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田野工作

第四章 田野工作

第四章 田野工作
第四章 田野工作

《人类学概论》

第四章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人类学田野工作概述

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

二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历程

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

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

田野工作(fieldwork)又可译为田野调查、现场调查、实地调查。

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对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认识(四点)

1、一种跨文化的实地调查;

2、调查时间要求要相对长且稳定;

3、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

4、是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

二、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

1、田野工作尚未形成

2、田野工作初步发展

3、田野工作日益完善

4、田野工作新局面田野工作尚未形成

二十世纪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田野工作,资料搜集与理论建构相分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轻视实地调查,而将主要精力用于阅读前人留下的各种民族志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写作。

田野工作初步发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田野工作研究方法出现,革新了人类学工作方式。尽管学者们已经开始亲自去实地调查,但他们的调查方法还很不成熟。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没有自己专业的学术规范,没有达到一定的科学标准。

田野工作日趋完善

20世纪上半叶,田野工作方法得到完善。使田野工作发生彻底改变的是所谓的“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全新的田野工作模式。

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田野工作进行田野研究的范本。

提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三项原则

1、调查者应与被调查者同住;

2、应学习被调查者的语言;

3、直接与被调查者沟通,不要依赖中间人。

田野工作新局面

20世纪40一60年代人类学的范式转型,开创了人类学本土化的新局面。这样田野工作者的身份就有了内外之别,“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论争成为本土化过程中论争的焦点之一。

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

1、选择的角度——主位与客位

2、视野的范围——宏观和微观——社区和个案

3、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定性和定量

4、课题及组织的规模——专题和综合

主位与客位

主位研究是站在被调查者的角度,用他们自身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或者说用本地人的观点来努力理解文化。

客位研究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或者从人类学家所利用的观点出发去研究文化。

宏观和微观

一般来说,比较大的区域性调查或跨区域调查都是宏观调查。

微观调查又称“微型调查”,就是在一定的地方,在少数人可以直接观察的范围内进行的调查。社区和个案

人类学的调查社区是田野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社区调查目的:是为了揭示民族社会某一层面文化的全貌。人类学个案研究:以个体为调查对象,进行文化个案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个别去发现整体。个案调查是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侧面。

定性和定量

重定性轻定量一直是人类学调查的传统性倾向。当代人类学已开始注重定量分析,主要表现在把统计学广泛应用于调查研究中,运用到建立假设和资料分析全过程。

专题与综合

专题调查,就是选择某一方面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或比较的调查和研究。民族和文化的领域十分广阔,单靠人类学已无法驾驭层出不穷的新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民族学运用整体论的观点,打破学科封闭,与其他学科交叉协作,进行综合调查研究。

第二节田野工作的方法

1、参与观察法

2、访谈法

3、抽样法

4、谱系法

5、个人生活史

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访谈法

访谈就是通过向研究对象提问或与之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资料。

访谈方式非正式访谈:是指人类学家通过非正式谈话和闲聊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方式。

正式访谈:通常是在人类学者的筹划和设计下,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通过访问收集信息与资料。包括以下几种类型:非结构访谈;结构性访谈;半结构

抽样法

所谓抽样就是指通过一定方法从研究对象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

简单随机抽样、分层(分类)、随机抽样、主观抽样

谱系法

所谓谱系法是收集家谱并编辑成系谱表以确定亲属制形式及其结构性质的研究方法。

个人生活史

生活史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将报道人个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语或书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回顾式叙述。这种生活史的叙述可能是报道人的早期经历,也可能是着重于报道人当下的生活。

第三节如何进行田野工作

一、田野工作的准备二、田野工作的过程三、资料的收集四、资料的整理五、田野伦理一、田野工作的准备

田野工作的准备括动主要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提出研究假设以及制定研究方案等几方面的内容。调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调查地点和对象、调查日期和预计的时间长度、调查课题及其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自己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如何进行调查。

二、田野工作的过程

1、进入田野的方式:进入方式、进入角色

2、预料困难:准备田野调查必需品、生存问题、生活问题

进入方式

一种是通过正式行政体制自上而下进入,一般是通过行政管理机构层层深入。另一种进入田野的方式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进入。

进入角色

进入田野点后,研究者就尽快向当地人说明此行的目的和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人类学者依照调查对象的社会交往方式展开社交并取得一种当地人认可的合适身份可以使调查工作进入新的天地。

三、资料的收集

一般来说首先要收集的是被研究社会的行为资料,另外要收集的还有非行为资料,主要包括:

(1)人口调查。(2)地形勘测。(3)资源研究。

四、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整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取舍原则2、关系原则3、妥善保存原则

