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重商主义:

15至18世纪西欧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经济学说。亚当?斯密称之为“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故名。中心内容是:货币拥有量是国家贫富的标志,发展对外贸易以获取金银是积累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国家采取鼓励制成品出口、颁布航海法令、大力发展航海业和军需工业、奖励造船、给予贸易公司以垄断特权等方法直接干预经济。早期重商主义持货币差额论,主张禁止硬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重商主义持贸易差额论,主张发展制造业,扩大外贸出超,以获得大量货币输入。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意识形态,错误地认为利润来自流通过程,但其对商业保护主义政策在当时曾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逐渐废弃。

奴隶贸易

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非洲黑人掠往美洲作为奴隶的肮脏买卖交易。美洲大陆“发现”以后,大批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强盗虐杀,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掠贩黑人充当奴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美等国先后参与奴隶贸易。十六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共约一千五百万,加猎奴和贩卖途中死去的人数,非洲损失的人口约在六千万到一亿。奴隶贸易给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欧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却将亿万非洲黑人抛向死亡的深渊或置于奴隶制枷锁之下。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

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胡格诺战争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史称胡格诺战争。战争自1562年起分为三个阶段,时打时停,互有胜负。最终胡格诺派首领波旁王朝;亨利成为法国国王,称亨利四世,改奉天主教,取得了北方贵族资产阶级的支持。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标志着胡格诺战争的结束。胡格诺教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欣赏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人文主义对于人们摆脱神权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乃至推翻封建统治,都具有巨大进步作用。

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机械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

宗教改革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拉斐尔(1483—152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和建筑师。他博采众家之长,融合艺术精华,形成了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的艺术风格。他以所绘多幅圣母像为世著称,美术史上称为“画圣”。他以独特的描写方法处理宗教题材,塑造的圣母完全是善良美丽、和蔼可亲的世俗女性形象,体现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其中最著名的是《花园中的圣母》,以圣母倾身而坐,望着嬉戏的孩子为主要画面,线条柔和,体态圆润,形象优美。后期所绘祭坛画《西斯丁圣母》,以圣母怀抱天使降临人间为主题。拉斐尔在《雅典学院》的壁画中,荟萃古今名流,突出地表现了对希腊精神的崇拜,为拉斐尔壁画中最优秀之作。拉斐尔对17和18世纪以后的古典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茨温利,甚或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等人,分割了新教与旧教。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彼特拉克(1304—137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人文主义者。生于一公证人家庭。1302年其父因同但丁一起参加佛罗伦萨党争失败,全家被逐。后彼特拉克曾在法国和意大利研习法律,成为天主教士。在游历欧洲期间,广泛搜集古代希腊、罗马的著作,从而形成了一种不以神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首先提出“人学”与神学的对立。主要作品有抒情诗集《歌集》,抒发他对已故女友劳拉的爱慕之情,刻划了蕴含丰富充满激情的内心世界,并表达出对于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另写有《没有收信人的信》,猛烈抨击罗马教廷的骄奢淫逸。彼特拉克因擅长十四行体的抒情诗,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桂冠诗人”的荣誉称号。

塞万提斯(1547—1616)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社会阅历相当复杂。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作者模拟骑士传奇的笔法,以虚构的穷乡绅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潘沙的游侠史,反映了16至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生活。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梦想要按已经消逝的骑士传统行事,荒唐的行为往往出于善良的动机。但他冲击的只是臆想的而非现实的敌人。小说一方面讽刺了骑士文学和骑士制度,另一方面又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作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运用夸张的手法,荒诞离奇的场面突出人物个性,使堂吉诃德的形象成为文学上一个理想脱离现实、落后于历史的典型概括。

《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莫尔同情劳动群众,在书中批判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在思想史上第一次设想了共产主义蓝图。但莫尔没有指出实现这种理想的社会阶级力量和现实的途径。《乌托邦》一书对后人影响较大,“乌托邦”一词也就成了空想

的代名词。

《君主论》

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代表作,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7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十日谈》

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乔万尼·薄伽丘所著的一本写实主义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故事来源广泛,取材于历史事件、意大利古罗马时期的《金驴记》、法国中世纪的寓言、东方民间故事(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民间故事,如《一千零一夜》、《马可波罗游记》、《七哲人书》),乃至于宫廷传闻、街谈巷议,兼容并蓄,熔铸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特点于一炉。

《愚人颂》

伊拉斯谟的《愚人颂》主要以"愚人"的口吻评论当时的世态世象,对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宗教权威和以君主制度为代表的世俗权威极尽讽刺之事,当然也没有忘了为法学家、哲学家之类不讨作者喜欢的人士捎上一笔,他很俏皮地称这些人为"贤人",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而把普通人称为"愚人",则满怀同情、大唱赞歌。除此之外,本书还选收了伊拉斯谟的其他文章、书信,以及后世学者们的评论。提香

提香,约 1488/1490年– 1576年8月27日 ),英语系国家常称呼为提香(Titian),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提香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列,10岁时随兄长到威尼斯,在乔瓦尼·贝利尼的画室学画,与画家乔尔乔内是同学。在提香所处的时代,他被称为"群星中的太阳",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画家之一,兼工肖像、风景及神话、宗教主题绘画。他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影响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更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沃尔姆斯会议

1521年1-5月德皇查理五世(Charles Ⅴ,1519-1556在位)在沃尔姆斯(Worms)召开的帝国议会会议。因马丁·路德赴会受审而著名。1521年1月教皇利奥十世(Leo Ⅹ,1513-1521在位)绝罚马丁·路德,德皇也召开会议予以审理。根据撒克逊选侯腓特烈三世(Frederick Ⅲ)与德皇达成的协议,马丁·路德在帝国保护下于同年4月赴会。当他被责令公开悔改时,他请求思量一番,次日断然拒绝,声称只承认上帝的话为最高权威。德皇不敢得罪支持路德的诸侯,急忙解散会议,路德安全离去

掷出窗外事件

捷克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1419年7月30日,部份激进的新教徒上街示威,人潮聚集至新市政厅前的查理广场,要求释放被逮捕的信徒。随著游行群众情绪的高涨,也益发激起反胡斯派的不满,突然有人由市政大厅的窗口向胡斯信徒丢掷石块,立刻引爆了一触即发的情势。狂怒的激进份子冲进新市政厅,在群众的鼓噪煽动下,活活地将市长及市议员共7人自新市政厅的窗户扔向楼下一大群手持

长矛的抗议者,此即为"第一次扔出窗外事件"。之后暴动更加激烈,开始攻击天主教教堂及相关人物,导致神圣罗马帝国出兵镇压,新教信徒也全面叛乱,引发长达15年的胡斯战争。

普鲁士精神

普鲁士推行军国主义政策。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是与容克阶级紧密相联的。容克阶级积极支持军国主义政策,因为这个政策给他们带来许多利益。普鲁士统一的官僚行政系统也是靠军队的力量建立起来的,而这个系统的灵魂就是军队。腓特烈用管理军队的方法管理国家,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发展成高度集权的专制国家,军营式的纪律与等级制度支配整个社会生活。腓特烈实行的“开明专制”在本质上仍然是专制主义。普鲁士“开明专制”的基本出发点是“扩张领土”,为了增加税收,从而扩充军力。普鲁士的“开明专制”是统治者为“普鲁士精神”寻找一条“理性”道路,它的结果是普鲁士变得更专制、更军国主义化了。所谓的“普鲁士精神”到这是已完全成形了,它的公式是专制主义加上军国主义。

克列奥人

拉丁美洲的土生白人又称克列奥人。在拉丁美洲独立之前,他们拥有土地,是殖民地地主集团的核心。政治上受欧洲殖民者(来自宗主国的白人)压迫,只能充当下级军官和教士,要求摆脱宗主国的统治。

