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较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trade off)

“权衡取舍”这个词对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人来说,感觉怪怪的,可是要知道,“t rade off”的翻译前几年很多人都还将其译为“交替关系”,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甚至专门纂文探讨这个词的

译法。不过这两年“权衡取舍”的说法已经大行其道了。其实,就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可别小看这一句话。比如说我们自己,大家都必须决定如何配置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时间(相信没有不同意见吧?那我就说下去啦)。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数学;某个人也可以修个双学位什么的,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不管是谁,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他或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不仅如此,对于他或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运动、赚钱还有~~~~~~~还有你为了听讲座也许就不得不翘课;为了不中断手头的实验就必须到下午两点多去家园和小强一起吃饭;为了给女朋友买一张周华健演唱会的票就不得不晚上不睡觉,白天顶着太阳和人吵架,还要冒着照片被贴到十大上的危险;为了学英语,大夏天的不回家,呆在没有空调的寝室受罪;……还有我们父母的每一分钱都可以考虑是给现在吃喝拉撒睡呢,还是给将来退休或我们未来继续接受教育储蓄起来呢……总之,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是“to be which”。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经济学中一个典型例子是“大炮与黄油”。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敌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

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水平之间的。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人减少。还有,红绿灯对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有用的,但是,一个字,钱!你看,胡同里头红绿灯就少多了吧?(如何抉择?超出本文范围。)

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权衡取舍之一恐怕是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经济学上的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可悲的是,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还有,如果我们的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人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

说到效率与公平,就想起了流水线,想起了福特,想起了泰罗制…。但是,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

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数学的学习(台下好像有动静……当然,还有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电子、微电子、天文、地质、环境、考古、心理、哲学、艺术、传播、外交、社会、法律、政治、管理、文学、教育、临医、药学、护理、预防……)。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了他们。其实应该和后面的机会成本、边际量一起来讲更好。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

对个体来说,每时每刻都要进行权衡取舍,而作出决策的前提在于你通晓每个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但问题是:你真的明白你所面临的成本么?

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地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这个答案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吃饭睡觉。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

上大学的收益。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也就是说你为了上大学所放弃的东西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在这里,必须说明,不是所有放弃的东西都能算进机会成本里面,而是特指拒绝备择品或机会的最高价值的估价.

以上的说明,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混乱之处甚多。比如,成本的度量使用什么标准?有一点头昏,那么看一个萨缪尔森举了几十年的例子:热狗公司所有者每周投入60小时,但不领取工资。到年未结算时公司获得了22000美元的可观利润。但是如果这些所有者能够找到另外其它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们所获年收达45000美元。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机会成本,它表明因他们从事了热狗工作而不得不失去的其它获利更大的机会。对于此事,经济学家这样理解:如果用他们的实际盈利22000美元减去他们失去的45000美元的机会收益,那他们实际上是亏损的,亏损额是45000-22000=23000美元。虽然实际上他们是盈利了。

但是上面的例子会给人以误导,那就是以为所有条件就会摆在人面前,供人挑选,剩下的就成了机会成本,其实不然。因为实际上你没办法知道一件未发生的事情给你带来的价值。布坎南说:“在缺乏选择的情况下,有时候讨论预计要发生但没有发生事件的价值是有意义的,但是,既然可供选择的方案并不代表一种丢失或已损失的机会,

因而把这些价值定义为机会成本是无意义的.一旦选择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基本关系被承认就会得出几种含意:第一,如果选择是在不同的价值选择物中进行,一些人不一定会进行选择.这不是说,一个作出决定的人必然成为选择者.由此得出第二种含义.没有选中的选择方案的价值,即机会成本,一定是存在于参与选择的个人头脑中的价值,而不是其他.因此,成本必定完全由选择者来决定,而不能由其他人决定.第三个必然结论是,机会成本必定是主观事物.它存在于选择者头脑中,并且能由居于选择者之外的其他人去具体化或进行测量.同时,不能轻易地被转化为一种资源,商品或货币信度.第四,机会成本只是存在于作出选择决定的时刻.在此以后它立即消失.因此,这种成本从未被实现,这种被拒绝的选择物从不能被享有。”

老布的说法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机会成本只是主观事物,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所谓所有选择成本表供你参考。说到这,应该说明一个前提:经济学里面所有的价值,成本等概念都是用主观方面来度量的,也就是说,钱的数量并没有直接的决定影响。假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热狗的所有者心里面认为在其它地方的高工资不如热狗的低工资,那我们就不能简单的说他们亏了。因为别人是无从知道这些人主观的价值的。

