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一、儒家人本思想与企业管理的本质联系

(一)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孔子认为,“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而“仁”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人”,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在儒家思想中,仁是“全德之名”,是涵盖所有美德的一个总称,它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博爱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的灵魂。同时,儒家不是从孤立的、个体的人的角度,而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去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规定为道德性,理解为以仁爱为枢纽的人际关系,这应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企业管理,从管理的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企业的盈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企业人本管理的本质可以表述为:正确树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领导方法和艺术,企业文化建设,及其他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目的的管理方法和艺术等等。经济学家黄速建认为,人本管理应该包括运用行为科学,重塑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立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杨靖山给人本管理下定义并展开论述为:依靠人是全新管理理念;开发人的潜能是最主要管理任务;尊重每一个人是企业最高的经营原则;塑造高素质员工队伍是组织成功的基础;凝聚人的合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终极目标。

(三)儒家人本思想与企业管理的本质联系。儒学所建立的以人

为本的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在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从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把人当作被动的物来看待,到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并进而重视人、尊重人,发挥人的能动性,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民惟邦本”“富民、惠民”的管理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思想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潜在作用(一)“以民为贵”,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倡导人本主义。儒家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孔子认为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就是说,管理的核心是人,即管理的主体、客体都是人。儒家强调尊重人性,富有仁爱之心,挖掘人的智能潜力,可谓开辟人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先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这样才能上下同舟共济,企业才会发展。具体做法是:把依靠全体职工作为企业管理宗旨,建立一套发挥各级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并大力培训职工,重用人才,达到人尽其用,以形成尊重、关心职工的企业氛围。

(二)“为政在人”,成立德才兼备的领导集体。为政在人”的“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那些“ 仁以为己任”的“ 贤人”;将这种思想主张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强调德才兼备的领导层的关键作用。建立高素质的企业领导班子是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第一步,也是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和升华。

(三)“重视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关心利润,关心财富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是,对企业长期发展来讲,关心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因为企业的利润、财富都是靠人来创造的。任何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由人来创造的,失去了人才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企业便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遭致淘汰的命运。越是高层次的管理者,越应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要有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四)“顾客就是上帝”,以服务顾客为己任。以人为本,除了以本企业员工为本之外,还应包括以用户为本。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只有处理好企业与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真诚以他们为本,为他们服务,才能为企业创造出宽松环境和生存发展的机遇。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民主已经成为一种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和凝聚力。我们在建立企业文化时,要充分吸收礼法思想中积极向上的合理因素,有意识地消除由礼法思想延伸出来的等级观念,建立互敬互爱、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企业制度。

三、儒家“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解析

(一)以人为本——沃尔玛企业管理的出发点

1.沃尔玛崇尚“尊重个人”。1.沃尔玛崇尚“尊重个人”。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雇主,但公司不把员工当作“雇员”来看待,而是视为“合伙人”和“同事”。公司规定对下属一律称“同事”而不是“雇员”。即使是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在称呼下属时,也是称呼“同事”。沃尔玛各级职员分工明确,但少有歧视现象。领导和员工及顾客之间

呈倒金字塔的关系,顾客放在首位,员工居中,领导则置于底层。员工为顾客服务,领导则为员工服务。公司内部没有上下级之分,下属对上司也直呼其名,营造了一种上下平等、随意亲切的气氛。这让员工意识到,自己和上司都是公司内平等的一员,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从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为公司也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