宴会运动

反对七月王朝统治的各派社会力量,共同投入了进行选举改革的运动并以举行宴会为活动方式,抨击朝政,要求政府放弃过高的选民财产资格限制,改变金融贵族独霸政权的局面,以便工商业资产阶级挤入政坛,分享政权。而无产阶级则希望改善生活,实现劳动权。这种具有政治内容的群众性聚餐活动,史称“宴会运动”。

马志尼

意大利作家、政治家,意大利爱国者,民主共和派左翼领导人和思想家,近代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家,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中和派领袖。现代意大利开国元老。在争取建立统一的意大利民族国家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是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重要人物。

马丁·路德

是新教宗教改革发起人,基督教路德宗的创始人。1517年10月31日公布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后又连续发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等论文。并用德文翻译《圣经》。其主要教义是:人要想自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个人的虔诚的信仰,而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的神学,主张每个教徒都可以读《圣经》。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着教会统治的根基。

耶稣会

天主教的主要修会之一。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罗耀拉创建于巴黎,1540年获罗马教皇保罗三世批准。该会旨在重振罗马教会,维护教皇的权威。会长由选举产生,对各地耶稣会有绝对统治权,故有“黑衣教皇”之称。会内有严格的纪律,

会士必须绝对服从会长和教皇,立绝财、绝色、绝意三誓愿。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为天主教服务。16世纪以后耶稣会的活动扩展到亚、非、美洲。耶稣会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来中国活动,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抹下浓重的一笔。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葡、法、西等国曾先后取缔耶稣会,后又得到恢复,并发展为天主教最大的修会。

《九十五条论纲》:

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0日起草的论证赎罪券功效的提纲。路德提出,教皇没有免除人的罪恶的权力,免罪权在上帝,因此赎罪券可以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其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对天主教关于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的说教予以公开的否定,因而被社会各阶层广为接受,从而引发了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乌特勒支同盟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北方七省和南方部分城市于1579年1月23日再乌特勒支城结成军事、政治同盟。旨在与南方效忠西班牙的阿拉斯同盟对抗,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宣布加盟各省结成永久的同盟。同盟由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征税、宣战、缔结和约,并规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同盟促使北方七省联合作战,协调行动,摆脱西班牙的统治,为联声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根特协定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南北各省代表于1576年11月8日在根特城订立的协定。宣布恢复尼德兰的统一和个城市原有的特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伐颁布的一切法令,决定各省联合,共同驱逐西班牙统治,但没有具体行动计划。这是一个保守的协定,他没有提出尼德兰独立、宗教信仰自由和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

长期议会

1630年代末发生了苏格兰人起义。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于1640年4月13日召开新的国会。遭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的抵制,他们要求进一步限制王权,给予发展工商业的自由。但遭查理一世拒绝,于是于5月5日又解散了议会。史称短期议会。随着苏格兰起义军又大举进攻,查理一世被迫于11月3日重开议会,议会一直存在到1653年4月20日,史称长期议会——在这次为期13年之久的议会中,当选的资产阶级会新贵族议员形成反对派,提出并通过了处死国王宠臣斯特拉福和劳德大主教的决议,以及限制王权的《大抗议书》等议案,急速激化了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一般把这个议会的召开视为革命开始的标志。

平等派运动

英国内战结束后兴起的小资产阶级运动,根源于对长老会派政策的不满。平等派运动首先在国会军士兵群众终开展起来。1647年4月底,在平等派思想影响下,新模范军的士兵选出自己的代表——鼓动员与军官代表共同组成全军会议,同议会里长老派作斗争。1647年8月6日军队开进伦敦,驱散了议会里反对他们的长老派议员。接着,军队里以O.克伦威尔为首的高级军官和平等派士兵之间的矛盾迅速上升。独立派高级军官主张建立立宪君主制,实行有财产资格限制的选举权。平等派的一些代表则主张建立一院制的共和国,实行成年男子普选权。双方相持不下。克伦威尔下令休会。11月15日在魏尔军事检阅时,平等派士兵企图趁机起义,遭克伦威尔镇压,士兵阿诺德被当场枪决。1648年第二次内战起,独立派、平等派重新联合,击败王党。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平等派继续

为实现他们的理想与克伦威尔等新当权者作斗争。当年春,平等派的士兵在伦敦和牛津郡发动起义,均遭到镇压。后来,平等派分裂为许多小的派别,逐渐衰落。加尔文

是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他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宣布《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反对奢侈,严禁一切浮华享乐的行为,改组市议会,将日内瓦划分为数教区。政权的形式按照加尔文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模式建设;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会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

尼德兰革命: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1609年)。16世纪的尼德兰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宗主国西班牙在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奴役专制,严重地阻碍了尼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卡尔文教会不断兴起,阶级结构的变化,激起了尼德兰民族意识的觉醒。1566年8月11日,弗兰德尔爆发了由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民参加的破坏圣像运动的起义,揭开了尼德兰革命的序幕。1572年北方诸省举行大起义。8月,威廉(奥伦治的)被推为北方各省执政。南方的布鲁塞尔也爆发起义,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构。1576年11月,南北各省代表缔结《根特协定》,恢复了尼德兰的统一。以荷兰为首的北方各省和南方的部分城市于1579年1月23日结成乌特勒支同盟,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1581年7月26日,奥兰治亲王宣布废除正式脱离西班牙而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简称荷兰。1609年,西班牙被迫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圈地运动:

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致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这一现象被托马斯?莫尔比喻为“羊吃人”。16世纪中叶,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圈地运动又在教产还俗的土地上广泛发展起来。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说明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奴隶贸易

欧美殖民主义者劫掠贩卖非洲黑人的罪恶贸易。最早出现于15世纪中叶。1501年,第一船非洲黑人奴隶从西非运至加勒比海西班牙殖民地圣多明各岛的奴隶种植园。从此,横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兴盛,葡、西、荷、意、英、法、普等西方国家相继卷入。到17世纪中叶,奴隶贸易的范围集中在大西洋东西两岸,一般

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贩奴船先从欧洲满载枪支、布匹、甜酒和糖等廉价物品,航行到非洲,换取奴隶,然后把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以高价卖给种植园主或矿山主,换取当地的烟草、甘蔗和棉花等原料,运回欧洲,史称“三角贸易”。奴隶贩子从中可以获得数百倍的利润。19世纪下半期奴隶贸易才逐渐衰落。奴隶贸易严重摧残了非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最野蛮的殖民活动。

普加乔夫起义

普加乔夫是俄国农民战争的领袖。出生在哥萨克家庭,17岁的时候开始服兵役,参加了许多战役。1768年,俄土战争爆发,普加乔夫参加了战争。1771年夏天逃亡。普加乔夫冒充彼得三世,组织了起义者,于1773年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沙皇的起义,宣称要解放农奴。起义者攻打奥伦堡,波及了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流域广大地区,在全国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叶卡特琳娜二世急忙派重兵进行围剿。由于普加乔夫的军队缺乏军事训练,武器少,火力差,各自分散作战,很快就被沙皇的军队打败。普加乔夫被富裕的哥萨克出卖,经过严刑拷打和审问,于1775年被处死。

清教:

又叫新教。16世纪下半叶,在经济上日益壮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不甘心忍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剥削和压迫,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国教,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些“不从国教者”所开展的活动,被称为清教。加尔文所提倡的“预定论”、“信仰得救”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相符,因而成为新教的理论基础。新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独立,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宣传建立“千年之国”,推翻人世间的暴君;强调节俭清洁,以勤奋获取财富,要求清除一切偶像崇拜的仪式。清教是一种鼓励人们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宗教,为英国提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大抗议书》:

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其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但是当大抗议书提交给国王时,却遭到了国王的拒绝。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的政治纲领。

