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仲恺专插本食品微生物题纲.

仲恺专插本食品微生物题纲.

仲恺专插本食品微生物题纲.
仲恺专插本食品微生物题纲.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Food 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对象: 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

二、课程简介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学生应初步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主要类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学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生物引起食品污染的途径,引起腐败变质的环境影响因素,检测和控制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学习此课程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科学的知识,并学习了生物化学等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方式和生长规律、遗传和变异、传染和免疫、分类和鉴定以及微生物生态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繁殖(微生物与食品原料、工艺、环境的关系等生命活动规律,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生物引起食品微

生物污染的途径,引起腐败变质的环境因素,检测和控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微生物在食品科学、农业,以及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和掌握微生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色和观察、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有害微生物控制等基本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如食品工艺学、发酵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发酵工程、食品检验、应用微生物学、食品酶学等课程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目的要求:

了解本学科的概貌。通过绪论的学习,主要应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

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姓名及其主要成就;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及其原因;微生物的组成和分类;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了解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各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在微生物学中最为常用、最为基本的实验技术。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2微生物的应用及对基础研究的促进。

3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4微生物的特性:五大共性

5微生物学中的几种重要实验技术

6微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姓名;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几种重要实验技术的名称;无菌操作;污染的概念;

显微镜的种类;细菌菌体染色的原因;微生物的组成;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微生物学的应用现状;微生物学的应用前景。产生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原因,并从微生物体积微小这一特性来解释其他特性。无菌观念的重要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细菌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和掌握,原核生物的基本结构;原核生物的特殊结构与相应功能;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细菌的繁殖和分类;放线菌和蓝细菌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

1.主要内容

1细菌的形状和大小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原核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细胞内含物

4细菌的繁殖与菌落形态特征

5细菌的分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原核。荚膜、鞭毛、芽孢、细胞内含物。

细菌的繁殖与菌落形态特征。细菌的分类命名方法。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革兰氏染色方法。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和原理。能区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以经典方法对某一未知细菌进行鉴定可采用的方法。

第二节放线菌与蓝细菌

1.主要内容

蓝细菌的概念;蓝细菌的形态和生化特点;放线菌的概念;放线菌的特点与类别。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蓝细菌的形态和生化特点;放线菌的概念;放线菌的特点与类别。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霉菌、酵母菌、细菌和放线菌在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上的区别。(三实践环节

实验:细菌染色与镜检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分类与代表种类;霉菌的概念、特点与广泛应用;酵母菌的概念、特点与广泛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特性

1.主要内容

1形态结构

2繁殖方式

3真菌分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真菌的概念与结构。真菌孢子的种类。真菌的亚门。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应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真菌的显微结构和菌落形态在真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真菌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霉菌和酵母菌

1.主要内容

1定义

2主要特点

3常见种属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霉菌的概念;霉菌的菌落特点;霉菌的营养特点;酵母菌的概念;酵母菌的菌落和显微特点。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根据菌落或显微特点区分常见的霉菌属。酵母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用途。

(三实践环节

实验:真菌、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酵母菌大小测定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

(一目的要求:

主要应掌握微生物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培养基的种类与配制。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培养基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几大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的分类;生长因子的概念与种类。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自养、异养、光能、化能的概念。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过程;培养基的类型;固体、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加量。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从营养要素的观点分析已知培养基的配方。为某种微生物配制良好的培养基应该考虑的因素。

(三实践环节

实验:培养基配制和灭菌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

(一目的要求:

微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物质、代谢过程上与其他生物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微生物的分解产能途径;发酵作用的概念、种类与重要性;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能量代谢

2分解代谢

3合成代谢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的四种降解脱氢途径;ED途径的独特性;几种常见发酵作用的过程及参与微生物。二氧化碳的同化;硝酸盐的同化;分子态氮的同化。次生代谢的定义;次生代谢产物的定义;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常见的各类次生代谢产物举例。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发酵作用与产物的应用价值。几种主要元素同化的重要性。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应用价值。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对微生物生长有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怎样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常见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的作用机理与使用特点;化学治疗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医学上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培养与生长

1.主要内容

1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2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3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4细菌的生长曲线

5细菌的连续培养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纯培养的概念;单菌落的概念;获得纯培养的几种主要方法。微生物细胞总数、活细胞数、细胞生物量的测定方法;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的概念;生长曲线的定义;生长曲线四个阶段。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从土壤等环境中分离细菌、放线菌或霉菌的纯培养的方法和步骤。

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判断出最为适宜的测定方法;稀释平皿法既可用于分离纯培养,又可用于活菌计数的原因。生长曲线四个阶段的特点与应用上的价值。

