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_家畜育种学

第四章_家畜育种学

第四章_家畜育种学
第四章_家畜育种学

第四(校园交达电脑最新版)章家畜育种学

第一节品种的概述

一、品种的概念

(一)种、品种的概念

1、种(s p e c i e s)

生物学上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在自然条件下,野生动物经自然选择形成变种、种。 种间差异:生物学特性(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发育特征):猪、马、牛、羊。

2、品种(b r e e d)

畜牧学上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家养动物经人工选择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种。

品种间差异:经济特性(生产性能、繁殖力、适应性)。

(二)应具备的条件

1、较高的经济价值

2、较高的种用价值

3、一定的整齐度(同质性)

4、一定的种间结构

5、足够的数量

品种是具有共同的来源和相对同质性、有较高育种经济价值和种用价值,有足够的数量和完整的结构。

二、品种的分类

(一)按培育程度分类

1、原始品种

形成条件:驯化以后,长期缺乏人工选择的品种。

特点:体小晚熟;体质结实;生产力低但全面;种用价值及经济价值低;遗传性相对保守;耐粗耐劳、适应性强、抗病力高。

2、培育品种

形成条件:长期有意识进行人工选择和培育。

特点:体大早熟;生产力高,较专门化;种用价值及经济价值高;遗传性相对不保守;分布地区广;饲养管理要求高、适应性差。

3、过渡品种:

形成条件:介于1、2之间。

特点:两重性和鲜明的中间性;遗传不稳定。

(二)按生产性能分类

1、专用品种(special-purpose breed)(专门分化品种)

?2、兼用品种(Dual-purpose breed)(综合品种)

三、引种与风土驯化

(一)引种与风土驯化的意义

1、引种

: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引入当地,直接推广,作为育种材料,称引种。

(1)活畜;(2)冷冻精液;(3)冷冻胚胎。

2、风土驯化

:家畜对新的风土条件(温度、湿度、地势、光照、饲料、饲养管理等)的复杂适应过程。

(二)引种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选择引入品种

2、慎选个体

3、合理安排调运季节

4、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

5、加强饲养管理和适应性锻炼

6、采取必要的育种措施

(三)引种后的主要表现

1、暂时性变化

2、遗传性变化适应性变异

退化

第二节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概念1、生长(growth)

以细胞直接产生与自己相似的现象,以分裂增殖为基础的量变过程。

2、发育(development)

以细胞间接产生与自己相似的现象,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

二、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

一)测定

常用方法:①定期称重;②测量体尺

测定时间:初生,断奶,初配,成年。

家畜(猪):初生-60天,10天/次;以后1月/次;家禽:每周或每10天测一次。称重:称量工具(称)

体尺:测杖、卷尺。测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

(二)生长发育的计算

(1)累积生长(cumulative growth):指家畜某一个年龄时期生长的最终重量或大小。“S”形。每次称重结果。

(2)绝对生长(absolute growth):一定时间内的增长量,代表家畜的生长速度,如平均日增重。“抛物线” G=(W1-W0)/(T1-T0)

呈正态分布,最高点相当于累积生长曲线的转折点(性成熟期)

(3)相对生长(relative growth):一定时间内体重量占原体重的百分率,表示生长强度(intensity of growth)。“反抛物线” R=(W1-W0)/W0×100%

R以幼畜为最高,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4)生长系数(coefficient of growth):用末重与始重直接相比较说明动物生长强度的一种指标。

生长系数(C)=W1/W0×100%

(三)体尺指数

体尺指数:说明家畜各部位发育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即体态结构情况的指数。(1)体长指数:体长/体高×100%

(2)胸围指数:胸围/体高×100%

(3)管围指数:管围/体高×100%

(4)体躯指数:胸围/体长×100%

⑴⑵⑶随年龄增大而增大,⑷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显著。

?体高:鬐甲顶点到地面垂直距离。

?体长:肩端到臀端距离。猪的体长为两耳连线中点沿背线至尾根距离。

?胸围:沿肩甲软骨后缘量取胸部周径。

?管围:左前肢管部最细处的周径。

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1、胚胎时期:受精卵—出生。

(1)胚体期:受精卵—附植,胎盘固定1/4

组织分化快,生长强度大,出现种的特征:营养要求质,易受药物等的影响。

(2)胎儿期:胎儿形成到出生。

品种特征出现,生长极快,3/4体重在后期增长。

2、生长期:出生—死亡

(1)哺乳期

生长发育快,形成各种条件反射,适应能力提高,a.母乳喂养 b.饲料过渡 c.防寒保温

(2)育成期:断奶—体成熟

(3)成年期

(4)衰老期

(二)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1、骨骼生长的不平衡性

体轴骨(脊椎骨):草食家畜躯干骨出生后强烈生长,由前→后依次转移;

外周骨(四肢骨):四肢骨出生前,生长优势明显,由下→上依次转移。

生长波:生长强度依次更替的现象,又叫生长梯度。

生长中心:生长波汇合的地方(最后生长的部位)

2、外形部位生长的不平衡

幼畜:头大、腿长、躯干短,胸浅、背窄、荐部高,毛短皮松,骨多肉少;

成畜:躯干变长,胸深而宽,四肢相对较短,协调匀称,肌肉、脂肪较多。

幼畜与成畜的差异:在于出生前高度的生长强度最大,生后长度生长逐渐占优势,继而深度和宽度的生长强度增加。

3、体重生长的不平衡性

早期体重增长迅速,后期缓慢。大家畜在胚胎期的生长强度大于生后期,而小家畜在生后期。

4、组织器官生长的不平衡性 迟早和缓慢决定与该器官和组织的来源和形成时间

脑、骨、皮、肉、脂;

如:脂肪的生长规律:肠、板、肌间、皮下、肌纤维间(水膘到油膘)、肌纤维内

(三)发育受阻及其补偿

发育受阻

家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饲养管理不良或其它原因,引起组织器官、部位直到成年后还是显得很不协调的现象。

稚态延长:生长发育受阻后,随年龄增长仍然保持受阻阶段的特征。

?类型:胚胎型

幼稚型

综合型

?补偿:受阻时间越早,延续越长,则很难补偿;相反则完全补偿的可能较大。

四、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内因如品种、个体的差异;

2、母体大小:母体大小与胚胎发育呈正相关

3、胎儿在子宫中的位置:产仔多初生重小

4、性别因素:公快于母。

5、营养水平:合理全价,发育达到遗传的上限

6、环境因素:高温、高湿对生长发育不利。光照、海拔高度、运动等。

第三节动物生产力

一、家畜(domestic animal)的生产力

(一)评定家畜生产力的意义

(二)评定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二、家畜的外形

(一)概念

(二)外形学说的特点

(三)外形部位的一般要求

家畜的生产力

(一)评定家畜生产力的意义

生产力:代表个体品质的最现实的指标,个体鉴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组织生产的依据:生产计划、制度、奖励等