2.沃尔玛注重保障员工利益。沃尔玛在保障员工利益方面有一套详细而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保障员工的利益来让他们切实感觉到自己是公司的主人。公司将“公司合伙人”这一概念具体化为三个互相补充的计划:利润分享计划、员工购股计划和损耗奖励计划。沃尔玛的所有这些管理措施都无不体现着儒家“仁”之思想,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二)以人为本——玫琳凯的“P”和“L”哲学。在商业中,P 和L 指的是盈(Profit)和亏(Loss),但是,在美国著名的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对P 和L 却另有独到的解释,它指的人(People)和爱(Love)。他们提出:“我们是重视人才的公司”。创始人玫琳凯提出“开门原则”,她的办公室每天都敞开着,随时欢迎提意见的人进来,强调不能把人们隔开,要上下通气,人与人多进行交流,体现了公司对人重视。该公司还体现了对人的“爱”。公司的员工过生日都会受到祝贺,公司还为他们准备一份免费晚餐。“秘书周”也是玫琳凯公司的传统,每年的这周里,所有的秘书都会获得一束鲜花和一个咖啡杯。礼品虽然很微薄,但情义却很深长,表明公司时刻想着大家。玫琳凯公司的成功与人际关系的亲密无间、团结协作是分不开的。

(三)以人为本——摩托罗拉管理模式的核心

l.成熟的招聘制度。公司的招聘制度上,没有种族和性别歧视,没有宗教信仰限制,对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应聘者一视同仁,体现了公司对人格的充分尊重。

2.完备的培训体系。摩托罗拉公司每年免费对职工进行任职、在职、高层管理、高级技术(如MBA 教育)培训,使每个职工都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3.公正的评估体系。公司实行的“论功付酬”,是一种效率与公平并举的科学管理,既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又提高了职工的经济地位,实现了职工个人的经济价值。

4.优厚的福利待遇。公司的福利待遇切实考虑到了员工的利益,使得在职员工甘愿为公司奉献自己的所有才智。

5.真正的人格尊重。公司对员工的机密记录,包括病例、心理咨询记录和警局调查清单等都与员工的一般档案分开保存,并限于“有必要知道”的有关人员了解,说明公司职员享有充分的隐私权。

6.开放的沟通渠道。公司允许职员直接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及发展情况,并广纳员工的建议,实行民主管理,增强了职工的“企业主人翁感”。

7.平和的离职安排。公司除了公开平等招聘、广开就业之门,为应聘者提供就业机会外,还对裁员和离职有适当的安排和相应的福利待遇,为职员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并为他们免除了后顾之忧。摩托罗拉公司是在尊重人、重视人、发展人的基础上,赢得了公司的利益和发展,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又塑造了人。

(四)以人为本——海尔创新管理的核心

海尔从20 多年前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可谓中国企业界一大奇迹。它的成功归因于优秀的企业管理理念,而“以人为本”更是海尔优秀企业文化的灵魂。张瑞敏喜欢引用的一句古语是:“上下同欲者胜”。企业领导人必须在琢磨人、关心人上下功夫。海尔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员工对海尔的“三心”:

1.解决疾苦要热心。海尔有一个运转体系,专门帮助职工及时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公司组织了自救自助形式的救援队,员工人手一册《排忧解难本》,如有困难,只要填一张卡或打一个电话,排忧解难小组会随时派人解决。

2.批评错误要诚心。10 多年来,海尔的中层以上干部实行红,黄牌制度。在每个月的中层干部考评会上,都要评出绩效最好与最差的干部,最好的挂红牌(表扬),最差的挂黄牌(批评),并具体剖析情况,使受批评的干部清楚错在何处,明确努力方向。