第二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

1.主要内容

1营养条件

2温度

3PH值

4氧气和二氧化碳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微生物的三个温度类型;加热杀菌的常

用方法;各大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以需氧程度对微生物的分类;辐射的类型。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温度、pH值、水分活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对微生物生长影响的机制;

常见微生物的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以加热及辐射杀菌的原理与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为微生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或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第三节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1. 主要内容

1灭菌消毒

2化学治疗剂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常见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的种类与名称;石炭酸系数。灭菌、消毒和防腐的区别;常见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的作用机理。常见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了解其使用特点。化学治疗剂的概念;磺胺的结构;抗生素;抑菌谱。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解释微生物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方法。

(三实践环节

实验:微生物分离培养

实验:微生物数量测定

第六章非细胞生物——病毒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病毒的主要特点;病毒分类的依据;噬菌体的特点与增殖过程;植物病毒的特点、危害性和防治。了解亚病毒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毒结构和特点

1.主要内容

1病毒的结构

2病毒的核酸

3病毒的特点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病毒的大小范围;病毒的三种基本形态;病毒的基本结构;壳体和壳粒;包膜;病毒的核酸类型。病毒的主要特点。病毒结构的相对简单性。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解释病毒一般抵抗力不强的原因;病毒对普通抗生素不敏感的原因。第二节病毒的增殖

1.主要内容

1一步生长曲线

2毒性噬菌体

3温和噬菌体

4病毒的分类和应用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病毒分类的依据;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的概念;朊病毒的致病。

噬菌体的典型结构;一步生长曲线;噬菌斑;噬菌体与其它病毒寄生专一性的比较;病毒增殖的五个阶段;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逆转录病毒和逆转录酶;朊病毒的独特性。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病毒的增殖过程。

第三节病毒的分类和应用

1.主要内容

1病毒的分类依据

2病毒的危害和控制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现代病毒分类法;病毒传播途径;抗病毒剂;疫苗。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噬菌体的危害及控制;常见人类病毒的传播途径;抗病毒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疫苗的基本知识。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即RNA和DNA 的结构和功能;基因和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表达的简要过程;基因表达的调节;微生物的

突变及其机制;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重组DNA技术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变异和遗传重组

1.主要内容

1突变及其机制

2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因、基因组、染色体的概念;质粒的概念、特点与类型;突变的概念与类型;诱变与诱变剂;常用的诱变方式;突变率与回复突变。细菌基因的

转移和重组的方式,包括转化作用、转导作用、接合作用、基因转座;转导的类型。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变异对于微生物的意义;诱变在微生物育种中的使用。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对于细菌适应和进化的重要性。

第二节重组DNA技术简介

1.主要内容

1目的基因的克隆

2克隆子的筛选

3DNA的人工合成和扩增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重组DNA技术的概念;基因工程的概念;克隆的含义;目的基因的克隆的程序;基因克隆的几种常用载体;克隆子的受体细胞的种类;PCR的概念与基本步骤;基因的定位诱变。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克隆子的筛选策略;体外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体外重组DNA技术与微生物育种;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与食品酿造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细菌、酵母、霉菌在食品中的应用,相应的食品种类与微生物;了解主要发酵食品的基本生产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及食品中的微生物生态系

1.主要内容

1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2食品中的微生物生态系

3人体中的微生物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的微环境;极端微生物;人体正常菌群。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人体各部分的主要微生物类型;掌握食品作为特殊的微生物生态系的特点。

第二节细菌、酵母菌、霉菌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

1.主要内容

1细菌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

2酵母菌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

3霉菌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在食品发酵中应用的细菌、酵母菌、霉菌的主要种属;主要发酵食品的基本工艺流程。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主要发酵食品的基本生产过程;掌握主要发酵食品的基本生产原理及微生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第九章食品腐败变质与控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内外因素及不同类型微生物适宜的生长环境;了解牛奶、畜禽肉类、鱼类等食品的主要腐败变质过程及特点。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控制方法的原理、特点。(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1.主要内容

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类型

2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食品腐败变质;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类型;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类型;掌握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食品内外因素。

第二节食品的主要腐败变质过程及机理

1.主要内容

1牛奶、畜禽肉类、鱼类等食品的主要腐败变质过程及特点。

2主要食品类型腐败的微生物学过程。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食品腐败的鉴评方法;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腐败。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腐败变质过程及参与的微生物;

了解主要类型的微生物的腐败变质过程。

第三节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技术

1.主要内容

1腐败微生物的防治

2食品保藏技术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食品的低温保藏;食品的气调保藏;食品的加热杀菌保藏;食品的非

加热保藏;食品的干燥脱水保藏;食品的化学保藏;食品综合防腐保鲜。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十章食物中微生物导致的感染和中毒及其控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应掌握食物中毒与食物感染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了解常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特点。掌握食品中基本的微生物学卫生指标的检测原理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物中毒与食物感染及预防