莱德清洗

第二次内战期间,议会里的长老派仍然企图使国王在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复位,引起军队士兵和社会中、下层人士的不满,他们要求审判国王。军队还通过了一项“军队抗议书”,要求解散议会,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但议会反而通过决议,准备接受查理一世的要求,准许他回到伦敦。于是军队决定在12月2日进军伦敦。12月初艾尔顿等高级军官和平等派的领导人在白厅进行了一次辩论,双方在宪法基本原则、宗教宽容等问题上分歧很大。军队进入伦敦后,下院的许多议员仍坚持同国王谈判的立场,并通过了相关决议。12月6日,普莱德上校率军占领了议会,把110名议员清洗了出去,另有约200个议员自愿退出议会,这就是所谓“普莱德清洗”。此后议会里剩下的议员大约有200人左右,称“残余议会”,独立派占据统治地位。

重农学派:

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弗朗索阿·奎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在1758年发表的《经济表》中,系统的表述了重农主义理论。在他看来,农业是惟一的生产部门,才能生产出“纯产品”,因而国家的全部捐税都应该由土地所有者阶级承担,对于其他两个阶级,政府不应干预。他提出经济改革的建议:鼓励资本家向地主阶级租种土地,以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政府实行放任政策;实行只向土地征税的“单一税制”。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为后来19世纪盛行于西方的自由放任政策提供理论基础,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权利法案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除法律,不得征税,不得招募和供养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会经自由选举产生,应经常集会;议员有议事自由,不受任何传讯或干预等。

《航海条例》

英国在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的过程中颁布的条例,其目的是为了发展本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增强自己在争霸中的力量。1651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其主要内容有:任何的商品都不得输往英国殖民地,除非用英国的船只载运。所谓英国的船是指在英国或其殖民地建造的,为英国及其殖民地所拥有的船,或者至少有四分之三的船员是英国人或英国殖民地的人。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对荷兰的战争。荷兰由于海上贸易受到排挤,军事实力不敌英国,最终在这些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

1832年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整个19世纪经国会批准的重大改革有三次(1832年;1867年;1884年)。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资产阶级的全国政治联合会等团体同辉格党政府相呼应,利用人民运动的声势,迫使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了56个“衰败选区”(指地处农村,已无人烟,由大地主指派议员的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工业城市的代表名额,并降低了选民的财产数额限制,扩大了资产阶级选举。

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又称波士顿茶,发生在1773年12月16日的政治示威。因北美被殖民者不满英国,因而当地居民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倾倒茶叶,来对抗英国国会,最终引起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它是美国革命的关键点之一,也是美国建国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列克星顿枪声:

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揭开独立战争序幕的战斗。1775年4月18日,北美英军司令盖治率英军前往波士顿西北的列克星顿和康科德搜查通讯委员会的秘密军火库,并企图逮捕通讯委员会领导成员。银匠瑞维尔等人探得这一情报并通知了当地的通讯委员会,作好埋伏。19日,英军在列克星顿和康科德遭到民兵袭击,死伤近300人。该役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并显示了游击战的威力。

独立宣言

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美国独立的纲领性文件。由杰斐逊等五人起草,杰斐逊执笔,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该文件阐释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列举了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暴行,从

而深刻揭示了北美独立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宣布北美殖民地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解除与英国的一切从属关系。宣言反映了北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推动了反英独立斗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独立日。

《常识》

美国民主主义思想家潘恩所著,1776年1月在费城公开发表。书中阐释了天赋人权思想,严厉抨击了英王的专制暴虐,批判了保守派谋求与英国妥协的立场,坚定地号召北美人民拿起武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该书提高了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应,为北美独立做了舆论准备

八月法令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颁布的废除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法令。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胜利后,革命在全国迅速展开。制宪议会于8月4-11日召开讨论废除封建特权的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规定无偿废除人身义务、狩猎、鸽舍特权、领主法庭、教会什一税、特权等级免税权、买卖官职制度等,还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对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法令规定要以赎买的方式予以废除。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它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

西进运动:

又称“西渐运动”。指美国独立战争后不断向西部扩张领土的过程。美国独立后,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向西部进行领土扩张,鼓励东部的贫苦大众、土地投机者、资本家、种植园主以及欧洲移民涌向西部地区。1803年用1500万美元从法国手中购得面积约215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1810年武力侵占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1819年吞并东佛罗里达。1845年吞并了属于墨西哥的得克萨斯。1846—1848年美国借发动对墨西哥的战争,迫使墨西哥以1500万美元出卖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等地区。并以驱逐和屠杀等方式大规模地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使美国的领土比建国时增加了三倍多。“西进运动”反映了美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侧面,它大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完成。

《教务专约》

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与教皇庇护七世签订的宗教专约,又称《政教协议》。拿破仑为取得天主教廷的支持,结束法国宗教分裂的局面,派人与教皇谈判,于1801年7月达成协议,1802年经立法院批准公布实施。主要内容为:法国承认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但并非法国国教;教皇承认法国永远取消什一税;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并由教皇授职,必须宣誓效忠第一执政和政府;教士薪俸由法国政府支付,教皇不得干扰教会财产的购买者。拿破仑后来又补充了一些条款。这样,拿破仑缓和了与天主教势力的矛盾,将天主教改造为新政府的工具。

百科全书派:

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是一面色彩鲜艳的旗帜。它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流派,因参加编纂、出版《百科全书》的活动而得名。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

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百科全书派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为奋斗目标,以“理性”为旗帜,以无神论和人性论为武器,对封建的国家制度、伦理道德及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宗教神学,进行严厉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

投石党运动

法文,一种儿童游戏的投石器,为巴黎市禁止,转义为破坏秩序,反对当局。1648---1653年法国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运动,分为高等法院福隆德和亲王福隆德两阶段。高院提出改革纲领,经其同意才能征税,非经起诉不能逮捕。法院与宫廷妥协。孔代亲王与西班牙结盟叛乱,遭到镇压,是法国贵族最后一次对王权的武力反抗。

三级会议:

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由国王召集,参加者有僧侣(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资产阶级等(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通常是在国家财政遇到重大困难时,国王为了增税和筹集资金而召集。第一次三级会议的召开,是在13O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同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为争取三个等级对他的支持而召集。后法国国王不定期召集三级会议。但1614年开始,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三级会议中断达175年之久。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国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在新任财政总监内克敦促下被迫宣布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并同意给予第三等级以相等于两个特权等级代表的名额。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取消等级区分,提出了三个等级不再分别开会而是一起开会等建议,但遭到拒绝,之后,6月17日,根据西哀耶斯的倡议,第三等级单独组成国民议会。7月9日,国民议会又改组为制宪议会。国王秘密调集军队准备镇压第三等级。巴黎人民于7月14日爆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由此开始。

网球场宣誓:

网球厅宣誓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反对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会议,封闭了会场。第三等级代表即在会场附近的网球场举行宣誓:在宪法未制定以前,决不离散,史称“网球厅宣誓”。经穆尼埃建议,西哀耶斯起草了“网球场誓言”,全体与会代并一致宣誓,表示“非待宪法建立并在坚实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决不解散”,这就是著名的网球场宣誓。网球厅宣誓通常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诞生的标志。

巴士底狱

14至18世纪法国巴黎的城堡和国家监狱。早期是中世纪城堡,用作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要塞。17世纪起主要用来囚禁政治犯,成为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残酷镇压进步人士的罪恶象征。因此,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愤怒攻破该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八月法令: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颁布的废除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法令。1789年7月

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胜利后,革命在全国迅速展开。制宪议会于8月4-11日召开讨论废除封建特权的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规定无偿废除人身义务、狩猎、鸽舍特权、领主法庭、教会什一税、特权等级免税权、买卖官职制度等,还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对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法令规定要以赎买的方式予以废除。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它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