3.做思想工作要知心。知心体现在建立多种制度,了解员工心里想什么,希望企业做什么。海尔的“三心换一心”与《排忧解难本》的理念与做法,具有突出的东方儒家“人本”文化价值观的特征,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体现。通过对以上知名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人本思想的解析,我们可看到儒家人本思想的现代管理模式新诠释: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民主管理,授予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权力,注重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完善劳动福利保障体系,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营造良好氛围,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兴盛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国民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理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塑造国民特质的主导力量。近几年来,儒家学说中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的价值,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此,充分挖掘传统的人文资源、提升管理效率,成为当代中国商业管理学者的历史使命,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必然选择。儒家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是理论界探讨“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儒家中"仁"、中庸之道的思想出发,探讨了这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和积极影响,这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快企业管理步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企业管理;仁;中庸之道;人本管理 1.“仁”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管理 1.1 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仁”学思想首先表现为“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儒家思想核心。仁的解释虽有多种,但其本质就是“爱人”。孔子把“仁”与家庭内的血亲之爱联系在一起,子曰:“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体现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梯表现为兄弟之间的关爱。在仁的最初意义上,家庭里的孝梯是其根本体现。孟子进一步发挥“仁者爱人”的普遍性含义,提出“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主张天下一家,彼此相爱,并把仁爱之心推广到政治当中去,形成“仁政”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仁”的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儒家“仁学”思想是中国古代人道主义的代表理论,其主旨是承认每个人应有独立的人格,人人怀着仁爱之心来处理人际关系。现代情感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要重视对员工的感情投入,注意提高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尊重和满足员工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员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韦恩·卡肖(Way·F·Cascio)认为:“自我成就的追求者们正在各个方面—家庭生活、事业、消遣、成功的意义以及人际关系的方面,改变旧的得失观。”人们变得更愿意承担义务,渴望与外界联系,以及在工作中追求更高的成就感。工业革命时代的“重物”和“工具人”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以倾力挖掘,科学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关爱”特征,与儒学“仁者爱人”有着一定的类似和相通之处。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有情感的,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不能不考虑被管理对象的情感,管理者要民主、宽容,关心下属,平易近人,仁者爱人思想是实现“安人”原则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人的需要和追求也趋向多元化。而企业的兴衰成败最终还是由人决定的,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情感管理”,重视、关心、爱护员工,用“仁爱”之心贴近员工的心灵,铸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深圳华为公司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公司,十分注重儒家传统中的亲情关系,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形成“吃文化”。由于公司平时各部门工作的个人化,难得相互沟通,华为人便采用“马拉松”式的饭会,或公司节假日集体聚餐,或轮流做庄,或互请,公司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可边吃边谈,互相沟通,消除误解,达成思想的融合、配合的默契、信息的共享。。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怨屈、牢骚可以得到舒解,企业上下相互信任,彼此体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这正是仁爱精神的具体运用。 1.2 “重民亲民”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儒家的“仁”学思想特别重视“重民爱民”,认为一个统治者,如果纵其所欲,“放于利而行”,则会遭到人民的怨恨和反对,因此要重民爱民。儒家重民思想是施行仁政的根本保证。凡为天下国家有九径,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亲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在九径当中,“修身”为手段,“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则通过修身培养起来的“仁心”去治理天下,在儒家看来,统治者有无“仁心”是国富民强的关键。 儒家“仁者爱人”、“重民亲民”思想对企业人本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人本管理侧重于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善于为员工分难解忧,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以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詹家慧 290700223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近二十年来取得的经济发展的奇迹,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而当我们欣喜于现代化所带来的繁荣时,也深深体验到了现代化所带来的灾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这一切是有代价的,土地越来越贫瘠,淡水越来越缺,天空越来越暗,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来冷漠了,道德意识也越来越淡泊了……于是我们想到了儒家文化。很多思想家重新审视了儒家文化,逐步发现了它在现代社会特别是走向中国现代化的中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确实如此,我认为从整体上说儒家文化对于现代化问题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对儒家文化的认识 儒学是中国古代一个以孔子为代表的有立场、有观点、有徒众的学术派别,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和道德哲学,其要旨是对人的关照,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究,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而儒家文化是在孔子的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了二千五百年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演变而成的中国文化。儒家文化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统治了中国思想领域长达几千年。它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它强调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主张以仁爱为核心,包括礼、义、孝、悌、智、勇、忠、信等范畴;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崇尚自然、欣赏自然,认为万物是平等的;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主张全面发展,以整体为美。 二、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 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都是在相对落后的基础上继承演变发展起来的,截然割断历史的现代化是不存在的。传统儒家文化是历史积淀的结晶,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也必然渗透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犹如人体中的血液和水份,不是某个历史英雄说不要就可以不要的。传统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是极为重要的,具体表现为: (一)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几千年来,儒家文化的这种道德规范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守礼思想虽然有不少消极因素,但也无形中教导着人们要守礼义以维护社会的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很多商家若坚持信誉,将货真价实,买卖公平,那么其商业命运一定不短;但商家若是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哄抬物价,违背信誉,那么其

