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六大模式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六大模式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六大模式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六大模式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六大模式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六大模式随着大量民营企业的上市,市值管理成为当今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热点。由于市值管理乃国人首创,无发达市场现成的模板可循,再加上中国新兴资本市场的特色,对市值管理内涵的理解无奇不有,有的将市值管理理解为管理市值,于是走上了操纵股价的道路;有的将市值管理等于投资者关系,以致于投资者调研越多公司市值跌得越多而不知其所以然。

正是由于存在不同的市值管理理解,由此衍生出了千奇百怪的市值管理实践,总体来说形成了六大市值管理模式。

这其中既有违法违规的邪门歪道式的所谓市值管理,也有只及一点无触其它的偏道式的市值管理,当然也有价值创造、价值营销与价值经营并重的市值管理正道。因此,总结当前市场上存在的市值管理模式,对于上市公司全面和正确了解市值管理,从而开展科学、有效和合规的市值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券商市值管理模式:盘活存量

券商市值管理业务的兴起得益于近年来券商业务创新的发展,主要围绕着上市公司大股东存量持股市值的盘活来设计。

1、股权托管理。

就是通过游说将上市公司股东的股权托管到该券商某个营业部,等到股东减持时以获取经纪业务佣金收入。

这是券商的一个传统经纪业务,在今天也被纳入了券商的市值管理业务之中,其主要目的除了获得佣金收入之外,还为后续的市值管

理业务创造条件。

2、大宗交易。

如果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股票已经解禁,需要套现但不想形成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这时候券商可通过大宗交易来帮助上市公司大股东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券商有交易通道,另一方面券商可帮助寻找接盘方或券商直接接盘。

3、股权质押融资。

当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股权仍处于禁售期,或解禁了但不想降低持股比例,如果需要钱,这时证券公司即可为上市公司股东开展股权质押融资,即股东把股权质押给券商,从券商那获得一笔资金,到期还本付息。

质押率一般为4折左右,主板4折,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3折,也要看上市公司未来的业绩如何。年利息一般在8%左右,比银行利息要高一些,但放款效率高,而且对资金用途无限制。

4、融券业务。

如果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股票标的属于可开展融券的股票,而且所持股票也已解禁,则券商可以从股东那借出股票,到期再还给该股东,且支付一定的利息。

5、约定式回购。

不在融券标的股票范围内的上市公司股东如急需资金,但又看好未来股价走势,这时券商可提供约定式回购业务,即上市股东先以约定的价格卖给券商获得资金,同时约定未来一段时间后以约定的价格

从券商手中再购回。

6、高抛低吸。

即上市公司股东将股票交由券商管理,由券商根据市场行情做高抛低吸,到约定的时间再将股票交由该股东,这其中高抛低吸产生的收益由双方按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以上是券商开展市值管理的6种方式,共同点是帮助上市公司股东盘活存量市值,从而获得一定的佣金收入或利息收入。

二、大宗交易商市值管理模式:拉升股价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北大企业管理培训中民营企业走上中小板或创业板,这些民营上市公司的创始股东或PE机构存在较大的减持套现冲动,以获得一定的现金以改善生活或兑现投资收益。

为了减轻二级市场直接减持造成的公司股价的冲击,减持方一般都通过大宗交易来实现减持,二级市场减持需求巨大,这就给二级市场专门从事大宗交易业务的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业务机会,大宗交易商的市值管理业务由此兴起。

通常的大宗交易为,减持方一般在收市后以收盘价的9.6折价格将需要减持的股票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卖给大宗交易商,大宗交易商第二天或第三天再将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以不低于昨日收盘价9.6折直接卖出。

大宗交易的折扣率决定于该股票最近的换手率,换手较高的折扣率可升到9.8折,甚至有的还有溢价;换手率低的折扣率可低至9折。然而,变型后的大宗交易就有点撞红线的味道,这就是大宗交易商所

兜售的所谓市值管理,有两种模式:

1、先拉升后交易的大宗交易市值管理。

即上市公司减持股东事先与大宗交易商谈好交易与分成协议,然后大宗交易商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二级市场拉升股价,然后通过大宗交易将股票以正常的折扣价卖给大宗交易商,大宗交易商第二天或第三天以当天正常的市场价格卖出。

2、先大宗交易后拉升的大宗交易市值管理。

即上市公司减持股东事先然后通过大宗交易将股票以正常的折扣价卖给大宗交易商,大宗交易商再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二级市场拉升股价至目标价位后卖出,最后减持股东与大宗交易商按约定的比例将收益分成。