五、田野伦理

1、努力克服“我族中心”思想。

2、平等的原则。

3、尊重调查对象的原则。

4、不扰民原则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汇总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 一、调查的目的及其作用 简言之,田野考古调查就是运用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田野调查方法, 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下发现更多的古代文化遗存,以利于更好地保 护和研究。 田野考古调查主要是指对古代遗存的地面勘察,其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古代遗存,特别是那些由于年代久远而被掩埋于地下的遗址。 其作用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 1、考古调查是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 我们在发掘一个遗址之前一般先要对这个遗址的年代、性质及堆积的情况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掘方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同样,要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亦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是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 2、考古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考古调查不仅仅是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的一个准备阶段,也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有些情况下既使不发掘,只要调查工作做得细致、深入,也同样能够解决一些学术问题,特别是在宏观上讨论一个地区内的遗址密度所反映的诸如人类共同体的规模,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情况的变化,及某种文化和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时,考古调查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相比较,其优点是工作周期短,工作面积大,耗费资金少,其不足之处则是在获取资料方面,远不如发掘所获那样丰富和系统,因此由其所揭示的问题的深度也有局限,诸如遗址的文化性质、形成过程及系统编年等问题的解决都还有赖于正式的田野发掘。所以考古调查和发掘是田野考古中互为补充的两种研究手段。 二、考古调查的对象和分类 1、考古调查的对象 考古调查的对象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及其相关的各种现象,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A 遗址指古代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活动,并以物质的形式保留下来的空间场所,是人们各种活动形成的遗迹,遗物的集合体,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居住址、城址、矿冶址、陶窑址、古战场、古道路、庙宇、石窟寺及墓葬等等。 B 遗迹主要是指在遗址中由一次短期的人工行为造成的、固定的物质遗存。这里所谓的短期行为当然不是指几小时或几天,而是指人们一次性内容连续的工作结果。由此产生的结果也可能经过了多次后期修整和扩 9

智慧树知到《社会工作行政》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社会工作行政》章节测试[完 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社会工作行政》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现在社会福利输送的主体是 ( ) A: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 B:个人 正确答案: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 第二章 1、根据艾斯平-安德森关于社会福利体制的划分,美国属于( )主义福利。 A:自由 B:混合 C:保守 D:社会民主主义 正确答案:自由 4、近年来,我国社会福利的基本目标是普惠。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计划经济时期农村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福利、家庭自我照顾和国家福利救济相结合的社会福利体制。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三章 1、中国青年志愿者愿者协会、中国社会学学会、大学生联合会、青年联合会等属于( )。 A:社会服务机构 B:民办非企业 C:基金会 D:社会团体 正确答案:D 4、出资者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可以向出资者分配。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5、营利组织的董事会更多侧重于战略规划等宏观的方面,而社会服务机构的理事会在募款等方面的执行功能更强,尤其是小型的以及新设立的社会服务机构中,理事会执行功能更弱。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第四章 1、基础理论主要为社区工作实践提供一套具体的行动指南。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2、帕森斯认为,社会化机制和社会控制机制是万能的,社会通过这两种机制就可以实现社会整合。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3、科塞认为,僵化的社会结构容易出现冲突,但对社会没有根本性的坏作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4、冲突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根源是由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5、布劳的理论解释了交换过程中个体微观层次、群体层次以及社会宏观层次的差异,从而使交换理论能在更大范围内解释社会现

4.2第四章 计划(单选题及答案)讲课教案

4.2第四章计划(单 选题及答案)

第四章计划 单选题 1、在管理的基本职能中,属于首位的是( A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计划职能的主要作用是(D ) A、确定目标 B、管理 C、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 D、 A和C 3、管理的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 C ) A、组织结构的蓝图 B、组织的领导方式 C、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D、组织中的工作设计 4、下述关于计划工作的认识中,哪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C ) A、计划是预测与构想,即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B、计划的实质是对要达到的目标及途径进行预先规定 C、计划职能是参谋部门的特有使命 D、计划职能是各级、各部门管理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能 5、组织在未来特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程度的标志是( A ) A、目标 B、可行 C、选择 D、满意 6、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环节是:①逐级授权②目标的制定与展开③实施中的自我控制④成果评价这些环节的逻辑顺序是(D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7、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难点是( D ) A、不利于有效地实施管理 B、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C、难以有效地控制 D、设置目标及量化存在困难

8、关于计划工作的普遍性和秩序性理解错误的是( D ) A.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 B.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制订的是工作计划 C.高层的管理人员制订的是战略计划 D.高层管理人员制订战略计划时依据的是基层管理人员制订的工作计划 9、有这样一种认识,长期计划都是战略性的,综合性的;短期计划都是战术性的,专业性的。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认识的( D ) A.正确,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的 B.正确,这种说法也是符合理论上所划分的计划的类型的 C.不正确。管理当中存在着权变,这种说法太绝对了 D.不正确,有些长期计划不是战略性的,而有些专业性计划也不是短期性的 10、很多管理者中间流传着“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说法,在下面的诸多观点中,哪一种最有道理( D ) A.变化快要求企业只需要制定短期计划 B.计划制定出来之后,在具体实施时要进行大的调整,因此计划的必要性不大 C.尽管环境变化速度很快,还应该像以前一样制定计划 D.变化的环境要求制定的计划更倾向于短期的和指导性相结合的计划 11、制定计划重要,实施计划更重要。据此判断,以下说法哪一个更为适当?( A ) A.层层分解落实计划指标,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制度,加强控制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题

