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堂语文课可以带来的启示和收获

一堂语文课可以带来的启示和收获

一堂语文课可以带来的启示和收获
一堂语文课可以带来的启示和收获

一堂语文课可以带来的启示与收获

——卢雷《扬州茶馆》大学导师曾多次指导我们这些仍未走上三尺讲台的准教师们观看卢雷老师的录像课,一本书,一支白粉笔,一口语文味十足的语言……很特别。在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老师后,曾有幸亲临卢雷老师的执教现场,虽然离得很远,但那一本书,一支白粉笔,一口语文味十足的语言……仍是专属他的风格。今天,在自己教书育人的学校再次观摩了卢雷老师的一堂《扬州茶馆》,如此的近距离,如此的实实在在,启示与收获在时光流逝的点滴中悄然生成。

整堂课,卢老师能抓大局,谋细节,执教时整体感极强,实实在在的语文知识点都适时地融入其中,那么不着痕迹,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完整。

虽然是名师,但是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基本的语文知识仍捕捉得及时而到位。在请学生分节读课文这个环节中,卢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发音错误,如“沏茶”的“沏”、“担子”的“担”、“咀嚼”的“嚼”,纠错之余更多的是讲求辨字方法的指导;多次强调读通课文很重要,这是对课文大致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朗读的指导无时不在,例如在整体认知环节中指出学生在读到烫干丝过程时,要读得利索;在细读课文环节,巧妙地指出读到零碎茶点的香气时语气要上扬。此时我不禁想起自己的课堂,同样也是特别强调学生要把课文读通读顺,我想这对于长远来说,学生将受益终生。

没有媒体并不可怕,因为卢老师有一支“神笔”。板书的精心设计,让坐在下面听课的老师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文章总分的结构以及烫干丝的三个步骤(切丝、烫丝、摆盘)在三个分号间都能自然形成。这已经不仅仅是对于动作词的一种积累和纯粹的段落复述,从两位上台交流的学生来看,他们已经把复述融入自己的烫干丝表演中,并使所有学生都主动悟出了烫干丝的特色是速度快、口感清淡以及味道香。这时又不禁让我想到自己每次课堂上的板书以及对于板书的充分利用是否也可以效仿卢老师呢?让学生把目光集中于自己手中的文本,而不再是观看一张张很花哨的幻灯片。

很有趣对的是人类初始的教学方式往往显示为“个别化教学”。后来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个别化教学”逐渐演化为“小组教学”,再由“小组教学”演化为“班级教学”。不过现代教学的危机导致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由“班级教学”转向“小组教学”,进而由“小组教学”转向“个别化教学”的趋势。其实,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循环或轮回,更不是重复或倒退,它是当今人们追求品质课堂教学的必然结果,是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作为在课堂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教师首先就要考虑到如何优化课堂结构,进行有效的高品质课堂教学。

品质课堂最终指向的对象是学生,打造品质课堂,就是对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规律的尊重。作为一名上外静小的老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讲求策略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教师更应想法设法提高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关照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与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品质课堂的教学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就像卢雷老师的课那样,重在培养学生的灵性。

自古以来,人们谈到教育,总是心驰神往,孟子一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道出了教师的无尽乐趣;从学生的角度讲,“教育即成长”;还有什么比成长的过程更令人兴奋?在春日暖阳里,在雨露的滋润下,幼苗破壳而出,茁壮成长,那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积极向上的成长,想想都是令人愉悦的。于我而言一堂有品质的课堂就是能让学生眼神活起来,声音亮起来,错落有致的朗读、积极主动的小组讨论、师生环环相扣的合作展示,让人仿佛能听到雨后竹笋拔节的生命之歌。一笔字,一口话,一颗爱心,让语文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秦俪蓉

初中生满分作文:我最难忘的一堂语文课

我最难忘的一堂语文课 语文,似花园里的花,使人流连忘返、沁人心脾。语文,似一杯醇香的咖啡,品味出人生的悲欢离合。语文,“语言”与“文字”的结合,心灵的绽放,引人沉思。流利清纯的语言,独特的书写,甜美的微笑,“语文”一含义的体现。她向我们绽放“语文”的美—我的语文老师。我最难忘的一堂语文课,是老师给我们讲的《秋天的怀念》。上课了,老师从课题引入,层层的深入,使我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老师将这节课上了三节课,每一节课,我都会很“痛苦”,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刺痛我的心。使我深深地懂得了父母是多么爱我们,多么的伟大而无私。文章从一个简短的语句,人物的一个眼神、动作,都体现的母爱的细微、深刻。在学习这节课时,我好几次欲哭又止,努力掩饰着自己的情绪。在老师细心的解析品味中,我渐渐地懂得了父母都是那么的不容易。记得在这堂课之前,我总是抱怨父母不够爱我关心我,他们已经快两年不在我身边了,我讨厌他们在电话里说有多想我有多关心我,真的希望他们陪在我身边。他们打来电话时,我总是爱理不理,有时候一句我在写作业,就挂了电话,从不为父母着想。当老师讲了这篇课文后,我忽然有点喘不过气来,心里不知不觉痛起来,似刀绞一般。顿时想到了远在老家的父母也不容易,想到了在我发火时父母都依然心平气和的跟我说。想着想着,心里的委屈与歉疚涌出胸口,眼已湿润。老师抑扬顿挫的话语惊醒了沉思中的我,我咽下将要流出的泪,深吸一口气,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刺痛的心渐渐平息了许多。下课铃响了,一节令我成长深思的课,在老师富有哲理的话语中,在我们热烈掌声中结束了。在结束的那一刻,我相信,并不是我一人长大了,是全体同学都成长了。语文的魅力,老师的魅力,融为一体。语文老师流利清纯深刻的话语,深深激励着我,鼓舞着我。让我难忘。这就是我最难忘的一堂