三、私募基金市值管理模式:联合坐庄

尽管坐庄的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大,但由于高盈利的巨大诱惑,中国证券市场从来不缺坐庄者,坐庄者以二级市场上的各种私募基金为多。坐庄的方式有独立做庄的,也有与上市公司联手坐庄的,因为与上市公司联手坐庄胜算大。坐庄者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为了获得与上市公司联合坐庄的支持,也打起了给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的旗号,这就是私募基金的市值管理模式。

私募基金市值管理的基本做法是,先跟上市公司大股东或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谈好联合坐庄计划,这其中包括双方的出资金额、收益分成比例、上市公司配合出利好等;

然后庄家在二级市场上打压吸筹,上市公司配合出利空消息,如

建仓成本为每股10元;吸筹到控盘程度后开始拉升股票,上市公司配合出利好,如年报业绩大幅预增、高比例送转股、对外并购大手笔、优质资产注入、核心员工股权激励方案推出、新产品、新技术重大突破等,同时私募通过关系不断的通过分析师出推荐买入报告,不断的在各种媒体上宣讲该公司的成长故事和投资价值,将股价不断推升,如从每股10元推升30元甚至50元等;

最后在市场一遍看好中逐步出货了结,如果实在出不了货,找有朋友在的公募基金接盘。成功出货后,先是庄家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核心高管按约定比例分配投资收益,再是庄家拿出一部分的收益分给接盘的公募基金经理。

四、财经公关商市值管理模式:价值营销

传统的财经公关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为IPO公司提供IPO过程中的媒体关系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服务。媒体关系管理主要是为IPO企业各类媒体上发正面报道,以及当媒体有负面报道时帮IPO企业摆平媒体,手段主要是与媒体开展合作,如投放广告、赞助活动等。投资者关系管理主要是为IPO企业组织IPO定价过程中的路演活动和举办上市成功后的庆功酒后等。

总体来说,IPO阶段的财经公关服务的知识含量不高,因此,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较为激烈,但IPO火热时均能活得较好。由于IPO 已暂停一年多时间,主要依赖于IPO的财经公关公司多数无事可做,于是纷纷将眼光转向了已上市公司的公司。如果仍以提供财经公关服务为由游说上市公司则难度较大,为此,不少财经公关公司也打起了

给上市公司提供市值管理咨询服务的旗号走访上市公司,但其提供的服务内容仍然是传统的财经公关服务,如向上市公司提供媒体关系管理服务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服务。

经历过IPO的上市公司学习能力很强,在IPO过程中学习了如何与媒体和投资者打交道,因此,财经公关公司的市值业务在上市公司中推广难度较大。

五、管理咨询公司市值管理模式:产业整合

管理咨询公司是最早给企业提供智力咨询服务的一类中介服务机构,主要集中于战略管理咨询、营销战略咨询、人力资源战略咨询、管控架构咨询、信息化咨询、资本运作咨询等。由于中国优秀的企业基本都上市了,为了切入到为上市公司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近年来不少管理咨询公司也打出了为上市公司提供市值管理咨询服务的旗号。

管理咨询公司给上市公司提供的市值管理咨询服务的基本内容是,在传统的给上市公司拟订产业发展战略的同时,也给上市公司拟订借助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战略,以期帮助上市公司通过外延式增长做大业绩,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市值。

六、其他公司市值管理模式:系统视角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采取多种科学、有效和合规的价值经营手段,达到公司价值创造的最大化、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的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实现是手段,价值经营是杠杆。上市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均应导向公司市值的增长,目的是促进上市公司市值的可持续增长为目标和

目的。

根据以上6种市值管理模式的合规性和科学性,大致可以将之归纳为3大类:

一类是邪道,即将市值管理搞成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如大宗交易商和私募基金的市值管理模式;

二类是偏道,虽然不违规,便只是将市值管理的某一种手段视作是市值管理的全部,以偏概全,如券商、财经公关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的市值管理模式;

三是正道,将市值管理理解为上市公司的战略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将价值创造视作市值的基础,将公司价值营销视作将公司投资价值表现为良好市值的手段,将价值经营视作利用良好市值开展再融资、并购和股本扩张的机会,同时在市值低迷时通过增持、回购等手段维护公司市值。

