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47篇)(1)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47篇)(1)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47篇)(1)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47篇)(1)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

1.观沧海(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迢迢牵牛星(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7.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2.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3.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6.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7.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8.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9.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1.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3.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4.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5.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6.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7.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8.北冥有鱼(《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9.虽有佳肴《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0.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31.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2.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3.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5.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6.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37.醉翁亭记(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8.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9.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0.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4.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6.曹刿论战(第3段《左传》)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7.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48.别云间(清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上海市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内文言文沪教版

课内文言文 长宁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核舟记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的划线句。(3分)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釆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C、作者在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舱、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 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 8、明魏学洢 9、(他的作品)无不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态势。 10、A

2018年上海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课外文言文汇编(15区全)

宝山嘉定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齐君使.治阿()(2)遣使.追() (3)乃起兵.击之()(4)以私兵.战()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思。(2分)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阿县大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14.根据选段内容,推测与“遂败魏师”原因无关的一项是()(2分)A.子奇善于听从长者的建议。 B.子奇拥有料事如神的本领。 C.子奇得到民众的拥戴。 D.子奇得到齐君的信任。 答案: 11.(1)派遣(2)使者(3)军队(4)兵器(4分,每空1分) 12.凭借老者的智慧,由年轻的人决断政事,一定能管理好阿县(2分) 13.发展农业救济穷人(4分) 14.B(2分) 崇明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之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③诮:责备。④大司马:官名 1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冯异定关中定 (2)号为“咸阳王” 12.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相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曰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留以为.梁( ) ⑵乃尽.湿之()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一件: 。 第二件:。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1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 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 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4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

2018届上海中考考试篇目-古诗文鉴赏默写所有30篇目

中 考 古 诗 文 篇 目 复 习 共30 篇 目录 一、文言文 六上:为学; 六下:天时不如地利、橘逾淮为枳; 七上:伤仲永、周处、小石潭记、卖油翁、核舟记、口技、愚公移山; 七下:陋室铭、爱莲说、王顾左右而言他、公输、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孔孟论学、黄生借书说、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八下:黔之驴、狼; 九上:记承天夜游、楼记、醉翁亭记; 九下:涉世家、出师表、桃花源记、捕蛇者说、登泰山记。 二、古诗

需要背诵及鉴赏的篇目: 观沧海、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黄鹤楼、山居秋暝、送友人、卖炭翁、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山院 江城子·密州出猎、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诉衷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同甫赋壮词以寄、四块玉·别情(不需默写) 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水仙子·咏江南(不需默写)。 仅需默写篇目: 迢迢牵牛星、雨晴、过零丁洋、题都城南庄、归园田居、观书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生查子·元夕、观猎、竹枝词。 1、《观沧海》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雨后》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汇总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汇总

中考必背30首古诗及13篇古文 30篇古诗背诵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望岳 唐孟浩然唐杜甫 八月湖水平,涵(hán)虚混太清。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gē)昏晓。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荡胸生层(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4黄鹤楼 宋苏轼唐崔颢 水光潋滟晴方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山色空蒙雨亦奇。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欲把西湖比西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淡妆浓抹总相宜。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山居秋暝6送友人 唐王维唐李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登高8卖炭翁 唐杜甫唐白居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 愿天寒。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停浊酒杯。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 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0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刘禹锡唐常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 11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海地区各区2017年度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收集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 题 2017年初三二模徐汇区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8.语段选自_________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的著作《》。(3分) 9.下列加点词注音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诗()(3分) A.且.焉置土石且qiě:将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hè:挑 C.始龀.龀chèn:换牙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ú:同“无”,没有 10.下列不能表现愚公坚定意志的选项诗()(3分)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B.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

8.(2分,每空1分)战国,列子9.A 10.A 2017年初三二模闵行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加点字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诏令徒属.曰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0.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曹刿论战”的意思是曹刿谈论战争。 B.第①段点明战争的时间,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 C.第②段详写战争的经过,显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D.第③段写曹刿论述取胜原因主要在于把握战机。

初三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

初三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荟萃 1.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海淀区) 2.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吉林长春) 3. 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西自治区) 4.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广西北海) 5. 杜甫在《春望》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眷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吉林长春) 6.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他虽感惆怅,却也达观的心绪,反映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现在也常以此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吉林长春) 7. 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福建福州) 8. 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福建莆田) 9. 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湛江) 10. 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____