儒家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的影响

儒家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的影响 摘要: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以来,人们相信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新教伦理和西方文明所独有的本质密切相连的。因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只有在西方才能实现。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接着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均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人刮目相看。何以出现经济奇迹,它的成功经验背后深层文化底蕴是什么?儒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传统的人文伦理精神在当代管理实践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也得到了西方管理学界和众多中外知名企业的认可。国学大师汤一介对此有着其独到而非常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当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首先要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意大利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宋明时代佛教的兴起皆是如此,因此我们现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同样需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东方管理思想,儒家,企业,人本思想

目录 一、中国古代的“人本管理”的儒家思想 (1) 二、儒家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2) (一)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意义 (2) 1、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 2、儒家管理思想弥补了科学管理以来的缺陷 (2) (二)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消极 (3) 1、儒家坚持中庸思想,强调变通,不利于企业规范的打造。 (3) 2、儒家思想强调人要出人头地,具有强烈的人上人观念。 (3) 3、儒家思想强调形式主义,不利于把制度落实到实处。 (3) 三、儒家思想对当代企业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3) (一)儒家思想流派众多 (3) (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不断变化 (4) 四、儒家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5) (一)儒家“重视人伦和谐”的思想可以创造企业良好氛围 (5) (二)儒家“育人为本”的思想可以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6) (三)儒家“以德为先”的思想可以引导企业文化倾向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所有士子的目标。而这句话正是出自儒家的经典《礼记》。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家思想之所以一直受推崇也与它所崇尚的价值观分不开。“仁、孝、义”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主要组成。 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今天,很多人仍是以这几点来判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儒家为我们确立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古代,自汉以来的各个朝代都是以儒治国,因此儒家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院系:师范教育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13级小学教育专升本(1)班学号:133160139 姓名:牛若南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作为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古代产生深远影响更对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的传统思想对历代执政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文化的精神已渗透在中华民族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儒家思想也和世界多元价值相互接轨和碰撞,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所赖以产生的那个时代对它所做的要求,而成为中华民族及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浅析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继承 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一个社会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思想对一个社会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对一种文化或者说思想的重视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集千古圣贤众多儒流于一体的历经变化的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的影响

1、在国际方面,当今世界政治、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等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化并存的世纪,不同文明之间会出现新的繁荣。但是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局部地区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将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并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做出贡献,也将成为世界各国认同的思想观念,还将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准则。儒家文化提倡的这些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世界各国调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 2、在国内方面,儒家思想的“民为邦本”培养了当代社会人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儒家思想历来十分重视老百姓的作用,认为百姓是国家安宁的根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儒家思想历来强调君子要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情怀。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有重要指导作用。也正是儒家思想中重视人民的作用,才促使我们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中之重。 二、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从孔子时的春秋战国起它支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在中国引起了持续不断的争论,有人说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国民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教人以知书达理之道,有人说儒家思想毒害中国国民,使得知识分子沉迷于

中国儒家文化和企业管理概述

中庸之道和企业管理 一、目的及意义 (一)文化基础 “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即使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和当今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洗礼,但是由于长达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中庸文化至今仍然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尽管在表面上可以作出“很西方”、“很洋人”的样子,但是在骨髓里却无法抹掉中国文化深深的烙印。这就是中国主流文化的力量。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庸文化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建立在中庸和谐文化的基础上,避免了从头做起的艰难,我们所做的只是一种疏通和对接的工作,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不偏不倚,它的主是取中讲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处理事物的指导思想要端正,方法要对头,既反对极左,又反对极右;既反对浅尝辄止,又反对盲目冒失;极反对保守,又反对激进;既反对刚烈,又反对柔弱;既反对以偏概全,又反对一好百好;既反对过于圆滑,又反对僵死呆板;既反对老于世故,又反对逢迎潮流;既反对大而化之,又反对事无巨细;

