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2011-03-02 13:22:22 Tag:英语学习方法学英语学习我要评论()第二语言习得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本文介绍了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并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探讨了如何把克拉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的阅读理论把阅读看作是一个被动接受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s),即从文本到人脑的过程(fromtextto brain)。这种模式把读者看为由字母一单词一短语一句子一段落篇章的解码者。在阅读课上,教师是不厌其烦地讲解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句型和表达法,把阅读课变成了语法及词汇课,阅读材料则成为了学习语法和词汇应用的范文。老师充当了语法讲解和翻阅字典的工具,而学生则成为被动容纳这些知识的容器。这种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完全背离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一一学习语言。

1.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七十年代就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在已经掌握了一定母语系统的前提下,在目标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

1.1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distinction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习得就是下意识的、非正式的、自然的、甚至是拾遗式的语言学习过程。学习是指有意识的、正式的、明确的学习语言规则。习得方式比学习方式更为重要。有些第二语言理论家认为孩子是习得语言,而成人只能学习语言,根据克拉申的这一假设,成人也能习得语言。

1.2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设是在区分习得和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克拉申认为这是他整个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输入假设回答了语言教学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即我们怎样习得一种语言尤其是外语。克拉申把输入假设概括为如下四点:(1)输入假设与习得有关,与学习无关。(2)通过理解含有稍微超出学习者现有语言能力的结构的语言(,才可习得新的语言结构。(3)当交际成功时,即可理解输入时,就会自动包括在内。(4)说话能力自然产生,不能直接教会。1.3情感过滤假设(the e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情感过滤的概念是杜莱(Dulay)和伯尔特(Burt)于1977年提出的情感过滤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三大因素。情感因素只起阻碍或促进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情感过滤假设的意义在于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提供可理解的输入,而且要创造一种情感过滤很低的环境。

2.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1引导性教学法

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习得”是潜意识的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结果,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儿童正是通过对语言输入进行反复的推理,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而学习语言的;而不是通过简单的模仿和练习学会语言的。从阅读材料中发现语言规律正好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克拉申的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初步探测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或课文的语用功能,促使学生联系实际,确立阅读的目的和动机;接着指导学生浏览文章的标题、开头、每段的段首、文章的结尾,以便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宏观结构。其次,联系语境和文章的整体结构逐段分析课文。段落分析中肯定会遇到学生不认识的单词,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语境出发推测生词的意思。这也就是说,不是为理解单词而理解单词,理解单词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全文,为了语篇。最后,学生理解了每一段的大意,找出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和连贯,便可由段到篇建构起文章的结构网络,准确理解课文的宏观结构和中心思想。

这一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应致力于课堂内外创造条件,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我“习

得”有机的结合起来。

2.2自主学习式教学法

克拉申在输入假说中列出了四个特点:(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2)即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relevant)。(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

由此,我们能看出,在教学上教师的输入对于学生的导向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在阅读课堂中,学生接受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应该而且必须是学生阅读的各种即有趣味性又有关联性的文字材料为主要内容。而不应该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口语信息为主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教师甚至可以不讲,把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自己去阅读。例如: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阅读课程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建立阅读素材库,以供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身阅读水平的材料。开辟BBS讨论区,使得学生之间以及同教师思想交流能随身自由的进行。

可以说自主式教学法完全吸收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精髓。它注重了外语习得的重要性,也兼顾了学习的必要性;在强调语言输入的同时,也注重语言输出。

2.3交互式教学法

交互式教学法是要从教和学两方面着手,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考虑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两个方面。

克拉申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有三方面:(1)动力,即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2)性格,即自信。(3)情感状态,主要只焦虑或者放松。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1)阅读课堂应提供自然而然注重内容的语言教学环境,对学生一般的错误应有宽容的态度,以降低其焦虑感,增强习得语言的信心。

(2)学生不但要广泛大量的接触语言材料,还应参与对语言材料的再加工,通过课堂交际等手段,将其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变为可理解性的材料,从而找到良好的学习感觉,促进学习过程良性发展。(3)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资料的筛选者、提供者、分析者、搜寻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策划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筛选出或者帮助他们搜寻出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相关性和真是性的语言材料供学生阅读;在学生遇到理解困难时,及时同他们一起分析,提供必要的帮助或解释,或组织课堂讨论等。

3.结语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对语言学习规律的探索,对研究及促进英语阅读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学修养,并灵活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动态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

语言习得规律与语言教学

-.一、引言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虽然习得母语与学习外语在环境、方法、年龄等方面有很大差别,但也存在着共同之处,即人是语言的学习者。如何运用语言习得规律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外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特点

