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设计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设计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设计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设计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本课时重点研究了人与自然之间出现的种种不和谐之音: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等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威胁带来的危害,明白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人与大自然有密切的联系,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说上一课《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正面引导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那么本课时则是从反面警示学生:若是人类肆无忌惮的践踏自然,将会危及人类自身。本课时有三个层次: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物种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三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从不同的层面来讲环境问题。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具有主动性。大部分同学能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个性、有思想,在老师的诱导下,能调动起探究问题的兴趣;另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十分深刻。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从而增进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 培养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能力

[知识] 掌握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的状况、原因和危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能运用所学到的环保知识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提高保护大自然的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视频赏析《环境污染,人类的灾难》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并谈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人的视频画面,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一种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领下面的正文。]出示课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二、共同探讨: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一)(课件:关注自然)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可问题是:人类够朋友吗?下面是一份动物灭绝档案。有些动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到了

1799年蓝马羚灭绝,原生活于南非

1876年欧洲野马灭绝,原生活于欧洲

1942年红鸭灭绝,原生活于印度

1948年袋狼灭绝,原生活于澳洲

……

而另一些动物也正在灭绝的边缘挣扎!

华南虎仅余50只在动物园中出示链接:华南虎的资料与图片

白鳍豚不超过100只出示链接:白鳍豚的资料与图片

大熊猫野外生存有1000只左右出示链接:大熊猫的资料与图片

指猴 1966年曾有9只,后来命运不详……出示链接:指猴的资料与图片

出示:惊人的灭绝速度

设计意图:设置此环节,主要想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目前自然物种减少的状况,引起学生对对野生动物的珍爱之情,激发他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从而引出人

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的第一个方面:自然物种在减少

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讨:

1、说一说:你认为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肆意捕杀食用野生动物,致使物种减少,会有什么危害?

3、议一议:为了使人与动物的“友谊”地久天长,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探讨之后交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文章,深刻理解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让学生对伤害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充满痛恨之情,对野生动物生命的失去充满怜爱之情,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对生物的不和谐行为必将使自己受到惩罚,从而感化学生的心灵,升华认识。]

(二)(出示课件:有关《无极》三组图片:)无极宣传海报;碧沽天池边树木被砍伐;破旧的断桥横在水面

阅读《无极》材料,思考:

1、图片和资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小标题: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之后继续探讨“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情况?”

2、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出示长城、张家界及其他被破坏的相关资料。

3、思考: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能为保护长城、张家界等景点做些什么呢?

4、教师总结强调: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现状日益严重;以牺牲生态、破坏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我们倡导:我们要保护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观点;然后进一步交流“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的事”,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1、出示课件:关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干旱的土地、土地沙漠化等图片。

2、请思考:环境及环境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有什么危害?

[设计意图:用有力的图片事例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出探究话题,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让学生了解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激起其环保意识。] 4、师:“绿色、低碳”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仅靠政府引导,更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实际行动。从而给学生讲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环保观念。

[教学意图]通过链接时政热点,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过绿色低碳生活,将保护环境落实到实处。从而落实社会责任。

三、设计环境宣传标语

四、课堂拓展练习:

1、单项选择:1、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主要有()

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认为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④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回顾我国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性利用上。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造成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触目惊心,联合国公布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我国。上述文字告诉我们()①我国环境恶化趋势不可遏止②发展经济不然带来环境污染③当前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④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2月16日,旨在遏止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这()

A 表明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B 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

C 说明人口、资源、环境是互相影响的

D 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4、地球说:“哎!我的气喘不过来了。”其语意是指()

A 水土流失严重

B 生态平衡失调

C 大气污染严重

D 水体污染严重

2、材料分析:目前,世界上已有近600种鸟、400多种兽、200多种两栖类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植物濒于灭绝。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了有关物种灭绝的惊人信息:钟表的时针每走一个数字,就有一个经历千百万年进化的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五、教师寄语:

保护自然,从我做起!拯救自然,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设计意图:品德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活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 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 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 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 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以下是由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有关大自然的谚语,希望能够帮到 大家。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 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 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 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充实,是进行环境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开头作者先写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实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再出示图,使枯燥的语句更加形象,学生乐学、爱学。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读的情境,重视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四个因素是如何决定物候现象的。 3、品味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1、设问导入 出示图片,问:你想用什么诗句来概括这幅画面?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大自然语言?我们一起来读读。 再展示《大林寺桃花》,设疑,由此引出课题。 2、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疑难字词或认为重点的字词,可以同桌间讨论解决。并找出文中提到的大自然语言。 生读后,师PPT展示字词读音,指名读,齐读。 师:文中提到了哪些大自然语言? 3、问题探究 师:哪些因素决定了这些物候现象? 4、语言探究 (1)四个因素能否换位?为什么?(“首先”一词说明纬度是最主要的,其他次之。)(引出逻辑顺序) (2)从这几个问题中,我们明白“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物候现象”。既然这样,老师想把题目改为“物候现象”,好吗?(生:不好。原题目运用比喻、拟人,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兴趣。)-----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师:文中1、2两段语言也与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同学们来品析,并说说它的妙处。

