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营都市陈可石:从四川汶川水磨镇重建实践中解读城市设计

中营都市陈可石:从四川汶川水磨镇重建实践中解读城市设计

从四川汶川水磨镇重建实践中解读城市设计陈可石1周菁2姜文锦3

摘要/概述了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的规划设计过程与建成效果,回顾其灾后重建城市设计中安置—文化—生态—经济统一结合的发展理念,并总结了水磨镇灾后重建过程中采取从策划—概念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全过程的设计服务,指出水磨镇的经验在于“全过程的城市设计”保障城市形态的完整性以及总设计师负责制这一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灾后重建 城市设计 总设计师负责制 汶川水磨镇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problems in domestic urban design practice, this paper makes account of the planning course and result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Wenchuan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It reviews the reconstruction idea of unifying resettlement, ecology and economics into a whole; summarizes that the design service runs through the course of programming--conceptual plan—overall urban design—designated key neighborhood design—landscape design—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inks that the success of Shuimo town reconstruction comes from the integrality of urban form by “whole course of urban desig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ef designer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urban design, chief designer responsibility, Shuimo town of Wenchuan 1 概述

水磨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岷

江支流寿溪河畔,距离成都80k m,处

于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与都江堰-青城

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范围内,震前被

定位为工业区,镇中心的大气环境和水

环境受到严重污染。“5.12”汶川大地

震造成该镇92人死亡、75%的民房损

毁,公共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产业

发展受到影响。如何以灾后重建为契机,

做出准确定位,并在制度上进行创新,

建立一套合理的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

的体制,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以保证灾后重建的高起点与高水准,值

得总结与思考。

水磨镇灾后重建在满足迅速恢复的

基本要求基础上,重新审视了水磨镇的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挖掘自然景

观和历史文化资源,退二进三,将水磨

镇定位为“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

镇”,将“生态”与“文化”作为灾后重

建的核心理念,使水磨镇由震前的高污

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工业重

镇转变为环境友好、独具羌藏特色、以

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山水旅游小镇,借此

实现震后的跨越式发展和创造性复兴。

2 水磨镇城市设计理念

2.1 目标设计

水磨镇灾后重建从目标规划初始,

提出既要安置当地居民,还要着眼长远

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建立

安置—文化—经济—生态的复合模型,

创造性地挖掘和丰富其文化内涵,尊重

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长久的就业

机会,统筹居民安置与长远发展。

在整体城市设计时,要求充分发扬

和体现水磨镇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风

格统一、特色鲜明的山水旅游小镇形象;

在安居建筑设计时,除了满足“家家有

房住”的基本要求之外,还要兼顾“家

家有就业”的发展需要,设计上采用“前

商后住”或“上住下商”的形式;在与

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过程中,将灾民住

房安置与失地后生计解决巧妙地结合起

来,不仅明显改善灾民的居住环境和生

活条件,而且体现发展的可持续性,使

水磨的社会经济实现长治久安[1]。

2.2 以生态城市作为新城发展目标的生

态理念

为实现“汶川生态新城”的发展目

标,在产业方面,迁出现有污染工业,

发展旅游、教育、文化和商贸等产业;

在城镇布局方面,尊重自然地形地貌,

空间布局和路网组织顺应地形,尽可能

地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的紧密结

合;在景观设计方面,构筑以寿溪湖为

核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以水系统和

广场系统为核心的公共空间体系,营造

既滨水又可以亲水的公共活动场所,提

供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同时,将广场

和重要公共建筑安排在滨水地段,为各

种公共活动提供舞台,提高滨水空间的

活力(图1)。

以寿溪湖为核心的设计,打造了汶

川县唯一一座以湖面为中心的滨水山地

旅游小镇。设计结合自然河道——寿溪

河,借鉴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的

经验,采取外河内湖的构思,形成一动

一静两部分水面(图2、3)。枯水期时,

汇集山间溪流到大湖面,并利用景观化

的小岛起到扬沙阻沙的作用,使湖面始

作者单位:1 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

(深圳,518055)

