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

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

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
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

2012年3月1日第3期No.31Mar.2012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27卷总第166期

Vol.27Serial No.166

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reated by Zhuyu Huatan Qingmai Tang

张贵玉Zhang Guiyu

开封县中医院,河南开封475100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Kaifeng County,Kaifeng,Henan,China475100

摘要:目的:观察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nnic attack,TIA)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TIA患者随机(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100mg·d-1,口服;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使用生理盐水)250mL+脉络宁针20mL,1次·d-1,静脉滴注。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给予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200mL·d-1,2次·d-1,口服。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戒烟忌酒,并针对病因进行降压、降脂、降血糖等基础治疗,2组均以14d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50例,基本痊愈25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8.00%;治疗组60例,基本痊愈32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7,P=0.027)。结论: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满意。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reatment by zhuyu huatan qingmai tang.Methods:110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ere randomly(with random digital table method,according to the doctors’office visiting order)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case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ral aspirin100mg·d-1and5%glucose(diabetes patients use physiologi-cal saline)250mL with mai luo ning needle20mL by intravenous drip once a day.60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zhu yu hua tan qing mai tang200mL·d-1for two times a day based on the same method of control group.All patients are given low salt,low fat diet while avoiding alcohol and smoking.Both are given pressure release,reducing blood fat and low sugar treatment aiming at causes for14 days as one course.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50cases in control group is88.00%,25cases is basic recovery,powerfully in13,ef-fective in6and not in6.The effective rate of60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is98.33%,32cases is basic recovery,21cases were marked-ly improved,effective in6and not in1.The efficient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χ2=4.887,P=0.027).Conclusion:zhuyu huatan qingmai tang has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逐瘀化痰清脉汤;拜阿司匹林;脉络宁

Key words: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poplexy;zhuyu huatan qingmai tang;Bayaspirin;mailuoning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55.2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4-8999(2012)03-0365-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nnic attack,TIA)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是由于短暂的脑缺血而导致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或视网膜病变[1]。大多反复发作,有部分患者会转化成脑梗塞。所以及时治疗TIA,对预防脑梗塞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TIA60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诊断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在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TIA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按照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第6次学术会议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2次会议制定的《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进行辨证。1.1病例纳入标准

①年龄40 70岁;②根据“患者最后被看到无症状时”界定症状发生时间为≥5min;③发病时存在力量、视力、语言受损;④自愿接受研究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病例排除标准

①年龄<40岁或>70岁;②症状仅为感觉障碍;③症状发作时间<5min;④神经功能障碍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

⑤正在进行治疗中发病的患者;⑥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⑦重要资料不全或依从性差得患者。

1.3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按中西诊断和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0 70(56.73?10.16)岁;伴有血液流变性改变32例,高血压病12例,高脂