关于语言习得世界上不少语言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婴儿无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须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在生活实践中自我纠正。克拉申则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

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在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他还认为,外语学习是受环境影响的,一是自然环境,学习者通过与语言接触自然吸收,这种学习是潜意识的;二是课堂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训练中学习语言,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是学会的,只不过是学习的环境和途径不同而已。

首先,人类习得母语是与自然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分不开的。一个人从生到死这几十年内与其同一语言社区的人们相互交流,经过了先听后说,再进行模仿、类比、评价等不同的运动过程和发展阶段。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不是依靠教学活动,而是通过大量的自然接触和日常生活交际活动,随着年龄增长所获得的语言知识,经验和技巧。我们知道,婴儿在习得母语的同时不自觉地完善着自己语言器官的功能,并不断地将语言与其所反映的环境和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了有特定意义的概念。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步发展和成熟,这种概念和语言同步形成,并且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反复不断地使用自己的母语。因此,母语及其使用规则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上升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所掌握、所熟练的。其次,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讲,人的心灵、智慧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内在的生物本性。人的语言是心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来就隶属于生物的本性,是一种自然的能力。虽然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但毕竟与人类的语言有着质的不同。人类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鸟语兽语仅是它的自然本性的流露而已。人的口、舌、喉、脑等语言器官是生来具有的,并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外界的刺激只是促使语言通过语言器官去完成的。因此,人的自然语言能力是语言习得在其本身上的反映的基础。换言之,语言习得不是学来的,而是人们身上自然发生的事情。

第三,生物本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青春期后,大脑随之发生变化。这时一些抑制性能起作用,把已经基本完成的语言生物性能抑制下去,使生物本性潜能化。所以成人的语言习得远不如儿童。类似的例子很多,例如:每个孩子学会走路是很自然的事。假如孩子生下来大腿骨折,就得需要绑上石膏固定治疗一定的时间,在骨折痊愈后拆除石膏,这孩子就不一定自己能走路了。如果想摆脱残废的困境,就得花费大力气去练习走路才能成功。同样,在语言习得上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超过一定的时间,人们必须花费较大的气力才能学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语言习得理论归纳以下几点:1.语言能力是人的大脑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人都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和才能。2.讲母语勿需特定的传授.语言原则是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实现的,大部分语言错误是在自己生活过程和语言实践中自我纠正的。3.习得语言是一个长时间的内在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但能够区别母语与非母语的词或句子,而且还能懂得句子结构的深层意义。4.习得语言是有时间限制的。它随着生物个体发展中的上升运动条件转变而产生固有事物本性的潜能化。

三、对语言习得理论的思考

外语教学法中有两个流派,一个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另一个是转换生成语法。前者认为语言学习是刺激与反应多次联系的过程,他们强调后天的外界刺激,即客观条件的主导作用。后者认为语言学习重在理解,依靠由某些经验建立起来的联系,他们强调主体因素的主导作用。虽然两种学派各有所据,但他们都过于极端,不能做到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这对外语教学来说是值得深思的。我们认为,语言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人类天生就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在学习本民族语时,语言习得规律起着巨大作用,这无疑与发挥主体作用是分不开的。然而,外语数学与母语习得毕竟是不相同的。外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已经掌握了自己母语的成年人或青少年。对他们进行外语教学必须要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适宜的客观环境上下功夫。把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第二,语言的深层结构体现了语言能力的特点,表层结构表现语言行为的特点。人的语言器官以习得语言深层结构而获得语言能力,有了语言能力就能生成语言行为,进而正确地运用语言。根据语言习得的这一原理,外语教学应首先从深层结构入手。解决语言能力问题就外语而言,其深层结构首先是以句子结构为重点的语言知识,关键在于掌握句子所表现的内容和含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生活实际情景中加以熟练、巩固和深化。教学的重点不应是句型的机械操练,而应放在有具体内容和实际背景的接触之中。譬如,在学习句型时,既要让学生懂得结构不同而意义相同的句子,又要让其懂得结构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句子。如:The police examined the bullet. (警察检查子弹)可由若干不同结构的句型来表达:a.The bullet is examined by the police.

b.It is the police who examined the bullet.

c.The bullet, the police examined.

又如:Visiting ants can be boring可以解释成两种不同的意思,即:

a.To visit aunts can be boring.

b.Ants who visit can be boring.

