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相关基本概念

土地相关基本概念

土地相关基本概念
土地相关基本概念

[土地]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由岩石、土壤、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成果。其本质是由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定范围的空间。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是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程度和利用效果的总称。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保护四个方面。

[土地利用规划] 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统称。是从土地利用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出发,在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对于土地合理利用方案的研究和优化选择。对于土地利用过程起到决策、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为贯彻执行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以及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而编制的,在部门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构想和设计方案。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的部署和统筹安排。具有总体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动态性。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实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和延伸。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和指导下,详细规定各类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某一地段、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分为农用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计划]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土地开发利用作出部署和安排的中期和年度计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国家通过编制计划和下达控制指标指导或约束土地利用活动,实行宏观控制的一项措施。

[国土规划]是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或地区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长远性、战略性的筹划,包括国土资源综合评价、确定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向,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与城镇居民点规划,交通运输业规划,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等内容。其成果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城市规划]是依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是一定时期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

[土地整理]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保护]是为了维持某种土地用途的稳定性,或者促进土地生态恢复,而对人类活动采取限制行为。分为土地用途保护和土地质量保护。

[土地管制规则]是在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区的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对土地使用和用途变更作出的限制、许可或限制性许可的条款,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

[土地用途管制]是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强制性管理制度。

[土地利用分区]就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内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为土地利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

[地域区]是指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所划分的一种集中连片、不重复出现,对土地利用具有指导作用的土地利用区域。主要适宜国家级和省级或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市县级土地利用区域的划分。

[用地区]是指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土地利用功能(用途)所划分的一种不集中连片、可重复出现,对土地利用具有限制作用的土地利用区域。主要适宜县级和乡级或自然条件不复杂的市级土地利用区域的划分。

[土地利用社会化]指将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土地利用过程的生产或管理环节,纳入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完成土地利用过程。

[土地利用区域化]指土地利用由分散的、小规模的、独立的利用方式向集中化生产区域聚集的过程,通过土地利用区域化则形成专业化或具有内在联系的土地利用区域。

[土地利用规模化]指土地利用由分散的、小规模的利用方式向集中的、大规模的利用方式转变的过程。

[土地利用园区化]指土地利用由分散的、无序的、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向具有统一建设的基础设施、统一的管理措施且相对独立的园区组织形式转变过程。

[土地利用专业化]指土地利用方式从小而全的组织形式向单一的土地利用组织形式转变的过程。

[耕地动态平衡]一般是指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的数量保持相等从而使耕地数量处于保持不变的状态。耕地动态平衡可以分为数量上的平衡、数量与质量上的平衡、生产能力上的平衡等实现形式;还可分为先占后补、先补后占、占补同步等状态下的平衡。

[城市(镇)化]农村居民点逐步转化成城市的过程。包括农村人口逐步转移到城市;原有农村居民点达到城市规模和建设标准从而转变为城市;能够利用已有城市各种设施且生活和建设标准达到城市水平的城市周边农村地带。

[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该用地结构是由哪些用地类型组成;二是指这些用地类型是按照怎样的构成方式组合在一起的。

[土地利用目标]在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所应达到的标准。

[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未利用土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

[基本农田] 广义指农田资源,即直接或间接、当前或潜在用于生产基本农产品土地的总称,包括当前适合条件的耕地和潜在适合条件的林、草地,用于农业生产的沟渠、田间道路等农田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也把宜农荒地。狭义指当前耕地的一部分,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指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而确定的特殊保护区域。

[土地整理潜力] 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某种土地用途,通过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待整理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权关系的幅度。狭义指对现有集中成片的耕地区域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其它农用地面积。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指为发挥土地利用基本功能而建设的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热力、燃气等工程设施。土地利用基本功能则指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功能,如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居住、购物、娱乐等。

[土地类型]是由土壤、地貌、岩石、气候、植被、水文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一种土地类的各种因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不同中土地类型之间各种因素具有差异性。

[土地适宜评价]是通过土地利用需求和土地质量匹配,来阐明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应性用途,或者对于具体土地用途的是异性程度差异。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土地评价单元]是影响土地生产力诸要素组成的综合体,每一个单元内部每一要素应具有相对一致性,每一个单元构成一个独立的评价单位。

[容积率]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类建筑物建筑面积之和与其区域占地面积之比。它是衡量各种建设用地充分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筑密度]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类建筑物建筑基底面积之和与其区域占地面积之比。它是衡量各种建设用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森林覆盖率]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树木树冠的投影面积之和与区域总面积之比。它是衡量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复种指数]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一年时间)、一定区域范围内,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也可以表述为一定时间内(一般一年时间)、一定区域范围内耕地平均播种的次数。

[路网密度]一般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单位面积所拥有的道路长度。其单位是“公里/平方公里”;有时也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单位面积所拥有的道路占地面积。其单位是“平方公里/平方公里”。

[城市用地]指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列入城市建设规划范围内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城市性质]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本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承担的职能。

建设留用地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按上级下达的规划控制总规模而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划定的城镇、村庄发展建设预留的,包括国家建设、集体建设、个人建房以及农业建设用地在规划期内所需占用的土地。其中农用地是通过国家下达规划和年度指标控制。

待置换用地是指建设用地总规模范围内,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条件下,划定的建设留用地以外的耕地,主要是一般农田范围内划为待置换建设留用地,作为远期城镇建设发展的弹性控制区,其审批时使用的是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折抵指标。

待置换用地属于:1.拆地指标用在待置换地;2.计划指标用在建设留用地。

单位或个人都可以投资复垦耕地,然后将获取的建设用地指标寄存在土地部门,企业可直接以出资形式换取这些寄存的指标。通过土地整理寄存在土地部门的这些指标,必须有相对应的置换对象。

(一)住宅用地

属于住宅建筑及其配套设施所占用的土地。如居民住宅区及其庭院内的绿化用地等。 (二)商业用地

从事商品流通的经营和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土地及其房屋建筑所占用的土地。包括商店、办公、货栈、场地以及营业仓库用房所占用的土地等。