最新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汇总

中考必背30首古诗及13篇古文 30篇古诗背诵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望岳 唐孟浩然唐杜甫 八月湖水平,涵(hán)虚混太清。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gē)昏晓。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荡胸生层(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4黄鹤楼 宋苏轼唐崔颢 水光潋滟晴方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山色空蒙雨亦奇。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欲把西湖比西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淡妆浓抹总相宜。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山居秋暝6送友人 唐王维唐李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登高8卖炭翁唐杜甫唐白居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 愿天寒。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停浊酒杯。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 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0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刘禹锡唐常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 11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如梦令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2018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 2.,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 4.,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2分)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4分) 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语气词。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而极爱才( )⑵嘱易新帽过年( ) 1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1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PDF.pdf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说明:篇目中打★的为重点考查的理解性默写易考篇目(依据沪教版六年级—八年级以及部编版九年级要求默写的篇目) 不打★的为沪教版六年级—八年级以及部编版九年级要求默写的篇目(这些篇目在教材中出现在每周一诗或课外古诗词诵读中)列举理解性默写的题目,但可以不作为复习的重点。《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在沪教版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重点篇目,而在部编版为九年级第二学期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根据2020年《点击》,把它归在读读背背中,因此列举了理解性默写的题目,但不打★号。 ★《观沧海》(曹操)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归纳(篇)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整理归纳(篇)

————————————————————————————————作者:————————————————————————————————日期: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 六上 1.《为学》 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 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 2.《天时不如地利》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 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 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 4.《伤仲永》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 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 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 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7.《卖油翁》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 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9.《口技》 作者:林嗣环,清代文人选自《虞初新志》 中心:通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魅力,赞扬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七下 10.《陋室铭》

上海市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汇总 2018-02-26 14:28:42 来源:上海启文教育中考语文知识点细梳理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着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2018年上海中考语文-古文考试篇目-(精编版)

上海2018年中考古文考试范围 一、《为学》[清朝]彭端淑(六上)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二《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六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六下)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四、《伤仲永》宋·王安石(七上)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五、《周处》《世说新语》(七上)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六、《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七上背诵篇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讲解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 1.默写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相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浮云游子意,落曰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淸照《如梦令》)(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1)明灭可见 (2)千骑卷平冈(重点字:冈) (3)浮云游子意 (4)却道海棠依旧 (5)种豆南山下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 遮,人去也!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关汉卿。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D 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考点】EI:送别离别诗. 【分析】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送别后,情人在女主人公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要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熟记名篇及作者.这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2)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熟悉文章表达的中心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感情,逐一辨析选择,这首小令描写

2016上海中考一模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篇)

2016上海中考一模语文题型分类汇编(16区全) 古诗文默写篇 【奉贤区】 (一)默写(15分) 1、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院》) 2、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3、半匹红绡一丈绫,_______________。(《卖炭翁》) 4、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5、自云先是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徐汇区】 (二)默写(15分) 6、想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8、回看射雕处,_______________。(《观猎》) 9、_______________,盖以诱敌。(《狼》) 10、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松江区】 (一)默写。(15分) 1、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 2、,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 4、,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闸北区】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4.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猎》) 5.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宝山区】 (一)默写(15分) 1、明月松间照,。王维(《山居秋暝》) 2、,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见去年人,。(欧阳锋《生查子·元夕》) 4、,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5、,寻向所志,……。(陶渊明《桃花源记》)【虹口区】 (一)默写(15分) 1、满面尘灰烟火色,。(《卖炭翁》) 2、,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不见去年人,,。(《生查子·元夕》) 4、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5、,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黄浦区】 (一)默写(15分) 1、草枯鹰眼疾,。(《观猎》) 2、,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八百里分麾下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嘉定区】 (一)默写(15分) 1、水何澹澹,。(《观沧海》)

(word完整版)2020上海各区初三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精编word版

上海市2020各区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习题汇编 宝山区 若石遇害 若石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①。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辉②,宵则振铎(duó)以望,植棘树墉③,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驰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无何,有貙④逐麋来止其室之隈⑤,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而爪之毙。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 【注释】①藩:篱笆。②殷钲:震动金属器;燎辉:点燃火把。③树墉:筑墙。 ④貙(ch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⑤隈(wēi):墙角。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有貙逐麋来止其室之隈()(2)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若石隐于冥山之阴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原因是“有虎恒蹲以窥其藩”。 B.“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目的是“虎不能有获”。 C.若石“驰其机……而不理”的直接原因是“虎死无毒己者矣”。 D.若石“驰其机……而不理”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12.结合故事内容,文末“其一”、“其二”分别指什么?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什么?(用自己语言概括回答)(4分) 闵行区 鲁王好猎,相①常从入苑②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③,少子田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注释】①相:即田叔,时任鲁恭王的宰相。②苑:猎场。③祠:祭祀。 10、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相常从入苑中(2)数年,叔以官卒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4分) 我独何为就舍! “”。 12、“鲁王不大出游”的原因是“相常从入苑中”、“”、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分)