1.主要内容

1食物中毒与食物感染

2食物中毒与食物感染的预防

3常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食物中毒;食物感染;常见食源性致病细菌、真菌、病毒微生物。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食物中毒与食物感染的区别;熟悉常见食源性致病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第二节食品中基本的微生物学卫生指标及检测方法

1.主要内容

1食品中细菌总菌落数及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测定

2食品中主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食品中细菌总菌落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病原菌检测。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食品细菌总菌落数及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卫生学意义;掌握食品细菌总菌落数及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检测方法;了解食品中主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了解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新技术、新进展。

(三实践环节

实验:食品中细菌总菌落数的测定

实验: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测定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指定参考教材:

1. 江汉湖主编,《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其他参考教材:

1. 何国庆,贾英明主编,《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

2. 周德庆编著,《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 James M. Jay 等,《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 7 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生物科技行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

1原生动物中各纲在水体自净和污水生物处理中如何其指示作用? 答:(1)鞭毛纲: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2)肉足纲:变形虫喜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自然水体中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有出现。(3)纤毛纲:纤毛纲中的游泳型纤毛虫多数是在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少数在寡污带中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纤毛虫会出现。 2. 如何判断某水样是否被粪便污染? 答:如果水样中检测出有大肠杆菌群,则认为该水样被粪便污染。 3. 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 答: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与还原的统一过程,这过程中有能量的产生和转移。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可分为发酵、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什么叫灭菌?灭菌方法有哪几种?试述其优缺点。 答:灭菌是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的物理、化学因素将所有的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的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优越,因为湿热的穿透力和热传导都比干热的强,湿热时微生物吸收高温水分,菌体蛋白易凝固变性,所以灭菌效果好。 2.什么叫消毒?加热消毒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消毒是用物理、化学因素杀死致病菌,或是杀死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或一部分芽孢。方法有巴斯德消毒法和煮沸消毒法两种。 3.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的正常生长繁殖分别要求什么样的pH?答:大多数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最适宜pH为6.5~7.5,它们的pH适应范围在4~10之间。放线菌为7.5~8.0。酵母菌和霉菌在3~6。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 什么是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如何得以证明? 答:微生物将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类型和环境条件,以及对这些营养和外界条件产生的一定反应,或出现的一定性状传给后代,并相对稳定的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时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从它适应的环境迁移到不适应的环境后,微生物改变自己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新的生活条件下产生适应新环境的酶,从而适应新环境并良好生长,这是遗传的变异。 DNA是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可以从格里菲斯经典的转化实验和大肠杆菌T2噬菌体

微生物学题库

微生物学题库 绪论 1.非细胞型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是( C ) A.必须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B.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C.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够增殖 D.结构中缺少RNA或者 DNA 2.以下哪种病原体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 ) A.病毒 B.衣原体 C.细菌 D.螺旋体 3.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中不包括(A) A.线粒体 B.DNA C.核糖体 D.RNA 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有( AC) A.细胞核内有核仁 B.细胞器中缺少线粒体 C.可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 D.紫外线照射不能破坏其DNA 5.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相比较不同处在于( AB) A.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组成成分以肽聚糖为主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糖体结构与真核微生物不同 C.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只能在有生命的细胞体内增殖 D.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会被毒性噬菌体感染而裂解 6.非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以下哪些疾病( AD) A.乙型脑炎 B.风湿性心脏病 C.沙眼 D.流行性感冒 7.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8.微生物分为三大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9.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看不见而必须应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类微小生物。 第 1 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使用油镜头观察细菌是其优点是( D ) A.可将细菌放大900 至 1000 倍 B.可在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包涵体 C.油液可以固定细菌的游走范围 D.油镜下视野亮度比普通镜头高 2.青霉素可用来杀灭病原菌,但对动物细胞无毒性( 除可能引起过敏外 ) 的原因是 ( D ) A.青

2017年韩山师范学院本科插班生《C语言程序设计》试卷

2017年韩山师范学院本科插班生考试试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C程序的执行是从本程序的函数开始。 2.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为顺序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表示“整型变量x的绝对值小于5”的C语言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 (不得使用系统函数)。 4.在C语言中,当表达式值为0时表示逻辑值“假”,当表达式值为________________时表示逻辑值“真”。 5.在位运算中,操作数每左移一位(无溢出),其结果相当于操作数____________以2。 6.设有定义FILE *fp; 则关闭fp对应文件的操作语句是。 7.在C程序中,根据数据的组织形式可以可分为___________文件和___________文件。 8.若有定义char s[]="\n123\\"; 则strlen(s)的值为_______;sizeof(s) 的值为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C语言中的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且第一个字符( )。A.必须为字母 B.必须为下划线 C.必须为字母或下划线 D. 可以是字母或数字或下划线 2.设a,b为整型变量,以下合法的表达式为( )。

