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练习题2(通用)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练习题2(通用)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练习题2(通用)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练习题2(通用)

角的度量习题二

课内四基达标

一、请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

二、按要求画角。

1.锐角

2.钝角

3.直角

4.45°的角

5.平角

6.120°的角

三、填空题。

1.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

2.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 )角,它有( )度,它等于( )个直角。

3.计量角的单位是( )。

4.1周角=( )平角=( )直角=( )45°的角

5.时钟在5时的时候,它的时针和分针成( )角。

6.∠1与∠2的和是184°,∠2=54°,那么∠1=( )。

7.∠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 )。

8.∠1是∠2的3倍,∠1=120°,∠2=( )。

四、判断题。

(1)角的两边越短,角的度数越小。( )

(2)线段比射线短,射线比直线短。( )

(3)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

(4)时钟在9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

(5)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

(6)3点30分时,时针和

分针成直角。( )

(7)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8)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 )

(9)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

(10)一个平角等于90°。( )

五、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锐角。

六、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七、下图中角( )和角( )相等,角( )和( )相等。

八、看下图计算。

已知∠1=28°求∠2、∠3、∠4和∠5各是多少度?

能力素质提高

1.如下图,已知∠2=35°,求∠1、∠3是多少度。

2.号称“数学游戏界三剑客”之一的英国人利·欧也斯特·杜德尼(1857~1931)曾经设计了一把13厘米长,但仅有4个刻度的直尺(如下图)。

别看这把尺只有4个刻度,但它能量出1~13厘米的所有整厘米的长度,你一定感到惊奇吧!那么你能试着利用这把尺量出1~13厘米所有整厘米的长度吗?

渗透拓展创新

1.用一副三角板拼成下面度数的角。

180° 120° 135° 75° 105° 150°

2.钟面上分针旋转720°时,时针旋转了多少度?

智能趣题欣赏

飞飞把长方纸条ABCD粘成一个环,使A与C重合,B与D重合,就是把一端拧转180°,再与另一端粘合。飞飞告诉容容,这样的环,就是有名的“莫毕乌斯带子”。它只有一个面,也就是说,不能区别反面和正面。飞飞让容容沿这个环的中线

剪开,容容得到了几个环?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集备初稿 腾飞组天府路小学汤惠玲蔡婕娜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渗透分类思想。 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课时子目标 1、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②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④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2、课题二《角的度量》 (1)知识目标 ①知道1度角的大小。 ②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③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 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向学生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课题三《角的分类》 (1)知识目标: ①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学会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②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四年级数学上册3 角的度量第2课时 角的度量 (4)

编号:00012744523444276565859893850004 学校: 陆基市图缲镇建国小校* 教师:腾聊松* 班级:快乐玖班* 第2课时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0~41相关内容及例1,完成教科书P41“做一做”,P44“练习七”第2、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度数为1°的角的表象。认识量角器,归纳出用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并在量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类推及归纳概括等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简洁严谨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量角器量不同方向的角,并正确读出度数。 ?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借助问题,统一认知 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角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它们谁大谁小呢? 【学情预设】学生在二年级时对角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2.再次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另外两个角的图片。 师:这两个角哪个大一些呢?大的角比小的角大多少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觉得比较起来有困难。也有学生会想到用三角尺上的角来比一【教学提示】 可以让学生上台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一量,比一比,注意提醒学生在操作时注意“点点重合,边边重合”。

比,量一量。 3.课件呈现。 课件出示借助三角尺进行测量两个角的过程。 【学情预设】学生能感受到∠3比∠4小一点,但是具体小多少还是不知道。 4.揭示课题。 师: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用统一的工具来进行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组不同的角的大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测量工具?如何测量?使学生感受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角的计量单位。 师: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课件出示角的单位的概念。 2.认识量角器。 师: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量角器。先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量角器上有什么? 小组交流发现。 师: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课件配合演示 )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将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 心,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0°刻度线,等等。 师小结:量角器上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集的这一点叫中心;刻度线中还有这样一条线,它穿过中心,两端都指着0,我们把它叫0°刻度线。习惯上,我们把里面这一圈0到180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面一圈0到180的数,叫做外圈刻【教学提示】 这里引导学生要特别关注“0°刻度线”和“1°角”的位置,为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曾苑媚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册第37~38页: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一、设计思想 1.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培养。通过用小角比较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简易量角器,通过对简易量角器的优化,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量角器的构造过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教材分析 1.《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2.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_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教学难点:直角的认识、周角的含义。 教学关键:加强操作活动,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时划分:4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 角的度量…………………………1课时 角的分类…………………………1课时 画角………………………………1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内容: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角的定义。(课文第35-36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5、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6、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 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角的度量-优质教案.doc

课题:角的度量 学习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学习重点:体会引入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一、自主学习 1、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思考: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是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①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 ②请同学们观察,量角器上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o°刻度线起? 组内找出10°、30°、90°、120°、180°,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找出90°的刻度线?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45°80°?90° 组内学生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从左边起,找0°、135°、180°刻度线。再从右边起,找10°135°180°刻度线。 2、组内探究量角的方法 3、p38页1 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量角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友情提示: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角的另外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三、过关检测: 1、认真阅读课本37.38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⑴、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⑵、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记作()。 ⑶、量角的步骤是: ①两角器的中心与()重合,0度刻度线与()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