总之,全面了解和分析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6种市值管理模式,有助于上市公司辩别科学与不科学的市值管理以及合规和违规的市值管理,有助于上市公司从战略高度开展科学、有效和合规的系统性市值管理,从而实现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的可持续增长。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word资料17页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第一期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培训课题之一 独立董事,作为中国的一个新生事物,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兴趣、重视和研究。本网站为配合本期培训以及使更多的人认识和研究"独立董事",将全面报道本期培训的课程和议题。以下内容为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童道驰演讲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摘要。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或公司管治)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结构。就狭义而言,公司治理主要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从广义上来说,公司治理还包括与利益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等。 一,公司治理的历史沿革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产生是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其核心是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特别是股东和经营者在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一个从管理层中心主义到股东会中心主义,再到董事会中

心主义的变化过程。但是董事会的出现并没有解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 公司治理的全球化浪潮 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公司的治理结构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形成了一个公司治理运动的浪潮。英国首先掀起了这一浪潮。英国八十年代由于不少著名公司相继倒闭,引发了英国对公司治理问题的讨论,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委员会和有关公司治理的一些最佳准则,如Cadbury委员会及其发表的《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的报告,关于董事会薪酬的Greenbury报告,以及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Hampel报告。 除了OECD之外,其他国际机构也纷纷加入了推动公司治理运动的行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制定了《财务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及《货币金融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世界银行还与OECD合作,建立了全球公司治理论坛(Global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um)以推进发展中国家公司治理的改革。除此之外,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也成立了新兴市场委员会(Emerging Marker Committee)并起草了《新兴市场国家公司治理行为》的报告。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9年推出的"OECD公司治理原则"。该原则包

2020年上市公司治理的自查报告

上市公司治理的自查报告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的自查报告》的详细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自公司治理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本公司按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广东证监局对治理专项活动的要求进行了认真自查后认为,公司在治理上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需要继续完善。 (一)专门委员会运作需要提高。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定,公司董事会已于XX年初设立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于成立时间不长,故运作经验有待积累,水平尚需提高。 (二)公司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公司已按有关规定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并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需按照最新的法规要求,对公司制度进行增补完善。 (三)公司的激励机制不够。公司已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并应考虑引入股权激励机制,以充分提高管理层的积极性。

(四)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创新不够。一直以来公司专注于主业的经营,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回报,但作为上市公司,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仍需探索学习积极提高。 公司自上市以来,能够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程》等规定规范运作,在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的认同,其主要体现在: (1)业务方面:公司具有的供、产、销系统,业务机构做到了分开设置,公司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 (2)人员方面:上市公司独立聘用员工,劳动、人事及工资管理做到完全独立,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专职在公司工作并领取报酬,不存在双重任职; (3)资产方面: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配套设施,以及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资产,所有权清晰;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_施光耀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评价研究 施光耀 刘国芳 梁彦军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 摘要:市值管理是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一个管理新动向。在对国外价值管理文献和国内市值管理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金融学和管理学理论,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一套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这套评价体系对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了综合排名和分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价值管理;市值;市值管理;市值管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08)01-0078-10 Evaluation of the Market Value Management in Chinese Listed C ompanies SHI Gua ngy ao LIU Guofang LIAN G Yanjun (China Center for Ma rket Value Ma nagement of Listed Co mpa nies,Beijing ,China) Abstract :Market v alue manag ement (MV M)is a new trend in Chines listed com panies since the stock structure has been refo rmed .From the theories of finance a nd ma nagement ,A set o f indices w as built to ev alua te MVM performance of Chinese listed co mpa nies .M VM perfo rmance o f the listed com panies in 2006w as ranked and analy zed. Key words :listed com panies;value ma nagement;ma rket v alue;market v alue ma nagement;evaluatio n of ma rket v alue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07-08-31 伴随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在2006年进入了全流通的新时代,同时,也宣告了市值管理时代的到来,市值管理这一概念迅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市值管理的提出正反映了中国上市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深刻转变,即企业经营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价值最大化,企业管理由利润导向转变为价值和市值导向。于是,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的价值,越来越关注企业价值的市场表现——市值,通过市值管理达致市值的持续、稳定和健康成长,成为了上市公司的一项战略管理任务。对市值管理进行科学的评价有助于上市公司改进市值管理,从而更好地为公司股东价值服务。 1 文献综述 (1)价值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市值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价值管理。价值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演进和现实环境驱动的结果[1]。企业制度从业主制、合伙制到公司制的演进,公司治理中股东主导地位的确立是价值管理产生的微观 驱动因素,经济环境的变化则是价值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宏观驱动因素。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企业界在总结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管理的理念,并经麦肯锡顾问公司的提倡和推广揭开了广泛应用的序幕。而价值管理思想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FISHE R [2]的资本价值理论。M ODIGLIAN I 等[3]的资本结构定理(M M 理论)也对价值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唤起了人们对企业价值的高度关注。麦肯锡顾问公司 CO PEL AN D 等[4]和波士顿咨询公司 KN IGHT [5] 明确提出了价值管理的概念和应用 模型,为价值管理的推广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志着价值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6] 。 到目前为止,价值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数字阶段、战略阶段和整合阶段[7,8]。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最初的数字阶段。在这一阶段,价值管理几乎只关注财务方面的因素,它始于那些企图低估公司价值的恶意收购者。这些恶意收购者以机构的报表评估为模式来评估公司的价值,他们认为股票价格是现金流和股 第5卷第1期2008年1月 管 理 学 报Chinese J o urnal o f M anag ement V o l.5No.1 Jan.2008

