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蓝莓高产的气象温度适宜指标

浅析蓝莓高产的气象温度适宜指标

浅析蓝莓高产的气象温度适宜指标
浅析蓝莓高产的气象温度适宜指标

浅析蓝莓高产的气象温度适宜指标

发表时间:2019-04-23T10:41:15.050Z 来源:《科技研究》2019年1期作者:王娜崔晓宇陈洲刘阳

[导读]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级示范蓝莓种植基地——哈尔滨阿城区金龙山蓝莓种植基地2015年-2018年蓝莓基地资料

王娜崔晓宇陈洲刘阳

(阿城区气象局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本文利用黑龙江省级示范蓝莓种植基地——哈尔滨阿城区金龙山蓝莓种植基地2015年-2018年蓝莓基地资料,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蓝莓产量对气象条件的响应,研究出指导蓝莓高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产出的适宜温度适宜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蓝莓休眠的温度为-20~8℃,最适宜蓝莓果树开花的温度为≤24℃,最适宜蓝莓果树结果的温度为≤28℃,当气温低于零下20℃,蓝莓树干将会抽条。

关键词:蓝莓;气象条件;适宜温度

引言

蓝莓富含花青素、低糖、低脂肪、抗氧化能力强,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被誉为“水果皇后”“美瞳之果”,同时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1],蓝莓产品也因此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自2000年起,蓝莓在黑龙江?海南?西藏和新疆等气候特殊地区都有种植,遍及全国27个省市?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中指出蓝莓产业发展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多种经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区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黑龙江省蓝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张,面积约1000hm2,每年新增面积约67hm2。但蓝莓产量总体偏低,亩产多在200~400kg[3],投入成本与收益不成比例,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蓝莓产业的发展。如何提供蓝莓产量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是目前蓝莓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蓝莓果树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较高,产量和品质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因此,着力研究蓝莓生长的最适宜气候环境,确定其高产适宜温度指标,对保证蓝莓的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分析得出的数据,不仅能帮助阿城区金龙山蓝莓种植基地改进生产对策,提高防灾意识,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更为黑龙江省未来进行种植蓝莓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政府做农业决策提供依据,以便于大规模种植蓝莓起到辅助作用。

2.资料与数据

气象资料来源于阿城区气象局台站逐日气象资料(2015年—2018年),本地蓝莓产量数据来自《阿城区金龙山蓝莓种植基地统计资料(2015—2018)》。

3气温变化与蓝莓生产分析

3.1 ≥10℃活动积温增加与蓝莓产量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伴随热量资源的增加,≥10℃积温的变化趋势证明,阿城地区蓝莓生产的热量资源更丰富直接影响了每亩地蓝莓产量的增加,蓝莓生产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我们可以得出变化规律与蓝莓产量成正相关的规律。

3.2 气温变化对蓝莓生长期的影响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是满足蓝莓休眠的热量指标,通过对比阿城区稳定通过8℃的历史变化趋势发现,稳定通过8℃的日期提前,这对延长蓝莓的生育期,选择品种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用更准确的数字表明温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影响,我们采取试验的方法来观察温度对蓝莓发芽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的萌发率也升高,在℃的时候萌发率达到最高。随后温度接着升高,种子萌发率反而下降。由此可以推断,-5℃是蓝莓发芽的最佳温度。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 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 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word 教育资料 ..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 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

2013年度气象服务典型案例

附件3: 案例编号: 案例类型: 2013年度气象服务典型案例 分析评价报告 案例名称:2013年6月7日暴雨天气过程服务分析评价报告所在部门: 负责人: 入库日期: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制 二Ο一三年四月

索引 —2—

2013年6月7日安徽省暴雨天气过程 气象服务分析评价报告 姓名1 姓名2 姓名3(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居中) (单位1;单位2;单位;城市邮编)(宋体、小五号字、单倍行距、居中) 摘要 2013年6月6日午后起,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出现强降雨,强降雨中心位于安庆、池州、黄山等地,464个乡镇达100毫米以上,14个乡镇超过250毫米,安徽省气象局发布今年以来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受强降水影响,安庆、池州、黄山、宣城、铜陵5市21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此次暴雨过程,安徽省气象局预报准确,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暴雨天气过程前后,气象部门通过手机短信、电视节目、声讯电话、网站等渠道及时发布了各类预警预报信息,水利、电力等行业部门积极配合,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公众和水利、电力等行业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准备时间,为减少灾害影响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另外,此番强降水过程恰逢高考,省气象局采取多种服务手段,接受考生及家长的咨询,提供贴心服务为莘莘学子护航。 1. 概述 2. 灾情及影响 3. 致灾因子分析 4. 预报预警 4.1 预报预警准确性 4.2 预报预警及时性 4.3 预报预警发布传播 5. 气象服务特点分析 6. 社会反馈 6.1 决策服务效果 —3—