第三,语言习得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从这规律来看,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课堂为主的外语教学环境中,输入的一端是教学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另一端是学习对象的语言行为,这两端都是可以观察的。难以观察到的是学习者的心理过程,我们通常称之为“黑盒子”。因此,外语教学要达到内在化过程的目的,重要的一点是解决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克拉申在他的外语教学模式——监察模式(monitor model)中阐明了外语学习的内在化过程。他认为这一过程有三个环节,即:过滤(filter),组织(organize)和监察(monitor)。其中过滤环节是充分调动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所在。在该环节中,学习者接触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外语材料,可以说这是对他的输人,但是把输入变为吸收就取决于学习者的动机因素,感情因素和环境因素。要想增强学习者的吸收力,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克拉申提出的这三点因素值得我们在外语教学的实际中参考和应用。

四、启发与应用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语言习得理论的规律及特点,我们认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做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在研究“学”的基础上研究“教”,教也就是为了学,所以学生的积极参入是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要从教师本身做起,二是要从教学方法入手。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寄希望于每个学生,与学生友好相处,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和自信心。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知识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中心。这要求教师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还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把学习外语变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和活动。让学生在交际使用中感受到创造使用语言的乐趣。实践告诉我们,外语教学的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的多少决定的。

2.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要采取容忍的态度。“假设——验证”反复不断是人类语言习得的重要过程。假设本身就包含许多错误,而验证是对正确的肯定和对错误的否定,从而使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不断转化,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这一切都寓于人的自觉努力实践之中。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既然学习外语是一种自觉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把自己已完成的语言习得强加于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析所犯错误是属于形成系统前的语言错误,系统的语言错误,是形成的系统后的语言错误。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对待,尽量多引导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

如:a.*He did not asks me.

b.*I don’t know where is he.

这两个句子中的错误是属于形成系统后的语言错误,也可以说是学习的内在化过程对目标语消化不良。对于这类错识,学生既能解释又能纠正,只是没有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而已。因此,数师在学生犯这类错误时,只要稍加提示便可,无需多加解释。若发现这类错误多时,则应该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练习,直到他们在使用语言中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3.在教学中坚持听、说、读、写,视听并举。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器官实现的,而语言器官的不同部位在不同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功能。人的幼年时期是通过耳听,眼看和嘴说,并在大脑的指导下实现语言能力的。人一旦成熟,这些功能还要通过手写来实现。不管成年期抑制性能有多么的强烈,但潜能化的生物本性在外界刺激下通过语言器官又能不同程度地调动语言习得的本性。外界刺激越强,调动力度越大。语言习得则表现得越活跃。因此听、说、读、写并进,视听同用是学习外语最强大的外界刺激因素。

五、结束语

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它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人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生物学角度而言,人类语言器官是语言的基础,没有语言器官则没有语言。因此每个人都有语言的天赋和才能,而这种天赋和才能在人出生初是经过长时间与外界语言环境大量接触不自觉地习得母语及其规则的。可见这种语言习得是客观存在的。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语言器官的成熟,语言习得便趋向潜移化。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和运用语言习得的这些规律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外语的内在化过程,努力创造适应语言习得的课堂环境,培养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采取各种刺激手段(即教学法)去激发释放学生头脑内的巨大潜能,使他们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获得语言习得的效应,从而学好外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1小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言学习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一直是教师努力方向。我校也一直致力于小学生口头表达教学法的研究,积极指导教师进行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研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现制定语言表达能力培训要求及具体实施办法,其内容如下: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 1、创造环境及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放下原有的师道的架子,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口头表达的心理自由,无拘束地参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培养学生用口头表达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说法,允许没说好再说,允许说长句子、短句子或字、词,建议上课前让学生口头表达3分钟:(1)新闻介绍;(2)专题讲述。这样在轻松和谐积极的气氛中各自表达着、讨论着,以培养他们不畏权威的勇气,喜爱表达的习惯,勇于研讨的热情。 2、由课内拓展到实际生活当中,灵活运用语言表达的方法。 根据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及活动安排,按照各科教学互相渗透。教学改革要整体考虑,任课教师利用担任班主任兼思想品德课的有利条件,将口头表达训练与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紧密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在课外更广阔的课堂上经常锻炼。 除此之外,还要放手让班干部独立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三分钟故事会”、“一分钟新闻报告会”以及读书讨论会、各种评议等,促

