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信息化技术的快速革新一方面表现为信息化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信息化技术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于各个经济领域。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然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恰当的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使之与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相结合并非轻而易举。作为市场经济结构中的主要构成单位,企业的经营效益好坏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从各个渠道获得的信息来看,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投入,而以股东权益增加为目标的上市公司,其信息化投入的程度所对应的产出则尤其受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不仅是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企业的管理者同样关心企业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和资金投入,是否能够获得与投入相当的收益。国内外的许多文献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阐释了信息化投入改善企业绩效的机制,这些论证包括由资源基础理论引申出的企业异质性理论,也包括信息化改善经营流程绩效,从而间接提高企业综合绩效的理论,也有的学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改变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改善企业的战略、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促进组织学习等中间环节最终提高企业绩效。然而,许多信息化投入失败的案例表明,理论上分析的结论在实践中并没被证实。因此,许多实证研究从信息化能否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而得到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大致有三种观点,即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投资给企业带来正向影响、没有影响和负面影响。

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信息化投资额和其他变量对企业绩效进行回归分析,二是将样本公司按照实施信息化与否进行分类,比较两类公司绩效的差异。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总结和分析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投资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和机制,然后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搜集样本公司在2002年至2009年的管理信息化(如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等)实施情况,根据样本公司的行业类别、公司规模对样本公司进行配对分组,采用均值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配对样本组的绩效差异情况,并研究了信息化实施阶段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情况。通过实证检验,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公司所在的行业、公司的规模,运行ERP系统的时间等三个因素都会对实施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而言,从行业上

看,实施ERP系统对制造类公司的经营流程绩效和综合绩效有显著影响,对非制造类公司没有显著的影响;从企业规模上看,实施ERP系统对小规模公司的经营流程绩效和综合绩效有显著影响,而对规模较大的公司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三,从信息化实施的阶段来看,实施ERP系统的公司,其盈利能力在前三年内基本没有增长,而在ERP系统运行三年之后,其盈利能力会有所提高。

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影响的解析

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影响的解析 ———基于我国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经验分析 摘要:资本结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资本结构不仅与企业的税收地位、财务状况、代理成本和治理结构直接相关,而且与公司业绩及未来发展能力直接相关。本文选择目前研究相对较少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资本结构和公司业绩的现状并探析其成因,然后选择多个指标同时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双向检验。在实证过程中,选用了每股收益作为公司业绩指标,用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资本结构的主要指标,进一步选择LN(营业收入)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值作为分析资本结构内部因素的指标。关键词: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回归分析 一、引言 资本结构是指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是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并决定着企业绩效。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有利于制造业的稳健经营。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而公司绩效我们通常用每股收益来衡量,每股收益可以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

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本文将在spss 分析结果的印证下具体分析资产负债率与每股收益的相互关系。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借用了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值和LN(营业收入)协同资产负债率综合分析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股本之比,用来反映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一般而言,该比率越大,证明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充足的现金净流入,企业才有能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市场占有的份额,开发新产品并改变产品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一般讲该指标越大越好。假如一家公司过度依赖增加应收账款的途径实现销售,导致现金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在金额上远远小于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以至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远远小于“净利润”,那么,一方面报告期确认的销售利润可能包括较多的潜在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风险,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着主营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难以支撑今后业绩的可持续增长。 为了验证我国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采取回归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目前为止,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制造业公司达到102 家。本文选择主营业务为专用设备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回归数据分析资本结构对行业绩效的影响。