换一个问题,跟同学争论过历史中机会成本存在么?我想是没有的,尤其是在各种文明的制度选择中更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历史不可假设,历史已经过往,“机会成本只是存在于作出选择决定的时刻”,再说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根本没有什么明确

的因果主线,哪可轻言什么成本。这个问题太大,以后专门再述。这又扯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分析方法能否广泛应用,我觉得不能当万金油使。马歇尔就说:经济学像生物学一样,它所研究的东西,其本性内部结构和外形都是经常变化着的。药剂师的预断全部建立在这一暗设之上,即所用的试药是应有的试药,或至少其中的杂质可加以忽略。但即便是他,在处理人的时候,离开了具体经验,也很难有多大的进展。经过这么一番定义解释,逻辑稍微清楚了一点,但又不禁心里迷惑,这些西方人发展起来的东西,到最后竟告诉你,没有什么外在的成本标准,一切尽取于内心。那么有什么用处呢?其实,经济学一方面用貌似严整的术语堆砌理性的楼台,另一方面却又按捺不下骨子里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于是在每个基础性的术语中都留下了后门,也正是这一点,使它可能成为一门研究使人快乐的学问,而在充满理性严肃的建构后面,总藏着一个满地乱跑的小孩,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经济学方才显得更有趣,多一点关怀。

原理三 : 理性人考虑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

这条原理当初学起来感觉有趣,在于书上举出的例子,很有实际感.曼昆如此说:“例如,假设一位朋友请教你,他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你给他用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他会抱怨这种比较无助于他的决策。你的朋友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作出这种决策,他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通过比较这种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他就可以评价多上

一年学是否值得。

再举一个考虑边际量如何有助于作出决策的例子,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万美元/200,即500美元。有人会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00美元。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正如这些例子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这里实际上阐明了一条重要的思维方法,其推理实际上走的是类似帕累托改进的路数,也就是通过比较改动后状态和原有状态来决定改动是否值得.帕累托改进的意思就是跟原来比,你没什么损失,而且还有额外的好处。进而做一个推广,既然改动前的状态是给定的,那么只需要看改动本身带来的收益和成本了,这就是所谓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这里的理性也就是指能够精确的核算前后状态的收益和成本,或者说变动本身带来的收益成本变化。边际量的概念是很有用的,

比如说你要背gre的时候,就应该自觉的遵循这个理性概念,上面的叙述已经说明了只要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做事就是有利的。那么你完全可以心里暗自估量自己多背一个单词的成就感与恶心感,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继续恶心,后者更大,就去干别的。最佳状态当然是两者正好抵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你达到了,恭喜你,保持住。这条原理推广后还可应用于企业生产,在理想状态下,企业只跟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生产量,那么它只需要确定再多生产一个产品的收益和成本就行了,假如收益即价格是给定不变的,那么最好的状态就是生产到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就ok 了。在这要说明一下,对于一般的生产组织来说,产品的边际成本是不断上升的,原因很多,不外乎什么机器磨损越来越大之类,不管它;而边际收益,则是因情况而异,竞争者很多的市场一般就等于价格。当然,这全都是理想状态,哪个企业都不会傻到真去计算,只是保证尽量高于成本就行。

又有点迷糊了,不说上面的了。边际量的运用还很多,比如可以解决一些老而弥坚的问题,比如水比钻石重要,为何价格却低很多之类。黄有光这样评价:“古典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没有区别总量、平均量与边际量,因而不能解释价值悖论――为何钻石用处不大但价值很高,而水非常重要但价值很低?新古典经济学引入边际分析,可以解释价值悖论。”但是上次也说了,他和杨小凯弄出超边际分析,认为“(边际分析)由于着重于资源配置的边际分析,却忽略了对分工与专业化的研究。资源配置的边际分析研究劳动时间与其他生产要

素、产品与中间产品等的数量在边际上增减的收益与成本。但专业化的选择是,要专业下海捕鱼还是要专业上山打猎,而不只是在边际上增减捕鱼或打猎的时间。因此,对分工与专业化的分析,不能只用边际分析,而必须比较不同专业点。”。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人们面临选择,于是人们会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尤其是成本与收益的边际变动——作出决策。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下一个结论: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激励并不是鼓励,有可能使不好的)。

我们身边有很多最平常不过的事都可以用它来解释。比如,有好些同学(牛人除外)得知这学期摊了一个灭绝师太之后,就准备退课了;退不了的,一面找人诉苦,有时发文骂娘,另一面呢,“刻”,还要爆刻,谁让你是学生呢。这就是一个激励-反应的例子。

可能有些读者不喜欢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现象。那我们就看一看经济生活吧。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你惊讶的发现,你在这个盛夏的至爱,西瓜(请允许我举这个有些俗的例子吧),忽然从9毛钱一斤,降到了2毛钱一斤,你会作何反应呢?你也许会有许多怪异的联想和想象,但那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作为经济人,典型的反应是:

反应1:太好了,西瓜便宜了,相当于我兜里的钞票更值钱了,我成为了一个富人,我可以买更多的西瓜(这算什么富人?),和更

多的冰淇淋!