这个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上情下达 B. 下情上达 C. 与同事协调 D. 向公众交代 E. 对自己负责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四章第二节组织的行政运作。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 与同事协调, 向公众交代 2 3.社会服务机构中,志愿者与机构正式聘用的员工相比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工作动机 B. 管理方式 C. 服务对象 D. 服务时间 E. 对机构的认同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十二章第三节志愿者管理。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工作动机, 管理方式, 服务时间, 对机构的认同 2 4.社会服务机构中,团体决策的优点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有较多替代方案

B. 方案的可接受程度高 C. 责任明确 D. 快速省时 E. 信息较完整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三章第二节决策类型与模式。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有较多替代方案, 方案的可接受程度高, 信息较完整 3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 1.简述决策的不同类型。 答:依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决策的类型会有不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 (1)依据理性的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直觉决策、判断决策和问题解决式的决策;(2.5分) (2)依据问题的性质,可以把决策分为例行式决策与非例行式决策;(2.5分) (3)依据决策参与的人数,可以把决策分为个人决策与团体决策;(2.5分) (4)依据社会服务机构工作者的角色,可分为咨询式决策、协商式决策、协助性决策和权威式决策;(2.5分) 2.简述职位权力和人格权力的区别。 答:(1)职位权力,是指从组织体系中特定职位中衍生出来的权力,会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化。人格权力,是指一个领导者因其自身的特殊禀赋而不是其特定职位而获得的影响力。(4分) (2)从来源上看:职位权力来源于法定职位,而人格权力来源于个人魅力。(1分)

社区工作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XX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专项经费 管理使用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的管理,规范使用,提高效能,推进社区工作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是指保障社区居委会工作正常运行的各项费用。 第二章经费来源 第三条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包括: 1、省、市、区财政部门定期拨付社区的专项工作经费; 2、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表彰奖励社区居委会的专用资金; 3、有关部门或单位拨付社区“费随事转”的专项工作经费; 4、支持社区工作的社会赞助资金; 5、社区设施经营性收入; 6、其他资金来源。 第三章经费管理

第四条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由各区民政局、财政局监督管理。市财政局根据确定额度,每年年初、年中分两次将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拨付到区财政局社保专户,其他资金及时纳入社保专户管理。 第五条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采取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对购买服务、办公设备及用品、工程项目等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日常小额零星支出,可采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由区财政局拨付到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专户。 第六条各街道办事处应设置专账,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账会计科目应规范设置,总账科目应设置:拨入经费、其他收入、暂存款、暂付款、经费支出、现金、银行存款、结余、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等科目,“其他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专项资金、赞助资金、经营收入、存款利息、资产处置收入等。经费支出要按需要设置二级科目。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独立帐页,单独记账核算。 第七条社区居委会根据实际支出,应登记经费支出流水账,便于向居民群众公布账目,并作为编制下一年度预算的主要依据。

《社会工作行政》要点整理

社工本科《社会工作行政》复习大纲 社会工作行政(名词) 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中心含义为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 社会工作行政特征 1.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范围的有限性 2.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职能的非赢利性 3.社会工作行政服务手段的专业性 4.社会工作行政服务实施的层次性 社会工作行政运作程序的环节(多选)组织,计划,执行,评估。 社会工作行政应遵循的原则 1)社会工作价值原则2)整体性原则3)专业责任的原则4)法制原则 5)协调的原则6)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功能(多选)1)实施社会政策2)进行有效管理3)总结经验,修订政策 学习和研究社会工作行政学的目的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实现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大大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服务,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名词)在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基本组织结构形式和基本制度与方法的统称 第一章社会工作行政组织 组织的基本要素(多选):人员、目标、结构、制度、行为、环境等。 行政组织的组成要素(多选):1)物质要素2)精神(形式)要素3)环境要素4)目的要素 组织成员极其职位构成了行政组织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是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名词) 一切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组织,其中包括政府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社会的工作服务组织(如社团协会、民间营利性组织)。 1911年,泰罗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科学管理成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思潮和组织管理方式。 韦伯所划分的三种权威(选):传统权威、感召权威、法理的权威。 1933年,艾顿.梅奥发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标志行为主义管理理论兴起。(单选)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设计原则(选):1)传统原则2)动态设计原则3)权变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结构包括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权力是(单选)组织实施管理的基础 行政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指一个层次的行政机构或一位行政领导所能直接、有效控制的下级结构或人员的数目。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类型(选):1)政府机关2)服务机构3)社会中介组织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体制的核心问题(单选):行政权力的分配,即行政权力的名义、实际归属及其运用。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选):1)首长制与委员制2)分级制与分职制3)集权制与分权制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组织环境1)社会环境(一般/特定社会环境)2)团体社会环境3)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气候具有如下特征的组织可被视为第三部门的一部分: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第三部门,又称社会中介组织 是指能够在政府调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沟通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信息、平衡社会利益冲突、协调各方行为的“中介作用”的组织。 第三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政府职能的转变2)体制因素3)经济主体的需要4)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第三部门中的公益性组织具有的功能:1)社会服务功能2)社会沟通功能3)监督管理功能 第三部门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简答) 1)缺乏总体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2)对公益性机构缺乏法律的规范3)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欠佳。