6.2 公众评价 6.3 媒体评价 7. 思考与启示 —4—

海洋气象服务标准化及模板

2、海洋气象服务材料 共四类:水产养殖业气象服务专报、港口运输气象服务专报、盐业气象服务专报、海冰气象服务专报 《水产养殖业气象专报》:水产养殖气象服务产品,按旬、月制作。 撰写内容:上旬(月)光温水等气象条件以及对水产养殖影响简要回顾;重点根据下一旬(月)天气预测,结合当前提出针对性生产建议。 发布要求:每旬逢1和月初发布,定期产品。 模版:(见附页) 上传命名:水产养殖业气象服务旬报2017【第1期】 《港口运输气象报告》:该产品有小标题,可分为针对灾害性天气的港口气象灾害预警、重大灾害天气对港口运输影响评估气象服务等。 撰写内容:气象灾害预警包括将要出现的气象灾害类型、具体天气预报信息,对港口运输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型、级别,对当前港口运输的影响,根据未来天气趋势提出指导性意见。其它适时专题内容为当前风、降水的影响分析,未来天气气象条件对港口影响分析及建议。 发布要求:不定期发布。结合天气情况和港口重大作业情况而定。 模版:(见附页) 上传命名:港口运输气象报告2017【第1期】 《盐业气象专题报告》:针对盐场制作,材料以《盐业气象专

题报告》命名。 撰写内容:上旬(月)光温水等气象条件以及对盐业影响简要回顾;重点根据下一旬(月)天气预测,结合当前提出针对性生产建议。有短时强降水,有中雨及以上降水过程。 发布要求:不定期发布。结合天气情况而定。 模版:(见附页) 上传命名:盐业气象专题报告2017【第1期】 《海冰气象服务专报》:定期冬季每旬制作一期,不定期根据天气随时提供。 撰写内容:重点根据下一旬(月)天气预测,结合当前天气预测海冰出现时间,影响防范等。 发布要求:不定期发布。结合天气情况而定。 模版:(见附页) 上传命名:海冰气象服务专报2017【第1期】

(环境管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要求,提高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编制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当依据气象台站所在城镇经批准实施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统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经批准的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是气象台站周边规划和建设的依据。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环境空间。 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3.《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 4.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 (气发〔2004 〕247号); 5.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的通知》(苏气发[2008]83号) 6.《地球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3615—92)。

第二章探测环境保护技术标准 第五条编制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规定的保护标准: 1.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和太阳辐射观测站周围的建筑物、作物、树木等障碍物和其他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与气象观测场围栏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具体保护标准如下:

注:“障碍物”是指建筑、作物、树木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 “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成排”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单个物体或2个单个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集合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 “大型水体距离”是指水库、湖泊、河海等水体的历史最高水位距观测场围栏的水平距离。 2.高空气象探测站、天气雷达站、卫星地面接收站、闪电探测站的探测环境保护标准如下:

安庆市建筑行业气象服务指标初探

安庆市建筑行业气象服务指标初探 通过调查分析建筑业中各个施工环节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以及主要气象灾害,找出相应的气象指标,并根据气象指标确定服务内容。按不同的季节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使服务形成系列化、程序化、自动化,从而更好地为城市建筑业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 标签:城市建筑施工气象指标针对性服务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支柱之一。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很是迅速,工程的数量很多,但是工程的质量却堪忧,工程要顺利的发展下去,就需要气象方面的保障。 我国的气象服务已经实现专业化,而且在不断的深入发展,气象服务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技术性的特点。为了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要求气象服务必须做到深入细致。本文,对安庆市建筑业气象服务中分季节气象服务指标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供从事该领域服务的技术人员参考。 1、建筑工程在冬季施工时的气象指标 安庆市有着自身的冬季气候特点,冬天的时候很少下雨,气候相对干燥许多,冷空气流动的比较频繁,影响冬季施工的主要因素就是温度过低会产生冻害。 极端低温天气可冻坏供水、输气管道,如伴大雪,可产生道路积雪、结冰,影响安全出行,导致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引起电线覆冰,对通讯、电力产生不利影响。安庆市11月到次年3月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下。大多数年份极端最低气温在零下3℃到零下8℃,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2.5℃(出现在1969年2月5日)。安庆市1951-2010年低于0℃的天数平均为24.7天,出现在11月到3月,其中12月6天,1月11天,2月6天,1967年最多有58天,1992年、2007年最少均为6天。 安庆市降雪易发生月份为11月到次年2月,初雪日平均为12月25日,最早为11月16日(1969年),终雪日平均为2月23日,最迟为4月7日(1963年),平均降雪日数8.8天,1974年最多达21天;平均积雪日数为6.8天,最多的2008年达27天,历年最大积雪深度31厘米(出现在1964年2月19日)。雪灾能造成交通受阻、房屋倒塌等,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1.1 冬期施工周期的确定 由于冬季施工的温度过低,因此,冬季施工的周期的最低温度标准是零摄氏度,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施工,统计安庆市1951-2012 年的氣象资料可以知道,冬期施工的开始时间为每年的12月9 日,结束的时间为2月21 日;最早开始的时间为11月14日(1976年),最晚初日为12月31日(2007年);最早终日为

决策气象服务实施细则

市决策气象服务实施细则 一、总则 第一条决策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气象决策服务工作目标考核试行办法》、《安徽省短时临近预报与预警信息发布业务规定(试行)》、《安徽省气象灾情收集上报、和调查评估业务流程》等业务规范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决策气象服务对象是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机关,各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相关责任人。 第三条决策气象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上门服务、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气象服务网站等,并以市气象局的名义统一对外发布。 第四条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组织领导,分级负责。市气象局局长任决策气象服务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市局业务科技科、办公室、气象台、科技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由气象台具体实施。 二、内容 第五条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目前包括《一周天气》、《天气情况汇报》、《重要气象信息专报》、《专项气象服务汇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五类,并随业务需要调整和扩展。

第六条《一周天气》包括上周天气回顾、本周天气趋势与建议,以及七天逐天天气预报。 第七条《天气情况汇报》包括: 1、天气实况通报。对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干旱、高温、大风、寒潮等天气过程的实况通报。天气实况应在天气过程中和天气过程结束时,及时通报。应图文结合,能够揭示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 2、天气气候评价。对决策有较大影响的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后,应及时搜集气象和影响资料,与历史气候资料进行对比,评估其异常程度和影响大小。 3、气象灾害调查评估。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到灾害现场收集资料,并通过民政部门了解面上灾情,制作灾情调查评估报告。 4、气象专题报告。根据气象条件或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情况,就其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适时进行专题分析、研究,提出措施和对策建议。 5、会议专题材料。为党委、政府重要决策会议提供的专题气象服务材料。 第八条《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是指“三性”天气专报,包括正式发布的暴雨、冰雹、寒潮、高温、大风、大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久旱转雨、久雨转晴等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以及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天气过程预报。 第九条《专项气象服务汇报》是为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

气象服务产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精)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气象服务业需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 1 第二篇:前瞻浅析气象服务行业发展前景 --------------------------------------------------------------- 2 第三篇:2014年中国十大气象服务企业排名 ------------------------------------------------------------ 3 2014年中国十大气象服务企业排名 ------------------------------------------------------------------------ 3 1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4 2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4 3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 -------------------------------------------------------------------------------------- 4 4富景天策(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 4 5深圳市气象有限服务公司 ----------------------------------------------------------------------------------- 4 6北京华新天力能源气象科技中心 -------------------------------------------------------------------------- 4 7石家庄广天气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4 8西安思拓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 4 9广东天文防雷工程有限公司 -------------------------------------------------------------------------------- 4 第四篇: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模式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4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第一篇:气象服务业需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多渠道沟通协作机制,制定和完善《年度决策气象服务方案》,明确年度决策气象服务重点,确立各时段固定上报的服务产品,提高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 牢牢把握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开发和利用气象能源等事关人民群众福祉