A. b=a/2 B. b=*a+2 C. b+a=2 D. b=a%2.5 3.以下选项中能表示合法常量的是 A.整数:1,200 B.实数:1.5E2.0 C.字符斜杠:'\' D.字符串:"\007" 4.若有a=4,b=3,c=5,则表达式a void main( ) { int i=1,j=1,k=2; if((j++‖k++)&&i++) printf("%d,%d,%d\n",i,j,k); } A.1,1,2 B.2,2,1 C.2,2,2 D.2,2,3 7.下列不会构成无限循环的语句或语句组是( )。 A.n=0; B. n=0; do {++n; } while(n<=0); while(1) {n++; } C.n=l0; D.for(n=0, i=l; ; i++) n+=i; while(n); {n--; } 8.若要定义一个具有5个元素的整型数组,以下错误的定义语句是( )。A.int a[5]=﹛0﹜; B.int b[]={0,0,0,0,0}; C.int c[2+3];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一、 一. 填空题(1分/空×20): 1. 细菌一般进行___⑴__ 繁殖,即__⑵_。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__⑶__ ,__⑷__ 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__⑸_ ;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主要有__⑹__ ,_⑺__ ;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_⑻_ ,__⑼__,__⑽__ ;放线菌以__⑾__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__⑿__ ,也可以通过___⒀__繁殖。 2. 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引起___⒁_______和 _____⒂_____。 3.在酵母菌细胞结构中,____⒃_____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 ____⒄____具有控制细胞对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交换作用;____⒅_____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场所;___⒆______是呼吸酶类的载体,细胞的能量供应站;_____⒇____具有传递细胞遗传性状的作用。 二.选择题(1分/小题×20)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___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酒精(脱色) d.蕃红(复染) 2.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___ a.荚膜 b.细胞壁 c.芽孢 d.鞭毛 3.测定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常采用_____ a.稀释混匀平板法 b.稀释涂布平板法 c.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法 4.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___ a.105℃,2小时 b.121℃,30分钟 c.160℃,2小时 d.160℃,4小时 5.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___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有性繁殖产生____ a.接合孢子 b.担孢子 c.孢囊孢子 d. 子囊孢子 7.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____ 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普通培养基 8. 抗干燥能力较强的微生物是_________。 a.酵母菌 b.霉菌菌丝 c.乳酸菌 9. 产生假根是____的形态特征。 a.根霉 b.毛霉 c.青霉 d.曲霉 10.配制1000ml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____ a.0. b.2~7克 c.15~20克 d.50克 11.食品和饮料工业生产上常采用的“巴氏灭菌法”是一种______方法。 a.消毒 b.抑菌 c.灭菌 d.除菌 12. 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_____ a.营养体>孢子>芽孢 b.芽孢>孢子>营养体 c.孢子>营养体>芽孢 c.芽孢>营养体>孢子 13.下列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____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14.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物质的是____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讲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讲义 本课程是环境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另一门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相结合,构成一个完 整的体系;本课程强调每个学生要动手,通过实验,加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本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二是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绪论 主要内容: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微生物学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特点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第一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 规律。?其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 等;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 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总的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的任务: (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 (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 三、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水处理)中的应用

1)在环境监测方面(水污染的监测) 利用在环境中生存的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等特征,来判断环境状况的好坏。这些生物称为指示生 物。 生物监测的优缺点: 生物监测的主要优越性: (a)长期性——汇集了生物在整个生活时期中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可以反映 当地的环境变化; (b)综合性——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成分对生物有机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c)直观性——直接把污染物与其毒性联系起来; (d)灵敏性——有时甚至具有比精密仪器更高的灵敏性,有助于提早发现环境 污染。生物监测的主要缺点: (a)定量化程度不够; (b)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在环境治理方面 包括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其中特别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大量成功应用的例子。 第二节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 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Too small to be seen with naked eyes 二、微生物的特点

