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1 功和机械能

11.1 功

知识点一、力学中的功

1、力学中的功

问题探究:观察图所示的两种情况,图中的同学正在做什么?找找他们活动中的共同点。

探究发现:力的作用有成效。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中的同学

在用力提小桶,小桶上升一段距离;乙图中的同学在用力推小车,

小车前进一段距离。他们活动中的共同点是都对其他物体施加了力

的作用,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都移动了一段距离,力的作用都有

了成效。物理学中就说甲同学提起小桶的力做了功,一同学推动小

车的力做了功。

探究归纳: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判断一个里是否做了功,要看是否同时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注意:①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是指距离与力具有同体性、同向性和同时性,即物体移动的距离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

②判断一个力是否做了功就要分析它是否同时具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

3、力对物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有距离无力:物体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运动方向上没有力对物体做功。

②有力无距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即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③力与距离垂直: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通过的距离与力垂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

知识点二、功的计算

1、功的计算公式: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W=F·S

注意:①要明确是那个力对物体做功或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

②公式W=Fs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是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③F是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S的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它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

2、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米

(N ·m ),用专门的名称“焦耳”来表示,简称焦,符号J 。

1J=1N ·m 物理意义:1焦耳的能量就等于使物体在1牛的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前进1米所转移或转化的能量。

3、初中阶段研究力做功,主要指下列两种情况: 第一种: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第二种: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称为克服某个力做功,

11.2 功率

知识点一、比较做功快慢

建筑工地上要把几百块转送到顶楼,如果用人工搬运需要几个小时,如果用起重机搬运,几分钟就可以。在这个实例中,不管是用人工还是机械搬运,都是把质量相同的砖搬运到了相同的高度,由功的公式W=Fs=Gh 可知,做功的多少是相同的,但两者做相同的功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做功有快慢之分。那么怎么表示做功的快慢呢?

通常比较做工快慢有两种方法:

1)若做功相同,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做功越快;所用时间越长,做工越慢。 2)若做功时间相同,可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做功越少,做功越慢。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说明做功的快慢与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 知识点二、功率

1、功率:在物理学中,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注意: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如功率大做功不一定多,因为还得比较时间;反之,做功多功率不一定大,因为时间不确定。由此可以看出,比较功率大小时,要同时考虑做功多少和做功时间的长短。

2、功率的公式 功率的公式为:t

W P =

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分别是:W →某个力做的功→焦耳(J )

t →做这些功所用的时间→秒(s );P →这个力做功的功率→瓦特(W )或焦耳/秒(J/s ) 注意:1)在进行有关功率的计算时,要灵活运用功率的公式,如变形公式W=Pt ,P

W =

t 。 2)计算功率的的另一个公式:P=Fv ,即物体在拉力F 的作用下,以速度v 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

a.推导:因为W=Fs ,所以v t

s t F F W P ===

b.应用:驾驶功率一定的汽车,有经验的司机在上坡时总要减速行驶,原因是根据P=Fv 可知,

当功率P 一定时,减小车速,可增大牵引力,这样更容易上坡。

c.利用该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拉力F 必须是恒力,且物体运动的速度应不变;②计算时,v 的单位必须用m/s ,这样算出的功率单位才是W ,速度v 跟拉力F 必须对应,即v 必须是收到拉力的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的速度。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1W=1J/s ,1W 表示物体在

1s 内做的功为1J 。另外常用单位千瓦(kW )1kW=1000W ,兆瓦(MW )1MW=106

W 。

4、速度与功率的比较

5、功与功率的比较

11.3 动能和势能

知识点一、能量

1、能量的概念:

发生形变的跳板能将人弹起,被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跳板和弓都能对别的物体做功,即它们都具有做功的本领。举高的重锤,它一旦落下来就可以把地面上的木桩打入地里,它可以对木桩做功,因此它具有做功的本领。像发生形变的跳板、被拉弯的弓、被举高的重锤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说这些物体都具有能量。

1)定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实质: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某种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就越多,就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能量的单位:

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因此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能的单位也是焦耳(J)。

注意:理解能量与功的关系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功是描述一个力对物体作用过程中取得成效的物理量,是相对于一个过程而言的,它是一个过程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是描述一个物体具有能够做功的本领的物理量,是一个状态量。

