的功能性疾病,把儿童最初的任性原因归于心理失调,很明显心理失调反映出来的不是自然规律,而是错误,成人没有正确的按照儿童的方式对待儿童。此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还会出现由于儿童自身发展阶段与周围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任性行为。 (一)儿童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前运算阶段的4—7岁时,也就是前概念期会出现自我中心,此时的儿童只能用自己的观点看一切事物,不知别人的观点,所以此时的儿童只能依据以前的同化经验和生长图谱去做他自己的事情,不会考虑成人的观点和感受,这种“任性”行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的,是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定阶段。 (二)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环境 1.家长不能理解和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时刻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应该成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样。如何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如今的家庭普遍是孩子要什么有什么,长期这样一直没有障碍的生活,如果有一天,当孩子真正的遇到困难时,他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 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臵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如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坚持早上跑步,不管刮风下雨都要持之以恒。孩子的坚强意志是磨炼出来的。一个经常克服小困难的孩子,慢慢地就能承受住大的困难。 还有有一个问题,是养育孩子会发生的实际问题,看到孩子丢三拉四该怎么办?而这时,我们的孩子正屡屡犯这样的错误,橡皮什么的每天都丢,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外套还丢在学校找不回来。于是决定好好学习一下,翻开书,发现一个解决方案首先简单分析了原因:对孩子来说,健忘也是一种消极的争取关注的方式……。 那么该怎么办呢?比如老是习惯性忘做作业的孩子,不要包办孩子的作业提醒功能,而是让他自己去承担忘记做作业的结果——老师的惩罚以及自己的羞愧。这一点倒是和日本一个教育专家的看法一致。

他的教育方针是顺其自然,按照他的理论,给孩子一段时间去自我做主,自我适应,孩子就会自立并保持生活中各项事务的平衡。也许孩子真的应该是顺其自然成长的,犯错,改正,再犯,再改。而我们只能在其中起到引导和配合作用,真正去干涉的结果并不好。 有趣的道理,就是越少唠叨,越多受益,简而言之是“行胜于言”。联系到教育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我们总是在限制孩子做不好的事情,也阻止他们去花笨力气做原本简单的事情。其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下面这两则名人教子的故事,对我们年轻家长来说,应该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第一则是清代书法家郑燮教子的故事。郑燮是老年得子,对子自然备加疼爱,但他认为:“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郑板桥在外做官,只好把幼子寄养在堂弟家。为此他再三嘱咐堂弟不要放纵姑息,“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始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雀跃。”总之,夫读书中举进士为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郑燮是如此地对孩子的严管,实行正确地教子方法。可见,他的儿子之所以走上成人成才之路得益于他的父亲在做人方面有良好的根基。

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智慧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轻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分歧错误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流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浚沟通,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抛却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用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练习孩子用心听讲,要从日常糊口入手,由于糊口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练习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糊口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听话能力,如铺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斯.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留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题目。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糊口经历和故事. 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立场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