浅析上市公司如何加强市值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66826143.html, 浅析上市公司如何加强市值管理 作者:张文仁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20期 【摘要】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市值管理”这一理念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市值管理关系到上市公司及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上市公司实施市值管理能够促使上市公司经营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市值最大化转变,降低企业融资负担,使股价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内在价值,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水平,最终给股东和投资者带来更多经济利益。本文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角度简要分析了上市公司如何进行市值管理,并提出了促进市值管理良性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类非流通股份流通权利的逐渐获得,市值慢慢成为企业所有者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纽带,股东价值最大化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层努力的目标之一。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转换以及全流通后企业价值低估造成的潜在的并购压力等都使得市值管理作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摆在上市公司的面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需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有效地进行更为市场化的市值管理。 一、市值管理的概念和背景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理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其中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经营是市值管理的关键,价值实现和增值是市值管理的目的。市值管理是中国资本市场独特的管理概念,它的萌生与2005 年开启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着必然的联系。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新标杆。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操作实践后,国务院于2014年5月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进入到全新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阶段。 股票的市值是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最直接体现,综合反映上市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和贡献能力,是衡量和评价企业整体价值的重要指标。股权分置改革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已经对市值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目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值管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很多上市公司都在积极主动地践行市值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各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市值管理方法和手段,成效不尽相同,失败的案例很多,以H公司为例:

以万科集团为例的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

.以万科集团为例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4.1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 幵发企业,公司产品定位为自住,贯彻快速销售策略。 2011年,公司实现新幵工面积1448万平方米,比年初计划增加9%,实 现竣工面积659万平方米,新幵发项目52个,销售面积达107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15亿元,营业收入717.8亿元,净利润96.2亿元,在已进入的54 个城市中,公司在25个城市的销售业绩排在前三名。 万科的成功基石是坚持用专业的能力从市场上获得回报,在2011年,公 司项目获得省级及全国性奖项104项,并连续第九次获得经济观察报社与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评选的最受尊敬企业称号。在《财富》杂志公布的“最善于培养领袖的25大公司”排行榜上,万科位列亚太地区第四名。 万科199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在上市之后业绩持续增长,公司 治理结构规范和透明,以此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好评。公司建立了集团标准成本体系和成本适配体系,加大对成本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推动公司的质量管理能力。并且公司积极推进绿色战略,加大推广绿色建筑,力图打造国内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推广平台。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万科坚持稳定的经营策略,坚持小户型和装修房、 快速周转和较少的土地储备,公司重视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并用稳健的投资策略来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 在未来,万科将继续专注于发展普通住宅市场,并在加强传统业务的同 时结合城市发展的变化以及客'户需求曲线,逐步加强与住宅相配套的其他业

务类型的发展,同时继续强化自身的综合开发能力,努力拓展新的业务空间。4. 2万科集团盈余管理的动机 4.2.1资本市场动机 万科集团在2007年8月22日,公布增发A股招股意向书,展开公开增 发A股股票发行工作。本次增发采用A股股东全额优先认购,优先认购剩 余部分网上、网下定价发行的方式进行,发行价格31.53元/股。本次发行共 增发A股317,158,261股,募集资金总额9,999,999,969.33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9,936,601,701.22元。2007年9月5日,公司增发的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众所周知,多数上市公司在上市后,都将增发股票作为最佳的融资渠道。 但是增发股票在组织机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财务会计文件、募集资金 等方面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如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财 务报表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和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并 且企业资产质量良好、现金流量正常,还规定企业最近三年用现金或股票方 式分配的利润大于可分配利润的30%等。 在这种要求下,迫使公司的管理层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粉饰,使企业可 以达到增股要求从而顺利增股。 另外,股票受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很大,企业的财务收益也与股票市场 的情况息息相关。图8是万科集团2006至2011年的盈余公积和每股收益, 图9为这二者的变化趋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会计盈余与每股收 益呈正相关关系,也从侧面反映出会计盈余与股价之间的正比关系。因此为 了提高企业的股票价格,公司也会对会计盈余进行管理。