反应2:……西瓜便宜了,我为什么还要吃冰淇淋?少买一只棒冰能换来更多的西瓜,现在相对于西瓜,冰淇淋贵了,我要少买冰淇淋,多买西瓜。

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事实上,两种说法都对,他们在经济学上分别被叫做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这个例子中,两者对西瓜的购买量有同方向的作用,对冰淇淋的购买量有反方向的作用,最终结果如何,取决于你自己——你的偏好。

老萨(萨缪尔森)当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显示性偏好”,就是说,我们观察到的现实情况已经是经过理性人的最优化选择过的偏好了。瓜价下降:大兴的某个农民伯伯发现,种瓜不赚钱了,于是,他明年改种西红柿——这就是他对激励的反应。某个大型的种瓜基地发现亏了,于是压低工资——这也是对激励的反应,政府官员一看,不行,这工资太低了,于是没有经过调查(只是可能),通过了一个法案,叫《最低工资法》(又一个激励源)。农场主一看,呦,这不是存心让我倒闭么?裁员(对激励的反应)!于是,不幸的,有一个忠厚老实而淳朴的阿姨丧失了经济来源。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有79%的经济学家赞同这一观点:“最低工资增加了年轻人和不熟练工人的失业。”与此相对应,有93%的经济学家赞同“租金上限减少了可得到的住房数量和质量。”接下来,政府发现有了失业增加,决定进行转移支付,就是收税,然后提供社会保障。好的结果可能是,穷人得到了钱,购买力增加,(受到

了激励)于是消费增多,刺激(激励)厂商增加生产,就业机会增多……但坏的可能是社会保障是如此丰厚(激励),没有人愿意再寻找工作,并且为了维持这么高的转移支付,税收也相当的高,以至于有工作的人都不愿意工作(受到了激励),因为闲暇也是人所追求的。此外政府还征收了奢侈品税,以至于富人不再买游艇,于是,船厂的某个工人又面临下岗……

这都是曾经发生过的呦。里根回忆他在二战时期拍电影的经历时说,那时候,战时附加税达到了90%,以至于拍4部电影就达到了最高税率一档,于是,这个未来的总统,美国的精神领袖,那个“让美国走出了分裂与自我怀疑”的人,作出了他明智的决定:拍完4部电影就到乡下度假,太明智了,理性的代表!赞一个!在战后德国,由于社会保障是如此完善,如此高福利,以至于失业率多年以来一直在10%以上,还有那个北欧……

里根总统决定减税,但是政府开支并没有随之减少,于是,大量赤字出现,相当于政府在借钱花。储蓄就那么多,政府借了一大半,剩下的人就借不到多少了,借钱的人多,放贷的人少,于是,利息开始上升,贷款投资少了,“挤出”了投资(这也是激励)。美国的利率上升了,别的国家一看,原来存这里的利息高啊,于是大量资金流入美国(对激励的反应)。

大约同时,中国决定价格双轨合一,在社会上进行了宣传。老百姓就开始惶恐了:商品价比计划价高啊,怎么办?抢购!大江南北一片抢购风潮。如果每一个人都决定不抢购,也许88年的时候价格闯

关会有成功的希望,但是每一个人都想:如果别人不抢,我抢了就占了便宜;如果别人抢了我不抢,我就吃亏了!于是每个人都有同一个激励:抢购!结果是价格闯关失败,推迟了五年。这可不是什么劣根性,全世界人都是如此。(这是博弈论的内容)

最后一个例子:安全带。在50年代有安全带的汽车很少。60年代后期,拉尔夫·纳德尔(RalphNader)的著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关注。美国国会的反应是通过立法要求汽车公司生产包括安全带在内的各种安全设备,安全带成为所有新汽车的标准设备。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呢?直接的影响是由于所有汽车都有安全带,更多的人系安全带,重大车祸发生时存活的概率提高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安全带拯救了一些人的生命。