市场结构行为绩效的内容及关系

SCP模式,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它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建立的三段论式的产业分析范式。 SCP具体内容包括: 1.市场结构理论 市场结构就是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集团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新企业的进入壁垒;产品的差异度;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和价格弹性;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规模经济;生产的多样化等。 2.市场行为理论 市场行为就是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竞争性行动。市场行为主要内容包括:(1)企业的价格行为;(2)企业的非价格行为。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市场集中度越高,少数大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越高,大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也就越强。少数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产量使价格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由于缺乏竞争者,大企业对提高产品质量、销售服务、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关心程度不如竞争型市场上的企业那么高。大企业之间往往形成某种形式的联合或协议,以共同控制市场。相反,市场集中度越低,由于市场上存在着足够多的竞争者,企业成为价格接受者,行业价格水平趋于下降并接近产品的边际成本,企业之间在产品品种、质量、技术、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企业的兼并、破产与大量新企业的出现并行。企业行为也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如企业的合并、兼并行为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3.市场绩效理论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经济效益、技术绩效和市场外部性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它反映的是产业运营的实际效果。它通常表现为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结果。技术绩效对经济效益和市场外部性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对自然垄断行业的市场绩效分析时也应对行业利润进行考察,因为垄断易产生高额利润,这种不是由高效率经营形成的结果会影响市场绩效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有效传导。 SCP的关系是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对市场成果的影响作用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适度竞争的寡头市场和带有某些原子市场的市场结构,可以实现按照竞争要求所期望的市场成果。 第二,要获得有效的市场成果,就必须消除市场进入的限制,其中主要是人为的限制。 第三,有效竞争所要求的并不是特别高的产品差异程度,而是要求适当的产品差异。市场行为对市场成果也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只是两者间的正向与负向作用关系较难区分。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针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价思路,并从产出角度设计了一套分层次的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与人的主观认识密切相关,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因而,本文还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中。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模糊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多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但信息化战略实施之后,企业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企业难以对信息化应用效果及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绩效进行充分的评估,企业也无法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持续改善计划。因而,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进行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对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信息化绩效评价其实是着眼于投入角度的信息化水平评价,即从信息化装备、信息化人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投入角度综合考察企业所处信息化的水平或阶段。但实践中,信息化建设投入高并不意味着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竞争力,也即企业信息化的绩效并非与投入成正比关系,所以将企业信息化评价,从传统的“以投入为主”确定信息化水平,转变为“以绩效为主”确定信息化成效,具有重要的政策引导和实践价值。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缺乏系统性,多从传统的财务角度考察信息化效果。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流程重组为基础,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既是一个为生产和管理服务的过程,又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有效配置信息资源后所取得的业务成果,因而,信息化绩效不是一种事后的结果性反映,它不仅与最终系统的功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成果(有效满足预期使命目标的结果)的实现相关,而且包含信息化进程中蕴含着的企业运营效能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而目前不少研究仅从财务角度衡量企业信息化的成效,构建的指标体系缺乏系统性,难以做到信息化过程和效果评价的统一。

浅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浅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摘要:企业文化通过影响企业氛围提高员工产出,统一的价值观降低企业内耗、共同的行为方式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大力培育员工的使命感、不断改进丰富企业文化、重视员工参与性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影响方式企业绩效 企业文化是一种具有强大效应和辐射作用的管理要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它通过对员工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于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最终决定企业未来的命运和长远前景,是一种成本低廉、潜力巨大、作用广泛的软性生产力。当前背景下深入探讨企业文化的作用,对于提高企业绩效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它是指某一企业内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和遵循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全体员工拥有共同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基本信念、认知和一系列规则,是一个随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文化是发生并作用于企业范围内的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某种特定的社会意识,集中反映出某个特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核心理念。企业绩效包括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两个部分,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完成预期目标的程度,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率高低及盈亏情况等,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通过影响企业氛围提高员工产出 企业文化会对企业氛围产生影响,企业氛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恶性的企业氛围,一种是良性的企业氛围。在恶性的企业氛围里,员工会产生强烈的疲倦、孤独、愤怒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员工的精神、心理以及生理状态,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如果负面情绪过多,员工不但不能发挥个人的潜能,而且还会使得个体的产能水平降低到正常水平之下。而良性的企业氛围有益于在员工中营造出一种舒适、愉悦、积极的轻松氛围,让他们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态来工作。在这种轻松而简单的氛围内,企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 一、引言 近年来,创新及创业的发展受到高度注重。从大学生创业“50万元以下的注册资本可分期到位”到国家及各省市级创业扶持政策层层推出,全民创业已成为必然趋势。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国家发布了各种优 惠政策实行鼓励,如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支出加计费用化等,都大力促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策略。不过如何确定能够带来符合期望产出的有效投入成为企业不 得不解决的难题。通过实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能够更好地判断出 何为有效的投入、何为无效的浪费,从而更好地制定符合企业现状的 战略。在系统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下,企业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估 创新绩效,这极大地协助了企业提升创新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有助 于企业选择合适的经营战略和有效的资源配置。现如今,企业技术创 新绩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指标,还引入了大量的非 财务指标,但因为非财务指标在定量化过程中掺杂了过多的主观性因素,可能导致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偏差、企业自我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财务评价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基础的地位仍是不可撼动的。所 以基于财务视角来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准确把握和客观 评价技术创新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财务视角对企业技术创新绩 效评价方法实行系统的综述。 二、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内涵 (一)技术创新。创新一词来源于ShcumpeetrJ.A.的《经济发展理论》,此书在1934年译成英文时,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之后Shcumpeetr提出创新概念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将生产条件和 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从而获得潜在的利润。对于技术创新的 概念界定一直存有较多争议。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MueserR.在搜 集大量相关论文并实行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后,得到了一个较为简洁准 确的表述: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