2、饲养家畜的依据:按质分群饲养

3、评定生产的尺度

4、选择种畜的指标

5、育种工作的基础:据此提出目标

(二)评定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1、产肉指标

(1)活重:

活重愈大,产肉愈多。外来牛200kg,本地牛250-500kg;猪的出口毛重为90-110kg。注意停食,鸡、兔停食12小时,鸭鹅停食6小时。

(2)经济早熟性:

即家畜在一定的饲养条件下能达到的适宜的屠宰体重。猪常用6月龄时的体重评定,其他家畜以达到适宜屠宰体重的年龄来评定。

(3)肥育性能:肥育期间增重和脂肪沉积的能力。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

日增重:断奶或断奶后15-30天至屠宰,整个肥育期的平均日增重。

注意:同一品种以达到一定的标准评定;不同的品种以各自达到适宜的屠宰重作比较。一般生长速度由三个指标表示:一定日龄时的体重;达到适宜屠宰体重所需要的日龄;日增重(多用)

饲料报酬(饲料利用效率)

饲料转换效率(TCE)=总增重/饲料消耗总量(肉料比)(美欧)

饲料转化比率(TCR)=饲料消耗总量/总增重(料肉比)(中国、日本)

(4)屠宰率:胴体重/空体活重×100%

胴体:家畜屠宰后,除去头、四肢下段、内脏(保留板油、肾脏)、皮(猪去毛不去皮)所得的屠体。

(5)净肉率:净肉重/活重×100% (牛、羊要计算)。

(6)膘厚:宰后测定:6-7肋骨处背膘的厚度。

(7)眼肌面积:猪左侧胴体倒数第一、二胸椎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积(宽度×厚度×0.7)。

(8)肉的品质:肉色、肉味、嫩度、系水力、硬度、大理石纹。

2、产奶力指标:奶牛、奶山羊

(1)产乳量:奶牛产奶期一般305天来计算。

(2)平均乳脂率和标准乳

乳脂率:奶中所含脂肪的百分率,为乳中最具营养的部分,与乳蛋白含量有关。

4%的标准乳(KG)=(0.4+0.15F)M

F:乳脂率, M:产奶量

(3)泌乳的均衡性

泌乳曲线:产后产奶量上升快,高峰维持时间长,下降缓慢。

3、产蛋力指标:鸡、鸭、鹅

(1)产卵量

?开产之日起,到满1年为止的产蛋个数,第一年最高,以后每年减20%。春季最多,

夏季减少。秋季换羽,冬季减少。常用500日龄产蛋量(从出生至500日龄内的产蛋数)

(2)蛋重

?鸡55-60g;鸭80-85g ;鹅160-240g;

(3)蛋的品质

?蛋形指数=蛋宽/蛋长×100% ;72-76%最宜

?蛋壳色泽:白、褐—商品价值绿壳

?蛋壳厚度:0.244-0.373mm之间,与破损率密切相关

4、评定繁殖力指标

o包括畜群适龄母畜的比例、受胎率、繁殖率、成活率等。

o成活率=断乳时成活仔畜数/全部出生仔畜数

o存活率=[产仔数-(死胎+死产)]/产仔数

5、评定产毛力的指标(自学)

6、评定役用能力的指标(自学)

(三)评定生产力的原则

1、全面性,一方面兼顾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照顾到一生的生产力,不能仅凭短期的生产力指标作出轻率的判断。

2、一致性,要在处于同样条件下进行评比。

二、家畜的外形

(一)概念

外形:外貌(相),外部形态和结构,偏重“样子” 体质:身体素质,外部形态和内部机能的综合体,偏重“机能” 外貌鉴定:家畜的外形结构来评定其品质好坏的长期而简单的选种方法。

外形学说:研究外部形态与机能的学说。

(二)外形学说的特点

1、相关观点

“肺欲得大,鼻大则肺大,肺大则能奔。心欲得大,目大则心大,心大则猛烈不惊。”

2、整体观念

“相马之道,形骨为先,徒以貌取,失之远矣”

3、抓住各部位要领

“龙头突目,平脊大腹,臀重有肉,此三事备者,千里马也”。

4、动静结合,全面衡量牛

“尿射前脚者快,直下者不快”

(三)外形部位的一般要求

不同家畜的外形特点

肉用家畜乳用家畜蛋用家畜

猪:头轻、颈厚、头清秀、颈长而薄毛紧、脚细

腿短、臀部丰满,中躯长、胸深、体小而紧凑

呈砖形或圆桶形腹部大、四肢长呈船形

家禽:毛松、胸宽、清瘦,前小后大体深,身体呈圆筒形呈三角形2、外形评定

A:肉眼鉴定

先概观,后细察,定等级,顺序:前面→侧面→后面→另一侧面

优点:简单易行,不受条件限制;全面了解,动静以及协调性

缺点:易主观,不准确

B:评分鉴定:比例、标准以及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定等级,用线性评分法等

第四节家畜的选种

一、选种的基本原理

(一)意义、作用

(二)影响数量性状选择的因素

二、种用价值的评定方法

(一)个体选择

(二)亲缘选择

三、提高选种的准确性

一、选种的基本原理

(一)意义、作用

定义:按照预定的目标,从畜群中选择优良个体作种用。改变种群的方法。

作用与意义:

1、对某数量性状系统选育,可育成新品种。

2、系统选择某种质量性状,可育成新品种

3、选择有益突变,育成新品种

4、杂交育种的环节

(二)影响数量性状选择(选种)的因素

1、遗传力(h2 :0-1之间)

①直接影响选择反应(selection response)

②影响选择的准确性

2、选择差(selection differential)与选择强度(selection intensity)

R= h2S S 越大(可以调控)R也越大

S的大小受留种率和性状变异程度(以选择强度i表示。i=选择差(S)/性状表型值的标准差(δ))。

3、世代间隔(generation interval)(GI)双亲产生种用子女的平均年龄。年改进量=R/GI

①提早配种,早选早配;②头胎留种;③减少老畜比例。

4、性状间的相关

5、选择性状的数目

性状的选择反应为1/n1/2,以2-4个为宜。

二、种用价值的评定方法

种畜要求:

①生产性能高,体质外型好,发育正常;

②繁殖性能好,合乎品种标准,种用价值高。

(一)个体选择(individual selection)

以个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外形、生产力为基础的选择。

方法:个体表型值与群体均值之差。

效果: h2 高的效果好

个体选择的具体方法

A、顺序选择法(tandem selection):即把要选的性状排列成顺序依次来选。

优点:集中精力和优势解决问题,起应急作用。

B、独立淘汰法(independent culling):同时选择几个性状,分别规定每个性状的最低标准而进行淘汰。

优点:可以同时选择2+以上性状均好的个体;容易做到。

缺点:没有考虑到性状之间的相关和综合表现;中庸者入选。

C、选择指数法(index selection)