玉米农业气象服务指标

玉米农业气象服务指标 一、玉米全生育期农气指标 玉米播种期:(4月下旬-5月上旬) 1、适宜气象指标 地中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 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60-80%,偏沙壤土58-75%。 温度适宜、墒情不足50%,以出现透雨为适宜指标。 2、不利气象指标 低温:日平均气温低于8℃,持续时间越长越不利于出苗。 干旱:10厘米相对湿度小于50%。 涝害:土壤相对湿度连续3天在90%以上,就会发生涝害。 透雨延迟:5月上旬前未出现第一场透雨。 3、不利条件下的应对措施 大连地区春季易发生干旱,在旱情较轻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点 播等措施,以减少播种期的墒情损失,保证玉米顺利出苗。玉米苗期:(5月上旬-6月上旬) 1、适宜气象指标 苗期温度18-20℃,最低温度大于10℃。 5厘米地温20-24℃。 土壤相对湿度60-75%,蹲苗时55-60%。 2、不利气象指标 最低气温小于-1℃,幼苗受伤;小于-2℃死亡。

幼苗时遇到2-3℃低温影响正常生长。 出现5天以上连阴雨,玉米出苗慢。 苗期降水量不足50毫米,影响幼苗生长。 3、不利条件下的应对措施 注意抗旱浇苗和排涝,避免出现内涝渍灾。 玉米拨节孕穗期:(6月中旬-7月中旬) 1、适宜气象指标 日均气温18℃以上。 最适宜温度24-26℃ 土壤相对湿度70-80%,无卡脖旱。 拔节后侯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上,侯平均气温25-27℃。 2、不利气象指标 日平均气温低于18℃,生长缓慢。 大喇叭口期土壤相对湿度小于60%。 雨水过多,光照不足,对发育不利。 7月份低温阴雨,相对湿度大于85%,易导致病虫害发生。 玉米抽雄前后一个月是需水临界期,对水分特别敏感,二十天 内无透雨,田间持水量≤60%。玉米拨节抽穗叶子凋萎,雌穗 不孕空杆,秃尖增多,严重减产。 3、不利条件下的应对措施 如遇“卡脖子旱”,及时灌溉浇水。 玉米抽穗开花期:(7月下旬-8月中旬) 1、适宜气象指标 最适宜温度25-28℃。 空气相对湿度65-90%。

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技术指南

附件 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技术指南 —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

目录 前言 (1) 1.作物病害气象等级预报 (2) 1.1作物病害气象等级预报的概念 (2) 1.2促病指数预报模型技术 (2) 1.3病害气象等级预报资料要求 (3) 1.3.1 模型建立资料 (3) 1.3.2预报服务资料 (4) 1.4气象等级分级 (4) 2.促病指数预报模型 (5) 2.1促病暖湿日的判断 (5) 2.2促病暖湿日出现时间的影响系数 (5) 2.3促病暖湿日连续出现的影响系数 (6) 2.4促病指数模型 (6) 2.5气象等级分级 (6) 2.6模型检验 (6) 3.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 (7) 3.1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资料 (7) 3.2促病暖湿日判断 (8) 3.3促病指数计算 (8) 3.3.1影响系数的确定 (8) 3.3.2计算赤霉病促病指数(Z) (9) 3.4气象等级分级标准 (9) 3.5气象等级预报检验 (9) 4.水稻稻瘟病气象等级预报 (10) 4.1稻瘟病气象等级预报资料 (10) 4.2促病暖湿日判断 (11) 4.3促病指数计算 (11) 4.3.1影响系数的确定 (11) 4.3.2计算稻瘟病促病指数(Z) (11) 4.4气象等级分级标准 (11) 4.5气象等级预报检验 (12) 5.注意事项 (12) 5.1预报模型的多样性 (12) 5.2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检验 (13) 5.3病害气象等级预报的效益评估 (13)

前言 由国家气象中心牵头组织编写的《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技术指南——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详细介绍了以促病指数预报模型为主要方法的作物病害气象等级预报技术,是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业务技术中的一部分。希望通过该指南规范国家级和省级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气象等级预报指标体系、预报模型及相关技术方法,推动气象部门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业务服务的全面发展。 小麦赤霉病是威胁我国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赤霉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415 万hm2以上,其中长江流域麦区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最严重的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和四川等省。在小麦整个生长季赤霉病均可危害,造成苗枯、茎腐、茎基腐和穗腐,最常见的是穗腐。麦穗受害后,麦粒变的皱缩干瘪,品质低劣,产量降低、种子出苗率低,并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毒素造成人畜中毒。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真菌型水稻病害,我国凡有水稻栽培的地区均有发生。稻瘟病主要影响水稻产量,其次是影响水稻品质,流行年份造成产量损失10%~30%,严重时可达40%~50%。稻瘟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造成苗瘟、叶瘟、秆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其中尤其以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近30年来我国稻瘟病的年均发生面积约为465万hm2。 气象部门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建立了赤霉病、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2007年开始,气象部门深入开展了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和业务服务,在2008-2009 年中国气象局基础建设项目、2015-2016年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项目等的支持下,国家气象中心先后联合江苏、安徽、四川、重庆等省农业气象业务科研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业务技术方法和产品制作发布平台,为赤霉病和稻瘟病的适期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但是,我国小麦和水稻种植区域广阔,小麦和水稻品种多样、抗病性差异较大,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感病机理复杂,相关的指标与预报技术仍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在业务服务工作中,应针对本地气候特点、小麦和水稻品种抗性以及种植管理特点开展本地化应用。