使同学们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增长才干,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明确整体要求,落实培训计划。 1、习惯训练和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在读中讲、讲中练、练中得,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训练内容分为习惯训练和能力训练两大部分。习惯训练是口头表达者的姿态,说话要有礼貌,会说普通话等。其中表达者的姿态,就规定了说话者的站、坐态势,手脚摆相,眼睛有表情地直观等。能力训练是指思维内容和语言技巧的训练,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是口头表达训练的重点。 2、训练目标: 总体目标:努力使学生达到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表达、交流,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普通话交流习惯。 各阶段训练目标: 第一阶段:能够用一句话到几句话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声音清楚,全班人听得清。 第二阶段:能说一段话或几段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词句通顺,语言适度。 第三阶段:能说几段连贯的话,完整地表达出一件事,并做到中心突出,能在讨论会上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有表情,有创见力。 第四阶段:能有中心,有条理地口头表达见闻,在讨论会上能抓住中心表达自己的意见,表达的内容、语气、表现互相协调。

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的主要倡导人克拉申认为:简单来说,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我们前面探讨的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的外语)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和使用语法知识;它不能一夜速成,开始时会比较慢,说的能力比听的能力实现得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以上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的。他的理论由以下五大支柱组成,被他称为五个“假 说”。五个假说不分先后,但分量不同,下面一一说明: 1.习得——学得差异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悉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悉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 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 该假设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语言的能力。克拉申甚至认为,如果给予非常理想的条件,成人掌握语言的能力还要比儿童强些。他同时还认为,别人在旁帮你纠正错误,对你的 语言掌握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这一点中国同学值得注意。 2.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这一假设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语法结构的悉得实际上是按可以预测的一定顺序进行的。也就是说,有些语法结构先悉得,另一些语法结构后悉得。克拉申指

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悉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 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初学时的语法错误是很难避免的,也是没必要太介意的。 3. 监检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一般说来,下意识的语言悉得是使我们说话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语言学习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换句话说,当我们开口说话时,话语由“悉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检功能可能在我们说话或写作之前,也可能在其后。 在口头交谈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考虑斟酌语法。语法规则如果不是悉得而是背出来的,也用不上。但在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和写作中,语法的使用能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为演讲或 文章增添色彩。 这一条可以说是克拉申对语法知识的用处做出的最大让步。 4.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悉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悉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悉得。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i”, 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悉得者能有足够的理解输入时,就自动地提供了。克拉申认为,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悉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按照输入假设, 说话的流利程度是自然达到的,是不能直接教会的。

语言学理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理论名词解释 导言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总之, 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 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 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 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 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 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 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 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 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5.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 象思维、抽象思维。 6.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 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 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

1 学方法、转换生成语言学方法和综合性的方法。指出了语言研究应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换, 通过循序渐进的层次对比研究,抓住寓于语言深部的综合特征, 从而准确把握对比中的语言特征, 充分发挥对比语言的对策性。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 Contrastive analysis) 在1980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语言与语言学辞典》中, 将contrastive analysis 只译作“对比分析”, 许多属于对比语言学范畴的我国学者们的论著, 也大都冠以“比较”二字, 归在比较语言学的领域。也就是说, 对于对比语言学这门学科, 人们还缺乏充分认识。然而就方法论而言,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它只是共时地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考查分析, 指出它们之间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各个部门里的同异点, 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说明这些同异点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一、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演变 虽然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经历了较长的孕育期, 但真正的研究史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如果要讨论对比语言学的雏形, 我们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公元初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接着, 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 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汉字文化圈。在这种吸收消化异族文化与学习吸取异邦文明的过程中, 无疑将首先对其运载工具—— 语言进行研究, 而这种研究也只能是建立在同民族的语言比较对比的基础上。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我国古代的先哲们译释佛教经典, 五六世纪的日本人“训读”我们的古文的工作都可以认为是对比性的。不过, 事实告诉我们, 这种译释或“训读”远远不是一种建立在严格的语言科学基础上的成体系的工作, 因此, 我们无从把它划入对比语言学的范畴。 而真正的对比语言学诞生于20 世纪50 年代, 它是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和外国语教育发展的联合产物。19世纪末, 索绪尔树立起语言学史上第一座划时代的丰碑, 他的语言理论影响了包括布龙菲尔德在内的众多的语言学家。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的发展和在计算理论中的作用 2015060104020王桢 形式语言是语言学衍生过来的,开始形式语言并没有用于研究计算机编程语言,而只是研究自然语言的结构。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人们就马上想到用计算机来作自然语言的机械翻译。可是这项工作并没有所成果,对自然语言的结构 理解太片面化,翻译质量不理想也很难提高。1956年,乔姆斯基发表了用形 式语言方法研究自然语言的第一篇文章。他对语言进行定义:给定一组符号,称 为字母表,用∑表示。又用∑*表示∑中字母组成的所有符号串的集合。∑*的每个子集都是∑上的一个语言。乔姆斯基的语言定义方法为人们所公认,一直沿用下来,乔姆斯基根据文法将语言分成3大类。同时克林在研究神经细跑中,建立 了识别语言的系统有穷状态自动机。乔姆斯基发现自动机和文法分别从生成和识别去表达语言,并建立了形式文法和自动机之间的联系,证明语言的形式文法与自动机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对应关系:①若某一语言能用图灵机来识别,则它就能 用O型文法生成,反之亦然;②若某一语言能用线性有界自动机来识别,则它 就能用上下文敏感文法生成,反之亦然;③若某一语言能用后进先出自动机来识别,则它就能用上下文自由文法生成,反之亦然;④若某一语言能用有限自动机来识别,则它就能用有限状态文法生成,反之亦然。这一成果将形式语言引入数 学,使得形式语言真正诞生。1960年,算法语言ALGOL60报告发表。1961年,又发表了ALGOL60修改报告。在这两个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一种称为BNF 范式的形式方法来描述程序设计语言ALGOL60的语法。不久,人们即发现BNF 范式极其类似于形式语言理论中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从而打开了形式语言广泛应用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局面,并给形式语言理论本身的研究以极大的推动,使它发展成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形式语言理论是从语言学衍生而来,作为一种理解自然语言的句法规律。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其在计算机语言中的作用,计算机语言在计算机科学中,形式语言通常作为定义编程语言和语法的基础。对编程语言编译,使之转换成机器语言,形式语言在这一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形式语言推动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并成为计算机学科里重要的分支。 19世纪中,布尔用数学方法研究思维规律的问题建立了逻辑代数,即布尔代数。肖斯塔科夫和仙农,独立地应用布尔代数于继电器接点电路的分析和综合,