利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把几个要选的性状综合成一个个体间可比较的数值叫选择指数法

(二)亲缘选择

根据个体的亲属的表现型而进行选择的一种方法。分为系谱选择、后裔选择和旁系选择等三种。

1、系谱选择

(1)系谱及其种类

系谱是系统记载畜禽祖先的一种表格,完整的系谱包括3-5代。记录每个祖先的畜号、出生时间、体重、生产性能、体型评分、个体等级等内容。分个体系谱(有竖式、横式、结构式系谱3种)和畜群系谱。

竖式系谱(不完全系谱)

横式系谱(括号式系谱):是竖式系谱逆转90℃的结果。

结构式系谱

A:要求后代写在左边,祖代写在右边,个体与祖先用一通径线连接;

B:不管种畜在系谱中出现多少次,在此系谱中只占一个位置,出现次数的多少,由多少条线来连接;

C:绘图前应将出现次数最多的共同祖先找出放在一适中的位置,以免线条交叉;

D:为使制图清晰,可将同一代的祖先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2、后裔选择(progeny selection)

以后代的表现为基础的选择。选留亲本最可靠的方法。

多用于限性性状,低h2性状以及种公畜。

3、旁系选择或同胞选择(sib selection)

以旁系亲属素的表现为基础的选择。

分:全同胞(full-sib)选择和半同胞(half-sib)选择测定

①资料获得时间早;

②限性性状(繁殖力,泌乳力)

③不能度量的活体性状

④ h2低性状

注意:如果按照实际生产可分为单性状的选择和多性状的选择。见教材P106

单性状的选择包括: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和家系内的选择、合并选择(combined selection)(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合并进行的选择)。

多性状的选择包括: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指数法。

家系:高度封闭的近交群体。

家系选择(f a m i l y s e l e c t i o n):以家系为单位,据家系均值大小而进行选择的分类方法。

条件:①遗传力低;②共同环境所造成的家系间差异小;③家系要大。多用于家禽(产蛋性能)。实践中同胞选择、后裔测定基本上属于家系选择。

优点:遗传力低,各成员间的表型相关小时效果好。

缺点:繁杂、难度大且费时。

家系内选择(w i t h i n-f a m i l y s e l e c t i o n)

家系内选择:在家系内据个体离家系均值的偏差进行选择的方法。

条件:①性状的遗传力低;②共同环境造成的家系间的差异大;③家系小。

优点:弥补家系选择的不足,即个体间的表型相关大时;小群体保种。多用于猪(断乳体重)。

三、提高选种的准确性

1、目标明确:全面有重点;

2、情况熟悉;

3、条件一致:消除环境偏差;

4、资料齐全:依据可靠;

5、记录准确:前提;

6、方法正确:依具体性状使用不同方法;

7、制度健全。

第五节家畜的选配

一、选配(s e l e c t e d m a t i n g)的意义、作用及分类

(一)意义

有意识组合后代基因型。

(二)作用:⑴创造变异,⑵加快遗传性稳定,⑶把握变异方向。

(三)选种(selected breeding)与配种的关系

(四)原则:

?⑴有明确的育种目标;

?⑵尽量选择亲和力好的家畜交配;

?⑶公畜等级高于母畜;

?⑷相反(同)缺点者不配;

?⑸不任意近交;

?⑹搞好品质选配。

(五)分类

选配种类个体选配品质选配同质选配异质选配亲缘选配近交远交种群选配纯种繁育杂交繁育

二、品质选配(assortative mating)

考虑交配双方品质对比情况。包括:一般品质;遗传品质。

(一)同质选配(p o s i t i v e a s s o r t a t i v e m a t i n g)

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育种相似的优秀公母畜交配,以获得与双亲相似的后代。适用:品质优秀的种畜。优良的理想型出现时用,生产上不多用。

(二)异质选配(n e g a t i v e a s s o r t a t i v e m a t i n g)

以表型不同为基础

A、具有不同的优异性状;

B、同一性状,优秀程度不一;

具体应用:

培育新品种;初期(杂交)——理想型——同质(近交)——改正缺点(异质选配)三、亲缘选配(s e l e c t e d m a t i n g b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概念

亲缘选配:考虑交配双方亲缘关系远近的一种选配。如果双方在6代以内有亲缘关系,子女的近交系数0.78%以上的交配,称做近交(inbreeding)。反之,则叫做远交(outbreeding)。

(一)近交程度的分析方法

1、个体近交系数(i n b r e e d i n g c o e f f i c i e n t)计算法(见教材P379)

A:概念:个体通过双亲从共同祖先得到相同基因的频率,即通过近交使基因纯合的大致百分数,又称纯合性提高系数。

B:公式:Fx= ∑[(1/2)n1+n2+1(1+F A)]

n1、n2:分别表示个体的父亲或母亲到共同祖先的代数。

或N=n1+n2+1,N代表个体X的父亲通过共同祖先到个体的母亲的通径上所有的个体数。

F A:共同祖先的近交系数。

C:近交系数的计算规则

?凡是共同祖先(A)必定有2或2+以上的箭头向外发出,且方向不变,直达交配的个

体;

?A与两交配个体间形成闭合的通径链,同一条通径链中的系数相乘,不同通路中的系

数只能相加;

?计算箭头数由交配的一方经A数到另一方,先退后进,中途只能转向一次,可连退或

连进,不允许先进后退。

?首先知道X的父母A、B的共同祖先极其近交系数。

例如:求个体X的近交系数,画出通经图。

1

S

2

X

1

D 4

2 4

5

6

解:结构图谱;

S 1

X 4

D 2

5

个体X的父亲S和母亲D的共同祖先为1和2号,它们到共同祖先的通径链有:S←1→D N=3

S←2→D N=3

又因为1号个体不是近交所生,故F1 =0,而2号个体是近交所生,它的共同祖先是4号,其父母到共同祖先的通径链有: 4→5 N=2

由公式:FX =[∑(1/2)N ×(1+FA)]

2号的近交系数F2 =(1/2)2 =1/4

个体X的近交系数: FX =(1/2)3 +(1/2)3 (1 + ?) =5/32=0.1594

2、畜群近交程度估算

畜群较小时,可以先求出每个个体的F X,再求F X的平均数。

畜群较大时,可以随机抽样,公母畜小样本分别计算,再用样本的F X的平均数代替

畜群全体的平均数。

对于长期的闭锁群体,用平均近交系数。

各家系不等量留种时,对一闭锁群体△F=1/8Ns+1/8N D

当每代的近交系数的增量△F不变有

Ft=1-(1-△F)t当△F有变化时,Ft=△F+(1-△F)F t-1

例如:有一畜群连续6个世代没有引进种公畜,畜群内仅使用3头种公畜,而且实行的是随机留种,问畜群的近交系数是多少?