2 香港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深圳,518055)

3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518055)

收稿日期:2011-03-05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4 建筑学报

11

ARCHITECTURAL JOURNAL

建筑学报规划与设计研究 RESEARCHES IN PLANNING AND DESIGN

12

终平静清澈,积蓄水量形成水瀑景观与低水位的寿溪河保持动静的对比,形成动态美;丰水期时,河流水面上升,河湖连成一体,成为完整的大水面,形成静态美;遇到洪水时,扩容蓄水面,提高了蓄洪能力。2010年夏汶川县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水磨镇没有任何损失,其生态解决方案通过实践验证,实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3 将羌藏传统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发扬光大的文化理念

汶川是中国4个羌族聚居地之一,羌族和藏族的建筑艺术是其特有的文化特点,水磨镇灾后重建过程中,非常注重挖掘少数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在设

文化价值(图4~7)。老街传统建筑充分结合地势,布局紧凑工整,错落有致,形成独特的聚居肌理。城市设计在空间形态上,不仅延续了原有的弧形主街,还对古镇内部巷道进行整理,紧凑的布置减少了寒冷气候的不良影响。建筑更新改造采用复原再生、恢复重建与立面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对格局和造型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坚持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恢复建筑原貌;在已垮塌尚未建设的地段按照当地建筑风格进行重建,在节点处新增标志性景点建筑。通过查阅文史资料,找到了大地震之前就被损毁的万年台、大夫第等历史建筑资料,原址重建,提升历史文化品位(图6);

2 建成后的水磨镇寿溪湖

1 城市设计总平面 3 核心区设计构思草图

计表达中突出其特色,同时追求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表达。整体城镇色调采用羌藏传统色彩,建筑以多层为主,屋顶大量采用坡屋顶的形式,形成与地形相呼应平缓起伏的空间效果,达到与传统建筑形式相协调的丰富空间形态。对建筑形式进行创新,从而既体现出建筑的地域性,又保持了现代建筑的特色,水磨镇的两大安居工程——禅寿老街和水磨羌城就是典型案例。2.3.1 禅寿老街

禅寿老街是镇内古建筑较为集中的街道,全长800m,在大地震中严重损毁,城市设计决定保留老街的街巷风貌,结合灾区安置工程,复兴老街的历史与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4 建筑学报

13

角度进行了多方论证(图8)。

在建筑单体设计上,采用 “上住下商”的户型,合理安排室内空间布局,风格吸取羌族民居特点,利用局部退台、坡屋顶、丰富的材料对比及民族风格的色彩,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建筑效果。羌

城建成后,其空间布局与建筑设计受到肯定,但是“羌族”味道不够浓郁,后来我们参考茂县坪头村羌族民居的作法,在建筑的外立面运用水泥、谷草和铁环创造出类似黄泥的效果,而且防晒,防雨,耐用性持久;并邀请羌族艺术家采用吉祥的白石,拼贴出各种羌族传统图案,极具民族特色。3 水磨镇城市设计方法3.1 城市设计问题的提出

实践表明,水磨镇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实现了整体形态的完整性,这应当归功于城市设计方法的适当运用。城市设计以其以

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对空间环境的社会

文化内涵、场所精神、民风民俗的深入研究,及塑造城市整体三维空间形态的技术手段,对城市整体形象创造、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文化重塑具有重要作用[2]。

在周干峙《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和建筑、市政等专业合体的城市设计已不只是一种学术观点,而且还渗透到各个规划阶段,为各大城市深化了规划工作,也提高了许多工程项目的设计水平。”[3]

城市建设实践一再表明,城市发展仅为建设层面的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确定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给城市直接带来一个高品质和适宜的人居环境,但城

立面整治改平屋顶为斜坡小青瓦屋顶,剔除瓷砖墙柱恢复为木板墙或青砖勾缝墙。建筑细部和装饰,如门、窗、屋顶、墙体、梁、柱、廊、楼梯等都以尊重当地传统民居原有特色风貌为前提,在与传统建筑风格取得协调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建。