浅谈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及教育策略

浅谈幼儿任性行为的形成及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17-01-11T15:38:42.110Z 来源:《教育学》2016年11月总第109期作者:高学学[导读] 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如果不及早发现并矫正,则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陕西省清涧县第二幼儿园 718399 摘要:幼儿任性行为,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给诊断为“儿童行为失调综合征”,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上属于非理性意志发展。任性行为会影响孩子生活能力的发展,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如果不及早发现并矫正,则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任性自我健康发展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小班的班主任工作。新入园幼儿的问题真是不少。由其是轩轩这名幼儿,每天来园总是哭闹不休,缠着家长不放手,任凭家人和老师怎么哄都无济于事。而这样的幼儿,在幼儿园数不胜数,我们常常会听到许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太任性了!”还有的说:“现在的孩子啊!都这样,把父母都操心死了!”那么针对轩轩这一类幼儿,我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得出结论,认为轩轩这类孩子属于任性。 任性其实是一种心理反映,幼儿在3岁左右就开始出现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要求,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甘心处处听成人的照料和摆布,渴望在成人面前通过各种方式显示自己的能力。刚开始,幼儿用打人来表达他不同意不喜欢的态度,接踵而来的是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最后,幼儿就可能引起行为冲动,以哭闹为手段,换去自我满足,如果这样的问题不及早纠正,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一、根据轩轩这类幼儿的表现,我认为新入园幼儿形成任性心理和行为主要是以下原因 1.幼儿自制力差。自从幼儿有了行为能力、思想,这种由自我所引发的任性行为就随处可见。幼儿会因为自己系不上纽扣生气,会因为爸爸妈妈没给自己梳小辫子生气,也会因为没有让吃糖生气,会因为自己的想法没有实现而生气,而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问原由地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长了幼儿的任性行为。 2.父母缺乏耐心。孩子一不听话,父母一开始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可当孩子为所欲为时,父母觉得烦,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的,因此,父母不再坚持。其实,这些父母还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已经有所觉醒,他们大多数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 3.父母的过分纵容。因为现代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呵护倍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对孩子,如果孩子受了一点委屈,孩子自然会得寸进尺,助长幼儿的任性行为。 二、根据幼儿的任性形成原因,防止和纠正幼儿的任性心理和行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采取有效的教育活动进行矫正。针对这类幼儿,我在班里设计了一些活动,通过采用幼儿喜欢的“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听听、说说、讲讲中,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懂得任性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在“应该怎样做?”的环节中,让他们不断提高自控能力,以达到克服任性的教育目的。 2.实行短时间“冷处理”的方法。我们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某个小朋友来园一直哭闹,老师越哄,他的哭闹声音越大,可当老师放弃哄的时候,过一会儿他就好了,所以我认为孩子的哭闹是给成人看的,目的是引起成人的注意。一旦他发现成人不注意他,他自然会放弃。 由此,我认为“冷处理”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家长在孩子出现任性行为的时候,可以不必理会孩子,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行为。如果家长次次妥协,孩子稍微有一点无理取闹,就唯命是从,由此孩子得寸进尺任性行为会越来越严重,反之孩子发现没人理会,他会觉得无趣而放弃他的任性,当孩子不闹的时候,再给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冷处理”的方法也叫“负强化”。 3.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孩子生活在家庭中,父母的表现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长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所以家长不能随意地给孩子许诺,因为孩子年龄小,父母的每一句话他都是认真对待的,如果父母不能确定自己能否办到的事情最好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许诺,如果不经意间已经许下诺言,那么再困难也要实现,这样家长在孩子面前有个模范作用。“曾子杀猪”的故事也是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 4.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和事情上,比如说当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的时候我们带着他去做游戏,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以前认识一位年轻的爸爸,很有教育手段。一天孩子就要闹着买一件贵重的玩具,他就对孩子说:“那个玩具真的好,我的宝宝很有眼光,可前面还有更好玩、更酷的东西,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就会把刚才的事情忘掉。 参考文献 [1]王烨芳著王振宇主审《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江苏教育出板社,2012,(03)。 [2]孙瑞雪著《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11)。 [3]赵敏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常常会听到:“哎呀,我家那个小祖宗饭又不吃,真急人!”“我家的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一点也不怕我们,无法无天了,真难管……”等等.其实幼儿的任性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而家庭原因是幼儿任性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家长放任孩子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任性的孩子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于他人(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还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处理能力的发展等等。所以,如今幼儿任性的心理、行为成了我们研究的焦点。 案例: 刘瑾阳,男孩,5岁,是家庭独生子女。该幼儿性格外向,聪明可爱,但和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发脾气,哭闹不止。在幼儿园,每次活动时,都和同伴发生争执,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哭,有时还躺在地上打滚,直到老师进行不公平的处理后才可停止。他和爸爸妈妈、姥姥生活在一起,家庭条件充裕,父母都是机关干部,平时工作都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姥姥在家照顾他。一家人非常疼爱他,对他的要求有求必应,姥姥更是舍不得孩子受苦,在教育方面总是跟爸爸妈妈唱反调。只要孩子发脾气,苦恼,就会迁就,时间一长,孩子对谁都不怕了。每天家长接送时,他都要家长给他买东西,他看见什么都想要,不