最新上海语文初中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部分考点梳理 (一)背诵、默写文言诗文 【基本要求】 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 能默写文言诗文或文言名句 默写时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顺序。 【方法指引】 从语言上说,简练而准确,鲜明而生动,具有表现力。 从篇章上说,或叙述故事曲折,突现矛盾冲突;或刻画人物生动,思想性格鲜明;或写景优美,意境深远;或状物逼真,形神毕俏;或议论事理透辟,逻辑严密;或说明事物条理清楚,明晰准确。 从内容上说,或描绘祖国山川,或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记写重要历史人物,或赞美豪杰志士,或鞭挞邪恶势力,或阐明思想观点,或抒发胸怀抱负,都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 【图析要点】 【试题举隅】 【A组题——基础试题】 例题1: 山重水复疑无路,。 ,清泉石上流。 ,,佁然不动。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默写的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写景状物和富有哲理的语句。一是陆游的《游山西村》的颔联,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二是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颔联,从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三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的诗句。 答案分别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明月松间照”,“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例题2: 【参考答案】 【B组题——巩固提高】 【C组题——模拟演练】 (二)解释、辨析文言词义 【基本要求】 能依据语言环境确定常见实词的含义;

了解词类的活用、通假现象; 3、了解常用虚词的含义或作用。 【方法指引】 从数量上讲,实词比较多,尤其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假借义。 古今词义的差别,依靠记忆、积累,着重记忆那些与现代汉语形同、音同而义异的半边词。如:“走”,古义是“跑”的意思,“毙”,古义是“倒下”,引申为“垮台”等。 依据语境确定实词意思,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这个词在某句话中的确定意义,也就是“因文定义”。一词多义要有所侧重。记住出现频率最高的义项。 虚词含义及作用,虚词离不开句法,离开了句子,虚词就没有具体的作用了。根据虚词在某句中的前后位置,与某些词(词类)搭配关系,可以判断出词类和作用。 【图析要点】 【试题举隅】 【A组题——基础试题】 【B组题——巩固提高】 【C组题——模拟演练】 【附录】150重要实词解说 ①古今异义 ②通假字 【附录】常见通假字表 掌握6个虚词的常用意义及用法 (三)疏通、解释文言句意 【基本要求】 1、了解文言文遣词组句的一些特点、规律;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最基本的用法; 3、准确、通顺地解释常见文言语句。 【方法指引】 突破关键词语,如果把解释句子比作百米跨栏短跑竞赛,那么关键词语好比一个个跨栏。突破每一个“跨栏”,是关键,是基础。 注意句式特征,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常常不同,用现代汉语解释时,要合乎规范的语言习惯作适当地调整和表述。 掌握翻译步骤,用口诀概括:通读全文,领会大意,斟酌字义,揣摩语气,补、略通变,合情合理,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如无标点,审慎断句;解释完毕,检查仔细。 解释总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其步骤是: (1)释义(2)串意(3)调整。 【附文言文翻译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人名地名,不必翻译。汉字通假,必须注意。常见虚词,因句而异。特殊句式,慎重处理。标点符号,揣摩语气。句不离短,词不离句。跳跃句子,补出本意。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活用,考察全句。联系语境,领会含义。全篇译完,核对仔细。句子流畅,用词达意。无可更改,方可搁笔。若要译好,贵在练习。多看多译,便可熟悉。 【图析要点】

上海初三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

2015年初三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 普陀区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9题。(8分) 【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乙】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著的《聊斋志异》。(2分) 9、甲文与乙文都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甲文描绘了老虎对驴的观察,所用的动词有“”、“”;乙文描绘了屠夫“”狼的过程,表现了屠夫的形象。(6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8.黔之驴(1分)蒲松龄(1分) 9.见窥(“近”亦可,三选二)毙勇敢(机智) 长宁区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10题(8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甲文选自《》,乙文选自《醉翁亭记》,作者都是(朝代)的文学家。(2分) 9、翻译文中的划线句(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甲文追求“先忧后乐”崇高境界,乙文则表达的思想情感。 乙文“乐”与甲文加点的“乐”字,含义最接近的一句是() A.游人去而禽鸟乐 B.禽鸟知山林之乐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D.醉能同其乐 8.岳阳楼记宋 9.(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0.与民同乐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