企业信息化工作绩效的评估

企业信息化工作绩效的评估 在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评估是重要的课题之一,从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到安全管理,都非常重视评估工作。而在新生事物信息化建设领域,评估却是一个薄弱环节。 行业为了衡量各单位信息化水平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信息化领导力、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应用服务能力建设、网络安全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等评价内容。但据笔者对有些企业信息系统的实际投入和效益反馈的了解,前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很多资金,建成了很多系统,但有些系统因“建成之后却发现不是当初想要的”,最终不能继续应用甚至被迫淘汰,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究其原因,问题出在企业层面的自主规划、设计和项目管理上。尽管信息化项目通常会经过“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预算审查、招投标、专家评议,中期的规划会议、技术方案研讨会,项目收尾时的测试、验收、总结”等阶段,然而在回答信息系统项目有多大价值或者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多大贡献时,企业通常只能用工作效率提高、资料更易于更新等来回答,信息化项目评价缺乏可具体参照的标准。 没有度量,就没有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目标的实现。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度量和监控

信息化建设的框架,那么,企业治理、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战略的一致性、价值交付、风险管理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都将无从谈起。这样说来,信息化绩效评估与规划同等重要。这里的绩效评估不仅仅是“事后评估”,而是指覆盖信息化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绩效评估。如果缺乏基于绩效评估的过程控制,在一次性投资后缺乏有效监控和评价,缺乏有效机制保障信息系统投入的实际收益,那么企业就容易陷入信息化应用的“泥潭”,走入信息化建设“盲目引进、随意开发”的误区。 就信息化项目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而言,其价值并非简单地回答“要不要开发”这样较为概括性的问题,而是应该明确地回答“值不值”的问题。具体应该由谁来评价呢?听取员工的意见?新系统上线必然改变员工的工作习惯,这种改变可能造成员工对于信息系统的片面评价。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得到的评价似乎比较客观,但是聘请第三方机构的费用不低,而且信息系统中一般会有大量的机密信息,长期依赖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会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一定风险。企业如何才能独立自主地获得客观有效的信息化工作效果评估呢?这就需要企业建立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标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施持续的过程管理和评价。结合卷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可以探索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估。 1.是否降低了企业制造和运营成本。比如,传统方式下,生产制造原始数据的获取靠的

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保持公司基业常青的法宝来源于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以追求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拥有优秀绩效的企业文化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 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的、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 1、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一,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其它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核心理念、愿景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并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影响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德鲁克说:“企业目标只有从

