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2罗马法课时作业(含解析)

【学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2罗马法课时作业(含解析)

【学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2罗马法课时作业(含解析)
【学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2罗马法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2课时罗马法

1.(2014·临沂市三模)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上述观点的最有力论据是( )

A.制定《十二铜表法》 B.编纂《民法大全》

C.颁布《拿破仑法典》 D.万民法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恩格斯强调的是习惯演变成法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步成文法,它由习惯法发展而来,故A项正确。

答案:A

2.学者M·卡瑞曾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法律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公社法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其条款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

B.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其内容全面完整,无须修改

D.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材料信息“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可知《十二铜表法》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罗马在以后制定了公民法与万民法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B

3.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结合《十二铜表法》内容可以判断B项正确。

答案:B

4.下图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大一某学生在查阅某部法典资料时查到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法典应是( )

第二章法的渊源(14)

第一节制定法(14)

法律(lex)平民会决议(plebiscitum)(14)

元老院决议(16)

皇帝谕令(16)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民法大全》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由题干目录中的“法的渊源” “平民会决议”和“元老院决议”可以判断这是罗马法。从列举目录可以反映出这是罗马法的完善阶段,由此可推断是《民法大全》,故选D项。

答案:D

5.(2015·包头市一模)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通过贵族的妥协让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B.通过平民的不断斗争来保障平民的利益

C.适度调整公民内部关系来稳定社会秩序

D.借助频繁的领土扩张来维护帝国的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早期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利益,从而导致罗马公民内部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使罗马社会秩序混乱,所以制定保障平民利益的法律,其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

答案:C

6.(2014·杭州市二模)古代罗马人制定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以下关于罗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公民法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

C.万民法的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D.自然法是罗马法律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C项是公民法的内容,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7.(2014·广东省实验中学考前热身)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 )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重视维护帝国统治

C.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D.力图缓和民族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读题意可知罗马法注重对债务法规的制定,而债务关系主要是财产的所有权,故A项正确。

答案:A

8.东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说:“任何意欲研究法的人,首先应当懂得‘法’这个词从何而来。它从□□一词而来:因为法是善和公正的艺术。”□□应该是( ) A.民主 B.城邦 C.人性 D.正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法是善和公正的艺术”说明正义是法的精神,故D项正确。

答案:D

9.(2015·德州市校际联考)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 A.减少诉讼案件 B.注重法律程序

C.维护贵族利益 D.强调证据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强调的是要有控诉才能受理,说明古罗马注重法律程序,故B项正确。

答案:B

10.(2015·常德市模拟)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说明租马人和马的主人之前已达成了约定,故D项正确。

答案:D

11.(2015·宜昌市调研)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有句名言:“没有什么比认识到我们生来是为了正义更能让我们变得崇高了,法律不是靠我们的意志而是依靠其本性来实施的。”该言论( )

A.是古罗马法律律令系统化、法典化的总结

B.是对罗马帝国《万民法》精神的理论阐释

C.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的理论源头

D.是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西塞罗强调法律应该追求公平、公正,这是罗马法的永恒价值,也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的理论源头,故C项正确。

答案:C

12.(2014·济南市模拟)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说明( )

A.罗马法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法律

B.罗马法在近代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运用

C.罗马法内容包罗万象且条理明晰

D.罗马法的某些理念具有普世性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罗马法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A项错误。罗马法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在于其某些理念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等。

——《西方文化史》材料三“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材料四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

(3)为什么罗马法存在如此明显的缺陷,而后人却称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试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罗马法的认识。

解析:第(1)问结合习惯法的局限性以及《十二铜表法》制定的背景回答。第(2)问根据罗马帝国建立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第(3)问联系教材及所学知识,结合罗马法的历史影响及意义回答。

答案:(1)原因:习惯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随意解释法律,引起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2)缺陷:“同态复仇”;妇女被剥夺政治权利;严格限制奴隶和隶农,维护罗马奴隶主特权;只有男性公民、自由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3)原因:罗马法的缺陷是其历史局限性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被统治者只能承担义务,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认识:政治文明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评价过去。罗马法的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出保护私有财产,倡导建立如陪审团制度等机制,这些规定适应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被近代欧洲许多国家所借鉴。

14.(2013·湛江市模拟)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材料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问题: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材料三,找出它们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并据此说明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综上探究,你认为法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前者侧重保护财产,后者更注重伦理,即为统治服务。第(2)问考查罗马法对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影响。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答案:(1)特点:《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赋予贵族、官僚一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

(2)相同点:罗马法和《人权宣言》都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影响: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

(3)落实: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

作用:规范自己,建设公正、公平社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