既返对急功近利,又反对无所作为;既反对一言堂,又反对各唱各的调;既反对随声附和,又反对固执己见等等。从哲学的高度来考量,它确实称得上是辨正的科学之道、经商之道。 (二)现实需要 建立中庸和谐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应对当前和今后白酒市场的变化。经过改革开放25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中国白酒市场的形势和格局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总的特点是:(1)白酒的总量下降幅度很大,从1998年的8000多万吨下降到2004年的3600多万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国家政策的调整,洋酒、红酒、啤酒的冲击等因素外,主要是白酒的营销观念滞后所致。突出的表现是除了狂轰滥炸的广告,就是不惜血本的终端促销,别无他法。促销手段的严重同质化,致使白酒行业的经营成本急剧上升,白酒行业进入微利或亏损时代,大多数企业步履维艰。(2)白酒消费已从盲目跟风消费转变到有选择的理性化消费,广告认知的效应大大下降,继之而来的是心理认知时代的开始,即消费者的自主意识、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一些具有鲜明区隔特点(即认知理由)的品牌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但是这样的区隔特点并非哪个厂家都拥有,需要明确的定位和漫长时间的积淀。(3)白酒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区域分割局面,品牌数量庞杂繁多,良莠不齐,以高返利为特征的价格竞争异常惨烈。为了获取利润,对市场的精耕细作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问题的实质取决于谁能先入为主,谁更有耐心和毅力去做。(4)实践证明,品牌链条越长,品牌的影响力越弱,越不利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 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会,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主义的发展到了今天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缺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正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那么现如今,儒家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道德价值 (1)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3)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崇高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与当今的法制并不冲突。严格来说,一个具有崇高道德思想的人,必不会触犯法律,危害社会。虽然儒家规定的那一套严格的的道德体系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但其道德价值却不容忽视。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一、儒家人本思想与企业管理的本质联系 (一)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孔子认为,“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而“仁”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人”,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在儒家思想中,仁是“全德之名”,是涵盖所有美德的一个总称,它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博爱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的灵魂。同时,儒家不是从孤立的、个体的人的角度,而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去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规定为道德性,理解为以仁爱为枢纽的人际关系,这应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企业管理,从管理的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企业的盈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企业人本管理的本质可以表述为:正确树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领导方法和艺术,企业文化建设,及其他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目的的管理方法和艺术等等。经济学家黄速建认为,人本管理应该包括运用行为科学,重塑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立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杨靖山给人本管理下定义并展开论述为:依靠人是全新管理理念;开发人的潜能是最主要管理任务;尊重每一个人是企业最高的经营原则;塑造高素质员工队伍是组织成功的基础;凝聚人的合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终极目标。 (三)儒家人本思想与企业管理的本质联系。儒学所建立的以人

为本的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在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从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把人当作被动的物来看待,到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并进而重视人、尊重人,发挥人的能动性,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民惟邦本”“富民、惠民”的管理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思想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潜在作用(一)“以民为贵”,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倡导人本主义。儒家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孔子认为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就是说,管理的核心是人,即管理的主体、客体都是人。儒家强调尊重人性,富有仁爱之心,挖掘人的智能潜力,可谓开辟人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先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这样才能上下同舟共济,企业才会发展。具体做法是:把依靠全体职工作为企业管理宗旨,建立一套发挥各级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并大力培训职工,重用人才,达到人尽其用,以形成尊重、关心职工的企业氛围。 (二)“为政在人”,成立德才兼备的领导集体。为政在人”的“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那些“ 仁以为己任”的“ 贤人”;将这种思想主张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强调德才兼备的领导层的关键作用。建立高素质的企业领导班子是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第一步,也是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和升华。 (三)“重视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人文系10级政教班韩东生10010106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德治国"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二、“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表现出它极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

诗经中的儒家思想和文化

《诗经》中的儒家思想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男子钟情美好女子的情怀,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远征战士那份战火中思乡的苦楚与归家时的近乡情怯,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心爱之人可望不可即那份无望的相思,到“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中那份子女对父母的依赖眷恋......《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虽后经证实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只是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但孔子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也反映了《诗经》中所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而意义深刻的。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1,王官采诗说;2,公卿献诗说;3,孔子删诗说。《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又称《诗三百》。它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跨越了大约500年。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称为:风雅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