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

上市公司的治理准则 第一期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培训课题之一 独立董事,作为中国的一个新生事物,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兴趣、重视和研究。本网站为配合本期培训以及使更多的人认识和研究"独立董事",将全面报道本期培训的课程和议题。以下内容为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童道驰演讲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摘要。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或公司管治)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结构。就狭义而言,公司治理主要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从广义上来说,公司治理还包括与利益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等。 一,公司治理的历史沿革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产生是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其核心是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特别是股东和经营者在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一个

从管理层中心主义到股东会中心主义,再到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变化过程。但是董事会的出现并没有解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 公司治理的全球化浪潮 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公司的治理结构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形成了一个公司治理运动的浪潮。英国首先掀起了这一浪潮。英国八十年代由于不少著名公司相继倒闭,引发了英国对公司治理问题的讨论,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委员会和有关公司治理的一些最佳准则,如Cadbury委员会及其发表的《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的报告,关于董事会薪酬的Greenbury报告,以及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Hampel报告。 除了OECD之外,其他国际机构也纷纷加入了推动公司治理运动的行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制定了《财务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及《货币金融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世界银行还与OECD合作,建立了全球公司治理论坛(Global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um)以推进发展中国家公司治理的改革。除此之外,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也成立了新兴市场委员会(Emerging Marker Committee)并起草了《新兴市场国家公司治理行为》的报告。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9年推出的"OECD 公司治理原则"。该原则包括五个部分:①公司治理框架应保护股东权利;②应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包括中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所有股东应有机会得到赔偿;③应确认公司利益相关

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 证监发[2005]80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 2005年8月23日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 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发布以来,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正在得到改善,一些制约资本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基础性、制度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要求,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改革的操作原则和基本做法得到了市场认同,改革的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逐渐趋于稳定,总体上具备了转入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和条件。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下一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正确认识股权分置改革 1、全面落实《若干意见》,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要从解决基础性、制度性问题入手,重视完善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改善资本市场投资回报水平,逐步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既要通过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证券公司经营和加强证券市场法制建设,解决新兴市场要素缺失、制度不完善、运行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又要不失时机地解决好体制转轨背景下遗留下来的股权分置等诸多问题,妥善化解风险隐患,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2、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股权分置扭曲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制约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公司股价难以对大股东、管理层形成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资本流动存在非流通股协议转让和流通股竞价交易两种价格,资本运营缺乏市场化操作基础。股权分置不能适应当前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 3、股权分置改革是一项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其意义不仅在 于解决历史问题,更在于为资本市场其他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创造条件,是全面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将股权分置改革、维护市场稳定、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和积极稳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统筹考虑。改革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一家,推出一家,实现相关各方利益关系的合理调整,同时要以改革为契机,调动多种积极因素,维护市场稳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证券公司经营,配套推进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和促进证券产品创新,形成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4、股权分置改革是为非流通股可上市交易作出的制度安排,并不以通过资本