②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量定义中的关键词“能够对外做功”并不等于正在做功。能够做功的物体,即具有能量的物体,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可能正在做功,也可能没有做功,但只要它能够做功,或者说它具有做功的本领,就具有能量。也就是说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做功,但能够做功的物体一定有能量。例如:被举高的重锤在空中静止,它虽然现在没有做功,但当它下落时,可将木桩打入地下而做功,所以被举高的重锤具有做功的本领,他具有能量。

③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例如:同一个重锤被举得越高,落下时把木桩砸入地里越深,这说明被举得越高的重锤能够对外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因此,我们可以用能够对外做功的多少来衡量物体具有能量的大小。

知识点二、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空中飞行的小鸟、地上运动的汽车、江中的流水等。

2、实验探究: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动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能是表示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的物理量,动能大,表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大,所以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还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让钢球从斜面上滚下,撞到木块上,推动木块做功。在同样的水平面上,木块被推得越远,钢球对木块做的功就越多,钢球的动能就越大。让同一个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如图所示。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让它们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个钢球把木块推得远,如图所示,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小,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再分析动能大小与速度或质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①同一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钢球碰撞木块时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钢球滚下时速度越大,木块被推得越远,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②不同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钢球碰撞木块时的速度相同,质量大的钢球将木块推得远,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结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方法技巧:①让同一个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速度越大,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说明钢球的动能越大,这是控制质量相同,来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让它们从同一高度滚下,钢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而钢球质量越大,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说明钢球的动能越大,这是控制速度相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控制变量法”。

②本试验中运用了转换法,利用钢球推动木块做功,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小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评估、交流与合作:在探究和理解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因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所以要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试验,并且运用转换法,利用钢球推动木块做功,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小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②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物体的动能由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的大小决定,在讨论质量和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影响时,必须注意两个因素的同时性,而不可忽略任何一个。例如:子弹和火车的动能比较。

③在分析有关物体动能大小的变化时,要同时考虑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不能只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正在洒水的洒水车,尽管速度没有变化,但它的动能还是在不断减小,因为洒水车的总质量在不断减少。

知识点三、势能

1、重力势能: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

2、实验探究: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能是表示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的物理量,被举高物体的质量越大,能够做的功就越多;同一物体位置越高,能够做的功也越多。所以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a、如图所示,把

质量为m的重物第一次从h高处由静止

放下,第2次从2h高处由静止放下,比

较两次把小桌子砸入的深度。

b、如图所示,把重物都从h高处由静止放下,第1次重物质量为m,第2次重物质量为2m,比较两次把小桌子砸入的深度。

探究分析:重物的质量相等时,高度大的把小桌子砸入的深度大,说明质量相等时,高度大的重物的重力势能大。

重物的高度相等时,质量大的把小桌子砸入的深度大,说明高度相等时,质量大的重物的重力势能大。

探究归纳: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在物体的质量一定的情况下,高度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注意:①在分析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时,要同时考虑物体的质量和高度两个因素,质量大的物体其重力势能不一定大;同理,高度大的物体,其重力势能也不一定大。

②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高度”一般是指相对于地面而言的。在初中阶段,通常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看成零。

③由于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因此本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试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3、弹性势能

①现象探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与做功

运动员把弓拉弯,放手后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探究归纳:拉完的弓把箭射出去,弓对箭做了功,我们说拉弯的弓具有能量。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③现象探究: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弓拉的越弯能把箭射得越远;钟表的发条拧得越紧,指针走动的时间越长;弹弓皮筋拉得越长,弹丸被弹射的越远。

探究归纳: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本身的材料和弹性形变的程度,在材料相同时,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注意:在分析弹性势能大小的变化时,一般分析同一个物体弹性势能大小的变化。

④弹性势能的应用很广泛,如弹射座椅。

注意:不仅是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只要是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此物体就具有弹性势能。

3、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4、动能和势能的异同点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

的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

有动能

质量、速度具有能的物体都

能够做功,其单

位都是焦耳(J)

势能重力

势能

物体由于受到中立并

处在一定高度时具有

的能

一切被举高的物体都

具有重力势能

质量、高度

弹性

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

变而具有的能

一切发生弹性形变的

物体均具有弹性势能

形变程度、

材料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知识点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①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和物体的机械运动紧密联系的能量。机械能的单位是焦耳(J)。