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它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的意义就是声调。《雅》是“王畿”之乐,“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宴饮所作,小雅多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贵族的作品,但其实周代贵族也是参与劳作的,所以小雅中也有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这是其音乐的特点。风,雅,颂各具其特点,其中以国风最能体现丰富的文化积淀。 礼乐文化作为制度化的意识形态对于确立周人统治的合法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礼乐仪式中一种以话语形式存在的构成因素,诗歌所具有的重要性自然是不容忽视的。诗在西周初年周公就渐渐获得某种权威性,甚至神圣性,在春秋之时诗的这种权威性和

说中——儒家拿捏分寸的智慧与中国现代化文化之建设

说"中"——儒家拿捏分寸的智慧与中国现代化文化之建设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儒家即基本上落于某种不名誉的状态。“五四”时期这种不名誉常常与落后、保守、反动、阻碍现代化等联系在一起,而今天,这种不名誉却是通过与时代脱节、不能因应时代的问题和要求表现出来。但在实际上,儒家言“中”、“致中”的活“精神”仍在当今发生作用,传统儒学到今天依然是作用于广大民众之间的“精魂”。儒家的“中”是一种行事方式,也不可否认,由“致中”所表现的无确定性的行为方式在现代化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弊病。 标签:“中”;儒家;中国现代化文化之建设 一 首先,我将从列文森尤其是余英时先生的儒家“游魂”说引出问题,认为儒家言“中”、“致中”的活“精神”仍在当今发生作用;其次,我将检讨儒家“致中”的实质及其潜藏的问题,并分别以荀子和黑格尔作对照;再次,我将简略地说明由“致中”所表现的无确定性的行为方式在现代化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弊病。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儒家即基本上落于某种不名誉的状态。五四时期这种不名誉常常与落后、保守、反动、阻碍现代化等联系在一起,而今天,这种不名誉却是通过与时代脱节、不能因应时代的问题和要求表现出来。 无疑,将儒家的这种不名誉状态斩截得更为分明,甚至推向极端的,列文森算是其中一个。依列文森,“儒教集团在荆棘与环境下正走向崩溃,它们的鼓、锣被抛在一边,置于腐臭的杂草与废物之间。数千年来赋予孔夫子的神圣色彩消失了,而且没有人试图挽救之”。果如是,即儒家思想乃以自身之死成全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 假如预认了列文森的说法,那么,我们在逻辑上也大体可以说,张之洞、康有为的“光荣而坚决的西化”,毛泽东时代儒家的“博物馆化”,当代新儒家的“玄辨化”以及当今我们儒学研究的“文章化”、“标签化”,大概都可以看做是儒学已经“死”了的一种表征。 或许,余英吋先生正是从儒学已远离传统的历史情境,“徒托空言”远胜于“见之行事”,甚至流于人们满足智商的一种谈资这一事实出发,将儒学在今天的现况以“游魂”加以描述。 列文森的儒家“博物馆化”说,在美国一出台便招致一些海外新儒家顽强而严厉的批驳,尽管列氏的分析不乏睿智。而相比之下,余英时先生的“游魂”说在大陆却有很大的影响,其间原因固然不仅仅来自余先生在学问上的声名之隆。很大程度上,“游魂”说的影响似乎主要来自一位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敏锐而坚实的观察。