·

563

·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 崔学艳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指在供应脑的血管血管壁病变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基础上发生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并引起短暂或持久的局部或弥漫脑损害,造成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候群。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80%,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及癌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ICVD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种族、遗传等。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神经影像学检查有神经功能缺损对应的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 (一)病理类型与发病机制 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液成分改变等多种病因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有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地动脉系统狭窄、微栓塞等。 (二)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TIA好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起病突然,有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后遗症。TIA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相似。 2.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症状多样。①颈内动脉TIA:多表现为大脑半球或单眼症状。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失语、认知的改变;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曚、视野中有黑点等。②椎-基底动脉TIA:多表现为眩晕、跌倒和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 3.辅助检查:CT或MRI检查大多正常。TCD检查可探及颅内动脉狭窄,并可进行血流状况评估。CTA、MRA及DSA检查有时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三)治疗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非心源性栓塞性TIA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发病24h内,可启动阿司匹林(aspirin)和氯吡格雷(clopidogrel)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用药60天。其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过敏患者,可服用氯吡格雷用于二级预防。 2.抗凝药物:心源性栓塞性TIA可采用抗凝治疗。主要包括肝素(Heparin)、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和华法林(Warfarin)。一般短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后改为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华法林治疗目标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到2~3,用量根据结果调整。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4T10:59:17.07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作者:刘锋 [导读] 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规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湘乡市中医医院湖南湘潭 411400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单硝酸异山梨醋片等常规西药治疗)与实验组(37例:常规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显效率(54.05%)、有效率(40.54%)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规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冠心病;心绞痛 我国卫生部门调查研究显示近些年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逐年攀升,冠心病心绞痛已逐渐演变为我国中老年群体较为常见心血管疾病,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致使血管狭窄、诱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或缺氧性坏死[1]。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胸痹心痛病”范畴,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别给予单纯西药治治疗与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7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最小为50岁,年龄最大为78岁,中位年龄为(63.28±1.24)岁,病程最短为3天,病程最长为3个月,平均病程(1.4±0.2)个月。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最小为53岁,年龄最大为77岁,中位年龄为(63.24±1.23)岁,病程最短为3天,病程最长为3个月,平均病程(1.6±0.2)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分型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院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以阵发性胸痛、胸闷为主诉入院检查,经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检查显示患者符合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有心区疼痛、头晕等症状且舌苔薄黄、舌下有瘀斑,脉弦细,符合瘀血阻滞证型。排除标准:(1)排除患者发病前合并肝、肺、肾、脑等其他脏器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其他心系疾病患者。(3)排除入院参与本次治疗前服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4)排除合并胃肠消化吸收障碍或对本次用药不耐受患者。(5)排除临床诊疗资料不全、医嘱依从性低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均给以阿司匹林片以及倍他乐克、单硝酸异山梨醋片等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阿司匹林片患者每日给药1次,每次口服100mg。倍他乐克与单硝酸异山梨醋片患者每日给药两次,倍他乐克每次口服1 2.5 mg,单硝酸异山梨醋片每次口服给药20mg,连续口服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 1.3.2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基本药物处方如下: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牛膝9g、川芎4.5g、桔梗4.5g赤芍6g、积壳6g、甘草6g、柴胡3g,(选自《医林改错》),若患者在主要症状基础上心胸疼痛剧烈,可在原方基础上增加适量丹参、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以活血通脉;若患者在主要症状基础上伴有胸闷、胁肋胀痛等症状,可在原方基础上增加适量延胡索、郁金以行气开郁;若患者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舌苔厚腻、头重如裹等症状,可在原方基础上增加瓜蒌、胆南星以祛湿化痰;若患者在主要症状基础上伴有气虚无力、懒动少言等气虚症状,可在原方基础上适当增加黄芪、人参以益气;若患者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伴有五心烦热、口干少津等阴虚证,可在原方基础上增加首乌、鳖甲以滋阴;若患者在主要症状基础上伴有四肢厥冷、畏寒等阳虚证,可在原方基础上增加附子、桂枝。患者每日一剂,早晚温服150 mL,持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消失,患者心电图检测恢复为正常心电图。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检测显示ST段回升0.05mVm,T波变浅。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总有效率等于显效例数加有效例数除以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例数。 1.5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实验资料进行整理,实验资料中(%)中百分数用X2验证;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n/%]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目前临床主要治疗分为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大,因此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为药物保守治疗[2]。近年来我国对传统中医药临床应用不断推广,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是由于个体正气亏虚,内经有云“气行则血行”,

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的疗效分析

胸痹之血府逐瘀汤治疗疗效分析 胸痹(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属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病种之一,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我科室在诊疗方案协定外方的形式使用本组方多年,对120例各类胸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具有起效快而可靠,适应各类胸痹(冠心病),又有各重复性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收治120例病人,年龄在40-70岁不等,其中男82例,女38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高20余年。 1.2收治标准:依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命名及诊断标准拟定为胸痹(冠心病)的患者。 1.3治疗方法: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冶疗、方药:桃仁、红花、四物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胸痹(冠心病)疗效确切,当归30g、川芎15g、赤芍12g、生地20g、桃仁15g、红花12g、丹参30g、三七粉8g,每次4g冲服),黄芪20g、太子参20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分服,3周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重者3疗程,临床治愈。另以冠心苏合丸以善其后,胸痛发病时给予丹参滴丸舌下含服,全部停用其它治疗胸痹(冠心病)的西药。 1.4疗效判定标准:冶疗后病人主症消失,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为近期治愈;治疗后病人主症基本消失,随访一年以上偶尔复发但不严重为显效;治疗后病人主症有改善,但随访一年内曾多次复为发好转;治疗的病人主症无改善,停止治疗为无效。 胸痛症状疗效:胸痛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剧烈活动后胸痛偶发,而静止期胸痛完全消失为显效;胸痛发作间期延长,时间缩短为好转,无改变为无效。 心电图疗效: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为治愈;心电图ST-T的基本恢复为显效;心电图ST -T的有所改善为好转。