企业外部的顾客角度才能得到评价”,因此顾客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既参与价值创造活动,也会影响价值实现活动,他们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最终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也会通过对顾客的影响间接影响企业绩效。 第二,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 第三,企业利益相关者各方均对企业绩效做出了贡献。企业绩效由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组成,但经济绩效是最根本的,只有经济绩效实现了,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各方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绩效。企业经济绩效为社会绩效提供基础,而企业社会绩效又会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增长。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绩效影响的实现模式:企业文化——态度——行为——绩效。 2、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引述 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变革成功的同时保持已有优势,即同时具有探索与开发的双元能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在维持现有能力的同时不断塑造新能力。探索性创新(exploratory innovation)和开发性创新(exploitative innovation)正是企业这种双元能力的重要体现,它们与企业的事前战略目标更密切相关,不但体现出企业对新知识和新机会的不断探索,还更多地体现出企业对现有知识和资源的驾驭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主动适应性,而不仅仅是事后对创新成果的感知。同时,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在基本的行为适应方式上体现了创新活动的特征及企业绩效的来源。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是两种性质不同、具有明显绩效差异的组织活动,它们对组织资源形成了竞争。如何协调和平衡这两种创新方式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二.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评价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中评价企业绩效的主要方法,在国内外经过十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典范。研究内容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即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形成了各种绩效评价的观点;二是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基于不同观点形成了企业绩效的评价框架。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国外企业绩效的评价理论研究己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根据理论研究的内容不同,具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成本评价理论阶段。该理论研究的是早期的一种简单将本求利思想,企业绩效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企业主服务。 二是财务评价理论阶段。这种理论始于20世纪初,通过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最著名的是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它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的深化,使财务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完善。在这一阶段,企业绩效评价主要为企业经营者服务。 三是价值评价理论阶段。这种理论由日本松下公司首先创立,20世纪初,日本松下公司提出了“剩余收益”绩效评价方法,使剩余收益取代投资收益率成为一种主要业绩评价指标。最终形成了经济增加值评价法(EV A),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绩效衡量指标方法,EV A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理念。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为上市公司的企业股东服务。 四是综合评价阶段。这种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韩国,该国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国有企业实施年度绩效评价。到90年代初,美国卡普兰和诺顿平衡计分卡的诞生丰富了综合评价的内涵,完善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使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1.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 Christopher(2001)等明确指出:“市场营销策略的最终目的的确是为了赢得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客户。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对构成整个经营环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更加广泛地定义和关注。包括供应商、企业员工、对企业经营有影响的机构或个人、分销商,以及与企业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其他企业在内的构成企业经营大环境的多重市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赢得和留住目标客户的能力。” 测量企业绩效的方法有很多,如V enkatramanandRamanujam(1986)通过归纳整理,将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具体分为:财务绩效、事业绩效和组织效能。此外,在针对市场导向的研究中,

企业中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分析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企业中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分析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摘要:人是每个企业组织中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最不确定的因素,企业人际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由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组织制度、领导行为、企业文化和员工特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员工的人际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表征和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人际关系的展现频率与企业的绩效有很大的关系。可见, 这一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企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究深层原因,对国企的改革及发展及其绩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际关系领导层之间关系中层领导与员工之间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企业绩效团队精神解决对策 一.人际关系 正如著名学者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能力,85%取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句话足以给人深刻的启示。 20 世纪20 年代初,人群关系学派的兴起使西方管理者开始注意到组织内人际关系对绩效的影响。20 世纪50年代兴起的社会———技术理论,把组织中人际关系层面与企业的技术因素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人们依赖一定的媒介,通过个性交往而形成的思想、物质与情感交流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具体与现实的反映。简单地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等。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因此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际关系对个人的生存、发展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人际关系,是体现了“企业”这个“小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现状。企业人际关系是在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中存在不同的分工与协作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一个和谐、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环境,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为顺畅,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归属性,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使员工创造最大限度的绩效。 一个人在企业中能否取得成功,人际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因素。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可以为你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脉资源。 二.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成因 大中型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一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它使企业人迹关系复杂化,羁绊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阻碍这企业走向市场,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 (一)企业中领导层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中,领导因素历来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在管理和决策实践中,领导同样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领导层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人际关系,领导们面对各种体制,面对现任的干部任用、考核的方式和标准,他们必然产生对上级的依附性、服从性和被动性,他们必须在“向上负责”

!!企业管理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

一、健全完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分为战略管理、实施管理和运维管理三个层面。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框架,企业信息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 过不断地进行PDCA而得以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注*PDCA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 1、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对信息沟通速度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的信息化需要在良好的管理方法下进行运作。企业的IT管理分为三个层面:战略管理层面;实施管理层面;运维管理层面。战略管理层面关注于IT如何服务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和事业方针,如何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关注于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利用IT的手段改善企业流程。实施管理层面主要关注于对于规划的IT项目如何进行管理,保障软件开发项目、系统集成项目得以顺利的实施。运维管理层面主要关注于如何保障已有的IT系统稳定、高效、安全地运行,保障企业业务顺利进行。在各管理层面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遵循PDCA的方法,不断地进行优化。 企业信息化大的PDCA循环圈需要IT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评价系统实施的效果,决定如何优化规划、实施和运维管理。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管理和运维管理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PDCA,确保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日常工作得以不断地改进。