管是吃的还是玩的,家长不给他买就躺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开始时妈妈会轻生轻语哄他,可他一点都听不进去,继续哭闹。妈妈生气了,批评了几句,这下他更无理取闹了,把想要的东西死死地拽在手里,小脸憋得通红,看着他声嘶力竭,上气不接下气,妈妈不忍心了…… 一、幼儿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分析 儿童的任性行为,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被称为“儿童行为失调综合症”。是一种儿童心理偏异的行为。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放纵、娇惯的现象随之增加。在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不少幼儿养成了任性的坏毛病。任性行为表现为:当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或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她们就又哭又闹、撒泼打滚。面对幼儿的任性许多家长束手无策。有的家长只好做弱者满足他们的要求;有的则是打骂、简单粗暴的对待。这样不仅不能改变幼儿的任性行为,反而会导致他们更任性。或使他们变得蛮横不讲理,攻击性行为增多。因此,当幼儿有任性行为,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时,使任性行为逐渐消除。 任性可以说是当今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然而,我们仔细剖析孩子的任性,不难发现,孩子的任性行为又都是成人的教育不当造成的。面对孩子最初的需要,多少父母不都是不假思索地给予满足,从未思考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面对孩子最初的不合适

怎样正确的管理教育孩子

怎样正确的管理教育孩子 如果只有一方说,一方听,亲子间的互动是属于单向的、缺乏交集的。 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应当建立“你说、我听“我说、你听的互动方式,并能运用“让我说说看你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感受….的同理歷程,了解彼此的感受与想法,以奠定良好沟通的基础。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希望孩子听从指示,采取直接的命令或权威式的口气,孩子容易产生反抗的情绪。 当父母希望孩子遵从长辈的期望时,可以提供选择的机会与孩子沟通,每一种选择的优缺点可以由亲子共同讨论,经过讨论,即使孩子的选择不是父母所期望的,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为什么做那样选择的塬因,有时父母也可以改变塬先的想法。 亲子互动过程中,亲子双方如能运用多面向的思考方式,可跳脱单向的思考模式,以开阔的眼光看待人、事、物。 多面向的思考方式,在聪明孩子的沟通上特别适用,因为父母与孩子特质相近,个性相同,因为相同而少互补,有时也亦产生冲突、各自坚持己见,不同面向的思考,可以在亲子冲突时,增进思考的广度及空间,避免僵化固执的思考!多面向的思考可以运用六顶思考帽的思考方式。 六种不同颜色的思考帽,代表六种基本的思考模式,白帽是资料与资讯、红帽是直觉与感情、黑帽是批判与避险、黄帽是妥协与可行

性、绿帽是创新与冒险、蓝帽则为系统与理性。 六种思考模式可以将思考由甲模式切换到乙模式或丙模式,藉以摆脱单面向的思考模式,也可以使复杂的思考单纯化,以避免思考混杂失绪,最后经过各种面向的思考,思考较能够跳脱单一及窄化的困境。 六顶思考帽代表六种思考型态及方向,可减除自我防卫心理、拓广思考技巧、进而增进对问题解决的能力。 自我揭露与倾诉孩子遭遇挫折需要倾听与安慰,父母心中的压力与困难也可被露让孩子知道,对孩子行为的感受,无论是正是负,是好是坏,父母可与孩子分享感觉。 成人的自我揭露有助于孩子了解父母的呀力、困难、想法或感受,能让孩子由了解中体谅父母的角色及辛苦!不只有孩子该说:“对不起!“谢谢!互动过程中难免磨擦与误解,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总会要求孩子说:“对不起!,而当父母犯错时,成人的角色常让权威的一方卸不下尊严说“对不起!。 当成人吝于说对不起时,儿童必定心生不平或不满,影响未来的互信与互重;反之,当父母说“对不起!时,儿童会觉得父母是宽怀大谅、明理的。 当父母能常示范说“对不起!及谢谢,为家庭中的亲子互动气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下面收集了一些关于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