②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可以表现为只有动能,没有势能,也可以表现为只有势能,没有动能。一个物体既具有动能,又有势能,她的机械能等于它的动能与势能之和。

③机械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量。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①单摆

运动方向高度重力势能速度动能能的转化

a到c 降低减小变大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到b 升高增大变小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到c 降低减小变大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到a 升高增大变小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②滚摆

运动方向高度变化→

重力势能变化速度变化→

动能变化

能的转化

下降降低→减小变大→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升高→增大变小→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研究的过程球的速度动能弹簧片形变程度弹性势能能的转化

木球压弯弹簧片不断减小直

至为零

不断减小

直至为零

由小变大不断增大动能转化为

弹性势能

弹簧片把木球弹回由零不断增

由零不断

增大

由大变小不断减小,

直至为零

弹性势能转

化为动能

归纳:动能和势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转化过程就是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4、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①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过程可分为上升段和下降段,上升段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段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问题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有时由于其他形式的能量参与了转化,会导致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没有发生转化。如某物体从斜面上匀速滑下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重力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

③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发生转化时,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物体上,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物体之间。如运动员进行蹦床表演时,运动员刚被弹起时,蹦床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由高处落下的皮球在撞击地面发生形变的过程中,皮球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皮球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他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规律总结: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明确研究对象和所要研究的过程;2)物体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动能、势能;

3)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高度、形变、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物体的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4)得出结论:一种形式的能减小必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知识点二、机械能的守恒

1、机械能守恒: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若考虑摩擦阻力等,机械能的总量就会变小,这是因为机械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如落地的乒乓球越跳越低,最后静止在地面上,机械能的总量在减小。

2、判断机械能是否变化的方法

①除重力、弹力外无其他外力情况下的机械能转化(此时机械能守恒)能的转化判断依据实例

速度高度形变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减小增大滚摆上升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大,滚摆的动能转化

为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增大减小过山车开始下降时,高度减小,速度增大,过山车的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动能转化为

弹性势能

减小增大运动的小球把弹簧压短,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转

化为动能

增大减小把箭射出去,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②存在除重力、弹力外其他外力情况下的机械能变化,有“机械能=

动能+势能”判断。若质量和速度不变,高度增加,则动能不变,重力势

能增大,机械能增大。例如:一辆汽车匀速驶上斜坡,在这个过程中,汽

车的质量和速度都不变,动能不变,但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汽车的

机械能增大,因为汽车的牵引力对汽车做了功。

3、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中心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在这里卫星的势能最大;离地球中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在这里卫星的势能最小。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她的质量为173kg,近地点为441km,远地点为2368km,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为114min。

结论:①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逐渐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能量转化是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势能逐渐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能量转化是动能转化为势能。

③在近地点时动能最大,在远地点时动能最小。

④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过程中,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卫星的机械能守恒。

知识点三、风能和水能的利用

(1)风能:空气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机械能叫做风能。风能的大小由风速和流动空气的质量决定。

(2)水能:流动的水具有动能,高处的水具有势能,水所具有的机械能统称为水能。水能的大小由流量、流速和水位差决定。

(3)风能与水能的利用:我国是利用风能最早的国家之一,现在人们在风力大的地方建造风力发电站,风能是一种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水能发电是水库上游的水冲击水轮机叶片时,把大部分动能传给水轮机,使水轮机转动起来,由此带动发电机发电。水力发电的过程是水能转化为电能的