但是,人们由于他们所面临的激励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行为是驾驶员开车时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缓慢而谨慎地开车是有代价的,因为这要耗费驾驶员的时间和精力。当决定谨慎开车的程度时,理性人要比较谨慎开车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当提高安全程度的收益高时,他们就会更慢、更谨慎地开车。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道路有冰时会比道路干净时更缓慢而谨慎地开车。

现在来考虑安全带法律。安全带降低了驾驶员的车祸代价,因为它们减少了伤亡的概率。因此,安全带法律减少了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收益。人们对安全带的反应和对道路状况改善的反应是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

这个法律如何影响开车死亡的人数呢?系安全带的驾驶员在任

何一次车祸中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但他们更可能发现他们的车祸更多了。净效应是不确定的。此外,安全开车程度的下降对行人(以及没有系安全带的驾驶员)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会由于这一法律而有危险,因为他们很可能发现自己遇上了车祸而又没有安全带的保护。因此,安全带的法律倾向于增加行人死亡的数量。

经济学家萨姆·佩兹曼(Sam Peltzman)在 197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明了,实际上汽车安全法有许多这类意想不到的影响。根据佩兹曼的证据,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而增加了车祸次数。净结果是驾驶员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前四篇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这样解释人们如何决策:每一个人面临权衡取舍,任何一种行为的成本可以用所放弃的机会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作出决策,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合乎理性的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这个观点,在腐败无能、闭关锁国的清政府看来,无异于是歪门邪教,那时候讲究的是自给自足。而且我知道,除了清政府,纵观中国悠悠历史,不少时期同样是不认为贸易会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如果我告诉你,没有农民,你就要去种地,没有纺织工,你就要自己做衣服,等等,你都不觉得这些直接或者间接的交易(贸易)给

你带来了好处,我只能说,你这个榆木脑袋,用佛的语言来说,就是没有慧根。为此,我不得不用数学方式验算一番。

前提条件:

1.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人A和B

2. 他们的才能体现在不同的地方

3. 1天时间内,A能生产1公斤肉,如果这1天时间生产蔬菜,则A只能生产0.5公斤

4. 1天时间内,B只能生产0.5公斤肉,如果这1天时间生产蔬菜,则B能生产1公斤

结论:这很显然了,如果不交易,他们自己生产(效率)的最大值,就是1公斤食物,如果他们想要营养均衡,就吃不到1公斤食物(平等),这也体现了“效率”和“平等”之间的矛盾。而且显而易见的,可以让他们做交易(贸易),A每天生产1公斤肉,分给B 0.5公斤,而B每天生产1公斤蔬菜,分给A 0.5公斤,这样,他们每天都能既营养均衡而又不饿肚子。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名词解释:

1.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PK,最终以市场经济的胜利而结束。不过现在我仍然听到不少人在说计划经济的好,他们用了围棋来举例,而我想说的就是,围棋是19 X 19的格子,不需要上帝的智慧也能下,而市场比围棋棋盘大很多,以至于将围棋棋盘作为充当一个棋子的级别都不够。而且这个围棋比喻最阴险的地方在于,他把人当成了围棋的棋子,众所周知,人是活的而棋子是死的,他把自己当作上帝,随意摆弄活人。市场经济的胜利,我同样可以用严谨的数理逻辑表达出来:每个局部值都是最大值,那么由这些局部组成的整体的值,当然也是最大值。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名词解释:

1.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2. 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3. 市场势力(market power)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这也是偏好围棋理论的人最喜欢说的:你看吧,我说了让市场来搞终归是不好的,会产生很多坏影响。对此,我只能说这些人的脑子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一个科研项目,是什么都没有呢,还是能将香水搞臭。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表明它总能这样。一个人偶尔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他未必能成为一个好厨师。政府的作用则在于规则的制定,规则一旦制定了,就让社会按照这个规则运转。这也没有说,政府只有一次机会制定规则,人人都不是上帝,10个人加起来也不是一个上帝,因此不要期望通过仍然需要不断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出来的规则就是完善的。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环保的重要。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我们要么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激励,就是情况随着时间而改变进而需要修改相关规则。