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 (1)、介绍量角器的基本结构。幻灯片演示。 ①中心点 ②认识零刻度线、90刻度线,注意零刻度线两头各有两个零。一个0在内圈,一个在外圈。 ③认识内外圈刻度,读一读,引导学生观察内外圈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 ④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里的各个部分。 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设计意图】通过课件上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3)、认识几度角。 找出20°、50°、90°、150°、170°(指出角的两条边) 运用这个量角器量一个反方向的角,引出“内外圈刻度”。 呈现改进后的量角器(现有的量角器),-----------。 2、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不同,以多种方式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学习,体现人文教学。 三、方法应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角的度量 教材第40~41页的内容。 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2.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初步建立1度和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4.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重点:认识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课件、量角器、直尺。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角,那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 课件出示量角器图片。 师: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引导学生得出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1度还有个简洁的写法,记作1°。 学生观察1°的角,并体验1°的角。 2.尝试量角。(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主题图) 让学生自主探究:估一估角1的大小。尝试测量角1的度数。把量角的方法讲给同桌听。比一比,谁说得更完整。(先估,后量) 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补充,逐步完善量角的方法。 练习:先估一估角2的度数,再来量一量。 学生说出自己读度数的方法,突出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的作用。

3.总结量角的步骤。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板书:点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板书:线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板书:读准度数) (4)与零刻度线重合的一条边指向哪个圈的0°,就读那个圈的刻度。 (板书:从0开始)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量角器上分别找到相应的刻度,观察它们的大小,注意刻度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读出度数,然后小组检查。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学生会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分别记下各个角的度数。教师指名汇报各个角的度数,集体订正,要求测量不准确的学生重新测量一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质疑问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疑问吗?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做准备。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教学时,应从学生认识量角器入手:先让学生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根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准确,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但不可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

[公开课]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的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一)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教材分析: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的是角的大小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的,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建立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 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量角的大小, 要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围环境中与角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法:体验感悟,发现应用。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和平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 设计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量角的练习-1.DOC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量角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8一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度量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角的量法。 提问:谁来说一说,度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板书:两重合一看数) 2.量出下面角的度数。(用投影仪) 提问:刚才量角用的是哪一圈的刻度?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量器,沿内圈的0刻度线起,10、20……一起数到180。 再沿外圈,从0刻度线起,10、20……一起数到180。 3.下面的图形都是角吗?为什么? 4.揭示课题。 上面量的角,都有一条边是水平方向并且向右的,如果把角方向改变一下,像这里图中的角,我们也可以按照“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量出它的大小,这就是今天量角的练习内容。(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两重合,一看数”的量角方法,能正确、熟练地量出各种角的度数。 二、量角练习 1.量出下面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 老师作示范量角,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与一条边重合,再让学生读出角的大小的刻度。 在学生读刻度时,提问学生要从量角器哪一边起,看哪一圈的度数。 指出:量上面这些角的度数,还是要按照“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来量角。在看刻度数时要特别注意,先弄清要看哪一圈的刻度,再读出是多少度。 2.练习四第4题。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练习四第4题,先想一想,每个角的度数要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的,再告诉大家,每个角是多少度。 指名学生口答角的度数。 请同学们再看一下,这里用量角器量角时,量角器的半圆是对着角的哪个方向的? 指出:在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时,量角器的半圆要对着角的“开口”。 3.练习二四第7题。 (1)现在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方法,自己来量下面第9题里的角。量角器按书上的位置放,注意半圆对着角的“开口”。量出度数后,写在角的下面。(老师巡视指导) (2)这几个角是怎样量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再量一遍,看自己量得对不对。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

四年级上册数学.3 角的度量第2课时 角的度量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2课时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0~41相关内容及例1,完成教科书P41“做一做”,P44“练习七”第2 、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度数为1°的角 的表象。认识量角器,归纳出用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并在量 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类推及归纳概括等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简洁严谨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量角器量不同方向的角,并正确读出度数。 ?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借助问题,统一认知 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角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它们谁大谁小呢? 【学情预设】学生在二年级时对角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开口的大小有 关,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2.再次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另外两个角的图片。 师:这两个角哪个大一些呢?大的角比小的角大多少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觉得比较起来有困难。也有学生会想到用三角尺上的角来比一比, 量一量。 3.课件呈现。 课件出示借助三角尺进行测量两个角的过程。 【教学提示】 可以让学生上 台用三角尺上的角 来量一量,比一比, 注意提醒学生在操 作时注意“点点重 合,边边重合”。