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10

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10 做到三个“不唯”方始为“好课”●张伟“好课”,顾名思义就是要超出一般,有个性,有“看点”,有新颖独到处,流于一般、四平八稳无所谓“好”课。“好课”应当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以为可以借用陈云同志的“不唯书、不唯上”,再加一个“不唯课堂”这样“三个不唯”来确立。不唯书。就是不唯高架的理论和教科书上的现成定论。《马背上的小红军》课文题目经修改后叫作《倔强的小红军》。一位教师为此在自己的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比较两个课题,看哪个更适合于眼前的这位小红军。”经过激烈争论学生们得出了这样的认识:“课文说到底就是为了谁‘上马’,因为谁上了马谁就获得了生存的希望,反之将面对死亡。‘倔强’反映的只是人的性格特点,是单层面的,小红军表现出的那种固执不上马,却不是性格使然,反映的恰恰是他‘利在他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小红军是上马了,但那正是他牺牲的时刻!‘马背上’给人的是强烈的内心震撼,是‘倔强’不能比拟的。”这样的课是好是坏显然是不言而喻的了。不唯上。就是不唯专家、领导和权威。这一点对中国的儿童显得尤为重要,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太大,应从娃娃抓起摒除“人治”思想。《黄河象》讲的是一头黄河象历经200万年形成化石的事。一位教师就以“200万年前的事科学家们也没见过,他们说的就一定是事实吗?”为题,引导学生以审视的目光来看待专家的结论,并按照教材提供的黄河象“脚踩着一块石头”的线索,引导学生展开逆推学习,不但自主地得出大象陷入河底和化石形成的过程,对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也进行了验证。同是一样的结论,不是“唯”科学家而得,是在批判中建构,所得是多方面的。不唯课堂。好课应是能“透过墙壁看世界”的,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它不能仅限于课堂,课本也“仅是一个例子”。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凭借课文中的一个点加以延伸转换,使之与课堂外、现实中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生成和建构起一些新认知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完《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课文,抓住“信息”这一关注点,以“‘卡通’世界”为线索,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以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深化了内容,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取得课堂内、书本上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孙立权与一堂语文课

孙立权与一堂语文课

行为背后的思考 孙立权(一)做个明白人“我” 语文教师的最高使命1、我是谁?教师 为天地立人2、我在干什么?教书育人 为民生立道自身的条件(定位) 3、我怎么把书教好? 为往圣继绝学外部的环境(分析) 为来世开太平自身的发展目标 4、想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要当教育家学科教学的目标 不做教书匠自身的成长计划 5、我该怎么做? 学生的教育计划

孙立权 (二)做个有思想的实践者 语文观:语言/文化观 1、我的理念是什么? 课程理念 语文的表层是语言,底层是文化 自己的主张 “非教学性备课”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育学科理念:语文教育民族化 其系列实验研究: 2、实践与研究 ①读背经典诗词(五年500篇) ②读背文言文《论语》《老子》 ③读整本的书(五年读28本名著) ④批注式阅读 显性: 学生学业成绩 ⑤中学书法教育 教师课题成果、论文、案例 ⑥启迪灵性的作文教学 隐性: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 为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模式 过程 借鉴 创新 课堂教学 课余延伸 3、成果呈现

感悟: (一)静下心来,有计划地做一点探索教育教学的尝试,少一点浮躁与名利思想,多一点提升自我和提高教育效果的心态,在你用心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做个有自己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说难,难在要有思想和底气,这是需要你长期、静心才能积累起来的;另外,温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同时,它也充满着太多的诱惑,使人无法静心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说不难,也是因为温州,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就是温州的特级教师,也很少有自己的学科理念或教学主张;所谓的“名师”也是温州自己评的。温州至今还没有一个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教师,更多的是某些政策的倾斜成就了名师名校长。 (三)教育是可以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但要你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实践。 努力过后,会有一片属于你的天地。 引述 孙立权老师的语文学科的教育理念:语文教育民族化 △它不是旧式语文教育的复辟,而是语文教育传统经过现代性改造后的新生再现。 △它的目标是现代化,它的过程是民族化。 △语文教育民族化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相关。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语文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语文教育是维系民族精神的根基。 孙立权老师“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读背经典诗文》的实验杂感:

《劝学》公开课启示

《劝学》公开课启示 ——谈语文教学的德育有效渗透 黄梅理工学校帅数风 作为一所中职学校,我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是太好,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甚至打闹的情形时有发生。这时候老师们一般都会中断讲课,重新组织教学。或苦口婆心地规劝,或恩威并重地喝斥,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辜负青春,用心学习。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学生厌学,常有学习倦怠的表现,如何有效地劝学,对我们老师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熊凯军老师的一堂公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2014年10月15日上午,熊老师在1419班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讲授荀子的《劝学》,这堂课在听课老师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普遍认为这堂课充分发挥了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由于当时熊老师没有为听课的老师准备教案,老师们对他这堂课的设计思路不太清楚。为此,我对这堂课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把熊老师的劝学思路整理如下: 一、为什么要学习 熊老师首先从《劝学》的作者入手,将儒家学说的两位代表人物进行对比,让学生领悟学习的必要性。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荀子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虽然二人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在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断上却截然不同。孔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强调后天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同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但在人性问题上的看法很不一致,熊老师趁机组织学生讨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 在学生热烈的争辩当中,熊老师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人性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如果后天不加强学习,人性善的一面也会丢失;如果加强后天的学习人性恶的一面也会变善。所以不管人性是善还是恶,后天的学习至关重要,读书学习就是屏蔽人性恶的部分,而彰显善的部分的有效途径。

难忘的一堂语文课(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难忘的一堂语文课(700字)作文 星期三下午的语文课,同学们都认为又将是一堂枯燥乏味的语文课,但是情况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发生了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情。叮铃铃&&伴着上课的铃声,语文老师走上讲台,她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学习《詹天佑》这一课的第三、四部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路线。开始讲解前请同学们当一回工程师,按文中的描述把詹天佑设计的铁路画下来。同学们一听,兴致来了,纷纷取出图画簿,一边认真阅读,一边若有所思的画了起来。接着,老师又要求3位同学到黑板上去画图,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好。听到老师点了我的名后,我的心里就开始乐起来了。这还能难得了我吗?我妈是学设计的,多少会遗传一点给我,我的美术也不错呀,简直是小菜一碟!于是,我胸有成竹似的在黑板上画了起来。一功会儿夫,我就画完了。我们画的是八达岭和居庸关隧道开凿的设计图。画完后我挺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又望了望其它同学的作品。他们有的东倒西歪,很不工整;有的忽大忽小,比例失调;有的没有章法,混乱不清;我瞧在眼里美在心里,看来这第一都非我莫属!我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神色。老师开始评评了,我屏着呼吸,侧着耳朵,认真地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当我听完老师点评我的作品后,我不禁惭愧地低下了自己骄傲的头颅。是的,我的作品工整,画得也不错,开凿方法的文字说明清楚,可是我却把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位置弄错了。期望中的表扬没有了。老师还笑着说,如果我就是一名工程师,火车一定会出轨。我羞得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脸上火辣辣,头也不敢抬起来。这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将永远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时刻警醒我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像詹天佑那样为国争光的人。广西柳州城中区景行小学东校区六年级:彭周洲 篇一:难忘的一堂语文课 难忘的一堂语文课 在各项科目中,我最喜欢的是语文。原先我对语文并没有这么大的兴趣,后来,由于一堂课,使我渐渐的被语文的魅力吸引了。 老师在还没有打上课铃就满面春风地走进来,我在心里小声地嘀咕:“真够狠的,连下课都不放过我们。”谁知,老师一走进来就说:“今天写作文,不过我们先游戏后作文。”我想:“又有什么新花样了。”老师让每组选出一个手劲大的人来参赛。我又在心里犯嘀咕了:“什么意思?”可是,师命难违,大家都照老师的话去做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座位上埋头抠我的数学作业。不一会儿,各组的选手都选出来了,大家都一个个精神抖擞,像一头头牛犊,虎视眈眈,这会儿,我才恍然大悟老师是让我们来扳手劲。 首先,一组的代表黄薛康和二组的代表申浩然来比赛,他们俩都是重量级人物,实力相当,不知谁能拿下这冠军,大家的心都揪紧了。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奋力拼搏。由于没有准备充分,申浩然的手一开始就被黄薛康的手压下去了,差一点就要挨到桌面了。一二两组的拉拉队员们大喊加油,为自己组里的选手呐喊助威。看见大家这么卖力地为他加油,申浩然决定背水一战。他憋红了脸,用尽全身力气做临“死”挣扎。黄薛康见申浩然已经撑不住了,便放松了警惕,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申浩然见时机已成熟,就乘他不备猛一用力,就把黄薛康的手压下去了,反败为胜。大家看到这样戏剧化的结果,愣了一下。申浩然做了一个胜利的姿势,冲下去拥抱他的组员们,二组的同学高兴得载歌载舞,而一组的同学们互相埋怨,这也许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吧。教室里像闹市一般。邻班的同学还以为我们老师没在这儿呢!老师见我们高兴的样子,自己也在一旁捂着嘴偷偷地笑呢! “叮铃铃??”下课了,大家都抱怨这节课太短了,同时,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作文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诞生了。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 导读:本文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 明慧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张易中学)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感谢国培提供了“影子教师”培训,二十多天的影子学校生活,老师们一起合作,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听影子学校老师和靶子学员的课,对如何上好一节好课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 一、充分备课 余映潮先生在他的讲座中提到“备课永远是广泛积累的绝佳机会”。上一堂好课的前提是备课,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他在讲《祝福》时,查阅200多篇关于《祝福》的文献资料,讲《夸父逐日》查阅十多万字的资料;刘丽丽老师讲《答谢中书书》时查阅资料,并作了抄摘,所用16K白纸达到了15页,抄写教案四遍,重点、难点分别用红色、蓝色的笔作了标注,详细又明确,足见他们对备课的重视,一堂好课与老师充分备课是分不开的。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总说,会上课的老师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多少种学习方法。听了不少河北师大附中老师的课,深