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不同层面和时期需要具有不同的能力。在规划中需要战略规划能力;IT专业技术能力(这里主要指对IT技术和发展方向以及IT应用领域状况有较为宏观把握的能力)。在实施管理中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技能,当然也离不开专业能力了。在运维管理中需要企业管理能力,在这里更加强调专业技术能力去解决实际发生的各种问题。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如图2来表示: 2、信息化管理体系内容简介 在该部分将对图2描述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内容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三.1 战略管理 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起点,IT规划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总体方针和战

文化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文化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作者:黄浩城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5期 1绪论 长期以来,很多人将企业不良的经营绩效归因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缺陷和市场低迷的行情走势等因素。例如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重过高,公司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做好相应的市场分析和调查。尽管将文化因素纳入经济学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但是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确有着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去研究。霍夫斯蒂德是当今文化行为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之一,他对人们在全球一体化的思维和文化含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 14 00种社会科学文献的索引里,霍夫斯蒂德被认为是引用最多的思想家。霍夫斯蒂德提出了帮助区分文化差异的四个维度:权力差距;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子气概/女性气质,即男女差异;不确定性回避,即人们是接受风险还是反对风险。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不仅可以应用在国家、区域、民族文化的差异测量,而且可以应用在企业组织和职业层面。从管理角度讨论文化差异,并

给出操作对策,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具有开创性和包容性的。 2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回顾 权力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一个组织或一个机构的成员在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上持有较少权力的事实的接受程度。组织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基于管理的便利性,而大多数是扁平化的管理机构。集体主义社会是相结合的社会组织,人们经常用“内、外组”来区分群体,他们希望在员工的关怀”集团,也是集团回报保持绝对的忠诚。美国是一个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成就的个人主义社会。例如,邱少云,一个殉道者,我们清楚地知道,在战争中抵抗美国侵略和援助韩国牺牲自己赢得这场战斗。男性倾向是指社会性别角色在性别差异上的明显性,男人应该自信、坚强、功利的成就,女人应该谦虚、温柔、关心生活质量;女性倾向是指性别角色在社会性别上的重叠,男女都谦虚、谦虚、注重生活质量。霍夫斯泰德的调查发现,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不确定性规避差异较大,不确定性高的民族生活在未知和不确定性为敌人,尽一切可能避免,但是人们避免不确定性较低的接受态度。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一个社会的决定是否受传统事件和过去事件的影响,或受当前或未来的影响。长期的取向强调节俭和毅力,为了达到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双创)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真正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转换为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创新产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创新绩效的高低决定了国家创新战略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处于创新贫乏期,高资本投入、高能源消耗、低产出效率、低劳动力资本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模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研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绩效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怎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对推动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相关性的背景与意义出发,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文献的回顾,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和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实地调研,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本土化设计问卷,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和Excel2013等工具进行数据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信度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及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和组织支持感的调节效应检验等实证研究来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总共包含六章内容:绪论、相关概念和理论、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假设与实证分析、结论以及对策建议。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四个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显著性程度有差别。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心理资本能够在两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在两者中具有调节作用。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这些对策建议对企业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上市公司信息化与公司绩效关系分析

上市公司信息化与公司绩效关系分 析 内容摘要:信息化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最近几年,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信息 技术投资,信息技术投资是否带来上市公司绩效的提高?本文通过选择实验组和对照 组的方法,研究了信息技术投资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报酬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最近几年进行信息技术投资的公司的净资产报酬 率指标显着下降,与此同时,对照组公司净资产报酬率下降更多,平均多下降四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投资减少了上市公司净资产报酬率下降的幅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投资上市公司绩效 自从上个世纪40年代计算机诞生以来,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新技术,它可以提高

人们的计算能力,提高信息处理和传播的速度,可以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实现更科学的决策,因此,信息技术投资理应取得巨大的经济和商业价值,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和公司绩效的改善。许多学者围绕信息技术是否能带来相应的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研究表明,在计算机应用和生产率以及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着的联系。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领域。当前,企业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 的环境,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地提高工作绩效。信息技术被普遍认为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投资的价值是企业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研究信息技术投资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将为管理者更加清楚地理解信息技术和公 司绩效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提供基本的帮助。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技术投资基本情况 上市公司是指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证券