(三)工业用地

直接、间接用于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建设的土地。包括工厂、仓库、工矿场地以及各种辅助性建设所占用的土地。

(四)文教卫生体育用地

指文化宫、学校,电影院、图书馆、体育场、医院所占闹的土地,以及文体、教育、卫生的管理机关用房和其他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

(五)公共用地指街巷、道路、广场,公园、街心花园、没有围墙的房与房之间的间距地,以及墓地和其他市政建设用地等。

(六)交通用地

指交通运输所占用的土地。包括铁路、水路、公路以及十字公路口花圈的占用地等。 (七)特殊用地

指非农业性的特殊用途的土地。其特点有:

①指定其用途的特殊目的;

②不构成统一的整块土地,在地区关系和主管关系上都是分散的;

③为了公共利益,时常需要调换。包括交通用地、矿山用地、国防用地、市区外工业性企业用地、发电系统用地、文化卫生事业用地及禁地等。

(八)违章用地

指违反国家土地政策、法令和土地管理机关有关的规定,而擅自乱占、乱用和处置土地的行为。包括未经城镇土地管理机关审核批准,未颁发用地诌:可证的建设用地或临时用地;擅自变更核准用地的位置和扩大核准用地的范围的建.设用地或临时用地5擅自转让,交换、买卖、租赁或变相买卖、租赁的建设用地或临时用地;以及临时用地逾期不交或改变使用性质的用地。

(九)农业用地

直接、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牧地、林地、池塘、沟渠、田问道路及其它生产性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等。

(十)地政

有关土地的利用、征甲等行政管理事务。

(十一)地籍

土地管理部门对地产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使用情况进行的登记册籍。

(十二)地号

根据门牌、院落产权归属,以测量图幅为单位标准的编号。地号的作用是避免戾地产权属互相错乱、遗漏,便于产权产籍的管理。

(十三)地形

亦称地貌。在测绘工作中对地表面起伏的状态(地貌)和位于地表面的所有固定性物体(地物)的总称。

(十四)地籍档案

指在土地的所有权和伩用权管理工作中具有参考利用价值的、经过立卷归档袋中管理的各类文件资料。如土地来源、土地归属、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更,以及土地性质和土地使用方向等内容。

(十五)地政管理

地政管理主要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管理,统一规划土地的利用,确定土地使用性质,以及土地有偿使用和地产经营等,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土地的、政策法令;制订城市土地管理办法及有关细则,土地使用性质的变更登记,颁发同意使用土地证书;建设用地的划拨;土地使用情况测量绘图;以及处理违章用地和土地使用的纠纷等。

(十六)地用管理

即用地的管理工作,包括:审批建设单位用地申请书,划拨土地,颁发用地许可证;批准用地的处理,即征地拆迁中各项补偿、补助以及安置等的管理和临时用地的管理。

(十七)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土地使用权,颁发国省土地使用证,以及测绘、制图、建立地籍档案、办理产权、使用权的登记或变更等。

(十八)地租管理

是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城市土地的主要形式,包括组织土地勘察,根据不同位置的土地,不同时期的经济效益,分类评价,确定不同的级差地租和统—·征收地租或土地使用费。

绿带( Greenbelt )

指围绕城市,由园林和农田等组成的带状地区。一般由官方机构规定,用以限制城市的扩展,防止人口稠密的建成区之间连成一片。

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 )

指城市地区中在地上或地下提供服务、通道或便利的实体结构,如道路、给排水管道、路边石和边沟、电话与电力线路等。本词有时也泛指物质及社会性的基础结构。包括社会服务与设施,它们是城市社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如运输与通讯系统、购物设施、住房、学校和娱乐设施等。

地质灾害:

由于自然和人为诱发的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常见的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 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

次生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水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崩塌——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次生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水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生命线设施:指供水、供电、粮油、排水、燃料、热力系统及通信、交通等城市公用设施。直接经济损失: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和基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所谓地质灾害,简而言之,就是在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的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按致灾速度可分为突发性和缓变性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一样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类型,并以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多、经济损失巨大,具有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和渐变影响持久的特点,在自然灾

害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很多,除现代火山灾害外,其它地质灾害都相当严重。按破坏型式、动力作用、物质组成和破坏速率可划分为10大类31种:

①地震:天然地震、诱发地震

②岩土位移:崩塌、滑坡、泥石流

③地面变形: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

④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渍)化、冷浸田

⑤海洋(岸)动力灾害:海面上升、海水入浸、海岸侵蚀、港口淤积

⑥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坑道突水、煤层自燃、瓦斯突出和爆炸、岩爆

⑦特殊岩土灾害: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淤泥质软土、冻土、红土

⑧水土环境异常:地方病

⑨地下水变异:地下水位升降、水质污染

⑩河湖(水库)灾害:淤积、塌岸、渗漏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有关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的条件,确定城市的性质,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对各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

【城市总体规划】是关于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为详细规划和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指导详细规划的编制。按照城市规划编制阶段的划分,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三个层次的工作都属于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做出安排,其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5年。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伴随着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及实践的变革而出现的,它代表了一种新的规划理念,表明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从终极形态走向法制的过程,表明城市规划是立足于城市发展的客观过程,是向着预定的规划目标不断渐进的决策程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规定各地块土地使用、建筑容量、建筑形态、交通、配套设施及其他控制要求;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长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用地应该是功能相对完整或地域比较独立的区域,规模一般在1平方公里。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将城市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二)建筑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三)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四)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五)各项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六)竖向规划设计;(七)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效益投资。

【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物质文明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能源系统、水资源及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工程、邮电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六大系统。具有服务的公共性和两重性(为生产服务和为群众服务),效益的间接性和综合性,运转的系统性与协调性,建设的超前性和形成的同步性等特点。