中国传统小镇都十分注重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我们在原高压电塔的位置设计了新的景观建筑 “春风阁”,取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但成为观看寿溪湖的最佳观景点,也成为水磨镇的核心景观与制高点(图7)。2.3.2 水磨羌城

羌城在禅城老街的东面,一侧是传统街巷复兴改造的川西民居,一侧是借鉴羌藏建筑元素进行现代布局的安置区,中间运用“和谐广场”进行空间的交接与转换。

羌城的选址震前是一片梯田,高差变化非常大,台与台之间、户与户之间几乎都存在高差。设计中坚持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就意味着大量的设计工作,正是这样的付出与执着,才创造出羌城高低错落的迷人风貌与宜人的街道空间。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现实需求,设计中分别针对竖向设计、交通组织、消防流线、景观系统及开放空间等不同层面,从经济、安全、生态、环境等多种

6-1禅寿老街万年台历史照片6-2 禅寿老街万年台震后照片7 建成后的禅寿老街春风阁

6-3 建成后的禅寿老街万年台

5 建成后的水磨镇禅寿老街

4 禅寿老街总平面

ARCHITECTURAL JOURNAL

建筑学报规划与设计研究 RESEARCHES IN PLANNING AND DESIGN

14

市设计更多考虑和致力于三维乃至多维的建筑空间环境、场所性、地域性及人性化的问题[4]。

城市设计是对我国现状城市规划体系的有力补充和提升,特别是在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方法论方面,大城市从总规—控规—修规—建筑设计的分层次作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两者应当有所区别。借鉴欧洲的经验,小镇设计应当以城市设计作为主要手段,特别是山地小镇,以三维方式从总体形态与景观入手,直接指导至建筑设计,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图9)。但城市设计在我国属于非法定规划,国家层面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中鲜见对城市设计的规定。1991年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描述性地提及“在编制城

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2005年修订后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则去掉了相关内容[5],且《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乡规划法》对城市设计的具体编制方法、程序、内容、深度、时效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均未涉及。

中国传统小镇布局以风水理论为基础,以人文礼教为准绳,注重传统审美意象的公共景观空间与整体形态,这些都包含了丰富的城市设计内涵。而今天的规划设计手段只是简单地把大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法教条化地运用于小镇的规划设计中。笔者认为解决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城市设计实施的可操作性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3.2 城市设计的全程参与

城市设计是在设定目标前提下以创

造性的思维设计方式对城市资源、空间形态、文化内涵的设计,是对有特色、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秩序和环境创造与追求的过程。城市设计具有与传统城市规划相对应的完整体系(表1),设计师需要有全过程的城市设计服务思想,从策划—概念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进行全程参与,以确保规划构思与设计理念能够一直贯彻和实施。

城市设计不只是对形态、空间的作为,而是一个提出城市发展目标、设计城市空间形态、保证城市设计顺利实施的完整体系。设计师除了设计空间形态,还应该参与从目标设计到组织设计再到实施的全过程。在以往的城市设计实践中,城市设计整个过程被分为设计与实施两个阶段,设计师和政府、实施方等相关各方都专注于对两个阶段的分别优化。要保证城市设计的顺利组织实施,城市设计应是一个设计和实施没有断裂的过程,设计师不应该仅仅止步于提供静态成果的设计阶段,而是应更主动、更全方位地参与城市设计的全过程—— 一个连续的没有断裂的过程,才能为整

体空间品质的实现提供保证[7]。

在目标设计阶段,设计师对城市未

来的价值取向进行预期设计,将各种利益群体统一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在进行水磨镇目标设计之初,就提出“生态”和“文化”作为核心理念,这个目标既符合水磨的实际发展情况,也符合最大的公共利益。在目标确定后,就争取获得援建方、当地政府和其他各方的支持。因为一个城市设计的最终实施是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结果,政府、设计师、居民、建设者都将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表1 传统城市规划与全过程的城市设计体系[6]8 水磨羌城建成实景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4 建筑学报

15

10 水磨灾后重建城市设计总设计师负责制框架示意

参考文献

[1] 陈可石, 阴.汶川绿色新城[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卢济威,于奕.现代城市设计方法概论[J ].城市规划,2009,33(2):66-71.