社区工作单选

第一章 1.1962年,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课程委员会正式承认社区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2.“社区”这一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中首先提出。 3.费孝通先生回忆说:“当初,Community这个字介绍到中国来”。 4.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帕克是最早对社区下定义的社会学家之一。 5.地域要素是社区要素中首要的、是基础。 6.按照社区结构及特点,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7.根据联合国1982年第97届决议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的国家或地区,便是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即“老龄化社会”。 8.开展残疾人服务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也是衡量社区社会工作是否专业化的重要指标。 9.残疾人服务当前最为主要的是劳动就业服务,为残疾人自食其力创造了机会。 10.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第一战略”。 11.滕尼斯,在1887年发表的著作《社区与社会》。 12.芝加哥学派--帕克,是用人文区位观点对社区进行社区研究, 13.林德夫妇在社区研究中是以小市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 14.韩特通过对亚特兰大市的研究发表著作《社区权利结构》。 15.吴文藻是最早进行中国社区研究的学者 16.在社区研究上做出最大成就的当属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 17.社区研究方法论处于研究方法体系的最高体系 18.社区研究的一般方法亦称社区研究的基本方式,处于社区研究的中间层次 19.社区研究的具体方法处于社区研究的最低层次 第二章 1.视社区组织为一种工作方法(美国学者---霍伯斯、克拉莫和史佩齐)。 2.视社区组织为一个工作过程(劳史、波尔曼和桂林)。 3.视社区组织为“方法”与“过程”的结合(史基摩尔和勒克蕾以及台湾学者徐震、林万亿)。 4.经由联合国倡导,社区发展开始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推行。 5.1939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兰尼所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美国社会工作会议上提出“兰尼报告”,阐述了社区组织的理论以及工作方法。 6.1962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课程委员会正式认可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方法之一。

田野的作文

田野的作文 田野的作文 田野的作文1 我爱四季的每一个季节,但我更爱秋这个美丽的季节。秋虽说没有春天的嫩绿、夏的翠绿、东的雪白,但是依然令我向往。可能是因为那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新鲜空气令我舒服、令我喜爱。 秋天的天空真蓝啊!天空一片蔚蓝;秋天的天空真美啊!一片片白云镶嵌在天空上,犹如一颗颗白色钻石镶嵌在蓝色的保甲上;秋天的天空真会装饰自己啊!竟找来软绵绵的白云来与自己搭配,它那美丽的身躯可与桂林山水互相媲美。 树儿们也来欢迎秋的道来,它们把叶子都变成了金黄色的。好似一块块黄金一般闪耀着迷离的光。我拾起一些树叶,抛向天空,树叶就飞了起来。我抬起头来张望,他们有的像蝴蝶在飞舞;有的像小仙子在跳舞;有的像一只只小鸟在风中歌唱,可是我却听不到…… 在万花都枯萎的时候,菊花勇敢的盛开了,它们傲然挺立,神气十足。黄色的花儿像一位位将军,显得强健而又有

力;粉色的花儿像一个个女子,低沉而又沉闷;紫色的花儿像一个个胆小的孩子,害羞而又胆怯。 瓜地里,有绿色的西瓜,一切开,红色的瓜心便露出了笑容;青白色的香瓜,用手弹一弹,便知道甜还是不甜,那瓜的样子让人看了就会口水止不住的流。 在田野里,农民伯伯在收割着,脸上布满了汗珠。风一吹,一阵阵麦浪便比起彼伏的开始了。伴着麦浪发出了清脆的鸣叫声,那原来是麦哨在为人们表演啊 那秋的景色真令人惬意,令人陶醉啊!!!我爱秋天! 田野的作文2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充满欢乐和温馨。 今天,秋高气爽,是一个游玩的好日子。午饭后,我与几个小伙伴来到田野观赏那美丽的秋色。初秋的晌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我们,我们不由地说道:“真热啊!” 我们在长满野草的田埂上走着。稻田里,稻穗有的很饱满,弯下了腰肢;有的挺直了胸脯,看起来十分精神;还有的颗粒刚刚成形,正在太阳公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呢。稻叶还是碧绿的,而稻穗已经很黄,远远望去好像一条黄绿相拥的地毯。 我们继续往前走,一片竹林展现在眼前,竹子根根挺胸昂头,十分壮观,摘下一片竹叶,放在手心里,感觉十分光