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必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科学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面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泱泱古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感受着现当代社会文化融合带给我们的芬芳。源远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激扬爱国之志,陶冶精神情操。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辩,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而为一”命题的提出,再到宋明理学家“万物一体”论的形成,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这种主流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宗法和唯心主义,弘扬其整体、和谐、统一的合理内容,树立严谨的人文科学态度,进而使先进的文化传统得到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束缚 纵观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发展,特别是在长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无论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学术、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物宝藏,一直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说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中,精华与糟粕杂陈。到当代社会仍然有许多不好的或糟粕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我认为这种负面上的影响主要有二个大的方面。 1、君主专制制度和专制主义思想的惯性,对当代社会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最为活跃。诸侯国日益强大,逐鹿中原,争霸称雄,征战不已。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重视,“重士”、“征士”、“养士”成为一种风气,思想相当活跃。他们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及自然界进行了新的观察探讨,出现“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盛况,形成儒、墨、道、法、阴阳、名辩、纵横、兵、农、杂家及史家等各种学派,互相争论诘难,又互相吸收补充,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思想如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或实学等,对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哲学宗教、学术理论等都有所发挥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越到后来也越为缓慢,乃至成为八股教条而僵化,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特别是尊卑贵贱,君道臣节,专制主义尤为严重,这也是影响当代社会人文思想的根源所在。 中国君上专制的历史很长,从商代开始,君主就自称“余一人”,以示其独尊无二。周代君主称为“天子”,开始“奉天承运”,管治兆民。春秋战国时,法家主张君主专制独裁和中央集权。在传统的治国之道中,儒家主张仁政德治礼教,被称为“王道”。法家强调“不贵义而贵法”,“以法为本”“以法为教”被称为“霸道”。其实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通互补的。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当然是肯定德政礼制,否定政刑。但是,他又称赞法家的代表人物郑国大臣子产的“宽猛相济”。孔子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一、儒家文化的地位 儒家文化从古至今在中国一直占据很强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甚至占了统治地位。比如说,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儒家文化虽然在古代占据统治的地位,但这并不是说它的统治地位是一成不变的。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统治地位被取消。五四运动虽然取消了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但是在今天儒家文化仍然在我过占据重要的地位,原因是因为儒家文化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正如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集会的宣言中所预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不管是不是新儒家的信徒,有一点是无须争辩的:儒家的“建制化”已经完全失败了,无法再为中国社会提供一个较为稳定、影响全面的政治社会秩序,似乎也再无可能恢复那种主宰地位,这是分析儒家思想在现代化浪潮中前景的一个共识与基础。但是即便是这个成为“游魂”的儒家,凭其博大精深与两千年的底蕴,取精用宏,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因此社会中个体现代人格的建构则处于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儒家关于圣贤理想人格的论述与强调,虽然在塑造民族精神中起过重大而深刻的作用,但以其形成并适用于宗法专制的等级社会,往往被当做现代人格建构的对立面而屡遭批评。在这一方面,儒家思想诚然有其局限性,但不乏值得挖掘的精髓真义。儒家将理想人格定义在道德层面上,虽然失之偏颇,但它对于人之精神性、理想性的强调,却使其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具有不朽的价值。作为社会的细胞,个体具有感性的需求,但就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而言,人所具有的精神性、理想性更为重要,是人之为人的标准与标志。儒家以圣贤作为个人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这种圣贤理想人格终点高不可触、遥不可及,不具有现实性,但它并不因此而失去意义。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是作为个人以及整个人类永不停止的追求目标而存在的,以其与现实的结合,使个体在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追求中日渐接近,能超越有限狭小的躯壳而进入无限的精神领域,因此也成为个体毕生努力的目标,成为人不断积极进取、不断自我改造的动力。 二、儒家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很深,涉及范围也非常广,涉及到我国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所涉及。 1、积极影响

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儒释道三家,即儒教、佛教、道教。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都代表了东方文化,讲究心理建设,着重道德和理性,与西方讲物质文明以及偏于科学的文化不同。同时那些“全盘西化”和“全盘东化”的思想是偏激的。保不住传统文化那犹如丢掉自己几世的传家宝,甚至可以视为不孝。而一味活在过去,不取众家之所长,则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可以视为不智。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物质的。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它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

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会,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主义的发展到了今天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缺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正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那么现如今,儒家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仁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