如何进行市值管理

如何进行市值管理 此文是根据和君集团合伙人、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宋思勤先生在某区域上市公司协会演讲的摘要。 精彩观点: 1、市值管理有三个核心理念。第一点是帮助上市公司树立产融互动和创造EVA的经营理念;第二点是帮助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的经营体系;第三是在市值波动中进行价值实现,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增长。 2、我们为这个企业做了基于市值的发展战略,重新将企业推入了二次创业的轨道;然后通过市值管理价值模型,推动公司市值增长;市值增长后通过增发、并购的形式推动公司的新一轮的业绩增长,最终形成产融互动的经营局面。 3、我们对A股市场有三个基本假设,市场化改革、无效性和上市公司资本经营的粗放性。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市值管理方法论以及我们的实践,推进A股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市场的效率,提升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水平,从而使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者能够真正发现、支持并分享优秀公司的成长。 4、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它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更是你与这个世界相处与互动的一种方式。你依赖这个方法论,通过事业、职业、专业或兴趣爱好的方式,去结交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创造价值,让自己和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顺便赚点儿钱。 以下是演讲全文: 我们开始今天的讲座,今天我讲座的主题是市值管理,分成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第一方面是先跟大家讲一下市值管理的方法论,第二方面就是进入到这个案例的分享,第三方面讲讲我们市值管理服务的立场和价值。 第一部分:市值管理方法论 我在这里提纲挈领地跟大家做一个市值管理方法论介绍。我们认为市值管理核心理念有三点:第一点是帮助上市公司树立产融互动和创造EVA的经营理念。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他们更多的思维是在供研产销上面,但如何把产融进行有效的互动,如何把EVA创造而不是利润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很多公司实际上是缺乏这个思维的。第二个是帮助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的经营体系,它是一套很完整的经营体系;第三是在市值波动中进行价值实现,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增长。 这三个理念是我们认为是市值管理最核心的三个理念。 第一个理念,树立产融互动和创造EVA的经营理念。核心的就是下面这张图,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是在两个市场进行经营,第一个市场是资本市场,这个市场的经营目标是市值。第二个市场是产品市场,这个市场经营目标的核心是利润。实际上我们了解很多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在右边,就是产品市场。每天供研产销思考的是利润问题,很少有上市公司能够有左边这套思维,更少有上市公司能够把这两种思维有效地融合。实质上市值管理核心的一个思维就是:第一,一家公司必须具备产业和资本两种思维,而且必须进行产融互动;第二,必须认识到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股东财富来说,市值是终极指标,利润只是过渡性指标;第三,利润做的好不好会影响你的市值,这是经典的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但很少有人思考,反过来也是一样成立的,就是市值的高低同样也会影响你的利润和企业发展。 第二个理念就是建立市值管理的经营体系,在我们的方法论里面,市值管理经营体系分成两个定义。第一个是广义的市值管理经营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市值管理就是管理公司的一切”。简单地来理解,一个公司的市值是由净利润乘以市盈率,就是E乘以PE。如果是广义的市值管理经营体系,它应该就是把和市值相关的所有影响E的重要因素和所有影响PE的重要因素都有效地进行管理。在我们的方法论里,影响E的主要因素有这么几个:第一个,这家公司的产业布局和性质是怎样的,是多元产业还是单一产业,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是周期性产业还是非周期性产业,是政策支持性产业还是政策退出型产业等;第二个,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每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必要性………………………………………2-5 1、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奖金动机 (5) 2、债务契约动机 (5) 3、避税动机 (5) 4、政治动机…………………………………………………………5-6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6-8 1、收入的不当确认或虚假确认收入 (6) 2、虚假确认费用………………………………………………………6-7 3、利用关联方交易 (7) 4、利用非经常性损益 (7) 5、操纵各项准备的计提………………………………………………7-8 6、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8)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8-10 1、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8-9 2、资本市场的完善 (9) 3、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 (9) 4、推进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减少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9-10 5、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识别能力 (10) 6、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政策的建设 (10)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摘要:目前,证券市场中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从盈余管理的概念、操纵手段、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市场参与

者的游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或超过市场对它的盈利预期或风险效应,从而提高股票价值。为了适应多变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在利用会计准则中的某些政策时留有余地,会计人员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使得会计准则具有所谓的弹性,这些弹性在某些方面能够适应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者的需要。但当这些弹性被“过度开发”时,滥用这种弹性的盈余管理便随之出现。如何利用会计技能审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个重要的会计问题。 关键词:操纵手段;控制措施;必要性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必要性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管饭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受益)。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受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受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受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受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这一定义向人们展示了盈余管理的两个特点 一是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误导“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契约的后果”。从企业利益关系人的角度上看,企业业绩主要影响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所做出的投资决策,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决策及税务部门的税收决策。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有筹资动机,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和公司形象动机等。”在这些动机中,由于筹资资格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筹资动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市动机,配股动机和避免退市动机。

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选择

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选择[摘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组织制度的核心,是一种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规范公司行为的基础,文章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就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和有效的外部制度等措施。 [关键词]国有控股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治理 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2000年,由胡汝银博士领衔,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完成了一份有关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卷调查报告。该次调查的对象是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公司,调查的内容包括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内部制衡与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外部环境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和制约、信息披露、关联交易、小股东利益保护等。结果显示,与公司上市前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已有了相当的改进,但与成熟经济中公司治理实践相比,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还存在不少问题,现状不容乐观。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因而其所形成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国有股在公司总股本中占绝对优势,法人股股权比重不断上升。在我国目前的股票运行机制下,国家股、法人股占上市公司总比重较大,且不能上市流通,因而占总股本比重较小的流通股在二级市场上的买卖不能或基本上不发生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加之破产机制、兼并机制、经理市场效率残缺,