人类学田野工作及方法-提纲

:专业训练过的人类学者,进入社区,参与观察、访谈、居处等方式获取研究资 多元性:人类学遇到的课题往往很大、很复杂,因此要多元化,同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合作。 文化性:人类学研究的内容就是文化,田野里有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官方文化、大众文化,生活性:我们就是研究吃喝拉撒睡,但是我们还探寻你为什么这样吃喝拉撒睡。文化模式、文化 探索性:进入田野前,我提出的所有假设,都可能在进入田野后被打破、被推翻,无所谓,这就变化性:时代在变,研究对象在变,研究内容在变,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变,我们不能固守,要 宏观角度:大区域的或跨区域的研究,就是宏观的角度来研究;

社区角度:社区本就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一个单位,社区调查是为了揭示民族社会某一层面的文 家庭,通过个体发现整体, ,借自化学,定性就是确定性质,定量就是确定数量,定量可专题角度:选择某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比较调查研究,可以借此看到前人没有进 从研究对象的姓氏和名称、亲属称谓、血亲姻亲的基础,上溯到不能记忆为止

文化是一个意义系统,强调我们应该致力于发掘当地人的意义系统,因此就指导出了DRS 穿插有各种分析的系列民族志访谈,不断验证、反复询问、分析,最终发现文化主题,得出2.1~2.4:从宽广的范围开始,逐渐缩小,到2.2时专注于少量的经过选择的领域深入考察,再到2.4时再次将范围扩大;

④他有兴趣、有时间:如果没时间,我就找多个差不多背景的报道人来接班; ⑤他叙述的非分析性:当然,我们鼓励他用自己的话解释自己的文化,如果不 表达文 假设处境 ①语言辨别:对田野笔记里面的语言分开,什么是报道人的、什么是我的、或是向报道人问民族志问题并对其回答作出分析,提出问题是为了做分析,而分析则是验证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最后发现文化主题和整个文化的意义系统,从而撰写民族志。

社区工作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社区工作概述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功能 一、社区的概念:以相近文化为纽带的人群在特定区域中互动的社会单元 1、社区的社会学定义应当包括三个特点:地域性、社会互动、共同的联系纽带 2、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贡献,《社区与社会》:礼俗社会、法理社会 3、汉语中“社区”一词源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创造 二、社区的功能 1、生产—分配—消费(经济功能,最基本功能) 2、社会化 3、社会控制:行为的控制方式有两种(1)通过社会化过程发展出来的内在控制(2)制度化形成的对社区提倡的和允许的行为进行奖励以及对社区禁止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外部控制 4、社会参与:根本功能,是社区实践的核心和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要素,也是参与式民主的根本所在,社区参与中,志愿者组织和中介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相互支持 第二节、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含义: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手法;它既是一项有计划的行动,也是一个过程;社区工作者经常运用集体行动的手法,鼓励居民互助、自主和自决,提升居民的各种能力;社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正。 二、社区工作的目标与特征 1、目标:罗斯曼归纳了“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2、特征:(1)以社区为对象(2)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3)广泛的介入(4)强调居民参与(5)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6)运用社会资源(7)政治性特点 三、社区工作的模式 1、社区照顾 2、社区组织 3、社区发展 4、社区计划 5、社区教育 6、社区行动 第二章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社区工作理论可以分成“基础理论”和“实践理论”两种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无) 1、调查阶段 2、精神分析学阶段 3、精神分析学与功能主义学派并立的阶段 4、获得的阶段 5、盘点的阶段 6、理论统一的阶段 7、理论归类的阶段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一)社会分析理论(无) 1、功能派理论:将社会看出有机体 2、系统理论:将整个社会看成一个系统 3、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达伦多夫 4、阶级冲突理论:马克思的理论主要包含这样三个基本假设:(1)经济组织决定其他所有社会组织(2)每个经济组织里都包含有阶级冲突的成分(3)无产阶级因为受压迫而产生共同的阶级意识,以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要改变被剥削和被压迫的现状,就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现行的经济制度,取消私有财产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二)意识形态理论 不同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影响社区社会工作者对社会问题成因的看法,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和介入方式、策略 1、新保守主义 代表人物:机构有哈耶克.约瑟夫、经济事务研究所,主要观点:(1)强调社会的渐进性(2)坚信自由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3)强调个人主义(4)分析核心家庭的作用(5)提倡助人自助 2、多元主义 流行于英美,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尔、林德布鲁、阿尔蒙德和卫拔 (1)承认并应促进社会生不同群体的并存(2)承认不同群体拥有不同的资源(3)调节自由市场,使不同利益的群体能够公平竞争(4)对于自由的追求:在不损害他人权益的情况下,一切行为皆可容忍 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社会策划及社会行动模式均有多元主义的影子。通过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资料、有效地