【城市人口规模】指一定期限内城市人口的数量。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4类:特大城市,是指人口为100万以上的城市;大城市,是指人口50万以上不足100万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人口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

【城市布局形态】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形式。它是城市物质实体的空间投影,形成城市平面上的轮廓线(或称包络线)和城市立面上的轮廓线(或称天际线)。城市形态大致可以划分为块状城市、带状城市、组团状城市、星座状城市等类型。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环形带状组团式城市布局形态。

【城市空间】从广义讲,城市空间是由建筑、构筑物、道路、绿地、小品等组合而成的,包括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整体。但就空间本身来说是指由建筑、构筑物、道路、地面和其他各种界面围合而成的,从大自然空间中分隔出来的、较小的、为居民户外生活各种需要服务的城市外部空间或场所。

【容积率】指建设用地上的各类建设面积总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间距】指两栋建筑物或构建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建筑密度】指建设用地上各类建筑的底层面积总和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日照标准】即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根据。

【日照间距系数】指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公共绿地】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绿带】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专用绿地】城市中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设计等机构或设施,以及工厂和部队驻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防护绿地】城市中用于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林带及绿化用地。

【绿地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为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道路交通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的总和。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SX(〗城市园林绿地总覆盖面积(公顷)〖〗城市建成区面积(公顷)〖SX)〗×100%

【经济适用住房】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经济适用房是住宅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应体现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使用功能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污染指数】用数学公式归纳环境的各种质量参数并以简单的数值综合表示环境污染的程度或环境质量的等级。如水质污染指数是综合了几个水质指标的结果,并通过一定公式计算得出的一种相对数值,用以比较几个水体或某一水体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期的水质自然状况。

【人防工程】亦称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掩蔽等需要而建造的防护建筑。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防指挥、医疗救护等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防空管制】为保障防空袭斗争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如治安管制、交通管制、灯火管制、无线电管制、音响管制。

城市规划管理名词解释

1.城市化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型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3.城镇体系

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4.城镇体系规划

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并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和布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5.区域规划

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做出合理的空间配置。

6.城市规划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7.城市规划区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8.城市性质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9.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0.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统筹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研究和确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海、绿地系统,环境保护目标及重要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11.近期建设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近期3-5年内城市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12.分区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

13.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4.控制性详细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5.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16.居住区规划

对城市居住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以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17.竖向规划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开发,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规划设计。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所说的各类工程管线系指市政工程中的常规管线,即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等工程管线。条文中所谓统筹安排,指要采用城市统一坐标系统和标高系统,总体上安排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以免发生互不衔接和混乱的现象。所谓综合协调,就是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城市道路走向,相邻工程管线平行时的水平距离和相互交叉时的垂直距离,工程管线与其他工程设施之间所要求的距离,城市设施的安全以及环境的美观等要求,协调解决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使其各得其所。

19.城市设计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20.旧城改造

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21.城市建成区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22.居住用地

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23.公共设施用地

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2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城市中为生活及生产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包括:供应设施、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用地。

25.工业用地

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26.仓储用地

城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27.对外交通用地

城市中对外联系的铁路、公路、管道运输设施、港口、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28.道路广场用地

城市中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29.特殊用地

一般指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及保安用地等特殊用地。

30.水域和其他用地

城市范围内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建设用地、露天矿用地和弃置地,以及江、河、湖、海、水库、滩涂和渠道等常年有水或季节性有水的全部水域。

31.保留地

城市中留待未来开发建设的或禁止开发的规划控制用地。

32.城市绿化系统

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33.绿带

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34.绿地

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35.公共绿地

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1、公园:指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和居住区小公园等用地。

2、街头绿地:指沿道路、河湖、海岸和城墙等,设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起装饰性作用的绿化用地。

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非农业人口每人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计算公式为: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非农业人口

37.绿化覆盖率

一定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面积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统计。

38.绿地率

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39.城市功能分区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40.工业区

城市中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41.居住区

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设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并相对独立的生活聚居地区。其人口一般在3-5万人之间,用地规模在50-100万平方米左右。

42.居住小区

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于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其人口规模为7000-15000人,用地为17-35万平方米。

43.商业区

城市中市级或区级商业设施比较集中的地区。

44.文教区

城市中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比较集中的地区。

45.中心商务区

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和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46.仓储区

城市中为储藏城市生活和生产资料而比较集中布置仓库、储料棚或储存场地的独立地区或地段。

47.综合区

城市中根据规划可以兼容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地区。

48.风景区

城市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以自然景物为主体,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的地区。

49.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社会福利等设施。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本册所称的城市基础设施亦为工程性基础设施)。

50.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除了包含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系统的各专业工程规划外,还应包含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具体如下:?城市交通工程规划;?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供电工程规划;?城市燃气工程规划;?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规划;?城市防灾工程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⑴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51.城市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

?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52.城市道路网密度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以km/km2表示。依道路网内的道路中心线计算其长度,依道路网所服务的用地范围计算其面积。城市道路网内的道路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不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

53.城市道路面积率

城市一定地区内,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城市道路面积率是反映城市建成区城市道路拥有量的重要经济指标。本书所说的城市道路系指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不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建成区的城市道路面积率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道路面积率= 建成区道路用地总面积/ 城市建成区用地总面积(%)

也可以计算建成区内局部地区的城市道路面积率,公式为:

道路面积率= 道路用地总面积/ 建设用地总面积(%)

56.城市给水

由城市给水系统对城市生产、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所需用水进行供给的给水方式。城市给水工程是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等用水而兴建的,包括原水的取集、处理以及成品水输配等各项工程设施。

57.城市排水

由城市排水系统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城市排水工程是为收集、输送、处理和排入城市污水和雨水而兴建的各种工程设施。

63.降雨量

指降雨的绝对量,即降雨深度。单位以毫米计,通常以单位时间来描述。如年最大日降雨量是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绝对量。2000年4月14日我市暴雨为61年(建立档案)来之最,超过百年一遇。从4月13日20时至14日7时,由于受锋面低槽天气影响,市区连续降雨量达634.4毫