外部股东对企业行为与经理人的约束相应弱化,“用脚投票”机制无法实现,中小股东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公司组织结构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均按照公司法及交易所上市规则等的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的组织结构。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1)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单个董事在观念和行为上往往更多地是代表和追求本身(作为单个个人或代表特定的股东)的利益,而不是代表整个公司的利益和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不能对全体股东真正履行诚信责任和勤勉尽责。在关键人模式或控股股东模式下,整个公司的运作为单个个人或单个股东所控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往往成为橡皮图章。(2)监事会的作用有限。中国的公司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或经理班子的成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决策。另外,许多公司监事会成员为政工干部,缺乏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也使得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经营失误和自律行为进行及时监控成为空谈。 (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中国上市公司做了不少探索。从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还必须尽快建立市场化的、动态的、长期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方式上除了要突破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有效方案,给予管理层股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绩效的提升(doc 6页)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绩效提升 2001-03-01 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效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有学者经实证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是各年年末亏损公司数量占截至该年上市公司总量的比例,还是各年亏损总额占截至相应年份上市公司总股本规模的比例,都存在一种不断增大,效益不断下降的基本趋势。造成上市公司如此绩效的原因何在?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较多,如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紧缩、投资失误,经营管理不善等等,但不管怎样,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来说,经营者(经理层)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管理能力、水平及积极性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只不过是间接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造成这一经营效果的根本性的制度性原因。 根据《公司法》组建的上市公,司应该说其内部治理结构已初步符合现代公司所要求的运行规范和治理功能,但还很不完善。正因为不完善,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形式化,制度的激励约束制衡作用没有能充分发挥,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积极性、能力、水平的发挥,继而使上市公司绩效处于逐渐下降的通道之中。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占比大,国有股人格主体没有确立,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作用弱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上市公司的绩效有直接的影响。国外学者Berle和Means等人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有影响的结论;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周业安对股权结构(即A股、B股、H股、国有股、法人股、其它股的结构)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股权结构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系,孙永祥,董祖辉提出股权结构对公司的四种治理机制,即经营激励、收购兼并、代理权竞争,监督机制发生作用,并得出结论:与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的公司业绩最好。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改革的路径依赖,改制对观念的束缚,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公有产权占主体的特征,国有股权比例过高,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是国家绝对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呈现出“超强控制”,国家绝对控股削弱了其他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上的权利,这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市场性安排存在较大的冲突,继而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的安排易受国家的行政干预,持股比例高的国有股东不仅可以影响股东大会的决议,更可以通过选“自己人”为董事,来决定董事会的运作,从而影响董事会对经理阶层的选聘,如此,董事会、经理层的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公司内部高效率的机制还没有完全设立。虽然上市公司的国家控股占绝对控制地位,但是国有股权的产权性质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治理结构

某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案(修订稿)

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规划方案 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零九年九月

目录 一、市值管理介绍 (2) 二、市值管理在上市公司中的实践 (3) 三、****市值管理方面的不足分析 (6) 四、****市值管理的方案 (8) 第一步,明确公司战略定位 (9) 第二步: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以优质资产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 (9) 第三步,****实施股权激励方案 (10) 第四步,在资本市场上再融资 (10) 五、****市值管理时间表 (13)