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切实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围绕《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6-2022年)》,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优美生态环境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目标任务,以全面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核心,从强化城市适应理念、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开展重点适应行动、创建政策试验基地、打造国际合作平台等方面,大力实施低碳发展和气候适应战略,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强化城市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区域和人群的适应行动,不断提升我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经验,为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合肥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原则。

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统筹考虑极端气候事件风险和气候变化对城市的持续性影响,将适应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城市建筑、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和生态等关键领域的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加强协调,完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突出重点,创新引领。在全面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损害的基础上,在规划制定和政策执行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加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积极探索新时期适应气候变化的模式和有效途径。 主动适应,社会参与。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测预警,努力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类损失,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最大限度趋利避害。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社会组织培育和科普宣传,加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共识,积极主动参与适应行动。 (三)建设目标。 到2022年,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和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应对内涝、干旱缺水、高温热浪、强风雨雪、冰冻灾害等问题能力明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广泛普及,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

广东省气象防灾技术服务中心

广东省气象防灾技术服务中心2019年部门预算公开 2019年2月28日

目录 第一部分广东省气象防灾技术服务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责 二、单位预算构成 第二部分2019年部门预算表 一、收支总体情况表 二、收入总体情况表 三、支出总体情况表 四、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按功能分类科目) 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表(按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七、财政拨款安排的行政经费及“三公”经费预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九、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情况表(按经济分类科目) 十、单位预算基本支出预算表 十一、单位预算项目支出及其他支出预算表 第三部分2019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广东省气象防灾技术服务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责 (一)职责任务 本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对全省各类气象防灾技术服务;开展我省国家和省管权限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承担全省气象科技信息、气象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承担对全省气象部门气象防灾技术服务业务指导;提供各类气象专业技术服务等。旨在为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气象防灾技术服务保障。 (二)单位构成 本单位为财政补助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由广东省气象局代管。中心下设2个部、室,分别是综合管理部(办公室)、专业气象服务部。核定编制人数为8人,实有人数8人,退休人员0人;另从广东省气象局及其直属单位借调14人。 二、单位预算构成 本单位无下属单位,按照部门预算编报要求,单独编制本单位部门预算。

第二部分2019年部门预算表 2

注:1.财政拨款收支情况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支情况。 2.广东省气象防灾技术服务中心仅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情况。 3

农业周年气象服务方案

务川自治县2009年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切实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切实把我县气象为农业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气象在“三农”服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我局为了认真落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成立了“务川自治县气象为农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本方案和对气象为农业服务日常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和开展。要求各业务人员负责本区域该项工作。并在6月底前将本区域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总结(主要是现在已开展的气象为农业服务的项目、进展等情况和计划增加的一些服务项目),分析不足,找出差距,制定应对措施。同时,要对当地“三农”情况和“三农”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情况进行一次普查摸底,分类登记,突出重点,全面启动,切实把气象为农业服务落到实处。 二、做好农业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针对农业生产提供优质全程系列化服务

1、我局按照“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个过程不放过”的要求,重点加强作物播种期、收获期和其它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的旱涝和强降温等监测预报工作;加强春播和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力度,给各级领导当好参谋,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服务;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计划地进行对口服务;积极做好森林、火灾监测和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工作,为各地党政领导部门组织农业防灾减灾、指挥生产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 2、我局根据农业生产状况与气象预测、预报、情报,及时向各级政府、农业生产决策指挥部门及广大农户发布农业气象专题信息,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趋利避害并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春播、夏收、夏种、夏管和秋收、秋种等重要农时季节及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后,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受灾区域,了解农情,并以“农业气象专题”形式,及时告知决策指挥部门和广大农户,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全程系列化服务。 三、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指导工作 我县历年来,干旱较严重,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局充分应用常规天气雷达资料,做好人工增雨指导工作,抓住一切有利降水的天气过程,采取多种手段开展以抗旱减灾和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为目的的人工增雨作业.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模板