《人权宣言》:

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1789年7月9日,第三等级的代表把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8月26日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后来被简称为《人权宣言》。宣言开宗明义指出,“人在权利上是生来并永远平等的”。《宣言》宣布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言论、信仰、著述和出版自由;人民主权、代议制和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法定主义和无罪推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美国《独立宣言》指导和影响之下产生的,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口号。《人权宣言》在当时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情绪,成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旗帜,也推动了欧洲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热月政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1793年6月,雅各宾派执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雅各宾派通过一系列法令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国内反革命叛乱基本肃清,1794年6月弗勒吕斯战役胜利后,外患逐渐消除。但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并发展到公开分裂和相互残杀。罗伯斯比尔以残暴的手段处死持不同政见的各个派别,他的政权并未因此而得到加强,反而陷入孤立境地。在1794年7月27日(共和二年热月9日)国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比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等,10日被送上断头台。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热月政变”,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结束。

1793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执政时期通过的共和制宪法,亦称共和元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的共和制宪法。1793年6月24日由国民公会通过。宪法前言是新《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由罗伯斯比尔主持制定,比1789年通过的宣言更突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宪法规定:法兰西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凡年满21岁的法国男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掌握,行政权属于对议会负责的行政会议,司法权由高等法院行使,法官选举产生;人民有平等、自由、安全、财产、信仰、出版、请愿、结社、受教育和公共救助的权利。宪法于7月经全民投票通过。鉴于当时法国的形势,在罗伯斯比尔坚持下,宪法始终未曾实施。

雾月政变:

法国拿破仑?波拿巴发动的军事政变。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

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10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成立了以拿破仑、西哀耶斯、罗歇一迪科为执政的临时执政府。年末公布《共和八年宪法》,正式成立执政府,由拿破仑出任第一执政。法国从此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共和八年宪法:

又称“一七九九年宪法”。法国执政府于1799年12月(共和八年霜月)为确立拿破仑合法统治地位而制订的宪法。1800年初正式通过。宣布废除封建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则,确保私有财产和自由不可侵犯;行政权归于3名执政官,执政官连选连任;立法机构为元老院、立法院和保民院;给予第一执政绝对的权力,他可以颁布法律、任命官吏,并享有宣战、媾和、签约等大权。较之以前几部宪法所强调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该宪法很少提及,为法国实行资产阶级帝制准备了条件。1802年为《共和十年宪法》所取代

马尔斯校场流血事件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君主立宪派镇压巴黎马尔斯校场示威群众的流血事件。1791年6月国王路易十六出逃的消息披露以后,法国人民纷纷向制宪议会递交请愿书,要求废黜国王,建立共和国。但控制着制宪议会的君主立宪派竟宣布路易十六仍是国王,编造出国王出逃是被他人“劫持”的谎言。议会的态度激起群众的不满,他们在马尔斯校场集会,要求废除路易十六。遭到拉法耶特率领的国民自卫军的镇压,造成50多人被枪杀,数百人被打伤的惨案。群众性的共和运动暂时被镇压下去。君主立宪派也因此而逐渐失去威信,公开走上背叛革命的道路。

吉伦特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因其首领多数出身于吉伦特省,故名。主要领导人布里索、维尼奥、加代、孔多塞等,又被称为“布里索派”。革命初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逐渐与罗伯斯比尔领导的左翼分离,形成独立派别。该派赞成废除君主制和建立共和国。曾于1792年3月一度执政。1792年8月10日革命后再度执政,竭力维护工商资产阶级利益,引起物价混乱,外敌入侵,被开除出雅各宾俱乐部。1793年5月31日和6月2日起义中被推翻。部分成员被处决和流放,其余逃亡外地,与王党勾结,发动叛乱。热月政变后残存的吉伦特派分子被召回,并重新进入国民公会,成为热月党的骨干力量

山岳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因在国民公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而得名。代表人物有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等。成员大多数参加雅各宾俱乐部。山岳派与吉伦特派政见不同,对立严重,发展到无法共处于一个组织中,1792年10月,吉伦特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后,山岳派与雅各宾派成为同义语。1793年6月2日期以后居领导地位,实行雅各宾专政,将革命推向高潮。后内部分裂,相互倾轧。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山岳派影响日渐消失。

罗伯斯庇尔

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雅各宾派专政期间的主要当权者。1791年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人物。以其严峻态度、高度原则性和简朴生活博得“不可腐蚀的人”的称号。1792年8月10日革命后,坚决要求废黜

路易十六,建立革命法庭,召开国民公会。领导了1793年反对吉伦特派的起义,成为雅各宾派专政(救国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1793─1794年革命面临严重危机,他依靠巴黎革命群众实行了革命措施,挽救了革命。1794年革命形势已基本稳定实行恐怖政策,并于1794年先后镇压了丹东派和埃贝尔派,1794年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的力量联合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

拿破仑

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在大革命中支持雅格宾派,抨击吉伦特派。1793年在指挥镇压土伦王党叛乱中初露锋芒,获少将军衔。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成功,担任执政府第一执政。1804年称帝,建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大力发展经济,镇压复辟势力;多次粉碎欧洲反法联盟,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后加大了扩张的步伐,与英俄争霸。1812年对俄战争失败,元气大伤。1814年反法联军攻陷巴黎,被流放于厄尔巴岛。1815年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病逝。

拿破仑法典:

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七月王朝

(1830—1848)

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中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王朝。国王路易?菲力浦属于波旁王族旁支奥尔良家族,故该王朝又称奥尔良王朝。七月革命胜利后,众议院于8月7日宣布路易?菲力浦为国王,并于8月14日通过《1830年宪章》,实行君主立宪制,掌握统治权的是资产阶级中金融贵族集团。七月王朝统治时期,法国已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家的财富大量增加,而广大人民群众却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1831年、1834年里昂工人两次起义反对七月王朝,要求建立共和国。终于在1848年二月革命中该王朝被推翻,2月24日路易?菲力浦逃亡英国。革命临时政府于2月25日宣布成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取代七月王朝

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拿破仑一世同第七次反法同盟联军进行的最后一次会战。1815年2月28日,拿破仑带领900名卫兵离开厄尔巴岛偷渡回法国,3月1日在法国南部登陆,参加维也纳会议的列强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奥、俄、普、英等国集结70-80万人军队,向法国扑去。拿破仑也募集到70万人军队,但由于武器、马匹等奇缺,真正到战场的军队只有十余万人。6月18日,在布鲁塞尔以南约20公里的滑铁卢村,拿破仑率领的7.2万名法军同英将威灵顿率领的7万名联军进行会战。下午5时许,由布吕歇尔统率的3万名普军投入对法军的战斗,法军腹背受敌,溃不成军。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滑铁卢战役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

神圣同盟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各国君主组成的反动同盟。维也纳会议后,为维护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巩固列强在会议上获得的成果,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邀请各基督教国家的君主,按基督教义缔一个公约,以用来保障和平及保障在欧洲大陆上有良好的政府。倡议得到奥皇弗朗西斯一世、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呼应。于1815年9月26日俄、奥、普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目的是镇压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维护维也纳会议的体系。欧洲各国除英国、土耳其和罗马教皇外,均签字加入了“神圣同盟”。英国虽未签字,但表示支持神圣同盟的基本原则。“神圣同盟”是反动的,它曾策划和组织对意大利、西班牙革命的武装干涉,但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及列强内部矛盾的激化,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同盟实际上已经瓦解。1848年欧洲革命后,神圣同盟最后破产。