2020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答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 A .ABCD评分系统 B .Essen量表 C .SPI-II量表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 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 A .≥3分 B .≥4分 C .≥5分 D .≥6分

3 . (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 A .24~48 h B .48~72 h C .72~96 h D .96~120 h 4 . (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D .以上都不是 5 . (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D .以上都不是 6 . (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A .12h B .24h C .36h D .48h 7 . (单选题)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处理选择哪些药物() A .PPI B .H2受体拮抗剂 C .黏膜保护剂 D .以上都是

8 . (单选题)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先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A .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病史 B .消化道出血史 C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 D .以上都是 9 . (单选题)《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哪个年龄段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A .40-50岁 B .40-60岁 C .40-70岁 D .40-80 10 . (单选题)不建议下列哪些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 的一级预防() A .年龄>70 岁或<40 岁的人群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9例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9例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以此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5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替洛尔、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6.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有着显著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血府逐瘀汤加减;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作为临床中一种常见病症,它指的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阻塞,进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冠心病是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的主要来源,一旦心肌供血不足,就会引起心绞痛,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它易在情绪激动、劳累、贫血等情况下发生,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有极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就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份至2014年11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5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以此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5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的对象是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5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以此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5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最大的为62岁,年龄最小的为47岁,平均年龄为(54±1.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最大的为65岁,年龄最小的为46岁,平均年龄为(55±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阿替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府逐瘀汤药方为党参20g、当归15g、白芍20g、丹参15g、黄芪15g、川芎15g、柴胡15g、三棱10g、红花10g,煎成汤剂,每天一剂,7天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胸闷严重者加元胡15g,心烦失眠者加夜交藤10g,血压高者加夏枯草10g;共治疗3个疗程。 1.3 判定指标

胸痹中医诊疗方案

胸痹 胸痹就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得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痹得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曾经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脚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还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种真心痛讲得就就是胸痹得重证。 在汉代张仲景《金匾要略》正式提出胸痹得名称,并且进行了专门得论述。如该书《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篓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萎薤白半夏汤主之”。 《圣济总录·胸痹门》指出:“胸痛者,胸痹痛之类也……胸膺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胛,或彻背膂、” 到了明代,对胸痹得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例如《症因脉治·胸痛论》指出:“岐骨之上作痛,乃为胸痛、"“内伤胸痛之因,七情六欲,动其心火,刑及肺金;或怫郁气逆,伤其肺道,则痰凝气结;或过饮辛热,伤其上焦,则血积于内,而闷闷胸痛矣”。 在治疗方面,《内经》已经提出了针刺治疗得穴位得方法,虽然未列方药,但《灵枢·五味》篇已有了“心病宜食薤”得记载、《金匮要略》强调以宣痹通阳为主,其所载之方剂,至今在临床上仍有指导意义。《世医得效方·心痛门》提出了用苏合香丸芳香温通得方法“治卒暴心痛”。后世医家总结了前人得经验,又提出了活血化瘀得治疗方法,如《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时方歌括》用丹参饮治心腹诸痛,《医林改错》

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应急处置预案

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应急预案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梗死后出血(出血转化),应急方案如下: 一、溶栓后24小时内症状加重,应首先通过影像学确定有无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影像学检查无颅内出血的,应遵循指南在溶栓后24小时常规启动并维持抗血小板治疗。 二、对于颅内出血或脑实质血肿,则遵循以下处理原则: (一)外科治疗:以下临床情况,可个体化考虑选择外科手术或微创手术治疗: 1、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或脑干受压的小脑出血者,无论有无脑室梗阻致脑积水的表现,都应尽快手术清除血肿;不推荐单纯脑室引流而不进行血肿清除。 2、对于脑叶出血超过30ml且距皮质表面1cm范围内的患者,可考虑标准开颅术清除幕上血肿或微创手术清除血肿。 3、发病72 h内、血肿体积20-40ml、GCS≧9分的幕上脑出血患者,经严格选择后可应用微创手术联合或不联合溶栓药物液化引流清除血肿。 4、40 ml以上重症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占位效应导致意识障碍恶化者,可考虑微创手术清除血肿。 (二)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常规予以持续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评估、持续心肺监护,包括袖带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氧饱和度监测。 2、血压管理:应综合管理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压治疗。当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220mmHg时,