4.2第四章计划(单选题及答案)

第四章计划 单选题 1、在管理的基本职能中,属于首位的是( A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计划职能的主要作用是(D ) A、确定目标 B、管理 C、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 D、 A和C 3、管理的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 C ) A、组织结构的蓝图 B、组织的领导方式 C、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D、组织中的工作设计 4、下述关于计划工作的认识中,哪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C ) A、计划是预测与构想,即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B、计划的实质是对要达到的目标及途径进行预先规定 C、计划职能是参谋部门的特有使命 D、计划职能是各级、各部门管理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能

5、组织在未来特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程度的标志是( A ) A、目标 B、可行 C、选择 D、满意 6、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环节是:①逐级授权②目标的制定与展开③实施中的自我控制④成果评价这些环节的逻辑顺序是(D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7、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难点是( D ) A、不利于有效地实施管理 B、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C、难以有效地控制 D、设置目标及量化存在困难 8、关于计划工作的普遍性和秩序性理解错误的是( D ) A.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 B.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制订的是工作计划 C.高层的管理人员制订的是战略计划 D.高层管理人员制订战略计划时依据的是基层管理人员制订的工作计划 9、有这样一种认识,长期计划都是战略性的,综合性的;短期计划都是战术性的,专业性的。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认识的( D )

A.正确,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的 B.正确,这种说法也是符合理论上所划分的计划的类型的 C.不正确。管理当中存在着权变,这种说法太绝对了 D.不正确,有些长期计划不是战略性的,而有些专业性计划也不是短期性的 10、很多管理者中间流传着“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说法,在下面的诸多观点中,哪一种最有道理( D ) A.变化快要求企业只需要制定短期计划 B.计划制定出来之后,在具体实施时要进行大的调整,因此计划的必要性不大 C.尽管环境变化速度很快,还应该像以前一样制定计划 D.变化的环境要求制定的计划更倾向于短期的和指导性相结合的计划 11、制定计划重要,实施计划更重要。据此判断,以下说法哪一个更为适当( A ) A.层层分解落实计划指标,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制度,加强控制 B.做好思想动员,层层分解落实计划指标,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加强控制 C.做好职工发动,层层分解落实计划指标,加强检查和控制 D.层层分解落实计划指标,加强检查评比,严格考核制度和控制 12、企业经营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使的企业中长期计划制定的难度不断加大,并且需要不断调整,因此,有人提出以下几种建议,以应付不确定且经济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的经营环境。请问你最赞同哪一种( C ) A.计划一旦制定就应该保持其严肃性,可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 B.一旦环境发生了变化,就应该主动放弃原计划而制定新计划 C.通过动态调整计划来适应新环境,以保持中长期计划的灵活性 D.在保持原计划不变的同时,根据突发情况另外制定应急计划 13、某企业确定了上半年的目标,这种目标是(B )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设定调查主题 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 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 (一)心理准备 (二)信息准备 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

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 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三、田野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一)虚心学习的态度 (二)访谈注意方法与技巧 访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问卷访谈;另一种是非问卷访谈,调查者在现场与受访人就某些问题自由灵活地交谈。技巧包括提出问题的技巧、沟通感情的技巧、启发诱导的技巧、扑捉信息的技巧、发现问题的技巧,等等。 (三)努力做好现场记录 现场记录包括笔记、录音、录像等形式,这些手段的综合使用对以后还原田野场景很有帮助。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一、概念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 work。 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ronis?aw Kasper Malinowski)奠定的,在我国这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社会学教费孝通先生。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花费时间和精力,花费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如果方法运用有不得当的地方,那么其信度和效度也会大打折扣。 二、工作程序

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一)准备阶段 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要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选好调查点对成功地进行调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总的来说,应选择具有特色或较典型的地区或乡村进行调查。所谓“有特色”,就是该地的社会或文化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区差异很大。例如,类似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福建惠东人的长住娘家习俗,都是很有特色。多民族交错杂居地方的文化涵化,也是很好的研究对象,特别是两三种差别较大的文化交接地区,像甘肃、青海地区,是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汉文化交错地区,相互影响很大。