五、作者把大自然的语言介绍的如此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他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在野外迷路时,请用大自然的语言来判断吧!下面请读《要是你在野外迷路》来结束这堂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是碰上阴雨天,可千万别慌张,大树也会来帮忙: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 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可千万别慌张,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结语: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布置作业(第五部分机动,可排为作业) 1.课外收集几则农谚,思考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幼儿园大班主题《美丽的大自然》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主题《美丽的大自然》教案模板范文 设计意图: 当人类开始注意生态环境的时候,热爱自然、探索自然是我们必须深植于心中的观念,环境教学可能的任何形式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五官去探求自然之谜,与幼儿共同欣赏、发现、尊重和关怀生命与环境,并且建立重视环境保护的观念。 活动一:美妙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谜。 3、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野外生活所须携带的物品,每人一个背包。 活动过程: 这组活动可安排在春季或初秋时节进行,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到野外去露营。 一、摸摸大自然,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1、找一块安全地带,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儿带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东西,感觉一下大自然中各种东西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是硬的还是软的,(当不用视觉时,触觉会更加灵敏,小花小草青苔石头树根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然后互换角色,分组讨论触摸大自然时体会到什么?请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较清静的地方,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下来,将眼睛闭上一两分钟,让心慢慢静下来,让幼儿仔细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用语言表达个人感受。(风声、鸟鸣、水声......)教师可以随身带录音机,把自然的声音录下来,准备回去听。 活动二: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3、在游戏过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长环境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美术七年级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美术七年级《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美术七年级《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初一级新生是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的一个过渡期,大多数学生正处于中学阶段的适应期的,对于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有初步了解还不够透彻,在教学中还需不断地深入和加强。对于社团同学来讲有较好的基础,因此作业可以适当的调整,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知识起始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意在利用大自然丰富而美丽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对色彩发生兴趣,产生了了解色彩、研究色彩、学习用色彩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的愿望。 依照课改新课标要求,着重启发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界开始对色彩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认识光线与色彩的关系、色调的形成,促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光和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和感悟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色彩工具表现简单色彩关系和色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积极扎实的准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魅力,进而在课堂练习中感受色彩带来的快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主动认识、积极关注和热爱的态度;加深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随时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高雅审美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2、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把真实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教法: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大自然的诗词、涂色工具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导课)罗曼?罗兰曾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美,打开了心灵的窗户;美,掀开了人生的日历;美,展开了追求的蓝图。用我们的智慧去发现美、把握美、创造美。 每天清晨,当我们睁开眼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美最养眼的礼物——色彩。这些五彩斑斓的颜色就存在于大自然中,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无限精彩。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大自然,一起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板书) 二、整体感知共同探究 1、课件演示(一组大自然图片) 刚才我们共同漫步于大自然,感受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色彩,把你对色彩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活动(学生各抒己见)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 小结: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呢!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示例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能力目标: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字略)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略)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二、导入1.作者简介作者竺可帧,物候学家。2.导语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三、正课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2分钟内读完。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什么是

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临的迟早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结束。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3。提问: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4.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讨论并归纳: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5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讨论并归纳;(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7)到处呈现一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大自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 2、认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激发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表现。 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声由心生:教师出示教材37页中的四组不同的图片,学生看图片,用自己的自然流露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看到图片后的内心感受。 2、教师小结导入:从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听出了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有看到美景的舒心,也有看到不和谐景象的气愤与无奈。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令人尴尬的不和谐,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 1、明确目标:学生齐读“我们的目标”,教师强调学习重难点。 a.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之音有哪些表现? b.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c.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情况? d.环境问题的含义原因危害 教师强调自学方法:圈点勾画学习法。 2、学生结合自学提示展开对课本的自学,可以遗留自己的自学疑惑。 3、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所学,力争在小组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惑。 4、交流展示:小组代表交流展示自己组的学习成果,力争用一些实例来说明情况,可以把自己组的共性疑惑提出来在班内求助。由其他小组帮组解决。 5、教师引导、归纳、强调。 a.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特别是人为因素) b.物种减少的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类自身) c.正确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现象。(饮鸩止渴) d.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分享读书感受:大家自学的很好,读书要有感悟,老师今天带来了自己的读书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引导学生阅读“惊叹”“担忧”“无奈”。(幻灯片) 7、学生小组活动:“我们在思考” 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只有一个,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惊叹、无奈、担忧一起来反思自己或身边,看看有哪些对大自然的破坏的行为!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I大自然的语言 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 标》要求: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物候的相关知识以及影响物候的因素和研究物候的意义。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生动活泼,比较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 3.学情分析:有了八年级上册说明文的基础,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并不十分陌生,具备一定的文体知识积累。对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特征等知识点已有所储备,便于开展教学。 二、学习目标1. 体会行文结构的清晰和严密性。