切地体会到他们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的重视。 1.阅读法 周智华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一每分钟500字;初二每分钟600字;初三每分钟700字。面对刚进校的学生,在《我的老师》这一课中,要求不出声、不跳读、不回读。在《再塑生命的人》中,周老师鼓励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并引用《论语》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2.勾画法 代士莉老师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整体感知文意时,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快速看课文,并将与三个问题有关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这种方法在语文学习上经常用到,却往往被老师忽略,但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是从细节着眼。 3.“三步走”法 “三步走”是一读二划三写。在品味语言时,代老师采用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读出语言的精美,又让他们勾画句子引起注意,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看似简单的三步,却是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长期在课堂上运用这种方法,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能力。 4.扩展延伸法 董瑞芳老师在《芦花荡》教学中,介绍作者孙犁时,讲“荷花淀派”,延伸到“山药蛋派”。代士莉老师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上,先让学生在网上查找火烧圆明园的纪录片,

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有感备课讲稿

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有感

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有感 在琳琅满目的书目前初次看到韩素静老师这部《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就深深地被书名所吸引,不由得想起自己在几年前曾写下的一篇《正本清源,回归语文原生态》的文章,相同之处都在于呼吁语文课堂的纯净化与本真化。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是“河南省影响力教师”韩素静在长期亲身教学和大量听评课基础上用心写就的总结和反思。书中有对源自教学一线的大量课例的翔实记录和精心剖析,涉及新授课、讲评课、听读课等多种课型和多个教学环节,从课堂要落在实处、课堂上的遗憾、捍卫课堂常识、我这样教语文四个方面,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不同走向的课例进行解读,挖掘其精妙与遗憾之处背后的原因,并对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策略,对教师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课堂要落在实处。 1、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练习识字。 识字教学要落在实处,要求学生不但“认读”,而且会“书写”,不但能写“对”,而且要写“美”,这才是真正的“识字”教学。 没有思维参与的任何活动都不会有生命,记忆也是一样。教学活动中一定调动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一直往纵深发展,这样他们不仅是在听在记,更是在思考,有自己的思考,教学活动一定有效。 2、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联练习读书。

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自己读、别人读、听老师读、看老师读的过程中反复比较,反复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要想用声音表达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就需要从语音、语调、感情、表情、停顿、语气等几方面把握,朗读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沉进了文本、贴近了文字,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空白处流淌着的东西。 3、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练习写作。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文课堂不在于教师给学生讲了多少课文,传授了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是否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是否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出学生创作的欲望。 作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法指导,他们更需要一个完全独立的思想。如果华美的语言是一篇文章的漂亮外衣的话,那么支撑这件外衣的必定是一个有灵魂的骨骼。这样说来,课堂应该引领学生抵达思维的最深处,激发和思维的关系永远是皮毛与骨骼的关系。 4、语文课堂需要“停顿”,在面面俱到的灌输式教学中一味强调数量而忽视了学习的本质。新建构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积极讨论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才能不断内化教学内容。

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5篇

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5篇 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章或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是语言文字。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难忘的语文课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篇一:难忘的语文课星期五上午7:20,敖校长在多媒体给我们班上了一节语文课,课题名叫《去年的树》。那天阳光灿烂,我们的心情也犹如这阳光一般明媚。 在去的路上,我心想:敖校长选择了我们班上课,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表现,为咱们班争光! 开始上课了,敖校长先提了一个问题:“每天清晨我们都能听见鸟儿在唱歌,大家猜它们到底在唱什么呢?”大家的回答各种各样,体现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力。接下来,敖校长叫了一些同学读课文,检查我们的预习情况。意外的是,敖校长叫易水寒站起来读课文时,这个从来不举手发言的女孩今天给足了校长面子,一口气读了三个自然段,真让我们吃惊! 敖校长又问了我们几个问题:你从哪里看出小鸟非常愿意给大树唱歌?春天回来时,小鸟没有看见大树,它会怎么想?你觉得大门回答小鸟的问题时,大门的语气是怎么样的?小鸟没看见大树,到处寻找,难道只是为了遵守当初那个诺言吗?同学们都一一回答了。最后,敖校长总结道:“大树没有了,但它和小鸟的友谊并没有结束,友谊