△F=1/8Ns+1/8N D=1/8Ns=1/24

Ft=1-(1-△F)t =1-(1-1/24)6=22.54%

二)近交的用途

1、固定优良性状:使基因纯合;

2、揭露有害基因;

3、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

4、提高畜群的同质性;

(三)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的防止

1、严格淘汰:

2、加强饲养管理:

3、血缘更新:

4、作好选配工作:

(四)具体应用

1、有明确的目的

2、灵活应用近交的形式

3、控制进度,时间

4、严格选择

四、种群选配

(一)纯种繁育与杂交繁育的关系

纯种繁育:品种内的个体相配,基因纯合。

杂交繁育:品种间的个体相配,基因杂合。

(二)杂交繁育的分类

种群关系的远近:系、品种、种、属间杂交

杂交的目的分为:经济、改良、育成杂交

杂交的方式分为:简单、复杂、引入、级进、轮回杂交和双杂交

第六节动物育种方法

一、本品种选育

(一)纯繁的概念和意义

本品种选育:指在品种内部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养条件等措施,以提高品种性能的一种方法。其比纯种繁育含义更为广泛,包括育成品种的纯繁(不排斥引入杂交)和地方品种品群的改造。

纯繁(纯种繁育):在本品种范围内,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提高品种性能。

(二)品系繁育

品系(line,strain):品种内的一种结构单位,品种的一般要求、独特优点。

广义:一些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优点相对稳定遗传下去的种畜群;

狭义:源于同一头卓越系祖(优秀种公畜),并与系祖有相似的特性、特征、生产力的种用高产畜群。又名单系或系祖系。

1、品系的类别

(1)地方品系(local line,local strain):闭锁近交

(2)单系(monooringinator line):同一优良公畜的后代,同祖同型,1~2个重点性

状。

(3)近交系(inbred line):猪、禽连续用全同型交配。使近交系数很快升到37.5%以上,通过高度近交建立的品系。

(4)群系(polygenesic line):群体继代选育而建立起来的多系祖的品系。

a:先选基础群;b:闭锁繁育;c:加快核心群的更新,进行选配并繁殖;d:以表型选择为主,适用于遗传力中等以上的性状的选育

(5)专门化品系(specialized line):60年代中期,由同质选配,性状专一,并且专门与特定的品系杂交的品系。

2、建系的方法

(1)系祖建系(多用于猪和大家畜)

(2)近交建系法

(3)群体继代选育法(最常用于猪)

A:选集基础群(最难):根据建系目标,所需的各种性状一次选齐。

B:闭锁繁育(4-6代不引入外来种畜)

C:严格选留

3、品系的利用

(1)合成新的品系:由2个或2+以上的品系通过杂交而建立的品系。20世纪60年代,在养猪业中,品种概念逐渐被品系概念所代替。

特点:以经济性状为主,性能高,作配套用。

(2)利用杂种优势:近交系杂交和专门化品系杂交杂种优势大,养鸡业中多用双杂交,养猪业中多用顶交。

二、杂交育种

概念:运用2个或2个以上品种相杂交,创造出新的变异类型,通过育种手段将它们固定下来,以培育新品种或改进品种的个别缺点。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本试题一共5 道大题,共 4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二、判断正误(每题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入下表: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 2.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品种或品系)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3. 估计育种值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4. 配合力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种群间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包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 合力。 5. 家系选择比较全群若干家系的均值,根据家系平均值的高低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体。该法只考虑家系均值, 而不考虑家系内偏差,个体的表型值除对家系均值起作用外,对选择并不起独立的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家畜的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相同的来源;(2)具有相似的性状和适应性;(3)具有遗传稳定性和高种用价值;(4)具有一定的结构:由若干各具特点的品系或类群构成;(5)有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2.家畜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1)经济意义:保护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当畜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借助品种资源,生产者能够迅速地作出相关的反应。(2)科学意义: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利用群体间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研究动物的发育和生理机制分析动物进化、驯化、品种形成过程。(3)文化和历史意义: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存也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提供了活的见证。对于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应该象对待一个国家其它文化遗产一样给予高度的重视 3.培育配套系选育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其中关键步骤是什么 步骤:(1)育种素材的收集与评估;(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3)开展杂交杂交组合试验,筛选“最佳”组合;(4)配套杂交制度,将种畜禽推向市场。关键步骤为(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 4.何谓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杂交育种也叫育成杂交,是指利用多品种间杂交能使彼此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而创造新品种的杂交方法。一般包括1)杂交创新、2)自繁定型、3)扩群提高三个阶段、4)推广应用。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根据下列系谱,计算: (1)个体X的近交系数 (2)S和D两个体间的亲缘系数。 S 2 6 13 X 1 7 8 9 D 3 4 (1)计算步骤 写出S到D间的所有通径(2分):S←1→D;S←2←7→3→D,S←2←6←8→3→D,S←2←6←13←9→4→1→D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

家畜育种学:简言:以遗传学理论为指导,以家畜为对象研究家畜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详言:研究改良家畜品质、控制性状发育和个体繁殖机会,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新品种等理论与方法,尽可能“优化”地开发利用品种资源的学科。 驯养:将野生动物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喂养的过程。 驯化:野生动物在驯养条件下,对新的环境已经能逐代适应的过程。 家畜:已被驯化的动物总称。 物种(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性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学上的基本分类单位。 品种: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稳定,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条件,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群体。 品系:品系是品种的结构单位,是指品种内具有突出优点和稳定的遗传性并具一定规模的种用畜群,品系内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 质量性状:受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座所决定的,对环境不敏感的,性状表型为间断的可描述的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的表现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影响,这类性状的表现变异是连续分布,即可以量的大小表示任一个体的性状值。 育种值:控制一个数量性状的所有基因座上基因的加性效应总和。 系谱:是指由共同祖先繁殖所得的后代。