现代企业管理与儒家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代以前的文物典章制度,其中记录着从传说中的尧、舜、禹三圣王到夏、商、周三朝代的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因此,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与管理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儒家管理智慧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突出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重视领导者以身作则的引导作用,兼顾宽严并济的控制手段。第二、“修已安人”的领导方式。从“修己”——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到“安人”——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再到“安百姓”——满足民众的需求,循序渐进,融为一体。第三、“义利合一”的经营方式。主张“义以生利”、“见利思义”、“取之有义”、“先义后利”、“义利合一”,力图解决“义”与“利”二者之间的矛盾,把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融合起来,统一起来。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德治”,是儒家区别于其他各个学派管理思想的最突出的标志。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领导者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并拱卫着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依靠领导者的以身作则,进而对下属和民众实行道德教化,正是儒家所强调的“为政以德”的管理手段。 以德治国的价值导向儒家所理解的“德治”,是要求管理者带头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从而吸引被领导者上行下效、同心同德去实现管理的目标。因此,这是一种强调道德价值导向的管理方式。儒家认为,领导者是被领导者的表率,其言行具有示范的意义。领导者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就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带动整个组织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儒家看来,作为最高领导者,他所要抓的只是道德规范这条大纲,所要做的只是合理使用人才,所要行的只是个人的道德修养。身正令行的引导作用为什么领导者只要“崇德”就能够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呢?这其实就是儒家所反复论证的“身正而令行”的关系。孔子说:“领导者自身行为正当,就是不下命令,事情也行得通;领导者自身行为不正当,虽然三令五申,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形象地比喻道:君主就像测定时间的标杆,民众就像这标杆的影子;标杆正直,那么影子也就会正直。君主就像盛水的盘子,民众就像盘子里的水;盘子是圆形的,那么盘子里的水也成圆形。儒家认为只有贤人以上的人才能充当国家的领导者或管理者。在这些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德”,其次是“才”。真正的管理者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一个领导者的真正权威来自于他的人格魅力。儒家十分强调领导者的人格影响力,要求领导者经过修身,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运用影响力来实现管理的任务。汉代名将李广,就是一个“身正令行”的典范。他历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每次一得到朝廷的赏赐,立即分赏给其部下,同士卒一起吃喝。他带兵打仗,每次长途跋涉、口干舌燥之时,遇到水源,总是先让士卒喝。如果全部士卒没有饮够,他就决不进水;如果士卒不全部吃饱,他决不进食。再加上他平时对下属和蔼、宽厚、不苛求,所以士卒们都爱戴他,很乐意为他效劳。现代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85年为其专着《有效的管理者》一书再版作序时指出:“一般的管理学着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别人,本书的目标则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从很大意义上说,管理是树立榜样。”德鲁克的论述,与孔子“正己正人”的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后者早了两千多年。宽猛相济的控制手段在儒家的语境中,“礼”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色彩。至于“刑”,虽然在儒家看来是“不得已而用之”的治国手段,但儒家从来就没有反对,更不会将其轻易抛弃。孔子主张统治者要关心刑罚,还指出,如果刑罚不恰当,民众就会手脚无措,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宽猛相济”的原则,在现代管理中,表现为“价值导向”与“规章制度”的关系,即“软管理”与“硬管理”的关系问题。一个组织,光靠价值说教不能解决问题,光靠规章制度也不能解决问题,而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长陈峰的管理方法是:一手橄榄枝,一手尚方剑。陈峰认为,企业管理分三个层次:第一是管人,管人就是管心、管思想,把员工的思想凝聚在一起;第二是管理中需要企业文化;第三是奖励和激励制度。海航的管理,一方面强调“德”,另一方面又以“严”着称。创建之初,两名到美国接受培训的飞行员,回国时已是大年二十九,他们就直接回家过年而没按规定先回公司报到。陈峰知道后,立即将他们开除。当时送他们培训耗资10万美元,这次开除,代价不小。他说:“我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教育,教育本人、教育大家。海航‘以德治企’,是把做人的规则作为第一条防线。我们不是不要制度,而是要以制度为最后一道防线。”修己安人的领导方式据儒家经典《尚书·皋陶谟》记载,有一次,皋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