是永恒的!同学们,愿你们的友谊日久天长!” 这真是一节难忘的语文课,它让我知道了友谊的真挚,生命的永恒! 篇二:难忘的语文课谁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其实没有爸爸何来我们呢?前不久,我读了一部巨著——《感悟父爱》,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无比大的震撼…… 去年暑假,老师推荐了一本书,让我们细细品读,开学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感悟父爱》。 终于等到了开学,第一次语文课老师就让我们交流感受,我第一个举手发言,意味深长地说道:“这里面的篇篇故事,行行字句,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父亲太伟大了,父爱的力量也太伟大太无穷了。原来世上不只是妈妈好,其实爸爸的爱也是无穷的,只不过从前我只懂得世上只有妈妈好,却忽视了父爱的存在,我……” 说到这,我不禁潸然泪下,我抽抽泣泣地接着说:“我对不起爸爸,我的爸爸是个好爸爸,世上爸爸也很好”。这时,全班响起了世界上最响亮,最热烈的掌声,老师走到我面前,用她那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的问:“康力,那你今晚回家能不能亲口说一声‘爸爸,你辛苦了’?”我点点头,示意老师,我会的。 这节语文课让我很难忘,因为这节语文课让我明白了——爸爸是伟大的,父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篇三:难忘的语文课星期三上午的那节语文课非常有趣,也让我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忆犹新呢。

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摘要:评价一堂优质小学语文课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目标明确,教法得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注重培养创新能力;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个性差异,促进全员发展;学生积极参与、投入,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关键字:宽松和谐、全员发展、学以致用、五实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那么,一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二、目标明确,教法得当。 一堂好课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学内容应科学合理且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还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

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8篇_作文

《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作文(一): 从学前班到小学,再从小学到初中,我上的课不下数万堂,而给我印象最深,我最喜欢的 莫过于那堂精彩的语文课。 叮铃铃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我们一如既往地坐在教室里,等待着被同学调侃称呼成的冷 面杀手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走进来。老师快步走进教室,当他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全班同学皆用 异样的目光望着他,那神情好像看到了外星生物一般。只见老师拿着三个大箱子,高高摞起的 箱子几乎遮住了他的整个身体。他一反常态,笑嘻嘻的从箱后探出头来,露出神秘的笑容。 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老师的态度有些不对,不会是他中了亿万乐透,要给我们发钞票吧?同学们交头接耳地议论。只见地中海发型的老三届老师发话了: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分别写三张纸条,第一张写人物,第二张写地点,第三张写做了什么事。然后, 分别放入三个纸箱中。 话音刚落,大家便纷纷动手了。 不一会,一切安排妥当,老师搬起三个纸箱用力晃动。然后他最后开口了,神秘的说道: 同学们,我此刻要选一个同学,让他在三个纸箱中分别选出一张纸条,连起来读一遍,谁愿意来? 看到老师的性格大变,同学们都放松了警惕。教师中立刻沸腾起来都纷纷举起手,目光紧 锁在老师身上,期望能够叫道自己,几个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这时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再看 看小A,他已经离开座位,身体站立着向前倾斜,一脸焦急,生怕这次机会转瞬即逝,他一手 撑着桌子,另一只手向老师的方向倾斜耸立着,似乎想把手举到老师的鼻尖下,姿态还有点飞 天超人的滋味,口中还不断吼着:老师,我!老师,我!看到他那副模样,我心中暗自发笑。 老师的目光在教室中扫来扫去,最后竟然选中了我,我按着老师说的将纸条拿了出来。看 见纸条上的字,我不禁笑出了声,我哈哈大笑,简直说不出话来。看到同学们焦急的目光,我 才一字一顿的边笑边说道:小C同学,在老鼠洞里抓小偷。话音刚落,同学们也都哄然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小A同学笑的简直直不起腰,趴在了桌子上。小B同学捂着肚子,弓着身子,张着嘴巴,眯着小眼,笑的眼泪都流了下来,再看看老师,这时也笑得合不上红嘴,只有被我 念到名字的小C同学满脸通红,连手脚都不知真么放了。 这样的游戏一向玩了半节课,教室里回荡着老师和同学们欢畅爽朗的笑声,整节课都在快 乐中度过。 我应对初中课堂的单调与极大的学习负担,我常常会回忆起那堂精彩的语文课,想起同学 们的欢声笑语,想起在那节课上性格大变的语文老师,想起......屡屡想起那堂课,我总会 在繁忙的学习中看到乐趣,在使人窒息的压力中得到放松.它成为我回忆中永远代表着快乐的 信条. 那堂我最喜欢的课让我毕生难忘,成为我小学生涯的珍贵记忆. 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作文(二): 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这节语文课再普通不过,每个人的桌上都放着一本语文书和一个文具盒。当上课的钟声响起时,张老师面带微笑,踏着轻盈的脚步迈进教室。“同学们,这节课检查背诵。”“什么——”教室立刻炸开了锅。很多同学都慌了。我心想:你们活该,谁让你们不背,这回惨了吧…… “就从你开始吧!”“什么——”那位同学一幅惊慌失措的样子,本来很大的眼睛瞪得像杯口一样。“燕子……”出师不利,那位同学结结巴巴地背了几句,便在那儿抓耳挠腮——显然背不出来了。 “王平,你往下接。”老师把这颗“定时炸弹”抛给了正在翻书的同学,他站了起来,一字未发,只冒出了一句:“老师,我不会。”这时老师的微笑“烟消云散”。 坐在位置上的同学提心吊胆。虽然我背得出,但心里还是吊着十五桶——七上八下,正在一边背,一边练“瞟书功”。教室里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似乎同学们的心跳一律达到了“齐读课文”的分贝,而老师既像火山又像蜡烛,不是快要爆发,就是快要被吹灭。同学们个个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也顾不得同情和埋怨了。最后,老师的希望之火被浇灭了,她长叹一声,说:“再给你们几分钟背,待会若还背背不出,那你们就看着办……”教室里顿时发出一阵阵背书声…… 几分钟后,张老师再次回到讲台抽查时,我真怀疑刚才的场面是否是同学装出来的——个个背得流利顺畅。张老师的脸也渐渐由阴转晴,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你们能几分钟把课文背好,可为什么