管教孩子任性的六种方法

管教孩子任性的六种方法 (一)任性的表现 孩子太随心所欲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道理根本行不通。比如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想要,否则就大哭大闹。相信很多妈妈为此都伤透了脑筋。 (二)任性的心理分析 这种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比如,父母总是在孩子哭声的折磨下顺从宝宝的心愿;加上孩子的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经常以执拗发泄不满,更助长了任性行为。有的孩子不听话,父母感到无奈,于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三)管教的6种方法 转移注意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物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转移后,会很快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提示在先已掌握孩子的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只要带孩子去商场,提前就跟他约好:“今天上街买衣服不是买玩具,答应就带你去。” 有意冷落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耍赖时,家长要不予理睬,给他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更不要和他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没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再对孩子做简单而认真的说明,说清不能做的原因,并用“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榜样示范利用孩子喜欢童话故事人物的心理,激发他克服任性的信心。如孩子不肯吃菠菜,家长可以说:“你不是喜欢铁甲小宝吗?他就喜欢吃菠菜。” 适当惩罚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宝宝故意把东西扔到地上,家长可以对他的行为做出批评后,要求他将东西拣起来。如果孩子不服从,则可采取取消购买食物或玩具的承诺,或是“单独隔离”的惩罚方式。这种惩罚性的措施,会使他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十分坚决。这样,宝宝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注重表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规限孩子的不良习性,一方面更要关注孩子听话、不任性的行为,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夸奖。这样孩子就会懂得什么是大人赞成和允许的,什么是大人反对和制止的;就会知道专由自己的性子来就会受到惩罚,听话乖巧、不乱发脾气就会得到表扬和奖励。 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您常常为管教孩子而感到束手无策吗?不管您是喋喋不休地说教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其实,孩子完全可以变得既听话又懂事—— 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下面所讲的6个秘诀非常有效。 虽然,它不能防止淘气的孩子偶尔犯错,但可以帮助您运用爱心和耐心,将那个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孩子从麻烦角色中转换过来。说到做到 育儿专家指出:如果从1到10代表正确管教孩子的重要程度,(数字越高表明越重要)那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0来表示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会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因为他知道怎样能逃避惩罚。但当他知道您一定会在他做错事后怎样做时,他就可以预测那种行为的后果,自己控制自己。 如何做到这一点? 其中关键的部分是家长不要心软,不要在“只此一次”面前让步。总结出您认为重要的规矩,定好无论何时他们破坏这些规矩都会出现的后果,然后,将这些统统告诉孩子。例如,您要带他逛超市,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告诉他违反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他犯错,就按说的来惩罚他。 不要小看孩子 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个定论(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最无效的方法,只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为什么要这样做? 孩子并不会因为您惩罚了他,就从自己做错事的感觉中解脱出来。这样的感觉也许会过去,但反复的批评(“为什么您总对别人这样不友好”)会产生消极的感觉令其挥之不去。 如何做到这一点? 您要相信孩子,暗示他有能力做得更好。最终,也就促进孩子做出了更好的行为。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这样想:“如果做了正确的事,我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策电子教案

孩子任性的原因及对 策

任性 主讲人:卢微陈泓江 (此教案针对的是3至6岁的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任性行为,使父母了解出现此行为的原因和哪些行为才是真正的任性行为从而纠正父母的错误意识,同时帮助父母正确的解决生活中孩子的任性行为) 一.定义 所谓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抗拒、不服从外来的管教;不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 孩子的任性行为,由于年龄及个性的不同,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但下面几种也许是我们最为常见的。 任性表现一:你说东,他偏往西。孩子的任性,有时是年龄特征的表现。研究发现,孩子的成长不是匀速平稳的,有较为乖顺的平稳阶段,也有较为棘手的不平稳阶段。最初,孩子不知道“自己”,玩弄自己的小脚就像玩玩具一样,表现很乖;伴随着语言的发展,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到2岁左右变得更加强烈。他们开始表现自我,凡事都喜欢说“不”,到处炫耀和滥用自己的“否决权”,进入了“第一反抗期”,表现出来就是让人头疼的任性。等他们适应这种心理变化后,会是一段较平稳的时期。但到4岁左右,孩子又进入一个不平衡阶段,情绪不稳、脾气暴躁、任性胡闹,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种种任性言行再次表现出来。 任性表现二:脾气说来就来,稍不如意就和父母对着干。正所谓一个孩子一个脾气。所谓脾气,在心理学上叫做气质,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现的个性特