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

第34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1月 Vol.34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2 ────────── 收稿日期:2012-03-25 作者简介:申丽红(1975-),女,河北邯郸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24- 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 申丽红1,2 (1.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21;2. 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语言学作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家学者秉承不同的语言学理论,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语言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本文从语言学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语言学研究方法做一梳理。 关键词:语言学;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H 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6-0024-03 Som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s SHEN Li-hong 1,2 (1.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Th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1, China; 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Linguistics, as a cross-discipline between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has developed well in recent years. Different scholars did some researches on language with different theories a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A summary abou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s is made. Key Words: linguistics; quantita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宝贵财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探索语言的奥秘,以揭示形形色色的言语背后所隐藏的规律,从而形成了林林总总的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语言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以不同的哲学基础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后,因其学科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研究目的而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语言学相关研究。 一、语言学发展简史 西方的语言学研究自古希腊始,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 BC 470-BC 399),柏拉图( Plato, BC 429-BC 347)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BC 384- BC322)等通过对语言的辩论奠定了语言研究的哲学基础。此后语言学在西方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随着一些人类学家、哲学家等相继加入语言学研究,语言学学科迅速发展。他们详细研究了语言的分类, 语言中的音变等,为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使语言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的学科。此后的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的结构主义学派基本上秉承了结构主义的衣钵,对语言的结构、音位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切分。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转换生成语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结构主义语法,推动语言学研究进入当代语言学时期。乔姆斯基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过程无论采用“白板说”还是“刺激-反应”论都不足以说明问题,以此提出了“先天性假设”(innateness hypothesis )。他认为人类的大脑先天被内置了一套“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或“语言普遍现象”(linguistic universals )。这种普遍语法在后天经验的触发下而形成各种各样的“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 )。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运用数学的运算原理,运用各种规则逐步推导以

语言学基础知识

一、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的区别性特征:Design of features of language 任意性arbitrariness 指语言符号和它代表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 二重性duality 指语言由两层结构组成 创造性creativity 指语言可以被创造 移位性displacement 指语言可以代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及的物体、时间、观点 2、语言的功能(不是很重要)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施为功能performative 感情功能emotive function 寒暄功能phatic communication 娱乐功能recreation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3、语言学主要分支 语音学phonetics 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接受过程,考查人类语言中的声音 音位学phonology研究语音和音节结构、分布和序列 形态学morphology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 句法学syntax 研究句子结构,词、短语组合的规则 语义学semantics 不仅关心字词作为词汇的意义,还有语言中词之上和之下的意义。如语素和句子的意义 语用学pragmatics 在语境中研究意义 4、宏观语言学macrolingustics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5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 规定式和描写式:规定式:prescriptive说明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 描写式:descriptive说明事情本来是怎么样的 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synchronic研究某个特定时期语言 历时:diachronic 研究语言发展规律 语言和言语:语言:langue指语言系统的整体 言语:parole指具体实际运用的语言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 能力:competence用语言的人的语言知识储备 运用:performance真实的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中的语言使用 二、语音学 1、语音学分支 发音语音学articulatory phonetics研究语言的产生 声学语言学acoustic phonetics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 听觉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研究语言怎样被感知 2 IPA(国际音标)是由daniel Jones琼斯提出的 三、音位学 1、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s 2、音位phoneme