就不愿在家里多花十分钟背课文呢?”“是啊,本以为背这么长的课文很费劲,现在居然……”“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这是一节多么难得的课啊,在这节课上,我不仅背会了课文,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要“我要学”,是要脚踏实地地学,“临急抱佛脚”走不稳,好成绩最终是凭实力。 哦,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

好课涉及的因素很多,课堂评价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课程标准是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各小组经调查后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思想: 任课教师必备的“六个好” 专家说,一堂好课要让学生觉得“小眼灿灿,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嘴滔滔”。各位同学在各校工作的过程中,从中悟出,一堂好课必备“六个好”,才算成功的一节课。 一、上课带着好心情 有了好心情,就会脸挂笑容,步态潇洒。有了好心情就会生机勃勃,激情奔放。有了好心情就会思维活跃,迸发智慧火花,一个个金点子,妙方法,从天而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的幸福,关注幸福就是要关注孩子的心情。教师把好心情带进课堂感染学生,就会让学生愉悦幸福,兴奋激动,热情激岩。心弛神往,开启心智大门,驰骋想象空间。 所以,好的心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当我们跨进课堂的一刹那,我们应当常问:今天我的心情好吗?带给孩子们的是欢乐吗? 二、和学生建立好关系 有了和谐、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有浓浓的研讨氛围,学生才能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操作、尝试、讨论、质疑,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去探究,去合作,去发现,去创造。有了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才会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的生动场面,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潜能得到发挥,才智得到展现。 作为教师,我们既是长辈、导师、组织者、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习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融进学生群体,参与到学生中读书、讨论、游戏、玩耍,才能营造真正的和谐民主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理念”是教学成功的基石,是学生主动参与、走向成功、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我们经常好问:教师是否真的走下神坛,走进了学生心灵? 三、创设好的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有意创设一种不和谐,不平衡,从而触发学生弄清事物本质的迫切愿望,激发主动探究的思维动力。它不仅包含问题本身,还包含教师的启发、鼓励、暗示、点拨。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动态表现。无论创设的是故事情景,活动情景,还是游戏情景,动画情景,它都破开学生心灵的层层坚冰,泛起学生心潮的层层波澜,使学生凝神静思,小手高举,口若悬河;使课堂高潮岩起,笑声朗朗,掌声阵阵。 好的问题情景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的“铺路石”,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当我们备完课,准备掩卷而息时,要常问:明天的课是否创设了最佳问题情景? 四、精心设计好点拨指导 主体,并不排斥“主导”。有精彩的“主导”,才有活跃的主体。导之得法,导之有序,导之宜时,导之得体,才有主体的充分发挥和精彩表现。导的关键在于抓住内容的选择,学习的起点,思维的动向,合作的组织,动力的补充。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在学生提出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点时,突出重点,指点迷津;在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多时,归纳筛选,切中要害;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时,组织讨论,指明方向。好的指导,总是抓住时机,哪怕是三言两语的导言,一个小小的提问,一句轻轻的点拨,一张图片的展示,都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困惑中得到解脱,迷惘中找准方向。 好的指导是学生学习路上的“航标灯”,是通向成功的“加油站”。让学生任凭风吹浪打,总是驶向求知知的彼岸。 五、及时给予好评价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作文1000字完美版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作文1000字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李老师跟往常一样夹着备课本走进教室,只见他露出神秘地表情:“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这节语文课要干嘛吗?” 大家都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好奇地问:“不知道,是什么呀?”“今天我们要开展一次特别的观察活动。”李老师话还没说完,大家就开始在下面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没了,我以为老师会一巴掌拍在讲台上,让杯子从讲台上蹦起来,可是我明显想错了,老师继续温和地说:“这个活动呢,我先不告诉你们,你们先观察一下PPT上的图片,看看自己能看出什么,然后我再告诉你们活动的具体内容。”话音刚落,我便看见眼前大屏幕上呈现一幅图。 这是什么图啊?上面有座山,山上的纹理好奇怪哦,还有一条小溪流淌在山的前面,后面隐约还有一座什么山……就在我出神地时候,老师的问话把我从云游中拽了回来:“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来回答?”同学们开始踊跃发言,有人说这幅图上有座山,山的前面有一条河,有人说山上的纹理像龙,有人说像鸡,还有人说像各种姿态的马……五花八门的答案都蹦了出来。李老师说:“好了,可以了,你们其中有一人说对了,接下来跟我一起看看下面这段文字吧。”我快速地浏览了一遍,原来这处风景是桂林漓江的某个地方,漓江旁边的石壁五颜六色,石壁上的纹理非常像马。 老师又点了一下屏幕,一个传说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孙悟空当弼马温的时候,由于不会管马,一些天宫神马就流窜到人间,在它们饮水的时候,一位画家看到了,就打算把它们画下来,由于马群受惊,一下子蹿到了石壁上,再也回不了仙界,于是化作马的形状。李老师接着又说,要是有人能看到石壁上有很多马,就说明这个人观察力非常好。 “同学们,请你们把看到的马用水彩笔勾出来。” 大家纷纷开始动笔,我圈了老半天,也只圈出三匹马。 这时老师又说:“看马是有方法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能看到多少匹呢?其实很多形状都可以想象成马,这就要考察你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了,当年周恩来到这里的时候,就看到了九匹马呢!他身边的元帅也看到了八匹。” 啊?原来伟人看到的马这么多?不行,我得加油啊,我使劲揉了揉双眼,又盯着大屏幕看了一会儿,1、2、3……哇,我居然看到了十匹马、十匹也! 这时老^带我们念起了桂林儿歌:看到七匹中榜眼,看到九匹状元郎。榜眼就是第二名,状元则是第一名。哎呀呀,那我刚才看到十匹算什么呢?我又开始想入非非啦…… 下课铃很不礼貌地响了起来,伴随着大家的嬉笑声结束了这堂有趣的语文课,意犹未尽的我