2.理解“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评价任务1. 能理清本文行文结构。 2. 能知晓如何用精当的例子来说明一种事理。 四、学习过程导入:今年1月份,我国台湾著名文学家林清玄先生驾鹤西去,他有一篇文章叫《秋天的心》,那篇文章开篇写到:“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 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其实,不止秋天,其他季节应该都有判断依据,你能仿照这个例子,再写出几句吗? 山僧不解数甲子,知天下春(夏、冬)。 其实,同学们填入的这些自然现象,就像是大自然的“语言”,在向人们宣告所属季节的到来,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大自然的语言》,去一探究竟。 环节一角色代入提炼信息1.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那大自然想向人们诉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2段,圈画有用信息,然后为大自然代言: 当时,是我想告诉人们。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代入,理解了有关自然现象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智慧地表达,锻炼了思维,提升了表达能力,使枯燥的说明文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2.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物候) 3. 为何题目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 一、导入,揭题 1.(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不信吗大家看—— 2.看课件。(季节变换的特征、看云知天气、树的年轮与年龄、根据化石推断地理环境等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片断,并配以简短解说) 3.述:大自然用它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奥秘!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观看.课件录像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要求:不会认的字读拼音,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再次试读,要求:在课文中留出9个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正音。 4.检查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的读音。重点指导“诉、粗”。 (评: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然后读通课文,教师适时地给与检查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读书。) 三、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1.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读连贯、流利。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读第1节。 l)谁喜欢读第一节指名读。 2)述:大自然也有“语言”,小朋友们看看、听听,你留心过大自然的语言吗 3)看.课件。(前.课件内容去掉解说) 述:前几天同学们到郊外游玩,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词语“仔细观察”,读词语。 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板书:仔细观察) (评:“仔细观察”这个词语,低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游玩,此时再引导学生回忆游玩时发现了什么,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这一节怎么读呢自由试读、指名读、评读、范读、齐读。 5)过渡:大自然用语言告诉了人们什么呢 5.学读第2节。 1)谁喜欢读这一节指名读。 2)水中的小蝌蚪像什么(贴小蝌蚪图)指名读第1句。 看.课件。(小蝌蚪在溪水里游来游去,春暖花开)范读,齐读。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设计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设计 寿光市洛城二中秦金凤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二学生 2、学科: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3、课时:1课时 4、课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5、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提前将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学。并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情。 2、【百度搜索】:1、滥捕滥杀图片及资料 2、乱砍乱伐图片及资料 3、大气污染图片及资料 4、水污染现象及资料 学生准备:1、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3个学习小组,分别就“自然物种减少状况”、“自然景观遭破坏情况”、“环境状况”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百度搜索】进行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对数据归类、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2、依据学案导学中的预习新知的要求,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收看电视、百度搜索等),搜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时事或热点事例,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简洁明了的文字并做相应评述。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现况、出现的原因以及危害,了解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从自身做起关爱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平等的对待一切生物,提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环境的忧患意识,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原因。 难点: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五、教材分析; 本课为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感受大自然第二课时,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内容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图片来说明自然界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材从三个层次上介绍了这一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目前自然界物种减少的状况、减少的原因及危害;其次,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景观的意识;最后,让学生了解目前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通常说“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问题是人类的一些所作所为够朋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一)教师【百度搜索】最新环境破坏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577875924.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 0&word=%D7%EE%D0%C2%BB%B7%BE%B3%C6%C6%BB%B7%CD%BC%C6%AC 让学生观看并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关心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大事、关心身边事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明辨是非,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二)新知初探 1、教师展示四组图片 【百度搜索】滥捕滥杀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577875924.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 0&word=%C0%C4%B2%B6%C0%C4%C9%B1%CD%BC%C6%AC 【百度搜索】乱砍滥伐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577875924.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 =ala0&word=%C2%D2%BF%B3%C2%D2%B7%A5%CD%BC%C6%AC 【百度搜索】大气污染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577875924.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 =-1&fm=ala0&fr=ala0&sf=1&fmq=1332590109283_R&pv=&ic=0&z=&se=1&showtab =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4%F3%C6%F8%CE%DB%C8%BE% CD%BC%C6%AC&s=0 【百度搜索】水污染图片