选择:一个群体通过外界因素作用,将遗传物质重新安排,使群体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于特定的目的。 选配:有目的、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家畜交配,获得理想的后代(遗传类型),即是一种有目的干预下的非随机交配。 同质选配:选择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优良公母畜交配以期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 近交:在育种学上,将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的个体间的交配叫近交 杂交:不同种、属或品种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杂交。 引入(导入)杂交:改正地方品种的某种缺陷,或改良地方品种的某个生产性能,同时还要有意保留地方品种的其他优良特性。 级进杂交:通过杂交改变被改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并使杂种母畜一代又一代地与改良品种回交,以使遗传性随着代数的增加,一级一级地向改良品种靠近,最后使之发生根本性变化。 杂种优势:通过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在生产力、生活力、繁殖力上都表现出高于双亲纯繁群体的现象。 随机交配:是指群体内的个体无选择地进行交配。 遗传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 近交系数:一个个体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基因为同源相同基因的概率,即表示一个个体 内由于双亲的共同祖先而造成相同等位G的概率。 遗传力:广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猪生产学;英文名称:swine science 课程编码:201013 学分:3分 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 适应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生物化学 执笔人:黄廷华 审订人:杨军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猪生产学》属于学科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内外猪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猪品种资源及其利用、猪营养及饲料配合、猪各阶段饲养管理及各类群产品及其流通等。要求学生在学习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饲养学。家畜繁殖学、家畜育种学等课程基础上,系统学习有关猪生产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猪生产过程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经济意识、生态意识和市场观念,在掌握常规生产技术知识的同时,树立现代有机猪养殖业的基本概念。同时将安全肉质性能评价。无公害猪等内容充实进去,以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实物、挂图、幻灯、录象、课堂演示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 ) 本章重点 : 世界养猪生产的基本状况,其中包括猪肉在肉食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生猪存栏头数,猪肉产量,地区分布特点以及生产特点,世界猪生产贸易情况,我国猪生产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悠久的养猪历史 一、提供肉食;二、提供肥料;三、提供工业原料;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五、出口换取外汇。 第二节我国养猪现状 一、我国养猪业的历史;二、驯化野猪的过程;三、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史;四、我国养猪业概况;五、世界的猪和猪肉产量。 第三节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猪的起源、进化及生物学特性 (2学时 ) 本章重点 :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有关内容。 第一节猪的起源与进化 一、生物分类;二、猪的起源。 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多胎高产,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二、杂食,能利用各种饲料;三、生长期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 程度。 2、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选择差之间不能相互比 较。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i)。 3、系内选择:在家系中选留表型值高的个体。 4、家系选择:根据家系均值的高低选留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部个体。 5、育种值:指一个个体作为亲本(种畜)的价值。 6、遗传力:指某一性状受遗传控制的强度。等于性状的遗传方差与表型方差的 比值。 7、配合力:亲本性状相互配合的能力。 8、质量性状: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显区别,能够直接加 以描述的性状。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理论。有无角、花的颜色、血型 9、数量性状:表型呈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无明显区别,不能直接加以描 述,只能用数字来描绘其变异特性的性状。 10、顺序选择法:指对育种目标中待选择的几个性状逐一进行选择。 11、独立淘汰法:指育种目标中包含的每个性状都有一个最低选择标准,各性状 全都满足相应标准的个体留种。 12、综合指数法:按育种目标中各性状的遗传基础和经济重要性,分别给各性状 制定加权系数,得到一个综合指数,根据指数的大小留种。 13、异质选配:选取表型不同的公母畜交配,也称选异交配。 14、同质选配:选用性状、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公母畜配种,以获得 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 15、亲缘选配:根据个体间亲缘关系进行选配,分为近交和远交。 16、弥补选配:选择具有相反缺点的公母畜交配,以获得中间类型。(不可取) 17、二元杂交:简单杂交,即用两个品种或品系进行杂交,所得一代杂种。 18、双杂交(四元杂交):是用四个种群分别两两杂交,然后再在两种二元杂种 间进行杂交,产生四元杂种商品畜。 19、引入杂交:在保留地方品种主要优良特性的同时,针对其某种缺陷或待提高 的生产性能,引入相应的外来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一次。 20、级进杂交: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与被改良品种的母畜交配,所得杂种母畜又 与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交配,连续几代将杂种母畜与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回

家畜育种学试题集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有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①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 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 ③遗传性能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 ④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 -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 -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 ⑤具有足够的数量 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1、品种形成的原因: 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 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 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 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 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

2、影响品种变化的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w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 工业革命之前: 农业、军事?马业 工业革命之后: 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 w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 w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和食物结构等 ①专门化品种:在某一方面具有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力。 ②兼用品种:具有两个以上方面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 生长(growth):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development):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累积生长: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绝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量. 反映生长速度. 相对生长:单位时间内增长量(增量)与原有体量(始重)的比值。反映了生长发育的强度。 生长系数(R):末重占始重的百分率, 表示生长强度的指标. 生长加倍次数(n):从初重到末重翻几番。 分化生长率:所研究的部分和器官在特定时间内的增长与整体相对生长的比例。 当a=1时,表示局部与整体的生长速度相等。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大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晚熟部位。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小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早熟部位。 四、生长发育的规律性(阶段性、不平衡性) 1、阶段性 2、不平衡性: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新计划)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学院动物科学系 二○一二年三月

课程编号:061020409 课程名称:普通畜牧学 课程学分:5 课程学时:总学时80 讲课72 实验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生物学基础》、《家畜生理学》、《动物生化》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开课年级及学期:三年级第一学期 开课院(系)及教研室: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家畜环境教研室 考核方式:考试 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普通畜牧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及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动物生产中的几项重要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照畜禽生产规律,在基层从事养殖技术工作,并有一定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的本领。 《普通畜牧学》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是:让学生系统了解普通畜牧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就是了解不同家畜的品种特征,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家畜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使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正常情况下家畜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营养需要、繁殖规律及科学的饲养管理,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养什么家畜,如何配合饲料,如何培育改良品种和利用杂种优势,如何繁育仔畜,如何养好家畜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以指导畜牧业生产。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普通畜牧学》是研究家畜、家禽生产的基本理论、基础概念、基本实践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通过讲授家畜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使动物医学系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根据畜禽的习性,营养、繁殖规律,采用科学的繁殖方法和饲养管理方法防病治病,将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的全部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扩大视

家畜育种学复习题

家畜育种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家畜生长发育的阶段可分为( B )。 2.A、胎儿期和生后期 B、胚胎期和生后期 C、胚期和胎儿期 D、胎前期 和胎后期 3.营养供不应求时,动物机体会分解自身某些组织以维持生命,其分解顺序为( A )。 4.A、脂肪→肌肉→骨→胚胎 B、胚胎→肌肉→骨→脂肪 5.C、肌肉→脂肪→骨→胚胎 D、脂肪→肌肉→胚胎→骨 6.以下那种留种方式下的群体有效含量最大( C )。 7.A、公母数量不等,随机留种 B、公母各半,随机留种 8.C、公母各半,各家系等数留种 D、公少母多,各家系等比例留种 9.两个半同胞个体间的亲缘系数是( A ) 10.A、 25% B、 50% C、 12.5% D、 6.25% 11.品质选配是根据交配双方( C )进行。 12.A、亲缘关系 B、体型 C、品质 D、外貌 13.形成合子的两个配子来自同一个共同祖先的概率称为( B )。 14.A、亲缘系数 B、近交系数 C、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15.为了获取最大的杂种优势用于商品生产,应采用( D、)。 16.A、育成杂交 B、级进杂交 C、导入杂交 D、经济杂交 17.核心群取得的遗传改进扩展到商品群是通过( A )。 18.A、繁育体系 B、杂交 C、选择 D、繁殖 19.在下列品种中,采用杂交的方法建立的品系是( A )。 20.A、合成品系 B、近交系 C、专门化品系 D、群系 21.发源于一头优秀种公畜的畜群称为( A ) 22.A、单系 B、品族 C、近交系 D、群系 23.在下列品种中,属于培育品种的是(B ) 24.A、藏鸡 B、新疆细毛羊 C、荣昌猪 D、四川白鹅 25.轮回杂交中母本群除第一次使用纯种外,以后各代均用( A )。 26.A、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母畜 B、杂种母畜 C、上代亲本 D、纯种母畜