难忘的语文课作文200字 一堂语文课

难忘的语文课作文200字一堂语文课 难忘的语文课星期五的第一节课,狄老师笑盈盈的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去游览一下我们祖国的名胜古迹。大家就和我这个”狄导“一起去游玩一下美丽的颐和园,好不好?”同学们都兴奋的喊:“好的好的!”狄老师大声说:“好,我们就乘上列车,来到颐和园吧!” 老师为我们先介绍了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狄导”滔滔不绝的说着,我闭上了眼睛,仔细的倾听者。忽然,我觉得自己好像在万寿山上,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黄的、绿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郁郁葱葱的树丛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老的城楼与白塔;昆明湖十分平静,像一块儿平整的碧玉……我的思想像一只跳跃的鱼儿,激起了小小的浪花。 介绍完了颐和园,“狄导”问我们:“你们最喜欢颐和园的哪个地方?”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叮——叮” 下课铃想了起来,同学们恋恋不舍地合上了课本,对着“狄导”说:“老师再见。” 这真是一节难忘的语文课,“带”着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 我喜欢上语文课我喜欢上语文课,我的英语成绩差不多,但是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都没有提上去,像我这样的人,同学们都会说我偏科。 但是我现在却喜欢上了语文课,为什么呢?有的同学说:“语文课除了读,就是写,一点儿意思也没有。”而我却不这样认为,语文课上老师教我们丰富的课内外知识,有时间,还给我们讲些有益的故事。一下课,同学们都恋恋不舍地跟老师说再见,好像一天只有一节语文课一样。 自从一年级开始就是苗老师教我们语文,苗老师上课十分认真,讲得很投入,我们听课时都入了迷。语文课的下课铃声响了……下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又响了。这一节是数学课,数学老师刚走进教室,语文老师的手机响了,但语文老师却置之不理,继续讲课。这时,数学老师发话了:“新艳,这节是你的课吗?”语文老师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讲课。数学老师敲了两下门,语文老师像是从梦中被叫醒一样,我们也像是从梦中被叫醒一样,语文老师赶紧一边走一边说:“快拿出数学书,上数学课。” 语文老师上课教得认真,我还特喜欢发言。只要是我见过而且会做的题,我一定会把手高高地举起来。每当老师不点我回答时,我急了,就会站起来举手,这时,老师看我这么勇跃,就一定会叫我回答的。 同学们,知道我为什么上语文课了吧! 语文课 这是我们三年级第一节语文课,这节语文课进行的是背诵古诗活动。第一关是齐背,第二关是小组背,第三关是男女对抗,最精彩的还是我们的最后一关——击鼓传花背古诗。 活动前,徐老师拿了一把古诗签,我感到非常害怕,心想会不会传到我呢?万一我被抽到了不会背怎么办呢?我的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跳来跳去。令我难忘的还是雷佳齐,老师在台上敲着鼓,鼓声一停盒子放在了雷佳齐那,那时候他抽到是一首《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他上台我还以雷佳齐会背这一首古诗,结果他上台说了一句:“我不会背。”当时我大吃一惊,雷佳齐学习那么好,这首诗他还不会背?正在这个时候王正言举起了手,他和雷佳齐一同背出了这首古诗。在那当时我心里想:刚才鼓声停时刚好轮到我时为什么不和张惠博一块上去呢?我感到很内疚,失去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叮呤呤,下课铃打响了,要做眼保健操了。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在这紧张和精彩的气氛下结束了。 语文课小学到现在,我也上了不少语文课,但惟独有一节语文课让我印象深刻。