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

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及 考核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特级资质考评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促进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与可持续发展,真正发挥PKPM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在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管理方面的支撑作用,根据特级资质施工企业信息化考评标准,结合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工作职责 第三条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审议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经费预算;制定审议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及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资源分配以及考核机制;对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进行决策。 第四条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信息化办公室作为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是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分期实施信息化建设规划,负责对信息化相关项目进行评估和管理,对各业务系统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与整合,负责部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技术指导和支持,负责数据标准的制定和公共平台应

用的推广与培训,负责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 第五条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各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具体负责的分管领导与关键用户成员,信息化工作要列入部门日常工作计划。作为本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充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部门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系统建设工作,监督信息化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在本部门的执行,部门关键用户成员负责部门相关业务系统数据及时更新和维护,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好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完成好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 第三章考核 第六条浙江大东吴建设集团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建应用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各职能部门要保证对系统数据及时更新维护。各部门应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应用系统培训活动,熟练掌握各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及时做好部门内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应用系统的数据录入及使用。 第七条:考核对象为建设集团各职能部门。 相关部门人员要进入PKPM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处理此次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相应的本职业务工作,信息化办公室将定期检查信息化业务的实施情况,包括: 一、资料收集是否完整; 二、业务数据是否及时录入;

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绩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据关键地位,是全员参与的目标管理。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对于防止人才流失发挥着重要作用。众多企业管理层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把握好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管理的指导原则,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指导的最大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人本管理 新时期企业的发展,充分认清了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重大意义,特别是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高速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对绩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公司、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所谓“绩”就是数量,所谓“效”就是贡献或增值程度,绩效就是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是一个经济学、管理学概念,有别于以前对工作成绩的考核单纯认为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当作工作成绩的观念。 一、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正确观念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以绩效考核为主,还包括计划、回顾、评估等几个步骤,通过绩效管理,企业可以引导员工行为,并以监督考核的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和提高。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时需要秉承正确的绩

效管理观念。 首先,要认识绩效管理的深刻内涵。绩效管理体系与简单的绩效考核不同,强调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多种管理手段,综合使用帮助企业或部门、员工的绩效提高。认识到绩效管理体系的内涵,必须树立起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在许多企业中,绩效考核仅仅是薪酬奖励的一种评估形式,这就是对绩效管理的一大错误观念。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考核完成绩效改革和企业价值评价,所以要突出考核的过程性,并不足单纯地重视“员工薪酬”这一结果。 其次,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重视公平性。由于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企业收益增强,员工效率得到提高,所以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公平性,避免因不公正行为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这种公平公正的观念,不是体现在薪酬上,而是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以及职位提升上,这与员工的利益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把握公平的观念,就将激发出员工无穷的激情和潜力。 最后,要建立人性化的绩效管理体系。虽然建立了一套制度,但是工作中的变化是突然性的,绩效管理的具体办法不能完全估计到这些可变因素,因此许多苛刻的条文制度将引起员工的不满,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在人性化的观念下,将“以人为本”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使员工意识到其作为人力资源的优越性,有利于员工个人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发挥。