十二月党人起义

俄国贵族革命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19世纪初,俄国农奴制日益衰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12年俄法战争的影响下,俄国进步的青年贵族军官在1816年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一个秘密组织“救国协会”,1818年,改组为“幸福协会”,1821年解散。同年组成以彼斯特尔为领导的“南方协会”和以穆拉维约夫为领导的“北方协会”。主张废除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这些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贵族革命家,即十二月党人。1825年12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十二月党人决定在皇位虚悬之机发动起义,12月26日,3000多名士兵集中到参政院广场。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调集相当起义人数4倍的兵力,起义被残酷镇压,起义者死伤数百人。12月29日,南方协会也发动起义,第二年1月起义被镇压。十二月党人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因而导致最后的失败。但这次起义在俄国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武装起义。强烈地震撼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和俄国农奴制度,其革命活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的纲领。1848年2月在伦敦公诸于世。全书除前言外,分为四章:一、资产者与无产者;二、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

普法战争

德国完成统一的第三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的邦国在法国支持下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俾斯麦积极准备用兵法国。1870年7月,战争爆发。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很快就转移到法国境内。9月1日,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宣告结束。1870年年底,德意志西南部的4个邦国加入“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终于实现统一。青年意大利党

居赛普·马志尼创立青年意大利党。党章要求:只有年在40岁以下并且愿意献身

于把祖国从外国及本国的暴君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且建立一个统一的奠基于完全民主之上的意大利共和国的事业的人才能参加党的组织。参加该党的阶级成分很复杂,有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有中、小资产阶级分子,有资产阶级化的中、小贵族,也有城市劳动人民(手工业者、工人和贫民的代表),但是领导这个党的是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青年意大利党的功绩于在:它在意大利解放运动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独立的、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任务。所谓民主共和国,在他们看来,就是在意大利实现政治民主及普选制。它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独立、统一。马志尼认为只有建立这样的共和国,才能复兴意大利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亦称产业革命,有些著作也称科技革命。在世界近代史上先后出现第一次、第二次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通常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它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从棉纺织业发明织布机、纺纱机开始,逐步发展到采掘、冶金、机器制造和运输行业等部门也广泛使用大机器,至18世纪80年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工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也是“蒸汽时代”的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基本完成第一次产业革命。随后,美、法、德、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在19世纪内先后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明治维新

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幕藩体制:

17世纪德川家康建立了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称“幕藩体制”。在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幕府对他们实行交替参觐制度。大名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利。全国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各领主的土地均按份地由农民耕种,农民须交地租,履行各种封建义务。幕府对农民实行登记制度,在政治思想上进行严格控制。

戊辰战争:

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新政府军与幕府军之间的战争。因发生于1868年(戊辰年),故称。是年1月3日,天皇睦仁宣布王政复古。26日,德川庆喜派幕府军分别在鸟羽和伏见与新政府军激战,幕府军溃败。4月,政府军兵临江户城下,德川庆喜被迫开城投降。此后,政府军继续征讨东北叛乱诸藩,于10月平定了这一地区。次年3月出兵北海道,5月攻陷幕府残部固守的五棱郭。历时一年半的戊辰战争结束,摧毁了幕府势力,巩固了维新后建立的民族统一国家。

废藩置县:

日本明治维新时,政府实行的一系列重要的资产阶级改革措施之一。为了清除封建割据,加强以天皇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869年6日实行“版籍奉还”,各地藩主被迫把领地和户籍(人民)奉还给天皇。将旧藩主改为中央政

府任命的官员--藩知事。但该职仍由旧藩主世袭,各藩实际与前无异,仍呈半独立状态。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遂于1871年7月实行废藩置县。废除全国原620多个藩地,改设三府七十二县(不久合并为43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县知事,并免去所有旧藩知事,将其移居东京,继续领受俸禄。这项措施的推行使日本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锁国政策

日本德川幕府实行的闭关自守政策。实行该政策的直接原因是防止农民在西方天主教耶稣会的宗教掩护下进行武装起义,而其根本目的是力图切断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巩固其封建统治。德川幕府从1633年开始正式发布“锁国令”;至1639年,几年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即宽永锁国令)。1633年法令规定:偷渡出海者处死;1635年下令禁止日本人航海;1638年又下令禁造大型船舶;1639年颁布最后一个锁国令,驱逐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除开放长崎同中国、荷兰进行极有限的贸易外,严禁同外国接触。此后200多年间幕府统治者一直推行锁国政策,企图杜绝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把日本社会禁锢在封建统治之下。直到1854年《日美神奈川条约》(又称《日美亲善条约》)签订,美国迫使日本“开国”,220多年的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大政奉还:

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上奏要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这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目的: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以保住实际权力);安政大狱:

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幕末安政5年 (1858年) 到翌年发生的事件。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老中间部诠胜、阿部正弘,镇压因为“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字及继承德川家茂的将军工作”上,政治逼害反对派的事件。被镇压了的以尊王攘夷派和一桥派的大名?公卿?志士(活跃分子)们,牵连者达到100人以上。

樱田门外之变:

是发生于日的一起政治暗杀事件,不满幕府大老兼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的水户藩激进浪士,于江户城樱田门外突袭准备进城的井伊直弼队伍,井伊直弼当场惨死。

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年度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原则,史称门罗主义。主要内容是: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在美洲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不参加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欧洲列强不得干涉美洲国家的事务,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获得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并不得将欧洲政治制度移植到美洲,否则就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门罗主义在客观上有抵制欧洲列强侵略拉丁美洲的作用,但也暴露了美国有独立控制拉丁美洲的野心。

泛美主义:

原为美洲各国实行联合的政治主张。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由拉丁美洲民族革命领导者西蒙?玻利瓦尔等所倡导。他们在西、葡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斗争中,号召美洲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全美洲的联盟或联邦,以达到共同争取和维护美洲各国的主权和独立。然而,后来,随着美国进入资本主义列强之一,美国利用泛美主义旗帜,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洲各国具有“共同利益”等口号,召开泛美会议,成立泛美组织,同美洲各国签订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条约(总

称泛美体系),企图使泛美主义成为美国独霸美洲,特别是控制拉丁美洲的工具。但是,随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向深层发展,拉美许多国家要求改革“泛美体系”,摆脱美国的控制。

大棒政策:

第26届总统T.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1901~1909)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军事经济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罗斯福根据A.T.马汉的制海权理论,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实物、劳务、技术)交换的领域,是由点、线、面形成的商业网络,由各个参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的国家的市场的有机构成。真正的世界市场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而产生、形成与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是国际交换得到充分发展。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终于形成。其标志是: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形成;国际金本位制度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与资本国际化趋势加强,世界市场的规模、容量和类型得到了高度发展。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

三皇同盟: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策划德皇与俄、奥两国皇帝结成的同盟。孤立法国是俾斯麦时代德国外交的基本路线,他力图拼凑一个犯反法阵线。为此,他首先拉拢俄国,以防法、俄接近。1872年9月,德、俄、奥三国皇帝及外长于柏林会晤,1873年10月形成了“三帝同盟”(亦称“三皇同盟”)。跳跃内容比较含糊,不很具体。主要由于三国之间仍矛盾重重,俄奥在巴尔干地区存在尖锐的利益冲突,俄德在在对法政策上也有严重分歧。该同盟实际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同盟,俄、德、奥之间矛盾重重,只是由于需要利用对方,蔡暂时结盟。

三国同盟:

是指19世纪末期德、奥、意三国结成的军事互助同盟。德法矛盾很深,德国最

怕法国的复起,尤其要防备法国收复1871年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奥匈帝国则与俄罗斯帝国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不断发生冲突。由于近东问题上德奥利益的接近,两国都感到批次需要对方支持以对抗俄国。于是,1879年10月7日,德奥两国便缔结了秘密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受到俄国的攻击时,另一方以本国的“全部军事力量”予以援助;此后不久,德国利用法意之间为争夺突尼斯而出现的矛盾,把意大利拉入同盟。1882年5月20 日,意大利捅德奥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于是以德国为盟主的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了,这标志着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产生。三国同盟的主角是德国,奥匈是衣服德国的伙伴,意大利则是暂时的和动摇的同盟者。