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降低血压;当患者收缩压>180 mmHg时,可使用静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160/90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在降压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水平的变化,每隔5—15分钟进行1次血压监测。 3、血糖管理:血糖值可控制在7.7-10.0mmol/L的范围内。应加强血糖监测并相应处理: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低于3.3mmol/L 时,可给予10%一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水平。 4、止血药物:由于止血药物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尚不确定,且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不推荐常规使用。 5、暂缓使用或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何时、如何恢复抗栓治疗需要进行评估,权衡利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6、溶栓药物相关脑出血,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包括输入血小板(6—8个单位)和包含凝血因子Ⅷ的冷沉淀物,以快速纠正rt—PA造成的系统性纤溶状态。 7、并发症治疗: (1)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应卧床、适度抬高床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需要脱水除颅压时,应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而用量及疗程依个体化而定。同时,注意监测心、肾及电解质情况。必要时,也可用呋塞米、甘油果糖和(或)白蛋白。 (2)痫性发作:有癫痫发作者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疑拟为癫痫发作者,应考虑持续脑电图监测。如监测到痫样放电,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_刘秀琴

·讲座·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 刘秀琴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6-9771(2001)01-040-02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治疗 TIA是造成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如能及时地进行积极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1.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于颈动脉TIA发作且颈动脉分叉处的狭窄>70%者,该手术是最佳的治疗选择。 1.2气囊血管成形及扩张术:是颅内、外闭塞性血管疾病的新疗法。对于有血管狭窄或闭塞而又不能选择外科治疗的患者,血管成形术可为其提供治疗机会。1.3颅外颅内血管搭桥术或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对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TIA患者可能是有益的。 1.4药物治疗 1.4.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①Aspirin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25%。其最有效剂量有两种,即3075mg/ d的极低剂量和1300mg/d的大剂量。目前对此尚存争论,需要做前瞻性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目前以采用小剂量治疗为主。②Ticlopidine:比Aspirin更有效,特别对老年人、妇女、椎-基底动脉的TIA、大脑的小血管疾病和Aspirin无效者效果更好。对颈动脉高度狭窄(>75%狭窄)的患者无效。因为Ticlopidine 可引起严重的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大约1%的患者),所以在应用的最初3个月需要每2周查1次血常规。 ③Clopidog rel:与Ticlopidine类似,有效性与Ticlopi-dine相同,但副作用相对较小。 1.4.2抗凝治疗:①华法令:推荐用国际标准化比率(NIR) 2.0 3.0;②皮下注射肝素:根据国际脑卒中试验(世界范围近2万人)的结果,其预防脑卒中的效果不如Aspirin。 2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2.1溶栓治疗 2.1.1时间窗:根据缺血后的组织病理改变和溶栓治疗的临床试验,目前国内外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定为症状发生后3h或36h以内。 2.1.2溶栓药物:与链激酶和尿激酶相比,基因重组 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作者简介:刘秀琴(1939-),女,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癫痫与脑电图的研究及神经康复。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具有高度血栓纤维蛋白亲和力和选择性,具有局部溶栓作用,但价格昂贵。国内多采用尿激酶。链激酶的国际静脉溶栓试验(MAST-I, MAST-E和AS T)均因明显增加死亡的危险性而停止。 2.1.3溶栓方法:包括静脉内溶栓与动脉内溶栓。①静脉内溶栓:静脉内输注溶栓药物。②动脉内溶栓:经股动脉插管,进入颈动脉或椎动脉。通过造影选择性地插管至闭塞血管的起始部或闭塞点的近端,局部应用溶栓药。一旦血流再通,应立即停止。与静脉内给药相比,动脉内溶栓用药剂量小,溶栓起效快。然而动脉内溶栓需要一定时间和放射医生的参与,还需要建立一个绿色通道的专业队伍。 2.1.4禁忌症:①发病时间不清楚,如睡眠中发病;②PLT计数<10万/cm3;③有凝血障碍或已用华法令; ④有可能为CNS出血;⑤近期外伤或外科手术的患者;⑥胃肠道、泌尿系统和肺部疾病近期有出血者;⑦血压持续升高>200/120mmHg;⑧近期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包炎者。 先进的影像学(diffusion/perfusion M RI)将可能提供早期溶栓治疗的影像标准,并对溶栓预后做出评价。 2.2神经保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是通过阻止局灶缺血所造成的细胞损伤以救助缺血脑组织的措施。基于对局灶缺血脑损伤向着不可逆方面发展所涉及到的一些机制认识的增加,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干预措施,如尝试应用Ca2+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谷氨酸释放抑制剂、白细胞粘附抑制剂、自由基清除剂等作为保护脑的药物。但到目前为止,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有希望的药物在临床实验中尚未显示出明确的有效性。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神经保护剂,但针对缺血后复杂的神经元病理过程所进行的神经保护治疗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种M axi-K+通道促效剂BMS-204352可能是有希望的药物,不久将公布它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在神经保护剂临床试验设计中,治疗时间窗、药物血浆水平、治疗目标人群和评定指标等,都可能是重要因素。弥散—灌注M RI(diffusion/perfusion M RI)可为更好地确定目标人群提供依据,也是评价治疗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2.3抗血栓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患者,推荐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体会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7-08-08T14:45:55.48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作者:韩胜勇 [导读] 研究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河北省怀来县西八里镇卫生院 07543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来本院进行诊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评价分析患者的治疗疗效,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且对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情况对比,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将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冠心病;血府逐瘀汤;临床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心血管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疾病通常于中老年群体中比较高发。