动物遗传育种学,自考大纲

高纲083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794 动物遗传育种学 扬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为农科动物生产专业各专业方向应考者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遗传学是密切联系生产,为生产服务的科学,是动物、植物、微生物育种的理论基础。动物遗传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社会生活有关的各种已驯化和正在驯化的家畜、家禽、鸟类。鱼、蛙、蜂、蚕等的遗传规律及应用。由于遗传学,特别是分子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的研究成就,以及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家畜行为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进展和新技术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更丰富了家畜育种学内容,为家畜育种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家畜育种学以动物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应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密切联系畜牧业生 产实际,推动畜牧业不断发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二十四章。要求掌应考者握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畜禽育种的基础知识,掌握选择原理、选配技术、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了解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种用价值的评定、畜禽育种的组织。掌握畜禽体尺测量、系谱编制、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计算等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应考者掌握遗传育种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方法,为解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并为 应考者学习相关课程和专业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遗传育种学应有基本的化学、生物学基础,如畜禽解剖、生理生化等课程的知识。在本门课程中,遗传学(特别是动物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又是育种 学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动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家畜:经过驯养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家养动物。 家养:人类的培育使动物在新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逐渐适应的一个过程。 家畜育种:通过改进、保护和利用家养动物遗传资源求得当前和未来更高的生产效率的全部活动。 家畜育种学:人类应用遗传学理论,指导家畜育种实践的有关科学知识体系。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畜牧学的单位,指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能满足人类一定需求、具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家畜类群。品系:狭义:来源于同一头卓越的系祖,且有与系祖类似的体质和生产力的种用高产畜群;广义:一群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这些突出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的具有较高种用价值的种畜群。 单系:来源于同一头系祖,并且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近交系:运用连续近交形成,群体近交系数达0.375以上。 群系:由群体继代选育法建立的多系祖品系。 地方品系: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专门化品系:具有某方面突出优点,专门用于某一配套系杂交的品系 合成品系: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或品系杂交建立的品系 生长: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累积生长: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家畜体重的累积生长理论上为“S”形曲线。 绝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量. 反映生长速度,呈“钟”形,其最高点相当于累积生长曲线的拐点。 相对生长:单位时间内增长量(增量)与原有体量(始重)的比值。反映了生长发育的强度。

家畜育种学复习题与答案

新疆农业大学 姓名:王国兴 班级:动科126 专业:动物科学

学号:220140020

家畜育种学试题 (2014年12月5日) 一、名词解释: 1、家畜:驯化了的哺乳动物(侠义),已驯化的动物(广义)。 2、品种:具有有益经济性状,并能满足人类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 条件有适应能力的,并随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条件的改变而能够改变生产力的方向,同时将性状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家畜群体。 3、生长发育:家畜以受精卵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 不同形态,不同机能的组织器官构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整个过程。 4、累积生长:任何一个时期所测得体重和体尺,代表该家畜被测定以前生长 发育的累积结果。 5、绝对生长: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量,用以说明某个时期内家畜生长发育 的绝对速度。 6、经济成熟:指家畜经济利用状况为最佳的时期。 7、性成熟:指家畜的生殖机能开始正常活动,能够繁殖后代的时期。 8、生产力(生产性能):指家畜能产出合乎标准的,有一定数量的畜产品的 同时,对各种饲料和设备的利用能力。 9、性能测定:指确定重要经济性状,并对其表型值施行度量的过程。 10、群体遗传结构:指该群体各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1、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量占同一基因座上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12、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座上特定的基因型在该基因座全部基因型上所占的比率。 13、系谱:指某一种畜的父母亲及各祖先的编号、生产成绩及鉴定结果等重要历史性资料所记载的文件。 14、自然选择:自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5、人工选择:指人类从家畜群体中,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合乎标准的优良个体留作种用的方法。 16、表型选择:指根据家畜实际表现的好坏来进行选择的方法。 17、基因型选择:根据所得性状基因型的具体表现进行选择的方法。 18、育种值:影响数量性状累加基因的加性效应。 19、综合选择指数:把多个性状的资料综合在一起,而制定的一种指数。 20、选配:即控制种畜的交配,也就是对畜群的交配制度进行人工干预,有目的地从畜群中选出优良种畜,有计划地进行配对交配,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基因基础,最终达到培育或利用优良种畜的目的。 21、近交衰退:由于近交与亲代相比,在后代群体中出现生产力、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适应力等下降的现象。 22、引入杂交(导入杂交):指在保留原有品种基本特性的前提下,用引入品种来改良某些缺点的一种杂交方法。 23、促进杂交(改良杂交):指通过优良的培育品种公畜和生产力低的地方品种的母畜进行连续杂交来完全改变原先品种的方法。 24、品系:指在一个品种内具有突出优点的,并将这些优点能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并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种畜群体。

家畜育种学复习重点

家畜育种学复习 1、家畜育种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P4) 主要任务: 研究家畜的起源、驯化;品种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品种资源的调查、分析、保护、开放和利用。 研究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主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和遗传规律,生产性能测定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研究对现有品种遗传改良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选种选配的理论、方法,优化育种规划的方法等。 研究培育新品种和新品系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研究保证家畜育种工作科学高效进行的组织、措施与必要的法规。 主要内容: 1.发现或者创造变异(测定体系记录体系) 2.分析变异选定个体(选种方法与理论) 3.优良基因的扩散(选配与繁育 体系) 2、家畜的起源(P6) 3、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P7) 4、品种、品系的区别(P12) ?品种(breed) -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主要性状遗传性能比较一致 -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饲养条件 -生产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肉、蛋、毛-举例:大白猪、荷斯坦奶牛、纯血马 ? ? ?品系(strain, line) -品种内的一种群体结构形式 -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经过近交获得在某些性状上具有遗传性能比较一致的后代 ?源于同一头系祖(通常为种公畜)的畜群 ω具有与系祖类似的表型特征和生产特性 ω符合品种标准 5、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1.突变2.迁移3.选择4.遗传漂变 6、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比较(P29) 7、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基因座(QTL)(P30) 8、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是由大量的、效应微小而分类的、并且可加的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世代相传中服从孟德尔原理,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及连锁互换规律,这些基因间一般没有显隐性区别。(P30)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对数量性状产生影响的基因座或基因簇(染色体片段) 9、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P31) 10、基因的3种效应:1.基因的加性效应2.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3.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P32) 11、母体效应:母亲个体间差异等的影响,使得它们的表现比非同胞间的相似性增加,这一般称之为母体效应。(P30) 12、亲属间遗传协方差和近似遗传相关(P37表) 13、数量性状的遗传中3个最基本的参数:1.重复率 2.遗传力 3.遗传相关(P37) 14、重复率:多次度量同一个体的某一个数量性状所得度量值间的相关程度。(P38) 15、遗传力:h2指性状的遗传方差或加性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率(P40) 16、遗传相关:生物个体或性状育种值之间的相关程度。 17、生产性能测定的概念、目的、形式(P77) 定义:为选择优秀种用个体,育种工作必须首先对待选畜群有关生产性能的表型进行测定。这种对畜群表型进行的系 1