语言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学科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1方法与方法论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我国的古训。庄子在《庖丁解牛》里讲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但解牛离不开刀。“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可见掌握自然规律离不开道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新工具》,阐述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三段论演绎法)。培根作为近代试验方法的提倡者在1620著《新工具论》对研究方法做了重要的补充(归纳法),由此可见方法(包括工具)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无论是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都首先关注研究方法。对科学研究方法古今中外已经有较多的探讨,归纳出了许多流派与方法。“方法”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字,其字面意思是“沿着( 正确的) 道路前进”,即人们活动所选择的正确途径或道路。据《中文大辞典》解释,“方法”就是“行事之条理也。”“法者,妙事之迹也。” 在我国古代把方法看成是人们巧妙办事或有效办事应遵循的条理、轨迹、途径或路线。方法论“methodology”,由“method + ology”构成。而“method”又起源于“meta+ hodos”,即“探求某种目的的历程”,它是科学研究活动中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即哲学基础和一般原则。方法论对形成研究假设、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徐邦栋、书诚( 2000) 认为“方法论”对“方法”的选择具有制约和影响,“方法论”源自于对“方法”内部诸方面的研究,在研究客观对象时,它又影响和制约着方法的选择及其运用。自觉或不自觉信奉不同方法论的人考虑问题时,都会有自己特定的角度因而在选择研究事物的手段、程序和方法上,就会存在差异性。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目录: 【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 【二】20世纪初期到中叶: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称结构语言学) 【三】20世纪中叶至今:转换生成语言学 【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 (也称:比较语言学) 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语言研究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1】先驱人物——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因为这年的9月27日有个名叫威廉·琼斯(W. Jones)的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三周年演说》。文章指出梵语(古印度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威廉·琼斯的论文研究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在当时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2】奠基人有:葆朴、拉斯克、格里木 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文,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规则,并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具有共同的来源的结论,被认为是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1818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发表了《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诸语言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在语音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拉斯克认为,语法对应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为可靠的标志,该文所论述的方法和原理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木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试题答案解析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试题答案解析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给出集合{Φ,{Φ}}和集合{ε,0,00}的幂集(2x4') (1) {Φ,{Φ},{{Φ}},{Φ,{Φ}}} (2) {Φ,{ε},{0},{00},{ε,0},{ε,00},{0,00},{ε,0,00}} 2.设∑={0,1},请给出∑上的下列语言的文法(2x5') (1)所有包含子串01011的串 S→X01011Y X→ε|0X|1X Y→ε|0Y|1Y (2)所有既没有一对连续的0,也没有一对连续的1的串 A→ε|A’|A” A’→0|01|01A’ A”→1|10|10A” 3.构造识别下列语言的DFA 2x6' (1) {x|x∈{0,1}+且x以0开头以1结尾} (设置陷阱状态,当第一个字符为1时,进入陷阱状态) (2) {x|x∈{0,1}+且x的第十个字符为1} (设置一个陷阱状态,一旦发现x的第十个字符为0,进入陷阱状态)

二、判断(正确的写T ,错误的写F ) 5x2' 1.设1R 和2R 是集合{a,b,c,d,e}上的二元关系,则 3231321)(R R R R R R R ? ( T ) 任取(x.,y),其中x,y },,,,{e d c b a ∈,使得321)(),(R R R y x ∈。 )),(),((321R y z R R z x z ∈∧∈?? },,,,{e d c b a z ∈ )),(),(),((321R y z R z x R z x z ∈∧∈∧∈?? )),(),(()),(),((3231R y z R z x z R y z R z x z ∈∧∈?∧∈∧∈?? 3231),(),(R R y x R R y x ∈∧∈? 3231),(R R R R y x ∈? 2.对于任一非空集合A ,Φ?A 2 ( T ) 3.文法G :S A|AS A a|b|c|d|e|f|g 是RG ( F ) 4.3型语言 2型语言 1型语言 0型语言 ( F ) 5.s (rs+s )*r=rr *s (rr *s )* ( F ) 不成立,假设r ,s 分别是表示语言R ,S 的正则表达式,例如当R={0},S={1}, L(s(rs+s)*r)是以1开头的字符串,而L(rr*s(rr*s)*)是以0开头的字符串.L(s(rs+s)*r) ≠ L(rr*s(rr*s)*) 所以s(rs+s)*r ≠ rr*s(rr*s)*,结论不成立 三、设文法G 的产生式集如下,试给出句子aaabbbccc 的至少两个不同的推导(12分)。 aSBC aBC S |→