近年来,由于社会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及社会环境、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1]。因此,及时给予其患者有效的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将其患者的临床疗效加强,本研究中就观察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来本院进行诊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41例)与对照组(n=41例)。所有入选患者通过相关检查及症状分析均显示符合临床上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研究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在43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5.9)岁,病程时间在3个月至8年之间,平均为(2.1±0.8)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在44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9±5.6)岁,病程时间在4个月至7年之间,平均为(2.2±0.9)年。两组入选患者均了解、知情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的患者,存有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对治疗药物存有使用禁忌的患者。观察分析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入选患者在临床确诊后,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症状体征表现等均常规对其实施强心、降压、利尿治疗及对症治疗处理等。对照组在治疗中应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是依据患者情况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40mg)等口服治疗,一天用药治疗一次,同时在治疗期间对于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再给予硝酸甘油片(0.5mg)进行含服。研究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其治疗组方包括:黄芪30g,瓜蒌、生地黄各15g,柴胡12g,红花、太子参、当归、川芎、枳壳、牛膝、赤芍与桔梗各10g,薤白、桃仁与甘草等各6g;同时治疗中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实施辨证加减,其中对于存有明显腹胀的患者再加木香与莱菔子,对于存有失眠症状的患者再加远志、酸枣仁,对于存有明显咳嗽的患者再加大腹皮、炙附片等;用水煎服,一天服用一剂,一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全部入选患者均连续用药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心绞痛改善情况;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且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均显示基本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得到明显缓解,实验室检查显示好转,且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回升程度超过0.05mV,判定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未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判定为无效。心绞痛改善情况主要是对其发作频率及维持时间等进行观察。 1.4数据处理 选取SPSSl8.O统计学软件开展数据处理,数据资料应用百分比(%)或均数±标准差( ±s)表示,通过x2检验或t检验对比分析,若分析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评价 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后,对组间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分析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疾病主要是指冠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的管腔堵塞、变窄等,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及坏死等引发的一种心脏疾病[2]。造成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原因十分多样、复杂,通常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长期饮酒或吸烟、情绪易激动及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的年龄标化脑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脑卒中相关死亡和脑卒中的全球总负担的绝对数量巨大,而且仍在增加。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在目前全球各国制定的指南中,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标准剂量0.9 mg/kg的治疗被推荐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标准治疗方案。 一、静脉溶栓治疗的现状 溶栓治疗率低自1996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rt-PA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起至今已近20年,在全球范围内静脉溶栓治疗率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在美国仅有3%~5%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中国国家脑卒中调查显示,静脉rt-PA 溶栓治疗率为1.6%。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一类归因为,超出溶栓时间窗,包括入院前的因素,如患者对脑卒中症状认识不足,社区医院脑卒中诊疗能力不足,交通延误等;以及入院后医院脑卒中诊治流程管理环节,均可导致错失溶栓时机。另一大类原因为,出于并发症(主要是颅内出血)的考虑。 溶栓药物的发展溶栓药物发展至今经历了3代:尿激酶、链激酶为第1代溶栓药物;rt-PA为第2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奈替普酶、孟替普酶等为第3代溶栓药物。目前rt-PA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批准的惟一一个具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适应证的药物。还缺乏有力的临床试验证据证明第3代药物较rt-PA有更好的疗效及更少的出血并发症风险。 血管内治疗的挑战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内溶栓、机械取栓、急性血管成形及血管内支架术)的发展,静脉溶栓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尽管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的再通率在增高,但是尚无有力的前瞻性研究证据支持血管内治疗优于静脉溶栓的结论。SYNTHESIS EXPANSION研究比较了起病4.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治疗与血管内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进行血管内治疗并不优于静脉rt-PA溶栓治疗。2013年旨在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疗效的SAMMPRIS试验3年随访结果得出了积极药物治疗对颅内动脉狭窄高危患者的早期收益优于Wingspan 支架臵入的阴性结果。2011年卒中治疗学术圆桌会议声明,机械再通治疗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有效性证据,故目前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治疗仍是一线的治疗方案,并强调将更多患者纳入溶栓治疗。