米,县区24小时降雨量在300至600毫米之间。据市三防雨量遥测记录,60分钟最大降雨量为洪湾站,1:50-2:50降雨量117毫米;10分钟最大降雨量为洪湾站,2:40-2:50降雨量27毫米。

70.城市变电所

城网中起变换电压,并起集中和分配电力作用的供电设施。

72.高压线走廊

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两边导线向外侧延伸一定距离所形成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专用通道。

76.城市规划用地管理

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的选址、定点、建设用地面积和范围的划定,提出土地使用规划设计要求,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总称。

77.选址意见书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证。

78.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

79.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

80.建筑容积率

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值。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 用地总面积

81.建筑密度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 用地总面积

82.用地红线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的建设用地范围边界线。

83.道路红线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84.建筑红线

建筑物、构筑物后退用地红线、道路红线距离要求的界线。

85.建筑高度

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86.建筑控制高度

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87.建筑间距

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建筑间距主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89.低层建筑

高度小于或等于10米的建筑。低层居住建筑为一层至三层。

90.多层建筑

高度大于10米,小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1、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是指国家的基本政策。

2、土地

土地是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岩石、气候、水文、地貌、植被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3、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4、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一般而言,国家把土地管理权授予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因此,土地管理也是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和运用法定职权,对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占有、使用、利用土地的过程或者行为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9、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由国家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土地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0、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11、国有土地

国有土地是指国家享有所有权的那一部分土地。

12、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实际上是指土地的农民集体所有制,表现在土地所有权上就是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

13、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是指单位或个人经国家依法确认的使用土地的权利。

14、国有土地使用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国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15、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可分为农用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

16、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一般是指农民集体和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依法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利。

17、共有土地使用权

共有土地使用权指两个以上(含两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享有一个土地使用权。

18、土地他项权利

土地他项权利是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外与土地有密切关系的权利。主要包括地役权、地上权、空中权、地下权、土地租赁权、土地借用权、耕作权和土地抵押权等。

19、土地权属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归属。具体讲,就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

20、土地证

土地证是土地所有者或者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依据。根据国家关规定,目前我国颁发的土地证书主要有三种:①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所有权。②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县级人民政府对集体所有的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③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确认国有土地使用权。

21、土地面积

土地面积亦称宗地面积,是指一宗地权属界址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2、土地用途

土地用途一般是指土地权利人依照规定对其权利范围内的土地的利用方式或功能。

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和指导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工作。

24、国土整治

国土整治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对土地进行的综合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等各项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全国范围土地的平衡和综合开发利用。

25、土地供给能力

所谓土地供给能力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状况,在一定的期限内,某一区域的土地所能提供的有效开发和使用的限度。

26、国土规划

所谓国土规划是从土地、水、矿产、气候、海洋、旅游、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角度,确定经济布局,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资源综合开发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步骤,提出国土开发、利用、整治的战略重大措施和基本构想。

27、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利用区,确定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2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29、城市

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30、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31、村庄和集镇规划

村庄和集镇规划是指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对镇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分布点、村庄和集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以及本地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等作出一定期限内的综合布置和具体安排。

32、江河、湖泊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规划

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是指对江河、湖泊进行综合治理,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所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

33、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

34、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对年度各项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是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项目立项审查和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审批的依据。

35、农业用地区

农业用地区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农业用地区根据需要可进一步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

36、土地利用区

土地利用区是指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依据土地的适宜性和利用现状,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规划指标和布局要求划分出的土地主要规划用途相对一致的区域。

37、城镇建设用地区

土地管理名词解释

土地管理名词解释 1、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是指国家的基本政策。 2、土地 土地是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岩石、气候、水文、地貌、植被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3、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4、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一般而言,国家把土地管理权授予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因此,土地管理也是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和运用法定职权,对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占有、使用、利用土地的过程或者行为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5、土地登记制度 土地登记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土地登记,以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利用的一项制度。 6、土地登记

土地登记是法定的土地登记机关按照规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薄册的一种法律行为。 7、初始登记 初始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进行的统一登记。初始登记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土地权属,完备地籍资料。 8、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对经过初始登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发生变动而进行的登记,包括土地权利设定登记,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土地权利人名称、土地用途、地址变更登记,注销土地登记等。 9、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由国家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土地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0、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11、国有土地 国有土地是指国家享有所有权的那一部分土地。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什么是颗粒? 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2.什么叫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3.什么叫粒度分布?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常见的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4.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含量。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什么是粒径?5. 颗粒的直径叫做粒径,一般以微米或纳米为单位来表示粒径大小。什么是等效粒径?6.文档Word . 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 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

效体积径。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Stokes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也叫径。重力沉降法、径。等效电阻径:即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电阻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就是等效电阻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的投影面积的球形颗粒的直等效投影面积径:?径。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即为等效投影面积直径。为什么要用等效粒径概念?7. 由于实际颗粒的形状通常为非球形的,因此难以直接用粒径这个值来表示其大小,而直径又是描述一个几何体大小的最简单的一个量,于是采用等效粒径的概念。简单地说,粒径就是颗粒的直径。从几何学常识我们知道,只有圆球形的几何体才有直径,其他形状的几何体并没有直径,如多角形、多棱形、棒形、片形等不规则形状的颗粒是不存在真实直径的。但是,由于粒径是描述颗粒大小的所有概念中最简单、直观、容易量化的是用粒径来描述颗一个量,所以在实际的粒度分布测量过程中,人们还都 粒大小的。一方面不规则形状并不存在真实的直径,另一方面又用粒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在粒度分布测量过程中文档Word . 。等效直径是当被等效直径所说的粒径并非颗粒的真实直径,而是虚拟的“”测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某一直径的同质球体最相近时,就