克拉申 语言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理论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又称“监控理论”)。此理论主要由五大假说组成: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Hypothesis) [1] [2] 一、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 (一)习得/学得假说 习得/学得假说是克拉申所有假说中最基本的一个,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这一假说认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途径:“习得”是下意识过程,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在所有的重要方面都是一致的;“学得”则是有意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了解语言”(即获得有关语言的知识)。“习得”是潜意识(subconscious)过程,是注重意义的自然交际结果,正如儿童母语习得过程。“学得”(learning),是有意识(conscious)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掌握。 Krashen认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语言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这一过程和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过程很相似。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关注的是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语言习得则是正式教育的产物。正式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Krashen指出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例如,使用母语者尽管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语言学习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因此,对二语习得来讲,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语言学发展史[1]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 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 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 (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 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 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 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 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 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 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 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 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 3 转换生成语法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理论,以

形式语言参考答案

2.1回答下面的问题: (周期律 02282067) (1)在文法中,终极符号和非终极符号各起什么作用? ? 终结符号是一个文法所产生的语言中句子的中出现的字符,他决定了一个文法的产生语 言中字符的范围。 ? 非终结符号又叫做一个语法变量,它表示一个语法范畴,文法中每一个产生式的左部至 少要还有一个非终结符号,(二,三型文法要求更严,只允许左部为一个非终结符号)他是推导或归约的核心。 (2)文法的语法范畴有什么意义?开始符号所对应的语法范畴有什么特殊意义? ? 文法的非终结符号A 所对应的语法范畴代表着一个集合L (A ),此集合由文法产生式 中关于A 的产生式推导实现的 ? 开始符号所对应的语法范畴则为文法G = {V ,T ,P ,S}所产生的语言L (G ) ={w S T w w * * |?∈且} (3)在文法中,除了的变量可以对应一个终极符号行的集合外,按照类似的对应方法,一个字符串也可以对应一个终极符号行集合,这个集合表达什么意义? ? 字符串对应的终极符号行集合表示这个字符串所能推导到的终极字符串集合,为某个句 型的语言。 (4)文法中的归约和推导有什么不同? ? 推导:文法G = {V ,T ,P ,S},如果,)(,,* T V P ∈∈→δγβα则称γαδ在G 中 推导出了γβδ。 ? 归约:文法G = {V ,T ,P ,S},如果,)(,,* T V P ∈∈→δγβα则称γβδ在G 中归 约到γαδ。 ? 这他们的定义,我个人理解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看待文法中的产生式,推导是自上而下 (从产生式的左边到右边),而归约是自下而上(从产生式的右边到左边),体现到具体实际中,如编译中语法分析时语法树的建立,递归下降,LL (1)等分析法采用自开始符号向下推导识别输入代码生成语法树,对应的LR (1),LALR 等分析法则是采用自输入代码(相当于文法中语言的句子)自底向上归约到开始符号建立语法树,各有优劣。 (5)为什么要求定义语言的字母表上的语言为一个非空有穷集合? ? 非空:根据字母表幂的定义: εε,}{0 ∑ =为字母表中0个字符组成的。这样,当字母 表中没有字符的情况,字母表也有一个元素,字母表为空就没有意义,而且,如果字母表为空,将无法定义其上的语言,使得理论体系不严密。 ? 有穷:我们将语言抽象成形式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有穷的表示无限的语言,在此基础上 我们才定义了字母表和语言,如果字母表为无穷的,他就违背了我们研究问题的初衷,这也使得研究失去意义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一、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外部因素决定一切,必须靠模仿、强化、重复等外 部因素去习得第一语言)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斯金纳 主张: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客观研究,反对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活动。 对语言的认识:语言是习惯的总和。是后天习得,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模式养成习惯而学会的,强调外部条件的作用,忽视认知能力的作用。 评价:(积极vs缺陷) 1. 模仿vs每句话都是新的 2.强化vs并非总是 3.人的思维活动养成习惯vs儿童言语行为的创造性 4语言外部形式vs难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二、先天论—“内在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决定一切,儿童头脑里的普遍语法使他能自然内化语言的规则体系)