单纯静脉溶栓的血管开通率为60%,意味着仍有40%患者不能早期恢复有效灌注,血栓负荷和血栓阻塞部位循环模型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比较,早期一些小样本试验并未提出强有力的证据来分出优劣。第3次国际卒中试验发现,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治疗3个月临床结局)和安全性相似,且两者疗效都具有时间依赖性Ⅲ。对于静脉溶栓无效的患者,似乎可考虑给予补救性血管内治疗,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疗效。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 例疗效观察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 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7-13T09:27:57.54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杨永杰 [导读] 两组治疗期间均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并口服肠溶阿斯匹林100mg,每晚1 次,必要时给予硝酸甘油片剂。均以2 周为一疗程。杨永杰凤翔县中医医院陕西凤翔 721400 【摘要】目的: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临床观察病例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50 例,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50 例,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均以2 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及发作次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冠心病;心绞痛【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33-01 2012 年2 月-2014 年11 月,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 例,并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50 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00 例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临床上均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分为血府逐瘀汤治疗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0 例,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5-70岁,平均58.8 岁;病程1 月-23 年,平均6.1 年。对照组50 例,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4-72 岁,平均59.1 岁;病程1 月-24 年,平均5.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80 年第1 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专业组依据WHO 所通过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1],中医辩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标准制订。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加减: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柴胡5g,枳壳5g,甘草5g。加减:瘀痛甚者,加乳香10g,没药10g;气滞较重者,加青皮10g,香附10g。 2.2 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 粒,每日3 次。 两组治疗期间均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并口服肠溶阿斯匹林100mg,每晚1 次,必要时给予硝酸甘油片剂。均以2 周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疗效判定参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3]。疗效分为3 级,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甚至加重。 3.2 治疗结果3.2.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26 例,有效19 例,无效5 例,显效率52%,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7 例,有效22 例,无效11 例,显效率34%,总有效率78%。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р<0.05)。 3.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4 例,有效19 例,无效17 例,显效率28%,总有效率66%。对照组显效7 例,有效15 例,无效28 例,显效率14%,总有效率44%。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р>0.05)。 3.2.3 两组在治疗两周后原有胸痛、胸痛、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序的好转,但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因心的气、血、阴、阳不足而致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等痹阻胸阳,阻滞心脉,心脉失养,不通则痛。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法。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的经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等均为活血祛瘀之品;牛膝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又合枳壳则一升一降,开胸行气,调整气机,取气行则血行之意;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使瘀去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之功,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的优点。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可以提高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而降低血浆内皮素(ET-1)的含量,且优于硝酸异山梨酯,具有明显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4]。当归有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和改善外周循环的作用;川芎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桃仁、红花、赤芍等均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血流量,促进阻塞处侧枝循环的建立,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纤溶酶,使血栓溶解,减轻病变程度[5]。本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有积极治疗作用,疗效可靠,临证时随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等不同而加减则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 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1.9(1):75-76.[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3]王宪波.中西医治疗冠心病[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67,248-257[4]牛占忠.血府逐瘀汤对大鼠心肌缺血模型NO、ET-1 含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6,27(1),865-866[5]槐桂兰.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 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7,22(3):17-18