土地管理学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指具有社会属性的土地,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土地管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综合利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土地使用者不论土地的质量和位置好坏,都必须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经济代价 土地分等定级:是通过土地自然,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的综合鉴定,并将其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土地登记:指国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它权利提出申报,调查,审核,批准并造册登记,颁发证书的法律过程。 土地统计:土地统计是指利用数字和图表资料,系统的记载,整理研究,分析和反映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的一项土地管理措施。 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订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土地信息:指反映土地的地理空间位置,数量,类型,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律方面的特征组成的综合信息。 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以及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界限等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 2.土地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的特性? 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3.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4.土地的永久性 3.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 1.土地总数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2.土地类型多,到但山地多于平原 3.难开发的土地面积大,但后备资源潜力不足 4.水土资源不平衡,季节性缺水严重 5.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4.现代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人本原理,行为原理,动力原理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相对封闭原理 动态原理,动态相关原理,弹性原理效益原理,整体效应原理,规律效应原理 5.地租含义及种类? 利用一切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 6.收益还原法? 7.土地管理的方法? 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技术方法 8.土地分等定级的方法 经验判断方法,多因素综合评定方法,逐步聚类法,回归分析法 9.土地权属纠纷调处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 (1)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有利于团结和有利合理用地 10.我国地产市场有哪些特点? 垄断性,地域差异性,地产稀缺性,地产质量的可改造性 11.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哪些主要原则? 认地不认人房,地产一致效益不可损 12.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自然因素…………(核心),社会经济因素……,人的文化素质……。

护理学基本概念测试题

第三章护理学基本概念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的核心是() A.人 B.环境 C.护理 D.健康 E.环境与人的关系 2、在护理学中有“人”这样概念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人是一个闭合系统 B.人是护理实践的核心 C.人应对他人的健康负责 D.人是 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组成的 E.在不同发展阶段,人都有相同的基本需要 3、护理理论的四个基本概念是() A.病人、治疗、健康、预防 B.健康、环境、人、预防 C.治疗、护理、预防、人 D. 人、健康、环境、护理 E.预防、人、健康、护理 4.下列哪些不符合“以疾病护理为中心”护理阶段的特点() A.开始成为一门专业 B.护理人员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 C.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D.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E.重视疾病护理,轻视对人的全面照顾 5、在护理学中有关“人”的概念错误的描述是() A.人是护理服务对象 B.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人是一个闭合系统 D.护理服务 的人包括病人和健康人 E.人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健康的概念 2、护理的概念

3、疾病的概念 4、环境的概念 三、简答题(每题15分)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那些? 2、成长与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四、填空题(每题8分) 1、人作为一个生物系统,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系统组成 的,各子系统之间不断的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换。 2、人的基本需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方面________方面_________方面 ___________方面_____________方面 3、生理环境包括哪些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护理内涵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1、测试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软件测试技术分成不同种类:(4个维度) 1.1从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软件的角度分类: 1.1.1静态测试(代码评审、文档会审) 指以人工的、非形式化的方法对软件进行分析和测试。如文档评审、代码会审。 1.1.2动态测试(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2按测试方法分类 1.2.1黑盒测试 不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与特性,只根据程序功能或程序的外部特性进行测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性需求。 1.2.2白盒测试 分析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选择适当的覆盖标准,对主要路径进行尽可能多的测试。 1.2.3灰盒测试 不需要懂代码,只需懂接口、集成。 1.3按测试阶段分类 1.3.1单元测试(一般是开发人员进行) 指对源程序中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确实现规定的功能。 1.3.2集成测试 是在单元测试基础上,将模块和模块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测试,重视的是接口测试。 1.3.3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经过集成测试的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部分,与系统中其他部分结合起来,在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一系列严格有效的测试。包含的测试类型: 1)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否正确。 2) 性能测试,测试系统的负载。 3) 健壮性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否正常运行的能力。健壮性有两 层含义:一是容错能力,二是恢复能力。 1.3.4确认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 又称有效性测试,检查软件的功能与性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的指标相符。主要做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 Alpha 测试:在开发环境中,模拟各类用户对即将发布的产品进行测试。 2) Beta 测试:在真实运行环境下实施的测试。 1.3.5验收测试 是指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方法论的一个阶段,这时相关的用户或独立测试人员根据测试计划和结果对系统进行测试和接收。它让系统用户决定是否接收系统。它是一项确定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合同或用户所规定需求的测试。 一般包含五类: 1) 功能确认测试:用户手册中提及的所有功能测试 2) 安全性测试:用户权限限制测试;系统备份与恢复测试;异常情况及网络故 障对系统的影响测试。 3) 兼容性测试:软件在规定的不同操作系统、数据库、浏览器运行是否正常。 4) 性能测试:系统性能指标和资源占有率测试。 5) 用户文档测试:各类文档描述清晰,包括软件安装、卸载测试。 1.4测试种类 1.4.1数据库设计测试(开发和设计阶段) 1.4.2需求测试(需求阶段) 1.4.3功能测试 1.4.4性能测试 1.4.5其他测试类型: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用户文档测试、单元测试、接口测试、冒烟测试 2、常用名词解释 1) 软件测试: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错误,对软件质量进行 评估的一个过程,它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 2) 边界值:边界值就是软件操作界限所在的边缘条件。 3) 因果图法: 因果图方法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从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名词解释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级土地市场 二级土地市场 土地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地球陆地一定高度、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 1. 土地— 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P3 2.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 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的规划与计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区位利用、土地规模利用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P15 3. 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P16 4. 土地资产流转——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而产生的土地收益 分配问题,具体包括土地市场的建立及其供求关系、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土地作为商品买卖而形成的价格、土地作为标的担保物形成的债务抵押关系以及国家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土地税收等。P16 第二章 5. 土地利用——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 活