浅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浅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徐彩 (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是社会的主体,研究金融创新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企业在金融创新背景下快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字:金融创新;企业绩效;影响;策略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金融创新飞速发展,同时伴随产生的还有大量的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也得到了具体的运用。金融创新不仅能够调节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改变了企业所处的金融市场环境。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创新不仅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和效益,并为之带来新的改变。本文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宏观机理和微观机制,探寻现代企业利用金融创新提高自身绩效的方法,以期我国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 国内外对金融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熊彼得时代,但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解释。从宏观层面上看,金融创新就是金融业的全部发展史。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金融创新的历史悠久,不仅包括金融发展的每一件重要的事项,还包括货币的发展史;第二,金融创新的内容丰富,例如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从中观层面上看,金融中介功能的发展比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这些创新包括将已有的产品、技术和制度直接应用过程中创新或者重新发明创造,改造的过程中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的成本和风险。从微观层面上看,随着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标志着金融创新微观层面的出现。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有四种形式:第一,以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为代表的风险管理型创新;第二,增强流动型创新是将原来的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和转换性能都加强;第三,信用创新型创新是创新出以分散风险为目的的信用违约互换等;第四,股权创造型创新是将债权转换为股权的金融创新工具。 二、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新变化 (1)金融创新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转变。金融创新改变企业生存的金融市场环境,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管理经营模式。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要选择合适的金融创新产品组合,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2)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使企业财务政策发生新变化。一方面,企业利用金融创新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平衡企业的财务杠杆,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增加流动资产的比重;另一方面,使用金融创新产品进行风险管理代替企业通过减少股利发放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金融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新利益 (1)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资金问题。金融市场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地方,还是企业进行融资筹资资金的主要场所。金融创新为企业带来新的金融创新工具例如可转换公司债券, 企业利用这些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并且通过一定时期把创新工具转化为其他形式比如说普通股之类来获得收益,降低融资成本。企业投资者可以通过转换金融工具,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调节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比重。 (2)提高企业的投资水平。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获得收益最大化,所以企业选择投资 对象的时候考虑的主要问题是选择报酬高风险小的产品进行投资。一方面,金融创新可以保

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习资料

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能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建议尽快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本文从实际发生的绩效评价失败案例入手,分析了隐含在这些案例中的内在原因,揭示了企业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片面理解,并提出了绩效评价是以实现战略目标和提高效率为目的的企业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同时具备测量、反馈、激励、惩戒的功能。作者从动机、程序、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对企业绩效评价设计与运营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问题对策

目录 第一章我国先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3) 1.1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3) 1.2我国现行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4) 第二章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 (7) 2.1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管理的要求 (7) 2.2对经营风险控制的考虑不足 (7) 2.3未能够多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8) 2.4绩效评估反馈不够,绩效过程走形式 (9) 第三章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思路 (11) 3.1经营业绩指标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1) 3.2重视技术创新与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评价 (11) 3.3强化风险事前预警和控制的业绩考核 (12) 3.4建立系统的权变的指标体系 (13) 结束语 (15)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引言 目前企业纷纷进行绩效评估,规范绩效评估制度,运用绩效评估来评判经营者的经营绩效,确定员工的合理薪酬,促使其实现企业的目标。绩效评估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供各项管理制度使用,是联系其他各项人事制度的细节。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67676869.html,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作者:蒋九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3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之间的竞 争,而是上升到了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协调各个环节,使业务的绩效达到最佳。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绩效;影响 1.供应链管理概述 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简单理解为厂商为了在最大限度实现下游用户各种需求与企业综合成本最小之间探求一种均衡状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上下游企业以及各类第三方机构等资源整合起来,使得各类商品能够生产恰当的数量并在准确的时间送至准确的地点。从这个意义上看,供应链管理模式涵盖了所有参与到生产、经营以及消费等过程的主体。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所要实现的资源整合不仅体现在实物形态资源的整合上,也包括了无形资源诸,如上下游之间的运作流程、沟通渠道乃至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等,按照该模式进行改造后,企业能够在自身与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之间形成无障碍沟通,有效控制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以实现高效经营。 2.供应链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整合供应链信息管理,可以集中许多企业的生产力量,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增加客户忠诚度,提高销售量,更可以消除多余存货,节省仓储成本,同时降低市场风险和分散资产风险,增强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无论是营利性企业还是非营利性企业都重视绩效,绩效体现了一个系统的效率,故评价供应链信息管理水平的标准是其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供应链信息管理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手段,目的是使整个供需体系产生最大价值。供应链价值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紧密相关,企业盈利越高,代表其供应链管理越成功,供应链中所有资金、商品等信息的流动都有成本,有效管理这些流动因素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其本质是通过管理各节点间信息流获得最大价值。 供应链信息管理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相关,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优化企业业务,创造价值。据调查,实施供应链信息管理可以使企业成本节约20%,中型企业交货准时率提高15%,生产率提高10%以上,对于一般企业,其订单提前期缩短25%-35%;对于中型企业而言,其库存降低3%;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库存率降低15%,资产运营率提高15%-20%,现金流周转周期比一般企业少40-65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