二年级作文写田野的景色作文范文5篇

二年级作文写田野的景色作文范文5篇二年级作文写田野的景色作文范文一 一年里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但我最喜欢的是秋天。虽然秋季没有春季那样鸟语花香;没有夏季那样热情奔放;没有冬季那样静谧深沉。但是秋天一来到,就给大地带来了生命的种子。 走进秋天的田野,好一片迷人的景象!棉花白似雪;稻谷黄似金;高粱红似火。整个田野里好象铺上了金黄色的衣裳,稻田里一片片黄澄澄的稻穗在翻滚着,欢笑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前方。菜地里菜叶绿油油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在菜叶上摆来摆去。田野边的瓜地里,丝瓜挂在枝上欢笑着,好象在叫农民伯伯来摘它回去。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民伯伯正满怀喜悦地到田里收割。他们拿着镰刀,弯着腰在认真地收割;筐子装满了也毫不知道,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头上流下来,他们也毫无知道。真是一幅迷人的丰收图。 啊!秋天,你真美丽,我爱你! 二年级作文写田野的景色作文范文二 太阳公公出来了,金色的光芒如利剑一样照射人的眼睛,孕育着大地,不起眼的田野摇身一变,美丽了,万物苏醒,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野也焕然一新。 田野上,金色的阳光照着金灿灿的麦谷,仿佛像镶

在绿宝石中的金子,野花遍地开放,红的像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绿花丛中有点青,美极了。连夜晚也来个大合唱,不信你瞧:夜幕降临,月亮奶奶带好的星星孙子上夜班,青蛙这个田园卫士唱了首《动物之歌》,蝉小姐身穿一件黑色斑纹裙,再配上一对丝绸般的大翅膀,舞动起优美的舞蹈,猫头鹰先生风度翩翩地指挥歌舞团,鱼儿们扭动身子,好像天生就是跳舞天才一样,野玫瑰也献出和野百合野菊花的花瓣之雨,可惜人们没有亲眼目睹。 田野呀,真美啊! 二年级作文写田野的景色作文范文三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走进田野,放眼望去,蓝天下,黄澄澄的稻子像铺了一地金子,看上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农民伯伯正在享受丰收的喜悦。一阵微风吹来,稻子起起伏伏,随风摆动,就像大海里的波浪。小路两旁的棉花,像一棵棵整齐的队伍,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露出洁白的牙齿,好像在说:我们欢迎秋天的到来。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棉桃里。枯黄的叶子,在微风中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给大地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裳,美丽极了。大人、小孩们看着丰收的稻子和棉花,唱着歌,高高兴兴的回家去。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二年级作文写田野的景色作文范文四

社区·第四章 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公共管理概述 公共管理从生产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NGO)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二、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两大类。 (2)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显现不断扩展的趋势。 (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 (4)公共管理的职能是调节和控制。 (5)公共管理体制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 三、公共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四、公共管理的主体和对象 (一)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体两个部分。所谓其他公共管理主体是指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而存在的一些组织,一般可称为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 公共管理以社会公共事务作为管理对象。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分为公共资源和公共项目、社会问题等。 1.公共资源 (1)公共设施、产品。即特定社区所有人们都有可能享用和受益的物质性存在,且它们本身必须是劳动产品,如能源、城市道路、路灯、桥梁、交通标志等。 (2)公共信息资源。即一定社区的人们共同拥有和可能享用的各种精神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科技成果、经济信息,等等。 (3)人力资源。社会人力资源也就是一定社区的劳动力、人才方面所形成的社会资源,它是人的因素。在种种社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和最宝贵的财富。 (4)自然资源。即一定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性物质条件,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等。 2.公共项目 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务集中于将有关的政策变成现实,这些政策通常是由公共管理机构根据社会问题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因此,政策还不是行为,仅仅是行为的指导原则,有时候也成为行为的标准。而把政策具体化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公共项目,公共项目是依据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于是,公共项目成为公共管理中最直接的对象。 3.社会问题 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要面临着这样或那样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设施等,这些就是社会问题。但是,社会问题又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不断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不断发生

第四章 田野工作

《人类学概论》 第四章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人类学田野工作概述 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 二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历程 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 一、人类学田野工作定义 田野工作(fieldwork)又可译为田野调查、现场调查、实地调查。 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ical fieldwork),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对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认识(四点) 1、一种跨文化的实地调查; 2、调查时间要求要相对长且稳定; 3、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 4、是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类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 二、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 1、田野工作尚未形成 2、田野工作初步发展 3、田野工作日益完善 4、田野工作新局面田野工作尚未形成 二十世纪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田野工作,资料搜集与理论建构相分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轻视实地调查,而将主要精力用于阅读前人留下的各种民族志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写作。 田野工作初步发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田野工作研究方法出现,革新了人类学工作方式。尽管学者们已经开始亲自去实地调查,但他们的调查方法还很不成熟。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没有自己专业的学术规范,没有达到一定的科学标准。 田野工作日趋完善 20世纪上半叶,田野工作方法得到完善。使田野工作发生彻底改变的是所谓的“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全新的田野工作模式。 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田野工作进行田野研究的范本。 提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三项原则 1、调查者应与被调查者同住; 2、应学习被调查者的语言; 3、直接与被调查者沟通,不要依赖中间人。 田野工作新局面 20世纪40一60年代人类学的范式转型,开创了人类学本土化的新局面。这样田野工作者的身份就有了内外之别,“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论争成为本土化过程中论争的焦点之一。 三、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研究视角 1、选择的角度——主位与客位 2、视野的范围——宏观和微观——社区和个案 3、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定性和定量 4、课题及组织的规模——专题和综合 主位与客位 主位研究是站在被调查者的角度,用他们自身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或者说用本地人的观点来努力理解文化。 客位研究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或者从人类学家所利用的观点出发去研究文化。 宏观和微观 一般来说,比较大的区域性调查或跨区域调查都是宏观调查。