三国协约:

是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法、俄三国结成的军事互助同盟。三国同盟矛头针对着法俄,促使他们迅速接近。三国协约来源于1891—1894年法俄签订的一系列协定,1894年,法俄同盟正式形成。英国一直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到但由于赢得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德国加紧充海军使英国深感威胁,于是在1904年4月8日同法国缔结了协约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1907年8月31日,英国与俄国也订立协约,法俄同盟再加上英法协约与英俄协约,便构成了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终于形成。

经院哲学:

欧洲中世纪在学院里讲的基督教哲学,来自于教父哲学,公元8世纪—11世纪形成,13世纪达到全盛,14世纪衰落。宗旨在于论证基督教教义的正确性,使之系统化,以保护宗教神话封建制度,使人们崇拜教会权威,服从封建统治,研究问题来源于圣经,非常荒唐可笑。

信仰得救论:

近代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理论,提出信仰者与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中间不需要第三者,信徒可以直接从圣经中吸取信仰要旨,人们获救只需依靠个人信仰,无须教皇与教会的媒介,这一理论否定了教会与教皇权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信仰理性论:

是德国闵采尔宗教改革的理论,提出只要通过自己的思索,人人都有信仰,人人都可升入天堂。天堂不在来世,而在今世。推翻教皇和封建主,天堂就会来临。主张建立没有私有财产,阶级差别的千年王国。

先定论:

是法国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理论,认为人的成功与失败,贫富荣辱是上帝先定的,上帝创造万民。一类为选民,另一类为上帝的弃民,选民可万事如意,弃民注定倒霉。用先定论否定天主教的盲目信仰,否定贵族特权,对反对封建教义有积极作用,但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南特敕令:

法王亨利四世为实现民族和解,于1598年在南特颁布的敕令。规定天主教作为国教,但容许新教徒信仰自由,政治上有同等权利,让他们在南方占有许多城堡。作为履行敕令的保证,新教徒军队和牧师费用由国家负担,是天主教与新教妥协的产物。敕令的颁布结束了国内战争,巩固了王权。

黎塞留政策:

法国路易十三时期,王权削弱,贵族再次掀起叛乱,1624—1642年,黎任首相,

采取了各种形式巩固君主专制,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政治上,下令所有贵族拆毁堡垒,效忠国王,遵守法令,设立非常法庭,镇压贵族叛乱。宣布南特敕令给的特权,迫使他们该宗天主教;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建立贸易公司,对外掠夺殖民地。

至尊法案:

是1543年英王亨利八世为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宣布英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领袖,使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廷而独立,英王拥有任命教会各种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利,将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审判异端,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威。

破坏圣像运动:

1566年尼德兰人民反对天主教的运动。8月,佛兰德尔、安特卫普、海牙、乌特勒之等城市人民自发的捣毁圣像,没收教会财产,烧毁教会田契,强迫统治者限制天主教特权,保证新教自由,成为尼德兰革命的导火线。

法兰西斯一世的改革:

法王法兰西斯一世上台后,进行的改革,措施为:在经济上,对工业贸易实行保护政策,以增添国力;军事上,建立了职业的效忠国王的常备军;政治上,司法改革,限制教会权利,扩大国王的司法权,通过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

俄罗斯专制主义:当时俄国封建农奴制正在加强商品经济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因素尚未出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专制主义,只能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对内加强对农奴的奴役,对外奉行侵略扩张。

权利请愿书:

1628年英国议会在义律、皮姆领导下向国王查理一世提出的情愿书。内容:未经议会讨论通过,国王不得征收新税;未经法院批准,任何人不得非法逮捕人并剥夺其财产;不得强占民房驻兵。它虽然未执行,但是有反对王权的作用。这个文件后来成为宪法性文件。

大抗议书:

1641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内容:列举了查理一世种种罪行,提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建立大臣对议会负责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自由,取消英国国教,允许人民信仰清教。它的通过标志着国王与议会的决裂,是英国革命的纲领。

不列达宣言:

1660年2月查理二世与英格兰军区司令蒙克将军会谈,查理二世提出如允许他回英国复位,保证做到如下几点:恩赦一切过去反对国王的臣民;承认没收国王、王室的土地仍旧归新主人;保证信仰自由;保证国王服从议会。由于该文件中国王同意了议会限制王权,被列入宪法性文件。

光荣革命:

为英国走向现代化创造了重大前提。光荣革命后使英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的英国政治体制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同时又开创了一条和平变革途径的先例。英国进行光荣革命时,法国专制主义正向顶峰发展,德意志正在走向专制,俄国的农奴制专制制度正在加强,日本正在实行新一轮的幕府制度,中国的大清王朝刚刚开始44年,英国一个弹丸小国却走向近代世界的门槛。

容克:

原意是指普鲁士年轻贵族。但是在近代初期,资本主义发展,大部分贵族失去土地,保有土地的贵族叫容克。后来指采用加强农奴制的方法进行资本主义商品粮

宏观名词解释汇总

一、名词解释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 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P-367 2. 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 净值中扣除间接税收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 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 上的国民收入。P-372 3.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P-372 4.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 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368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 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376 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6.均衡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382 7.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 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c=c(y)。P-384 8.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作边际消费倾向。P-384 9.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395 10.政府购买乘数(Kg):所谓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动的比率。P-399 11.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和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P-402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2.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 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P-410 13.IS曲线:如果画一个坐标图形,以纵轴代表利率,以横轴代表收入,则可得到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15 14.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也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的时点上由家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数据库: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具有数据定义,管理和操纵功能的软件集合。 3.数据库系统3级模式体系结构: 外模式又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某个或几个数据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 概念模式又称模式或者逻辑模式,它是介于内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层次,与结构数据模型对应,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各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它描述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即数据库的“内部视图”。4.数据库系统两级映射功能 1)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 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逻辑数据的独立性,即外模式不受概念模式变化影响。

2)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 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物理数据的独立性,即概念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意义上来理解数据库系统,它一般由支持数据库的硬件环境,数据库软件支持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放工具软件,应用程序等)、数据库、开发、使用和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人员组成。 6.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初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设计数据库的整体概念结构,也就是把需求分析结果抽象为反映用户需求信息和信息处理需求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师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概念模型转换成可由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是针对一个给定的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一个可实现的,有效的物理数据库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的方法。 5)实施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是根据物理结构设计阶段的结果,建立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将原始数据载入到数据库中,并编写应用系统

1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之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从用户角度看,操作系统可以看成是对计算机硬件的扩充;从人机交互方式来看,操作系统是用户与机器的接口;从计算机的系统结构看,操作系统是一种层次、模块结构的程序集合,属于有序分层法,是无序模块的有序层次调用。操作系统在设计方面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结合。 windows7操作系统 windows xp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 操作系统是软件,而且是系统软件。它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大致可以从两方面体会:对内,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扩充硬件的功能;对外,操作系统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它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 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 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 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 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 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 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 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 和图形用户界面。 ●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 能再向前推进。 ●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 续写,修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 立的基本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End Else unlock interrupts; End 13.链接文件 逻辑文件中的不同记录可以存储在离散的磁盘块中。每个盘块中都设置了一个指向下一个盘块的链接指针,用这些指针可将一个文件中的所有盘块拉成一条链,而在文件控制块中的“文

名词解释整理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大学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宏观50个名词

20XX年复习资料 大 学 复 习 资 料 专业: 班级: 科目老师: 日期:

50个名词: 第十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存货投资=意愿投资+非意愿投资 第十三章: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自发消费:是指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第十四章: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托宾的“q”说:美国经济学家托宾提出的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此比 率称为“q”(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若q<1,说明买 旧的企业比建新的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若q>1,则说明新建企 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实际上是说,股票价格上升时, 投资会增加。 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 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 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凯恩斯区域: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2.2NF: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 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3.3NF: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 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 4.BCNF:BC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 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5.无损联接:设R是一关系模式,分解成关系模式ρ={R1,R2...,Rk},F是R上的一个函数依 赖集。如果对R中满足F的每一个关系r都有r=πR1(r)|X|πR2(r)|X|...|X|πRk(r)则称这个分解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 6.保持依赖集:所谓保持依赖就是指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集在分解后仍在数据库中保持不 变,即关系模式R到ρ={R1,R2,...,Rk}的分解,使函数依赖集F被F这些Ri上的投影蕴涵。 7.事务:事务是指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什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 的工作单位,是数据库环境中的逻辑工作单位 8.封锁:封锁就是事务可以向系统发出请求,对某个数据对象加锁,此事务对这个数据对 象有一定控制,而其他事务则不能更新数据直到事务释放它的锁为止。 9.活锁:是指某个事务永远处于等待状态,得不到执行的现象 10.死锁:有两个或以上的事务处于等待状态,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另一个事务解除封锁,它 才能继续执行下去,结果任何一个事务都无法执行,这种现象就是死锁。 11.串行调度:事务的依次执行称为串行调度。 12.可串行化调度:对于事务集(T<1>,T<2>,?,T),如果一个并发调度的结果与一个串行调度等 价,则称此调度是是可串行化调度。 13.两段封锁协议: 14.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注意,超键是一个属 性集) 15.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或者是书本P24定义2.4.1 16.主键:被数据库设计者选择出来作为表T中特定行的唯一性标识符的候选键。 17.外键:某个关系的主键相应的属性在另一关系中出现,此时该主键在就是另一关系的外 键, 书本上的定义:如果表T1中任意行的F值的组合,至少包含一个空值或与被引用表T2中为候选键或主键的列集合P的组合值匹配,则列集合F被定义为外键。 18.实体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19.参照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其形式定义如下:如果属性 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R2的关系中,K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 20.第一范式规则:不允许有多值属性和含有内部结构的列。 21.兼容表:R和S有相同的标题,且属性是从相同的域中选择并具有相同的含义,则R和 S是兼容的。 22.投影:删除表上的某些列,包括标题以及对应列上的值。在结果集中只留下重复行的一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性(Concurrence)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具有此特性的程序称并发程序。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宏观上有多道程序同时运行,但在微观上可能是交替 或顺序运行的。 并行性(parallel)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具有此特性的程序称并行程序。 并行执行意即同时执行。 并行是一种物理的、或微观的同时性概念。 并发是一种逻辑的、或宏观的同时性概念。 单处理机系统不能实现并行,但可实现并发。 多处理机系统既可实现并发,又可实现并行。 2共享性 是指OS与多个用户程序共同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 资源共享方式 互斥共享:指某个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这种资源称临界资源。 同时共享:指某个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同时使用。但这里的同时的概念是宏观的,微观上则可能 是交替地对资源进行访问。 3、虚拟性 虚拟是指将一个物理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的后者是虚的,是一种感觉性存在,如虚 存、虚网、虚设备、虚文件等。 4、异步性又称:不确定性: 多道程序环境下,进程以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即为异步运行方式。 但只要运行环境相同,进程虽经多次运行,都会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 注意:并发性和共享性是OS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这两者之间又是互为存在条件的。 1.6 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多道批处理) 分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前三个为基本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 1.7 操作系统的功能 1、处理机管理 2、存储管理 3、设备的管理 4、文件管理 5、用户接口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作业:把一次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做的全部工作,称为作业 进程状态间转换 在进程运行过程中,由于进程自身进展情况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三种基本状态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换j 就绪—运行 k 运行—就绪 l 运行—等待

(完整版)药剂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名词解释 1、药剂学(Pharmaceuticals)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药典(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3、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可以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4、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 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5、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6、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 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 7、潜溶剂(cosolvent) 系指能形成氢键的混合溶剂。(P23)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叫做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8、酊剂(tincture)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或浸膏溶解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P149) 9、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多半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P147) 10、絮凝(flocculation) 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P153) 在一定条件下,微粒表面带有同种电荷时粒子间产生排斥力,而且双电层越厚,则排斥力越大,微粒越稳定。如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离子选择性地被吸附于微粒表面,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而降低表面带电量及双电层厚度,使微粒贱的斥力下降,颗粒聚集而形成絮状物,但振要后可重新分散均匀。将这种现象叫做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11、反絮凝(deflocculation)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复习整理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宏观经济基本问题:国民收入(总产出)、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就业或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周期问题(经济的波动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开放经济问题、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4、宏观经济学流派:①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②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在宏观层面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在微观层面采用传统新古典济学理论,力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合适的微观基础,因而其理论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③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理论假说: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结果.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只需要为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控制货币发行量。④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卢卡斯,普雷斯科特。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崇尚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加入理性预期。⑤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蒙代尔、拉弗等。主要观点:(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分析转向总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⑥新凯恩斯主义学派: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曼昆、斯蒂格利茨。基本假设:价格和工资黏性(市场的自动调节缓慢);不完全性假设。强调政府干预的有效。 5、萨缪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或主流学派。但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涨现象。 6、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20世纪50-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通过对100多年来的美国货币史进行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不当造成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主。 7、理性预期——罗伯特·卢卡斯:理性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为了避免损失和谋取最大益,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来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计。在弗里德曼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上,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更为彻底的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学说。 8、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①宏观经济分析以微观经济分析基础。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通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分析方法一样,但原因却是不同的。注意:合成谬误——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9、国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0、几个与GDP相关问题: ①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包括无形产品即劳务。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附加值。 ②生产与销售:GDP计算的是一定时期所生产的而不是销售的最终商品的价值。 ③流量与存量:GDP是流量而非存量 ④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GDP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的生产活动理论上虽然也创造了价值或增加了福利,但实际上没有计入GDP。 ⑤GDP是一个地域概念。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11、名义国生产总值[Nominal GDP]:以现期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实际国生产总值[Real GDP]:以基期的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GDP。GDP折算指数=名义国生产总值/实际国

数据库名词解释

Dn的子集叫做在域D1,D2,…,Dn上的关系表示为R(D1,D2,…,Dn) ,即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些列,但保留了主码。称这类视图为 模式集合。这种过程叫 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管理要求和数据操作要求 成果 SQL语句嵌入程序设计语言中,被嵌入的程序设计语言成为宿主语言。简称主语言 SQL语句的执行结果,每个游标区都有一个名字 的工作单位 T1封锁了数据R,事务T2又请求封锁R,于是T2等待。T3也请求封锁R,当T1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首先批准了T3的请求,T2仍然等待。然后T4又请求封锁R,当T3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又批准了T4的请求……T2有可能永远等待,这就是活锁的情形。 T1封锁了数据R1,T2封锁了数据R2。然后T1又请求封锁R2,因T2已封锁了R2,于是T1等待T2释放R2上的锁,接着T2又申请封锁R1,因T1已封锁了R1,T2也只能等待T1释放R1上的锁。这样出现了T1在等待T2,而T2又在等待T1的局面,T1 和T2两个事务永远不能结束,形成死锁 (1)实现数据共享;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3)数据的独立性;(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6)故障恢复 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发法,3NF的设计方法,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40.设有一个记录各个球队队员每场比赛进球数的关系模式 R(队员编号,比赛场次,进球数,球队名,队长名) 如果规定每个队员只能属于一个球队,每个球队只有一个队长。根据以上信息完成如下任务: (1)写出根据该关系模式创建表“比赛情况”的SQL语句;(4分) (2)写出关系模式R的基本函数依赖和主码;(4分) (3)把R分解成2NF模式集。(2分)