环境微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环境微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现在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很多,其中,用物理化学方法虽可清除部分污染物,但效率普遍较低,且易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利用细菌、真菌、藻类、原 生动物等微生物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降解有机物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并在净化污水和处理工业废水领域中投入实际应用。该法由于费用少、环境影响小、降解污染物能力强,且避免了二次污染。 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途径为生物吸附。所谓生物吸附是指利用某些生物体本身的化学结构及成份特性来吸附溶液中金属离子,再通过固 液两相分离来去除水中金属离子。微生物吸附金属的机理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胞外富积、沉积等发现一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出的蛋白质能使溶液中可溶性的Cd2+、Hg2+、Cu2+、Zn2+形成不溶性的沉淀而被除去。但通过胞外吸附分离金属,只有当溶液中金属浓度很低时才是可行的。(2)细胞表面吸附或络合。大部分的微生物对金属的富集往往发生在细胞壁表面,细胞表面对金属的吸附通常是一快速、依赖pH的过程。一般认为吸附机理主要是由于金属离子与细胞表面活性基团络合/离子交换以及络合基 团为晶核进行吸附沉淀。如某种藻类在吸附Sr2+的同时释放了等量的Ca2+和Mg2+,这说明此种微生物对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吸附是由于静电相互作 用的离子交换过程,而吸附过渡金属Cu2+时同时有H+的释放,表明此时有共价结合过程存在。(3)微生物细胞膜上某些酶的存在也会导致重金属的沉积。柠檬酸细菌对铅和镉的分离就与细胞上磷酸酯酶有关。对于不同的吸附体系,它们的吸附机理各有特点。胞内富集已观察到金属可以被富集在细

菌、真菌、海藻细胞内,如铜绿假单孢菌在细菌内富集UO22+,活发面酵母在胞内富集Cd2+等。其中细胞表面的吸附和络合对死、活微生物都存在,而胞外和胞内的大量富集则往往要求微生物具有活性。金属离子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即细胞外多聚物,细胞壁上的官能团与金属离子结合)是被动吸附,它包括离子交换、表面络合、氧化还原等;细胞表面吸附的金属离子和细胞表面的某些酶相结合而转移至细胞内是主动吸附。它包括运输和沉积,表面为酶促机理、微沉积等。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主要是以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为营养源,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有机污染物降解成CO2和水或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形态和毒性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降解作用、共代谢作用、去毒作用。降解作用是指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降解反应。如马拉硫磷在微生物作用下,其分子中的酰胺和酯链易水解。氟乐灵等农药在微生物作用下能发生脱烷基反应。共代谢作用是指不利用基质作为能源和元素的有机物转化作用。具体来说,微生物不能从其代谢中受益,既不能从基质的氧化代谢中获取足够能量,又不能从基质分子所含的C、N、S 或P中获得营养进行生物合成。去毒作用使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降低或去除其对敏感物种的有害性。例如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在羧酸酶作用下,水解成一酸或二酸。有毒性杀草剂醚草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脱氨形成对植物无毒害的产物。 不同的细菌对不同金属有特殊的亲缘性,细菌及放线菌对某些碱土金属、过渡及过渡后金属有较高的分离能力。细菌不但可以吸附重金属,更是

微生物学选择试题(修改版)

微生物学选择试题 一. A型选择题 (共 30分) 各题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 C1 B. C2a C. C3b D. C5a E. C8 2.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微生物? A. 衣原体 B. 立克次体 C. 病毒 D. 支原体 E. 放线菌 3.孕妇在什么时期感染风疹病毒,胎儿患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病率最高? A. 孕期最初3个月 B. 分娩前1周 C. 分娩前1个月 D. 胎儿出生时 E. 孕期最后3个月 4.病毒血凝的机理是 A. 红细胞表面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 B. 红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与病毒表面的血凝素结合 C. 红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 D. 红细胞吸附在宿主细胞上 5.在人类速发型超敏反应中起主要作用作用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M C. IgG D. IgE E. IgD 6.内基小体(Negri小体)可用于 辅助诊断的疾病是 A. 腺病毒感染 B. 鹦鹉热 C. 麻疹 D. 狂犬病 E. 疱疹 7.下列对HLA的描述哪一项是错 误的? A. 通过分析亲代和子代的HLA 表型可以获知该家庭成员的HLA 基因型 B. HLAⅠ类抗原的结构不同于Ⅱ 类抗原,是前者含有β2微球蛋白 C. HLAⅠ类抗原的α链和β链是 由不同的染色体所编码 D. HLA完全纯合的纯合子细胞是 非常罕见的,一般在近亲婚配的 家庭中检出 D. 血小板表面是不表达HLA抗 原的 8.下列5项试验中,哪项试验能 确切区分沙门菌与志贺菌? A. 动力试验 B. *素分解试验 C. 甲基红试验 D. 甘露醇发酵试验 E.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9.诊断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指 标为 A. 抗-HBs B. 抗-HBc C. 抗-HBs 及抗-HBc D. HBsAg、HBeAg及抗-HBc E. HBcAg 10.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 最强的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百日咳杆菌 D. 淋球菌 E. 肺炎球菌 11.肺炎支原体的致病作用主要 是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特殊荚膜抗吞噬 D. 吸附于细胞受体,破坏粘膜细 胞 E. 入侵粘膜细胞,繁殖后溶细胞 12.前噬菌体是指 A. 亲代噬菌体 B. 尚未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 的噬菌体 C. 整合在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 菌体基因组 D. 尚未装配好的噬菌体 E. 游离的、未感染宿主菌的噬菌 体 13.免疫球蛋白超变区的位置在 A. Fab段 B. FC段 C. VL D. VL及VH E. CL及CH 14.下列病毒感染中以隐性感染 居多的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麻疹 C. 流行性感冒 D. 天花 E. 狂犬病 15.在Ⅰ型**反应的支气管哮喘 发病中,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的最主要介质是 A. 血管紧张素、组胺、磷酸二酯