摘要: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在2006年进入了全流通的新时代,同时也宣告了市值管理时代的到来。“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这一概念迅速成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对市值管理理论的研究和交流持续升温,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实践如火如荼。 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结合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探讨****进行市值管理的必要性及市值管理到底可以为公司带来什么。 一、市值管理介绍 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IPO或借壳实现了上市,股东价值得到了巨大的市场溢价,人们越来越把企业作为一个商品来考虑,这为企业本身的商品化创造了条件,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逐步过渡到股东价值最大化。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场空前的重大变革,中国证券市场实现了全流通。在全流通下,由于大小股东利益在市值这个标杆上实现了一致,市值的意义和作用得到了空前提升,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将市值作为关键指标,考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将市值作为政策取向,推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将市值作为重要保障,提高上市公司股权支付能力将市值作为根本前提,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与并购策略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成立之初采取了“国有股存量不流通、增量募集股份流通”的股权分置模式,给证券市场的发展造成制度性缺陷。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股票市场迈向“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全流通时代。全流通意味着所有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且与市值紧密相关,市值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更加充分的显现出来,全流通成为并购活动的催化剂,公司控制权市场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市值管理与并购成为全流通时代我国上市公司关注的两大热点。 概念解释 (一)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与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的对象是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股票价值加上债券价值。由于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因此企业的市场价值主要是指企业的股票价值,即股份数×股价。市值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使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更能准确的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并努力实现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市值管理的三个评价维度: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关联度。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实现是目标,价值关联度是考察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只有这三方面统筹兼顾,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值管理绩效。 (二)并购 并购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合称,指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其目标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控制权。通常主动出击兼并或收购另一公司的企业被称为并购企业,另一方被称为目标公司。结果是并购企业获得目标公司的产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者改变其产权结构,成为并购企业的控股子公司。 我国并购市场对并购的定义比较模糊,包含了兼并、收购、托管、股权转让、资产置换、无偿划拨等行为。本文所指“并购”是泛指一切引起企业所有权改变或者产权转移的行为。 市值对并购活动的影响 (一)市值与并购动因 按照Shleifer和Vishiny(2003)的模型,行为经济学假说认为并购交易的主要驱动力是并购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该假说假定市场是非有效的,即市场对企业市场价值的评价存在偏差。理性的管理者会以被市场高估的公司股票去购买被低估了的相关公司的资产。并购的实质是并购企业价值被错误估价后,管理者为了获得错误估价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保值策略。按照其解释,在并购浪潮中一定会发生大量的换股并购(Stock S)。Harford(2004)对该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上述假说。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与治理对策.docx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与治理对策关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越来越普遍化,但是盈余管理的行为降低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导致了上市公司决策者的会计信息判断失误,因而大股东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容易损害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影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政F的大力支持,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防范与治理要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力才行,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上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以便在未来的企业经营中能够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1盈余管理的涵义及特点 盈余管理的概念一直以来是会计学界存在的争议性话题,随着会计学的发展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仍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目前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指管理当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为了获得某种私人的利益,在企业对外财务报表中会产生有目的性的干预行为。第二种指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为了能够更好地作出相关的决策,应当需要作出准确的会计报告,并通过修改或构造公司交易情况变更财务报告的行为方式。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属于财务报告过程中关于数据的分析以及研究的结果,主要是侧重于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会计学界在研究企业的盈余管理过程中认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属于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使自身的利益或者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去实施相关的治理措施,并能够在准则允

许的范围内对会计进行相关的整改。上市公司中关于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有: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而且往往是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决策事件需要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一些重大的会计判断和决策会产生盈余管理的行为。企业的盈余管理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在上市公司中获利最大的是控股股东,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控股股东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往往会损害其他小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利益。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过程中其方法包括了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其中会计方法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企业货物交易时点的把控,而企业的非会计方法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交易事项的构造。 2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 2.1债务契约动因和管理层的报酬动因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债务契约动因主要指的是企业的债权人或者是相关的金融机构能够维持自身的利益,在正常情况下会通过上市公司提供的贷款业务签订相关的经营方式和企业的保护性条款。例如:金融公司会通过该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决定是否发放过多的现金股利、限制举债规模、规定流动比例等措施。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有违约行为,债权人就会根据相关的法规以及签订的条款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因此,上市公司往往为了避免受到惩罚,降低违约的成本,采取会计方法或者是非会计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企业管理层的报酬动因分为显性的薪资报酬和隐性的非货币报酬两种形式,企业管理层报酬是和企业的经营绩效直接挂钩的,当企业的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情况介绍--60分和80分

单选题(共1题,每题20分) 1 . 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单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比例在()及以上的上市公司,应当采用累积投票制。 A.20% B.25% C.30% D.50% 我的答案:C 多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 . 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会员的主要职责包括()。 A.监督及评估外部审计工作,提议聘请或者更换外部审计机构 B.监督及评估内部审计工作,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C.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 D.监督及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 E.负责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项 我的答案:ABCD(这道错了) 2 . 下列关于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相关规定,正确的是()。 A.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管理方不得越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直接任免高级管理

B.上市公司可以委托第三方开展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 C.上市公司章程或者相关合同中涉及提前解除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的补偿内容应当符合公平原则,不得损害上市公司合法权益,不得进行利益输送 D.上市公司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激励机制 我的答案:ABCD 判断题(共2题,每题20分) 1 . 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股东大会可以现场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股东仅可以本人投票。 对错 我的答案:错 2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应当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 对错 我的答案:错(这道错了) 单选题(共1题,每题20分) 1 . 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单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比例在()及以上的上市公司,应当采用累积投票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