理论基础:“普遍语法” 代表:乔姆斯基 对语言的认识:语言是由抽象规则构成的复杂体系。语言习得是把复杂的规则“内化”,达到自动运用的程度。人的言语行为充满了创造性。 语言习得是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 评价: 1.强调人类天生具有的语言习得能力,是语言获得的根本原因。 2.语言习得是主动、积极、创造性的过程。 3.过分强调天赋,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忽视反复操练养成习惯的必要性。 三、认知论(先天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先天具有而后天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决定一切,语言能力只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理论基础:发生认识论 代表:皮亚杰 环境 认知结构 同化:把新事物、新经验结合到原有的图式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 平衡:使认识与外界趋于一致 学习 语言习得机制 ( LAD ) 普遍语法:以待定参数 形式出现、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 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对所接触的实际 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 母语 假设 根据在语言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反馈 运用评价能力分析、验证这些假设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也是最全面的理论便是克拉申 (S.D.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他的理论实际上是对近几十年来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研究的总结,并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系统的学说。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 1 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习得的语言系统处于大脑左半球语言区,是自发语言运用的根本。与之相对的是“学得”,这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学得”的系统虽然在大脑左半球,但不一定在语言区。克拉申认为,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2 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 监控假说与习得---学得区别假说密切相关,它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根据这个假设,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但是,它能否发挥作用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1)有足够的时间,即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注意语言形式,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3)知道规则,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 在口头表达时,人们一般注意的是说话的内容而不是形式,没有时间去考虑语法规则。因此,在说话时,如果过多地考虑使用语法监控,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说起话来就会结结巴巴,妨碍交际进行。在书面表达时,情况就会好得多,因为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推敲字句,斟酌语法。 3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曾用一本专著论述他的这个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ve input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 i + 1 公式。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 i + 1 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 com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 incomprehensible )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1.索绪尔简介 2.索绪尔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3.索绪尔语言学理论核心法则 4.索绪尔理论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语言学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该书的思想核心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这里,概要性地介绍一下索绪尔的生平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及其核心法则。 二、索绪尔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索绪尔在对语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后,于1907年开始讲授普通语言学。他的基本能理论,概括起来就是:语言是一种系统或结构,而语言结构即是语言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网络。语言是一种符号,是概念和音响的联系,不是物质的,而是抽象的。索绪尔还进一步讲述了符号的特征,即符号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线性特征,符号借助于相互对立关系而起作用。同时提出了,在语言中,每项因素都由于它同其他因素的对立才能有它的价值。他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语言学不是一种实用的、特殊的研究,它‘寻找在一切语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够概括一切历史特殊现象的一般规律’,语言学家要做的不是去描述言语行为,而是要确定构成语言系统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张绍杰译湖南教育出版社)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形成有其有其深刻的背景。一方面是其自身的学术背景,如上所列,他多年开设的课程进行历史语言学研究,对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对整体语言学学科的性质有相当全面而深入的思考。这些研究和思考都获多或少的反映到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 另一方面,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也汲取了前人的思想,我们从他的论述中可以感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17、18世纪的唯理主义语言哲学思想以及普通语言学的开创者洪堡特的语言形式观念,等等,都对他有很大影响。而同时代的青年语法学派,特别是保罗的心理主义语言学观念,可以说是索绪尔的社会心理语言观念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符号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时代,那时候出现过“自然论”和“规约论”之争。此外,美国的语言学家惠特尼(William Dwight Whitney,1827-1894)的语言观对索绪尔的影响也很直接。辉特尼早年学习梵语,1850年去德国学习语言学。他1867年著有《语言和语言研究》(language and the study of language),1875年发表《语言的生命和成长》(The life and growth of language),反对自然主义语言观,强调语言的社会因素,强调语言的规约性和惯例的性质。索绪尔在他的《教程》中多次以赞赏的口吻提到这位语言学家。 学者们在研究《普通语言学教程》时发现,“同时代的其他思想观念也与索绪尔语言思想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法国的‘现代社会学之父’涂尔干(1902年执教于巴黎大学)的社会学思想可以说是索绪尔的社会语言观的重要来源。涂尔干认为,社会不是个人行为的总和,而是第一性的实体,它对人有外部制约,而个人对此有时是无意识的。正是由于社会实体的存在,个人行为才成为有意义的行为。社会现象实质上是社会心理现象,社会是一种心理实体。索绪尔接受了涂尔干的思想,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心理实体,从而建立起社会心理的语言观念。”(同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