征。传统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孩子大多脾气急,性子倔。这样的孩子很有主意,稍不满意就会和父母“顶牛”,让人感到非常任性。但他们的任性时间短暂,事情过去了,很快就忘记了。 任性表现三:突发性不可抑制的狂躁。 案例:欢欢说:“我想玩奇奇的遥控汽车,可奇奇太小气了,不给我玩。我的火一下就蹿了上来:不给就抢,抢不到就打!这时,他妈妈看见了,居然去向我妈妈告状。好啊,想整我?以为我会怕吗?气死我了,哼,让你们先看看我的厉害。我把奇奇的小汽车使劲扔到了地上,看着它散了架,然后我还要把它踩扁。看到了吧,我是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你们谁敢惹!”妈妈道白:这孩子从小脾气火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没法跟他讲道理。真怀疑这孩子有暴力倾向。 这孩子的行为的确有暴发型人格的某些特征。这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挫折耐受力比一般孩子差,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就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愤怒情绪甚至一定程度的暴力行为,其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异常任性。但孩子的行为是否已超出正常的范围,还需要仔细观察,并请专业心理医生诊断。 任性表现四:要什么就得有什么,这时典型的极端自我中心的表现。“极端自我中心”的生活环境是培植任性的沃土。前面分析过,在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阶段,这时如果家长迁就放任,让孩子指挥一切,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就会过度膨胀,从而表现为极端任性,这在独生子女的隔代教育中体现尤为明显。而老人当着孩子的面反复说他任性,更给了孩子

教育孩子的方法发言稿

教育孩子的方法发言稿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够有这样一个和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 的机会。 做为王xx的家长来说,我并不是教育工作者,也不是心理学家,只是一个最普通的机关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只是用己所 学尽己所能,一步步地在懵懂中摸索着教育她。她是一个活泼、可爱、大方的女孩子,我们一家人都视她为宝。但是相应地我们也面 临一些教育的问题,现在就让我聊聊这几年自己的: 1、我很注重家庭的气氛,尽量达到和谐而又健康。家庭成员之 间互相尊重,不说脏话,不粗鲁。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家庭读书气 氛的培养,孩子学习时绝不能打扰影响她。让她时刻注意到父母经 常沉浸于读书中,并让她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的发言稿教育孩子的发言稿2、我们很注重孩子的思想 品德教育,人的品质是第一要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 些周围环境的消极或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做到凡事从正面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辨别真善美,培养孩子的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富 有同情心、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等等一些优良品质。好 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比如孩子上二年级时,语文课要求写 日记了,一开始王瑛琪对于写日记比较反感,不知如何下笔,而且 写的犹如流水帐,当时真把我急坏了,心想我这个当家长的总不能 让自己的女儿不知怎么下笔吧。于是我就开始行动了,不止一遍地 说要注意观察,要注意自己的感受,这样眼里有东西,心里才有东西,才能在笔下写出来的。周末我就带她去新修好的大禹公园,让 她从进门就开始注意观察,从大大的“禹”字到公园内的各个亭台 楼阁,从潺潺流水到壮丽的石柱等都不放过,并且让她注意自己心 情的变化,回来后一篇优美的《大禹公园》写成了。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去孩子大姨家,她表哥写作文不怎么样,王瑛琪就开始教他了,

12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12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