2014韩山师范学院专插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样卷

韩山师范学院专升本插班生考试样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样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C语言的数据类型中,构造类型包括:数组、和。 2.在C程序中,指针变量能够赋值或值。 3.C目标程序经后生成扩展名为exe的可执行程序文件。 4.设有定义语句 static char s[5」;则s[4]的值是。 5.设x为int型变量。与逻辑表达式!x等价的关系表达式是。 6.若一全局变量只允许本程序文件中的函数使用,则该变量需要使用的存 储类别是。 7.磁盘文件按文件读写方式分类可以为顺序存取文件和。 8.设有下列结构体变量xx的定义,则表达式sizeof(xx)的值是 _________。 struct { long num; char name[20]; union{float y; short z;} yz; }xx;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设有定义int x=8, y, z; 则执行y=z=x++, x=y= =z; 语句后,变量x 值是( ) A、0 B、1 C、8 D、9 2.有以下程序 main( ) { int i=1,j=1,k=2; if((j++‖k++)&&i++) printf("%d,%d,%d\n",i,j,k);} 执行后输出结果是( ) A、 1,1,2 B、2,2,1 C、 2,2,2 D、2,2,3 3.已知i、j、k为int型变量,若从键盘输入:1,2,3<回车>,使i的 值为1、j的值为2、k的值为3,以下选项中正确的输入语句是( ) A、scanf( “%2d%2d%2d”,&i,&j,&k); B、scanf( “%d %d %d”,&i,&j,&k); C、scanf( “%d,%d,%d”,&i,&j,&k); D、scanf( “i=%d,j=%d,k=%d”,&i,&j,&k); 4.有以下程序 main() { int a=5,b=4,c=3,d=2; if(a>b>c) printf("%d\n",d); else if((c-1>=d)= =1) printf("%d\n",d+1); else printf("%d\n",d+2); } 执行后输出结果是 ( ) A、2 B、3 C、 4 D、编译时有错,无结果 5.以下程序段 ( ) x=1; do { x=x*x;} while (!x);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修订稿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一、 一. 填空题(1分/空×20): 1. 细菌一般进行___⑴__ 繁殖,即__⑵_。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__⑶__ ,__⑷__ 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__⑸_ ;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主要有__⑹__ ,_⑺__;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_⑻_ ,__⑼__,__⑽__ ;放线菌以__⑾__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__⑿__ ,也可以通过___⒀__繁殖。 2. 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引起___⒁_______和 _____⒂_____。 3.在酵母菌细胞结构中,____⒃_____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 ____⒄____具有控制细胞对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交换作用;____⒅_____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场所;___⒆______是呼吸酶类的载体,细胞的能量供应站;_____⒇____具有传递细胞遗传性状的作用。 二.选择题(1分/小题×20)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___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酒精(脱色) d.蕃红(复染) 2.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___ a.荚膜 b.细胞壁 c.芽孢 d.鞭毛 3.测定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常采用_____ a.稀释混匀平板法 b.稀释涂布平板法 c.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法 4.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___ a.105℃,2小时 b.121℃,30分钟 c.160℃,2小时 d.160℃,4小时 5.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___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有性繁殖产生____ a.接合孢子 b.担孢子 c.孢囊孢子 d. 子囊孢子 7.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____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普通培养基 8. 抗干燥能力较强的微生物是_________。 a.酵母菌 b.霉菌菌丝 c.乳酸菌 9. 产生假根是____的形态特征。a.根霉 b.毛霉 c.青霉 d.曲霉10.配制1000ml 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____ a.0. b.2~7克 c.15~20克 d.50克 11.食品和饮料工业生产上常采用的“巴氏灭菌法”是一种______方法。 a.消毒 b.抑菌 c.灭菌 d.除菌 12. 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_____a.营养体>孢子>芽孢 b.芽孢>孢子>营养体c.孢子>营养体>芽孢 c.芽孢>营养体>孢子13.下列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____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14.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物质的是____ a.氨基酸 b.矿质元素 c.嘌呤碱基 d.维生素 15. E.coli是______ a. G+菌 b.G-菌 c. G+ G-不定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后练习题全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三版_周群英 课后习题目录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1)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3)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6)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8)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2)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6) 第二篇微生物生态 (20) 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20)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2)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26) 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8)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31) 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4)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 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7 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a型选择题库

