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教学

1、什么是导学案?

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导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常规做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对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知道,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导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导学案”与教师的关系是怎样的?

“导学案”是每一位教师参与制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理解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基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情确立新的具体培养目标的体现,是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载体,是教师将科学的方法、技巧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方案。因此,教师应积极的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和掌握学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参与编与、修订和完善导学案,真正把导学案变成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的方案。同时,要充分理解把握和使用好导学案,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有效性。在充分利用导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导学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多变,兼容并蓄,不断研究与创新,多方收集资料与信息,反过来再用于指导导学案的修订与完善,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修订完善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教师在编写、使用、修订与完善导学案的过程中,自身得到锻炼,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

增强。因此,导学案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4、“导学案”与学生的关系是怎样的?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使学生全部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方案,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指示着学习的路线、方向和基本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路线图去实践、去探究完成学习的全过程。但他不是死的教条,它规定的只是基本路线、基本方法,至于学生学习的速度、深度、广度以及学习的策略和具体细节,完全应该由学生自主,路线确定以后,路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导学案只是个工具。“导学案”是学生的另一位老师,无声却有形。从某种意义上讲,导学案给学生的指导更直接、具体,学生接受和运用这个指导的自由度和实效性更强。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研究空间更自由更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交流空间的约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得以充分体现。“导学案”给了学生路线和方法,也给了学生思想和态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受,长此以往,学生那个就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了基础。实践者最有发言权,学生在长期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会有新的感悟,产生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老师可以作为导学案修改的重要依据,使导学案不断的完善与科学,因此学生既是导学案的使用者又是导学案编制的参与者。

5、导学案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问题”是关键、是核心。“问题”主导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预习、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巩固练习、学习小结,还是拓展延伸,所采用的基本教学环节都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确要求—学生学习。在这个基本环节中“提出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关整个教学环节的成败,因此也是整堂课成效与质量的决定因素。既然“问题”是编写导学案的核心,那么问题设计就是决定导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所以编写导学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构思与设计上。“问题”在导学案中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因此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导”的规律和“学”的规律;“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在导学案中既起着引导作用,又应负有启发功能,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另外“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的把握直接决定着问题设计的质量,这就需要编写者进行揣摩,细心把握。

6、设计导学案时应注意什么?

(1)使学生学习有路:导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导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

(2)使学生学习有劲: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导学案要明确指示如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7、导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