整理的一些名词解释

庆幸;为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高兴,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无所事事:做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惹人注目: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 伤脑筋: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大事不妙:指遇到坏事,想不到办法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莫名其妙:没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来,有称赞意。现在则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诚惶诚恐: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仰慕; 敬仰思慕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或同一个物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 小心翼翼: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仓促:做事急急忙忙,时间不充足,侧重指没有准备。 从容:镇定,不慌张。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杳无音信; 没有一点消息。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一贫如洗:形容十分贫穷 无所不用其极: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干预:是指过问(别人的事): 胆战心惊: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不可终日; 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冷嘲热讽:指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不屑一顾; 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言而不信,不知其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庆幸:为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高兴,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无所事事:做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惹人注目: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 伤脑筋: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大事不妙:指遇到坏事,想不到办法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莫名其妙:没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来,有称赞意。现在则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诚惶诚恐: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仰慕; 敬仰思慕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或同一个物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 小心翼翼: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仓促:做事急急忙忙,时间不充足,侧重指没有准备。 从容:镇定,不慌张。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杳无音信; 没有一点消息。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一贫如洗:形容十分贫穷 无所不用其极: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干预:是指过问(别人的事): 胆战心惊: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不可终日; 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冷嘲热讽:指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不屑一顾; 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言而不信,不知其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 令狐采学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按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按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5.流量:在一按时期内产生的变量。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暗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更量。 6.存量:在一按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暗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几多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按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折旧不但包含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含资本变更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赔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3.政府推销: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含:……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必提供现期办事作为交换。它包含:………… 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NX=XM 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含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贴金。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按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办事所获得的酬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派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 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获得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2.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出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继续上升、货币升值的现象。 23.名义/货币GDP:用生产品品和劳务的昔时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数据库中一些常用的名词解释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 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名词解释整理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它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以总量分析为特征,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重置投资: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支出法:根据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收入法:根据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算GDP。 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 第十三章 均衡产出:与计划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为均衡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经济主体想要的支出。 消费函数:根据凯恩斯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若假定两者呈线性关系,消费函数可写成C= 的方程形式,即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平均消费倾向: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可记为APC=C\Y。 边际储蓄倾向:MPS,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储蓄量的增加。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k i=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的数量增加或者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k b=1,即政府依然预算平衡,但国民收入增加。 自发性投资:不受国民收入或者消费的影响而进行的投资,它是一种独立的由非经济因素引起的投资。 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在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中提出,指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短期消费减少具有抑制作用。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提出,其核心理论在于,消费不单纯取决于现期收入,人们根据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和财产,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平均安排消费,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人一生的平均消费为C=WL\NLXYL。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其核心理论在于,消费取决于永久收入,偏重对未来收入的预测,可用公式Y P= 第十四章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使各期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供给价格或者重置价格。 IS曲线: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LM曲线:一条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正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 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流动性偏好对货币产生的需求分为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流动性陷阱:也称凯恩斯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心理。 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货币市场影响产品市场,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加总起来的总支出或总需求,而总

数据结构名词解释整理

Data Structure 2015 hash table散列表:存放记录的数组 topological sort拓扑排序:将一个DAG中所有顶点在不违反前置依赖条件规定的基础上排成线性序列的过程称为拓扑排序(44) worst case 最差情况:从一个n元一维数组中找出一个给定的K,如果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是K,运行时间会相当长,因为要检查所有n 个元素,这是算法的最差情况(15) FIFO先进先出:队列元素只能从队尾插入,从队首删除(20)(P82)2014 growth rate增长率:算法的增长率是指当输入的值增长时,算法代价的增长速率(14) priority queue 优先队列:一些按照重要性或优先级来组织的对象成为优先队列(26) external sorting外排序:考虑到有一组记录因数量太大而无法存放到主存中的问题,由于记录必须驻留在外存中,因此这些排序方法称为外排序(32) connected component连通分量:无向图的最大连通子图称为连通分量(40) 2013 stack栈:是限定仅在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19)

priority queue 优先队列:一些按照重要性或优先级来组织的对象成为优先队列(26) BFS广度优先搜索:在进一步深入访问其他顶点之前,检查起点的所有相邻顶点(42) collision (in hashing)冲突:对于一个散列函数h和两个关键码值k1和k2,如果h(k1) =β= h(k2) ,其中β是表中的一个槽,那么就说k1和k2对于β在散列函数h下有冲(35) Chapter 1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type类型:是指一组值的集合 data type数据类型:一个类型和定义在这个类型上的一组操作abstract data type (ADT) 抽象数据类型:指数据结构作为一个软件构件的实现 data structure数据结构:是ADT的实现 problem问题: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即对应一组输入,就有一组相应的输出 function函数: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algorithm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一个过程algorithm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它必须把每一次输入转化为正确的输出;一个算法应该由一系列具体步骤组成,下一步应执行的步骤必须明确;一个算法必须由有限步组成;算法必须可以终止。computer program计算机程序:被认为是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对一个算法的具体实现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操作系统概论 脱机输入/输出 具体的输入/输出不需要在主计算机上进行的方式也称“脱机输入/输出” 批处理 作业是由操作系统成批地进行处理,操作系统能自动地从输入池读入下一个作业,并予以运行和输出,如此直到整批作业全部处理完毕。 SPOOLING 由操作系统将磁盘模拟为输入/输出设备的处理方式称为SPOOLING(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ng On Line),即“并行的外部设备操作联机”,也称“假脱机”。SPOOLING 系统是以磁盘为几乎无限巨大的缓冲区来解决低速的I/O设备与高速的CPU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分时系统 为了降低交互式系统的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的比率,系统通过多台终端同时向很多用户提供运行环境,这种分时系统就能以合理的成本向用户提供交互式使用计算机的方便。 多路性 一台主机可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终端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计算机,共享系统的硬软件资源。交互性 用户能与系统进行对话。在一个多步骤作业的运行过程中,用户能通过键盘等设备输入数据或命令,系统获得用户的输入后做出响应,显示执行的状况或结果。 实时操作系统 是一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对输入进行快速处理并做出响应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多处理机系统

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可具有多个CPU或处理机。一般用微处理器构成阵列系统,其运算速度可以达到上万亿次, 分布式操作系统 分布式系统是一种多计算机系统,这些计算机可以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拥有不同的软硬件资源,并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具有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分布式系统具有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它可以把一个大任务划分成很多可以并行执行的子任务,并按一定的调度策略将它们动态地分配给各个计算机执行,并控制管理各个计算机的资源分配、运行及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协调任务的并行执行。以上所有的管理工作对用户都是透明的。 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是指用数据通信系统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群和各种计算机设备连接起来的集合,它主要用于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特别是软件和信息共享。 作业:请求计算机完成的一个完整的处理任务称为作业,它可以包括几个程序的相继执行。一个复杂的作业可由多个作业步组成,如编译、运行、打印一个程序的全部工作是一个作业,其中相对独立的每一部分称为作业步。 进程(不支持线程的进程):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活动,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可并发执行的独立单位。 并发:并发是指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计算机系统内存在着多个程序活动。并发是从宏观上(这种“宏观”也许不到一秒的时间)看多个程序的运行活动,这些程序在串行地、交错地运行,由操作系统负责这些程序之间的运行切换,人们从外部宏观上观察,有多个程序都在系统中运行。 虚拟:例如操作系统将一台互斥共享设备虚拟成同时共享设备。 共享:共享是指多个用户或程序共享系统的软、硬件资源。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指的是使用同样一个数据集的同一个程序在同样的计算机环境下运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