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P26 6. 土地利用程度——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改造程度以及土地受人影响的变 化 程度。P27 7. 土地利用结构——在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 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P27 8. 土地开发——对未利用或利用效率较低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的措 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或效益更高的土地的过程。P28 9. 土地保护——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是当代人得到最大的持续效、人 益, 并能保持土地的潜力以满足后代人的需要。P29 10.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 较。P37 11.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人类对土地的利用过程和结果符合生态平衡规律。 P39 12.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土地利用后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相应产生 的政治和社会影响。P43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整理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整理 根据《软件测试基础》期中练习文档整理,供概念学习 1.在需求分析(编制产品说明书)阶段,软件缺陷修复费用最低。 2.单元测试中用来模拟被测模块调用者的模块是驱动模块 3.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可以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 4.关于几种类型软件测试的特点概念 压力测试:侧重于观察资源耗尽情况下的软件表现的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必须要求用户参与 健壮性测试:健壮性等价类测试的测试用例要求在有效等价类中取值 用户界面测试:不属于单元测试内容 配置测试:是指使用各种硬件来测试软件操作的过程 软件测试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测试方式分为:1.静态测试2.动态测试 按测试方法划分为:1.白盒测试2.黑盒测试 ◆区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依据是:是否能看到被测源程序 ◆在白盒测试中: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的依据是指定的覆 盖标准和程序的内部逻辑 静态白盒测试:在不执行代码的条件下有条理地仔细审查软件设计、体系结构和代码,从而找出软件缺陷的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 推测法、因果图法等。等价类划分法分为两步:一是划分等价类表,二 是设计相应测试用例 动态黑盒测试:在测试够工作中进行输入、接受输出、检验结果,不深入代码细节的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 按测试目的划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压力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接口性测试、健壮性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兼容性测试向前兼容是指可以使用软件的以前版本;向后兼容是指可 以使用软件的未来版本 5.测试文档包括内容有:软件测试文档、测试计划、测试设计规格说明书、测 试用例说明、测试规程规格说明、测试日志、软件缺陷报告、测试总结报告等。 ◆测试计划中包括:测试资源、进度安排;测试策略;测试范围。 ◆产品说明书(需求文档)的变更应当受到控制 6.软件开发模式包括:大棒模式、流水模式、瀑布模式、编写边改模式、螺旋 模式 软件开发模式特点:边写边改模式:几乎没有产品计划、进度安排和正规的开发过程的软件开发模式 7.关于测试和测试员: ?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确保其得以修复 ?测试不能证明软件的正确性 ?测试员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 ?QA与testing属于一个层次的概念 ?在进行单元测试中,采用白盒测试,辅之以黑盒测试 ?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优点是:准确度和精确度高、速度快、效率高、能提 高测试的质量 ?软件测试是有效的排除软件缺陷的手段 ?测试过程中,测试计划描述用于描述测试的整体方案,缺陷报告描述依 据测试案例找出的问题。 ?动态测试的两个基本要素是:被测试程序,被测试数据(测试用例) 8.软件缺陷:软件缺陷是存在于软件(文档、数据、程序)之中的那些不希 望或者不可接受的偏差,会导致软件产生质量问题. 不需要修复的软件缺陷原因包括:没有时间,风险太大,不能算是软件缺陷,不值得修复等。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问答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问答 1. 什么是颗粒 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 2. 什么叫粒度 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 3. 什么叫粒度分布 用一定方法反映出一系列不同粒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4. 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1) 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给出某些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的表示方法。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 2) 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3) 函数法:用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常见有R-R分布,正态分布等。 5. 什么是粒径 粒径就是颗粒的直径,一般以微米(μm)为单位。 6. 什么是等效粒径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

1) 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效体积径。 2) 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也叫Stokes径。 3) 等效电阻径:即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电阻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就是等效电阻粒径。 4) 等效投影面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的投影面积的球形颗粒的直径。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即为等效投影面积直径。 7. 为什么要用等效粒径概念 由于实际颗粒的形状通常为非球形的,因此难以直接用粒径这个值来表示其大小,而直径又是描述一个几何体大小的最简单的一个量,于是采用等效粒径的概念。 8. 什么叫D50 D50是指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值。它是反映粉体粒度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D50又称中位径或中值粒径。如果一个样品的D50=5μm,说明在组成该样品的所有粒径的颗粒中,大于5μm的颗粒占 50%,小于5μm的颗粒也占50%。 9. 什么叫平均径 平均径是通过对粒度分布加权平均得到的一个反映粉体平均粒度的一个量。具体有重量平均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个数平均径等。 10. 什么叫D97它的作用是什么 D97是指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97%时对应的粒径值。它通常被用来反映粉体粗端粒度指标,是粉体生产和应用中一个重要的粒度指标。 11. 常用的粒度测试方法有那些

(完整版)软件测试基础习题及答案

1、软件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是一个过程或者一系列过程,用来确认计算和代码完成了其应该完成的功能,并且不执行其不应该有的操作。 2、软件测试的目标是什么? 是想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通过修正各种错误和缺陷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发布后由于潜在的软件错误和缺陷造成的隐患所带来的商业风险。 3、简单描述一下软件测试的原则? 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 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测试者的座右铭 Good Enough原则 质量第一 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 有据可依 尽量避免软件测试的随意性,要有预期结果 重视回归测试 妥善保存一切测试过程文档 4、软件测试中验证和确认的区别? Verfication 验证: 是保证软件正确实现特定功能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目的是保证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的成果满足上一个阶段设定的目标。 Validation 确认: 是保证软件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 目的是在软件开发后保证与用户需求符合 5、软件测试按照测试的基本策略可分为哪两种并加以详细说明?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是指基于一个应用代码的内部逻辑知识,即基于覆盖全部代码、分支、路径、条件的测试,它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有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而不顾它的功能,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驱动、基路测试等,主要用于软件验证。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是指不基于内部设计和代码的任何知识,而基于需求和功能性的测试,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它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盆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锯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因—果图、错误推测等,主要用于软件确认测试。 6、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需要进行哪几项测试?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中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的测试,如一个模块、一个过程等等。它是软件动态测试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目的是检验软件基本组成单位的正确性。因为单元测试需要知道内部程序设计和编码的细节知识,一般应由程序员而非测试员来完成,往往需要开发测试驱动模块和桩模块来辅助完成单元测试。因此应用系统有一个设计很好的体系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软件单元的正确性是相对于该单元的规约而言的。因此,单元测试以被测试单位的规约为基准。单元测试的主要方法有控制流测试、数据流测试、排错测试、分域测试等等。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在软件系统集成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它根据集成测试计划,一边将模块或其他软件单位组合成越来越大的系统,一边运行该系统,以分析所组成的系统是否正确,各组成部分是否合拍。集成测试的策略主要有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对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进行彻底的测试,以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性能等满足其规约所指定的要求,检查软件的行为和输出是否正确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它被称为测试的“先知者问题”。因此,系统测试应该按照测试计划进行,其输入、输出和其他动态运行行为应该与软件规约进行对比。软件系统测试方法很多,主要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随机测试等等。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旨在向软件的购买者展示该软件系统满足其用户的需求。它的测试数据通常是系统测试的测试数据的子集。所不同的是,验收测试常常有软件系统的购买者代表在现场,甚至是在软件安装使用的现场。这是软件在投入使用之前的最后测试。