而且,有些规则的制定,动机是否为了“效率”和“平等”,都是值得怀疑的。这里,看看那些金融寡头(市场势力)对政策的干预就能知道了。因此,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可以让我们的环境更好,让社会分配更公平——虽然牺牲了部分效率,让整个社会更和谐。但谨记,这个原理的关键词是“有时”。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名词解释:1. 生产率(productivity)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这其实不难理解,假如每个工人的收入都是按计件进行,那么当然效率越高的工人,收入越多,物质生活水平越高。虽然行业众多,但这个原则始终有效的。扩大到一个国家,那么则是这个原理的描述: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需要解释一下的就是,生产率并不直观的显示工人努力的程度,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率当然就会高。这个原理其实对公共政策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大家都关心的财政赤字问题,如果国家把资源更多的用到财政赤字上,那么投向公众的资源就要减少,导致生产率的增长将会成为一个瓶颈。大家都知道对于科研单位,缩小科研经费的投入,将带来何种结果。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名词解释:1. 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通货膨胀其实蛮可怕的,想象自己这个月能当生活费的工资,下个月却只能买一个面包,会怎么样呢?这表明,在这种情况下,你

不得不每个月去看老板那张丑脸,忍受他的冷嘲热讽,死皮赖脸的请求他为了加工资。听说二战期间德国的通货膨胀,导致当时工人的工资都是按小时结算的,拿到工资以后必须马上去用掉,不然,下一个小时,这时候领到的工资估计只能当废纸了。而通过膨胀的原因,则在于国家发行了过多的货币。这说明了统计的重要性。不过马克吐温也说了,世界上的谎言有三种:男人的誓言,统计数据和该死的统计数据。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名词解释:1.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这么可怕,但有时候却不得不在一段时间内向它妥协,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经济学一般认为:一下子干掉通过膨胀,势必会带来高的失业率。原因则在于任何经济措施的实施,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看成是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产生的水波也需要一段时间按才能扩散完成。治疗吸毒的病人,有时候还需要给他吗啡来过渡呢。

总结:

整体来看,经济学就构建在这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也通俗易懂的十条原理之上。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这套书的理由,从最简单的原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风靡全球的经济学入门教材《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在教材的开篇第一章,曼昆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对经济学门外汉来说看似高深的经济学理论。这十大经济学原理从十个方面为我们解释了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经济现象。下面,仅以个人的理解来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看法。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 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设基础之上。其中重要的一个假设即是资源是稀缺的。而同时,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当人们面临的资源是稀缺的而其欲望是无穷的时候,他必然面临这一定的选择。中国人常说“有所得必有所失”即是这样的道理。人们在做出选择的同时必定面临着权衡取舍。生活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在平时的行为中总是表现出这样的权衡取舍。当你拥有一大笔钱的时候,你会选择去买一辆车还是一套房子?究竟是车子还是房子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效用?因为你拥有的钱是有限的,而如果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你会选择两者都购买,但你的预算

不允许你这样做,在有限的金钱收入的前提下,你只有做出一定的选择。此乃谓之“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 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在经济学的成本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即同样的资源用在一个用途之后所失去的其用在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通俗的讲,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的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以前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只考虑看的见的成本的传统。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人们不仅仅应该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损失,更应该考虑一些潜在的看不见的机会成本。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考虑机会成本。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做出是否继续上研究生的经济决策。鉴于目前人类本身还没有分身术,我们去继续深造上研究生就不能去工作,上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即是同样的时间内我们参加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而相反,我们工作的机会成本即是我们上研究生所能拥有的美好未来。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十大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习题一、名词解释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4、机会成本 5、理性人 6、市场失灵 7、通货膨胀 8、生产率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正误题(请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______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 餐”时,他们是指所有经济决策都涉 及到权衡取舍。 2、______只有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 成本时,理性人才行动。 3、______公共财政支持高等教育的不合意结果 是降低了学费,为许多原本不想再学 习的人提供了上州立大学的激励。4、______即使增加的汽车产量的成本大于所得 到的价格,只要企业有利可图,汽车 制造商就应该继续生产增加的汽车。 5、______对一个学生来说,看一场篮球赛的机 会成本应该包括门票的价格和可以 用于学习的时间的价值。 6、______当政府用税收和福利再分配收人时, 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7、______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描述了公司经营如何像一只“看不见 的手”伸到消费者的钱包中。