2007《家畜育种学》试题A参考答案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A A C C A B B A A B A B D C B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三、名词对比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近交衰退指近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降低的现象; 杂种优势指不同种群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主要在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2. 个体育种值与EBV:个体育种值的简称育种值,指的是种用个体某一性状上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的加性效应值。虽然育种值可以稳定遗传,但不能直接度量的,只能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即EBV。 3. 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高。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4. 育种与保种:育种指利用现有畜禽资源,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保种指人类管理和利用家畜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持续利益,并保持满足未来需求的潜力。育种是不断打破群体遗传平衡的过程,而保种需要尽量维持群体遗传结构的稳定。 5. 专门化品系与配套系:专门化品系指生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按育种目标分化选择育成,每个品系有某方面的突出优点,不同的品系配置在完整繁育体系内不同层次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配套系指利用若干个品系,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所筛选出的具有最佳特殊配合力的杂交组合。 四、简答题(共25分) 1.与常规选择方法相比,MAS具有哪些优越性?(5分) 增加遗传评定的准确性;进行早期遗传评定;降低遗传评定的成本;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 2.生产性能测定中,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6分)

《家畜育种学》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关于家畜育种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畜牧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在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本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与现代生物科学理论技术及畜牧业生产的有关学科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 2、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综合应用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繁殖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家畜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对现有畜禽遗传资源的合理保存和利用,并不断创造新的种质资源,为畜牧业生产服务。是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 3、重点难点:《家畜育种学》的重点是选择原理,选择指数制订,BLUP育种值选择方法、选配原理,新品系、新品种培育方法,杂种优势利用和家畜育种规划等内容。难点为个体遗传评定原理与方法,家畜育种规划,这是家畜育种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懂本门课程的关键。 4、学习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多参加生产实践,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家畜育种学》知识模块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1)基础篇 包括绪论、第一、二、三、四章,共五个部分。主要讲授家畜育种学概论,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数量遗传学基础,家畜主要性状遗传,生产性能测定等内容,是家畜育种工作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认识家畜了解家畜,是学习家畜育种的入门和基础,学习时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有关概念、名词、术语及品种形成和发展规律。学时数占20%。 (2)方法篇

包括第五、六、七、八章,共四个部分。主要讲授选择原理与方法、个体遗传评定、选配方法等内容,是家畜育种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也是育种学中涉及面最广,原理性最强,重点、难点最多的部分。将选择原理、育种值评定、选配方法贯穿与育种工作的全过程。在弄清数理统计、概率论、通径分析、线性代数、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家畜育种的实践。学时数占50%。 (3)应用篇 包括第九、十、十一、十二章,共四个部分。主要讲授在应用上述原理的基础上,家畜育种工作的具体方法、程序、要求、原则等。包括新品系、新品种培育,杂种优势利用,育种规划、品种资源保护等内容。学时数占30%。 5、课程的内容、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学时数) 绪论(3学时) 课程内容:主要阐明家畜育种学概念、发展简史、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性等。 教学目的:通过对家畜育种学的概念及发展历史的讲解,促使学生初步了解《家畜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前景,《家畜育种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为后续各门动物生产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掌握家畜育种学的概念、理解动物农业、植物农业的概念,了解家畜育种学发展简史。明确家畜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章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2学时理论+2学时实习)课程内容:本章主要说明了家畜形成的条件,并阐明当今各种家畜是分别起源于各种野生动物,是人类长期驯养和驯化的结果。并通过图片的识别对不同品种做了介绍。野生动物

最新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1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 1

育种学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有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①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 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 ③遗传性能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 ④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 -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 -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 ⑤具有足够的数量 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1、品种形成的原因: ?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 ?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 ?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 ?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 ?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 2、影响品种变化的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ω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 工业革命之前: 农业、军事→马业 工业革命之后: 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 ω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 ω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和食物结构等 ①专门化品种:在某一方面具有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力。 ②兼用品种:具有两个以上方面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 生长(growth):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家畜育种学试题答案

《家畜育种学》试题(A)参考答案 适用专业年级:动物科学2007等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 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 2.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品种或品系)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 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3. 估计育种值: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 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4. 配合力: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种群间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包括 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5. 家系选择:比较全群若干家系的均值,根据家系平均值的高低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 体。该法只考虑家系均值,而不考虑家系内偏差,个体的表型值除对家系均值起作用外,对选择并不起独立的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家畜的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相同的来源;(2)具有相似的性状和适应性;(3)具有遗传稳定性和高种用价值;(4)具有一定的结构:由若干各具特点的品系或类群构成;(5)有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2.家畜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1)经济意义:保护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当畜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借助品种资源,生产者能够迅速地作出相关的反应。(2)科学意义: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利用群体间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研究动物的发育和生理机制分析动物进化、驯化、品种形成过程。(3)文化和历史意义: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存也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提供了活的见证。对于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应该象对待一个国家其它文化遗产一样给予高度的重视 3. 培育配套系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其中关键步骤是什么? 步骤:(1)育种素材的收集与评估;(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3)开展杂交杂交组合试验,筛选“最佳”组合;(4)配套杂交制度,将种畜禽推向市场。关键步骤为(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 4.何谓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杂交育种也叫育成杂交,是指利用多品种间杂交能使彼此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而创造新品种的杂交方法。一般包括1)杂交创新、2)自繁定型、3)扩群提高三个阶段、4)推广应用。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根据下列系谱,计算: (1)个体X的近交系数 (2)S和D两个体间的亲缘系数。 S 2 6 13 X 1 7 8 9 D 3 4 (1)计算步骤 写出S到D间的所有通径(2分):S←1→D;S←2←7→3→D,S←2←6←8→3→D,S←2←6←13←9→4→1→D 写出近交系数计算公式(1分)并分析共同祖先的近交情况(1分): ,其中F A是共同祖先的近交系数,本题中各条通径中共同祖