田野调查方案一范文

大理白族婚宴文化传承调研方案 以大理市银桥镇古马久邑村为例一、调查地点和对象。 地点:大理州大理市银桥镇古马久邑村。该行政村隶属大理市银桥镇,地处银桥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大理市3公里。东邻洱海,南邻下鸡邑,西邻大丽路,北邻阳波。辖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29 户,有乡村人口3685人,其中农业人口3675 人,劳动力232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44 人。村支书、村主任:杨腾雷电话: 对象:马久邑村村民 二、调查日期和时间长短 调查日期:12月—2月。调查时间主要在寒假期间,具体时间要等村中有人结婚之前跟村主任联系。到达调查点后,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具体调查时间和具体活动安排。 三、调查人员的组成 摄影1人、记录4人、当地村民向导一人。

联系人:杜丽花 摄影:朱林坤 访问记录:杜丽花、杨辉、李梦晓、陆春香 财政与后勤:陆春香 四、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了解大理马久邑婚宴文化。 意义:了解婚宴文化的传承,了解大理白族婚宴文化与人文风貌的联系。 五、调查地点的典型性 大理州马久邑婚宴实行宾主为宾客每家备一桌饭菜。邻近宾客无论到与否,宾主都会把预备的饭菜送到宾客家。 六、调查的主要内容 大理州马久邑白族的婚宴文化 (1)、婚宴的传承 (2)、村民对婚宴的态度 (3)、从婚宴中体现的人文风貌 (4)、为民族对白族婚宴的看法 七、详细的调查提纲。 (一)婚宴起源、传承

1、请问你知道你们这样的待客方式是什么时候开始 的吗? 2、这样的晚宴方式有什么渊源? 3、与以前相比,现在有那些改变? 4、是你们自己一直保持着这种方式还是政府曾提出 过要求? (二)、本民族对子婚宴的态度 5、你是否思考过你们待客的晚宴与别的地方不同? 6、你觉得你们的待客晚宴方式好吗? 7、与别的地方相比你觉得这样的晚宴有哪些优点、 缺点? 8、如果这样的婚宴慢慢汉化,你会怎样感想? 9、相比较让酒店包办与自己家中以传统的方法办婚 宴,更愿意选择哪种方式? (三)、婚宴体现的内涵 10、你觉得这样的婚宴方式主要表现些什么? 11、这样的婚宴方式主要传承着那些传统美德? 12、还有别的哪些方式来表现这些传统美德? 13、对一家人一桌婚宴的方式你们有什么看法? 14、你们办婚宴都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你觉得这 样的方式好吗?与你们办婚宴的方式相比较,有什么优点?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A.经济保障 B.社会参与 C.健康维护 D.居家安全 2.谢慧在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时,总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照顾。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她总会潸然泪下。显然,在她心里这些孤寡老人也是自己的亲人。谢慧的这种现象属于()。 A.移情现象 B.情感转移 C.透支现象 D.反移情现象 3.有一天张奶奶突然对社会工作者小王说:“我已经厌倦了世上的一切。”这属于评估老人自杀倾向的()。 A.间接线索 B.直接线索 C.行为线索 D.主观线索 4.小组工作有个主要原则就是“小组中说的事留在小组中”,因此社会工作者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应注意()。 A.尊重自决权 B.尊重保密权 C.尊重选择权 D.干预小组动力 5.老年社会工作在个体层面的目的是()。 A.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支持性服务 B.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

C.协助老年人应对好年龄渐长所带来的挑战 D.协助老年人解决由于年老而带来的问题,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 6.提高老人的照顾质量是养老机构的工作目标,不同的照顾模式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园艺模式”的工作重点是()。 A.满足老人的社会和情感需要 B.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C.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D.延长老人的寿命 7.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需要,希望发挥专长;也有许多老年人过去忙于事业而无暇休闲9现在闲下来打算好好享受生活,因此养花、养宠物、书法绘画、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的新需要。以上这些需要属于老年人需要中的()。 A.经济保障 B.就业休闲 C.居家安全 D.健康维护 8.石板房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常年推出“关爱老人”服务项目,主要是为社区残疾、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送餐、洗衣和家居清洁等服务。该项目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属于()。 A.居家养老 B.家务服务 C.生活保障 D.日托照顾 9.下列各项不属于老年社会工作中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的是()。 A.送餐服务 B.提供精神健康服务 C.家务服务 D.照顾人缓解服务 10.()是老年人最显着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