8、______如果美国取消了与亚洲国家的贸易, 美国在经济上就会获益。因为美国将 被迫生产更多的、我们自己的汽车和 衣服。 9、______当一架喷气式飞机从头上飞过时,噪 音引起了外部性。 10、______酒类的税收提高了酒的价格,井提 供了消费者多喝酒的激励。 11、______Sue更擅长,打扫卫生,Bob更搜 长做饭。如果Bob专门做饭而Sue 专门打扫卫生,这将比他们平等地分 摊家务所需要的时间少。 12、______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是由经济中货 币的过度增长引起的。 13、______在短期中,降低通货膨胀往往会引 起失业的减少。 14、______单个农民在玉米市场上可能拥有市 场势力。 15、______美国工人有较高的生活水平是因为 美国有较高的最低工资。 16、______把你工资的一部分储蓄起来的机会 成本是现期消费。 17、______如果政府发行了两倍的货币,如果 经济已经在最高能力时生产,则支 出翻了一番,但由于产量仍保持不 变,物价也翻了保持不变。 18、______气囊所减少的汽车车祸的死亡小于 你所希望的,因为一次车祸的成本 是低的。这改变了激励,使人们开 车更快,而且车祸更多。 19、______清新的空气不是稀缺的。因为为了得到它,你不必放弃任何东西。 20、______所谓理性人是指决策一直正确的人。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较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trade off) “权衡取舍”这个词对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人来说,感觉怪怪的,可是要知道,“t rade off”的翻译前几年很多人都还将其译为“交替关系”,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甚至专门纂文探讨这个词的译法。不过这两年“权衡取舍”的说法已经大行其道了。其实,就一

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可别小看这一句话。比如说我们自己,大家都必须决定如何配置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时间(相信没有不同意见吧?那我就说下去啦)。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数学;某个人也可以修个双学位什么的,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不管是谁,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他或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不仅如此,对于他或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运动、赚钱还有~~~~~~~还有你为了听讲座也许就不得不翘课;为了不中断手头的实验就必须到下午两点多去家园和小强一起吃饭;为了给女朋友买一张周华健演唱会的票就不得不晚上不睡觉,白天顶着太阳和人吵架,还要冒着照片被贴到十大上的危险;为了学英语,大夏天的不回家,呆在没有空调的寝室受罪;……还有我们父母的每一分钱都可以考虑是给现在吃喝拉撒睡呢,还是给将来退休或我们未来继续接受教育储蓄起来呢……总之,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是“to be which”。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经济学中一个典型例子是“大炮与黄油”。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敌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

-经济学十大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习题一、名词解释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4、机会成本 5、理性人 6、市场失灵 7、通货膨胀 8、生产率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正误题(请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他们是指所有经 济决策都涉及到权衡取舍。 2、只有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理性人才行动。 3、公共财政支持高等教育的不合意结果是降低了学费,为许多 原本不想再学习的人提供了上州立大学的激励。 4、即使增加的汽车产量的成本大于所得到的价格,只要企业有 利可图,汽车制造商就应该继续生产增加的汽车。5、对一个学生来说,看一场篮球赛的机会成本应该包括门票的 价格和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的价值。 6、当政府用税收和福利再分配收人时,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7、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描述了公司经营如何像 一只“看不见的手”伸到消费者的钱包中。 8、如果美国取消了与亚洲国家的贸易,美国在经济上就会获益。 因为美国将被迫生产更多的、我们自己的汽车和衣 服。 9、当一架喷气式飞机从头上飞过时,噪音引起了外部性。 10、酒类的税收提高了酒的价格,井提供了消费者多喝酒的激励。 11、更擅长,打扫卫生,更搜长做饭。如果专门做饭而专门打扫 卫生,这将比他们平等地分摊家务所需要的时间少。

12、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是由经济中货币的过度增长引起的。 13、在短期中,降低通货膨胀往往会引起失业的减少。 14、单个农民在玉米市场上可能拥有市场势力。 15、美国工人有较高的生活水平是因为美国有较高的最低工资。 16、把你工资的一部分储蓄起来的机会成本是现期消费。 17、如果政府发行了两倍的货币,如果经济已经在最高能力时生 产,则支出翻了一番,但由于产量仍保持不变,物 价也翻了保持不变。 18、气囊所减少的汽车车祸的死亡小于你所希望的,因为一次车 祸的成本是低的。这改变了激励,使人们开车更快, 而且车祸更多。 19、清新的空气不是稀缺的。因为为了得到它,你不必放弃任何东西。 20、所谓理性人是指决策一直正确的人。 三、单项选择题 1、经济物品是指。 A 有用的物品 B 稀缺的物品 C 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西方经济学是研究。 A 企业如何赚钱的一门社会科学 B 如何实现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一门社会科学 C 如何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的一门社会科学 D 政府如何管制的一门社会科学 3、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A 选择会导致短缺 B 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 人是自私的,所做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 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4、你上大学实际上意味着你做了一种选择,这里,是你上四年 大学的机会成本。 A 你因上四年大学而损失的在皮鞋厂打工所得的20000元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完整word版)经济学十大原理详解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 ) 目录 经济学十大原理地内容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参考文献 [编辑]经济学十大原理地内容 经济学十大原理可以说是《经济学原理》全书地总纲. 学经济学最大地作用就在于解释现象. 实证经济学:解决世界是怎样地问题; 规范经济学:解决世界应怎样地问题. [编辑]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 ) 天下没有免费地午餐,要想得到一种东西都要以放弃另外一种地东西为代价机会成本例子:学生时间地分配,大炮与黄油,治理污染,效率与平等,职业运动员选择放弃学业. 关于作出决策地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地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地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地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地最宝贵地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地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地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地一小时.而目,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地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地时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地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地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地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地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地交替关系.典型地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地交替.我们把更多地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地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地个人物品地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地是清洁地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地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地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地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地利润少了,支付地工资低了,收取地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地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地好处是更清洁地环境,以及由此引起地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地收入减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社会面临地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地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地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地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地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地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地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地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