16.《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能力目标: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请问大自然有语言吗? 播放课件,并解说: 别以为只有人才有语言,其实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 言。你看那水中的蝌蚪,不就像游动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已来到 人间;你看那空中飞翔的大雁,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 就在眼前;你看那天上的云彩,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 天。今天就让我走进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通过优美的画面,师生的交流,学生马上被优美的画面点燃了激情火花,被 这美的感觉所深深吸引,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他们已经真切地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可以说“激趣”成功了。) 二.出示课题和作者。 有谁了解作者竺可桢吗? (生)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三.(过渡)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让我们走进文章,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准备抢答。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课题:美丽的大自然

课题:美丽的大自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 情感。 2.以植物为典型代表,知道大自然中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 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3.学会简单的调查和统计方法。 二、课时计划:1课时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四、教学难点: 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观察法、活动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具准备: 1、搜集一些植物实物(如叶子、根、果实等)。 2、准备一些游戏的用具,如树叶、鹅卵石、花朵、果实等。 七、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自然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去一个美妙的地方,请闭上眼睛,我们 要出发了。仔细听,有声音(听鸟声、水声);我们走啊走,快睁开眼睛(欣赏大自然图片)。 2、你知道我们来到了哪里?(板书:大自然)为什么? 3、那你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4、揭题:是啊,好美,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 二、用眼睛看看大自然 1、说说你还看见过自然界哪些美丽的景色,展示自己手中的图片、 实物。 2、游戏:你说我猜: 老师准备部分实物,每个小组请上一个同学,让他猜,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说出这个食物的外形、颜色、花纹等让他尽快猜出是什么?第一组(实物:树叶、花、鹅卵石、水……) 第二组(实物:樟树叶、枫树叶、柳叶、杜鹃花、桃花、迎春花……)小结:为什么第二组比第一组难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3、谈谈你有没有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三、用耳朵听听大自然 1、回忆刚才我们不仅用眼睛看了大自然,还用什么感受了大自然? 2、你听到大自然的哪些声响? 3、游戏:比比谁最像? 请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比比谁模仿得最像? 4、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象声词。 5、课件播放,仔细聆听有哪些大自然的声音。 四、用其他感官感受大自然 1、我们除了用耳朵、用眼睛感受大自然,还可以用什么来感受大自 然?(用鼻子闻、用手摸) 2、嗅觉: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用鼻子闻到的大自然的味道。或者闭上 眼睛闻一闻自己带来的树叶、青草、水果等不同的味道。 3、触觉:说说自己曾触摸到大自然里的什么,有怎样的不同感觉: 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 4、触摸自己带来的实物,说说有些什么发现。 5、小结:回忆刚才我们都用了哪些感官来认识和感受大自然?交流 你用这些不同的方式,认识和感受到的大自然里有哪些新奇的美丽的景象让你难忘? 五、开展调查,走进大自然 小调查“七彩的校园”: 师:大自然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可它又充满了神秘,我们对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不信,老师考考大家:大自然在校园里撒下了多少种颜色?生自由回答。师引导学生开展小调查。 1、指导制定调查计划 (1) 讨论调查目标及分类:明确调查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如何分类。 (如:可按不同的内容分:树木有几种颜色?花朵有几种颜色? 可按不同的颜色分:每种颜色有哪些植物?) (2) 组成调查小组教师组织引导2-4个小朋友形成一个小组,确立一 个具体的调查目标,如:树叶的颜色有多少种?同时组内选好组长,安排好观察、记录人员。 (3)讨论调查方法教师指导,以颜色为例,可以分为几种基本颜色,然后把看到的植物登记在相应的颜色下面。引导学生思考,还能用哪些统计方法?