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 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 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注意题型:弹簧测力计读数看挂钩端承受的力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图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力是一个 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 而存在。 由此可见,一个力肯定同时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 物体,另一个叫 受力 物体。 2、一个苹果或两个较小的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 ,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站在地面 上,对地面的重力约为 。 3、力的做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改变物体的 ② 改变物体的 扩展: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 下来,也可以使静止的 物体 起来,还可以使物体的运动速度 、 发生变化等。 4、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 。 5、重垂线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建筑工人常用它来检查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 6、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 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受力物体是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7、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变形了, 即发生了 ,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设球来去的速度大小不变,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运动的 ,即改变足球的 。 8、 如图所示,图(ABC)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图(D)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9、在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 中,G 代表 、m 代表 、g = ,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10、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是: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_ ___成正比;弹簧测力计__(能/不能)在月球上测出拉力的大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2.如图1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2N C.4N D.8N 3.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 ) A.地面上的所有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B.水往低处流是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作用不需要地球与物体直接接触 D.“重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4.小华归纳了一些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所测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最大值 B.避免弹簧测力计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 人对跳板的压力 手对弓的拉力 手对弹簧的拉力 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A B C D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或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 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 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八年级物理下册概念整理知识点分析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复习概要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点 第七章力第八章力与运动第九章压强 第十章液体的力现象第十一章功与机械第十二章机械能 第七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一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指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的变化。运动快慢指由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运动方向指由直线到曲线、由曲线到直线等; 物体形变指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和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力的示意图:只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就可以了。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使用: (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三、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四、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处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到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 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 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 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注意: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 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 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 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 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 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 摩擦力(f) :

2020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一、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4、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公式: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读作“牛每平方米”,物理学中将压强的单位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m2(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5、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3、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p=ρgh,ρ指密度,单位:kg/m3,g=9.8N/kg,h指深度,单位:m,p指压强,单位:Pa。注意:h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三、连通器 1、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2、连通器的原理: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部分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3、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4、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2)液体静止不流动。 四、大气压强 1、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存在着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强的测量: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依据是“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托里拆利实验也证明了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 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 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 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详细

第六章 《电压 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 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 ”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 ”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 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 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 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 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 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 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 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 物理单元检测(一) 姓名班级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磁铁吸引小铁钉时,只有铁钉受 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 图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 力的作用 D.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2.如图1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 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 力是( ) A.秒表的重力 B.秒表和测 力计的总重力 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秒 表的拉力 3. 用手指往下压塑料尺,可以观察到尺发生弯 曲.对于此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一)第2页(共4页)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一)第3页(共4页) A .手指对尺产生的弹力作用在尺上 B .尺为了恢复原状而产生弹力,其方向向下 C .手指对尺产生的弹力是由于手指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手指对尺的弹力与尺对手指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下列事例中,如图2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5.人在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 ) A.四肢向前运动产生的力 B.人対水的作用力 C. 水 对 人 的 作 用 力 D.上面各力的共同作用 6.如图3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B.用力A.检查相框 C.往墙上 D.往前图

3 7.下列哪个物体的重力可能是30N() A.一个中学生 B.一辆汽车 C. 一支铅笔 D.一个装满书本的书包 8.如图4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图 A.运动 员对 弓 弦的 拉力 B.汽车 对地 面 的压力 C.斧头 对 木 柴的 力 D.下落 小 球 受 到的 重 力 A B 图 4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一)第4页(共4页)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 第一节: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 受力物体。 2、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F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有关 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示意图:略,注意,在做示意图的时候要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方向、作用点。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那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调零、看量程、读数等) 4、知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由于收到地球的吸引而收到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来表示。 2、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正比关系,即物体的质量越大,那么物体受到也越 大。G=mg, 3、一般认为:g=大小为,单位为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 注:g的大小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越大,南北极的g最大。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重心:物体重力的中心,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体的中心。 6、重力源于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即世间万物都会受到的相互作用力。 本章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它与质量有关,质量远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第二节:二力平衡 1、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那么我们 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我们称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节: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 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教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2课时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磁铁、铁钉、铜条、握力计、小球、弹簧、钩码、橡皮筋、木板、玻璃棒、纸屑、小车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力的概念 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 小球、弹簧拉钩码。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 以利于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问:以上实 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 例子?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 验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 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 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 变。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 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 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 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学生明白力的概念。 二、力的作用效果 带领学生总结上面实验,对实验结果以及 学生举例结果进行归类。 学生对上面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类,最 后归于两类:一种是物体的外形发生了变 化,另一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老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力可以使物 体发生形变(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 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动到静、 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方向改变等)。 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形变的例子,以及运 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例子? 形变例子:挤压气球(变扁)、拉长弹 簧(伸长)、折弯铜条(弯曲)、扭转塑料 尺(扭转)……运动状态改变:踢球(静 到动)、守门员扑球(动到静)、火车刹车 (快到慢)、火车启动(慢到快)、打乒乓 球(方向改变)…… 演示实验:带有橡胶塞,塞上有玻璃管的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瓶子发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