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 人们面临交易关系原句可理解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运用在保卫海岸线上免受外国入侵的时候(大炮),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原理五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

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地学问,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地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所生活地世界,可以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无论你今后身处何方,你都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地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地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地交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地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地特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地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地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地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地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地东西. 考虑上大学地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地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地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地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地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地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地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地原因.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地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地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假设一架个座位地飞机飞一次地成本是万美元,每个座位地成本是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地乘客愿意支付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地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地平均成本是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地乘客将消费地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地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地增量调整.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地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地价格买到各种各样地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地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地话,你地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地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地价格买到各种各样地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地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地话,你地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地一种好办法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地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地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地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地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地市场结果. 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地结果.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地分散决策配置资源地经济.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地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地情况. 市场失灵地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地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不承担排放烟尘地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假设镇里只有一口井,这口井地所有者对水地销售就有市场势力.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地情况.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问题 人们为了得到某东西,就必须放弃另外可供选择的一种或多种东西,所以在这里人们就面临着“取舍”的问题。例如,我们上大学,就意味着放弃了出去工作得机会,那么我们是要选择读大学呢?还是去工作?假期出去兼职,就意味着放弃了待在宿舍睡懒觉或出去玩的机会,那么我们是要选择去做兼职?还是待在宿舍睡懒觉或出去玩?为了能在取舍之间达到利益最大化,这就需要“权衡”了。在选择读大学和选择去工作之间权衡,在做兼职和待宿舍睡觉或出去玩之间权衡,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权衡取舍”,做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做出觉得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决策过程中,通过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潜在的收益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因为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例如,我上大学的成本不仅仅是学费,课本费,住宿费和伙食等费用,还包括了我放弃去工作而损失的工资。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而这些人往往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决策。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例如,假期兼职你会那用去做兼职所产生的车费、饮料等费用与兼职所产生的利润相比较,最后选择要不要去做这份兼职。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往往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进行决策。当成本与利益发生变动人们的行动会发生变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超市某商品打特价,那么这个购买商品的数量就会上升。法定节假日,国家规定高速公路收费站不收费,这就会导致在这个节假日中高速的车辆增多。这些都是人们对激励做出的反应。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可以使人们通过交易来交换其他的物品或劳务,使每个人可以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或卖出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使每个人可以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例如,日本四面环海缺乏资源,所以他们通过贸易的方式向他国购买粮食,这样就不需要自给自足了。日本的汽车行业比较发达,制造的汽车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出口到他国从而获取利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 pre讲稿

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I will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What I will share with you now is from a book called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written by Mankiw.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Economists study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how much they work, what they buy, how much they save, and how they invest their savings. Economists also study how people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For instance, they examine how the multitude of buyers and sellers of a good together determine the price at which the good is sold and the quantity that is sold. Finally, economists analyze forces and trends that affect the economy as a whole, including the growth in average income, the frac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at cannot find work, and the rate at which prices are rising. During studying these problems, economists found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Because the behavior of an economy reflects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s who make up the economy, we start our study of economics with four principles of individual Decision making. They are a)People face tradeoffs b)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get it c)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d)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As we go about our lives, many of our decisions affect not only ourselves but other people as well. The next three principles concern how people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They are a)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b)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c)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All these decisions and interactions together make up “the economy.”The last three principles concern the workings of the economy as a whole. They are a) 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b)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c)Society faces a short 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Now I want to introduce the three principles in the second part. The first one is 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We live better because we trade. If we isolate from others, we would need would need to grow our own food,make our own clothes, and build our own home.Trade allows each person to specialize in theactivities he or she does best, whether it is farming, sewing, or home building. Bytrading with others, people can buy a greater varie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at lower cost. Countries as well as families benefit from the ability to trade with one another. Trade allows countries to specialize in what they do best and to enjoy a greater varie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Although maybe they are competitors, trade still makes them better off. The second one is 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Today, most countries that once had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ies are developing