冬小麦 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若羌县气象局 —二年七月

、八 前言 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总面积199222 平方千米,是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县城距州府库尔勒444 千米。全县辖一个管委会、三镇、五乡、一团场,总人口5.6 万人,有维、汉、回、东乡等15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占40%。若羌县境内高山、盆地相间,地形多样。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东天山的北山部分,东南部和南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山地,阿尔金山巍峨雄伟,气势磅礴,山势陡峻,昆仑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主要河流有:若羌河、瓦石峡河、塔什萨依河、米兰河、塔特勒克布拉克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孔雀河;玉苏普阿勒克河、阿提阿特坎河、依协克帕提河、色斯克亚河、阿其克库勒河、喀夏克勒克河,均属于内陆型河流,年总径流量11.76 亿立方米。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1/3 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7% —18%),高于一般谷类作物。小麦类型和品种繁多,分布广,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稳产、高产。小麦适于机械耕作,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较高。冬小麦利用秋末及冬季低温季节,既可以与夏播作物复种,还可以与冬、春、夏作物带状间作、套种,对改革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若羌县平原农区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适合各种粮食作物的生长,冬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3 万亩,种植品种主要是新冬18 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等优良品种。 一、冬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 (一)播种- 出苗期 确定冬小麦的适宜播种的时期,可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推算。在正常情况下, 冬小麦从播种到长出2-3个分蘖需》0C的积温520C左右。在一个地区,从当地气温稳定降到0C,往前推算到积温为520C的日期,便是当地播种的最适宜 的日期,一般来说,这个日期是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C期间。库、尉、

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农业气象服务调查问卷表 为了使气象为农服务更具针对性、实用性,需要准确掌握您或贵单位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情况。您的宝贵意见和看法,对我们进一步改进气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您的答案仅供统计分析用,请放心回答。 一、基本信息 1. 您的联系电话 2. 您的性别:□A 男□B 女 3. 您的工作单位性质: □A 农技人员□B乡镇政府□C 村委会□D 农户 4.本地主要种植(选一种) □A水稻□B玉米□C花生□D大豆□E红薯□F甘蔗 □G其它□H不知道 5.种植面积 □A1000公顷以下□B1000-5000公顷□C5000-10000公顷□D10000公顷以上□E不知道 6.本地主要养殖(选一种) □A鱼□B虾□C蟹□D牛□E羊□F马□G鸡□H鸭□I猪□J其它 7.养殖面积(公顷)或数量(头、只) □A1000以下□B1000-5000 □C5000-10000 □D10000以上 二、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1.您日常关注天气预报的主要目的是(可多选) □A出行需要□B安排农业生产□C为着衣提供参考 □D提前做好突发天气的防御□E其它 2.天气预报能否满足日常农业生产的需要? □A 能满足□B 基本能够满足□C 不能满足 3.在您对如下哪种预报服务信息比较关心 □A每日天气预报□B未来三天天气预报□C每周天气预报□D每月天气预报 4. 近年来,您或您单位收到气象为农服务材料有哪些?(可多选)

□A 农气旬(月)报□B 不定期服务材料□C 作物产量预报 □D 常见的天气服务信息□E 没有收到相关的服务材料 5. 近年来,您或您单位获取气象为农服务材料渠道有哪些?(可多选) □A 邮寄□B 电子信箱□C 网站□D 其他媒体 □E 没有收到相关材料 6.您对现有的农业气象服务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7. 您认为目前提供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是否准确? □A.很准确□B.比较准确□C.一般 □D.偶尔准确,大多情况下不准确□E.都不准确 8. 在气象为农服务材料中,哪一部分内容对你的工作有参考作用?(可多选) □A 天气实况□B 未来天气预报□C 气象条件对生产影响评价 □D 生产建议□E 其它 9. 在气象为农服务材料中,您认为哪一部分内容需要补充完善的? □A 天气实况□B 未来天气预报□C 气象条件对生产影响评价□D 生产建议□E其它 10. 您认为农业田间管理最需要什么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A 农业气象预报(适宜播种期、发育期) □B农业气象灾害预报 □C 一周以上的农业气象预报□D农业气候年景预报 二、农村防灾减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1. 您平时主要通过那种方式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可多选) □A电视□B手机短信□C广播□D电话□E报纸□F村委会 □G高音喇叭□H互联网络□I电子显示屏□J纸质气象服务材料 □K其它□L没收到过 2. 您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吗? □A 了解一些□B 没了解□C 不好说 3. 您认为哪一种灾害性天气对您所从事或分管的工作影响最大?(可多选) □A 干旱□B 洪涝□C低温阴雨□D 寒害冻害 □E大风、冰雹□F高温□G台风□H气象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 4. 气象部门若组织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及灾害动态监测、预警业务服务,您认为对您的工作有帮助吗?