【学情预设】学生能感受到∠3比∠4小一点,但是具体小多少还是不知道。 4.揭示课题。 师: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用统一的工具来进行测量。怎么 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组不同的角的大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测量工具?如何测量?使学生感受统一度量标准的 必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角的计量单位。 师: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 位。 课件出示角的单位的概念。 2.认识量角器。 师: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工具——量角器。先仔细观察自 己的量角器,量角器上有什么? 小组交流发现。 师: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课件配合演示)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将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 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0°刻度线,等等。 师小结:量角器上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集的这一点叫中心;刻度线中 还有这样一条线,它穿过中心,两端都指着0,我们把它叫0°刻度线。习惯上,我们把里 面这一圈0到180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面一圈0到180的数,叫做外圈刻度。 让学生分别指一指。 师: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1份的大小就是1°的角。仔细观察,1° 角的顶点在什么位置?量角器上有多少个1°的角? 让学生分别从0°到180°读出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指一指”“读一读”等多种活动,调动起各种感官参与 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用量角器量角打下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 观察和数学表达能力。 3.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提示】 这里引导学生 要特别关注“0°刻 度线”和“1° 角”的位置,为使 用量角器量角的度 数打下扎实的基 础。

2014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角(第三课时)角的度量教案 苏教版

角的度量(2) 总课时数: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点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⒉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教学难点: 度量位置“变式”的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 课型:练习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复习旧知 量角的工具是什么?(量角器) 量角器中心一点叫什么?(中心) 它有几圈刻度?有两圈刻度(内圈和外圈) 怎样量一个角?(两重合一看数) 具体阐述、小黑板出示(指名量角) 观察板演同学的度量方法以及读数方法、交流 二、自主探究 第4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看量角器上的刻度,交流角度 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仔细观察这几个角,它们的位置一样吗?不同位置的角,我们应该怎样来量? (位置不一样) (有一条边与外圈0刻度重合,就看外圈的刻度,反之……) 指出:不论角的位置如何,量角时都要注意“两重合,一看数”,注意要分清是看外圈的刻度还是内圈的刻度。 第5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模仿量出几个角的度数并交流,指名回答。 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刻度? 图1:看外圈刻度;图2.图3内圈刻度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量角器?

讨论交流(依据:两重合一看数) 三、精讲点拔 第6题 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正确吗? 观察,判断,互相交流。 交流判断结果:只有图4的方法是正确的 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结合两重合一看数回答。 请大家用正确的方法再量一次 操作,互相检查。 第7题 指名读题 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仔细观察图,交流观察结果。 请量出图中每个角的度数(巡视) 操作,交流,错的订正。 四、运用提升 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图1三角形图2正方形图3五边形图4六边形 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请量一量图中每个角的度数 用量角器量角,指名口答(60° 90° 108° 120°) 你有什么发现(主要应该是角的情况) (引导初步感知三角形内角和) (角或边的情况,内角和的情况等等,只要是正确的,均可以) 四、课堂评价、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达标作业 第9题 出示队旗图,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交流:估计一下图中的三个角各有多少度?估计并填表格 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用量角器分别量三个角并填表比较估计与测量结果交流 完成思考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量角器,正确使用量角器,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教学工具:白板课件、白板内的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回忆一下什么叫做角?生: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追问,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顶点)这两条射线就是这个角的什么?(边) (二)、白板出示两个角。

师:请同学们猜猜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比1大. 生:1比2大。 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测只是凭眼睛看,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 生:利用活动角比一比。 生:可以把两个角重合比一比。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下面我们就用两个角重合比一比。(强调,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其中一条边也重合,观察,哪个角大?) 生: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其中一条边也重合,2的另一条边在1的外部,所以,2比1的大。 师:2比1大多少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而度量工具就是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的功能,拖动1与2重合,一目了然比较出2大。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比1大多少呢?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课

四年级上册数学.3 角的度量第2课时 角的度量 (2)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2课时角的度量

课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环 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4分钟)1.回顾以前见过的角。课件出 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角。 2.你能说出上面所画角的各 部分名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吗? 3.引入课题。 要想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就 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 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 研究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1.认真观察 2.学生交流。 3.明确本节课的学 习任务。 1.填空。 角有()条边,() 个顶点。 答案:2 1 2.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3.把量角器介绍给其他的小 伙伴。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介 绍,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订 正。 4.在量角器上找到30°、 45°、60°、90°、120°。 提示:鼓励学生积极行动,同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6分钟)1.(1)组织学生用三角尺比 较书本第40页两个角的大 小。 (2)讨论:任何角的大小都 可以用三角尺来比较吗? 2.自学角的度量单位。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关于角 1.(1)学生用三角 尺比较两个角的大 小,发现还是不能 准确地知道大(或 小)多少。 (2)学生讨论、交 流用三角尺比较角

的度量单位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 3.量角器的认识。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量角器。 (2)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介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4.探究量角的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2)介绍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学生尝试量角。 第一: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第三: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的大小的局限性。 2.学生阅读课件内 容,交流对1度角 的认识,知道1度 角的大小和写法。 3.(1)观察量角器。 (2)同桌间说说观 察后的发现。小组 内汇报对中心点、 0°刻度线、内外圈 刻度的认识。 4.(1)学生思考, 大胆猜测量角的方 法并交流。 (2)学生边听介绍, 边用量角器尝试度 量自己画的角,记 录角的度数,同桌 交换测量,相互验 证。 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5.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角的 度数。 答案:60°90°120° 6.找出生活中存在的角,并量 出它们的大小。 提示: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发 言,并及时给予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