经济学十大原理ppt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合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2、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话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巾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干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棉利的影响。当一个人小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 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经济学原理习题答案 (2)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复习题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较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trade off) “权衡取舍”这个词对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人来说,感觉怪怪的,可是要知道,“t rade off”的翻译前几年很多人都还将其译为“交替关系”,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甚至专门纂文探讨这个词的

译法。不过这两年“权衡取舍”的说法已经大行其道了。其实,就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可别小看这一句话。比如说我们自己,大家都必须决定如何配置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时间(相信没有不同意见吧?那我就说下去啦)。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数学;某个人也可以修个双学位什么的,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不管是谁,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他或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不仅如此,对于他或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运动、赚钱还有~~~~~~~还有你为了听讲座也许就不得不翘课;为了不中断手头的实验就必须到下午两点多去家园和小强一起吃饭;为了给女朋友买一张周华健演唱会的票就不得不晚上不睡觉,白天顶着太阳和人吵架,还要冒着照片被贴到十大上的危险;为了学英语,大夏天的不回家,呆在没有空调的寝室受罪;……还有我们父母的每一分钱都可以考虑是给现在吃喝拉撒睡呢,还是给将来退休或我们未来继续接受教育储蓄起来呢……总之,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是“to be which”。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经济学中一个典型例子是“大炮与黄油”。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敌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交替关系原理)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原理)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决策原理、收益递减原理)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反应原理)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比较优势原理)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看得见的手”的原理)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差异原理)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通货膨胀与失业短 期交替关系原理) 原理一 人们面临交易关系原句可理解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运用在保卫海岸线上免受外国入侵的时候(大炮),用于提高国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原理五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第1部分习题1——经济十大原理

第1部分习题1——经济十大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情况涉及权衡取舍() A、买一辆新汽车 B、上大学 C、星期天上午看一场足球比赛 D、睡午觉 E、以上各项都涉及 2、之所以要权衡取舍,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 A、有效的 B、经济的 C、稀缺的 D、无限的 E、边际的 3、经济学研究() A、如何完全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 B、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C、如何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到我们得到满足时为止 D、如何避免进行权衡取舍 E、社会如何管理其无限的资源 4、除非一种行为满足下列条件,否则理性人就不会行事() A、可以为某人赚钱 B、符合伦理道德 C、产生了大于边际利益的边际成本 D、产生了大于边际成本的边际利益 E、以上每种情况都不是 5、提高税收并增加福利支付() A、证明了存在免费午餐 B、减少了市场势力 C、以损害平等为代价提高了效率 D、以损害效率为代价改善了平等 E、以上每一种情况都不是 6、假设你捡了20美元。如果你选择把这20美元用于看足球比赛,你看这场比赛的机会成 本是() A、没有,因为你捡到了钱 B、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 C、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

D、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再加 上你在看比赛中买饭的成本 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7、对外贸易() A、使一国能以低于自己在国内生产一切东西时的成本拥有种类更多的物品 B、使一国可以避免权衡取舍 C、使一国可以更平等 D、提高了资源的稀缺性 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8、由于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如果会计师的平均薪水增加50%,而教师的平均工资增加 20%,我们可以预期() A、学生将从教育专业转向会计专业 B、学生将从会计专业转向教育专业 C、上大学的学生少了 D、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9、以下哪一种活动最可能产生外部性() A、学生坐在家里看电视 B、学生在宿舍里聚会 C、学生为了娱乐而读小说 D、学生在学生会吃汉堡包 10、以下哪一种东西产生的外部性能力最小() A、香烟 B、音响设备 C、防止疾病的疫苗 D、教育 E、食物 11、以下哪一种情况描述了最大的市场势力() A、一个农民对谷物价格的影响 B、沃尔沃对汽车价格的影响 C、微软对台式电脑操作系统价格的影响 D、一个学生对大学学费的影响 12、下列哪一种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是正确的() A、市场参与者仿佛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行事,产生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B、税收有助于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成本与利益 C、在有足够大的电脑时,中央计划者可以比市场更有效地指导生产 D、市场体制的力量倾向于在消费者平等地分配资源 13、美国工人享有高生活水平是因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