惠水县烤烟气象服务指标

惠水县烤烟气象服务指标 生育期时间适宜生长的气象条件农业气象灾害主要病 害主要虫 害 相应建议及对策 育苗期3月 上— 4月 下①种子萌发最低温度 为7.5-10℃,幼芽 17-25℃顺利生长, 25-28℃最适宜。 ②十字期(出苗到第3 真叶) 对干旱敏感, 土壤湿度70-80%为 宜。 ③生根期(第3-7真 叶),应控水促根,漂 浮育苗以剪叶协调根 叶生长。 成苗期(第7真叶 后),幼苗生长中心转 移到地上部,需适量 水分、充足养分和光 照。 农业气象灾害:干旱、低温、霜冻 春季低温。温度低于10℃5天以上, 易烂种。烟苗长势差。 日平均气温≤10℃,每天日照少于1 小时,阴雨寡照,易发生烟苗烂秧。 烟草赤 星病 农业气象灾害措施:温室育苗保温保湿 ①加强苗床的管理,消毒以防病害。育苗地前茬需为非 茄科。 ②育苗要求做到壮、足、适、齐。 ③剪叶、剪根目的是抑大促小,剪叶不超过五次。 ④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苗期防控病虫害关键。 ⑤棚温高于28℃时,通风防烧苗。 ⑥加强烟苗的管理,注意大棚增温。 ⑦采用揭棚等措施,适时补光。 适时早播:保温育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开始 移栽期5月 上— 5月1、日温稳定通过 13℃可移栽。 2、移栽期要求温度 农业气象灾害:干旱、低温阴雨、涝 渍灾害、冰雹 ①春季低温。移栽后温度连续在13℃ 烟草赤 星病 农业气象灾害措施:灌溉、开沟排水 主攻目标:适时移栽,生根早发。 栽培管理要点:

下高、雨水适中,光照 足。~18℃期间10天以上,易形成早花, 烟苗长势差。 干旱。土壤相对湿度小于50%,出苗 缓慢,土壤相对湿度大于80%,土壤 通气性差,不利于根系生长。 ①烤烟移栽需日均温稳定在12~13℃,10cm地温达10℃以上, 不再有晚霜时进行,否则易早花。 ②选均匀一致的壮苗移栽。 ③栽后3-5天要苗补缺,成活一般7-10天。 ④地膜覆盖栽烟可增温保温,保肥保墒,减少病虫草害,栽后 一般不再追肥、中耕、培土,但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和打顶除芽。 应适时揭膜,地力差,施肥不足,后期少雨又无法灌溉时,揭 膜宜早;土壤肥力高,后期阴雨天多的地区,揭膜宜晚。 宜阴天或雨天移栽,晴朗高温天气中午不适宜移栽,移栽后应 立即交一次定根水。 伸根期6月 中— 下温度要求18℃以上, 光照充足,土壤相对 湿度50%以上,能保 证烟苗成活。 农业气象灾害:干旱、低温阴雨、涝 渍灾害、冰雹 ①低温,温度低于18℃时间过长,不 利于烟苗成活。 ②绵雨.雨量和雨日过多,不利于根 系发育。 春旱.干旱严重,导致烟株营养期短, 植株老化。 烟草赤 星病 农业气象灾害措施:灌溉、开沟排水 主攻目标:稳健生长、早生快发。 栽培管理要点: ①伸根期(还苗到团棵)约需30天, 是大田管理的重要时 期,应上下兼顾,注意促进根系的生长。 ②栽后7-10天第一次中耕,浅锄,不翻土,不动根,不 盖苗。 ③栽后15-20天第二次中耕,窝内稍浅,株间稍深,除杂 草。 ④栽后25-30天第三次中耕,中耕宜浅,结合最后一次追 肥、除草、培土。 ⑤若雨水少,要结合浇施提苗肥和追肥,及时补充烟株水 分。 防范冰雹危害。