家畜育种学重点

名词解释: 1、选择反应与选择强度:选择反应是指选留种畜群所生后代某性状均值与同期畜群统一性状均值之差,公式为R=H2S;选择强度即标准化的选择差,也就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差,公式为i=S/δ。 2、个体育种值与估计育种值:个体育种值的简称育种值,指的是种用个体某一性状上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即EBV。 3、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近交系数是指根据近亲交配的世代数,将基因的纯化程度用百分数来表示,即为近交系数。亲缘系数:将群体中个体之间基因组成的相似程度用数值来表示,即为亲缘系数。 4、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高。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5、异质选配与间接选择:两个个体品质不同或者不相似,其间的交配称为异质选配。根据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一个性状的选择来达到改良另一个性状的目的选择方法,称为间接选择。 大题: 1、后裔测定:根据后裔的遗传信息估测个体育种值,以评定其种用价值。 其缺点是延长了世代间隔,缩短了种畜使用期限,增加了费用。 适用于:①低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如猪的产仔数和鸡的产蛋量等;②限性性状的选择,如根据奶牛和奶山羊种公畜的产奶性能对其女儿的性状表现作出估价。 用于种公畜的注意点:①消除与配母畜效应的影响;②控制后裔间的系统环境;③保证一定的测定数量。 2、标记辅助选择:为提高选择的效率,利用与影响目标性状的基因相连锁的遗传标记进行的辅助选择。 ㈠原理:通过测定QTL或主效基因的基因型,选出具有理想基因型的个体。 ㈡基本策略:①Marker-BULP;②两阶段选择;③早期选择。 ㈢影响标记辅助选择相对效率的因素:①QTL效应的大小;②标记与QTL的连锁程度; ③选择的世代数;④常规选择的效率。 3、近交衰退:生物自交或近交后代中出现的生活力、适应性、可育性的减退现象。 近交衰退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有害的隐性基因的暴露。经过近亲繁殖,杂种动物所带有的有害(不育)的隐性基因相遇成为纯合子而显出作用,出现了不利的性状,对个体的生长发育、生活和生育等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2.多基因平衡的破坏。对环境适应较好的野生或杂交动物,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有利于保存那些生物适应能力较强的基因组合具有平衡的多基因系统,近交繁殖往往会破坏这个平衡,造成个体发育的不稳定。解决办法: ①严格淘汰;②加强饲养管理;③血缘更新;④灵活运用远交。 4、试阐述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畜禽育种间的关系。 答:1)遗传资源是育种的基础;2)遗传资源保护与育种间的矛盾;3)育种可以促进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畜禽遗传资源是培育优良品种和利用杂种优势的良好原材料。保持畜种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维持对未知需求的足够应变能力, 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家畜育种学复习试题

家畜育种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家畜育种:是指提高畜禽品质,增加良种数量以及改进畜产品质量与扩大优质产品额的工作。也就是不断扩大和改良提高现有畜禽品种和创造高产品种、品系以及利用杂种优势的工作。 2.种与品种:种即物种,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的生物群。在自然条件下,不属于同一个种的个体不能相互交配而交流基因;它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产物。品种则指同种畜禽中差异显著的不同类群或基因型类群,同一个品种中的成员具有相同的来源、相同的适应性、相似的特征特性、遗传性稳定、较高的种用价值、一定的结构和一定的数量。品种是畜牧学分类单位,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工选择的产物。 3.生长与发育:生长是指有机体各组织器官通过细胞分裂,在体积和重量上不断增加的量变过程。发育则是指有机体在细胞缝裂的基础上,进行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的质变过程。 4.外貌与体质:外貌即(长相),视之畜禽的外部形态;体质即身体素质,是指同生理机能相适应的体内外结构状况,它是外貌的内部结构,而通过外貌来体现。5.选种与选配:选种就是按照预定目标,从畜群中选择优良个体作种用,淘汰 不良个体供经济用,其目的在于增加后代群体某些优良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减少某些不良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定向改变群体的遗传结构,在原有群体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类型;选配则是指选择合适的公母畜进行交配,以产生符合要求的后代。 6.选择反应与选择强度:选择反应是指选留种畜群所生后代某性状均值与同期畜群统一性状均2值之差,公式为R=HS;选择强度即标准化的选择差,也就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差,公式为i=S/δ。 7.世代间隔与年改进量:世代间隔是指从上一代个体的某一发育阶段到下一代个体的同一发育阶段所需要的平均时间,用留种个体出生时其父母的平均年龄来表示;年改进量则指经过一代选择平均一年所获得的遗传改进量。 8.近交系数与杂种优势率:近交系数是指个体通过双亲从共同祖先获得相同基因的机会,也就是通过近交造成纯合基因型的百分率;杂种优势率系指杂种群体均值超过两亲本群体均值部分占两亲本群体均值的百分率。 9.品系与家系:品系是指同一品种中具有一定亲缘关系、共同优良特点、遗传稳定的类群。家系泛指有系谱可资查考的高度闭锁繁殖的家庭小群,通常是指包括全同胞和半同胞兄弟姐妹在内的家庭小群。

家畜育种学复习题

。 家畜育种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家畜生长发育的阶段可分为( B )。 2.A、胎儿期和生后期 B、胚胎期和生后期 C、胚期和胎儿期 D、胎前期和胎后期 3.营养供不应求时,动物机体会分解自身某些组织以维持生命,其分解顺序为( A )。 4.A、脂肪→肌肉→骨→胚胎 B、胚胎→肌肉→骨→脂肪 5.C、肌肉→脂肪→骨→胚胎 D、脂肪→肌肉→胚胎→骨 6.以下那种留种方式下的群体有效含量最大( C )。 7.A、公母数量不等,随机留种 B、公母各半,随机留种 8.C、公母各半,各家系等数留种 D、公少母多,各家系等比例留种 9.两个半同胞个体间的亲缘系数是( A ) 10.A、 25% B、 50% C、 % D、 % 11.品质选配是根据交配双方( C )进行。 12.A、亲缘关系 B、体型 C、品质 D、外貌 13.# 14.形成合子的两个配子来自同一个共同祖先的概率称为( B )。 15.A、亲缘系数 B、近交系数 C、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16.为了获取最大的杂种优势用于商品生产,应采用( D、)。 17.A、育成杂交 B、级进杂交 C、导入杂交 D、经济杂交 18.核心群取得的遗传改进扩展到商品群是通过( A )。 19.A、繁育体系 B、杂交 C、选择 D、繁殖 20.在下列品种中,采用杂交的方法建立的品系是( A )。 21.A、合成品系 B、近交系 C、专门化品系 D、群系 22.发源于一头优秀种公畜的畜群称为( A ) 23.A、单系 B、品族 C、近交系 D、群系 24.在下列品种中,属于培育品种的是(B ) 25.A、藏鸡 B、新疆细毛羊 C、荣昌猪 D、四川白鹅 26.轮回杂交中母本群除第一次使用纯种外,以后各代均用( A )。 27.A、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母畜 B、杂种母畜 C、上代亲本 D、纯种母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