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2、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3、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真菌 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E. 病毒 4、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真菌 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E. 病毒 1、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 粘肽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外膜 2、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 粘肽 B. 脂蛋白 C. 外膜 D. 脂多糖 E. 以上均不是 3、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 A. 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B. 为双股DNA C. 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D. 无核膜 E. 无核仁 4、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 细胞壁 B. 荚膜 C. 芽胞 D. 核质 E. 细胞膜 5、作为细菌运动器官的特殊结构是() A. 荚膜 B. 鞭毛 C. 菌毛 D. 芽胞 E. 以上均是 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 肽聚糖 B. 蛋白质 C. 鞭毛 D. 核酸 E. 脂多糖

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 多糖 B. 肽聚糖 C. 脂蛋白 D. 脂类 E. 脂多糖 8、细菌经革兰染色后,如果为阴性,其着色应是() A. 红色 B. 蓝色 C. 深紫色 D. 蓝紫色 E. 绿色 、对外界环境有很强抵抗力的是() A. 芽胞 B. 荚膜 C. 鞭毛 D. 菌毛 E. 质粒 10、对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很强粘附力,与致病性有关的是() A. 芽胞 B. 荚膜 C. 鞭毛 D. 菌毛 E. 质粒 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不包括() A. 营养物质 B. 气体 C. 温度 D. 光线 E. 酸碱度 2、卡介苗是根据下述哪项变异原理制备的() A. 形态变异 B. 毒力变异 C. 耐药性变异 D. 菌落变异 E. 以上均不是 3、属于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是() A. 热原质 B. 硫化氢 C. 外毒素 D. 维生素 E. 抗生素 4、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 A. 专性厌氧菌 B. 专性需氧菌 C. 微需氧菌 D. 兼性厌氧菌 E. 以上均不对 5、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 ) A. 热原质 B. 细菌素 C. 内毒素 D. 外毒素 E. 侵袭性酶 6、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A. 37℃ B. 43℃ C. 4℃ D. 20℃ E. 10℃ 1、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

(整理)食品微生物习题库

《食品微生物学》习题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编写者:陈江萍

绪论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1.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学? 2.什么是食品微生物学?它与微生物学有何异同? 3.你认为微生物学发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发现?为什么? 4.你认为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任务包括哪些方面?阐明你的理由。 5.请举例说出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6.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第三章非细胞生物 一、填空: 1.细菌的形态十分简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 2.细菌是以----------方式繁殖,并是一种---------性较强的------核微生物。 3.鞭毛是微生物的--------器官。 4.细胞的特殊结构有--------------,----------,----------,---------------。 5.真菌一般包括-----------,-----------------,-------------三种。 6.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包括---------,--------,---------,----------,-----------五个阶段。 7.原生质体和球状体有几个共同特点,主要是-------,细胞呈-----状,对-------十分敏感。 8.异染粒功能是---------和----------,并可---------。 9.放线菌是一类呈----------,以----------繁殖的革兰氏-----性细胞。 10.微生物胞内酶作用的最适PH多接近_,而细胞质膜上的酶及胞外膜作用的最适PH则接近--------。 11.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理是在-------或-------中吸有合适的培养基,其中还加有 --------。 12.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和几个阶段。 13.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和三个群体。 14.同步培养技术是指设法使群体中的所有细胞尽可能的都处在-------中,然后分析此群体的各种--------特征,从而了解单个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 涂国全编写 2010年05月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题(30题)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 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 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 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 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 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 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 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 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54小题) 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 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017年韩山师范学院本科插班生考试《数据结构》A卷

韩山师范学院2017年本科插班生考试试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 数据结构 试卷(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对线性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应当采用链表表示?( ) A. 经常需要随机地存取元素 B. 经常需要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C. 表中元素需要占据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 D. 表中元素的个数不变 2. 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1 2 3,则下列序列中不可能是栈的输出序列的是( )。 A. 2 3 B. 3 2 1 C. 3 1 2 D. 1 2 3 3.程序段s=i=0;do {i=i+1; s=s+i ;}while(i<=n);的时间复杂度为( )。 A. O(n) B. O(nlog 2n) C.O(n 2) D.O(n 3/2) 4.一个非空广义表的表头( )。 A.不可能是子表 B.只能是子表 C.只能是原子 D.可以是子表或原子 5.设数组data[m]作为循环队列SQ 的存储空间,front 为队头指针,rear 为队尾指针,则执行出队操作后其头指针front 值为( )。 A. front=front+1 B. front=(front+1)%(m-1) C. front=(front-1)%m D. front=(front+1)%m 6.在一个单链表中,若q 所指结点是p 所指结点的前驱结点,若在q 与p 之间插入一个s 所指的结点,则执行( )。 A. s →link=p →link; p →link=s; B. p →link=s; s →link=q; C. q →link=s; s →link =p; D. p →link=s →link; s →link=p;