名师眼里的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名师眼里的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一)支玉恒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具有生命活力地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 (二)靳家彦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点——由一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点——由一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3-01-14T09:06:34.5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月总第71期供稿作者:于莹 [导读]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公开课,我上了《唐雎不辱使命》一课。 于莹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中学255400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公开课,我上了《唐雎不辱使命》一课。在疏通文义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安排是基于文章短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且易于疏通。而出人意料的是效果很差。之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不仅有了这样的疑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适合语文教学?到底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美的课堂、有效的课堂?这是否与本色语文背道而驰?等等问题开始困扰我。自从04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经历了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还有现在学校正在进行的三四八教学模式,不论哪种教学模式,针对的总是教学方法。我不禁要问: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不是需要这么多的方式、方法?譬如《唐雎不辱使命》一课,作为一篇文言文,小组一合作,原本的经典古文味是否就消失了呢?试想,几千年前的孔老先生在讲课时,突然对他的弟子说:现在请弟子们分小组理解下“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是不是变得很滑稽了呢?所以,我想,是否可以让语文教学回到原始状态呢?这首先涉及语文课程的定位问题。 一、关于语文课程的定位 《新课标》是这样给语文课程定义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世堪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这样概括:语文课程是一门不仅自身是文化而且负载文化的课程,是一门以培养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通常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语文修养与语文水平,主要是就他的书面语修养和水平而言的。因此,整个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必须突出“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好书面语”,以培养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语文课程的显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具体的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无论听或者读,能一下子抓住对方表达的主要内容,具有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再具体地讲,首先能听懂、看懂;然后能抓住讲话者或文本表达的主要内容;继而能品鉴一席话或一篇文章,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第二,无论说或者写,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得体、到位、文从字顺、条理清楚。 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明确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具体目标有了,是不是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呢?就一篇课文来讲,怎么讲和讲什么,仍然是问题。讲什么比怎么讲更重要,那么语文课讲什么呢? 二、语文课讲什么 语文课讲什么?讲教材呀。是啊,我们的语文课堂通常是以语文教材为主的。那具体到每一篇课文又应该讲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教材的使用问题。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语文界甚至教育界的专家具体讲到某篇课文应该讲什么。所以,讲什么由每个一线教师自己定。这就涉及到教师的素养问题。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课文要上出特色,教师必须有自己的阅读感悟,继而让这感悟移嫁给学生,抛砖引玉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在很多名师的课堂,有时还会离开课本,自行安排教学内容。如此分析,语文课讲什么,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首先,关于教材。教材的编订这是教育家的事,作为一线教师无权也无能力改变什么。其次,关于教师的素养问题。这涉及整个教育机构、方针、政策以及教师个人的努力。这与自然界的食物链极为相似。教师能做的也只有自身不断的学习与反思。 三、语文课怎么讲 前面我们讲,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想,读就可以囊括所有。这里的读主要指朗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成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当你饱含深情朗读的时候,所有的情感会在你的五脏六腑穿梭,所有的养料自然在你的血液里流淌。这胜过所有的讲解!读得多了,学生自然就会说了,写就更加没有问题了。例如,《傅雷家书两则》一文,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读。读中自然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舐犊之情,如何面对人生的高潮期与低潮期,自然流入到心田里。读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傅聪的身份给父亲写回信。这样既加深了读后的感受,又学会与亲人交流的方式。既训练了读又训练了写,且完善了性格,健全了人格。然而,现实是学生懒得读,不想读。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来引导学生朗读?事实是朗读现实是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因此,朗读必须与理解相结合。 所以,语文教学难!难在无目标,无内容,无标准!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得改,怎么改?以下是我本人一点不成熟的建议:首先,关于教材。是不是可以把我们的五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四书》《五经》搬上课堂。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读。其次,关于考试。语文学科是不是可以回归到汉语语×言去考察。例如说一段话,写一篇文章。最后,关于教师。教师队伍的培训、教师工资待遇的标准,特别是教师职称的评定,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合理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教师队伍的安定是一切教学的前提。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_四年级作文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老师能教给我们很多知识。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让人刻骨铭心的课程,让我们回味无穷。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想起了,同学们一窝蜂的从教室门口进来,做好上课的准备,大家把语文书和文具盒都放好了。不一会儿,语文老师进来了。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选几个同学上来看一下老师手里写的是哪一位同学,然后在描述一下这位同学的优点和缺点,让同学们猜一猜是那个人。”一听到游戏,我们可来劲了,大家都跃跃欲试。第一位同学上去了,他说那位同学成绩好,但是有点马虎。第二位同学说:“他很矮,成绩一般”第三位同学说的是成绩不好。我听到这里就纳闷了,为什么他们描述的有矛盾呢?在迷惑中,老师揭开了这个谜底。啊!全班同学都惊讶了,老师手中竟然是一面镜子!看到的人其实就是自己!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我们要自信,让每个人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老师清了清嗓子,便接着说“树立自信心是成长的一个关键,怎样树立自信心,就该从这四点做起:1、喜欢自己2、做好每一件小事3、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加油鼓掌4、遇到困难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我们都非常感谢老师让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 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棵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空中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决————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这就是难忘的一节语文课,老师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道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灿烂。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