气象局气象服务全年工作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气象局气象服务全年工作方案 为更好对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有效地组织、协调我局相关单位及时制作和提供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规范决策气象服务业务流程,确保决策气象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1.决策气象服务是为党、政领导及相关决策部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军事与国防科学试验等方面科学决策所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决策气象服务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是公共气象服务中的重中之重。 2.决策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重要部门。 3.决策气象服务的首要目标:在第一时间让政府获得正确、科学、有决策价值的气象信息。 4.决策气象服务的主要任务:为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社会经济各行业、重大社会活动、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服务。 5.决策气象服务要适应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落实“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 1 / 12

念,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做领导之所需。 二、决策气象服务产品 1.产品内容 涵盖天气、气候、人工影响天气和雷电等业务产品。 2.产品类型 实况监测分析、天气预警预报、气候趋势预测预估、极端事件检测与影响评估、灾情与灾害分析、灾害风险与防御、可持续发展对策等。 3.产品形式 主要以《重要天气预警报告》、《重要气象信息专报》、《重要专题气象服务》、市气象局文件、专题材料等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部队等相关部门。目前用的是《重要天气报告》、《天气情况报告》。(1)《重要天气预警报告》:指在中、短期、短时时间范围内,全市大范围或区域性的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警报信息。(2)《重要气象信息专报》:灾害性天气过程实况与灾情上报,热带气旋编号,雷电信息,人影作业及效果评估等。 (3)《重要专题气象服务》:综合重要气象信息,内容包括天气、气候、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监测、预报预测、预估评价及对策建议等信息,如:汛期气候预测、年度气候趋势预测、干旱趋势预测及对策建议等。 (4)其他材料:向领导呈送和提交的会议材料和其他材料。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全面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能力,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气象为农服务不动摇,坚持把气象为农业服务作为首要任务。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构建适应农业防灾减灾、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需求,以及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二、工作目标 用3~5年的时间,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多时效、定量化的农业气象监测分析、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估的技术系统。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产量预报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综合保障能力。完成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建立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业务。初步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

进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发展符合区域性农业生产活动特点的农业气象监测分析、影响评估和预测预报的技术系统。调整农业气象观测站布局,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提升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土壤水分观测自动化,逐步建设农田(林、牧)小气候观测系统,开展农田(林、牧)实景观测试验示范。完善卫星遥感监测作物长势、种植面积和农业气象灾害等应用技术;强化农业气象试验站试验能力,完善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立气象条件对大宗作物影响评估模型,发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诊断技术,开发农用天气、土壤墒情与灌溉量、牧区牧草产量、特色农作物产量等预报技术,发展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改进农作物产量预报技术;完善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平台,建立市级和县级特色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平台。,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优化观测内容,制定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布局方案,并建成80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开发完善国家级及省级农用天气预报、主要农作物适宜播种期和收获期预报、农田土壤墒情预报技术,改进产量预报技术。 (二)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开展针对不同农事季节的农用天气预报。国家级业务单位开展农用天气预报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气象服务中心工作计划 1、坚持公共气象服务方向,完善现代业务服务体系。 一是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预测 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效益;全面拓展气象 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论证和农业气象服 务业务;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巩固完善和扩大12121电话、手机短信服务面,扩大其宣传面。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质量,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建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监测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自动站建设。按 照规划我市在未来三年内自动气象站将达48个,结合山洪地质灾 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明年计划新建自动气象站20余个,改造自 动气象站3个。 三是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业务质量。要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自 动雨量站的监控和管理,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确保自动雨 量站的正常运行加强情报服务工作(灾情、雨情、农情);继续抓好长、中、短期及重要气象信息的发布,做到及时、准确、周到、 贴近生活,力争基础业务质量进入全市前列。

四是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积极探索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积极开展气候资源普查,摸清气候资源家底,建立本地气候资源数据库;要积极开展气象可利用资源即风、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专项调查评估和开发利用工作;要积极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气候论证和气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增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及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提高业务平台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切实加强和规范气象志愿者队伍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乡镇气象志愿者(信息员)队伍的作用。 3、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 一是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和《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提高全民雷电安全意识。 二是要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履行行政职能责任。在执法的过程中要做到依法、廉洁、诚信、人性、创新、高效。要完善决策机制,按照行政服务中心的要求,切实抓好网上审批工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要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争创优良业绩。要教育全局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弘扬气象人精神,在服务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