食品微生物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食品微生物学》(总分100分)第一章至第五章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巴斯德效应 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则葡萄糖消耗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即呼吸抑制发酵的作用。 2. 噬菌斑 答:有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即为噬菌斑。 3. 伴孢晶体 答:某些芽孢杆菌,如苏云芽孢金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4. 烈性噬菌体 答: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复制、装配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5. 温和性噬菌体 答:凡在吸附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染色体组上并可以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一般都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6. 自养微生物 答:凡以无机碳源作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7. 呼吸链 答:指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上或真核生物线粒体膜上的,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势呈梯度差的、链状排列的氢(或电子)传递体。 8. 异型乳酸发酵 答: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二氧化碳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9. Aw 答:水分活度数值用Aw表示,水分活度值等于用百分率表示的相对湿度,其数值在0-1之间。溶液中水的蒸气分压P与纯水蒸气压O的比值,Aw=P/O。 10. 溶源性细菌

答:即在染色体上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核酸,但在细菌体内又检查不出成熟噬菌体颗粒的存在, 这样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二、图解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营养物跨膜运输的四种类型。 答: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国目前及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微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受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应用微生物的高效降解、转化能力治理环境污染,在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重金属降解、化合物分解、石油修复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治理过程分为:①高效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筛选、鉴定;②污染物生物降解基因的分离、鉴定和特殊工程菌的构建;③生物恢复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化。 一、污水治理 环境中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经过迁移、转化,绝大多数将归入水体,引起水体不断受到污染的胁迫。尤其是高浓度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倾入,使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通常情况下,只要这种污染不超过阀值,污染的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下,是可以得到净化的,这种净化主要源于水体中的微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地把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在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的同时,又使污染物得以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固体废弃物治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的环境质量。我国同体废弃物年产量数目极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千亿元以上。目前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主要是填埋、堆放和焚烧。填埋、堆放既占用土地资源,又会使有害物质渗漏、扩散,造成二次污染。固体废弃物焚烧产生的二嚼英等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产。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从而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化,是经济而有效的处理同体废弃物方法。微生物技术治理同体废弃物的优势是:可以有选择地浓缩或去除污染物:节省运营和投资成本:废物总体积显著降低: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其缺点在于反应速度慢,某些同体废弃物难以降解。尽管如此,人们相信生物降解中存在的问题会随着对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很快得到解决.

(整理)微生物学选择题复旦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答案D 属于原核细胞型的一组微生物是 A 酵母菌、淋球菌 B 放线菌、破伤风梭菌 C 链球菌、念珠菌 D 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 E 小胞子菌、大肠埃希菌 答案B 只有一种类型核酸的微生物是 A 衣原体 B 病毒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E 真菌 答案B 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衣原体 B 病毒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E 真菌 答案C 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独立生长繁殖的最低等微生物是 A 立克次体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E 放线菌 答案C 以下哪一类属真核微生物 A 立克次体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E 真菌 答案E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革蓝氏阳性菌与阴性氏菌细胞壁的共有成分是 A 肽聚糖 B 外膜 C 磷壁酸 D 脂多糖 E 类脂A 答案A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类脂A 答案B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类脂A 答案E 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 A 抗吞噬性 B 具有毒素活性 C 耐热性 D 侵袭性 E 粘附性 答案C 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A mRNA B 核蛋白体 C 质粒 D 异染颗粒 E 性菌毛 答案C 与细菌的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A 中介体 B 包涵体 C 吞噬体 D 线粒体 E 异染颗粒 答案A 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 A 中介体 B 包涵体 C 吞噬体 D 线粒体 E 异染颗粒 答案E 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结构是 A. 性菌毛 B. 质粒 C. 细菌染色体 D. 鞭毛 E. 异染颗粒 答案 B 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机理是 A. 裂解细胞壁聚糖骨架上的p-1,4糖苷键 B. 抑制细胞壁肽聚糖上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交联 C. 抑制细菌mRNA表达 D. 抑制细菌DNA转录 E. 破坏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答案A 青霉素和溶菌酶杀菌作用的靶点为 A、细胞壁上肽聚糖 B、细胞壁上脂多糖( LPS) C、细胞质中细菌核糖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