国土相关常用名词解释

国土相关常用名词解释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国土相关常用名词解释 一、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耕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应划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其中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征收基本农田的、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反之,由省政府批准。 二、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建设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管制要求,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可作为建设用地利用,开展城乡建设的空间区域。有条件建设区原则上不允许作为建设用地利用,满足特定条件后可以开展城乡建设的空间区域。限制建设区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以外,禁止城镇和大型工矿建设、限制村庄和其他独立建设、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空间区域。禁止建设区以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为主导用途、禁止开展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的空间。 三、农村集体用地:农村集体用地指依法属于农村集体的土地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农民宅基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村办企业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先行复垦、耕地占补平衡和整体推进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的区别: (一)定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也就是,将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模拟]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选择题 第1题: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这是指软件外部质量的______。 A.效率 B.易用性 C.功能性 D.可靠性 参考答案:D 软件的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的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软件的易用性是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软件的功能性是指: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软件产品提供明确的和隐含的要求的功能的能力。软件的可靠性是指:在指定的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 第2题: CMU SEI的watts Humphrey指出:软件产品必须首先提供用户所需要的 ______。 A.性能 B.人机界面 C.可靠性 D.功能 参考答案:D 软件质量是产品、组织和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反映它们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的程度。如CMU SEI的watts Humphrey指出:“软件产品必须首先提供用户所需的功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什么产品都没有意义。其次,这个产品能够正常工作。如果产品中有很多缺陷,不能正常工作,那么不管这种产品性能如何,用户也不会使用它。” 第3题: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ISO软件质量模型的是______。 A.外部质量模型 B.使用质量模型 C.维护质量模型 D.内部质量模型

参考答案:C 按照ISO/IEC 9126—1:2001,软件质量模型可以分为内部质量模型、外部质量模型和使用质量模型3种,故该题不属于ISO软件质量模型的是C。 第4题: 下列关于软件质量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外部质量是表征软件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时,决定其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要求的能力 B.容错性、通用性、结构性和通信性不全属于软件的质量特性 C.内部质量是表征软件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时,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要求的程度 D.使用质量是软件产品在规定的使用环境中规定的用户能实现规定目标的要求 参考答案:D 外部质量是针对要求的满足程度而言的,是表征软件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时,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要求的程度;而内部质量则主要是根据软件产品的情况给出的,是表征软件产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时,决定其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要求的能力的产品属性的全体,故选项A和C叙述刚好颠倒,另外软件的质量特性有很多种,选项B中所述皆属于软件的质量特性,选项D中关于使用质量的叙述是完全正确的。 第5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使用质量的属性的是______。 A.有效性 B.安全性 C.稳定性 D.满意度 参考答案:C 软件的使用质量属性分为4种: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 第6题: 下列软件属性中,软件产品首要满足的应该是______。 A.功能需求 B.性能需求 C.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D.容错、纠错能力 参考答案:A

国土相关术语解释

国土资源管理名词 一、土地分类 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 (一)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旱地、菜地、望天田、水浇地等,我县主要地类是水田和旱地。 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的土地,包括果园、茶园、其他园地等,其中由耕地改种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园地称为可调整园地,视同耕地管理。 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苗圃等。 4.其他农用地: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包括农村道路、田埂、畜禽饲养地、设施农用地、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坑塘水面等。 (二)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1.商服用地: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包括批发零售用地、住宿餐饮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其它商服用地; 2.工矿仓储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包括工业用地、采矿用地、仓储用地; 3.住宅用地: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包括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 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包括机关团体用地、新闻出版用地、科教

用地、医卫慈善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等; 5.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包括军事设施用地、监教场所用地、宗教用地、殡葬用地等; 6.交通运输用地: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街巷用地、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等。 7.水利设施用地:指陆地水域,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物等用地。 (三)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1.未利用土地: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其他草地(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沙地等; 2.其他土地: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等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一)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利用土地的特殊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二)土地利用规划: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臵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对土地利用所作的统筹安排和制定的调控措施。 (三)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土地。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一定区域范围和时期内,根据土地资源现状、潜力和各业用地需求,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 (五)耕地占补平衡:耕地占补平衡即耕地补偿制度,是指非农业建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三)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三)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 1.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这是指软件外部质量的______。 ? A.效率 ? B.易用性 ? C.功能性 ? D.可靠性 (分数:2.50) A. B. C. D. √ 解析:[解析] 软件的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的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软件的易用性是指:在指定条件下使用,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软件的功能性是指: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软件产品提供明确的和隐含的要求的功能的能力。软件的可靠性是指:在指定的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 2.CMU SEI的Watts Humphrey指出:软件产品必须首先提供用户所需要的______。 ? A.性能 ? B.人机界面 ? C.可靠性 ? D.功能 (分数:2.50) A. B. C. D. √ 解析:[解析] 软件质量是产品、组织和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反映它们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的程度。如CMU SEI的Watts Humphrey指出:“软件产品必须首先提供用户所需的功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什么产品都没有意义。其次,这个产品能够正常工作。如果产品中有很多缺陷,不能正常工作,那么不管这种产品性能如何,用户也不会使用它。” 3.ANSI/IEEE STD729—1983给出软件质量的定义: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与需求能力有关的全部特征和特性。以下叙述中不属于这些质量特征和特性的是______。 ? A.产品功能 ? B.效率 ? C.可实用性 ? D.项目成本和进度