[3]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王建国.21世纪初中国建筑和城市设计发展战略研究[J].建筑学报,2005(8):5-9.[5] 唐燕,吴唯佳.城市设计制度建设的争议与悖论[J].城市规划,2009,33(2):72-77.[6] 陈可石.城市设计晴朗的天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 王瑛,张若冰,梁浩.从长期的城市设计实践过程中解读城市设计[J ].城市规划,2006,30(9):79-83.

[8] 朱自煊.对我国当前城市设计的几点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2009,增刊:210-212.[9] 罗江帆.从设计空间到设计机制——由城市设计实施评价看城市设计运行机制改革[J ].城市规划,2009,33(11):79-82.

在共同的目标前提下,我们进行了对城市设计全过程推进方式的设计。并且在整个城市设计过程中,这一目标被反复强调、重视,并且在多方不断提出质疑和意见时,进行解释和推进,争取认同,以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在重点地段与概念性城市设计阶段,老街的更新改造,最初得不到当地居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设计师和援建方一道组织老街的所有居民到成都周边更新改造成功而且旅游业发展良好的小镇去参观,亲身体验改造后的实惠和生活的改善。现在,水磨镇已成为新兴的旅游名镇,当地居民都从中受惠。

诸如此类的困难还有很多,都需要毫不退缩向目标推进。但如何才能在各方面之间形成合力,需要设计师有意识地调动和组合各种资源,营造城市设计实施的全面支持环境,保证城市设计的实效。

3.3 总设计师负责制(图10)

城市设计师所面向的对象是城镇,除了对整座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进行整体构思外,很重要一点是引导、组织广大投资者和建筑师来实现城市设计[8]。设计过程应该开放化,以城市设计创建开放互动的对话平台,不断叠加各方需求,综合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居民的理念和诉求,通过适宜的权衡,创造新的文化价值。还需要实施评价和反馈维护,使城市设

计从终极目标式的单一蓝图变为螺旋渐进式的动态运行过程,从而增强城市设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9],使工作向着预期的目标趋近,整个过程需要总设计师进行协调和实现最佳结果。

总设计师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设计机构,对于一个3k m 2的小镇,总设计师的规划设计理念、经验乃至责任心和审美意识对其建设结果十分关键,没有总设计师就没有专业团队对设计与实施的结果整体负责,也很难构建起城镇风格与形态的完整性。

在水磨镇城市设计中,首次采用总设计师负责制。地震后灾区设计单位很多,理念不一,做法多样,要做出景观优美、风格统一的山地小镇,就需要从体制上进行创新。总设计师参与项目始终,从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形态设计,到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总体控制,以既定目标为指导,在各方的努力下,打造出一个风格统一、形态完整、有自己独特“语言”的小镇。总设计师负责制能够保证构思、标准和目标一致贯穿始终,这在灾区紧迫的规划建设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的设计团队在参加水磨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到达现场过百次,组织几十家施工图配合单位,不断讨论设计要点和实施方案,进行现场指导,将各方意见进行综合,负责根据实施效果和反馈意见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4 总结

回顾汶川水磨镇从规划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 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全过程设计与参与,有效保证了小镇风貌的完整性,并将核心的设计理念贯彻始终。而总设计师负责制的提出,则从体制上保证了总设计师从头至尾的参与整个过程,有效保证了设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注: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香港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西南市政院、绿茵景园工程公司、新方圆环境营造有限公司、四川国恒建筑等单位共同完成水磨镇灾后重建规划与建筑设计。

9 工作模型(1:1000),大尺度、直观化的手工素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