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解析及教育对策 文档

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解析及教育对策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任性行为。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懂事了,多数孩子的任性行为也会被慢慢克服直至消失。但如果幼儿有严重的任性行为,将会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也将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正确看待幼儿出现的任性行为,及时关注和矫正,对孩子身心和谐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解析 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物缺乏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幼儿通常都会有点任性。一般从3岁开始,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孩子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开始要表现自我,孩子的心灵会面临着对社会的顺从与体现自我的矛盾和对立中。为了确立自我意识,对成人的安排、建议和指令会常常不听从,“闹独立”,力图摆脱约束,固执己见甚至开始反抗,这就是“第一反抗期”的表现,这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孩子的独立意识强烈凸显的一个阶段,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叛逆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剧烈变化,发脾气、大哭、大闹,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许多父母因不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而走入了教育上的“误区”。.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的任性是心理需求的表现。并指出,幼儿随着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的“视野”不断地扩大,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感兴趣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常常会有独立的倾向,一切事物都想亲历亲为,容易被大人认为不听话。其实,父母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因为幼儿还不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幼儿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社会规则的认识水平都比较低,不能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更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反复分析后,再做出处理决断,只凭着一种本能来要求大人,所以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常常会在不合实情下表露出来,尽管这些事物往往对他们不宜,甚至是不利或者有害的,他们都会以自身的兴趣与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 笔者认为,在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适当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适度保留孩子性格中的任性还是有必要的,对事有独立性,这是性格中很重要的优良品质。根据调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小时候几乎都不是听话的乖孩子,有的还非常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大多有自己的主见,大脑思维非常活跃,对任何人或事情不随便屈从,自信心强,有独立处事能力,等等。从中外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伟人和学者身上我们可略见一斑,如毛泽东、爱因斯坦、爱迪生、拿破仑等都存在这样的性格特质。.

正确惩罚孩子的方式

教育孩子的正确惩罚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宝宝正确、健康的成长。但是,什么样的惩罚方式才最有效、孩子最易接受?七种新鲜、有效的惩戒方式帮您培育优秀宝宝。 1、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 每次6岁的依依和她的朋友楠楠一起玩之前,依依的妈妈都会告诉她,如果她们两个有一个人哭闹耍赖,或者两人发生争执,就不能再一起玩了。周末带依依去公园,她的妈妈也会事先告诉她,如果在娱乐场她跑到离父母太远的地方,就必须离开游乐场。这种方式对依依来说非常有效,每次她都会按照妈妈的规定去做。她的妈妈认为这是因为依依知道妈妈肯定会说到做到。 理论上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然而,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须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这一次就必须坐在里面了。 2、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3岁的乐乐非常喜欢看书,他的妈妈说,如果午睡前或者晚上睡觉前把故事书拿走,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他妈妈的经验是:每天晚上睡觉时间一到,她就把乐乐喜欢看和想让妈妈讲的那几本书堆放在一起,告诉乐乐:“如果你按时刷完牙,洗漱完毕,按时上床,那你就可以看这些书。”如果乐乐一次不合作,他的妈妈就拿走一本书。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也可以剥夺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 对于那些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而不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知道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和同伴打架呢,还是选择和睦相处。处罚时间不宜过长的另一个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几天过后就心慈手软了,这就会危害到处罚方式的有效性了。 3、事不过三 如果想让孩子事先认识到一个重大的必须承担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失去他的最爱,那么“事不过三”处罚方式的效果就会更好。每次孩子调皮捣蛋了,不必说教,只要告诉他:“我们都不该打人。这是第一次!”,然后明确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当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也有人尝试过对于3到6岁的孩子有效方式是:在一张纸上画3个笑脸,然后把它贴在墙上显眼的地方或者其他孩子能够经常看见的地方。当孩子有了一次不好的行为,就在一个笑脸上画个'X',并且在下面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 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孩子教育也是要有正确的方法的,下面介绍下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

任性的孩子 如何教育

任性的孩子如何教育? 孩子任性主要表现为固执、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孩子不听话,父母就会对孩子不满,容易表现得不理智:有的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则对孩子的要求妥协,天长日久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任性的孩子很难与同伴友好协商、合作、分享,他们往往随心所欲,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和要求。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会强化孩子不良的个性品质。同时,孩子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经常性的情绪失控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大致有哪些呢? 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想怎样就怎样,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知识方面的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孩子的消极行为。 缺少与同伴交往。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与同伴交往机会的缺乏,导致孩子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这就会使孩子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 了解孩子任性的原因,对小儿的一些正当要求,如要求自己吃饭等,家长要给予鼓励和帮助。而不正当的要求,我们就可以运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教育:

1、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2、对无理要求要明确地回绝,而且要坚持一贯态度,不能以家长自己的情绪为转移,高兴时对孩子听之任之,不高兴时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不同意。 3、家庭成员之间的态度要一致,特别是有老人时,父母与祖父母的意见常不统一,使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4、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订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并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如果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5、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打骂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孩子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6、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