土壤专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空结构表层。 2.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 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3. 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 之为土壤剖面。 4. 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 持不变的现象。 5. 土壤腐殖质: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6. 有机质矿化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一方面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 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称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矿化过程。 7.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 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8. 粒级:按土粒的大小,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9. 质地: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10. 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体积(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 11. 土壤总孔度:在固体土粒之间,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孔隙。所有孔隙体积的总和占整 个土壤体积的比例,叫做土壤总孔隙度。 12. 毛管孔隙:毛管水(实际包括束缚水)占据的孔隙称为毛管孔隙。 ?13. 通气孔隙: 14. 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它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相互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 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15. 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 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6. 团粒结构:土粒胶结成粒状和小团块状,大体成球形,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称为团 粒。 ?17. 吸湿水: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子层的水。 18. 毛管水:受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的土壤水。 19. 悬着毛管水: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于毛管力 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有时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 20. 田间持水量:是指远离地下水面的土层达到最大悬着毛管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最 小持水量”或“总持水量”。 21. 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22. 土壤有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 23. 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 出)的热量。 24. 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cm2)通 过的热量焦耳数(λ)。 25. 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 厘摩尔数表示即cmol(+)/kg。 26. 阳离子交换作用:交换性阳离子在土壤胶体表面发生的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 用。

测试技术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传感器的定义:工程中通常把直接作用于被测量,能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同种或别种量值输出的器件称作传感器。 2.传感器的分类。 (1)物性型传感器: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的传感器。属于物性型传感器有:光电式和压电式,如:电阻应变片,压电式加速度计,光电管等。 (2)结构型传感器:依靠传感器结构参量的变化实现信号转换。属于结构型传感器的有:电感式,电容式,光栅式。如:电容传感器,涡流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等。 (3)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固体图象式传感器属于(光电式传感器) 3.静态指标:线性度,灵敏度,重复性等。 (1)线性度:指测量装置输出、输入之间保持常值比例关系的程度。 (2)灵敏度:输出的变换量与输入的变换量之比。 (3)重复性:指测量系统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连续多次测试时所得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程度。 4.动态指标:属于传感器动态性能的有:固有频率, 5.灵敏度: (1)测试系统的灵敏度越高,则其测量范围:越窄 (2)对于理想的定常线性系统,灵敏度是(常数) (3)传感器灵敏度的选用原则。①尽量选用灵敏度高的传感器②尽量选用信噪比大的传感器③当被测量是向量时要考虑交叉灵敏度的影响④过高的灵敏度会缩小其适用的测量范围 6.线性度:非线性度是表示校准曲线( 偏离拟合直线)的程度。 7.稳定性:测试装置在规定条件下保持其测量特性恒定不变的能力称( 稳定度 ) 8.精确度: (1)精度:也称为精确度,是反映测量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误差指标,即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偏差程度。 (2)传感器精确度的选用原则。①尽量选用精确度高的传感器,同时考虑经济性②对于定性试验,要求传感器的精密度高③对于定量试验,要求传感器的精确度高④传感器的精确度越高,价格越昂贵。 9.可靠性:是指在使用环境和运行指标不超过极限的情况下,系统特性保持不变的能力。 10.在静态测量中,根据绘制的定度曲线,可以确定测量系统的三个静态特性: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考试ABC卷

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 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地籍:是区域内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也称土地广籍。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 土地用途管制: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 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的资源特性,是土地能成为资产的主要原因。 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是土地的土地空间承载功能。 3、产生土地报酬递减原理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容量。 4、在土地管理系统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和市场管理是核心,土地利用 管理是目的。 5、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县。 6、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出租的主要区别是所有权是否转移。 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管理应着重于土地利用再生产和再开发及防治土地污染。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土地资源的特点,及与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明土地资源管理的 重要性。 答:土地资源特性包括:客观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地域分异性、 可持续发展性、多功能性; (1)土地与人口 土地以其养育功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存、发展、繁衍的环境。土地生产能力决定着其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2)土地与环境 土地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好坏。 (3)土地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的功能和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强调土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如果只强调向土地索取,而不重视保护和改善土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土 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土地的功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将与人们的期望越来越远。 2、简述我国农用地管制的内容和意义。 答:农用地用途管制就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农业用地区,根据规定的使用 条件和方式,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田区、林业用地区、水产养殖区等进行用 途管制。对农用地利用进行管理,要针对农用地的资源和利用特性,采用适当的措 施,对农用地的开发、利用、治理、跋扈进行有效管理,具有以下意义: (1)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中国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 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 措; (2)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大全(新手入门必备)

1. 软件生命周期(SDLC)的六个阶段 1、问题的定义及规划 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2、需求分析 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做得好,将为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同样需求也是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深入的,因此我们必须制定需求变更计划来应付这种变化,以保护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软件设计 此阶段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好的软件设计将为软件程序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4、程序编码 此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在程序编码中必须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5、软件测试 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整个测试过程分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以及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种。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以减少测试的随意性。 6、运行维护 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软件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软件不能继续适应用户的要求。要延续软件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对软件进行维护。软件的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 2、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从概念提出的那一刻开始,软件产品就进入了软件生命周期。在经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部署后,软件将被使用并进入维护阶段,直到最后由于缺少维护费用而逐渐消亡。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为"生命周期模型"(Life Cycle Model)。 典型的几种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迭代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