新部编本《大自然的语言》经典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预习内容: 1、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2、学习字词。 连翘(qiáo)——翘起(qià) 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 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观测(guān)——玄妙观(guàn) 差异(chā)——差遣(chāi)——差错(chā)——参差(cī) 3、学生各自诵读课文。 提示:本文是说明文,诵读时节奏要舒缓,语气要平实。

指出下边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把段的序号写到括号里。 ①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①(1—3)②(4、5)③(4—10)④(1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钱双红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通过学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感受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中领略大自然的 神奇,激发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诗歌。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 四幅图分别代表哪个 季节吗?你是怎么知 道的? 2. 是啊,大自 然真是太奇妙了,他 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告 诉我们很多的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 些呢?这节课就让我 们继续学习第六课 《大自然的语言》 1、观察图片,发 言。 2.齐读课题 通过观看图片, 让生初步感知 “大自然的语 言”充分利用学 生熟悉的事物创 设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计: 二、以读促悟, 汇报交流前置性作业: 默读课文,说说 从文中你知道了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用 画出关键词句。试着 用“大自然用, 告诉我们「” 的句式说一说自己读 懂的内容。 1.讲解“三叶虫” 化石 2.讲解“漂砾” 3.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太奇妙了,那我们怎 样做才能发现它呢? 1、小组交流 2、小组展示:小组 上台根据课文的第 二至八小节,先读 内容再说自己的理 解。再有感情地朗 读。 3、根据课文最后一 小节,回答:要多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通过 读、小组交流, 展示,明确文中 的大自然语言。 锻炼学生的理 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拓展延伸, 仿编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 真是妙不可言呀!大 自然的语言远远不止 这些,还有很多。你 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 还有哪些语言呢? 大自然的语言 无处不在,只有会观 察、爱学习、勤思考 的人才能发现。老师 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 都请到我们的课堂 上了,看课件,找自 己喜欢的一句说说你 从中知道了什么。 自由发言 读资料,说感受 学习课文的写法 语文与生活相 结合,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激发 学生观察大自 然的兴趣。 了解课文的写 法,学着仿写诗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1@人教版

16大自然的语言 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〇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 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〇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〇课时安排 2课时 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翩然(piān)孕育(yùn)簌簌(sù) 载途(z?i)连翘(qiáo) 萌生(méng) 农谚(yàn)纬度(w?i)悬殊(xuán shū) 侵害(qīn)竺可桢(zhúzhēn) 草长莺飞(yīng)销声匿迹(nì) 多音字: 载z?i (登载)(转载)(一年半载) zài (载重)(载人) 翘qiáo (连翘) qiào (翘起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怀柔四中闫小林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让我们一起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思考回答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意义。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物候)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可以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据以安排农业生产。 明确: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标题“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文章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用了拟人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改后是专业术语,没有吸引力。) 三、概括段意,理清全文思路 作者是怎样对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物候现象进行说明的呢?让我们来逐段概括内容要点,梳理全文的写作思路。 1、概括段意 第1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快耕地;桃花开快种谷,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然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第3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6段:提出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的问题。 第7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8段: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11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美丽的大自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4月25日(周五),区教研室来我校进行工作视导,教研员朱晓燕老师听了我一节课(一年级第三单元快乐的星期天第一课我们去游玩的第一个主题活动:美丽的大自然)。朱老师在课后反馈意见中,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这节课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另一方面对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朱老师对这节课的点评切中时弊,一针见血。聆听了朱老师的点评,我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收益颇丰。下面是二次备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我们去游玩 活动主题:美丽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通过游玩活动,使学生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亲近大自然。

2、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与动物的习惯。 3、珍爱生命,做到安全、健康的生活。 教材分析: “我们去游玩”,共包括“美丽的大自然”和“大家的乐园”两个主题活动,旨在通过一家人去游玩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在公共场所要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爱护公共设施,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等。 “美丽的大自然”这一主题活动,首先教材呈现了一幅一家人在假期准备去游玩的情境图。旨在让学生知道在外出游玩时,一定要做好计划,做好准备,养成做事有准备的好习惯。 其次,教材又呈现了去公园的路上,过人行横道的情境图,旨在让学生明白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在公园门口买票的情境图,旨在让学生养成守秩序的好习惯。 再次,教材又呈现公园一幅情境图,旨在让学生知道遵守游园的规定:注意

防火,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 总之,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 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游玩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学生对此内容十分喜爱,非常感兴趣。一方面学生对游玩的规则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另一方面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点、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又需要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生活中发展。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注意能力差,所以就要求课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五一节”了,“五一节”你们准备做些什么? (引出和家长一块游玩)。 2、大家喜欢游玩吗? 你们到过什么地方游玩过?和谁去的?你能把你游玩过的地方的美丽景色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目标】 1.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学习准确、生动、优美的说明语言。 3.了解物候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 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沟通工具,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吗?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翩.然(piān)销声匿.迹(nì)连翘.(qiáo) 衰.草连天(shuāi) 风雪载.途(zài) 2.词语解释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次第:依次。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