2017年胸痹诊疗方案

胸痹(冠心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 一、定义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心痛”之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其后《灵枢五邪》也有心痛之病名,又有“卒心痛”、“厥心痛”(《素问谬刺论》)、“真心痛”(《素问厥论》) “胸痹”首见于《金贵要略》 后世医家以心痛或胸痹称本病。均指以左胸膺或胸中部发作性憋闷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二、历史沿革 1.《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素问.厥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2.《金贵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胸痹缓急”为本病的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以辛温通阳或温补阳气为治疗大法,并创栝楼薤白白酒汤等9张方剂,为后世医家所宗法。 3.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提出“胸痹引背时寒,间使主之。”强调针灸治疗。 4.金元时代丰富了治法:组方配伍多以芳香、辛散、温通之品,每与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之品相互为用。 5.明以前医家多将心痛与胃脘痛混为一谈,如《丹溪心法.心脾痛》:“心痛,即胃脘痛”。明.王肯堂《证治准绳》首次对心痛与胃脘痛作了鉴别,并强调用大剂的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

等治疗,开活血化瘀治疗心痛之先河。 6.清.陈念祖《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疗心腹诸痛,《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至今沿用不衰。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寒邪伤阳,胸阳不展, 血行不畅,痹阻胸阳而成胸痹。《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本病常因阳虚感寒而发作,如天气变化、骤遇寒冷而卒发。 2.饮食失调 过食膏粱厚味,嗜好烟酒,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健,聚湿生痰,痰浊上犯心胸,阻遏心阳而胸阳不展,气机不畅致心脉痹阻为胸痹。痰浊痹阻,痰阻血瘀,痰瘀互结。嗜食辛辣醇酒厚味,湿热内蕴,湿郁成痰,热郁化火,痰火犯于心胸。 3.情志失调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聚生痰浊。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灼津为痰,气滞痰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因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乏,故七情太过,是致病的常见原因。 4.劳倦内伤

201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6 年中国脑卒中大会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现整理如下,供各位参考学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 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PA)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和许多 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研究显示,约 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 栓治疗,只有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为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 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组建院内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 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卒中溶栓 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 为使溶栓这一有效疗法能更好、更广泛地在我国使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脑防委特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如下,其中的推荐 强度和证据等级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的标准。 溶栓相关公众教育 为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及时救治,首先应能够识别脑卒中的发生。研究显示 公众对脑卒中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仍然十分匮乏。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急性卒中登记(California Acute Stroke Pilot Registry, CASPR) 报告若所有患者能在发病后早期就诊,则 3 h 内溶栓治疗的总体比例可由 4.3% 上升至 28.6%, 因此开展更多的以教育卒中 患者更早寻求治疗的宣传活动是必要的。 有效的社区教育工具包括印刷材料、视听节目、网络在线宣传、社区宣讲、板报以及 电视广告。卒中教育不应仅针对潜在的患者,也应包括他们的亲属、公共服务部门比 如警察以及医护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必要时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公众教育的关键是当可疑卒中发生时应立即拨打 120 等急救电话。 推荐:应积极开展针对大众的科普宣传和对医生进行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的相关培训, 加强全社会脑卒中应尽早救治的意识,减少脑卒中就医的时间延误,尽可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使用率。 院前处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 A .ABCD评分系统 B .Essen量表 C .SPI-II量表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 A .≥3分 B .≥4分 C .≥5分 D .≥6分 3 . (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 A .24~48 h B .48~72 h C .72~96 h D .96~120 h 4 . (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D .以上都不是 5 . (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D .以上都不是 6 . (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A .12h B .24h C .36h D .48h 7 . (单选题)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处理选择哪些药物() A .PPI B .H2受体拮抗剂 C .黏膜保护剂 D .以上都是 8 . (单选题)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先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A .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病史 B .消化道出血史 C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 D .以上都是 9 . (单选题)《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哪个年龄段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A .40-50岁 B .40-60岁 C .40-70岁 D .40-80 10 . (单选题)不建议下列哪些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 的一级预防() A .年龄>70 岁或<40 岁的人群 B .高出血风险人群 C .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D .以上都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